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沙俄没有派大军去入侵大清,绝对不是沙俄军队实力不行,就像题目中所说,大清军队的战斗力实在差的惊人,沙俄对此是知根知底的。

大清打击沙俄的入侵,一直被大书特书,当做康熙伟大英明的见证。其实很多人忽略了,沙俄在18、19世纪根本就没有出动正规军跟大清军队交手。


多次入侵中国领土,让大清皇帝头疼的除了冒险家,就是沙俄监狱里的刑满释放犯,或者是小混混,社会闲杂人员。

入侵的规模也非常可笑,1643沙俄悍匪波雅科夫从西伯利亚的雅库茨克出发,只带了132人就敢千里迢迢越沿着勒拿河、阿尔丹河南下,翻越外兴安岭,去“远征”黑龙江。

1649年3月,另一个冒险家哈巴罗夫更气人,又率领一支约70人武装大规模入侵黑龙江流域。增兵之后规模空前,人数达到200人。

1686年,叫史学家大书特书的清军自卫反击战雅克萨之战,俄方武装人员450人在雅克萨负隅顽抗,大清军队出动了包括郑成功旧部藤牌兵特种部队在内的3000精兵强将,跟俄军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终于取得了辉煌胜利。此战中的俄方武装人员头目托尔布津,并非是俄军官员,而是因为入侵有功被任命为官员的。说白了,这家伙就是个流氓,带着一帮乌合之众。


正因为沙俄对大清军队战斗力了解太透彻,沙俄从没有把大清军队放在眼里。所以他们才敢在1900年庚子之变中,仅仅派13万军队就敢不远万里入侵中国东北,在几个月之内消灭了清朝6万守军。

由此可见,沙俄如果拉开架势,全力以赴,把克里米亚战争中投入兵力(70万)的用来进攻大清,结果不难预料。

但是沙俄为什么没有早点对清朝下手呢?

19世纪初欧洲包括俄国在内一共有人口1.9亿,西欧、中欧和北欧领土面积490多平方公里。而清朝人口在同一时期人口就达到2.5亿,清朝同时期国土面积是1200多万平方公里。

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国力就雄厚,军队规模也大。嘉庆时期中国军队总兵力在150万左右,其中包括20万骁勇善战的八旗兵,打起仗就奋不顾身的20万蒙古骑兵,还有训练有素的70万绿营兵,以及全国各地的汉人将领率领的部队。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总兵力号称百万,但至少有准军事人员50万,而当时清军正规军在200万左右。


而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只出动了70万军队,土耳其军队、法国军队和英国军队一共有80万军队参战,双方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150万。克里米亚战争结局,大家一定知道,沙俄被迫坐下签订了停火协议,因为俄罗斯已经是孤注一掷实在打不下了。由此可见,在19世纪中叶,沙俄军队不会超过百万。

所以说无论实际上的战斗力如何,至少在18到19世纪中叶,沙俄对中国的国力军力并不十分了解。在他们眼里,清朝还是个庞然大物,相比之下,西欧中欧国家才是标准的软柿子。

虽然说沙俄一股乌合之众就能把大清正规军打得溃不成军,但当时两国军队没有大规模冲突,没有正面交锋,他们对大清的实力还没有全面了解,有点吃不准。

只是在鸦片战争爆发后的一系列对外战争中,清朝军队的窝囊表现,才让他们彻底认识到,原来大清这个庞然大物,就是个不堪一击的黔之驴。所以他们才开始从内心里蔑视大清,才有了吞并大清的想法,而吞并大清的黄色俄罗斯计划,也就在十九世纪末出台了。


沙俄在18、19世纪大规模入侵大清,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沙俄跟奥斯曼和波兰以及中欧、西欧有深刻文化冲突和宗教矛盾,跟中国相隔万里没有历史恩怨。

二是沙俄对大清用兵不方便,要通过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高原,战线拉得太长,后勤供应困难重重。直到1891年,沙俄修建了那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是时候,沙俄的兵力投送和后勤供应问题才彻底解决,沙俄才有恃无恐,向中国东北张开了血盆大口。


因为这条被俄罗斯视为"战略生命线的大铁路,西起莫斯科,跨越八个时区和16条欧亚河流,一直修到了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吉林两省,长度达8000多公里,向东到达俄罗斯控制的海参崴,形成一条完成的后勤供应链。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战略重心在欧洲。

