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注定百无一用吗?为何兵法高深的汉人政权会陆续亡于蒙古后金?:百家讲坛,马骏讲过孙子兵法,在最后,他说了一段非常有趣的话:孙子兵法好不好?好!妙不妙
百家讲坛,马骏讲过孙子兵法,在最后,他说了一段非常有趣的话:孙子兵法好不好?好!妙不妙?妙!管不管用?不管用!孙子兵法不管用,这是谁也辩驳不了的事实。几千年来,面对外族的入侵,中原王朝在与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的对抗中,乃至于中国抵抗英国、俄国、日本的入侵中,所谓的孙子兵法,还有什么鬼谷子奇谋,根本没发挥出作为军事宝典圣经的应有作用。虽然马骏在后面也解释了孙子兵法为什么不管用,但略显:牵强。
易中天先生在讲儒家的时候,最后也说了类似的话:儒家思想好不好?好。儒家思想妙不妙?妙!管不管用?不管用!
这个事咱们得先从“功夫”解释。
中国功夫要分两条线。
一条线,就是我们熟悉的:太极、内功、气功、轻功、点穴、螳螂拳、虎鹤双形、乾坤大挪移、九阳神功......这些很好很妙,但不管用的东西。这些东西说起来玄而又玄,但面对泰拳、散打、拳击、自由搏击,根本就上不去阵,没用。别说跟泰拳打不了,就是跟街头混混打架也是毫无用处。
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情,这些东西不是真正的功夫,这些东西是:文学作品。这些中华神功不是武术家练出来的,是文学家编出来的。
文学作品!
功夫追究起来其实非常狗血。我们看民国以前的历史、典籍甚至是小说,你找不到有关于内功、点穴、轻功这些东西的记载。没记载,就是没有。只是到了近代,从民国小说开始,才有了这些东西。文学家创作出内功、轻功、点穴这个概念没有半点毛病,问题是我们的武术家看了小说以后,就觉得自己真会内功、轻功、点穴了......
但是,中国也确实有真正的搏击技术,这是另外一条线。
而真正的搏击,真正的功夫要枯燥的多,根本没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比谁的胳膊粗力气大,比谁下手狠,比谁出手快。真正的功夫,就那么三两招,简单有效。跟现代拼刺刀的道理是一样的。
古人真实的搏击,就是一下两下,三拳两脚的放倒。即便是两军交战,士兵之间也都是简单的几招劈刺。没有什么大战300回合。
功夫分两类:
1类是文学作品,看着赏心悦目,打架不管用。
1类是简单粗暴,就那么几招,真打起来管用。
而我们的兵法也要这样分:
兵法,奇谋秘计,火攻,水淹,夜袭敌营,反间计,半渡击之,山间设伏,诱敌深入,武穆遗书.......这些丰富多彩的东西都是:文学作品。是娱乐消遣的东西,打起仗来根本用不上。前边听说金兵冲过来了,你这边的兵一哄而散,孙子兵法倒背如流也解决不了问题。
前几天有人在网上说:伊拉克军队为啥不夜袭美军......然后被1万多网友嘲讽。这就是被文学作品忽悠瘸了。为啥不派个说客去美国实行反间计,为啥不把美军引到山谷里......这都是只有才小说里才能成立的事情。
即便是孙子兵法也只是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这种东西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看着很舒适,能调节一下情绪。就像总有人说美国军校里教孙子兵法,这就属于自己开心就好了。美国军校里的孙子兵法和期刊杂志是一回事,看一看,放松一下。真正打仗,不说欧美国家,咱们自己的军队,也得执行马汉、杜黑、约米尼、克劳塞维茨......这些西方军事家的思想。我们造卫星、造航母、造核武器、造雷达......以及打造现代化的军队,全都是在走西方国家的路线。包括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甚至意识形态......打仗孙子兵法不管用,建设国家,孔孟老庄依旧是不管用。
就像朱日和演习,各路红军部队去都是被满广志完虐。后来土豪师上去才打败了蓝军。怎么打败的?用的不是孙子兵法,而是:装备优势。我的装备最先进,各种探测设备先进,可以提前发现蓝军,发现以后,立即调动炮火,直接消灭目标。这才能打赢。先前装备不占优势的部队上去,兵法根本使不出来。
而这套真正能打仗的兵法和真正能搏击的功夫一样:都很简单,没那么多花架子。
真正的功夫就是比谁的胳膊粗力气大,真正的兵法就是比谁家的人多,谁家的粮多,谁家的钱多,谁家的武器精良。
很多人不理解那么先进文明的大明朝咋就打不过八旗军呢?道理非常简单,大清比大明粮食多,皇太极比崇祯有钱。明末在关外和八旗军打仗的明军就几万人,骑兵以千记。如果大明朝有20万骑兵,轻松灭了大清。问题是大明朝拿不出钱和粮食去养20万的骑兵,10万8万的都养不起。明朝这些部队本来是没衣服穿,没粮食吃,没军饷开,但大清朝有啊,于是一窝蜂的都叛变了,有饭吃啊,有钱给......
