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熙对鳌拜的妻子和孩子还算是宽容的。

从某种角度上说,如果没有鳌拜,康熙都不一定能当上皇帝。



鳌拜是镶黄旗人,瓜尔佳氏。他父亲是卫齐。他叔叔鼎鼎大名,费英东,是大清开国五功臣之一,功勋卓著。

鳌拜年轻时就征战沙场,颇多功绩。

【初以巴牙喇壮达从征,屡有功。

天聪八年(1634年),授牛录章京世职,任甲喇额真。崇德二年(1637年),征明皮岛,与甲喇额真准塔为前锋,渡海搏战,敌军披靡,遂克之。

在皇太极时代,鳌拜获得“巴图鲁”称号。

【命优叙,进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

他参加过松锦大战,表现勇猛。

【六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明总督洪承畴赴援,鳌拜辄先陷阵,五战皆捷,明兵大溃,追击之,擒斩过半。功最,进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

后来,清军屡次入关,鳌拜也随军出征,颇有战功。

皇太极死后,皇太极长子豪格与多尔衮争权,鳌拜带头闯帐,声称必须拥立皇太极的骨血继位,否则决不奉从。



双方妥协,顺治继位,也就有了后来的康熙继承帝位。

所以说,康熙能够成为皇帝,也有当年鳌拜的拼死相争的功劳。

顺治幼年即位,大权被摄政王多尔衮独揽。多尔衮对皇太极遗留势力进行打压,鳌拜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

鳌拜从英亲王阿济格征湖广,击破流贼李自成。进征四川,打败张献忠。但多尔衮捉住了小辫子。

顺治五年,“坐事,夺世职。又以贝子屯齐讦告谋立肃亲王,私结盟誓,论死,诏宥之,罚锾自赎。”

“七年,复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在这段时间,做为皇太极系的人,鳌拜受到很多不公正待遇。直到顺治亲政,清算多尔衮,才又受到提拔重用。

【世祖亲政,授议政大臣。累进二等公,予世袭。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顺治死后,鳌拜受顾命辅政。由于索尼老迈,遏必隆唯其马首是瞻,鳌拜在一段时间内大权独揽,行事张扬独断,对反对势力给予严厉打击。

鳌拜主要干的事情:

一、打击政敌

【既受事,与内大臣费扬古有隙,又恶其子侍卫倭赫及侍卫西住、折克图、觉罗塞尔弼同直御前,不加礼辅臣。遂论倭赫等擅乘御马及取御用弓矢射鹿,并弃市。又坐费扬古怨望,亦论死,并杀其子尼侃、萨哈连,籍其家,以与弟都统穆里玛。 】

二、圈占土地

鳌拜以地确,倡议八旗自有定序,镶黄旗不当处右翼之末,当与正白旗蓟、遵化、迁安诸州县分地相易。

正白旗地不足,别圈民地补之。

三、结党擅权

日与弟穆里玛、侄塞本特、讷莫及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玛尔赛、泰必图、济世、吴格塞等党比营私,凡事即家定议,然后施行。



康熙八年,康熙捉住了鳌拜,问了他的罪。

康熙和宗室、大臣们给鳌拜定了三十条罪状,我们认真分析一下,把实质性的东西用粗体字强调出来:

1、鳌拜系国家大臣、背负先帝重托。任意横行。欺君擅权。文武各官、尽出门下。

2、引用内外奸党、致失天下人望。

3、结成奸党一切政事、先于私家议定、然后施行。

4、倚恃党恶、紊乱国政。所喜者荐举、所恶者陷害。皇上眷念旧臣、曲为优容。不思改恶。聚货养奸。

5、上违遗诏。下虐生民。凡结党败坏之处、奉上□日审问、巧餙供辞。

6、乱用人。

7、无罪枉杀。

8、滥杀无辜。

9、偏护本旗、将别旗已定之地、輙行更换。

10、欺君轻慢圣母之处。

11、贪揽事权、延挨不请辞政。

12、册立皇后、心怀妒忌、敢行奏阻。

13、谬称济世贤能、授为尚书。

14、妄奏户部旧设尚书二员、以同党马迩赛、补居要地。

15、禁止科道陈言、恐摘发情弊、阻塞言路。

16、熊赐履条奏之事、鳌拜以为劾己。意图倾害。

17、马迩赛部议赐谥、奉有有何显功、不准行之上日。鳌拜不遵、仍给与谥。

18、于皇上前、凡事不依理进奏、多以旧时疏稿呈览、逼勒依允。

19、御前呵叱部院大臣、拦截章奏。

20、私买外藩人为仆。

21、擅授败阵革职达素等原职。

22、议苏克萨哈罪状时、止同班布尔善等定议、恐大学士巴泰逆意不合、不使与闻。

23、因伊马匹被偷、将御马群头目、并偷马人、自批尽行处决、籍其家产入已。

24、以俄讷、喇哈达、宜理布等、在议政处、不肯附和、即裁止蒙古都统不使会议。

25、不遵守先帝遗诏。

26、不尊重皇帝。

27、擅自骂人。

28、欺上瞒下。

29。强娶民女。

30、破坏风水。

说白了,就是侵占了皇权。



但康熙并没有处死他,只是把鳌拜和他儿子囚禁起来了。鳌拜死后,康熙就释放了他的儿子纳穆福。

【上亲鞫俱实,诏谓:“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纳穆福亦免死,俱予禁锢。鳌拜死禁所,乃释纳穆福。 】

