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郑亚飞成了学霸,郑亚旗成了学渣,郑渊洁特立独行的教育方法为什

郑亚飞成了学霸,郑亚旗成了学渣,郑渊洁特立独行的教育方法为什

2020-07-23 06:57阅读(73)

郑亚飞成了学霸,郑亚旗成了学渣,郑渊洁特立独行的教育方法为什么产生两种不同命运?:郑渊洁不仅仅因自己的童话故事而广为人知,也因为他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受到

1

郑渊洁不仅仅因自己的童话故事而广为人知,也因为他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的羡慕。他有一儿一女,对于子女的教育,他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于不爱学习儿子采取了自我教育的方式,对于爱学习的儿子,采取了普通的学校教育,可以说他的教育方式完全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并没有当下我们多数父母采取的命令式的教育。

童话大王郑渊洁对于子女的教育采用的完全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不过这并不是说郑渊洁遵从了孩子的意愿,而是子女在选择上基本属于自我决定、自我做主。在一开始,郑渊洁对于子女的教育基本都是采用了自我教育,也就是“自家私塾”式的教育,但是他的儿子和女儿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

儿子与女儿的教育之路

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从小厌学,小学毕业后就选择了辍学,自此之后就由郑渊洁亲自教授,为此郑渊洁还为儿子编写了10本教科书,而且还将授课内容编写成了童话故事,使得授课内容通俗易懂,三年的时间,郑亚旗完成了中学六年的教学课程,从这所特殊的“私塾”毕业。郑亚旗的学历水平也停留在此处,可以说郑亚旗的教育之路完全依赖父亲,也是自己自主选择的结果,至少在18周岁之前,在父亲的教导之下实现了自我成长。

郑渊洁的女儿郑亚飞并没有选择自己私塾的教育方式,当然这并不是郑渊洁尊重孩子的意愿,而是女儿就是想要上学,是郑渊洁执拗不过女儿,只能将女儿送到学校中,接受国家正规的学校教育。郑亚飞从最初的北京远郊山区的小学,到城里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小学,再到北京一所国际学校就读,可以说郑亚飞的受教育之路还是比较坎坷的,但是她似乎并没有因为学校的环境,而改变自己上学的决心。

儿子与女儿的教育成效

虽然郑渊洁的一双儿女,一个成为了学渣,一个成为了学霸,但是他们所取得成绩并不差,甚至可以说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取得的,这也与他们自身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

郑亚旗自家私塾毕业后,当过超市当搬运工、报社主任等,如今已经创办《皮皮鲁》杂志,成为杂志主编,同时还创办了公司、开办了讲堂,虽然说不能成为顶级人才,但至少也算是多数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有很多人曾经质疑过他的成功,认为他有今天的成绩,与其父亲的资源有很大关系,其实这种认识并没有太大误区,但是像他这样的“富二代”能有如今的成绩,已然是不容易的,如果没有一定能力,显然绝对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郑亚飞从入学开始,一路成为学校学霸级的人物,在学习上拥有很高的成绩,成为成为全校十二年级唯一的全额奖学金获得者,奖学金金额接近30万元,在18岁时被美国六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在学业上取得这样的成绩,想必郑渊洁本人也未曾想到过,也不得不承认郑亚飞在学习上的能力绝非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引发的思考

面对郑渊洁一双儿女当今的成绩,可能很多人都会归结为父亲的良好教导,其实这种教导,我们何不归结为他们自身的选择呢?正是他们对自身的主动性选择,同时在自己选择道路上,有很高的自律性、主动性,使得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果郑亚旗没有辍学,经历更多的苦难,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如果郑亚飞没有坚持自己的主见,放弃了学校教育,我们是否可以说郑家就会丧失了一个优秀大学生的机会?

2

在我看来,这恰恰体现了郑渊洁的教育理念:尊重,支持,自由。

郑渊洁小时候有过退学经历,他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非凡的成功。所以他有信心按照自己的成长方式教育孩子!

当年他退学的时候,爸爸告诉他:“孩子,别怕,我可以在家教你!”

