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如果宋江不被朝廷招安,那么唯一的下场就是在梁山起义军被官军镇压时直接斩杀当场,凭他的水泊梁山起义军,根本没有能力与朝廷大军对抗,更别说杀进朝廷了。理由分析如下:
一、官军和起义军统帅能力相比,宋江处于下风。
(一)论统帅军事素养,宋江差距甚远。
在正史记载中,公元1119年,宋江因不满宋徽宗统治的朝廷将800里水泊梁山划为国有控制,对生活在此地的渔民百姓收取重税,于是便带领36位梁山好汉和水域内的渔民百姓一起狙杀官兵,依据梁山的有利地形,铤而走险,扯起大旗造反。
在宋朝国祚的300多年间,宋江领导的水泊梁山起义无论规模还是影响,都是非常微弱的,根本没有施耐庵在《水浒传》里描写的那么强大,也没有天罡地煞108将。造反刚开始的时候,宋江领导的起义军还是比较顺利的,由于山东当地的官兵即缺少军事训练,又没有实战经验,很快就被梁山的起义军打的溃不成军,起不到丝毫的阻挡作用。起义军横行于山东青州、齐州与河南、河北边境一带,攻陷了10余座城池,起义军惩治当地贪官,杀富豪分钱财,形成了很大的声势。
《宋史·徽宗纪》记载:“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
刚开始朝廷并不把他们这些泥腿子放在眼里,然而好景不长,浙江的方腊也造反了,朝挺这才重视起来,派海州知州张叔夜领兵讨伐宋江起义军。这下宋江麻烦了,因为张叔夜这个人的军事才能实在太厉害了。
张叔夜初入政坛,是蒙父荫在兰州当录事参军,这是个边境军职,干的工作也主要是对抗羌人。由于羌人总是侵犯宋羌边境,张叔夜便仔细勘察边境地形,找到了对付羌人的办法,他设下计谋成功占领了羌人的天都,并在天都旁边新建了一座城池-西安州,用来钳制羌人,这个办法十分的有效,成功的遏制住了羌人寇边的空间,为宋羌边境安宁立了大功。
他不但军事天赋厉害,文学涵养和治理地方的本领也是十分的出众,先后被朝廷任命为襄城、陈留知县,礼宾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肃军,舒州、海州、泰州的知州,还当过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给事中、礼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务。在出使辽国的任务中, 张叔夜与辽人比试箭术,拔得头筹,震惊了辽人。回朝以后,又凭着惊人的记忆力,画出辽国的城池、山川河流和兵器军服等资料,得到了宋徽宗的赞赏,是一位难得的文武双全的统帅。
我们再看看宋江的履历,在正史中实在找不到宋江都干过什么工作,有什么过人的本领的记载,只是在《水浒传》中描述过,宋江当过郓城县押司,什么是押司,就是县里面负责文秘和案卷整理的小吏,也只是个吏,连个九品的芝麻官都比不上。但从宋江能领导吴用、卢俊义、关胜、阮小七等36位奇人异士来看,也有他过人之处。
(二)论统帅能力和实战效果,宋江兵败被俘。
张叔夜在接到宋徽宗讨伐宋江起义军的命令后,进行了如下准备:
一是高度重视情报工作。他在宋江起义军周围和海州广布耳目,探听消息,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军事情报在战争中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战斗力也是战争资源,可以将自身的军事力量发挥到极致。在宋江起义军还没有到达海州之前,张叔夜就掌握了起义军的动向和军事部署。而宋江根本没有开展情报工作,或者说他并不重视情报在战争中能发挥的作用,因此还没到海州,就被张叔夜摸清了底细,包括起义军的战略目标、人员数量、军备配置、辎重保障等等,全部了然于心。
二是不断提高自身的军事力量。张叔夜不但注重增加官兵的训练强度和军事能力提升,而且还借助外部的力量,招募了上千死士,这些人的加入无疑大大提升了海州官兵的整体军事实力。而宋江对此却一无所知,仍然按照自己所知的海州军事力量进行布局和对抗。
三是使用正确的军事计谋。针对宋江起义军拥有海船的水上优势,张叔夜使用了示敌以弱的计谋,派兵轻装去海边骚扰,使宋江起义军错判了当前军事力量对比,放弃自己的有利形势,从海船到陆地上与海州官军进行交战,而张叔夜则成功的将对战形势由劣变优。与此同时,张叔夜还派死士在城郊附近设下埋伏,又派精兵藏匿海边,突进船阵放火烧船。起义军看到海船被烧毁,后路被断,又被张叔夜派死士伏兵冲阵,天时、地利、人和皆失,宋江起义军丧失了斗志,被官军杀的大败,不幸的是副帅又被官军生擒,宋江无奈之下,只有投降张叔夜、归顺朝廷一途,别无它法,如若再反抗,宋江等起义军肯定会被格杀当场。
《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张叔夜在军事情报、军事力量、军事计谋方面完胜宋江,因此就统帅军事能力方面,张叔夜比宋江高出数筹。更不用提宋徽宗时期的以军事名扬天下的种家军和折家军了。
二、士兵军事素质对比,官军强于起义军。