到了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又给他追封,并让鳌拜的从孙袭了爵位。

【上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苏赫卒,仍以鳌拜孙达福袭。

到了雍正年间,几乎就等于是给鳌拜彻底平反了。追封了原有的一等公爵,还加了“超武”的封号,这可是很牛掰的。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

【世宗立,赐祭葬,复一等公,予世袭,加封号曰超武。】

这也说明,当时鳌拜的子孙并未受到株连,还一直承袭着爵位。

到了乾隆时期,又有反覆,重新评价鳌拜的功过,降了爵位,还给鳌拜的政敌的后代给予照顾。这一点上,乾隆与雍正不同,他是站在康熙的立场上。

【高宗宣谕群臣,追核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并命当时为鳌拜诬害诸臣有褫夺世职者,各旗察奏,录其子孙。】



鳌拜家族爵位承袭:

――鳌拜(镶黄旗。康熙六十一年由二等公追封一等公)

——纳穆福(鳌拜子。康熙六年八月袭二等公。八年五月革)

——苏赫(鳌拜从孙)

——达福(鳌拜孙。雍正五年特旨赐袭一等公。九后三月,袭一等超武公。阵亡。)

——岱吞(达福子。雍正九年十一月袭。)

——德胜(岱吞子。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袭。四十五年十一月奉旨停袭,给一等男爵)

——庆玉(德胜子。嘉庆十二年改袭一等男)

——钟灵(庆玉子。嘉庆十九年袭)

——贵麟(道光十三年袭)

——钟寿(贵麟弟。道光二十三年袭)

——鹤龄(钟寿子。咸丰四年袭)

——锡惠(鹤龄子。同治四年袭)

――崇谦

――肥猫



鳌拜的后代中,还涌现出了忠臣名将。鳌拜的孙子达福就为国尽忠,雍正九年,达福随傅尔丹出征,战死沙场。

雍正年间,达福袭职,管佐领。累擢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雍正五年,世宗以鳌拜功多,复一等公,仍以达福袭,授散秩大臣、前锋统领。

七年,师将出,上召廷臣议,达福力谏。上问故,达福曰:“噶尔丹策零狡黠,能得诸酋心为捍御。主少则谏易,将强则制专。我数千里转饷,攻彼效死之士,臣未见其可。”辞益坚,上曰:“今使汝副傅尔丹以行,汝尚敢辞?”达福乃叩首出。

师至边,傅尔丹令达福将二千人驻库卜克尔。

九年,傅尔丹出师,使达福偕定寿领第一队,及移军和通呼尔哈诺尔,昼夜力战,杀敌千馀。敌益大集,军方移,达福殿,敌三万馀环攻之,力战,复杀敌千馀,没於阵。

总结:康熙并未诛连鳌拜的妻子儿女。

最佳贡献者
2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智擒鳌拜,并给鳌拜定下了三十大罪状。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驾崩。临终前,顺治皇帝将大清皇位传给了皇三子玄烨,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同时,顺治皇帝安排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全力辅佐当时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

起初,这四人还能“遵循誓言,和衷共济”,但是原本排名四人中最后一位的鳌拜,权势不断提升,逐步开始专权施政,并与年轻的康熙皇帝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最终,在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在索尼的儿子索额图的全力协助之下,在武英殿通过十多个布库少年智擒鳌拜,并且当众宣布了鳌拜的三十大罪状,决定处死鳌拜。

然而作为“满洲第一勇士”,又是“第一巴图鲁”的鳌拜挣脱了控制他的布库少年,脱下了自己的上衣,露出了满身的伤痕,康熙皇帝不免为之动容,最终改为将鳌拜囚禁起来。

两个月后的康熙八年(1669年)七月,鳌拜在狱中是郁郁而终,结束起跌宕起伏的一生。


鳌拜之罪,罪在其本身,康熙并没有迁怒与其家人。

康熙去世后,其谥号为“仁”,在处理鳌拜一案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康熙的“仁心”和“仁政”。

首先,鳌拜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

鳌拜自皇太极时期就开始南征北战,攻皮岛、战松锦、追剿李自成、征讨张献忠,鳌拜为大清王朝的建立和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他始终站在皇太极一边,坚决支持拥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帝,对于顺治皇帝也是有恩的。