咱们现代人也应该能体会到:没钱,你啥招都没有啊。对于国家军队而言,没钱没粮,兵法也白扯。
汉朝卫青大破匈奴,靠的就不是什么孙子兵法,靠的是粮食、钱、人口和装备。
汉朝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攒下了丰厚的家底,可以拿出几十万的部队去个匈奴决战。几十万的部队不是问题,关键汉朝是能拿出养活几十万部队的粮食,军饷。卫青、霍去病各带领五万骑兵在前方,后面是几十万的步卒,十几万的军马在给他们不停的运粮。
几十万的大军有饭吃,这才能打仗。
而且汉朝当时在冶炼方面获得了突破,士兵是铁甲铁刀,铁箭头。匈奴那边还是骨簇。那对射起来肯定是匈奴吃亏。大家可以看看当时史料的细节,几万汉军铁骑到了战场跟匈奴血战,就是在比谁更狠,谁更凶,就是在比谁的拳头硬,没有兵法,没有计谋。
人多,吃饱了,干。这才是真正的兵法。
清朝给人的感觉打仗比较平庸,没有什么出彩的名将,但这才是对的,这才是真相。清军在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台湾打仗,消灭吴三桂、太平军,靠的就是人、粮、钱。和卫青打匈奴是一脉相承,兵家正道。
从东汉末年到明朝,尤其是两宋,这段时间实际上是被中国的文学家给演义了。看着五彩缤纷,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但这些只是文学作品,不是历史真相。这段时间的打仗也是比谁家人多,谁家粮多,谁家钱多,谁家装备好......
东汉以前,时间太久,给人的感觉很古朴,所以不适合写的过于轻浮花哨。而清朝离现在太近,也不适合写的过于夸张:左宗棠大人头顶金盔身披金甲,手中擎着一口金背开山大砍刀,催动坐下青鬃狮子兽,呼啸而出,阿古柏措手不及,被斩于马下......这就不好看了。
汉朝、清朝、美军以及现在的我军,归根结底的思路都是:追求更先进的装备,人多,钱多,后勤发达。而这些才是真正的兵法。历来的游牧民族想入主中原,别无他法,只能是团结汉地的地主、文人、大族以及老百姓,让自己的人变多了,粮变多了,钱变多了,这他们才能成功。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满洲人,起家就是那么三两万,等到后来,往往都发展成了几十万。这里面90%的是中原本地人。
那为什么有时候会不管用呢?
