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被吹上神坛的电影你认为很一般?:谢邀,我是靓电影,对于这个很容易得罪观众和粉丝的问题,我试着踩下雷。首先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拆分一下题干:“被吹
谢邀,我是靓电影,对于这个很容易得罪观众和粉丝的问题,我试着踩下雷。
首先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拆分一下题干:
.
直接以豆瓣TOP250为“神坛”举例,至少在我眼里,处在“神坛”的电影没有一部是很一般的(划重点!!!),每部作品都肯定有它们的独到之处,被喜欢它的观众追捧;但也一定会有观众觉得虚高或者看不懂,吃不透的作品,艺术这种东西太虚幻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直接开扒吧:
.
去年上映,离咱们最近的作品,“又是”国漫之光,元年之作,比比皆是的高配形容词。为什么说“又是”,这个词从《魁拔》《大圣归来》讲到《大鱼海棠》等等,再到现在,每次都有惊喜也有过失望,每次也有轮着被推上“神坛”的作品,但是否至于每次都这般吹捧?
说回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靓靓是错过公映,直到下映后2个月才在网络平台观看的,票圈曾一度吹得让我觉得欠他一张电影票。看完之后,的确好,在国漫的基准上作对比也的确进步很大,作品完成度很高,但不至于吹得太过的理据是:
(1)、论综合评分,IMDb评分7.5分;豆瓣评分8.5分,综合排行第118位,排在它之后的动画作品我稍微数一下,讲靠得最近的,《玩具总动员》系列,《驯龙高手》系列,宫崎骏若干作品等,都可谓是口碑耐扛,全球范围影响力非常大的经典作品。我们当然希望《哪吒》也能发展成出色的国产系列动画,但就目前而言,如果不是评价人数的权重加成,《哪吒》是否坐得稳这个位置?
(2)、论票房成绩,全球影史第114位,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哪吒》所处的全球票房排行榜的位置,看看评分比它高票房却比它低的作品,《超能陆战队》,《怪兽公司》系列,《功夫熊猫》等,这里不禁再打个问号,要知道《哪吒》并不是全球发行的作品,这样的成绩到底是国人情怀买的单,还是作品的硬实力已经能配得上这个成绩?
(3)、论作品质量,我们这样去比喻,苏炳添是亚洲飞人,中国之光,在百米赛场上跟世界最顶尖的选手只相差零点几秒,但要知道,这看似小小的差距多少年来一直是黄种人迈向国际赛场前必经的鸿沟;《哪吒》的处境同样如此,咱们的电影工业化程度,制作水平,各方面技法的运用,甚至是故事表达的方式,客观来说,离世界领先的国家还是有差距的,诚然,给创作者更多资本更多空间去学习、去进步是好事,但过度兴奋的涌入有可能就会起反效果。
所以说,我们在看待自家各行业进步,各种优秀成果涌现的同时,好的地方固然要肯定,但是否更应该珍惜这样的羽翼,辩证地去鼓励,去支持,而不是去“捧杀”它?
.
恐怖片金字塔顶端的存在,各种恐怖套路的“鼻祖”。
1998年,第511期香港《电影双周刊》评出了1921年至1997年“50部必看好莱坞恐怖片”,《闪灵》排名第一。
对不起,这些评价在靓靓的认知里需要打个折扣。
超过两小时的恐怖片,原始版本146分钟,久远的年代,冗长的剧情,拖沓的节奏,如果要在电影时长和剧情紧凑精彩程度之间做一个平衡,《闪灵》在我的认知范围内似乎是倾斜的,当然了,不可否认作品里带有导演利·库布里克和原作者斯蒂芬·金对理想主义的深刻看法和隐喻,可能当年观看的我还不属于它面向的受众,也许随着岁月的沉淀,它会在我的脑海里焕发新生,但至少目前,姑且把它也归为“神坛”上不至于过分追捧的作品之一。
.