不要说十八十九世纪,就算今天,俄罗斯的主要经济、政治、军事和人口也是在欧洲。

对于俄罗斯来说,欧洲才是主要的战场。

沙俄只有在欧洲站住了脚,扩大了势力,才能建立在全世界的地位。

在欧洲势力强大的基础上,沙俄才能兼顾亚洲。


如果欧洲溃败了,即便沙俄在亚洲再辉煌,也可能一夜之间完蛋。

打个比方,我们就看法国。

二战法国在全世界具有很多殖民地,包括北非、中非、中东、东南亚、美洲甚至中国,实力非常强大。

然而,法国被纳粹德国闪电击败,本土被占领,那么这些强大的殖民地一夜之间就等于完蛋了。

比如法属越南,后来日军开入时,法军根本不敢抵抗。



第二,有心无力。

著名的西伯利亚铁路在1916年才建设完毕。

即便是日俄战争期间,这条已经建立基本完成的铁路,也难以提供俄罗斯在远东的作战。

这条铁路只有单线,每次只容许单方向通行。这导致俄罗斯显著战略和补给困难,列车无法将资源快速运送来回前线,而货物列车供应补给时,由西送往东的军人和弹药都要在侧线等候,军队和受伤人员则需要由东向西运送。

运输困难,是日俄战争俄军惨败的重要原因。


在这之前没有铁路的时代,采用马车从莫斯科运输到远东海参崴,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清朝时期雅克萨俄军826人,被清军围困10个月,沙俄都无法排遣救兵的原因。

所以,在西伯利亚铁路大体完成之前,沙俄没有能力在远东做大规模攻势。

即便如此,他们也趁机夺去了黑龙江以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50万平方公里领土,已经收获颇丰了。

毕竟中国也就960万平方公里。

3

公元1725年的2月8日,俄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沙皇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病逝。在去世之之前,彼得大帝给俄罗斯人留下了一份遗嘱,这份遗嘱主要规划了俄国的以后的发展方向,彼得大帝的遗嘱对俄国历史的影响非常深远,而彼得大帝的继承者们,大部分都遵循了这份遗嘱的内容。

这份遗嘱一共有十四条,其中有三条和波兰有关,还有四条和奥斯曼帝国有关。在遗嘱的第四条,彼得大帝锋芒毕露的告诉自己的继承者们:“一定要分割波兰,然后让波兰陷入长时间的内乱。还要拉拢其他欧洲大国一起反对波兰,使波兰王国陷入孤立,然后在波兰培养亲近俄国的贵族,这样我们就有理由让军队直接进入波兰。”

而在遗嘱的第九条,彼得大帝认为俄罗斯人以后应该向奥斯曼帝国的国都君士坦丁堡和南亚的印度进军,并且声称:“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谁就能成为世界真正的主宰。”


彼得大帝之所以如此针对波兰,是因为当时的波兰是俄罗斯人向西进军的第一个大障碍。当时的波兰并不是一个小国家,在十七世纪初期的时候,波兰军队已经拥有攻陷莫斯科的能力,从此之后,波兰和俄国就一直摩擦不断,在数百年的战争中,双方互有胜负。

直到十八世纪末期,俄国才与奥地利和普鲁士一起对波兰进行了瓜分,从此之后,波兰人再也没有能力阻挠俄罗斯人向西进军了。而奥斯曼帝国和俄国的恩怨,则可以追溯到公元1453年,在那一年的夏天,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宣告灭亡。


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一位拜占庭公主逃到了莫斯科,随后便嫁给了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这场联姻标志着俄罗斯人将继承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标志,他们有“义务”夺回君士坦丁堡。在俄国的历史上,曾和奥斯曼帝国爆发了十几次大规模战争,俄罗斯人声称他们的国都不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而是在拜占庭帝国曾经的国都君士坦丁堡。

不过所谓的收复君士坦丁堡,可能只是一个借口。俄国之所以坚持不懈的进攻奥斯曼帝国,只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占领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土地,那么俄国的海军就可以顺通无阻的前往地中海。

而在彼得大帝的那份遗嘱中,几乎没有提到东方的清朝,因为彼得大帝明白,俄国的注意力应该放在西方和南方,如果前去攻打清朝,还要跨过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如果说俄国想要得到富饶的土地,按照彼得大帝的想法,最好的选择是远征印度,因为如果占领印度,不但可以得到富饶的土地,还能在印度洋扩大俄国的影响力。