真正的功夫就是比谁的胳膊粗力气大。
真正的兵法就是比谁的人多、钱多、粮多、装备好。
看着简单,其实并不简单。
力气大的打赢,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我怎么做才能比别人力气大?得常年的锻炼,科学的锻炼,再配合膳食、营养,这才能力气大。得这样锻炼多少年,力量才能上去。问题是我锻炼,他也锻炼啊,我练10年,他也练10年,我怎么能做到比别人力气大?1万个人锻炼身体,我怎么做才能比其他的9999人更强?很难。
兵法也是一个道理。
想把自己的国家经营起来,把军队打造起来,怎样让自己的人比对手多,怎样让自己的粮食比对手的多,怎样让自己的钱比对手多,怎样让自己的装备比对手的好......这是相当的难,相当的复杂,是一门相当深的学问。
军事领域的名言是:战争的胜负在开战前就决定了。战争很少有什么奇迹,都是国力强的灭国力弱的。要么就本来国力不强的,把自己国力变强以后,再灭国力弱的。谁国家经营的好,谁在战场上赢,这是真兵法。
大明朝为啥灭亡,经营破产。他不缺名将,也不缺兵,没粮,你说啥兵法能管肚子饿?长平之战最后赵括冒死出击,归根结底也是赵国没粮了,熬不下去了。秦军比赵军多了几天的粮食,才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所以,每当有外敌入侵,中国兵法不管用的时候,其实也都是统治者经营国家水平低下的时候:司马衷、唐明皇、徽钦二帝、大辽天祚帝、金哀宗、崇祯......无不如是。
总的来讲,大家对兵法以及中华武术的期望值要降一降,并没有文学家笔下渲染的那么玄幻高深。
同时,我们也要把其他民族的智慧,军事成就抬一抬。咱们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高,人家也没咱们想的那么低。
稍微看一下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女,完颜阿骨打和他的儿女,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女,看看这些人的征战历程:使用间谍,建立情报系统,千里突袭,收买人心,宽待降将,屠城恐吓,以逸待劳,围点打援,重视技术人才,开发新式武器......人家也都会。而且这些少数民族有一个中原王朝难得的优势:军事民主。大汗是联盟首领,皇帝是集权领袖,性质完全不一样。中原的将军被皇帝控制的非常死,一个昏君会害死一串名将。而少数民族的部落联盟在打仗前要开会商量,彼此协调。
两千年来,中原地区经常被周边的少数民族打进来,搞不好还要留下来做几百年皇帝。皇帝轮流做,但是,中国的笔杆子是一直掌握在汉人士大夫手里。历史都是他们写的,不管是辽朝还是金朝,不管是元朝还是清朝,所以历史、演义中难免要尊汉抑胡。对中原的东西要拔高一下,对周边民族的东西要压一压。不过更多的时候是:不了解。中原文人对胡人不了解,写的也就不够详细,然后以为人家很差。
欧美国家也是一样,什么美人计、清除政敌、暗杀、火攻夜袭、反间计、分化瓦解......人家也都会,而且不比中国人差,手段丰富的很。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两线作战,东面打沙俄,西面打英法美。后来德国人觉得不行,就把列宁送回俄国了。列宁一回到俄国,闹革命,沙俄立即废了,狠着呢。
西线打成了堑壕战,看着笨,其实是因为双方的将领都是顶尖高手,大家都斗没招了,夜袭、火攻,连毒气都上了,绕到侧翼......根本不管用,彼此都盯的死死的,全给你破解了,根本没机会,最后只能挖沟了。
中原和周边的少数民族,中国和其他国家,军事水平没有本质差距,都差不多。
只不过中原、中国的文学发达,把兵法、武功写的很高,而这些文学作品经不起实战检验。蒋干盗书、火烧战船、空城计......这都是古代说书先生编的,然后讲给种地的老百姓听,大家觉得很神奇。 在中原、胡地、外国的将军眼里,这都是糊弄小孩的把戏。
战争的根本是国力,没有国力支持的兵法,就是穷人的志气,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而有了强悍国力以后,我就是钱多,我就是人多,我就是武器先进,那我就是随便打你。苏联为什么在二战后期能打败德国,还是人多、坦克多、飞机多、大炮多,几百万人开着坦克、飞机组成铁甲洪流,直接推到德国首都,他不用什么兵法。在那种局面下,就算德国人熟读孙子兵法,能挡住坦克军团吗?美国的军事实力很强,但他打仗确实不好看,依靠卫星、航母、导弹、飞机、雷达......完全压制对方,然后慢慢的宰割。这时候,兵法还是没啥用。
说兵法没用,肯定有很多人不服气,想说兵法有用的,请举例证明:中国历史上,面对外族、外国的入侵,哪一个将军靠的是兵法取胜,靠的是兵法中的哪一招?