讲到这,我已经觉得得向杰克·尼科尔森老爷子说声对不起了,我其实非常喜欢他(因为我们有共同喜欢的人:科比布莱恩特),但同样是他老人家主演的作品,让我有错觉认为,是否他的表演方式总让我无意间觉得剧情的节奏被拉长。
这部1975年上映的作品,说实话从剧情的设计、音乐、镜头的语言上说,都是很出色的,也带有浓重的社会批判性质,照理来说是我的菜,但愣是没有让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导致最后无法对其做出更高的评价,所以不是它“很一般”,只怪我没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它,没有更清晰地记住它。
.
.
本来想避而不谈的,因为说实话,当时靓靓在电影院看的《战狼2》,片尾的时候是真的有被燃到和感动到,可以笃定这一定不算烂片,而且《战狼》两部作品的网评分本身就比较客观,没有说像《我不是药神》一样“蹭蹭蹭”地被大家捧上天(不要歪楼,《药神》我觉得是实至名归的),无奈文章出来之后看到蛮多网友自发评论《战狼》,我想大概是因为它突然就横在了中国影史票房榜首的原因吧,所以权当彩蛋把它放进来,想看看大家到底是怎么客观评价这个系列作品的。
.
现在说起“神坛”作品,让我想起以前上课时,咱们老师说过的一个理论:我们现在喜欢看的各种小说或者其他类型的书,其实大多都是“孙子书”,我们应该多看“老子书”,那些经得起一版再版印刷的作品;正因为有“老子书”,才能有后来这些吸取了养分,在模仿和创新中走出自己风格的“孙子书”。
电影作品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单纯以现代人的审美或者知识储备去看“后来者”的作品,很容易会本末倒置,转而去评判年代久远的“本尊”不外如是,尽管有时候我们清楚自己喜欢的作品是“拿来主义”,是经过前人反复试验,从他们身上借鉴来的优秀成果,殊不知,这都是因为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感官差异。
任何事物都是客观地向前推进的,电影工业发展和观众的欣赏水平同样如此,当我们习惯了如今的节奏,再去看上世纪的叙事方式,就可能会对观影失去了等待高潮,用心领悟的耐性,当我们喜欢上追求“短平快”的不断刺激,觉得很多被推上“神坛”的作品“很一般”,那就不足为奇了。
PS:当然了,再次强调讨论范围内的作品并不是不好,只是每个人心目中“神坛”的位置都难免会供奉着不同的“神作”。
战狼2 发这部可能会被喷,但是实在忍不住。首先我和每个中国人一样,深爱自己的祖国。也经常被爱国题材电影,和建国热血阅兵感动的热泪盈眶。但是好的电影真的是凭几个爱国主义片段和不切实际的意淫创造出来的?
这部电影最大的硬伤就是为了剧情的需要很多人物的动机就变的很幼稚。
先说反派,电影里能排上全世界最历害的雇佣兵们,在夜袭工厂里就快消灭冷峰的时候,听了雇主的命令撤了。接着杀了雇主,杀完又跑回去杀冷峰。试问这是认钱做事,利益关系最大化的雇佣兵能做的事?钱不要还惹一身祸,这是有多缺心眼?
还有开坦克碾人那段。这样枪不开。炮不放。开着追来追去,猫抓老鼠?这和抗日神剧裤裆藏雷的桥段有什么差别吗?
当然吴京导演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也带给我最刺激的感官体验,也会热血澎湃,也会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
说实话,这个问题本身存在有一定的逻辑漏洞。毕竟,再好的电影(影评人一致好评、评分网站高分)也绝无可能让所有看过它的人做到喜欢。
同样,有些电影真成了经典、被无数人夸赞,那为什么就能理解成为“吹”字呢?那是经历过时间检验的啊,并非什么流量明星粉丝夸上个几个月的作品。就拿《让子弹飞》来说,至今出品已十年,仍然被广大观众喜欢,这能叫做“吹”?