其次,鳌拜只是专权,但是并没有谋逆。

鳌拜掌握大权是顺治皇帝的旨意,只不过鳌拜把辅政变为了专政,进而威胁到了皇权,但是鳌拜自始至终都没有谋逆之意,对于朝廷依然非常的忠诚。

再次,鳌拜只能算作是八旗内部的矛盾。

所谓鳌拜的罪状,多半是八旗内部的矛盾,甚至只能说是两黄旗和两白旗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包括换地之争、擅杀苏克萨哈等,这些都是属于多尔衮专政时期留下的后遗症。

也正是鉴于这种情况,康熙没有杀掉鳌拜,也仅仅是将其进行了囚禁。至于鳌拜的家族的其他人,康熙也没有进行过多的为难,特别是鳌拜家族的女眷,并没有受到处罚。

而实际上,受到鳌拜牵连的也就只有鳌拜的儿子纳穆福。纳穆福由于在鳌拜专政期间飞扬跋扈、仗势欺压同僚,因而康熙将其与鳌拜一同囚禁,在鳌拜死后,康熙随即释放了纳穆福。

至此,康熙对于鳌拜家族的处罚也宣告结束。


从康熙晚年开始,便开始了对鳌拜的平反工作。

年轻的康熙皇帝为自己能够除掉鳌拜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兴奋,并将其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件功绩加以炫耀。然而,过了三十多年后,康熙皇帝终于明白了鳌拜的功绩与付出,但是碍于情面,只是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将鳌拜的家人洗脱了罪名,进行了重新的录用,并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恢复了鳌拜的名誉。

而在康熙去世后,雍正皇帝继位之后,更是为鳌拜做了彻底的平反昭雪,恢复其名誉和地位,并且恢复了鳌拜一等公的爵位,由其子达福袭承,并将其任以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到了乾隆朝时期,再一次重新平定了鳌拜的功过是非,最终中和了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对于鳌拜的评价及封赏,重新厘定鳌拜家族的一等男爵位。

鳌拜一案也就此盖棺定论了。

3

*康熙戎装画像*


身经百战的满洲“巴图鲁”,清朝开国功臣

史载,鳌拜是满清开国元勋费英东的侄儿,出身镶黄旗贵胄家族。他家屡世为将,自幼习练武艺,骑射皆精,因此他很年青时便从军作战,剽悍勇猛,屡立战功。他曾经追随皇太极攻伐蒙古察哈尔部、东征朝鲜 、南击大明,每战皆有功。

鳌拜曾经参加过著名的皮岛之战。是役,他身先士卒,第一个奋不顾身冲进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明军贴身肉搏。清军(彼时称后金军)前锋在他的鼓舞下大举跟进,很快攻上皮岛,然后点起起火把引导后续主力登岛作战。经激烈战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皮岛终于被清军攻克。夺占皮岛,后金腹背受敌的窘境被一举消除。鳌拜以首功被晋封三等男爵,赐号“巴图鲁(满语:勇士)”。

崇德六年(1641),鳌拜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参加了“松锦会战”。在这场攸关明、清双方生死存亡的大战中,鳌拜再次大发虎威,冲锋陷阵,锐不可当,连胜五场,积功被攫升为一等梅勒章京(都统)。明军总指挥、蓟辽总督洪承畴见皇太极亲引大军前来增援清军,忙指挥麾下十三万明军分路突围,沿海边撤退。鳌拜与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等人列阵海边迎击吴三桂、王朴、唐通部明军,将明军杀得人仰马翻、大败亏输。据《清史稿·太宗实录》记载,松锦战役,明军损失惨重,十三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自杏山到塔山的海面上浮尸如麻,战况异常惨烈。此后,明朝势力更加衰微,几乎失去了对整个辽东的控制权,败局已定。第二年六月,在是役中立下显赫战功的鳌拜被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极具权势、地位较高的实权人物。

*鳌拜像*


清军入关后,鳌拜随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平西伯吴三桂一起取道陕北追击李自成大顺军。顺治元年( 1644)十月,阿济格、鳌拜、吴三桂率军由内蒙经陕北克潼关,攻击已经退守西安的李自成大顺军,接连攻克四座重镇,迫降八十二城,可谓所向披靡。曾经横扫明军的李自成在凶悍的清军面前几乎丧失了信心,屡战屡败,只得放弃西安退往湖北,后来在襄阳被清军击溃,李自成率余部退至九宫山,率卫士外出打粮时遭乡民伏击,被一把铁铲击得肝脑涂地(有传闻说死的是自成替身,他本人金蝉脱壳,潜往湖南石门夹山寺出家为僧)......

