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如果卫子夫儿子刘据当上皇帝,汉朝会有怎样的变化?

如果卫子夫儿子刘据当上皇帝,汉朝会有怎样的变化?

2020-07-23 07:05阅读(79)

如果卫子夫儿子刘据当上皇帝,汉朝会有怎样的变化?:如果由刘据当上皇帝,会比汉昭帝刘弗陵做的更好一些,并且能够让西汉更加繁荣。汉朝从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创

1

如果由刘据当上皇帝,会比汉昭帝刘弗陵做的更好一些,并且能够让西汉更加繁荣。

汉朝从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创立至公元220年献帝刘协为止,共经历了423年的时光,可谓是统治时间很长了,而汉朝因为王莽篡位分为西汉和东汉。汉武帝身为汉朝第七位皇帝,属于在汉朝的中期。

但是汉武帝继位之后,励精图治,在位54年,可以说将汉朝的统治水平又推上了一个小高峰,毛主席的诗词中都曾经将汉武帝和秦始皇放在一起,可见汉武帝的功绩有多大。

但是因为晚年的一些错误决定,导致了他人生中产生了一些污点和遗憾。

汉武帝晚年脾气暴戾,经常对一些大臣杀伐不止,并且还沉迷长生不老药这等不会有的“仙药”。

而我们题目中说的刘据,就是汉武帝刘彻的长子。

^图为影视剧中刘据形象

因为刘协在位十多年期间一直没有生下一子,刘据的出现,让刘彻十分开心,还让宫中文采很好的大臣写下《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之赋来庆祝第一位皇子的诞生。

刘据刚刚年满七岁,汉武帝刘彻就将刘据立为太子,并且因为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就找来了当朝最好学士作为刘据的老师,从小进行教导。在其刚刚成年,就为刘据设立别院,一改往日作风,自己不喜欢下面的人拉帮结派,却允许太子成立自己的小团队,在别院里招待宾朋。

后来汉武帝的儿子渐渐多了起来,宫中流言四起,刘据十分害怕自己的太子位置被后来的弟弟们抢走,但是汉武帝知道之后,不仅不生气,还招来了刘据的大舅卫青说:

我朝有很多事都还处于草创阶段,再加上周围的外族对我国的侵扰不断,朕如不变更制度,后代就将失去准则依据;如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们受些劳苦。但倘若后代也像朕这样去做,就等于重蹈了秦朝灭亡的覆辙。太子性格稳重好静,肯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朕忧虑。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听说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觉,难道真是如此吗?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转告他们。

后来每次汉武帝出征之前被刘据阻止的时候,汉武帝都会和刘据说:由我来担当艰苦重任,而将安逸的事情留给你,不也挺好吗。可见汉武帝是完完全全将刘据当做下一任皇帝来培养的。

年少有为,天子风范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多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刘据在后期汉武帝出行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时候,经常处理汉武帝留下来的烂摊子,勤政爱民,平反冤狱,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而且汉武帝回朝之后,也都不反对。

可以看出如果刘据作为皇帝的话,一定会改变之前汉武帝遗留下来的暴政等问题,并且因为从小的教育,更能够勤政爱民。同时因为刘据性格温顺正直,所以就像《出师表》中所说,亲贤臣而远小人,更能够让汉室在他的手中发扬光大。

被小人陷害身亡

可惜,正是因为他的正直的性格,而被小人怀恨在心,导致后期的巫蛊之事被冤枉,再加上汉武帝晚年生病,不能够随时知晓外界的事情,只能听别人说,所以刘据惶恐之下起兵杀掉了佞臣,却被诬陷谋反。之后汉武帝下令将其捉回,兵败后刘据遗憾自杀。

其实汉昭帝刘弗陵做的已经很不错了,继位皇帝之后进一步改革武帝时制度,罢免了不是特别需要的官职,减轻赋税,国内外措施得当,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使得\"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那既然刘弗陵已经做的很好了,为什么我还说刘据继位称帝的话会更好呢?
原因有三