与起义军对比,官军士兵的军事素质明显高于起义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官军的身体条件强于起义军。虽然官军平时疏于训练,实战能力也不是很强,但是宋朝必竟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没有之一。农耕文明在宋朝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物质条件丰富,配餐种类多样,士兵伙食待遇再差也比渔民百姓出身的起义军强的太多。
二是官军练兵组织、条例完善。此时北宋立国已有160年,朝廷募兵制度完备,军事条例和练兵方法已经非常成熟,虽然建国初期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变换了军队指挥方式,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使得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减弱了部队的战斗力,但是完备的组织机构和训练奖惩措施,使得官军的总体战斗水平优于宋江起义军。而起义军并没有健立完善的军事制度,起义军的团结主要靠血缘和感情维系,这种缺乏等级观念的统军制度非常脆弱,不但提升不了部队的战斗力,遇到劣势的情况下更容易分崩离析。
三、后勤保障对比,官军优于起义军。
北宋是在战争中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后勤保障工作十分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军器生产组织完备。宋朝十分重点军器的生产,在建国之初,就成立了专门生产军事器材的机构,制造工艺强大,京城有南北作坊、弓弩院,地方各州有作院,专门从事武器生产,并有严格的检验制度和考核制度。刀枪箭弩等兵器和盔甲等防御器具质量极好,供应各军、各州数量充足。另外除冷兵器以外,还有众多的火药兵器装备,有火炮箭、火弹、火箭、震天雷等种类繁多的火药制品,不但杀伤力巨大,唬起人来也是非常有效。
而宋江起义军的武器装备主要以抢夺官军为主,另辅以数量众多的镐、锄、耙等农用工具,种类繁杂,战斗力低下,还不能及时保障供应,与官军对比相差甚远。
二是粮草供应充足。物资储备的充足与否,物资储备布局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危和战争的成败。宋朝十分重视军需粮草的科学管理,设立了军需粮草的管理机构,并在各州建设了大量仓场,用于储备粮食草料。朝廷还制定了严格的军粮供应标准:“人食日二升”,建立了军需粮草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惩罚措施,确保军需粮草充足、按时供应。
而宋江起义军本身并没有粮食储备,也不从事粮食生产,起义军保障粮草供应基本上靠三种方式:一种是接收府库存粮,占领城池的第一件事就是接收府库、兵库和粮仓;第二种是靠劫获世家豪绅的家族存粮;在前两种都不能满足军队需求的情况下,起义军还会派兵在民间搜刮,以充实军用。但是这三种方式都不能完全满足起义军对军粮的需求,因此,与官军粮草供应对比,起义军存在较大差距。
《孙子·军争篇》:“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三是军饷足额保障。宋朝采用的是募兵制度,招兵的对象大部分是针对受灾的难民,如果碰到大灾之年,就会临时启用招收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这些招募的士兵只需要做好军事训练就行了,根本不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吃穿住行自有朝廷供应。另外还有军饷可拿,宋朝一年财政收入的八成都用作军费开支,一般情况下上等禁军年薪12贯,中等禁军年薪6到8贯,下等禁军4到5贯,如果打了胜仗,朝廷还会根据立功情况给予赏钱。同时朝廷还制定了科学的发饷机制,保障每个士兵都能拿到军饷。宋朝的经济发展门类很健全,士兵可以把钱寄回家,可以把钱存在钱庄,也可以用于投资,当兵福利真的挺好。
而宋江起义军的军饷就不是那么稳定了,有时多,有时少,有时甚至就没有。他们发饷的来源主要靠抢,抢州、县的库银,抢当官的俸禄,抢世家土豪的积蓄,也抢一般百姓的存款,反正只要见到了,都可以抢过来,发给起义的士兵。但这个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也得不到被占领州、县百姓的认可,起义军与官军的军饷保障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别。
综上,笔者认为,如果宋江不被朝廷招安,与官军相比,无论在统帅素养、能力、实战方面,还是在士兵训练、后勤保障等方面,宋江所领导的起义军,都无法跟官军抗衡,也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能杀进朝廷。宋江起义军除了投降一途,真的没有其它的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