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康熙为何称“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索额图到底做了什么?

康熙为何称“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索额图到底做了什么?

2020-07-23 09:01阅读(112)

康熙为何称“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索额图到底做了什么?:康熙朝前中期的索额图,绝对是朝堂上最为热手可热的人物之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

1

康熙朝前中期的索额图,绝对是朝堂上最为热手可热的人物之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康熙皇帝登基。由于此时的康熙皇帝年龄尚小,于是根据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的安排,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成为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排名四位辅政大臣最后一位的鳌拜,成为了这四人中掌握绝对话语权的人,并且开始独断专政,威胁到了皇权统治。于是,康熙皇帝在孝庄太后的授意下,于康熙四年(1665年),迎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正式实现了与整个赫舍里家族利益的绑定。

而索尼的第三子索额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参与到了康熙除掉鳌拜的整个计划之中,甚至可以说索额图是首功之臣。

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病逝,索额图根据索尼生前的授意安排,辞去了大学士、吏部侍郎等所有职务,专心担任康熙的贴身侍卫,一方面保证康熙的绝对安全,另一方面帮助康熙训练布库少年。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承担这一项工作是魏东亭,而他在“智擒鳌拜”阶段的历史原型,正是索额图。

最终,在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假借议政之名招鳌拜来到武英殿,进而通过这群由索额图训练的布库少年将鳌拜擒拿,康熙皇帝当即宣布鳌拜的“三十大罪状”,彻底铲除了鳌拜。索额图参与了整个“智擒鳌拜”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更是整个过程的实际指挥者,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将年仅一岁的胤礽册立为皇太子,既是感念他与赫舍里皇后之间的感情,也是为了表彰索尼、索额图等赫舍里家族成员在铲除鳌拜、维系政局稳定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在此后的十多年里,索额图在平三藩、收台湾、抗击沙俄侵略、征讨噶尔丹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时的索额图权倾朝野、风光无限,而整个赫舍里氏家族在他的带领下,也成为了康熙朝前中期最为显赫的家族。


所谓“成也胤礽,败也胤礽”,正式因为胤礽的缘故,致使索额图和整个赫舍里氏家族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康熙皇帝对于胤礽可以说是充满了期望,自册立胤礽为皇太子的那一天起,康熙无时无刻不再为胤礽的成长而费心尽力,为此可以说是花费了半生的心血。一方面,康熙为胤礽先后安排了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四位老师教育胤礽,这四人不仅为官清廉、能力出众,并且都是当世之大儒,学识卓越,另一方面,康熙也在利用一切机会让胤礽参与政务,提升胤礽施政能力的同时,提升胤礽的威望。

然而,胤礽的表现却让康熙不断的失望。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在第一次亲征噶尔丹的时候因风寒病倒,太子胤礽在与三阿哥胤祉共同探望病中康熙的时候,全然没有伤心之意,甚至还是兴高采烈的,这引得了康熙的极大不满,胤礽不仅遭到了康熙的训斥,还被直接撵回了北京。也就是从此时开始,康熙发现太子胤礽正在不断的“变坏”。

首先是胤礽的生活极度奢靡,特别在使用的器皿、铺盖、装饰等方面,比康熙所使用的还要贵重。

其次胤礽开始变得非常的贪婪,经常性的暗示官员们主动向其行贿,并安排其心腹人员,打着自己旗号到各地收受贿赂。

再次就是胤礽对于朝臣和兄弟们的态度是非常的傲慢,弄得朝堂上对其是怨声载道。

康熙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没有问题,并且太子胤礽的老师们也没有问题,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索额图身上。

实际上,在此之前,因为索额图与明珠之间激烈的党争,弄得朝堂上是乌烟瘴气,康熙已经对二人有了极大的不满。

康熙皇帝首先处理的是明珠,早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时候,明珠就为直隶巡抚于成龙举报其伙同党羽余国柱卖官鬻爵,进而为康熙皇帝罢官留用。而在明珠倒台后,索额图非但没有进行收敛,而是进一步发展并且培植自己的党羽势力,同时对明珠旧部进行持续的打压,进一步增加康熙对其的怨恨。

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走到德州的时候太子病重,康熙急召索额图赶来照看太子胤礽,索额图与太子就此朝夕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在此之后,太子的种种恶习一下子全部都暴露了出来,并且是愈演愈烈。

于是,康熙皇帝是新账旧账一起算,将所有的怒火全部倾注在了索额图身上,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索额图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被康熙圈禁,进而被活活饿死的悲惨结局。伴随着索额图的倒台,赫舍里氏家族也从曾经的辉煌中,迅速走向了衰落。


索额图被康熙扣上了“本朝第一罪人”的帽子,是康熙愤怒之情的发泄,同时也是将所有罪责推给了索额图,而索额图因此成为了康熙“替罪羊”。

康熙皇帝本想借索额图的死,给太子胤礽一个提醒,希望胤礽能够有所警示,然而胤礽却就此产生了浓厚的报复情绪,与康熙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恶化,最终,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时候康熙与太子之间的矛盾爆发了,并最终导致了康熙“一废皇太子”。

