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大家知道李渊最小的儿子是谁吗?就是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建筑大师兼绘画高手李元婴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上面是滕王阁诗。作者是王勃。当然比滕王阁诗更出名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是妇孺皆知的名句。江西南昌滕王阁,也因王勃的一篇文章而名满天下。

当然一同出名的,还有滕王阁的建筑者,滕王李元婴。

李元婴(630年―684年)是唐高祖与柳宝林所生。是李渊的最小的儿子,生于贞观四年。

李渊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白白拱手送给儿子了。 可是李世民在玄武门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就派尉迟敬德全副武装地去逼宫。

李渊强行镇定,夸奖了李世民几句。当然如果他当慌了,他就game over了。在这之后不久,李世民就被立为太子,很快之后他又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对他老爹李渊可不厚道。不仅把他老爹赶出原来的寝宫,还在夏天丢下他老爹自己出去避暑。

而且还在宴会上阴阳怪气地调侃的老爹。所以当我们都称李世民是一个贤君的时候,也应该全面的看问题。

好了我们回到李元婴。 滕王李元婴先后派驻金州(今陕西安康)、滕州(今山东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阆中)。

在滕州、洪州、隆州三处筑有滕王阁 !李元婴是因为被封于滕州才叫滕王,那他为何会辗转迁徙各地呢?

原来李元婴是一个贵族公子哥,擅长过奢侈生活。但是你要真把他分到一个地方,让他管理民政,这就不是他的特长。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李元婴受封为滕王,食禄滕州。李元婴到山东封邑后,就开始了嗨皮的生活,骄奢淫逸,大兴土木 ,当地民愤极大。

他还是个建筑学家,盖了不少精美的亭台楼阁。这也给当地的百姓们增加了不少的负担。

李元婴还很会敛财。当时他和蒋王李恽以能敛财而著称。唐高宗李治赏赐诸王时,唯独没有赏赐他俩。

而是赏给他俩两车麻,并对他俩说,滕叔蒋兄能自经纪(指善于敛财),我就不赐给你们东西了,给你们两车麻,留着作穿钱的绳子吧!

老百姓不买他的账,无奈之下,高宗李治只好将他贬到苏州。李元婴到苏州后,很快又调任为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生活安定之后,李元婴就又想建房子了。永徽四年(653年),他又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庄严大气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了。

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李元婴到任之后,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

之后,他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在阆中五年,乐不思长安。

李元婴作为“龙子龙孙”,生长在帝王之家,受到良好的宗室教育是肯定的。他潇洒倜傥,喜爱音乐、舞蹈、能画一手好画。

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言李元婴“亦善画”。唐张怀瓘《画断》则称他“工于蛱蝶”。李元婴善画蝴蝶之事,在民间亦广有盛传。

明代陈文烛在其撰写的《重修滕王阁记》中,言李元婴:“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并传其所画蛱蝶,或飞或立,姿态翩翩,栩栩如生,世人莫不争之如宝。

看来李元婴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呢。而且他的一生是幸运的,首先躲过了血腥的玄武门之变,一生之中大多居于外地,不牵涉政治斗争,生活的很潇洒。

而且,由于他幸运的在684年去世,因而躲过了武后的多次血腥大屠杀。不然以元婴的高贵身份,自然也逃不过和他的兄弟子侄们一样的惨死命运。

何苦生在帝王家呀!

码字不易,如果觉得我写得好,记得点赞,关注我哦,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我们在高中的时候都学过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与岳阳楼和武汉的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王勃也因此一举成名,这其中还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滕王阁应该就是以滕王命名的,我们只知道滕王阁,却不知道滕王是谁,当年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对王勃都会做一番介绍,可为何对这名楼的主人却只字不提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谈谈这个滕王。


这个滕王可是个有故事的人,他叫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个儿子,也是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李渊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晚年过得有滋有润,闲得没事在贞观四年就生下了这个小儿子。