其一、年龄上来说,刘弗陵称帝的时候只有八岁,年纪太小,身边有辅政大臣,虽然忠心却也互相有权力之争,如果由刘据继位,哪怕汉武帝同样活到了这么大岁数,那么刘据已经40岁左右,心智还是阅历都十分成熟,并不会产生大臣争权的事情,只会一心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其二、刘据生前,竭尽全力的替汉武帝挽回之前的暴政,已经消除了很多不良影响,朝廷内外很多大臣都很佩服刘据。如果刘据不死,接下来的几年,会更加完美的处理问题,也能更好的从汉武帝手中接下江山。

其三、刘据生前痛恨奸佞之臣,如果刘据称帝,那么那些小人佞臣都会被处理掉或者改头换面,那么汉朝必定会欣欣向荣,虽然汉昭帝刘弗陵在位也都是积极处理政务并且除掉一些叛逆的臣子,但是毕竟年纪尚小,对于朝政的理解不到位的,导致这些过程处理的不是很快。

根据以上几点,我才认为,如果由刘据当皇帝的话,会比汉昭帝刘弗陵做的更好。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2



雄才大略的帝王,都培养一个仁爱敦厚的太子。要搞明白了为什么他们都把太子培养成这样,就能回答,如果刘据当皇帝,汉朝会是怎样的变化。



开创性的君主,都希望有一个守成的接班人。

秦始皇培养了扶苏,汉武帝培养了刘据,这难道是历史的巧合么?我想肯定不是,扶苏和刘据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儒学熏陶,温润敦厚,反对暴政,“不类”其父等等。但是两人都能顺利继位,而是死于政治斗争。这个遗憾暂不讨论,就先说说为什么秦皇汉武这样的雄主为什么都要用儒学来培养接班人。

儒家讲“仁”术,注重民生,不失进取,更注重“中庸”。儒家思想培养的太子性格敦厚、内敛,能包容和接纳现有的问题,并且始终保持一颗仁爱之心,注重恢复社会秩序,不冒进。

但是又不是纯粹的儒生,而是以儒家为本,辅以王道,霸道。这样的人,能守住雄主开拓的江山基于。




刘据当皇帝,必然纠正汉武帝的政策偏激,平反冤假错案,有利于社会矛盾缓和。

汉武帝晚年沉迷仙道,追求长生,经常四处巡游。但是每次出巡都把国事托付太子,太子则趁机对一些冤假错案和酷法案例予以纠正,因此武帝所犯得一些错误得以及时纠正。虽然太子的做法和汉武帝的做法背道而驰,但是武帝每次都肯定了太子的做法。这就说明,武帝自己也知道太子的做法是正确的,对于社会矛盾有缓和作用。



刘据当皇帝则可能提前实现汉朝中兴,会把汉朝的鼎盛推向新高度。

武帝之后,汉昭帝和汉宣帝都是沿袭霍光的的一系列政策。但是霍光权势较重,废立皇帝,这些都引起了新的国内矛盾,中央政府也是政治斗争不断,消耗国力。

刘据若是能顺利继位,不会出现权臣斗争,必然会整饬吏治,尤其是对于贪官污吏的打击和酷吏制度的整顿。必然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赋税改革在刘据做太子时都已经实施了一些。这些在宣帝时期的做法会提前执行,对于国内政治秩序的恢复有很好的帮助。




结语:

综合来看:刘据当了皇帝则可以对武帝时期的错误纠偏,有助于宣帝中兴的提前到来,以刘据的政治经验,势必不会出现权臣争斗的情况,更不可能有大臣废立皇帝的出现。对整体汉朝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也许经历刘据,刘病已两人的励精图治,汉朝会更加强盛。