所以当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在学校过得不开心、不顺利的时候,他有这个底气让孩子退学回家,自己编教材教孩子。

但是她的女儿郑亚飞爱学校,喜欢学校的氛围,而且一直以来学习非常好,是个真正的学霸。郑渊洁虽然发表了很多教育观点,抨击学校教育的不当之处,但是他最核心的思想其实是尊重孩子,支持孩子,给孩子选择的自由。所以她的女儿一直在学校上学,后来也得到了美国六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们能简单地认为郑亚飞比较成功,郑亚旗比较失败吗?如果从学业上看,确实是这样。但是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只有学习一个维度,需要从方方面面来评估。而且,我们也不能说郑亚旗比不过郑渊洁就认为他失败,毕竟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的地位在国内是无人能比的。

学霸和学渣不代表什么,人生不仅仅是学校的学习。一个人能够自由的创造,能够获得幸福是最重要的。而这一点,可能他们两兄妹都已经得到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模仿郑渊洁,毕竟他这样特立独行的教育方式有自己的内心做支撑,有经济基础做支持。普通人的心态和物质条件多无法和他相比。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是可以学习的:有想法,就要有行动,并且能够坚持下去!

3

郑亚飞是学霸不假,她非常适应我们现行的教育方式,喜欢在学校里和同学们竞争学习知识,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和同学生们羡慕的对象,她小小年纪就得过接近30万的奖学金,还以渊博的知识、优秀的学习成绩被6所美国名校争相录取。因此,郑渊洁就支持女儿上学,还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将女儿转到管理比较自由的国际学校,为女儿在学校取得的成绩而由衷的骄傲,并表示将一真供她到博士。

[郑渊洁和女儿]

而郑渊洁的儿子可没有这么顺利,他不喜欢学校的应试教育,不喜欢被束缚,于是郑渊洁让儿子退学,自己编书,亲子教儿子:

1、儿子不喜欢学校枯燥无味的教材,郑渊洁就将课本知识编成故事,和三年时间让孩子学完了中学六年的课程。

2、为了让儿子学会做人,将复杂的法律知识编成童话故事——《皮皮鲁与419宗罪》,让儿子成为一个自律、自醒,有法律底线的人。

3、为了让儿子接触新鲜事物,10岁动电脑,11岁上网,自学电脑互联网技术,成为他人生谋得的第一桶金的技术能力依靠。

4、为了让儿子不至于封闭,郑渊洁从不干涉孩子上网,在网上郑亚旗可以跟五湖四海的志同道合的交流。

5、为了让孩子自立、自强,让18岁从来没独立生活的儿子出门打工,当超市搬运工,当报社网络技术人员,郑渊洁没有帮过儿子。

6、现在的郑渊洁早已不再是小学时那个不爱学习,成绩不好的学渣,相反,他有自己的公司,成功运营自己父亲的知识产业,将其发展起来,并将郑渊洁的普法知识——《皮皮鲁与419宗罪》搬到中小学生的课堂中,将父亲的作品拍成电影等等。

总之,现在在郑亚旗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成功运营了父亲的作品,他有敏锐的商业头脑,有优秀的领导能力,是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可以说郑渊洁虽然两个孩子走了不同的道路,但他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是成功的。


反观,郑渊洁的教育成功之处在于:

一、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自由,真正懂孩子并帮孩子实现他们的所想。

儿子不想上学,他可以满足儿子不上学的要求,女儿喜欢上学,他可以将女儿送到自己喜欢的学校去上学,这份尊重和自由不是所有的家长可以给到的。这是做父亲的能力的体现。

用郑亚旗的话来说,父亲从来没有打骂过自己,说重话的时候都没有,他给予儿子的是信任和宠爱,这种无私的爱,让郑亚旗不好意思做另父亲失望的事。

二、教给孩子自律、自省能力。

郑渊洁,非常注重孩子的行为管理,虽然他从不打骂孩子,但是他却可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编成《皮皮鲁和419宗罪》全部教给孩子,让孩子知识什么行为是不对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注重自我反省,自我约束。成为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三、用自己的言行身教来影响孩子。

郑渊洁是一个韧性强、负责任、自律心理特别强的人,为了让孩子生活的好一点,他可以拼命的写作,看到做错事的人可以挺身而出去指正他人的人,正是这份担当和勇气,让儿子学会了自立,自强。

四、教孩子爱上学习,养成超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现在的孩子,高考完了撕书,大学完了扔书,在他们眼里,学习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事情,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的不学,然而,学校的知识只是我们人生学习的一个基础,进入社会后要学的更多,而一个失去学习兴趣的人,一定是一个走不远的人。

而郑渊洁教育方式,恰恰是让孩子爱上学习,为女儿选择她喜欢的学校和老师是为了保持女儿旺盛的学习兴趣,让儿子退学也是为了让儿子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这才是郑渊洁教育方式中最成功的部分。

4

我是看郑渊洁的童话长大哒!