李世民看着这个比自己小32岁的弟弟,也很无奈,但毕竟是自己的弟弟,在李元婴9岁的时候就封他为滕王,封地在山东的滕州。


李渊老来得了这个幺儿,自然是对他百般溺爱,含在口里怕融了,顶在头上怕飞了,使得李元婴从小就养成了许多的怀毛病。

李元婴到了封地滕州后,就有点无法无天了,把在皇宫里的习性都带到了封地,他行为蛮横,贪图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这些私欲,他就大肆搜刮民财,利用这些钱修建了一座“滕王阁”,他精通音律、书画,颇具艺术才华,尤其擅长画蝴蝶,就召集了许多歌姬,还邀请天下的文人墨客,一同在这阁楼之中探讨他的滕派蝶画,逍遥快活。


李元婴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当地百姓的强烈不满,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长安城里,此时李世民已经去世,皇帝是唐高宗李治,面对这个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叔叔,李治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只好把他的俸禄和随从减半,改任洪州都督。

可无论李治怎么处罚他,李元婴都还是老样子,我行我素,李治也很无语。

山东滕州的这个“滕王阁”因为李元婴的名声太臭,当地百姓对他颇有微词,因此很快就拆掉了。


李元婴到了洪州(今南昌)之后,并没有改掉之前的毛病,他看到这里景色优美,还是很怀念在滕州的生活,于是又在赣江边修建了一个更加豪华气派的“滕王阁”,这个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里面的滕王阁了,所以《滕王阁序》的第一句就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意思是指位于洪都的新“滕王阁”。

李元婴在这里一切照旧,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美人、美酒、美景,好不快活他甚至还作出了许多出格的事。


他平时比较喜欢打猎,他每次打猎的时候,都强收老百姓家中的猎犬还让猎犬的主人跟着后面跑,不打猎的时候就专门用弹弓打百姓的额头,实在是无聊至极。

李元婴在洪州任职都督,以贪腐闻名,从下属官员和老百姓手里搜刮了大量的钱财,唐高宗李治还专门赏赐给他两车麻,让他做成绳子好穿钱,嘲讽他善于理财,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李元婴竟然成了反腐的典型。

李元婴不仅贪财,而且还好色,强抢人妻是他的一大恶疾,凡是看到哪个官员的妻妾漂亮,,他就以王妃的名义召她们进宫,然后进行调戏,再做苟合之事,因此许多官员畏于他的权势是敢怒不敢言。

有一个新来的官员叫崔简,他的妻子是郑氏,也被李元婴盯上了,崔简心神不定、焦急不安,而郑氏倒十分镇定,她对崔简说,别担心,现在是太平天下,有什么可怕的?郑氏进入王府后,李元婴故伎重演,欲行不轨,没想到郑氏大喊大叫,旁边的下人说,你喊什么,这是王爷。

郑氏说王爷怎么会做这种事呢?我看这个贼头贼脑的家伙不过是个家奴罢了,她一边说一边拿起一只鞋子,把李元婴打得头破血流,这时候,王妃在后府听到动静出来劝架,郑氏趁机跑回家了。


李元婴偷鸡不成蚀把米,被人打破了相,是哑巴吃黄连,只好忍气吞声,一连几天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高宗李治对于这个小叔叔已经完全失去耐心了,又把他调贬了四川阆中隆州,但是谁也没想到李元婴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隆州依然是我行我素,又修建了一座“滕王阁”,看来他一生都离不开这个东东。

大诗人杜甫曾经在一个草长莺飞、白云缭绕的日子参访过阆中的“滕王阁”,写下了一首诗“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这幽美的环境让诗人尽兴昂然,流连忘返。

对于李治的多次警告,李元婴都置若罔闻,李治也真的是拿他没办法了,逼得没有脾气了,就削去了他滕王的爵位,放在那里由他去了,眼不见为净,后来李元婴丢了爵位,没有了资金来源,生活品质急剧下降,他于公元684年郁郁而终,时年54岁。


算起来李元婴所干的坏事可谓是车载斗量,但都是一些鱼肉百姓,霸人妻女的小事,虽然在李世民国丧期间仍然喝酒唱歌有点过分,但他与争权夺位一点关系都没有,作为正儿八经的皇子,他并没有对皇位产生过任何的威胁,而是终日以诗画、酒肉为伴,所以不管是李治还是武则天都对他不加防备,反而让李元婴在那种危机四伏的时代好好的幸存了下来。
李元婴骄奢淫逸,品行不端,主政各地都毫无政绩可言,充其量就是个混世魔王,李治都三番两次的调动他,但他是烂泥扶不上墙,只会做些烂屁眼的事,因此在历史上名声扫地,不值得一提,这也大概就是语文老师在讲《滕王阁序》的时候不愿意提到滕王李元婴的原因吧。







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初唐才子王勃以一篇《滕王阁序》流传千古。

虽然王勃的《滕王阁序》广为流传,但后人却似乎总是沉醉于王勃的精彩词章,反而很少去关心这位所谓的“滕王”。这个滕王究竟是谁呢?

