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你会发现,今年是比较好的一年
疫情是面照妖镜,缺乏的产品价格自然上涨,如与粮食、肉类、食品等生活必须品。生产过剩的产品价格自然下跌,如家电、汽车、电子产品,房地产是另类,人为支撑着.....
你只看到了冰山一角!国内整体物价水平其实是在下降的!
从国内整体物价水平来看,其实今年上半年以来,CPI消费价格指数都是在缓慢下行的,1-6月份CPI指数分别为,5.4%,5.2%,4.3%,3.3%,2.4%,2.5%,这意味着整体物价水平一直在下降;
你觉得物价在涨,主要是因为跟你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消费品的价格在上涨,比如猪肉等禽肉类食品、粮食、水产品、水果、蔬菜,这些商品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比如猪瘟、洪涝灾害使得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市场供给减少,而市场需求没有变化,导致供不应求,价格因而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上涨;
而对于生活非必需品,由于手头紧,大家都会减少这一块的消费支出,所以生活非必需品的价格是在下降的,比如娱乐场所、酒店以及旅游景点等等,这些服务类商品的价格都是在下降的,只是你没有过多去关注而已;
综上,受疫情影响,大家收入水平下降,消费能力受限,整体物价水平确实是在下降的;只不过由于一些特定的自然因素影响,比如猪瘟、洪涝灾害,导致某些生活必需消费品的价格上涨,而我们大部分人接触比较多的就是这些必需消费品,所以就会先入为主地认为物价越来越贵而已。
牛奶和资本的故事
疫情过后,物价涨跌问题,
由两个方面决定:
一是物资的丰富程度,古人云:
物以稀为贵。
二是人心善意的态度,古人亦云:态度决定一切。
不涨价赚的面额过小怎么能喂饱房子.医疗.等几座大山
【很高兴梦回答上你这个问题,物价贵,主要产量变动,运输成本增加】
生活在城里,物价是有一定的变动,比如有洪水,那么受灾的地方菜价肯定有一定的浮动,大体的价格还是可接受,猪肉涨幅目前也是还能消费,主要是收入少了,工作难找,所以没有收入的状态,看各种食材都是觉得贵了。
城镇的物价比农村也会略高,毕竟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店租成本等等,所以一个因素有变动,直接就会影响了物价!
如果生活在农村,就没有太大感觉物价变化,菜自己种,鸡鸭自己养,有条件还可以去下海讨海鲜,消费也就是一些生活用品,这方面的涨幅不大!因此生活在农村就没有太多生活压力,至少吃的有保障些。
比如我们生活在南方县城,台风来了,菜就贵了,海鲜也贵了,自然灾害的影响直接影响食材的价格,日常生活成本就高了,其他用品感觉没太多变动!
想要东西便宜,就得勤快点,尽量自己动手做美食,食材有条件也自己种些,勤俭下来可以省不少钱!喜欢多关注,爱分享生活点滴!
民生的贵的多,其他贵的少
可能各个环节正常运作更加困难了,所以需要提高价格来维持经营。
在疫情期间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做好自身的措施和应对:
1、缩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买必需品只看有用合适的,不看贵的。消遣只看不花钱的。认真努力工作,但不指望能升职。
2、收入配置资产三类:保本保息安全系数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定投指数基金;很少部分钱在港股里面赌。只有一套自住房,没有负债。
说一下这么做的原因。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过:“长远来看,我们都死了。”他认为不断刺激消费端,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增长。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滞胀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幻想。
如果一直坚持凯恩斯式的经济政策,房价一涨,库存就去了。一降准降息,刺激消费,居民消费就上去了。那么这样畸形的经济结构会一直存在,问题也不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现在的怪圈是,当下实施的无论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最终都是居民部分负债率的提升。这是不正常的,因为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得到实施。只有到了无论如何刺激需求端,消费都没有任何反应的时候,才会放弃走容易走的路,而不得不另辟蹊径来解决问题。而我现在的行动,就是用行动投票,希望真正的变革能早日到来,像我这样做的人越多,情况也就越严重,改变来得也就越早。
我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是否能够从负利率的泥潭里走出来持较悲观态度,可能需要根本的制度性创新,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有生之年都不一定看到。再不济如果中途发生了系统性风险,我手上保持的现金流也能成为抵抗风险的安全垫,甚至可以尝试收一些甩卖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