在豆瓣上,146万人给《我不是药神》打分9.0,评分比例如下:
5星:57.7%
4星:34.8%
3星:6.8%
2星:0.5%
1星:0.2%
看了一些差评,也的确是有据可循。(如下)
比较反感这类戴着批判现实主义帽子的电影却使用了大量讨好大众的商业片常用媚俗技巧(重点表现在笑点与哭点的有意设计),剧作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徐峥的转变缺乏说服力缺乏震撼力度,人性恶看不到,人性善很牵强。
我要说的,观影体验这类私人属性非常强的事情,真的不具备讨论太多的意义。看电影,向来都不是非黑即白,只要不是看脸的(专门为粉丝做得)偶像类剧集,都一定有其缺憾与优点,而个人对电影好坏程度的判断,则在于分别缺憾与优点到底哪一方更多一些。
《大鱼海棠》是一部毁誉参半的作品,认为它好的人,吹得天花乱坠,将其捧上神坛。认为它不好的人,觉得大失所望,不值得多年的期待。
就个人感觉而言,觉得《大鱼海棠》很一般,缺少核心思想。
大鱼海棠刚上映,掌声鲜花不断,不少人直呼国产动漫崛起,国产动漫之光,十年磨一剑,满满的中国风。
甚至有人声称:这是新世纪画面水准最好的国产动漫。
从男女主角椿、鲲可以看出创作者的意思,想和观众宣告:这是一部完全中国民族风的作品。
然而这些都是外壳,我们在评论一部优秀的电影好坏的时候,是要看其核心创造的世界观。
大鱼海棠的世界观,可以说是毁三观的。《大鱼海棠》属于内部溃烂,毁了一副好皮囊,古人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椿的爱太过于狭隘,爱一个人可以不顾一切,眼看着一己私欲会给世界带来灾难还是不打算停手,哪怕全村的人都因你而死也在所不惜。
片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对错都是别人的事”
看似在鼓励大家敢爱敢恨,很伟大的一句话,但是这种方式有个前提条件,只要不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情况下,该干嘛就干嘛去!如果不顾别人安危,你想干嘛就干嘛,那是一种极度自我中心的表现。
这种三观内核,注定再好的外壳,也只能算一般的电影。
《霸王别姬》
国际上获了不少大奖,在国内也被奉为经典。西方人对其的热捧我归结为其对东方文化朦胧认知而产生的美丽假想,毕竟在这之前欧美观众很少有机会看到中国电影(此片拍摄于90年代初)。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想说这部电影无论从剧情还是立意都是很平庸的。陈凯歌的导演功力也是不敢恭维,纵观他这么多年拍摄的电影大多是画面光鲜但徒有其表,刻意营造宏大和史诗般世界观却又总显得功力不济。
个人比较不喜欢“王家卫”导演的作品,虽然他有很多电影斩获不少奖项,但鄙人真欣赏不了,可能严重缺乏艺术细胞,真不认为他导演的电影很好看。
《东邪西毒》1994年由王家卫执导,洪金宝担任动作指导,张国荣、林青霞、梁家辉、张曼玉、梁朝伟、刘嘉玲、张学友、杨采妮等人主演的武侠电影。
影片获得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第1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影片等奖项。男主角张国荣凭借该电影获得第1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
当年在录相厅,《东邪西毒》真的很不受众人待见,看的无聊至极,只要老板放此片,都喊者换片!