(滕王阁实景)

其实,这个滕王的故事,不只是精彩,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惊险。

当时的唐朝国内,总共有三座名叫滕王阁的建筑。其中有两座分别修建在四川阆中和山东滕州。王勃所描绘的滕王阁,则坐落于唐朝洪州的赣江河畔,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境内。

这三座建筑的主人都是同一人,也就是唐朝的滕王李元婴。

李元婴是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是李渊在65岁时所生,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李渊之所以在花甲之年,还要生育后代,和李世民是脱不了干系的。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看到自己的儿子手足相残,李渊悲痛万分,伤透了心的李渊传位给李世民,不再掺和朝廷政事。

由于损失了几位宠爱的儿子,再加上李渊退位后落得清闲,李元婴就被生了下来。

(李元婴剧照)

贞观十三年,李元婴被封为滕王,到滕州上任。到了滕州之后,这位小王爷决定替自己修建一座专属于自己的亭台行宫。为此他大兴土木,搞得当地乌烟瘴气。虽然李元婴只有9岁,但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诗画、音乐、舞蹈方面都颇有造诣,因此修建的滕王阁虽然铺张浪费,但却颇有一番风景。

在滕州的那些年,李元婴长期纠集手下观赏歌舞杂技表演。为了方便自己半夜外出,他下令手下不得在夜间关闭城门,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不仅如此,李元婴还尤其喜欢亲自下乡,美其名曰“体察民情”。每次下乡他都带着猎狗和弹弓,见人就射。看到农民们四处逃窜的狼狈景象,他觉得非常过瘾。

对于李元婴的纨绔行径,李世民一向主张宽仁以待,不予追究。

但在李世民死后的服丧时期,李元婴依然在行宫中夜夜笙歌,丝毫不将哥哥的死放在心上。这一点,最终激怒了唐高宗李治,李治对这位叔叔毫不留情,直接把他贬到了苏州。没过多久,又把他贬到了南昌。

(李治剧照)

虽然被贬,但李元婴却丝毫不气馁,相反他还颇有雅兴地下令修建了第二座滕王阁,整天和文人墨客吟诗作对,赏景观花。

除此之外,李元婴在南昌还多次强抢下属妻子。有一次,遇到一位烈女誓死不从,李元婴被女子用鞋打破了脸,闹得满城风雨,丢尽了皇家的名誉。

李元婴在南昌的所作所为,很快传到了李治的耳朵里。李治对于这位不成器的叔叔十分恼火,只得又一次降旨,将他贬到了更远的滁州。之后又将他追贬到四川阆中。

到了阆中后,李元婴觉得此处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因此又下令手下建造了第三座滕王阁。

到了武则天时期,唐高宗和唐太宗的很多儿子都被判处了叛国谋反的罪名。李元婴因为纨绔了一辈子,武则天反而放过了他,还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兼任梁州都督。李元婴死后,还被获追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

684年,李元婴在临死之际露出了释然的微笑。他终身不行正当之事,但他却是李唐子弟中极少数能安然度过一生的人,这算不算一种大智若愚呢?

(参考资料:《唐史十二讲》)

4

这位滕王就是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后,百无聊赖在后宫纵欲时与柳宝林生下来的最小儿子李元婴,时李渊已经六十五岁了,也算老当益壮,李渊死时,李元婴才五岁,就交给李世民抚养,对于一个年幼没有威胁的皇弟,李世民乐得当好人,为父育儿垂范天下,在李元婴十虚岁时,就把他封为滕王,食禄在山东滕州。