与此同时,康熙皇帝在愤怒之余,将已经去世五年的索额图再次搬了出来:

“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

在康熙看来,是索额图带坏了胤礽,也是因为索额图的教唆才使得自己对于太子胤礽这三十年的培养功亏一篑,而这直接导致的是康熙半生心血的付之东流。至此,康熙将 “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的头上,并且将其全部的功劳和功绩予以了抹杀,索额图也就此身败名裂了。

然而,仔细想想,如果真的将所有的罪过扣在索额图身上确实有些牵强,最大的责任人应该是康熙本人。

一来,康熙过早的册立胤礽为皇太子,在这样“拔苗助长”的环境下,胤礽的品行和心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建立与发展,造成了胤礽自身条件上的缺陷。二来,康熙皇帝极大的忽视了其他皇子们对于皇位的觊觎之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想要掩盖自己的罪责,只能将所有的责任推卸到索额图身上,而索额图也就此成为了康熙皇帝的“替罪羊”。

与此同时不得不说的是,康熙皇帝已经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反省对于鳌拜的处置,并且重新任用鳌拜的家人。此时的康熙或许已经把当年如此刻薄的对待鳌拜当成了自己的错误,而不愿认错的他,只能用处置索额图,这个智擒鳌拜最大功臣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歉意,并且再一次将所有的罪责推给了索额图。

所以,不管出于哪一方面的原因,索额图有罪不假,有过错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将其列为“本朝第一罪臣”,除了康熙皇帝极度愤怒的情绪外,就是索额图替康熙皇帝背下了许多的罪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替罪羊”。

2

与其说索额图是本朝第一罪人,不如说康熙把亲儿子(太子)的过错都归“功”于索额图,认为索额图是太子背后的始作俑者,把自己一手培养的储君给教坏,走向被废的道路,从而引发了后来的“九王夺嫡”事件。所以在康熙心里第一个恨得就是索额图。


索额图家族曾经是康熙亲政时期最信赖、最依赖的家族。其中康熙为了得到索尼家族的全力支持,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为皇后(太子胤礽生母),整个索尼家族可谓是风光无限。


索额图,是顺治皇帝托孤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辅大臣索尼的儿子,同时又是康熙的老丈人。

在康熙刚亲政时候,帮助康熙智除鳌拜立下不世之功。


当时鳌拜权倾朝野,朝廷一半官员为鳌拜所用,康熙和孝庄举步维艰。索额图就是在这个时候,听取了父亲索尼和孝庄太后的明示,明里暗里帮助康熙,在宫里事康熙的左右膀臂,在宫外又充当康熙监视鳌拜的眼线,正是有了索额图的全力帮助,康熙才一举除掉鳌拜。

康熙十四年(1675年)陪伴了康熙几年的赫舍里皇后因为难产去世,康熙伤心不已,为了怀念去世的皇后赫舍里,康熙皇帝违背祖制封了刚出生的胤礽为皇太子,其实康熙这样做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让索尼家族的人感受到康熙对其的看重,和奖励索额图为朝廷做出的贡献。


随着康熙的帝位越坐越稳,索额图在朝中的官职也是一路高升,曾先后担任吏部、户部官职、朝廷议政大臣、内阁大学士等职务,在《康熙王朝》中,康熙更是褒奖称索额图为“三眼索相”可见索额图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能力。


随着康熙儿子们逐渐长大,以索额图和明珠两党的政治斗争也越来越明显,索额图作为太子的姥爷一直暗中结党营私为太子筹谋储君之位明珠作为大阿哥的舅舅也同样如此。正是因为两人的相互碾压,搞得朝堂官员分帮结派乌烟瘴气,让康熙不胜烦恼。


最让康熙恼怒索额图的是,自己费了很大精力和心血培养了近二十年的的儿子,在康熙眼中宽宏仁厚的太子,随着跟姥爷索额图的相处变得“悷气”很重。


从这点可以看出跟什么人学什么样,没错的。而且太子变得很有心机,甚至利用太子的威严公然收取行贿官员的财务,和向下级官员笼络人心,培养自己的势力。


还有就是太子开始变得非常狂妄自大(摆架子),对于其兄弟亲属的态度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没有了从前的兄友弟恭。

再有就是胤礽对于康熙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康熙在行宫生病时候,作为太子的胤礽竟然没有表现出来半分的悲伤,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愉悦,这些康熙都看在眼中。


最让康熙不能容忍的是,在康熙出征葛尔丹时候,让太子监国。没想到索额图竟然暗中勾结前明余孽朱三太子,要推翻康熙政权,怂恿太子继位。


正是因为索额图的这些教唆,康熙费劲这么多年的心血培养的储君,落得个被自己亲手废掉的下场,反思之余,康熙把这一切太子变坏的根本原因全部算在索额图的头上,称其为“本朝第一罪人”。


3

如果索额图是清朝第一罪人,那么纳兰明珠就是第二罪人?