3

汉武帝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君主,也是被称为四大皇帝之一。汉武帝也是汉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一共达到了54年。汉武帝在位期间,将汉朝彻底发扬光大,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但是汉武帝也是一个颇受争议的的皇帝,尤其是晚年的一些政策,一直都被后人诟病。汉武帝晚年的所作所为,最为人们诟病的当属巫蛊之祸。

汉武帝一生中不知道杀了多人,也不知道灭了多少人的三族。巫蛊之祸中,汉武帝竟然灭了自己儿子的三族。巫蛊之祸涉及面非常广,太子刘据一支、卫子夫一支等都被牵扯进来。由于江充等人陷害,太子刘据不得不起兵自保。刘据起兵失败,不得不选择自杀,跟随刘据出逃的两位皇孙也遇害。卫太子刘据失败之后,太子妃史良娣、皇长孙刘进、儿媳妇王翁须、皇女孙等人都在长安遇害。卫太子刘据一支,除了皇曾孙刘病已之外,全部被杀害。

巫蛊之祸直接导致汉武帝失去了合格、年长的储君,太子之位出现了空缺。巫蛊之祸后,汉武帝有所醒悟。汉武帝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急功近利的施政方式,最后选择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为皇太子,并让霍光、上官杰、金日磾等人辅佐小皇帝。汉武帝去世之后,霍光等人尽心尽力辅佐小皇帝。汉昭帝去世之后,霍光又选择了卫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为皇帝。汉朝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昭宣中兴”,汉朝的声势进一步扩大。

汉武帝晚年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便是选对了储君,也选对了顾命大臣。霍光尽心尽力地辅佐汉昭帝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段佳话,霍光也成了汉朝版的周公。霍光选择的汉宣帝也是汉朝历史上非常厉害的皇帝,西汉为数不多拥有庙号的皇帝。

由于汉武帝选对了合格的储君,让西汉再一次强盛。如果没有巫蛊之祸的话,太子刘据正常继承皇位,汉朝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我觉得汉朝虽有变化,但是整体的线路没有变化,汉朝依然会再一次出现强盛,依然可能会出现中兴。

由于汉武帝的急功近利以及不断对匈奴作战,导致汉朝国力大大消耗。汉武帝晚年,汉朝出现了衰败的迹象,也出了各种危机,甚至爆发农民起义。正是由于有了汉武帝晚年的衰落,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昭宣中兴”。霍光辅政期间,针对汉武帝急功近利、严刑峻法等政策,采用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约法省禁、重视吏治、平理刑狱、重视农业、抑制土地兼并等措施,最终出现了有名的“昭宣中兴”。

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强力的君主,卫太子刘据却和汉武帝不一样。刘据是一个相对仁德的储君。史称:

“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闳,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

汉武帝偏向于武功,刘据则偏向于文治。刘据协助治理国政期间,多次建议汉武帝停止对匈奴用兵。汉武帝晚年,刘据经常参与朝政管理,拥有丰富的“实习”经历。刘据处理朝政期间,汉武帝非常满意。史称:

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宫内付皇后。有所平决,还,白其最,上亦无异,有时不省也。

由此可以看出汉武帝非常满意刘据的治国策略,也非常肯定刘据的政治才华。刘据协助处理朝政的时候,就已经有意识实行宽简的治国理念,对汉武帝任用严苛残酷的酷吏的做法有所改变。刘据经常对一些处罚过重的案件进行平反,适当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深得老百姓之心。汉武帝对此也表示赞同。史称:

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皇后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擅有所纵舍。上闻之,是太子而非皇后。

汉武帝虽然自己用法严厉,而且穷兵黩武。汉武帝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应该做的事情,他这一代应该彻底解决匈奴。刘据这一带就可以继续实行仁政。史称:

太子每谏征伐四夷,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卫太子刘据拥有一定的治国实习经验,拥有出色的治国才能,而且又是一个仁德的储君。在汉武帝眼中,刘据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储君。刘据去世之后,汉武帝选择储君的时候也没有选择强力的刘旦、刘胥,而是选择能够实行仁政的储君及顾命大臣。