打垮李自成后,鳌拜又随肃亲王豪格入川征剿张献忠的大西军。1646年,张献忠已与清军恶战数年,逐渐不支,领军退往西充,不意遭遇清军,激战中,张献忠被流矢击中,伤重而死。史载,击毙张献忠后,豪格、鳌拜率军连破大西军一百三十多处营垒,斩首数万级,缴获战马一万两千匹。击溃大西军主力后,鳌拜率军继续深入,基本肃清了四川的农民军。大西军余部退出四川,在李定国、孙可望等人率领下归附南明,继续坚持抗清。

攻破盘踞四川的大西军,鳌拜再次立下头功。

鳌拜无论是早期在关外与明军鏖战,还是入关后灭李自成、平张献忠,身历无数恶战,可谓出生 入死,为清朝的建立以及稳固统治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威名赫赫的清初开国功臣之一。

忠于顺治,对抗多尔衮

鳌拜不仅在战场上骁勇无敌,同时他也是皇太极最忠实的亲信。崇德八年(1643)八月皇太极病死,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争位。手握重兵的镶黄旗统领鳌拜是这场激烈皇位之争的关键人物。鳌拜是皇太极的心腹,自然坚决拥立皇太极之子上位,他甚至做好了兵戎相见的准备。在鳌拜的武力威慑与孝庄的运筹帷幄下 ,多尔衮不得不做出让步,提出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位,由他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这一折中方案终为各方所接受。福临即位,是为顺治。

多尔衮专权后,对鳌拜施以报复。史载,多尔衮曾三次打击鳌拜,鳌拜动辄得咎,几次获罪,被革职并罢爵(后改降爵),差一点被处死,后虽侥幸不死,但被削夺了兵权。

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打猎时不慎坠马,后伤重而死,顺治开始亲政。顺治亲政后,鳌拜咸鱼翻身,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终顺治一朝,鳌拜因拥立有功,而且他曾与索尼、遏必隆等人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顺治知道后很是感动,对他极为敬重,视其为肱骨之臣。

鳌拜对顺治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在顺治的大力提携下,他参与了管理各类国家事务,并亲自教授骑射,很是出力。看来,鳌拜在骄横跋扈、独持权柄、横行不法的奸恶惯有形象外,还有骨鲠忠贞的另一面。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顺治帝福临退出了政治舞台(有患天花而死和五台山出家两说)。顺治立下遗诏,指定皇三子玄烨(康熙)继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顾命(托孤、辅政)大臣。

悍臣——与少年康熙的交锋

在皇帝年幼,没有理政能力的情况下,首辅索尼实际上就是代替皇帝处理朝政、军国大事。孝庄皇后对老臣索尼无限信任,索尼也尽职尽责的处理政务,想以自己的努力实现皇权的平稳过渡。

然而事与愿违,事情朝着孝庄和索尼意愿相反的方向迅速发展。处于四大托孤之臣末位的鳌拜,权力欲望愈发膨胀,迈上了一条和前朝多尔衮一模一样的老路。他对年幼的康熙甚是轻视,对另三位辅臣也很睥睨。于是他公然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不顾康熙和首辅索尼的强烈反对,悍然诛戮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位大臣,还借故打击和他政见不同的辅臣苏克萨哈,并公然逾越第三辅臣遏必隆起坐班行,他独霸朝堂,盛气凌人,专横跋扈,肆无忌惮。一帮趋炎附势的大臣,各怀目的,纷纷奉承、阿附于他,在朝中形成了一股能量很大的“鳌拜势力”。少年康熙形同傀儡,势若危卵。索尼虽忠,但年纪老迈,加上伤病缠身,早已力不从心,无法阻挡野心勃勃且精力旺盛的鳌拜日益加剧的专权步伐。

史载,康熙六年(1667)三月,索尼病入膏肓。临终前,这位四朝老臣上了一道请已十四岁的康熙亲政的奏折。首辅领衔拟就的请皇帝“亲政”奏折,鳌拜不便公开反对,只好假装同意。

索尼死后,年少多智的康熙帝多次将这份奏疏拿出来当众诵读,并布告天下,使其家喻户晓。鳌拜不想康熙这么早就亲政,但对此亦无可奈何。之后,鳌拜威逼康熙将主动请辞的苏克萨哈以“久蓄异志”为由绞死,并诛其三族。苏克萨哈被冤杀,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康熙已忍无可忍。

康熙计除鳌拜

康熙虽已亲政,但鳌拜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不想真的归政于他。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 任意行使了本属于康熙的权威,因他位高权重,党羽众多,朝中无人有勇气对擅权揽政的他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势焰熏天,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康熙决意铲除鳌拜势力。因他尾大不掉、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到处都有耳目,行动稍有不慎,必会引火烧身。康熙不露声色,在宗室子弟中挑选了一批身体强健者,整日在宫里联系“布库(摔跤)” 为戏。鳌拜知道后,以为皇帝年少,喜欢嬉戏玩闹,心里并不在意。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见“布库少年”们一个个练得龙精虎猛,觉得时机成熟,清除鳌拜的时刻终于到了。他先将鳌拜的心腹一个个支出京城办差,又让亲信索额图掌握了禁军。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议事。鳌拜经常出入宫禁,早就习以为常,这次又大摇大摆地走进来。康熙早就布置好了抓捕鳌拜的事宜。鳌拜一进来,康熙一声令下,摔跤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虽悍勇过人,但猝不及防,很快被摔倒在地并制服,只好束手就擒。纵横沙场的一代枭雄就这样戏剧性地被一群“布库少年”拿下了。

