人文艺术 > 谁是汉魏六朝最优秀的作家?

谁是汉魏六朝最优秀的作家?

2020-07-23 09:03阅读(71)

谁是汉魏六朝最优秀的作家?:一,曹操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鲁迅称赞:-汉魏,

1

一,曹操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鲁迅称赞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曾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都尉、典军校尉,汉献帝时任丞相,封魏王。其子曹丕代汉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

东汉末年,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各地豪强世族地主在疯狂镇压了农民起义后,纷纷乘机拥兵割据,进行混战。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曹操代表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反对豪强兼并,要求变革政治,巩固中央集权。他从反董卓专权兴起义兵之后,陆续消灭吕布、袁术、袁绍和刘表等分裂割据势力,又平定乌桓(当时散居在今河北、山西二省之北的一个部落)奴隶主贵族,终于统一了我国北方,並准备进而统一全国。他的这种行动和思想,在历史上是起了进步作用的。

曹操当洛阳北部尉时,对“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做济南相时,奏免了八个阿附权贵、贪脏枉法的县官。在统一北方后,他颁布法令,严禁兼并,狠狠打击豪强世族地主势力,以消除分裂割据的社会基础。

曹操重耕战,认为“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他兴屯田,修水利,努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军粮供应。他以法治军,赏罚分明,又精通《孙子兵法》,历经多次征伐,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取得重大胜利。

在用人问题上,曹操主张“唯才是举”,曾三次发布《求贤令》打破门第世资的限制,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物。例如,他重用了仲长统和郭嘉,对他进行的统一战争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不信天命鬼神,反对董仲舒之流鼓吹的“天人感应”谬论和“谶纬”神学,公开申明自已“性不信天命之事”,并采取具体措施反对迷信鬼神。

曹操在文学上富有革新精神,成就很高。他的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现收集在《曹操集》里。他的诗文深刻反映了当时动荡、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统一中国的豪情壮志。诗文辞句简约,写得质朴苍劲,雄浑有力,不受传统思想和形式体制的约束。

曹操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家,他曾参与镇压黄巾农民起义,打击豪强世族并不彻底。在他部分诗文中,还存在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思想。

其代表作:《篙里行》、《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散文)……

二,王粲

王粲(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出身官僚家庭。公元190年,军阀董卓挟持汉献帝刘协由洛阳迁往长安,他也随至长安。公元192年,因长安乱扰,又远去荆州,依附刘表。在荆州十五年,未被重用。后归曹操,为丞相掾,官至侍中。他是当时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前期的部分诗赋,对当时的社会动乱,有一定程度的反映,情调比较悲凉。现存有《王侍中集。》其代表作:《七哀诗》;《登楼赋》等。

三,阮籍

阮籍(公元210——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时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的儿子。曾做过步兵校尉,后世称他为阮步兵。《晋书,阮籍传》说“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他生活在魏晋政权变易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斗爭复杂尖锐,为了全身远祸,他常用醉酒,佯狂的办法来避开政治上一些难以处理的事件。这虽是不满社会现实的愤激情绪的表现,但毕竟是一种遁隐避世的消极态度。他崇尚老庄,能诗擅文,内心的苦闷与矛盾,不敢直接表露出来,而往往运用比兴、寄托、象征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在作品里。他的代表作有五言诗《咏怀》八十余首。散文《大人先生传》也很著名。现存有《阮步兵集》。

四,陶渊明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东晋和刘宋之交,这时中国社会陷于长期分裂与混战之中,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十分尖锐。公元399年爆发了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很快就从浙江打到当时的晋都建康(今南京市)附近。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恒玄刚刚上台,就被刘裕杀掉,接着刘裕灭晋称帝。由于门阀制度森严,豪族地主享有政治、经济特权,不但残酷地剥削和奴役广大农民,连庶族地主也受到排挤和压抑。豪族地主们高踞于统治阶级的最上层,政治上苟且偷安,昏庸混乱,生活上豪奢成风,谎淫无耻。当时,在思想意识方面,除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以外,老庄的达生任性思想也流行一时。表现在文学上,便是形式主义的浮艳之作和空洞无物的玄言诗长期充塞着文坛。

陶渊明出身于沒落的士族,少年时期也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志向,但黑暗的现实一次次粉碎了他的幻想。他从二十九岁起进入官场,断断续续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一类小官,每次时间都不长。十多年的仕途生活,使他逐渐认识到在当时的政治环境里,不可能实现素志。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使他再也待不下去了。在他四十一岁任彭泽令时,只做了八十几天,便辞官归隐,从此不再出仕。他这种不肯隨俗浮沉、同流合污的态度有别于当时那些无所不为的士大夫,也不同于那些以退隐为手段来欺世盗名,以便猎取高官厚禄的政客,但毕竟是一种消极避世的软弱表现。

他回归田园后,对鄙视体力劳动的传统观念有所突破,参加了一些轻微的农田劳动,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有了一些体会,这对他以后的创作起了积极作用。他一生中的重要作品,多半是在他归隐后写的,主要反映了他在农村中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开始他过了几年闲散生活,四十四岁以后,经济状况越来越窘迫,我们从他描述自己贫困境遇的诗篇中,可以看到当时农民疾苦的若干反映。他退隐以后,并未忘情政治,心情也沒有真正平静下来。他写了一些讥切时政,批判现实的词篇,虽未直接触及当时重大的政治事件,在当时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后来他生活愈加贪困,曾高吟“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激励自己坚持不向世俗屈服。但较多作品仍表现出人生无常、乐天安命和借酒来麻醉自己的低沉情绪,这是他在黑暗统治面前思想矛盾而又无可奈何的表现。这类作品客观上可以麻痺人民的斗志,往往给后世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他的诗文,平易朴实,清峻自然,淳厚有味。有些诗也写得豪放有力。在反对当时追求形式、崇尚雕琢的贵族文学的斗争中,起了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作用。他的作品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经后人编辑,有《陶渊明集》,或称《靖节先生集》。他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桃花源诗并记》、《读山海经》等。