如果刘据顺利当皇帝的话,以刘据的能力和性格一定会实行了类似于汉文帝时期的一些政策。刘据有能力稳定国家的局势,也有能力改变汉武帝时期的一些高压政策,让西汉回到正轨。刘据也有能力为西汉再一次强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刘据当皇帝的话,皇长孙刘进将会成为皇太子。刘进顺利当皇帝之后,刘据的嫡长孙刘病已将会成为皇太子。刘据去世之后,刘病已(刘询)将会成为皇帝。也就是说,如果卫太子刘据能够顺利当皇帝的话,汉宣帝刘询当皇帝将是大概率事件。历史往往充满了巧合,最终大汉皇帝的世系绕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卫太子刘据一支。无论卫太子刘据能不能当皇帝,汉宣帝刘询都将会是皇帝。

卫太子刘据的治国才能,我们只能根据他的表现做出推测。汉宣帝的治国才华我们却亲眼见到。如果卫太子刘据能够当皇帝,刘据和刘进弥补的将是汉昭帝这一段历史,只要刘据能够保持以往的做事风格,将会为汉宣帝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刘据以皇太子的身份继承皇位之后,就可以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国家。汉朝再一次强盛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当然这也是一种大概率事件的假设。如果刘据登基之后一改往日贤德的作风,或者刘进是一个不靠谱的人,或者汉宣帝无法正常即位都有可能改变汉朝的命运。

汉武帝发动巫蛊之祸逼死卫太子刘据肯定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好在汉武帝选对储君和顾命大臣。霍光拥有一定才华,全心全意地辅佐汉昭帝,而且选对了汉宣帝。“昭宣中兴”成为我国历史上非常典型的一次中兴,一次将王朝再一次推行顶峰的中兴。

4

这个问题有些架空的意味 不过也不难只看俩人即可。




汉武的武功自不用说,但是国之大好战必危的教训,到了武帝朝晚期,积弊也不可谓不深。并且就历史演绎的脉络来看,也就是到了宣帝时期的武力打击与政治羁锁并用,才是维系农庚民族与游牧部落和睦关系的长治久安之道。



首先咱们介绍刘据的老师:石庆。


石庆(?-公元前103年),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万石君石奋之子,西汉武帝时期丞相,封为牧丘侯。

初为齐相,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元狩元年,自沛守为太子太傅,七岁迁为御史大夫。元鼎五年秋,晋为丞相,封为牧丘侯。太初二年去世,谥为恬侯。


没毛病吧?这履历,就说一点,那个谥号“恬”字啊,字义里就有“1.安静。 2.毫不动心;安然;不在乎。”的意味,无欲无求的老师,就一定会教出体恤百姓的好学生的。


就比如豆哥每天都去 诗词生活日记 老师的图文里去听课,当前已经性情大变土老帽变朱鹮,整合记忆反复比对的结果就是:鄙人已经半月余,未曾爆过粗口。



这人其实就不用介绍咯,但凡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通常都有一个牛叉的舅舅:比如说李靖的舅舅,韩擒虎就很厉害;长孙无忌的舅舅也不差;李治那货,能当皇帝还不是舅舅面子大;当然张智霖的舅舅固然票房有保障,但是之于艺术成就撒?所以他就拿不了多少奖;豆哥的舅舅们有烟厂还有酒厂 的,所以豆哥五毒俱全百毒不侵。


嗨,扯远咯呦,那就这么样打个比方。

刘据当上皇帝以后,把叫那伙武夫都到跟前:当前的首要矛盾,就是经济建设与百姓民生!你们这伙儿,都给我收收火气,要忍一忍。。。。。。


哪个敢不听话?霍光舅舅一般不吭声,话说出来撂地上能砸出来“火星”。



最终回答:刘据一定会把几十年后宣帝的文武之道,玩弄出更新鲜更炫目的政策收效。因为彼时,武帝朝灿烂的文官遗留还存硕果;也因为,彼时的汉军精锐们还历久弥坚。



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但以恩情生隙罅,何人不解作江充。
闇生魑魅蠹生虫,何异谗生疑阻中。但使武皇心似烛,江充不敢作江充。

白居易

5

历史就是一去不复还的过去!就如同孔子面临川流不息的大江大河所说的: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

所以后来才有:
"长江没有回头浪,人生没有后悔药"的警句!