康熙命议政王大臣杰书负责审讯鳌拜。后来,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按律应处以革职、籍没、问斩之重刑。据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言谈间他扒去上衣让康熙验看伤痕,只见他身上横七竖八布满了伤疤 ,望之触目惊心,鳌拜说这些伤疤都是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被敌人击伤所致,康熙念他为其父、祖两代皇帝立下的卓著功勋,赦免了他的死罪,让他在监禁中度完余生。接着,他迅速肃清了鳌拜党羽,将罪大恶极的济世等人处死,将皇权夺回到自己手中。

赦免鳌拜子孙,并未斩草除根

和历朝历代帝王铲除功臣之戾狠手段不同的是,康熙并未斩尽杀绝,而是宽赦了鳌拜的妻子儿女。史载,鳌拜被圈禁后,其子穆纳福按律当斩,但康熙亲自审讯后,特地下诏说:“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革职)籍没(削籍抄家)”。穆纳福得以死里逃生,先被禁锢,鳌拜圈死后,他被释放。

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帝追思鳌拜所建功勋,特地将他的孙子达福封为男爵(满语:阿思哈尼哈番)。后来,达福晋升为正蓝旗副都统。再后来,达福在征讨噶尔丹策零叛乱的战争中阵亡。雍正即位后,为鳌拜平反,追封一等公。

鳌拜有两个弟弟、几个侄儿均被康熙赦免,并从轻发落。据记载,鳌拜被扳倒获罪后,其子孙后裔大都改姓金,至今仍分布在黑龙江、吉林等省。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4

鳌拜,清朝三朝(皇太极、顺治、康熙)元老,是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的侄子,盛京八门总管卫齐的第三子。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成年后就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攻察哈尔,征朝鲜,伐明朝,都有着不俗的战绩,尤其是伐明朝。崇德二年,鳌拜帮助皇太极攻克了一直被视为心腹大患的“皮岛”,因此一战成名,功封三等男爵,赐号“巴图鲁”。



崇德六年,鳌拜在松锦会战力挽狂澜,最终同阿济格、尼堪等人击溃了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的13万大军,奠定了清军入关夺取全国统治权的基础,因此鳌拜得以功封一等梅勒章京,次年又升为镶黄旗护军统领,开始成为了清朝一个举重若轻的八旗将领,不久晋爵三等昂邦章京。1644年,清兵入关,鳌拜又接连帮助清朝灭李自成,定张献忠,并先后夺得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



鳌拜不但战功赫赫,且对皇太极也是忠心耿耿。1643年皇太极突然暴亡,清朝内部开始为帝位相互交锋,有人支持皇太极,有人支持多尔衮,因此是内讧不断。而在双方争执不断时,鳌拜同镶黄旗、正黄旗将领盟誓于大清门,坚持拥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帝,并为此不惜兵戎相见,在多尔衮与豪格争执不休时,鳌拜等人纷纷离座,然后对众人说道“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是恩重如山,所以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这个时候鳌拜等人其实就是在威胁多尔衮,如果不让皇太极的儿子登基,我们就与你兵戎相见。



而后在这种形式下,多尔衮不得不作出让步,就这样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被扶上帝位,这就是顺治帝。

顺治一朝,鳌拜也是忠心耿耿,他不但替顺治开疆扩土,击溃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清势力。同时更是数次拒绝多尔衮的拉拢,一直都是死忠于顺治,为此更是接连数次差掉丢掉自己的性命,《清史稿.鳌拜传》载:“五年,坐事,夺世职。又以贝子屯齐讦告谋立肃亲王,私结盟誓,论死,诏宥之,罚鍰自赎。是年,率兵驻防大同,击叛镇姜襄,迭败之,克孝义。七年,复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就是在这样的死忠下,顺治亲政后,对其是十分重用,先是晋升他为二等公,并允许其世袭罔替,不久又任命他为领侍卫内大臣,后又加衔太子太傅,官居一品。而后在顺治十八年,顺治去世后,鳌拜更是被任命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一起辅佐少年康熙治理国家。

但是在康熙一朝,晚年的鳌拜却似乎失去了曾经对于皇太极、顺治的忠心,他开始专权,开始将少年康熙束之高阁,然后独揽朝政。因如此,鳌拜最终也为自己的专权、擅权付出了血的代价,1669年五月,在康熙严密的布置下,鳌拜在皇宫中被擒,虽然最后康熙念他有功于大清免他一死,将他软禁于府中,但是不久,不知何故,鳌拜就死于府中。



当然前面我们也说了,鳌拜虽因专权被康熙清算,但是康熙念他有功于大清,所以并未对其赶尽杀绝,而只是抄家,夺爵,免官,鳌拜本人也只是被禁锢于府中,所以连鳌拜这位当事人都能得到幸免,他的子孙当然也得到了幸免。 据史载,鳌拜生有一子,名叫纳穆福。纳穆福本来也是要论死的,只不过后康熙怜悯其父鳌拜“效力年久,不忍加诛”,所以最后他也得以免死。