这个大家可以慢慢考虑,我先举3个例子:李广、岳飞、袁崇焕。
这三位是中原汉地对抗周边少数民族战功最为卓著的将军。
李广的辖区,匈奴人不敢来惹事,因为他太猛了。李广的部队晚上睡觉不立岗哨、没有巡逻的,匈奴来了,就是起来玩命打,没有任何的技巧,没有什么计策,更谈不上“兵法”。
岳飞更是如此,上级让他学兵法,他也不学。岳飞看不起兵法。
袁崇焕守辽东,靠到的城墙坚固,里面有足够的粮食,还有什么?红衣大炮。没有兵法,就是占据坚城,八旗军过来,拿炮轰。袁崇焕还真的是靠科技领先才守住了宁远。后来皇太极绕过山海关,打到了北京城下,袁崇焕带着骑兵赶回来保卫京师,在城外和八旗军作战,靠到什么兵法?没有兵法!就是野战争锋,比谁更硬。
战场上真正管用的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看谁更勇猛。而勇猛的前提是吃饱!
历史上捋这山羊胡,摇着鹅毛扇,大谈兵法的是:文人。这些人往往都成了:笑柄。
1,不管用的假兵法:火烧连营、夜袭敌营、草船借箭、空城计、蒋干盗书、诈降离间......总之,越花里胡哨的,越高深莫测的,越神奇玄幻的,越不管用。这些是文学作品,跟轻功、内功、点穴、九阴白骨爪、乾坤大挪移是一个道理。就像现在很多人热衷于穿越小说,回到大明拯救世界,这都是智力不足的表现。到了大明朝,先饿你三天,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到了部队,1万当兵的围着你,现在就要吃饭、现在就要军饷,不给就剁了你,到时候你就知道啥叫办事难了。
2,管用的真兵法:卧薪尝胆、休养生息、高筑墙广积粮、开垦荒地、安抚农民、盛世兹丁永不加符.......
3,在管用的真兵法这块,周边的少数民族、乃至英美法德意日俄......这些外国,人家也都会,而且不比咱们水平差。
努尔哈赤在辽东起兵,最初的几次战斗都是他先派人混进城中,然后里应外合的夺取明军据点。在兵法上,心眼上、计谋上,关外明军没玩过“野蛮落后”的女真人。
英国和美国穿一条裤子,和欧洲大陆上的国家勾心斗角,这叫:远交近攻。印度独立,英国把印度划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把阿拉伯划成几个国家,把卢旺达人强行分成胡图和图西两族,这叫分化瓦解。德国联合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这叫合纵。美国联合波兰、乌克兰、格鲁吉亚这叫连横……
有人说兵法是因人而异,兵法管用,问题出在人的身上,高手用兵法就管用,低手用兵法就不管用。这是逻辑关系没弄明白。
谁用都管用的兵法,才是管用的兵法。捋清没有?
我用管用,你用不管用,这就是没用。是我人在起作用。有用的兵法应该是谁用都管用。就像美国、美军,他的国力军力、科技后勤、生产力摆在那,真打仗,随便哪个将军来,都能打赢。不需要什么诸葛亮、姜子牙。而这种兵法才是管用的。
当然,这么说会让某些人眼前一亮:那让厨子指挥美军也能打赢呗?
选拔将领,本身也是兵法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管用的兵法是不可能让厨子指挥部队的!一套兵法中,没有一个合理、科学选拔将领的机制,这就是不管用的兵法。
像麦克阿瑟、李奇威、巴顿、施瓦茨科普夫......这些美军将领,水平还可以,但也不高,都是中上等的人物,打仗不好看,没什么观赏性。跟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这些人没法比。但美国就是靠着这些中等偏上的将军,加上强大的国力、军力不断打胜仗的。
汉朝卫青也是这样的人,中等偏上!而卫青的功绩要在李广、岳飞、袁崇焕之上。
世界各国都不缺热衷歪门邪道的人,美国、俄国、韩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都有,数量还不小。中国也有,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鬼谷子!
鬼谷子是中国爱走偏门,爱装神弄鬼的人中最大一派。什么鬼谷子兵法、鬼谷子职场、鬼谷子XXX......全是扯淡。用鬼谷子的东西是干过成吉思汗还是干过金兀术了?是打过八国联军还是打过日本鬼子了......你那奇门遁甲有过什么用?能扛过加特林还是马克沁?是秦始皇用鬼谷子了还是李世民用鬼谷子了?是比尔盖茨会阴阳八卦呀,还是乔布斯会五行风水呀?人家不会你这些神奇的东西,咋就比你先进呢?