可能是李世民平日宠爱,这位比侄子李治还小两岁的李元婴,在滕州却横行不法,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当地百姓被收拾得叫苦连天,民怨极大,亲王在地方为非作歹,这时已是李治在位,也不好过于放纵这位小叔叔,就把他改封到苏州,算是有个交代。又改为江西洪州都督,这时,李元婴做了一件大事,在赣江之滨选定地址,广聘能工巧匠,择日动工,不惜民力的日夜兼程,不久就修起了一座高耸云天的楼阁,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一代皇子贪于享乐的荒唐举动,多年后竟成为风流韵事,滕王阁就此与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在江西待了二十年,李元婴早已忘了曾有此阁,又离任到四川为隆州刺史,应该在此期间,新任洪州都督阎伯屿到来,见滕王阁破败有些可惜,进行重修,修好后在重阳节宴请文人雅士歌颂此事。王勃适逢其会,因年幼而被轻视,奋笔疾书,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才华横溢,满座皆惊。(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王勃在洪都大展身手,已在蜀中的李元婴一无所知,继续发扬他的爱好,又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中的阆中滕王阁。李渊这位第二十二儿子,骄奢风气连李治也难以忍受,多次贬往边远地区,竟毫不收敛,之后的日子,又在阆中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在阆中为官五年,连长安也不去朝拜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除了大兴土木,李元婴好色又扰民,喜欢纵马在田间狂奔,见人便用随身携带的弹弓射击,对看中的女子,不管已婚未婚,全都拉进府中,这也应该是李治不看好的重要原因,好色毕竟是失德的表现,而据其他史料称,李元婴擅长画画,工于画蛱蝶,是滕派蝶画的创始人。最后应该终于四川。寿五十五,其时武则天虽掌权,还未称帝,很大概率是善终了。

5

历史上,有好多位滕王,也有好几个滕王阁。但最有名的,要数王勃《滕王阁序》笔下的滕王和滕王阁了。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滕王和滕王阁,是天才少年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中所写的。这两篇名文,一下子让滕王和滕王阁暴得大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王勃成就了滕王和滕王阁。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在诗中说,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很显然,这是一个临江的楼,在这里面,每天都有各种歌舞在上演。最后一句诗说,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是说,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那么,这个每日流连于江边楼阁中的滕王,是谁呢?

这个滕王,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叫李元婴。

和雄才大略的哥哥李世民不同,李元婴在气质上,是个艺术家,是个天才的画家,更是个顽主,与后世的南唐后主李煜有的一比。

作为做不上皇帝的皇子,他们最好的命运其实就是一条,该吃吃该喝喝,醉生梦死最好,只要不对政权产生异想。

李元婴在这个方面做得还算聪明。李元婴在哥哥李世民做皇帝的时候,备受宠爱,被封到山东滕地做滕王。这个具有艺术追求的王子,一到滕地就开始修建楼台馆所,建造了一个滕王阁,作为艺术歌舞之用。

后来他的侄子唐高宗李治上台之后,对这个叔叔很不满意,但是又不至于弄死叔叔,就把他调到苏州做刺史,到了苏州之后,李元婴依然故我,李治又把他贬到洪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这个警告意味相当浓厚。而李元婴到了洪州之后,马上就大兴土木,建造了一个滕王阁。这个滕王阁,就是天才少年王勃笔下那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李元婴在洪州玩的爽,但是李治又不高兴了,就把他又贬到滁州,就是宋朝欧阳修被贬的那个地方。这个地方风景优美,用欧阳修的话说,就是环滁皆山也,整得很开心的样子。李元婴也一样,逸兴横飞登山临水,把贬谪的日子过成了诗。李治又不高兴了,将他贬往隆州。李元婴大概对建亭子上瘾,丝毫不在乎大侄子李治曾经拆了他的洪州的滕王阁,到了隆州后,马上又建了一个滕王亭。每天除了歌舞之外,像庄子梦蝶一样逍遥自在,他主要是观赏蝴蝶,然后去画蝴蝶,终于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画法,成为滕派蝶画的鼻祖。

由此可知,滕王李元婴倒是个鸳鸯蝴蝶派的鼻祖,也算是个识时务为俊杰的代表。要知道,唐朝宗室的争斗相当厉害,自己没被搞死,还把自己搞成了鸳鸯蝴蝶派的宗师,自己搞得滕王阁,还被王勃写成了千古名文,历史留名,可以说也是人生的赢家。

6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另外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得意之作就是《滕王阁序》,这篇文章誉满天下,也使得滕王阁闻名于世,那么这个阁为什么叫滕王阁呢?而滕王又是谁呢?