该题的假设对后来历史的走向己毫无意义。但做为对历史的经验、教训及总结,也可说上几句。

汉乐府中有:生男无喜,生女无怨,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足显卫子夫在当时的无限荣光和地位。

卫子夫做为汉武帝姐姐一一平阳长公主府中的家生奴婢、歌妓,地位是极其卑微。竟能一跃成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不仅说明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大帝,也是一位不循规蹈矩、不拘一格的皇帝。



但晚年追求长生不老、修仙炼丹、行为怪异,类同神经病人。加上江充一伙奸人的巫蛊之惑,矛头竟指向了太子刘据,结果太子被逼反,母后卫子夫子儿子也挺而走险,双双被逼自尽。

直到汉武帝醒悟过来,一切都己晚矣。

太子刘据为人忠厚仁义,若能继帝位,可谓西汉历史的一位明君。定不会出现武帝后几朝不稳。

汉武帝对此后悔不已,晚年为此多次向全国下罪已诏,这在历代皇帝中是少有的。还建了思子台,以表达对太子刘据的思念和悔罪之意。

后来太子刘据唯一留下的血脉一一孙子刘病已成了汉宣帝。或许是对后人的一种慰籍。

盛衰之变是客观规律,若历史重写,太子刘据登基,西汉的历史或可延长,但盛衰是早与迟的问题。因为封建王朝逃不脱这个周期率。

6

我个人认为,如果是刘据没有被废黜而是继承皇位,汉朝可能为会提前进入外戚专权的社会,江山出现四分五裂,北方少数民族进犯中原,中原大地狼烟四起,提前进入到一个乱世。

大家都知道,汉朝这个朝代有着他它特殊的一面,我们来细数一下汉朝外戚专权,刘邦去世后,吕雉把持朝廷,大肆提拔吕氏家族的人员,比如吕产、吕禄等人,把他们都封了王;汉景帝时期的窦氏家族,窦氏家族的人也都登上了政治的舞台;汉昭帝时期的霍光家族;所有外戚专权的产生都是权势在作怪。当了皇后了,就想扩大自己娘家的势力,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

从上面我找到了一些佐证材料,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刘据的背景,刘据深受汉武帝刘彻的喜爱,很早就封为太子,门客众多,母亲受到汉武帝的宠爱,被封为皇后,其舅舅为卫青,为当时汉朝的大将军,多次打击匈奴,在军方的威望较高,卫青的外甥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卫青的妻子为平阳公主(汉武帝之姐),看了刘据的背景后,我们都会想,刘据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如果继承皇位,这些人一定会为其效力,皇权得到巩固,加之汉武帝的声望,一定会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但是,我推测,出现这样的局面几率较小,上面我找到一些佐证材料,可以证明汉朝是一个容易出现外戚专权的朝代。如果刘据继承皇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卫青家族的人掌握了军方的太多资源,可以说是武力值达到了顶峰,在加之卫青的另一个身份是平阳公主的丈夫,可以得到皇室人员的支持,文臣方面,在外戚以武力值恐吓下,会顺从,卫青有可能会变成王莽的前身,可以说卫青拥有改朝换代的能力。

结论,汉朝江山会落入卫青家族手中,可能会出现战乱。

7

千年依旧,鉴往知今!