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作为鳌拜的亲子,他自然也跟随着鳌拜被禁锢于府中,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他运气好,禁锢没多久,鳌拜就突然病逝,而康熙似乎也觉得太对不起这位对大清功劳卓著的鳌拜,所以不久就解除了纳穆福的禁锢。而后纳穆福生有三子,长子双福,次子达理善,三子达福。



其中长子双福绝嗣;次子达理善,生有一子,名叫岱敏;三子达福生有一子,名叫岱屯。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念其旧劳,遂追封他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并让他的弟弟巴哈的孙子苏赫来继承。之后,苏赫因病去世,康熙就又让康熙的三子达福袭爵(《清史稿》说达福是鳌拜的孙子,其言:“仍以鼇拜孙达福袭”)。

雍正五年,鳌拜曾经的一等公爵位被恢复,同时雍正为其加封号曰“超武”,就这样达福承袭的爵位就变成了“一等超武公”。雍正七年,达福独子岱屯继承“一等超武公”爵位,而后岱屯在雍正、乾隆两朝历任散秩大臣、佐领等职。



随后,岱敏生独子德清,德清在乾隆二十年担任过二等侍卫,生有二子。岱屯生有三子,长子德胜、次子德明、三子德兴。后乾隆二十年,德胜继承“一等超武公”爵,但不久,在乾隆四十五年,乾隆“追覈鼇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一等超武公”被剥夺,德胜的爵位就变成了“一等男爵”。

而后德胜子庆玉在嘉庆十二年袭爵,庆玉子钟灵在嘉庆十九年袭爵,钟灵子贵麟在道光十三年袭爵,后因贵麟无嗣,由他的叔叔钟寿在道光二十三年袭爵。钟寿子鹤龄在咸丰四年袭爵,鹤龄子锡惠在同治四年袭爵。自此,锡惠一直袭爵到清亡,清亡后自然就没有爵位可继承。



之后,因史料缺失,锡惠的后代到了民国时期状况如何不得而知。不过据传,现如今大连庄河市蓉花山镇金家屯的大部分村民都为鳌拜的后人,这支是康熙的孙子“尔坠”的后代,但是有关于清史中并无“尔坠”这个人,所以到底是真是家,尚不可知。

5

1669年,满清权臣鳌拜被年轻的康熙生擒后,没有杀之,而是囚禁在牢里,但年老的鳌拜想不通,不到2个月自己气死了,没有人杀他。最早康熙等诸议政大臣对鳌拜及其家族的惩罚是,鳌拜和兄、子问斩,妻、女、孙为奴,家产没收,其族人有为官的全部革职后披甲当差。

当年明清皮岛之战,鳌拜请缨,攻克毛文龙固守的皮岛,被封巴图鲁。

过了4天,在正式对外宣布鳌拜处理内容时,有了些变化,可能康熙热血已平息,冷静下来后,觉得鳌拜对清廷效力几十年,先皇又对其十分倚重,所以免其死罪,削爵去职囚禁,但是保留了当年顺治封的一等公,并传给他儿子达福,以延续烟火,但是鳌拜的同党,比如大学士班布尔善、吏部尚书阿思哈都被处斩,结党行私的还有鳌拜的弟弟,任都统的穆里玛,鳌拜的侄子,任侍卫的塞本得,也被处斩。

图为鳌拜画像。

所以康熙没有杀鳌拜,仅杀了他的一个弟弟、一个侄子,妻儿和家产得以保全,他的哥哥赵布太免死拘禁,一个儿子那摩佛免死拘禁后放出,另一个继承一等公的儿子纳穆福,在康熙晚年时,复出重新任八旗佐领,并世袭。同为辅政大臣的遏必隆处理结果也免了重罪,苏克萨哈平反昭雪,文献记载于《清圣祖御制文集》。

鳌拜死后葬于八大公坟,为现在的朝阳区和平街一带。

康熙42年的时候,康熙皇帝想起当年除鳌拜的事,有点后悔,下令寻找鳌拜的子孙,进行优待补偿,虽然没有给鳌拜平反,但重新起用了鳌拜的子孙,出来做官,比如鳌拜的孙子达福任副都统。雍正的时候,不但给鳌拜平定,还重新封鳌拜为一等公,后加封超武公,这是个仅次于王的爵位,所以鳌拜的辉煌是在他死了几十年以后雍正一朝。

6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bd180003b483bb6b045e\

7

鳌拜被擒拿定罪后本来许多大臣都主张要诛杀他全家,但是康熙皇帝念其以往的功劳最终决定只是把他全家监禁了,而鳌拜死后康熙也就赦免了他的家人。

所以康熙皇帝并没有对一度权倾朝野欺负他的鳌拜一家赶尽杀绝,相反对他一家人总得来说已经够可以的了,而康熙皇帝之所以没有处死权臣鳌拜,个人认为可能主要存在这四方面的原因。