康熙把“诚本朝第一罪人的”锅摔在索额图脸上,存在避重就轻的嫌疑。这句话是在康熙年间九子夺嫡时期:“从前索额图助伊(皇太子)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尽然想篡位?心情很不爽,一怒之下把胤礽治罪后说的。我认为康熙是不忍再提往事,不堪回首。这也是康熙爷的另一个痛点:

朕最恨党争

索额图和明珠同为康熙执政、治国立下汗马功劳,基本上康熙年间所有的大事都有这两个人的身影,离不开他们的献计献策,作为臣子他们尽心尽力,而他们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索额图和明珠在康熙年间一个为右相,一个为左相。

《清史稿》:“康熙中,满洲大臣以权位相尚者,惟索额图、明珠,一时气势熏灼,然不能终保令名,卒以贪侈败。”

原本鳌拜既除、三藩已定、台湾光复、沙俄已定,国内形式一片大好,可是朝廷内部越来越不安分,康熙年间的党争愈演愈烈。在康熙削藩期间,索额图和明珠因意见不和,直接建议杀掉明珠,两人因此结仇。分别以索额图和明珠为首的“索党”和“明党”,在朝廷分队排列,互相倾轧、相互打压,这种恩怨一直延伸到两人整个政治生涯,甚至直接影响了大清朝廷的政治倾斜。

面对这种“党争”,康熙开始是喜闻乐见的,中间“制衡”就是帝王最喜欢用的手段,你们两斗拳打脚踢,只要不涉及我的利益,好好给朕办事,什么事都无所谓。从这里可以看出康熙深谙帝王之道,即使两党怎么打都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康熙在“党争”中扮演一个和事佬的角色,一定意义上也是康熙放纵“党争”态势,让康熙忍受不住的是:

“党争”逐步转变夺嫡之争

明珠和索额图斗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正是康熙选择接班人的时期,两人毫不收手的权势斗争性质发生转变。“明党”和“索党”的争斗从庙堂之争转变成皇太子之争。康熙晚年面临立嗣问题,让索额图和明珠都看到了投机倾向,索额图是康熙的叔叔,太子胤礽的亲外公,而明珠是大阿哥胤禔的姑爷爷,康熙老婆慧妃的亲哥哥,也就是康熙的大舅哥。“索党”支持太子胤礽,“明党”是大阿哥胤禔的铁杆。

这么复杂的关系背后牵扯到两大家族的利益群体,反正没有一个省油的灯。以前是“索党”、“明党”,现在都围绕太子党而努力!在这一阶段的斗争中,根正苗红的索额图背后是赫舍里氏家族,从索额图的得势至康熙搬到鳌拜,都离不开赫舍里氏家族的支持。所以确定胤礽为太子时,除了因为康熙和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感情深厚,还放出一个政治信号,告诉索额图,乖乖听话!你们家族的未来指日可待!


明珠属于叶赫那拉族,叶赫那拉和女真人是世仇,相比之下明珠的政治起点要低,但是能得到康熙重用,说明明珠的个人能力和政治倾向,更符合康熙的治国观,直到明珠这一代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潜意识中索额图的政治资本要比明珠雄厚,但这也不是索额图能打到明珠的关键原因,反而明珠的倒台给了索额图一个错误的信号。

原因在胤礽

胤礽是康熙钦点的接班人,明珠是胤禔的支持者,在立场上以前马首是瞻的权臣反向倒戈,公然和康熙唱反调,这也是康熙在党争中首先决定收拾明珠的最大原因,不得不说索额图沾了胤礽的光,出生注定索额图是胤礽的拥护者,间接的成了康熙的话事人。在康熙二十六年于成龙首先曝光明珠罪名,第二年御史郭琇疏劾:

“明珠、国柱背公营私,阁中票拟皆出明珠指麾,轻重任意。国柱承其风旨,即有舛错,同官莫敢驳正。圣明时有诘责,漫无省改。 凡奉谕旨或称善,明珠则曰‘由我力荐’;或称不善,明珠则曰‘上意不喜,我从 容挽救’;且任意附益,市恩立威,因而要结群心,挟取货贿。

康熙对明珠始终没有痛下杀手:“朕不忍加罪大臣,且用兵时有曾著劳绩者,免其发觉。罢明珠大学士,交领侍卫内大臣酌用。”明珠的失势彻底离开夺嫡舞台。按道理康熙对明珠的打压,坚定了太子党地位,可是问题还是出在胤礽身上。

这位圈养的太子哥辜负了康熙期望,更辜负了外公索额图的期望。胤礽被康熙授予权柄过大,仪仗太足,养成娇纵狂傲的性格。成年后的胤礽和早年判若两人,开始培植党羽,放纵手下人贪赃枉法,更是玩弄权势欺压大臣。尤其在康熙南巡时,小儿子胤祄意外感染风寒病死,胤礽作为哥哥是毫不关心,康熙决定废除太子。