正如题主所说,刘据是卫子夫和汉武帝之子,西汉帝国的储君,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表弟!有这么强大的外戚集团,登基之后,只要资源运用得益,是很有概率在汉武帝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

而历史上真实的西汉世系,汉武帝之后是启昭宣盛世,刘据作为汉武帝的长子,绝对不至于比昭宣二帝差。更何况除开昭帝,期嫡孙是汉宣帝刘洵,按照正常发展,西汉也是在刘洵手上发展到极盛!

因此从刘据的资源和当时环境以他自身的品性来看都是有机会将西汉发扬光大的,至于多么辉煌,我们可以细看。

刘据其人出生于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到汉武帝病逝的后元二年(前87)年,没有发生巫蛊之祸的话,刘据已年过四十。

可以说刘据如果之后有幸登基,国有长君乃社稷之幸。虽然卫霍二人在刘据的巫蛊之祸发生前已经去世,但是二人为西汉的帝国双臂,在军中的影响力可以继续为刘据保驾护航,彼时匈奴外患已除,再加上他仁孝的性格,治国开创治世都是非常容易,再加上霍去病异母弟霍光,因为霍去病和刘据的关系,也是坚定不移的太子党,上位之后,行政班子自成。

最重要的一点,汉武帝晚年因为施政太过而轮台罪己,以他的仁孝,可以极大的纠正汉武帝晚年的错误。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兴令主,再加上其子孙的雄才大略,西汉帝国仍然会和之后的昭宣一样,走向极盛,只是或许盛世时间长一点。当然还是汉宣帝即位,之后元帝和成帝,再到西汉灭亡,总体是不怎么改变的!

但也有可能,宣帝的父亲另立太子,因为巫蛊之祸时宣帝还小,无法看出刘进对宣帝多么喜爱,如果更换太子,发生的变数就比较大,也许国祚长点,也许更短。

所以最大的概率,是汉朝仍然不会有太大的变发,当然也说不准,也许有变化,主要是史皇孙刘进的当政时间,和接触的事物!

8

皇帝的作为不太好说,最好情况就是一个时间提前的汉宣帝。但是,皇帝的能力在历史看来是非常随机性的,任何向后的预测最多一代而止。


但是另一种情况不得不重视起来,那就是外戚可能会非常严重,这是肯定能预测的。卫子夫一派也就是卫氏一派,肯定在刘据上台后成为一股强大势力。这股势力,肯定还要把霍光为代表的霍氏一派加进去,毕竟都是亲戚。



所以,很大可能就是霍光在真实历史上的所作所为,以更强大的方式在架空历史上演。西汉的外戚势力会达到一种不可想象的高度。


我相信,卫氏和霍氏第一代、第二代在为国尽忠的态度上还是不错的,但再往后发展就难说了。



很可能在二世、三世后会出现巨大政局动荡,要么自己篡权,要么被另一伙外戚夺权。这些都是西汉体制所不可避免的,比如新任皇后的直系亲属一定会被封侯封官,以打击上一任外戚,这必然导致外戚问题恶性循环,永远无法解决。


所以,最后西汉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9

推测一,也是最大的可能性,刘据执政能力不足,朝中派系林立,他用儒术治国,搞不定局势,西汉帝国提前崩溃。霍光是百年难出的大才,服侍汉武帝几十年未出一次错,他的权谋和治国策略十分高明,是他挽救了汉武帝留下的烂摊子,延长了西汉的寿命。刘据上位后,霍光的政治轨迹肯定会发生改变,不能向原来历史上那样放开手脚治理国家,刘据的治国手段会超过霍光吗,肯定不如霍光,否则也不会被逼叛乱,造反自杀了。

霍光执政后,一改汉武帝的弊病,恢复生产,国家迅速恢复元气,到汉宣帝时西汉重新经营西域,陈汤发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这是国力强大的变现。刘据能比霍光做的更好吗?