首先第一点就是鳌拜对清朝皇室忠心耿耿并没有谋反的意图。虽然说鳌拜弄权可是结合他一生的经历来看,其一直是非常忠于皇太极这一脉的清朝皇室的,为此差一点被多尔衮给迫害致死,所以康熙大概是觉得他没有谋反之意因此放了其一马。

然后第二点就是鳌拜巨大的功劳感动了康熙因此饶其一命。据说鳌拜被擒拿后求见了康熙皇帝并让其看自己身上的累累伤痕,然后诉说这些都是为了帮大清打江山和几次救皇太极命而留下的,于是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康熙皇帝就心软饶了他一命。

再有第三点就是当时的康熙皇帝毕竟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心肠没那么狠。这一时期应该可以算是康熙皇帝最为心善的时期了,或也有可能受到了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影响,总之年少的康熙皇帝虽然少年老成,可毕竟还没有进化到许多帝王冷酷无情的那种地步。

最后第四点就是康熙皇帝怕处死鳌拜全家后会引起其党羽狗急跳墙。由于鳌拜长期的经营其党羽早已经遍布朝野,因此如果处死他的话难免让这些人兔死狐悲来个鱼死网破,这样有可能造成清朝内部的大动乱,因此康熙皇帝在考虑可能的后果和选择了不杀鳌拜。

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最终的结果就是鳌拜全家逃过了被灭族的命运,而且鳌拜死后康熙皇帝还赦免了他的家人,并且又重新提拔任用了鳌拜的儿子,而雍正皇帝上台后更是恢复了鳌拜一等公爵位并让其孙子达福继承。

而达福也为了报雍正皇帝的恩情在和准格尔叛军的和通泊之战中壮烈殉国了,鳌拜的许多后代也都在清朝担任要职享受荣华富贵,所以鳌拜一家的下场并不凄惨,这恐怕许多人都想不到吧!

8

康熙能登基为帝,最要感谢的人是少不了鳌拜的。在清初那个政治诡异的时代,如果没有鳌拜的耿直和固执,多尔衮恐怕就要登基了,后面也就轮不到康熙。

鳌拜对清皇室的忠诚是不需要去怀疑的。作为康熙四大辅臣之一,鳌拜之所以要杀苏克萨哈,说白了还是延续多尔衮时代的两黄旗和两白旗之争。

所以鳌拜是权臣而不是奸臣,他并没有谋反之心。

康熙要铲除鳌拜,一是他要走出父亲顺治的政治阴影,二是因为皇权受到压制,这对于立志成为明君,并作出一番功绩的康熙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但康熙十分清楚,鳌拜在皇太极时代拼死作战,身上伤痕累累,战功卓著;在多尔衮时代宁愿忍受摄政王的屈辱也不愿意归顺,一心保护他的父亲顺治帝不受欺凌。

最重要的是,鳌拜改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的谥号、庙号,这对清朝降伏汉臣之心,提高清王朝正统地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所以,鳌拜杀不得。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年仅16岁的康熙已经对权谋之术掌握得如火纯青。

他只是抄了鳌拜的家产,并囚禁了鳌拜,将鳌拜之子纳穆褔一同关押,其他人包括女眷并没有受到牵连。

也就是这一年底,鳌拜死于狱中,纳穆褔被释放。

鳌拜被囚禁期间,虽然朝臣纷纷上书鳌拜的罪行,但康熙始终不为所动,只是对鳌拜的行为作了定性。

“妄称顾命大臣,窃弄威权”,“效力已久,不忍加诛”。

当然,在康熙五十二年,即公元1713年,康熙在囚禁了索额图后,亲自为鳌拜平了反,恢复了鳌拜的荣誉。

而鳌拜的孙子达福,正是在这一年被康熙受旨,继承了鳌拜的所有爵位,并成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9

(东堂子胡同,清朝时此为鳌拜的超武公府邸)


康熙帝擒鳌拜和张学良枪杀杨宇霆一样,属于少东家不满意老伙计倚老卖老,所以硬栽赃给老伙计一罪名收拾掉。


正因为是冤案,所以康熙帝对鳌拜后人非常好。


到了雍正朝,鳌拜孙子达福被雍正帝封为世袭罔替一等超武公,达福在征噶尔丹策零战役中战死,其子岱吞承袭超武公爵位。


一直到乾隆四十五年,事情有了变化。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此时已经从年轻的励精图治变成老年的求安稳,甚至他自己都戏谑说自己眼睛不好,所以凡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乾隆帝毕竟是乾隆帝,虽然他倦怠政务,但是这不代表他真允许周围的人觉得他老了。


所以乾隆四十五年开始,乾隆帝特别看重“上下名分”,他也特别反感“以下犯上”的行为,在这种背景下乾隆帝有意借鳌拜旧事敲打朝臣,让他们不要真以为皇帝老了,可以搪塞了。