滕王又叫李元婴,是李渊的第二十二子,也是最小的那个,李元婴生于贞观四年,也就是公元630年,也就是说李渊这个时候已经是太上皇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时候,还没有李元婴呢。

李渊生于公元566年,也就是说李渊这个时候已经是六十五岁了,看来李渊还是比较厉害的,也正因为李元婴是幼子,所以李渊对李元婴还是比较疼爱的,而此时做为兄长的李世民对李元婴也是如此。

其实一共有三处滕王阁,分别在滕州(山东滕州),洪州(江西南昌),隆州(四川阆中),《滕王阁序》里面的滕王阁是在洪州,而杜甫也写过一篇《滕王亭子》,指的是阆中的滕王阁。

现存的是南昌与阆中的,滕州的早就不在了,不过,很多滕州人希望重建滕州滕王阁,毕竟李元婴的滕王就是因为封在滕州。

李元婴是在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封为滕王,然后封在滕州的。不过李元婴这个人在滕州大兴土木,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引起当地民愤,唐高宗李治就给他换了个地方,将他贬到苏州去。

没多久之后,又将李元婴转为洪州都督(江西南昌),李元婴依旧喜欢亭台楼榭,所以在公元653年,在赣江边上又修起了滕王阁。公元679年,李元婴调任至隆州(四川阆中)担任刺史,李元婴又在嘉陵江边又修起了滕王阁,李元婴病逝于公元684年。

不过李元婴也是十分富有才华的,他在音乐,舞蹈,绘画上面特别有天赋。根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还有唐代张怀瓘的《画断》都记载,李元婴特别会画蝴蝶,他将他的画技传给了他的儿子李湛然,而梁太尉经常陪李湛然画蝴蝶,所以就创立了“滕派蝶画”,一直传到了现在。

7

题主的问题问的非常好,王勃的《滕王阁序》尽人皆知,但滕王阁背后的故事大家却知之甚少。今天借这个问题,我们来梳理一下。

首先说第一个问题,究竟有几座滕王阁?

王勃同志那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在洪州(今江西南昌)赣江之畔。

但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两座名叫滕王阁建筑,分别在山东滕州四川阆中(隆州)

这就有点奇怪了,滕州可是自古以来就在山东,从来没挪过地方,要是使劲儿往上捯饬,能一直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滕国。

北周武帝宇文邕封了第一代滕王,之后历朝历代滕王封地都在山东滕州。

按道理说,人家山东这地方都叫滕州了,滕王也受封于此,第一座滕王阁还在滕州,南昌和阆中跟着瞎掺和什么?和你们有一毛钱关系吗?

您还别说,这关系呀,还真不止一毛钱那么简单!

因为,这三座楼都是一个人建的,这个脑袋上顶着滕王名号的兄弟,有点像建林哥,到处溜达盖房子,不过他开发的楼盘不叫万达广场,叫“滕王阁”。

他就是李渊最小的儿子,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李元婴。

要说到李元婴,那就得说说玄武门之变了。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渊的三个儿子聊天聊得不太愉快,二儿子李世民把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给咔嚓了。

老爸李渊一看火了,“你敢杀我儿子!?我不干了!!”

然后就回后宫做太上皇去了,平常时候每天处理国事忙的要死,现在一旦闲来还真有点难受,也架着以前身体打下了好底子,既然闲着也是闲着,那就钉钉咣咣造小人吧!

就这么着,李渊又造了三个儿子,算是补上了玄武门之变的损失。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李元婴。

他出生时(贞观四年,630年),老爸已经65岁了。你看老爷子这身体,我65岁的时候估计上床都费劲,人家还能造小人,啧啧!