别信这些东西,没好处。越神秘越玄幻越花哨的东西越不管用。鬼谷子如何如何,全是后人挂名的。
兵法有没有用呢?答案是肯定的!
看看韩信和孙武一生的战绩就知道,兵法的作用巨大!不过决定战争胜败的,不只是兵法一个原因!
打个最简单的例子,明朝末年东北的明军在崇祯手上战斗力低下,但这些明军投降满清之后战力爆表,这是为什么?明明是同一支军队,为何前后表现差这么多?
原因在于军饷!崇祯拖欠军人的军饷,几个月都不发军饷,谁愿意白白为他卖命?当然战斗力低下了!满清统治者愿意出钱,投降的明军当然死心塌地,卖力打仗了!所以,明朝除了亡于党争、贪污腐败、土地兼并和天灾人祸等等原因外,财力匮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无论你有多高深的兵法,没钱你怎么调动军队积极性?
你可以说宋朝重文轻武,但明朝可不是这样!明朝对外战争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土木堡之变是个例外,说铁血大明一点不为过!可它还是亡了!主要是亡于政治,不是完全亡于军事!如果大明政治清明,百姓团结一心,财政正常运转,那小小的建州女真怎能问鼎中原?
兵法要起作用,是有前提的!最善战的兵法家莫过于韩信、孙武、白起、李牧、霍去病、刘裕等人,这些人要想指挥千军万马,战无不胜,前提是不用担心粮草、钱财匮乏!否则,就算韩信再会用兵法,没有粮食,谁会给你打仗?韩信军事上的胜利是建立在萧何源源不断提供粮草的基础上的!
南宋虽然没到财力枯竭的地步,可是金国和蒙古是何等战力?再加上南宋和明末,汉人有多少军事天才?有韩信式的军神吗?显然没有!
国力强大,政治清明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兵法取胜,否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罢了!
兵法注定百无一用,如果没有一个政治家治国,单纯懂兵法的军事家是不会拥有一兵一卒,也成不了大事的。中国历史上,蒙,后金等统一汉中原,那是因为那个时代北方的蒙,金等出了政治,军事家,中原地区汉人在那时正好没有出现一个集政治,军事人才,所以才有了今天有蒙,金等的众多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在中国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遭受的那段屈辱。也正是中华民族没有出现一个像毛泽东那样伟大的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直到百年后,东方红,太阳升,中国才出了集政治,战略,军事为一身的伟大的民族领袖。中国人民才了希望,在毛泽东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大家都知道,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以后,西方列强都来侵略中国,来欺负中国,来掠夺中国,中国变成了他们的半殖民地,国家主权被严重践踏。而此时中国的社会制度仍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且已进入它的腐朽时期,社会矛盾重重,民不聊生,内忧外患交集在一起,中国人民受到了西方列强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所以无数的仁人志士,包括早期的林则徐、魏源、龚自珍,一直到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再到康有为、梁启超,最后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伟大的辛亥革命,都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了不懈努力。
但是真正能够给中国指明一条道路,找到正确方向,而且把它变成现实的还是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领袖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28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才推翻了压在中华民族身上的三座大山,成了国家的主人,才再不受列强欺负,中国才会成了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强国。
你问的是一个弱智的问题!兵法与一个政权的更迭,根本就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中国的哪一个王朝灭亡,不都是王朝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腐败,内部腐朽,哪能够团结一致对外,何况内部都开始到处起义了。只要一遇到外族入侵,很容易就灭亡了。比如元朝灭宋,清军入关。你们说蒙古军那么厉害,不也是被强大的明军,追着打杀吗?明军那么厉害,当到了崇祯王朝的时候,已经大厦将倾,内部腐朽得不得了,并且到处都有起义军,内部根本就不能团结一致对外,清军乘机入关也很正常。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这是历史的铁律,这跟中国的兵法没多大关系!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时有用了。