看过他的很多写儿子和女儿的文章。写到儿子在应试教育下种种不快乐的体验,他决定让儿子辍学自己在家教育儿子。

在儿子十八岁生日那天,他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是一盒避孕套和一辆奥迪车。他在文章里写到,儿子从此你是成年人了,请你学会保护自己。然而儿子的零花钱有限,为了赚钱,只好暂时找了一份在超市搬运鸡蛋的活。当他知道儿子开着奥迪去扛鸡蛋的时候,内心一阵狂喜。他知道亚旗一定是个有担当,独立的孩子。

后来亚飞出生了(在当年是超生哦),他发现这个天使般的女儿是个逢到考试就来劲的戏精,特别热衷于各种表演,考核。于是他决定让女儿入学接受应试教育。

亚旗,亚飞,看似走的截然不同的两条路,本质上他们接受的是来自老爸的同样的爱与自由的滋养。

郑渊洁,真是一位很酷的老爸!

5

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没有所谓的“模式”,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式。

郑渊洁有两个孩子,但两个孩子产生了两个不同的命运,不能一概而论“郑亚飞成为学霸,郑亚旗成为学渣”,事实上,两个孩子性格不同,郑渊洁不过是选择了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而已,我认为这两个孩子从某种程度上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功。

第一、连“自学成才”都是遗传的吗?

从家族性来看郑渊洁家的教育,其实挺有意思的,你会发现,其实郑渊洁的爸爸郑洪升也只上了5年的私塾小学,之后靠自学成为华北军政大学、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哲学教员。

“对郑渊洁的教育以夸为主,犯了错也批评,让他写书面检讨,结果写着写着就成了文章,写得有故事、有情节、有对话,这为郑渊洁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基础。”郑洪升说

小学四年级就肄业的郑渊洁,并不喜欢学校的教育环境,他曾经因为写了一篇名叫《早起的虫子被鸟吃》的作文,而与老师发生冲突。

儿子郑亚旗在学校的时光也并不愉快。郑亚旗说,倒不是老师对我怎么样,就是我不适应老师,他们和郑渊洁教我的不太一样。

第二、赏识教育里出来的郑亚旗,并不是“学渣”。

郑亚旗小学六年级毕业之后,郑渊洁专门为他开办了私塾,自编了10部以标准教材为参考,童话主人公皮皮鲁、鲁西西贯穿始终的教材。

在教育方式上,郑渊洁彻底信奉赏识教育。

他认为,人类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渴望得到同类的欣赏,越是年龄小的人,越希望获得认同,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由衷欣赏,欣赏是天才催化剂。

郑亚旗说:“一个人听课,必须认真地听讲、反应、思考,每天上大概3到4个小时左右,其实挺累的,但是这种学习是快乐的,爷俩儿聊天的话题天南海北。”

郑亚旗爱好摄影,不仅创办了个人摄影工作室,也出版了多部个人摄影集。27岁那年,郑亚旗创建了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出任CEO一职。

“郑渊洁从来没有要求自己成为什么样的大人物,但应该是一个自立的人。”郑亚旗认为,自己如今的成就,起码像爸爸期待的那样,成为了一个自立的人。

第三、女儿郑亚飞竟然“啪啪打脸”,成为留美“学霸”。

按照郑渊洁的“家风”,女儿本不该是应试教育里的学霸,但无奈的是,女儿郑亚飞却非常喜欢校园生活,在学校教育中如鱼得水。面对这样的孩子,郑渊洁有什么理由强行把她拉回家上私塾?