这老爷子就是能造小人的李渊

从年龄差距就能看出来,李元婴的教育基本指望不上老爸了。也确实,他刚五岁,老爸就去了一个叫献陵的神秘所在游玩,然后就再也没回来。

不过,这到也没影响什么,李元婴一直都过得锦衣玉食,大白菜都吃一颗扔一颗,谁让人家哥哥混得开,有势力呢?!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九岁的李元婴被皇帝哥哥封为滕王,到滕州就藩,食邑千户。(“皇弟元婴封滕王”)

据说,这位九岁的小盆友在山东好顿折腾,大肆兴建楼堂馆所,将当地搞得鸡飞狗跳,第一座“滕王阁”便建于此时。

应该这么说,李元婴从小受的良好教育算是被白费,他在音乐、舞蹈、绘画上都有些造诣。至少有足够的审美能力,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这从三座滕王阁建筑便可见一斑,属于“豪而不土”的一个典型案例。

但估计是折腾的有点过了,破坏了皇帝哥哥“与民休息”的大政方针,屡次被降旨训斥,为以儆效尤李世民把他贬为金州(今陕西安康市)刺史,食邑也砍掉了二百户。

等到年底朝廷赏赐宗王时,李元婴的额度却最高。当时的太子李治有点懵了,问道:“(元婴)骄奢如故,为何却赏赐最多?”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恐其用度不足,而扰民也!”

皇帝哥哥挂了以后,唐高宗李治继位,李元婴在服丧期间大肆歌舞宴乐,被御史弹劾。

李治也觉得这位叔叔实在是个惹祸精,让他天天在眼前晃悠实在闹腾的慌,干脆安排远点眼不见心不烦。

就这么,李元婴成了苏州刺史,又过不到一年,再次被贬到了洪州(今江西南昌)。

被贬到洪州,李元婴反倒高兴了,他来到赣江之畔一看,唉妈呀!这地方好呀!襟三江而带五湖呀!控蛮荆而引瓯越呀!建个楼吧!

永徽四年(653年),第二座滕王阁开建,数年后阁楼建成,李元婴每日在楼中与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观花品画,日子过得好不快哉。

不成想,他在楼中高谈阔论的事儿,引得高宗大怒,降旨削其食邑,再贬滁州。

滁州可是是个风景优美之地,欧阳修和黄庭坚都写过:“环滁皆山也。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心大的李元婴来到滁州后,秒变户外驴友,每日登山临水,逸兴横飞,颇为逍遥。

高宗一看,你身体练得挺好呀,去蜀中烟瘴之地锻炼锻炼吧。于是,李元婴又来到了隆州(今阆中)。

到了阆中,他发现这地方蝴蝶不错,围着人翩翩飞舞很有意境,于是日夜揣摩,苦练画蝶之法。

但画画得有一个能静心的好环境呀!那再建个楼吧!

中华大地上,第三座滕王阁出现了!

阆中滕王阁

据说,李元婴在阆中苦练丹青之笔,数载之后终得大成,有“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之誉,成为滕派蝶画的鼻祖。

李元婴被贬隆州时,已是高宗调露元年(679年),这离他人生的终点已不算太远了。

公元684年,折腾了一生的李元婴病倒了,躺在床上直倒气儿。朋友们纷纷自责说若不是他们滋扰,李元婴也不至于失去滕王之位。

没想到眼瞅着就不行了的李元婴嘿嘿一笑,悠悠的挤出一句:“‘滕’为何意?”

尽皆哑然!

古文中,“滕”是水向上翻滚之意,古文中的“沸腾”一定要写“滕”,而不是“腾”。

这个词引申一下就是“恣意放言”,所以,李元婴才是真正活明白的那个。

纵观滕王李元婴的一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想要成为一个富贵王爷,实现“活到死”的伟大目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得活明白,知道盐从哪儿咸,醋从哪儿酸!

2、心得大,但不能大的不是地方!

好啦!讲到这儿,滕王阁和它背后那个滕王的故事,就算是讲完啦!


下面有两个相关的小贴士送给大家:

一、王勃和李元婴可没什么交集,李元婴修南昌滕王阁时,王勃才生下来没几天。

闻名遐迩的《滕王阁序》是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南下交趾(今越南)省亲时,新任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后,大宴宾朋时所作。这时候,李元婴还在滁州玩户外。

二、裴聿和“八拓将军”

李元婴阆中时,手下参军裴聿曾多次劝谏,结果被李元婴命人用竹板抽打。等到裴聿入京述职,越想越憋屈,就跑到皇帝面前告御状。

高宗皇帝对这个不着调的叔叔也没什么办法,王爵、食邑都削了,总不能抓起来砍头吧?!