其它的《2046》《花样年华》《重庆森林》《春光乍泄》《堕落天使》等,类型都差不多,真心看着无聊。
当然了,王家卫的作品还是有人喜欢的,毕竟得了很多奖项,高逼格。
耐何我等凡夫俗子真的享受不了。
怕说实话被打
《东成西就》
因为大家都说经典所以看了,但实在是看不下去,去年看的第一遍,实在不懂讲什么,都是快进看的,看完真的是给面子了,因为里面的演员都是个定个的厉害,我也很喜欢。到这部电影放在当时,他们还不算圈内大牛,所以这么想也就没什么了。可能是我思想高度不够
给电影打分就像给帅哥美女打分一样,是个很主观很个人的事情,只能说那些被吹上神坛的电影是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审美标准的。
吹上神坛的电影按照时间线划分,可以分为那些长期占据在豆瓣TOP250前几名,主要在由经网盘、DVD在影迷中流传,并且在时间长河中,越酿越香,越吹越高的经典电影。
还有近几年在电影院线上映,超远观众预期,从而被吹上神探,创造票房奇迹的电影。
豆瓣上的神仙作品大家都说的挺多了,发炎就不再细表,这里就聊聊近几年在院线上映被吹上神坛的电影,虽然这几部都创造了票房奇迹,但我觉得都一般:
大陆第一步破10亿的本土电影,虽然现在豆瓣只有7.4分,但在上映之初可是好评如潮,也被吹上神探的。
这部电影让一大批从没进过电影院的观众纷纷走进电影院,当时与它对打的成龙大哥的《十二生肖》被打得找不着北。
但在我看来,《泰囧》确实是一部还不错的喜剧片,但无论创意,笑点,剧情都很正常,甚至有些模式化,比不上它的哥哥《人在囧途》,所以个人也是觉得一般。
这部相信中老年观众都不陌生吧,当年在《港囧》来势汹汹下仍然迎难而上。
要知道因为《泰囧》的大获成功,《港囧》也是被寄予厚望,冲着破纪录来的,完全没把当时主演导演都叫不出名字的《夏洛特烦恼》放在眼里。
但没想到《夏洛特烦恼》机智地提前大规模点映了,口碑上大爆特爆,被吹上神坛,于是牛逼哄哄地与《港囧》对打,果不其然,虽然前三天港囧遥遥领先,但最终《夏洛特烦恼》凭借神坛上的口碑成功逆袭,成为国庆档霸主。
但是在我个人看来,这部电影也是很一般,摸着良心说,在观影过程中只有礼貌性的笑过,其中的笑点、被吹到成为流行语的段子都太眼熟了,以至于没有享受到它的妙处。
这部是大家最熟悉的吧,对当时来自四面八方的吹捧还记忆犹新不?也正是一波波民族自豪感爆棚的自来水把它送上神坛,顺便创下了40多亿票房的奇迹。
或许因为期待太高了,在观影之前就看到太多人给他打出了满分,恨不得把宇宙第一科幻片的帽子给它带上,所以整体看下来是不及预期的,观影过程中当我忍不住看时间时,我就知道了,自己又一次偏离了大众的审美。
其实回过头来看,《流浪地球》被吹上神坛包含了太多因素,远不止电影本身,所以也是我觉得一般的原因之一吧,总想替天行道平衡下分数,让它回到该有的位置。
好了,今天暂时先说这三部吧,相信你心里也有一份名单,欢迎说出你的答案~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点儿不讨好啊,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时间我想到的就是《喜剧之王》,可能因为星爷承载了我们绝大多数人的青春,所以周星驰的电影就被无一例外的被粉丝吹上了神坛,尤其是这部《喜剧之王》,我觉得在无数人被这部电影的小人物的奋斗打动,被那句“我养你啊”感动的同时是不是也要讲讲电影的叙事逻辑,之前我就提到过《喜剧之王》里的有两段剧情对整个主线故事来讲是绝对多余的,一个就是收保护费的片段,一个就是被临时拉去当卧底的片段,这两个片段纯粹是为了商业而商业,就一部电影来说,《喜剧之王》在我眼里是不合格的。
《老炮儿》这部电影,看阵仗显然是冲着拍成《共和国往事》,或者至少也得是部《北京往事》这种黑帮史诗款的电影去的。所以,以北京文化圈为代表的许多文化人,纷纷赞不绝口,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丰碑。不仅是那代人青春的丰碑,也是那个时代和社会的丰碑。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一部《北京往事》,而是一部《北京古惑仔》。一群文化人,非要强行给一群老混混立传立碑的,问题是立不起来啊。要拍出来史诗感,首先你要说的那些事和人,得能上的了书,站得上去时代的台面。太史公们,司马光们,会给混混立丰碑吗,不会。连混混都能立传立碑的话,天下混混那么多,写书的人,岂不是要累死了。