顺从她的性格及特点,鼓励并支持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成才,这才是郑渊洁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

郑渊洁曾经说:“自己家中大概没有高学历的基因,祖孙三代都没读过初中,后辈中也不太可能出现高学历的孩子。”

但女儿很显然啪啪打他脸了,不过这并不说明郑渊洁的教育理念是错误的,只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赏识教育,对于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只要女儿考到了高兴的分数,我就高兴。”这仍然是父亲郑渊洁一贯的作风。

郑渊洁曾说:“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 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在我看来,无论是儿子郑亚旗,还是女儿郑亚飞,都算是在郑渊洁的欣赏下成长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参天大树,他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值得更多家长学习和借鉴。

人鱼妈妈,文学硕士一枚,专注于家庭教育研究。喜欢我的回答的话,就关注我吧!

6

我认为用学霸和学渣来定义两个孩子的不同命运不太妥当,他们只是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成长,都是优秀的人。


回到题目,为什么同样在郑渊洁的教育下,孩子却有不同的成长路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因材施教。


对此,郑渊洁在一个采访中说过:

我女儿上学了,儿子是我在家自己教的,因为儿子不喜欢上学,但是我女儿太喜欢上学了。(为什么呢?) 因为我从小就跟她说,可以不用上学,结果她就逆反了。
这是我的疏忽,不应该这么早就跟她说不用上学,我应该和其他家长一样,从小就让她去参加各种学习班,这样她自己就会厌倦上学了。对女儿的这个教育,我是失败了,她现在成了全中国最喜欢上学的孩子。


两个孩子的性格气质不一样,这里有遗传因素的影响,郑渊洁只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以适合孩子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成长,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更没有用流行的社会标准去评价和要求孩子。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些人喜欢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有些人喜欢自己看书学习,有些人喜欢与他人交流学习,但是学校的教育很多时候没有办法照顾到个体的差异,只能以一刀切的方式去对待所有孩子,结果区分出学霸,学渣,而实际上只是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而已。用对的方法教育孩子,学渣也能成学霸。


对于家庭教育,郑渊洁认为,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而不是为了管着孩子。“作为家长,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你什么都不用说,你就做给他看。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生活,我想这是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对此,深以为然。在做亲子咨询的时候常常发现,有些父母学了很多育儿的知识和课程,可依然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父母不改变,孩子的问题就很难得到根本的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常常不尊重孩子,只是去要求,管教孩子,却不曾思考自己是如何以身作则的。他们忘了很重要的一点,模仿是我们每个人很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尤其是孩子,很多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来自于对父母和身边重要他人的模仿和学习。


没有学渣和学霸,只是以适合他们的方式,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各领风骚而已。

7

郑渊洁的教育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认为他给了孩子充分的自由,但你们想过没有,他的所谓自由是建立在坚实的家庭基础上的。

郑渊洁小时候在河南一所偏远小学上学,上学的时候调皮捣蛋,被老师管教,他不服管教,在课桌里放鞭炮,最后被处分。他爸爸是下放的高级知识分子,就直接让他退学,亲自教导他。这段经历使他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认为自己没有接受体制内教育,反而想象力没有受到束缚,最后很成功,所以有些看不起体制教育,在某些节目中对小时候调皮捣蛋甚至有些沾沾自喜,有些“反抗压迫”的意味。

但是,大家仔细想一下,当时他上的是贫穷地区的偏远学校,他的同学们都是些什么人?穷苦农民的孩子、普通工人的孩子,在那个时代估计他同学的家长大部分都是文盲半文盲,他们饿着肚子供孩子上学的目的也许只是能让孩子读个初小,以后能在村里能记个账,在厂里能干个活。郑渊洁从小在大城市的知识分子家庭长大,他从小接触的东西他的同学们一辈子都没见过,他的某些知识也许比他的老师们都渊博许多,他捣蛋回家后他爸简单点拨几句的效果也许比他同学上一天课效果都好。但是被他捣蛋影响的同学们呢?郑渊洁退学了可以继续接触到文化知识,以后不影响成为一个大作家,但他的同学们要是跟着捣蛋退学了或被他影响学习不好会怎么样?也许有极个别的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加运气会过得也不错,但大部分肯定没有考上高中,走出农村的结局更好。以后就算郑渊洁当上联合国秘书长,他会补偿受到他影响的同学们一毛钱吗?他会对受到他影响而破坏了自己的命运的同学们说一声道歉吗?所以从公平的原则来说,基础教育就是给所有孩子一个受教育的权利,它也许死板不人性化,但它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普及教育方式,如果你是天才,可以自己花钱接受更好更个性化的教育,但请不要影响到其它没有这些条件的同学们。