明珠因为结党失势,索额图作为资深的太子党看到了政治危机。以胤礽为核心的利益团体受到康熙的压力越来越大,胤礽不争气,索额图是没脾气。但作为政治投机者,索额图整个家族的兴衰全押在胤礽身上,夺嫡矛盾正式把索额图推向康熙的对立面,历史何其相似!于是在索额图的授意下试图谋逆夺位。

索额图事皇太子谨,皇太子渐失上意。四十一年,上阅河至德州,皇太子有疾, 召索额图自京师至德州侍疾。

在胤礽时间中,康熙认为索额图过于亲近太子,甚至有教唆太子不法的嫌疑。结果事情败露,索额图被清除政治舞台,在宗人府囚禁至死,“索党”一派也彻底消灭。索额图事件一直延续到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

后数年,皇太子以狂疾废,上宣谕罪状,谓:“索额图助允礽潜谋大事,朕知 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允礽欲为索额图报仇,令朕戒慎不宁。”

事件中可以看出,康熙厌恶党争不假,最厌恶的是党争争到他的家事,索额图对胤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从“明党”和“索党”,至后来的“太子党”,如果索额图是当朝第一罪人,有点名不副其实,至少明珠也该背半个锅?

文章开头我说过康熙把“诚本朝第一罪人的”锅甩在索额图脸上,有避重就轻的嫌疑。何为避重就轻?康熙晚年面临承上启下的问题,索额图和明珠两家独大,虽然影响到康熙权柄,但并没有实力威胁到大清根本。

康熙也在考虑自己死后,谁来约束不断强壮得两位权臣?好了,既然喜欢党争,那就争吧!康熙也清楚在立嗣问题上自己很失败,既然失败了为什么不顺手扫清障碍?“索党”也好,“明党”也罢!终究是这位英明睿智的皇帝手中的一颗棋子。

4

康熙为何称“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索额图到底做了什么?(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索额图是康熙的老丈人,更是康熙的重臣。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当时索额图也做出了巨大的功绩。年轻的康熙心高气傲,想急于亲政,但鳌拜一直独揽朝政,让康熙有所顾忌,时不时还对康熙施加压力。康熙表面上没有做出大的动向,其实心里对鳌拜非常不满。

康熙对孝庄皇太后说,自己如何受鳌拜的压制。孝庄皇太后用了一个计策:让索尼孙女嫁给康熙,因为索尼在朝廷的势力,能与鳌拜相对抗。只要索尼与康熙联姻,索尼肯定会为了康熙而对付鳌拜,除此之外,孝庄皇太后还将索额图晋升。从此之后,索额图便是死心塌地为康熙做事。当初,康熙不知道孝庄皇太后这样安排的用意,还不愿意这桩婚事,后来孝庄皇太后把整个事情告诉了康熙。

孝庄皇太后用索尼来牵制鳌拜,更让索家对付鳌拜,之后,康熙依靠索尼家族的势力,顺利亲政。

当索额图到了晚年时,因自己犯事,被康熙说:索额图是清朝第一罪人。康熙为何要这样说,索额图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长城君便一一道来。

首先,索额图是康熙老丈人,还做出对不起康熙的事情。说起索额图所犯之事,基本都是为了自己的外孙胤礽,也就是当时的太子。众所周知,太子就是将来的皇帝,可是,康熙的儿子比较多,争夺皇位的人也比较多。

先是大阿哥,其背后是明珠为他撑腰,作为舅舅的明珠,肯定要为自己外甥争夺皇位。因此康熙时期,便出现了以明珠为首,又以索额图为首的两股势力,这两股势力还是对立的。为了对付明珠,索额图不择一切手段。一,拉拢朝廷官员,为自己所用;二,索额图收留朱三太子的女儿,让太子胤礽与她进行交往,后来让朱三太子与自己合作加害皇帝;三,谎称康熙去世,煽动朝廷官员,让太子胤礽提前登基。

索额图自以为所做之事,没有人知道,其实不然,明珠与康熙都知道。索额图用自己的后半生,计划太子胤礽的登基。其算盘打的非常好,但是没有逃过康熙的法眼。胤礽已经是太子,皇位迟早是他,可是,索额图为了对付明珠,明争暗斗。康熙都看在眼里,后来愈演愈烈,朝廷的官员也看不下去了,康熙更看不下去了。

索额图为了让自己的外孙当皇帝,试图加害自己的女婿康熙,让康熙非常伤心,没有想到太子胤礽的背后是索额图,更加意外太子胤礽所做之事,都是索额图操作的。康熙原本是让太子胤礽作为继承人,但是因为太子胤礽所做之事,让康熙大失所望。索额图所做的一切都是适得其反,最终断送了太子胤礽的前程。

其次,索额图所犯罪行比较多,让康熙感到意外。康熙早期只知道索额图犯事,并不知道他所犯之事有多少,其性质有多恶略。因此,康熙并不太在意,就没有过多的处置他。随着事情的发展,索额图的势力越来越大,所做之事越来越离谱。康熙已经不能容忍了,不得不将他的一切官职罢免,且打入打牢之中。