上次网上有个视频,有个女孩突然被路边一个男人拳打脚踢,然后拖到傍边猥亵。
期间,那个女孩没有任何一下还击,基本就是挨打。
当时很多人看她被打的太惨,说她如果练过自卫术就好了。
结果前格斗冠军说女人练自卫术其实意义不大,因为体力和力量差距太大,反而有可能激怒歹徒导致自己出现生命危险。
这就是至理名言了。
兵法当然是非常重要了,简而言之就是作战的战略和具体战术,任何国家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然而,再好的兵法前提是双方实力差距不是那么巨大,不然就等于0。
以满清为例,当时李自成已经攻破北京,明朝北方的军事力量在和李自成的内讧中几乎被消灭。甚至的吴三桂区区几万人马在南有李自成,北有清军的情况下无法坚持,只能选择更强的清军投降。
在一片石决战中,李自成和吴三桂兵力相当,本来占据上风。结果数万清军突然杀过来,李自成区区6万军队根本对付不了,全线崩溃。
随后20万清军入关,当时明朝其实已经崩溃,南明政权四五分裂,没什么实力。张献忠、李自成又是流寇,成不了气候,最红迅速失败。
对于蒙古人更是如此。
南宋应该采用了正确的兵法,同蒙古人鏖战43年之久,但最终还是因为实力差距而失败。
再比如今天,美国对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用隐形战机远距离精确轰炸。
你被美国人狂轰滥炸,连敌人长相都看不到,试问你又再多兵法又有什么用处?
江山永存民众之?,战法只是战略战术的导向,如果朝庭腐败、民心向背、再好的兵法也是废纸一张!
汉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在长期的内外斗争中积累下了长期的经验,汉族把这些经验加以总结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这些理论以兵书的形式留传下来。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兵法方面著名的著作,如《三韬六略》,《孙子兵法》,《五经七要》,《效纪兵书》,《曾胡治兵录》等。但具有成熟理论的汉民族在与少数民族的争斗中常常处于劣势,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以下原因:
一、盲目的自高自大轻视对手
汉民族一直是自我为中心,在文化、经济、道德上处于高位,所以往往歧视看不起各个少数民族,以戎、狄、绒、酋称呼周边少数民族,汉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缺乏对基本的了解,也不可能平等相待。汉民族的观念中认为各个少数民族是“化外之人”也就是未进入文明的野蛮民族,是需要“教化”的对象,所以当与少数民族发生冲突时既轻敌又不了解对手吃败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各个少数民族对汉民族都极为推崇重视,都报着学习的态度,当与汉民族发生冲突时都持有谨慎的态度,少数民族也会积极的挖掘汉民族中的知识精英分子来为己所用,由于这些汉族知识精英分子在少数民族中极为稀少珍贵,所以都被重用。
二、汉民族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
由于汉民族内部叛乱往往是由于拥有武力的人发动的,所以汉族执政者一方面要把武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又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对于拥有武力的诸侯将领加以限制,这样武将要服从文官的节制,武将的地位不高限制了武将的主观能动性,在发生战争时军队的统帅往往又由文官担任之所谓“书生点戎行”,文官集团又十分乐意担当此任,因为这样可以博取“出将入相”,“上马杀贼,下马吟诗”,“文武双全”的美誉,可是文官中大多不谙兵事又自以为是,所以吃败仗是必然的。
再者,汉民族是农耕民族,社会化分工很细,兵是兵,民是民,社会中推崇读书做官,耕种经商,而对于从武当兵视为末等,所以汉民族无论是朝庭还是民间往往是武备废弛。
而少数民族游牧渔猎民族,他们是兵民一体,少数民族生产与战斗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少数民族都尚武,他们重死轻生,视死如归,所以他们比汉民族要剽悍勇武的多,在与汉民族争战中他们占有很大的优势。
三、汉民族内部复杂的争斗
汉民族培养出一大批的知识精英,执政者非常重视依赖这些人。但是由于知识精英掘取了重多利益,各个精英集团之间拥有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样集团间时而勾结时而争斗内哄不断,所以他们不可能一致对外,他们热衷于内斗,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拆台,他们将所学到的兵法用于消灭对手方面,他们视内部的对手的危害大于外部敌人所带来的危害,所以汉民族往往是被“自己人”给打败了。
少数民族人际关系简单,他们往往是上下齐心一致对外。
以上三点就是为什么拥有丰富兵法的汉族往往败于少数民族的根本原因。
汉人政权陆续亡于蒙古和后金,跟兵法没有多大关系。
兵法在作战中的确有很大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兵法再高深,如果执行兵法的人不行,一切都是白搭。
南宋末年,奸臣贾似道当政,迫害抗蒙将士,很多将领都是能征惯战之人,最后被杀害或者被贬谪,这样的朝局,即使兵法再高深,没有人去执行,又如何获胜?兵法再厉害,又焉能不灭?