再说郑渊洁的两个孩子,不管是体制内教育的孩子更好还是家庭教育的孩子更好,这其实根本无关紧要,因为第一这不能说明两种教育方式哪种更好,体制教育里出的差生也很多,家庭教育出的天才也不少。第二采用哪种教育方式还是要看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或者互相鄙视都不对。现实很残酷,你一穷人家自身没什么文化知识没白没黑的挣命,却非要自己的孩子“快乐童年”,“家庭教育”,大概率养出一个一事无成的孩子;你家里有矿不愁吃喝,就算你生生把孩子养成流氓你的孩子这辈子也大概率比其他人过得好的多。这才是社会现实。

所以说郑渊洁的经历是个个例,他的孩子们的经历也是个例,没有对错,没有谁比谁好,只有合适不合适。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自己的生活才是正确的。

顺便说一句,当时看到郑渊洁在节目中以鄙视的口吻来说他的小学和老师,以沾沾自喜的口吻来描述他的“反抗”,瞬间粉转黑,这也太自私了,你只顾看到自己的个性受到打压,你想过被你捣蛋影响到的同学们了吗?

8

我记得小时候看郑渊洁老师的书,他提到过,他的女儿从小就特别喜欢考试。他们全家都会准备很多新的知识来考她。熟悉小说里的郑亚旗的朋友知道,郑亚旗是一个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的人。对于考试来说,肯定是不行的,自己发挥的太多,没有办法拿高分。

所以,郑亚飞和郑亚旗的命运不同又相同,他们都在做自己擅长的,并且能够用自己擅长的事养活自己,还过的很快乐。这就够了。

从郑渊洁老师的两个孩子的对比反而更说明他教育方法的成功。在人工智能都开始学习形成差异的时代,还求千人一面是不是太保守了?

9

1. 郑渊洁自己的看法

其实,郑渊洁对儿女的教育并不矛盾,他自己在节目上也曾谈过这个问题。他说,因为在儿子身上看到了自己教育的成功,所以有了女儿之后,他就一直告诉女儿,不用担心,不喜欢学校就回家来,爸爸教你等等。

但是,或许是因为这样的话说的多了,女儿反而格外喜欢去学校,喜欢写作业,喜欢考试。所以,郑渊洁笑着说,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学校,就反着跟他说,咱们家特穷,上不起学等等。这样孩子就会特别珍惜这个机会。

这虽然是个玩笑,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对大部分人来说,轻易得到的很难产生珍惜的感觉,反而是求之不得的才会视若珍宝。学习如果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孩子很容易反感;但若是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2. 孩子是不同的

人与人是不同的,孩子也是一样,可是应试教育就像流水线一样,用分数衡量一切,试图把所有的孩子塑造成一个模式。

有的孩子适应这种方式,就能大放异彩。反之,如果不喜欢这种教育方式的,就会觉得非常吃力,甚至败下阵来。

郑渊洁的一双儿女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女儿之所以能成为学霸,是因为喜欢。她喜欢去上学,喜欢写作业,喜欢考试,她从应试教育中得到了莫大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会推动她继续努力。久而久之,自然成了学霸。

可是郑渊洁的儿子恰恰相反,男孩子可能本身就比较活泼好动,向往自由,讨厌限制他的一切规则。他们喜欢以自由的方式来探索和学习,比如说玩耍,比如说各种兴趣爱好,他们更喜欢通过这些方式来了解周围的世界。

但是在学校,孩子们必须要放弃自己的兴趣,接受标准化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仿佛是剥夺了孩子们自由的地方,怎么能让一些有个性的孩子爱上学习,取得好成绩呢?