推测二,以目前的史料推测,刘据会用儒术治国,地方列候势力会全面崛起。

推测三,以卫家,霍家等代表的外戚势力会提前上台,东汉的宦官与外戚轮流执政会提前上演到西汉。

10

《史记》《汉书》没有记载刘据的性格 《资治通鉴》虽然有记载,但前后矛盾:

先是说刘据“性仁恕温谨”,因此“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最后又说“从其所好,故宾客多以异端进者。”

一方面说刘据性格很符合儒家的贤人形象,一方面又说刘据接受的是异端——非儒家思想。

另外的问题是《资治通鉴》记录刘据“性仁恕温谨”,在东汉的《汉书》中没有记录,不知道几百年后的北宋人从何处得知刘据的性格。因此对《资治通鉴》记录的刘据性格就只能半信半疑了。

在巫蛊之祸的记录中,几百年后的《资治通鉴》比东汉的《汉书》记录更详细,也不知道资料从何而来?是今版《汉书》缺漏,还是司马光等宋人自我发挥,就不得而知。

汉宣帝即位后追刘据谥号为戾

戾,简单理解就是暴戾无亲。这是汉宣帝时西汉人对起兵对抗汉武帝的太子刘据的看法。也是长安人不归附刘据导致刘据兵败逃亡的原因:

“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以故众不附。太子兵败,亡”

虽然之后汉武帝后悔,但西汉人对于刘据并无好感,这是也在汉武帝、刘据死了多年后,依然给刘据一个谥号戾的原因。

巫蛊之祸必须要清楚的几点:

1、江充不是奸臣,只是严格执行法律的官员。汉武帝之所以信任江充,就在于江充敢于执法不徇私。这才有汉武帝“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的记录。

江充连最被宠爱的馆陶公主、太子刘据都敢查处,何来的奸臣?真正的奸臣只会奉承,不可能得罪权贵。

2、查处巫蛊并非江充挑拨,是丞相公孙贺为了给儿子公孙敬声贪污罪而抓捕朱安世,致使朱安世告发而引起,和江充无关。江充是在公孙贺等被处死后才担任查处后宫巫蛊职责的。

3、江充在太子宫殿挖出巫蛊之物,应当是实情。《资治通鉴》记录了江充公开向刘据通报:

“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

江充传中并无诬陷他人的事迹,只有严格执法、不畏权贵的记录。

4、巫蛊之祸反应的是西汉儒法兼用下儒家和法家的冲突:

江充严格执法,遵照汉武帝命令办事,因此被杀,最后还被灭族,算是最冤;

丞相刘屈氂奉汉武帝诏书平定太子刘据叛乱,最后却被迫自杀,参与平定刘据叛乱的官员被杀的牵连甚广;

依照法令抓捕刘据的李寿、张富昌先是被封侯,后被灭族。

这些人都是依照西汉法律、汉武帝诏令行事的官员,最后都因为汉武帝后悔而被杀。

是奉法行事重要,还是父亲之情主要呢?

巫蛊之祸体现了西汉儒法兼用的矛盾。

昨天还是奉公守法的忠臣,今天却因为某人的亲情,变成了祸乱的奸臣。

5、至于刘据的治理才能,从巫蛊之祸来看,刘据手段并不高明:

不应该假传汉武帝命令收捕江充,而是主动在江充上奏之前主动将告知汉武帝在太子宫发现木偶,消除汉武帝的疑心。太子本身朝廷也有支持,汉武帝想要废太子或者杀太子,并非易事。尤其是刘据的嫡长子地位。

刘据最好的说辞是:昨天在太子宫发现了木偶,通知江充前来处理,目前正在等待江充查实真相。

刘据假传汉武帝命令,抓捕江充,然后如何回报汉武帝呢?汉武帝只会更疑心刘据要夺位,否则为何秘密处决汉武帝眼中的忠臣?

个人感觉是,刘据,就是偏重儒家的汉元帝。如果刘据成功即位,就不会有昭宣之治,西汉只会更早陷入混乱和灭亡。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