康熙为了了解索额图所犯的罪行,让李光地对他进行审理,不管李光地怎么审理,索额图始终不说自己的罪行。后来康熙想了一个办法,让明珠去审理索额图,明珠与索额图打得交道比较多,对索额图所犯的罪行知道一些。康熙真聪明,让明珠审理索额图,知道明珠定能审出索额图的罪行。

经过明珠的百般审理,索额图最终说出了自己的罪行,所犯罪行比明珠还多十项。康熙知道后,感到非常吃惊,平时对索额图非常信任,竟然没有想到索额图的罪行如此之多。虽然,索额图犯了这么多事,但依然没有被康熙所处决。更说明了康熙的宽仁之心。

长城君曰:从索额图之事来看,康熙对朝中的官员非常了解,常利用对立官员进行互相制约。这些都是跟孝庄皇太后学习的,也说明了孝庄皇太后对康熙的培养非常用功,更对康熙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索额图计算了后半辈子,最后还是被康熙计算了,不过索额图为康熙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文:长城说历史,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抄袭,侵权必究】

5

导读:应该说索额图是个人才,从国丈到三眼索相也不仅仅依靠的父亲所念的福荫。作为当朝的重臣索额图权倾朝野,与明珠一样结党营私。如果仅仅是这些也许索额图也配不上康熙这句“本朝第一罪人”的评价,他的所做所为让引之为心腹的康熙愤怒和伤心。索额图不但企图控制太子胤扔在康熙亲征是提前登基,而且与噶礼多次勾结朱三太子企图刺杀康熙谋逆。这在任何朝代都是诛九族的大罪,所以索额图这个本朝第一罪人实至名归。


在《康熙王朝》剧中索额图出身名门,不但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儿子而且康熙皇后赫舍里的父亲。作为国丈索额图本来起点就高,加上玲珑剔透的心思以及过目不忘超能力所以才被成为三眼索相。况且外孙胤礽一出生就被立为太子,可以说索额图不但是康熙的重臣而且是最为显赫的家族。虽然索额图结党营私,但是康熙没有因此下杀手。索额图不但没有忠君报国,反而数次参与谋逆才是康熙暴怒的原因。


朋党斗争中索额图权力欲望无限膨胀,企图控制太子胤礽

索额图在升任索相后大权在握,面对对手明珠的竞争双方都开始结党营私。由于血缘关系索额图和太子胤礽无法割舍,而明珠与大阿哥胤遈也分不开。双方斗的旗鼓相当,而索额图渐渐不满意谨小慎微的境况。所以打算利用潜移默化的手段控制太子胤礽,然后自己就可以独揽大权。

在吴三桂造反时,这个朱三太子就曾经想杀入宫中造反。朱三太子失败后四海飘零,而居心叵测的索额图就把朱三太子的女儿收养。索额图给了老鸨200两银子的封口费,并且给孩子从丹丹改名叫红玉。

太子到了索府看到长大的红玉心中爱慕,但是作为太子需要了解清楚红玉的身份。索额图唯恐消息泄露,派人将当年知情人老鸨除掉。显然索额图举行不良,打算用红玉这个朱三太子的女儿来挟制太子胤礽。即便将来太子明白了也不敢声张,为了保守秘密只能听索额图的要挟。所以索额图的动机不纯,这是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做准备。就这一点来说,索额图就是死罪。


数次联合噶礼、朱三太子阴谋弑杀康熙;当亲征葛尔丹的康熙身患重病消息传来,索额图又图谋提起扶太子登基。

面对康熙的压制,野心勃勃的索额图曾经两次密谋刺杀康熙。第一次康熙在征缴西北之前需要彻底平定台湾,所以起程去南京祭拜朱元璋的明孝陵以收服人心。此时索额图的门人葛礼半夜偷摸来到索额图府上密谈,噶礼已经知晓南京栖霞寺的长老就是朱三太子。索额图不但没有举报,反而利用红玉逼迫朱三太子在康熙祭拜明孝陵时用红衣大炮炸死康熙。噶礼经手把红衣大炮给弄出来架在紫金山上,结果朱三太子没有成功自此逃脱。而朱三太子积攒用于起兵的800万两银子被索额图、噶礼私吞,可见索额图无君无父、利欲熏心。


康熙平定台湾后亲征噶尔丹,在西北一病不起。消息传回京城索额图大喜,他一边安排噶礼以押运粮草为名去西北大营查看虚实;另一方面和太子胤礽密谋提前登基。噶礼抵达前线后、秘密联络已经是噶尔丹国师的朱三太子,主动暴露清军大营粮草的位置导致粮草被烧。索额图目的就是借刀杀人,利用噶尔丹之手至康熙于死地。但是没有得逞,宝日龙梅族人和张廷玉的粮草先后赶到解了清军的燃眉之急,索额图阴谋再次破产。