皇上就问,“打了几下呀?”

“八下,老疼了!”

“那这么办吧,打你几下,给你升几级!”

裴聿当时就蒙圈了,等明白过来,他已经成了六品官。

回隆州后,裴聿咋吧着嘴说:“我命真薄呀!若是多说一板,不就升五品了吗?”

闻者爆笑,皆戏称其为“八拓将军”。

所以,做人呐!不能太老实!!

8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是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的弟弟。

滕王李元婴,是李渊第二十二个儿子,李渊最小的儿子。李元婴生于贞观四年,当时李渊已经被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后逼迫退位四年。李元婴的年纪,比李世民的多数子女都还小。


(滕王李元婴)

唐朝初年,皇子成年后一般会出任州刺史。接任不了皇位的皇子,一生的主要职业经历就是做几个地方的州刺史。李元婴的人生轨迹也如此。

李元婴年龄大点后被封为滕王,封地在山东滕州。李元婴骄纵不法在滕州民愤很大,被唐高宗李治调任过苏州,担任苏州刺史,后来又转任洪州都督。洪州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滕王阁就是李元婴在洪州都督任上修建的。

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就是为滕王李元婴在南昌修建的滕王阁所做。

在当时的唐朝王爷中,李元婴是名声很差的一个。李元婴贪财好色还经常大兴土木,给当地人民造成很大复旦。除了南昌,李元婴任职过的其它地方,也大兴土木修建亭台楼阁。李元婴后来担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在嘉陵江边修建了规模很大的行宫,被称为阆中滕王阁。李元婴最初的封地滕州,自然也有规模很大的修建。

李元婴非常好色,妻妾众多。李元婴见到下属妻子漂亮时,常以王妃召见的名义逼迫发生关系。有位下属的妻子誓死不从,用鞋子打的李元婴血流满面。

唐高宗李治对这位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叔叔也非常不满,多次下诏斥责。

9

一谈起《滕王阁序》,便还记起年少时,其中背诵过的名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序中作者王勃借登滕王阁,观壮丽山河抒发情感,运用典故简练含蓄,节奏分明又不乏华美辞藻,成为了传世名篇,这是序的部分。

何谓阁?一般人们将楼阁连用,楼是重屋,上下都可以住人;而阁是架空的楼,底层是空着,上层是起到主要作用的单体建筑,底层架空可以防潮,可用于储藏东西;还可以观光之用。

滕王阁修建于唐初,按《滕王阁志》的说法,是李元婴于公元639年(贞观十三年),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滕王,当地官员以此作为这座阁的命名。

这个李元婴是李世民最小的弟弟,哥俩相差了31岁;也即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父子俩相差63岁。李渊晚年承受了“玄武门”的丧子之痛,兄弟同室操戈,难过的一定是父亲。李元婴的降生,是老来得子,也是福音。天伦之乐对于李渊,是巨大的慰藉,可以抚慰受到重创的心灵;世民内心或许也怀有愧疚之心。两项叠加,造成了对李元婴难免溺爱,年仅9岁便被封为封为滕王,食禄山东滕州,实封千户。

导致了李元婴目空一切,恃宠而骄,毫无政绩倒在其次,久而久之,形成了李元婴骄奢淫逸、寻欢作乐的纨绔子弟形象:

1、做出了诸如“以丸弹人”、“以雪埋人”等荒唐事;

2、唐朝入夜实行宵禁,只有元宵节放灯才通宵。但李元婴夜生活丰富,常常在夜晚“屡出畋游”,巡察城池,由此当地不得不大开城门。

更有甚者,在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居丧期间,依然我行我素,召集一帮人花天酒地,宴饮歌舞,对于兄长毫无一点哀思。可见,没心没肺到了极点。为此,侄子高宗李治下旨:朕以王骨肉至亲, 不能致王于法,令与王下上考,以愧王心。人之有过,贵在能改,国有宪章,私恩难再。苦口婆心地劝谏自己的叔叔,并予以警告。

然而李元婴依然如此,在唐太宗父子期间,其由最初的封地山东滕州贬到了苏州,担任刺史;之后到了洪州(今江西南昌),担任都督,滕王阁便是其在洪州供自己宴赏所建;最后李元婴被贬到隆州(今四川阆中),担任刺史,并死在任上。