4

这与当时的君主有关。

确切说是彼得大帝,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

彼得在1689年发动政变,推翻了摄政的索菲亚夺回权力。

亲政的彼得需要作出选择,往东还是往西发展,彼得选择了往西。

这是他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

在1695年,彼得就曾亲自远征土耳其的亚速堡垒,结果是失败而归。

失败后,他他派出一个庞大的使团出使欧洲列国,自己则化名为彼得·米哈伊洛夫,以一名军官的身份跟随使团出访,到荷兰、英国等多地学习航海和造船技术。

考察打开了他的视野,当时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开始,英国在1689年已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其他欧洲主要国家也开始改革,大航海时代接近尾声,欧洲飞速发展并超过了亚洲,领先优势已显而易见,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

因此他进行了改革,他的改革由内而外,由上而下,一共颁布了3000多条法令,涉及几乎所有领域。



虽然彼得一世的改革只是起了个头,俄罗斯真正废除农奴制还要到100多年后的亚历山大二世,但这个领路人恰恰是最重要的,他给继任者指明了方向。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能亲手建成和看到一个强大的俄国,但我的继承者一定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直到目标的实现。”

彼得一世定下的国策影响到了继任的君主们,正如他所说,他的继任者们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二世等也正是沿着他的道路走了下去,把欧洲当做战略重心。

另外,题目的描述并不准确。

在彼得一世亲政时,这时的俄国已经拥有了超过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朝这时还没能控制新疆、西藏。

虽然国土比清朝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清弱于沙俄,实际上,彼得一世接手的俄国,经济总量、贸易额、城市规模、综合国力都远落后于清朝。清朝这时正处于强盛时期,君主是康熙,同样也武功赫赫,并不是所谓的军事三流。



清朝在同时期也在进行一场战争:清准之战。这场战争持续了70年,结果是清朝灭亡了强盛一时的准噶尔汗国,实控了新疆、西藏并建省。

当时清朝武功之盛令中亚各国闻风色变,灭亡准噶尔后,中亚各国中一度流传,清朝很快要统治全世界了,不少国家向清朝表示臣服,如哈萨克汗国的大玉兹等。

所以即使沙俄向清朝用兵,在彼得改革前后,也并不一定就能占到多大便宜。

加上当时往东运输条件落后,运兵困难,东西伯利亚等地方在那个时候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战略价值,远不如西向开拓得利更多,所以在几百年里,沙俄始终坚持的是先欧后亚的政策。

5

俄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对外扩张的历史,从俄国建立到19世纪末期,俄国大体上进行了东进和西扩两次重要的历史进程。

一、俄国的建立。

俄国的祖先,是公元882年,诺曼人在东欧平原上建立的基辅罗斯,她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里海,东到乌拉尔山,西到波罗的海。

东欧平原,地势平坦,大多是草原森林,对国家而言没有屏障,没有安全感,从那时起,诺曼人就种下了对外扩张的种子。

在公元1000左右,中国处于北宋时期,基辅罗斯达到了全盛时期,面积有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0万。

但是好景不长,13世纪初期,蒙古族崛起。1235年,铁木真率领蒙古骑兵进行了三次西征,5年之后,基辅罗斯被吞并,7年之后,1242年,铁木真的孙子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了金帐汗国,开始了对基辅罗斯240年的统治。

14世纪初期,基辅罗斯东北部莫斯科公国崛起,在13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诺维奇在库里科沃平原击败了蒙古人,动摇了蒙古人的统治。

在抗争了100年之后,1480年伊凡三世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组建了一个面积达到28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

1533年,伊凡四世不再满足于大公的地位,加冕为沙皇,凯撒的意思。从此,沙皇俄国出现。

二、俄国东进。

沙皇俄国建立以后,她依然是个内陆国,对外贸易都被外国人控制,为了获得出海口,沙皇急于对外扩张。

第一次试探性的战争是从1558年——1583年进行的立窝波尼亚25年战争,很不幸,俄国失败了。

此时,俄国面临的外部局势是这样的:

西部,为了应对俄国的扩张,波兰和立陶宛合并,组成波兰立陶宛君合国。势力强大,俄国动不了。

南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刚刚吞并君士坦丁堡,国力达到全盛时期,不好惹。

那只有东面虚弱的西伯利亚汗国是自己的菜了,于是,俄国开始了东进战略。

俄国决定吞并西伯利亚,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当时的西伯利亚地域广阔,盛产皮毛,皮毛生意在在欧洲是一门非常赚钱的买卖。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当《马可波罗行记》传入欧洲时,中国成了布满黄金的天堂,而当时的陆上丝绸之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而被切断,俄国只能另辟蹊径,寻找去中国的路。