五,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阴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年轻时就刻苦研读史书,学习法家申不害、韩非等人的著作,并常以管仲、乐毅自比。早在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市西)时期,他就宻切关國家大事,注视政局变化,思考消灭军阀割据,结束混乱,恢复统一的问题。他从二十七岁起参加实际政治活动,到担任蜀国丞相,统一西南地区,先后辅助刘备、刘禅父子,从军阀混战之局转为三国鼎立之势,为后来的全国统一提供了条件。

诸葛亮任蜀国丞相二十多年,始终总揽实权,任人唯贤,赏罚严明;重视耕战,分兵屯田,兴修水利;打击地方豪强势力,加强蜀国的中央集权,并比较妥善地处理了与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他还亲自领兵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想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诸葛亮一生的政治主张和作为,是顺应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在历史上有进步意义。但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他所采取的政治措施,仍有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一面。

诸葛亮的著作,大部分已散失,现在的《诸葛亮集》,是后人收集整理而成。其代表作:《草庐对》、《前出师表》等。

六,虞溥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今山东金乡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魏晋之际,生平活动在晋代,卒年六十二岁。西晋时,曾官鄱阳内史。著有《江表传》,并注春秋经传,撰文章诗赋数十篇,今不存。《江表传》部分佚文,散见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清代王仁俊曾将前人所引的佚文,辑录成《江表传》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

七,郦道元

郦道元(公元466或472——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涿县)人,他承袭父亲爵位,历任尚书主客郎、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后因得罪汝南王和灵太后,被调到政局动荡的陇西,为雍州刺史肃宝夤所杀。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述严严,以《水经注》最著名。

《水经》是记述我国水道的一部书,相传西汉时桑钦所作,一说晋人郭璞所著,清人则大都认为是三国前后的作品。《水经》的内容十分简略,又多谬误。郦道远有鉴于此,特就力所能及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再加上他自已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补充和修订《水经》,准备了较充分的条件,终于写成《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仅列举一百多条河流,而《水经注》则介绍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记载了两岸的风土人情、物产矿藏、历史古迹以及神话传说等等,描写山水风景尤为生动真切,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一部古代地理巨著。郦道元注释《水经》虽然较多的是根据书本,还存在不少疏漏和错误的地方,但注中引书达四百多种,资料丰富,而且其中很多现已失传。所以《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至今仍颇有参考价值。

2

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诗歌 创作进入了以文人为主、自觉和 个性化的时 代,诗人 之多,诗作之富,诗风之多样,诗歌在表现社会生活与人们内心世界上的开拓与深入,以及诗歌自身形式上的变化和创新,都出现前所未有的壮观局面,尽管中国诗歌的成熟鼎盛时代迟到唐代才正式形成,但西汉与魏晋南北朝诗歌可以说是连接中国诗歌开端与鼎盛之间的津渡,明显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这八百余年诗坛本身也是佳作云涌,名篇如潮,无论其审美价值还是诗歌史、文学史上的影响,都值得后人重视。

《魏晋南北朝诗卷》(丁夏选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与《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这两个阶段诗歌的两个较有特色的选本。前者选诗始于汉末建安年间的曹氏父子,终于隋末唐初的诸诗人,在突出名家与传名作的同时,注重介绍、分析诗人的创作个性,并通过评析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审美追求与诗坛风尚的嬗变来展示魏晋南北朝的时期诗歌演进的大致轨迹及走向,使读者在贪图这一时期诗坛名作之际,也能从文学史的背景层面体察当时诗歌创作的时代特色。此外,本书力图将诗歌的鉴赏引导和学术研究相融结合,在评价诗人或流派时每每可见选注者阐述已见,其说未必恰切,但不失为一家之言。后一本书初版于50年代末,70年代末经修订再版,是选注者倾注多年心血而完成的力作,流传也较广泛。此书共计四卷,一卷为“汉诗”,包括汉乐府、《古诗》及文人诗,二卷为“魏诗、晋诗”,包括建安年间、魏与两晋的文人诗及民歌;三卷为“宋诗、齐诗”,兼收南朝民歌如《西洲曲》;四卷为“梁诗、陈诗、北朝诗、隋诗”,北朝民歌如《木兰诗》、《敕功欧》等收在北朝诗中。入选诗歌前后虽相距八百年,但均系披沙拣金之作,且每卷各有重点,一卷是汉乐府中的民歌与《古诗》,二卷是曹植、阮籍、左思和陶渊明的诗,三卷是鲍照、谢眺并举,四卷则突出了庾信与北朝民歌。这些重点对读者了解西汉与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精华所在确有帮助。书中对诗人生活经历、创作特色及成就的介绍从简,但书前的《序言》则详细地论述了这两个阶段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发展主线和主要成就,对著名诗人的创作更有较深入的分析,值得一读。

3

西汉有司马相如、杨雄,东汉班固、张衡,魏有曹植,晋有左思,六朝有陶渊明、庾信。

4

汉有司马迁、司马相如还有《孔雀东南飞》的作者,三国有曹植等。两晋朝南北朝有左思,竹林七贤和谢灵运。南北朝有《文选》作者萧公子还有《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