3. 老师的重要性

老师的重要性毋庸毋庸置疑,一位优秀的老师会让学习变得有趣,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学业成功至关重要。毫不夸张的说一位优秀的老师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有无数伟大教师的故事可以证明教育者对学生的巨大影响。

在美国,师生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师生关系密切时,孩子能得到更多赞扬以及建设性的指导而不是批评。同理,与老师关系不好的孩子可能只会得到批评而非建议。

当孩子喜欢他的老师时,会更信任老师,表现出更多的学习参与热情,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好,并在学术上达到更高的水平。

一句话,积极的师生关系吸引学生进入热情地投入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郑亚旗很不走运,遇到了一位并不欣赏他的老师。加之老师不太适当的表达方式,更让他对学习乃至学校充满了抵触和不信任。而郑亚飞则不一样,她热爱学习,成绩优秀,得到老师的喜爱。兄妹俩在应试教育上取得的成就大不一样,也就顺理成章了。

4. 殊途同归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自我,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然,也有很多人觉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赚钱。这样认为也没什么不对,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教育并不等于学校教育。除了学校,孩子一样可以从家庭、社会学到很多东西。

不管是郑亚旗还是郑亚飞,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一位开明的父亲。当儿子不适应学校教育的时候,郑渊洁能够顶着压力,让儿子在家自学成才。当女儿喜欢学校的时候,他也没有用过去的经验来禁锢孩子,而是支持她,鼓励她。

这当然也和郑渊洁自身的经历有关,他本身学历也不高,一直声称自己小学都没毕业。可他一样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所以对儿子也比一般人宽容。毕竟,一般人是不敢这么大胆的。成功了还好,万一不成功,那不是要负疚一生吗。

无论如何,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最后这两个孩子都成才了。郑亚旗成了CEO,郑亚飞也在18岁就被六所美国大学录取。每个孩子都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啊的道路,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可惜,我们到现在也很难做到。

10

郑亚飞成了学霸,郑亚旗成了学渣,郑渊洁特立独行的教育方法为什么产生两种不同命运?

可以说,郑渊洁是人们心中那种无可挑剔的“别人家的爸爸”,无论是对“学渣”郑亚旗的培养还是对“学霸”郑亚飞的呵护,都体现了他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家庭教育原则,而正是这种家庭教育的理念,才让郑渊洁的一双儿女都能出人头地,成长成才。

我们先来聊一聊“学霸”郑亚飞的成长历程。

从学业的角度看,或者用大众的眼光来判断,郑亚飞的学业水平确实要甩郑亚旗好几百条街。从郑亚飞的成长历程来看,这小妮子确实比较适合学校教育,郑亚飞喜欢学校的学习生活,她享受在学业上位居同学圈中那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在她年龄不大的时候,她得到的奖学金就不少,近三十万的奖学金足以让身边的同学羡慕甚至眼红;在郑渊洁的安排下,仅仅小学四年级的郑亚飞就被管理比较自由的国际学校招收;从小学阶段到考研读博,郑亚飞“一路高歌”,如同开了挂一般顺畅自然,可以说,郑亚飞的成长历程被很多家长所看好,她可谓是“教科书”一般的“别人家的女儿”。

接下去我们再来聊一聊郑亚旗。

郑亚旗应该就是我们眼中比较纯粹的“学渣”——由于郑亚旗不太喜欢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其真正的“文凭”只有小学学历。因为在郑亚旗小学毕业之后,他对学校教学模式比较反感,所以其父郑渊洁就挺身而出,直接把孩子领回家自己培养,教材自己编、老师自己当。如果换做其他家长自然不可能做到如此潇洒,但这对于传说中的“童话大王”郑渊洁来说是没有多大难度的。可以说,郑亚旗小学一毕业,郑渊洁就让儿子郑亚旗活在童话故事中——国内的419条刑法被老郑编成了419个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在这样的童话氛围的熏陶下,郑亚旗懂得什么是可为的,什么又是不可为的,郑亚旗的是非观和法律意识就是在这么一些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中学到的。小学毕业后的短短三年时光,郑亚旗在其父郑渊洁的手把手教导下,在“自家私塾”完成了初中和高中整整六年的功课。之后,郑亚旗不仅在自己的事业上蒸蒸日上,同时还接过郑渊洁的衣钵,成为了一名赫赫有名的企业家。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是小学学历的郑亚旗,还是博士学位的郑亚飞,我觉得他们都是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用“殊途同归”来形容他们兄妹俩的成长历程,一点也不为过。不过,郑亚旗的培养模式,估计很多家长都学不来吧?郑渊洁的经济实力,应该也是很多家长可望而不可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