乾隆四十五年谕曰:“鳌拜当日自恃政柄在握,辄敢擅权骫法,邀结党羽,残害大臣,罪迹多端,难以枚举。”


其结果就是乾隆帝取消了鳌拜这一系世袭罔替的一等超武公爵位,改为一等男爵。


至此,从乾隆四十五年开始,鳌拜后人就从世袭一等公变成了世袭一等男。


(徐锦江老师扮演的鳌拜最为深入人心)


到了鳌拜四世孙庆玉在嘉庆十二年承袭一等男爵位时,已经完全无力负担公爵府旧居的开销,只能从公爵府搬出。毕竟俸禄从一等公700两下降到一等男的310两,这种薪水和嘉庆时期一个知府请的低级绍兴师爷一年工资差不多。


到了鳌拜八世孙锡惠于同治四年袭爵后,鳌拜家族已经更加破败,此时因为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帝国被迫改变闭关锁国的现实,不得不对西方列强开放市场,这就造成物价飞涨,在嘉庆朝一等男的俸禄还能相当于师爷的工资,到了同治朝就只能相当于师爷半年的工资了。


而且锡惠与其长子还患有精神疾病,完全不可能谋“差使”,所以鳌拜后人在晚清更为衰败。


进入民国,由于锡惠与其长子都有病,所以在抗战时期两人相继病逝。


(鳌拜十一世孙崇谦以及崇谦之子很长一段时间就居住在 小石桥胡同27号)


鳌拜这一支嫡系就变成锡惠次子崇谦这一脉了,从目前看,鳌拜后人确实流传到了今天,但都是普通老百姓了。


除了北京嫡系,鳌拜还有一支在大连,是鳌拜庶孙尔坠这一脉。


这一脉比嫡系过得惨多了,尔坠在鳌拜被康熙帝处置时正在关外任职,被人检举后康熙帝也没有处罚他,但是尔坠吓得不敢和京城联系,即使康熙帝末年已经恢复鳌拜后人爵位,他也没和老家联系。


也因为是鳌拜的孙子,所以受鳌拜连累,从盛京(奉天)就被派到大连附近担任七品小官,后来尔坠干脆就在大连定居,民国后跟风改姓金,几乎是从尔坠之后,世代在大连乡下务农。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鳌拜后人情况。

10

鳌拜是于康熙八年(1669年)被擒,随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判决革职、立斩;随后康熙念及资深年久,屡立战功,对其免死禁锢;同年鳌拜在禁所死去。

鳌拜从被擒,到判决处死,再到免死囚禁,最后在囚禁中死去,这期间也就半年时间左右。那么,鳌拜死后,康熙是如何对待其家人的呢?要知道鳌拜曾经权倾一时,其家人兄弟也红极一时,为朝臣争相巴结的对象。

那么,我们就共同来探究这里的真相。

卓布泰,鳌拜之兄,累擢内大臣、镶黄旗满洲固山额真,进世职二等阿思哈尼哈番,因鳌拜被夺世职,直到康熙十六年再复世职,第二年去世,谥号“武襄”。

穆里玛,鳌拜之弟,历授穆里玛靖西将军、图海定西将军,进世职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因鳌拜连坐被处死。

达福,鳌拜之子,康熙五十二年,追录鳌拜战功,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达福袭职,管佐领,累擢正蓝旗满洲副都统。雍正七年,在讨伐噶尔丹策零时战死。

那摩佛,鳌拜之子,受鳌拜牵连,共同被囚禁。


至于其他家人已不可考。总之,鳌拜的亲信在这次事件中都收到牵连,被削职失爵。最后,有的在打击中没有熬的过去,或者被处死;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因康熙追录鳌拜战功,再次被启用或得到爵位。

其实说到底,鳌拜就是康熙亲政的垫脚石而已,扳倒鳌拜就能起到为康熙亲政树立威望的作用,不处死鳌拜再次为康熙树立仁君形象。那些在鳌拜专权时,耀武扬威、红极一时的,能对皇权产生威胁的,当然毫无疑问就要铲除;那些无足轻重的,侥幸保住性命。

究其原因,这是一个反推的命题,要知道康熙如何对待鳌拜的妻子和孩子,就要知道康熙如何对待鳌拜的;要知道康熙如何对待鳌,就要知道鳌拜在康熙王朝中扮演的角色。

另外,康熙擒鳌拜还有一个大家认知之外的版本。

根据《南亭笔记》记载:这天,康熙在南书房召见鳌拜请教学习。鳌拜进来后,内侍用一个折腿椅子让鳌拜坐,让后后面由另一名内侍扶住椅背。然后,康熙赐鳌拜喝茶,事先用开水煮烫茶杯。就这样,鳌拜刚端起茶碗,就烫的掉在地上。后面扶椅子的内侍乘其势将鳌拜推到地上。康熙大喊:鳌拜大不敬。周围事先布置好的健童共同将鳌拜擒起来,然后交由论罪。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