与其纨绔子弟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李元婴的艺术天分。溺爱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李渊给了这个幼子最好的教育。明朝陈文烛在《重修滕王阁记》评价: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李元婴也对得起这段评价,其所作《滕王蛱蝶图》,被世人称为“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可见在画蝶方面,有非常高的造诣。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10

江西的滕王阁,又名江西第一楼,它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而名满天下,和武昌的黄鹤楼、岳阳的岳阳楼,号称江南三大楼阁,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曾登临游览过,留下了无数名篇巨作,滕王阁虽然名扬四海,它的来历以及滕王的生平却很少有人提起。

历史上的滕王李元婴名声并不好,他是唐高祖李渊最小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弟弟,史书上记载他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只知道寻欢作乐,甚至在为李世民居丧期间,他还"集官属燕饮歌舞,狎昵厮养",但他精通音律,擅长画蝴蝶,颇有艺术天分,著有《滕王蛱蝶图》传世。

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李治继位,他对皇叔李元婴的行为看不惯,把他贬到了南昌做都督,后来李元婴在赣江边建了一座楼阁以供游乐,此楼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滕王阁。唐高宗得知后勃然大怒,把他又贬到了滁州,李元婴照样游山玩水,逍遥自在,唐高宗再把他贬到条件艰苦的隆州,李元婴对此习以为常,还建了一座滕王亭,每日在亭中读书写字,苦画蝴蝶,后世有人称他"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他由此成为"藤派蝶画"的鼻祖。

李元婴在贞观十三年(639)被封为滕王,他的一生遍历金州刺史、苏州刺史、洪州都督、寿州刺史及隆州刺史,但却声名狼藉,毫无政绩可言,因此史书上多对其堙没不彰,他建造滕王阁,不过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骋游观,供宴尝已尔",滕王阁初建时的名气并不大,但随着王勃、王绪、王仲舒、韩愈等一批文人墨客相继为它写文传诵,滕王阁的名气逐渐流传开来,滕王李元婴有幸沾了它的运气,一并名垂千古。

滕王阁建造的时间,如果从永徽年间(650-655)算起,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但在历史上滕王阁屡废屡建的次数多达28次,现在的滕王阁是于1985年重建的,共有9层,高57.5米。唐贞元六年(790),滕王阁第三次新修完成时,王绪写了《滕王阁赋》,王仲舒写了《滕王阁记》,后世将它们和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并称,但记和赋现在都已散佚,元和十五年(820),滕王阁第四次重修时,时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市)刺史的韩愈写了《新修滕王阁记》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江之美,而滕王阁独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往吾忧。"韩愈虽然一直渴望登临滕王阁,却未能如愿,最终写下了这篇记以传世,滕王阁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前来登临游览。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对滕王阁的名气传播贡献尤大,王勃是中国第一神童,他"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后来,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躲在他家中,他害怕事情泄露,就把曹达杀了,不久事发,他因此被判了死罪,刚好遇到大赦,才免了一死,但却被削职为平民,他的父亲王福畴也因此受到牵连,从雍州(今陕西秦岭)司功参军被扁为交趾令,《滕王阁序》便是写于他去探望父亲的路上,写完序后,他前往交趾省亲,却"渡海溺水,浮而卒,年二十九(一说二十六)。"

关于滕王阁的命名,《江西通志》中记载道:"显庆年间(唐高宗656-660),李元婴任洪州都督,筑阁于章江、广润门之间,落成之日,诏封滕王,因名为滕王阁,后来阎伯玙接任都督,重九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阎有婿吴子章能文章,骄傲先期撰好序文,以便当众夸耀。"关于王勃写作《滕王阁序》时的年龄,后世多有争论,有人附会王勃"十三作滕王阁序",《江城旧事》中写道:"勃对策,麟德初(664)第进士,授朝散郎,年未及冠,是当得十九岁。上溯龙朔三年(663)至显庆三年(658)前,当得十三岁,作序应在是年。故勃自序有童子何如之语"。

王勃写《滕王阁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然而此处的童子应该作谦辞理解,参照王勃二十六岁溺水而亡,《滕王阁序》当作于他二十几岁之时。也因这篇名序,王勃的名字和滕王阁一起"霞鹜齐飞",名垂千古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