从1522年到1598年,俄国完成了吞并西伯利亚的任务,把势力范围推进到了鄂毕河、勒拿河流域,逼近清朝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

俄国入侵清朝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是些什么人?是一些富商、杀人犯、流浪者组成的哥萨克军队,他们把掠夺来的珍贵的皮毛献给沙皇,请求沙皇接管他们侵占的土地,沙皇非常高兴,仿照西班牙经营美洲殖民地的做法,授权给他们,给他们免税,给他们管辖区域内的人事裁判权,并答应派军队援助他们。

在容忍哥萨克武装骚扰诺干年之后,康熙帝平定三藩之后,在1685年到1787年,康熙帝发动了雅克萨攻城战。见识了清朝强大的实力之后,俄国妥协,1689年9月7日,康熙帝派朝廷重臣索额图与俄国谈判,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把边境限定在了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以北。

雍正帝即位之后,大力刷新吏治,推行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经济政治改革,国力继续增强,俄国人还是没有占到便宜。在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把边界定在了沙毕纳依岭和额尔古纳河。

从此,中俄100多年无战事,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俄国看到清朝虚弱的本质,在1858——1860年,逼迫清朝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北,黑龙江以东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俄国获取了天然不冻港——海参崴。

再回到十七世纪。受到清朝阻击之后,俄国把扩张的方向转向了欧洲。此时,俄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皇帝——彼得大帝。

在彼得大帝的带领下,俄国引进了欧洲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发动了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夺取了亚速海里面的亚速堡,但是亚速堡深入亚速海,满足不了俄国庞大的出口贸易,她需要一个直接面对欧洲国家的港口。

接下来的1700年,俄国加入了抗击北欧霸主瑞典的21年战争,夺取了芬兰湾,在涅瓦河上游建设了著名的彼得堡要塞。

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后,他的继任者继续向着海洋狂飙。

在安娜女皇时,俄国取得了阿拉斯加的统治权,68年之后,卖给了美国。

在叶卡捷琳娜时期,俄国发动了第四次、第五次俄土战争,吞并了北高加索、克里米亚、乌克兰等地,取得了土耳其海峡的自由航行权。

由于叶卡捷琳娜是普鲁士公爵的公主,通过政变上台,她伙同普鲁士、奥地利瓜分了波兰,成为波罗的海、黑海的霸主。

19世纪,俄国为了取得地中海的出海口,企图向南进攻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这侵害了英法在土耳其的利益,英法两国联合起来阻击俄国,1855年,俄国战败。

俄国战败之后,亚历山大上台,他又瞄准了远东和中亚。1864年,吞并了浩罕、布哈希瓦、土库曼斯坦等四个汗国。

在19世纪末,俄国已经成长为一个面积达到2000多万平方公里,横跨欧亚的庞大国家。

6

战略原因:俄罗斯帝国的重心一直在其欧洲部分,圣彼得堡、莫斯科、基辅都在欧洲,欧洲当时也是最强大、最先进的地区,战略意义重大。因此,俄罗斯一直用心经营欧洲地区。当时波兰是东欧大国,甚至与立陶宛组成联邦。俄罗斯击败波兰后,取得了乌克兰大片领土,并巩固了波罗的海出海口。

然后俄罗斯目标转向黑海,先行控制克里米亚出海口,进而控制黑海海峡,将势力渗透至欧洲交通咽喉——地中海,从而称雄欧洲。而当时从克里米亚到黑海海峡,以及巴尔干半岛,均掌握在土耳其手中。

而清朝远离沙俄统治中心,要穿越西伯利亚的莽莽冰原,这对军队后勤而言是个灾难。而当时中国虽弱,却是大国,如果俄罗斯用兵少,可能像雅克萨之战一样被清朝优势兵力击败;如果用兵多,为克服后勤困难,需动员巨大资源。为非主要战略方向进行重大投入,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宗教和历史原因:东正教的中心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攻灭后,帝国的索菲亚公主嫁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因此沙俄一直以拜占庭帝国继承人自居,与奥斯曼土耳其世仇难忘;同时,俄罗斯认为其对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教徒有保护义务。

因此,宗教矛盾、领土矛盾、战略冲突交缠,导致俄土之间战争不断,不可能把重点放在遥远且无历史、宗教瓜葛的清朝。

7

局座说得好啊: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

说到土地肥沃,乌克兰以及海黑海沿岸和波兰的土地可不比清朝差啊,而且乌克兰等黑海沿岸土地和波兰是与俄国的核心地带接壤的。

也就是说,俄国可以从自己的核心地带,也就是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很快的向波兰和乌克兰等地出兵,无论是军队还是后勤都可以非常畅通和及时补充。