一不做二不休的索额图索性让噶礼以红玉为要挟,要求朱三太子的心腹一起武力夜袭皇驾。结果朱三太子被杀后不但暴露了康熙的画像,而且噶礼的暴露也让索额图逐渐浮出水面。康熙敏锐的感到事情不正常,然后立刻返京秘密调查索额图。纸里包不住火,最终索额图阴谋暴露也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康熙不但对索额图的胆大妄为感到震惊,同时对引为心腹的背叛感到愤怒。这才有了这段咆哮:


朕真是瞎了眼,就是养了一条狗还知道亲顺主人呢。索额图,你是本朝第一罪人哪。索额图勾结朱三太子撺政谋逆,夜袭皇驾。一个跟了本朝四十多年的心腹大臣,朕的国丈到头来他居然想弑君。大清的脸面何在,体统何在啊。传出去,朕就是个昏君啊


小结:

索额图不满足自己的地位,在封建王朝时期居然参与谋逆。而且企图通过要挟太子胤礽实现自己所谓的周公梦,结果阴谋败露后这个伪君子被罢官抄家。可叹号称三眼索相的索额图聪明反被聪明误,正应了那句老话“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误了卿卿性命”。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6

索额图曾是康熙最信任的人,参与过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

他辅佐康熙计擒鳌拜,并将鳌拜党羽一网打尽;平定三藩时出谋划策,立下大功;还曾代表清朝政府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康熙亲征噶尔丹时也有他。

毫不夸张的说,他是康熙的左膀右臂,满清的大忠臣。但到了晚年,康熙却否认他的大部分功绩,骂他“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1703年5月将其圈禁宗,9月21日索额图被饿死。

那么问题来了,索额图到底做了什么,以至于有这样的结局?答案很简单,他姓赫舍里。

(电视剧里的索额图)

怎么说呢?是这样的,赫舍里氏属于满洲正黄旗与镶黄旗,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也是满清最重要及拥有最大权力的满洲人家族之一,康熙的原配正妻就出自赫舍里,是满清重臣索尼的孙女,索额图的侄女。

赫舍里皇后早逝,康熙万分悲痛,不但立她的儿子胤礽为皇太子,还亲自教养他,恨不得诏告天下赫舍里皇后是他的真爱。

也就是说,胤礽是索额图的侄孙。这位大清未来继承人的身上留着自家一半的血脉,索额图对他当然非常照顾,这是人之常情。

一开始这没什么,康熙宠爱胤礽,乐见儿子有一个强大的外援。但年纪大了后,康熙对太子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警惕之心,在其他皇子的刻意挑拨之下,胤礽没有稳住,做出了一些容易让康熙误会的蠢事。康熙对他越来越猜忌,总怀疑他巴不得自己早死,好早点登基为帝。

(电视剧里的康熙)

眼见当初父子情深的皇帝和太子渐生嫌隙,有心皇位的皇子们坐不住了,“九子夺嫡”因此发生。在这个过程中,索额图别无选择,只能支持胤礽,为他摇旗呐喊,台面上台面下的事做了不少。

我觉得他不是有意插手太子废立之事,而是别无选择,只要他姓赫舍里,就无法置身事外。

康熙也很矛盾,一方面,他怀疑胤礽要夺权,想废了胤礽;但另一方面,胤礽是他精心培养出来的,曾经的父子之情也做不得假,一时之间舍不得放弃。

恰好此时索额图跳了出来,康熙一腔怒火就有了宣泄的地方。估计他是这么想的:我就说嘛,儿子我教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好了呢?原来都是你在背后撺掇的!你害了大清皇太子!

被他认定为罪魁祸首的索额图,当然不会有好下场。

(电视剧中的胤礽)

康熙的这种心理,很多父母都有过,那就是:自家孩子没有半点问题,如果他做错了事,肯定是别人的错!

总之,康熙称索额图为本朝第一罪人,其实是一种迁怒。他认为正是因为有索额图,胤礽才有那么大的胆子和自己对着干。但他却没想过,面对兄弟们的围攻,胤礽要是不反击,倒台得会更快。

站在索额图的立场,从赫舍里氏嫁给皇帝生下胤礽那天起,就注定逃离不了夺嫡之事。无论他支不支持胤礽,在世人眼里他依然是胤礽一伙的。那为什么不全力支持呢?可惜胤礽承受不住来自父亲和兄弟们的压力,最终落败。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7

康熙朝前中期的索额图,绝对是朝堂上最为热手可热的人物之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康熙皇帝登基。由于此时的康熙皇帝年龄尚小,于是根据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的安排,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成为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排名四位辅政大臣最后一位的鳌拜,成为了这四人中掌握绝对话语权的人,并且开始独断专政,威胁到了皇权统治。于是,康熙皇帝在孝庄太后的授意下,于康熙四年(1665年),迎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正式实现了与整个赫舍里家族利益的绑定。