明朝末年也是同样的道理,万历末年开始大明王朝就已经危机四伏,在明熹宗时期,宦官魏忠贤乱政,和皇帝乳母客氏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最终让本就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更加风雨飘摇。
崇祯上位后,虽然勤勤勉勉兢兢业业,但是志大才疏,多疑不定,猜忌妄杀,再加上东林党扯皮掣肘,最终没有挽回败局,大明王朝最终走向灭亡。
农朝末年不能说没有懂兵法的大将,熊廷弼、袁崇焕、毛文龙等人,都是能征惯战的良将,但是他们最后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内斗中。
所以,王朝兴亡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更主要的是王朝上层的统治结构是否精明强干,而不是简单的一部兵书所能决定的。
只要儒家当道,什么兵法也没用,宋重文轻武,重视儒家学者最后亡国,明朝也是一样重视读书人而亡国,总结一句话,书生误国。
受明清小说的影响,兵法和军阵在人们心中被过度神化了,兵法只是一种军事理论教材,在冷兵器时代不论是汉人还是游牧民族,对于打仗的基础理论都非常明白,只不过汉人将其总结成文字,编撰成兵书。
诚然,你绝对不能说兵书无用,你在兵书中可以得到许多行军打仗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非常有用,但这些知识也仅仅是一些基础知识,这些知识都是长期作战过程中积累的,你知道别人同样也知道,这形成不了什么优势。
例如只要提及兵书,大家肯定会首先想到《孙子兵法》,今天关于《孙子兵法》的毒鸡汤也是满天飞,流传最广的谣言便是美军在打海湾战争时人手一本《孙子兵法》,还有许多商业大佬将《孙子兵法》当成商战必读之书。
关于《孙子兵法》的传言,99%的都是假的,这本书的重要性并非是里面的内容,而在于该书是中国首部系统性总结基础军事知识的书籍,里面的许多知识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实用的,也古代兵家初学者的必读之书。
例如《孙子兵法》在行军篇中就简要讲解了该如何安营如何行军的要点,例如其中有一句: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但凡驻军之地,最好选择干燥的高地而不是潮湿低洼的地方,要求向阳,回避阴湿,这样可比避免疾病的发生,风战必胜。而丘陵地区驻军,也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且要背靠着它,这样地形可以帮助军队防御。
各位读者认为上面所说的话对不对呢?当然肯定是对的!但是绝非什么高深的见解,我觉得这根本不需要点拨,自学就能够全面掌握。
说实话,《孙子兵法》中的内容放到今天简直就是最为基础的军事知识了,你读过《孙子兵法》就能去带着千军万马上战场了?肯定是不行的!
(孙武只是教给你一些打仗的基础知识,但这不是无敌的,否则孙武早就一统天下了)
战争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带着几十万人出去打仗更是个很复杂的事情,一般人是干不了的,这个必须得有天赋,名将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要不韩信怎么敢狂妄的表示自己带兵多多益善呢?有些人确实就是适合打仗,他们能在战场上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给予敌人以致命一击。
至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打仗就是人家的一种生活,游牧民族大多兵民合一,基础的军事理论人家也懂,甚至游牧政权在国家组织上的能力还要更加高效。
(游牧民族的战争天赋是很高的)
对西方人而言,他们更加看重国家的硬实力,因为基础的战争策略大家都明白,最终的结果还是要看谁的胳膊粗,拳头硬。并且西方人对于战争的总结其实要更加全面,我们今天的军校也都是教授西方的战争著作。
(战钢铁洪流面前还有啥战术,刚不过就扯啊!)
所以大家不要过分迷恋兵法,这就好比中国的传武一样,若真是能够以一敌十,游牧民族还能打进来吗?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