先说乌克兰

乌克兰自然资源丰富。它不仅拥有大片肥沃的“黑土带”(占全世界“黑土带”总面积的40%),顿巴斯是乌克兰最大的煤田。已探明储量为420亿吨。克里沃罗格的铁矿储量为260亿吨,。

如此土地肥沃、矿产丰富的而又近在咫尺的土地,俄罗斯不去夺取,难道万里之遥的抛到北亚去跟清朝抢夺一年有一半时间是冬天的东北吗?

俄国人虽然野蛮,但脑子不傻。

更重要的是,乌克兰有温水海洋港口。

自从彼得大帝时期,就制定了一个基本国策,就是向西欧靠拢,向西方学习,夺取温暖的出海口。后世一直都遵循他的国策。

占领了乌克兰沿岸的肥沃土地,同时也可以将乌克兰人同化,这非常容易,因为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都是基辅罗斯的后代,乌克兰语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俄语的一个方言。

占领了乌克兰,俄罗斯可以高举“解放斯拉夫兄弟”的大旗,大举进攻东南欧也就是巴尔干半岛。这里当时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

这种民族主义旗号最能蛊惑人心,而在历史上俄罗斯也是这么做的。巴尔干半岛爆发过多次反奥斯曼的大起义,幕后支持者都是俄罗斯,甚至俄罗斯直接出兵在巴尔干与奥斯曼作战。

俄罗斯还有一个野心,就是攻占伊斯坦布尔,夺回东正教的圣地。

波兰

波兰是俄国通往西欧的垫脚石和必经之路。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如果俄国占领波兰,那么就直接和中欧的德国、奥地利接壤,离西欧近在咫尺了。俄国伸手西欧文化的影响,比如俄国贵族从小都学法语。

波兰土地人口都很不错,如果吞并波兰,将会大大加强俄罗斯的势力,同时为帝国开疆拓土,同时参与欧洲法国、普鲁士、奥地利、英国之间的争霸,夺取欧洲霸权。


反观,如果俄罗斯要入侵清朝,则苦难重重。

因为广大的西伯利亚绝大部分都是人口稀少、常年严寒的冻土地带,从莫斯科到北京有5800公里。在当时那种条件下,要走一年时间才能走到。

而且清朝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统一封建帝国,动员能力也很强,也很有军事实力。比如,两次雅克萨之战。

可以说,俄罗斯放弃近在咫尺而却劳师远征清朝,简直是蠢不可及。

知道19世纪后半叶,俄罗斯完成了在欧洲所有的扩张,在没有可以吞并的弱国领土了,剩下的都是德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强国了,才将注意力转向了中亚和清朝。

以前都是几百人的探险队而已。

8

三流的清朝军队也一样敢和俄罗斯沙皇争夺瓜分西伯利亚,也同样用武力强迫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把俄罗斯军事势力赶出东南西伯利亚,

9

遥远的寒冷的西伯利亚阻断了沙俄东进步伐,连清朝对外兴安岭以北也不感兴趣,认为是苦寒之地。

10

沙俄仍然是人口核心在欧洲的国家。从地形上来说,沙俄的威胁来自波兰和奥斯曼帝国。同样的,沙俄扩张最方便的路径也是波兰和奥斯曼帝国。

从交通上来说,波兰和沙俄相交的地方是广袤无垠的东欧平原,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和奥斯曼帝国链接的是高加索山地和克里米亚半岛,前者是最肥美的蛋糕,后者是沙俄最梦寐以求的出海口之一,可以说都是沙俄最希望获得的领土。

从对手来看,无论是波兰还是奥斯曼帝国都是有扩张野心但是没有足够实力的对手,而且周边环境也是非常孤立的存在。波兰在沙俄时代和普鲁士,奥匈帝国,沙俄都有长期的战争?而奥斯曼帝国虽然在克里米亚战争时代作为盾牌被英法使用了一百来年,但是始终是欧洲的另类存在。当对手不断和你开战又越大越弱的时候,自然是趁他病要他命了!

第三,清朝远在万里之外,在没有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年代,单单是跨越西伯利亚荒原来到东方都是千辛万苦更何况对清朝扩张了!可以说如果不是清末国家太过积弱,沙俄连现在的扩张也未必达得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