索额图晚年做了一件错事,引起了康熙的厌恶。那就是他参与到了皇室的储位之争当中来。康熙作为千古一帝,他打破了清朝之前的祖制:皇帝生前不立太子,预立胤礽为储君。康熙这么做也是为了防止多尔衮事件再次发生。胤礽是孝诚仁皇后,而索额图是孝诚仁皇后,作为太子的外叔公,在宫中夺储之争中,他极力维护太子地位,成为太子党的首脑人物。在朝堂中,索额图也处处为太子说话,谋差事。而觊觎皇位的其他皇子也并不甘心,把矛头一起对准太子及太子党,他们造谣非标,无中生有,向康熙进言,说太子的坏话,攻击太子党,索额图就首当其冲了,康熙对太子和索额图的印象逐渐变差。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十八日,康熙皇帝下令捉拿索额图,并说了那句“朕若不先发,尔必先发之。”意思是告诉索额图,我知道你有不臣之心,所以我必须先下手为强。但即使如此,康熙皇帝仍没有杀他,而是“交宗人府拘禁,不可疏放”。奈何索额图最后饿死在关押的地方。《康熙王朝》剧中,也演绎了历史上的这段结局,“朕不能杀他,不能杀他呀!就把他关进大牢,颐养天年吧!”

8

清朝时期有一个通例,那就是一旦权臣倒台,注水也会注出十项二十项大罪,索额图也不例外,被幽禁(后来在幽禁中死去)之后,康熙帝对索额图一生所从事参与的军国大事,除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以外,全面给予否定,但是康熙帝还是表示过:

朕念尔原系大臣,心有不忍,姑贷尔死。

5年后的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的太子胤礽因罪被废,康熙帝这时说过胤礽的动机是『欲为索额图复仇』,可见心中多猜忌仇恨索额图,但是这时康熙帝还没说出本问题的这句话。

康熙帝为了安慰自己,将胤礽的种种不端解释为受到咒诅心智失常,这种理由,可以证明一方面康熙帝本人的废太子没错,另一方面废太子胤礽的种种劣迹也得到了开脱——胤礽也很知趣配合,把自己的骄横跋扈推到舅公索额图身上。

康熙帝『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大致是针对索额图对太子的负面影响来说:

换句话说,在康熙帝的认知中,索额图的各种劣迹其实也还好说,但影响太子进而动摇国本的坏事才是最严重的,才是达到『本朝第一罪人』标准的。

问题在于,皇太子的服制到底该怎么样索额图只能建议,做决定者还是康熙帝本人,所以康熙帝的这种说法,不免诿过他人的色彩。

9

索额图为何会被称为“本朝第一罪人”?因为索额图功过相抵,且过大于功。作为臣子,触碰到皇帝的底线之后,换来的势必是被皇帝所抛弃。正如剧中明珠评判三藩时说的一句话一样,“其功,不可没;其过,也不必讳言。”

那么索额图都有哪些功劳呢?看过历史,或者是电视剧的人,大多都有些印象。历史上,年轻时候的索额图从侍卫迁任吏部右侍郎,但因康熙要灭鳌拜的需要,又回到康熙的身边重新当了一名侍卫,并帮助康熙一举剿灭鳌拜叛党。其后在与沙俄的边境冲突中,索额图代表大清,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被派往黑龙江与沙俄谈判,提出了“尼布楚、雅克萨和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并最终签订签署《尼布楚条约》,维护了大清的边境主权。解决完了沙俄,索额图有马不停蹄的跟随康熙西征准格尔,虽在西征中被降级留任,但又因自己身先士卒,屡献良策,被康熙认可。再者就是平三藩和收台湾,索额图都是有功劳的。

创下如此功劳的索额图,又是如何一步步的走向失败的呢?

结党营私,陷于党争

索额图在剿灭鳌拜的过程中,不断笼络被鳌拜打压的人员,为自己所用,丰满自己的羽翼。朝中但凡有新进大臣,都要笼络过来,如果不从自己,便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压。而且功劳颇大的索额图,对权力越来越渴望,对门生故吏又十分刻薄,性格乖张,其门下官员深受其苦。如康熙时期的红人高士奇,因屡次参考不能高中,最后通过“通关节”经索额图举荐到詹事府做事,并一路高升至内阁中书,成了六品官员。但最后却因受不了索额图的性格摧残,而转投明珠门下。

而党争出现最激烈的地方就在于康熙撤藩。本身索额图就对明珠的所有意见持反对态度,只要明珠稍有不当,就会遭到索额图的反驳。在撤藩的问题上,索额图极力反对撤藩,认为撤藩会引起三藩造反,于朝局不利,甚至要求处理主张撤藩的人员。两党人员纷纷上奏支持自己的主子,将朝局政见之争生生变成了“索党”和“明党”之争,让康熙头疼不已。这一点在影视剧《康熙王朝》中,也有体现。

参与夺嫡之争,自绝出路

孝庄太皇太后曾告诫康熙“圣君不怕党争,而是利用党争,为自己办事。”索额图和明珠的争斗其实都在康熙皇帝的忍受范围之内。而唯一不能忍受的,是索额图竟然参与到自己儿子的夺嫡之争中,并且阴谋撺掇太子“弑君继位”

康熙最爱的人是皇后赫舍里,正巧太子就是赫舍里所生,赫舍里剩下胤礽后便难产去世,胤礽两岁时被康熙立为太子,并请李光地等能力出众的人做师傅,太子也不负众望,经史子集无一不通,骑马射箭更是十分擅长。康熙为了让胤礽能更快的学习处理国事,让索额图辅政监国。但日子久了,加上索额图备受康熙冷落,认为以后太子就是皇帝,但是众皇子又都在争取,万一太子被废,其他阿哥当了皇帝,自己还不是靠边站。又正值太子自己对皇位垂涎已久,而康熙有身体康健,便撺掇太子使用特殊手段“行大事”。这一点,彻底触碰了康熙的底线,惹怒了皇帝。于是乎,康熙以太子身体抱恙为由,急召索额图照顾太子,为的就是进一步监视二人的动作,搜集索额图的罪证。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十八日,康熙皇帝下令捉拿索额图,并说了那句“朕若不先发,尔必先发之。”意思是告诉索额图,我知道你有不臣之心,所以我必须先下手为强。但即使如此,康熙皇帝仍没有杀他,而是“交宗人府拘禁,不可疏放”。奈何索额图最后饿死在关押的地方。《康熙王朝》剧中,也演绎了历史上的这段结局,“朕不能杀他,不能杀他呀!就把他关进大牢,颐养天年吧!”

10

应该说索额图是个人才,从国丈到三眼索相也不仅仅依靠的父亲所念的福荫。作为当朝的重臣索额图权倾朝野,与明珠一样结党营私。如果仅仅是这些也许索额图也配不上康熙这句“本朝第一罪人”的评价,他的所做所为让引之为心腹的康熙愤怒和伤心。索额图不但企图控制太子胤礽在康熙亲征是提前登基,而且与噶礼多次勾结朱三太子企图刺杀康熙谋逆。这在任何朝代都是诛九族的大罪,所以索额图这个本朝第一罪人实至名归。

索额图的人生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康熙皇帝登基。由于此时的康熙皇帝年龄尚小,于是根据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的安排,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成为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排名四位辅政大臣最后一位的鳌拜,成为了这四人中掌握绝对话语权的人,并且开始独断专政,威胁到了皇权统治。于是,康熙皇帝在孝庄太后的授意下,于康熙四年(1665年),迎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正式实现了与整个赫舍里家族利益的绑定。

康熙十四年(1675年)陪伴了康熙几年的赫舍里皇后因为难产去世,康熙伤心不已,为了怀念去世的皇后赫舍里,康熙皇帝违背祖制封了刚出生的胤礽为皇太子,其实康熙这样做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让索尼家族的人感受到康熙对其的看重,和奖励索额图为朝廷做出的贡献。

随着康熙的帝位越坐越稳,索额图在朝中的官职也是一路高升,曾先后担任吏部、户部官职、朝廷议政大臣、内阁大学士等职务,在《康熙王朝》中,康熙更是褒奖称索额图为“三眼索相”可见索额图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能力。

索额图是索尼的第三子。虽然并非是嫡子,但不管怎么说这个身份还是给予他比之常人要高的人生起点。当然起点虽然高,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飞黄腾达,重要的是索额图以这个好的起点为基础,自己通过努力最后达到了人臣的巅峰。


康熙为何称“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索额图也结党弄权,他和纳兰明珠“权势相侔,互相仇轧”。不过索额图和明珠的党争牵涉到了皇子。索额图依附太子胤礽,明珠辅佐皇长子胤褆。俩人在朝中相互倾轧,广结党羽,争权夺利。致使谕令不达,朝臣分化,形成“太子党”和“长子党”,严重动摇了康熙的统治根基。

康熙为了朝局稳定,也为了保护太子,出手打压了“长子党”, 黜纳兰明珠的大学士,至此再也没有重用。“太子党”由此势盛,以至后来有了谋反之意,这也是索额图最终被杀的原因。

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被囚禁后,康熙曾传谕:

“朕若不先发,尔必先之,朕亦熟思之矣。”

意思是说,康熙经过深思熟虑,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拿下了索额图。

康熙四十七年,在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时,康熙曾说:

“从前索额图助胤礽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朕不知是今日被毒死,还是明日遇害,昼夜不得安宁,时时警戒,朕若不先发制人,尔必先发制我。”

康熙两次提到“先发制人”,还说“潜谋大事”,说明索额图确实有撺掇太子谋反的举动。只是康熙及时发现,太子未能成事。在康熙的心中索额图是要谋反。

因此,康熙说:“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

总结:正是因为索额图的这些教唆,康熙费劲这么多年的心血培养的储君,落得个被自己亲手废掉的下场,反思之余,康熙把这一切太子变坏的根本原因全部算在索额图的头上,称其为“本朝第一罪人”。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