要说老炮儿们是混混,很多人是不答应的。他们认为,这部电影,拍出来的是暴力美学。一会是黑帮史诗片,一会又是暴力美学片,真是难为了这帮文化人了,为了立这个碑,也真是够拼的。不是随便拎着把军刀,就能拍出来《杀死比尔》这种暴力美学片的。
立碑这件事,最最奇怪的地方在于,为什么给一群混混立碑的,却是一群文化圈的人呢?难道他们不是太过于分裂了吗?为什么“北京文化”会如此的分裂,造成这种分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又是什么呢?这些事情,都十分的奇怪。
要真正的看透《老炮儿》这部电影,关键在于,要能看明白王朔这个人。王朔成了北京文化的精神图腾,胡同文化的痞子,又成了王朔的文化图腾。所以,这代人老了,要给他们的图腾立个碑。
对于中国的文化潮流而言,北京文化圈,一直是一个领潮者的角色。这个领潮者群落里,又站着一个精神领袖和文化教父级的人物,那就是王朔。如果没有王朔,也就不会有痞子文化为代表的北京文化圈。要彻底弄清楚这种种的分裂,要从王朔入手,把他当成一个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弄明白了王朔,才能弄明白这个“北京文化”,弄懂了“北京文化”,才能弄懂一群北京文化人骨子里的痞子情结这个精神疙瘩。
在王朔的身上,能看到老舍《茶馆》里面所洋溢出来的老北京市井文化的内蕴。王朔对老舍茶馆里面写的那句,”人饿死了,也不能饿死鸟,“那种市井到骨髓里面的北京土著文化,是十分的痴迷的。这是构成王朔文化人格和特质的打底色。
后来随着大院文化这种官派文化的冲击,那种人饿死也不能饿死鸟的老北京土著文化,被冲击成了胡同文化,大杂院文化。以前遛鸟的,在新社会,沦为了胡同串子和京油子们。
作为大院子弟,王朔身上的第二层文化染色,就是大院文化。这个文化的特点,讲的就是个阶层和出身。不光王朔,姜文,冯小刚,都是大院里出来的。他们并非胡同出身,却都对胡同文化,报以极大的同情和迷恋。这个圈子里的文化人,几乎都这样。
胡同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边缘性,小市民性。大院出身的子弟们,很多长大了以后,也受到各种社会运动的冲击,以及新的经济大潮的冲击,他们身上的阶层光环,褪色了,沦为了第二胡同。成为新的小市民阶层。他们真的是同情和热爱作为社会底层的那些胡同混混,老炮儿们,顽主们吗?
未必是真爱。这些大院出身的人,他们长大后,经历了老舍所代表的那种土著文化,当年所受到的那种致命冲击。一些深入骨髓的东西,都被碾压成文化废墟。他们在老炮儿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宿命。命运刚起了个头,就看到了宿命,这种惊慌,使王朔这样的一些大院子弟们,认为他们的文化认同之根,要退守到在更古旧的那片文化废墟里。
作为当代“北京文化”的首席精神领袖,王朔却是一个没有魂的人。因为他断过两次魂,一次是老舍的那个魂,一次是大院的那个魂。一个没有魂的人,却成了一个城市地方文化的精神领袖。
而王朔要给自己招魂,招这个文化的魂,他选择在“北京往事”里,这片文化废墟里,给自己招魂。所以他写《动物凶猛》,就像都梁写《血色浪漫》,都是文化招魂的自救之作。他无法迎着时代向前走,于是他选择了蹲在过去的废墟上,怒目而视的瞪着碾碎了他的青春使他断了魂的新社会。
王朔文化人格的第三重,就是废墟祭祀。王朔成为了北京文化圈那代人的精神领袖,因为他写出了那代人的青春,也写出来了那种连番断魂的幻灭感。
我们都是大院出身的人,阶级血统高贵着呢,我们都是有文化的人,因为我们是北京人呐。可非要认真的问下去,你北京文化,到底是个啥,以及北京又是个啥?北京人又是个啥?傻眼了。老舍们已经没了,大院也已经没了。掰着手指头一想,能拿出来说叨说叨的,居然只剩下了少不经事时候的泡女人,打群架和耍流氓。
这种事,也是文化?那是个人,岂不是都很有文化啦。你别笑,他们是认真的。不然你看《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就知道了,他们真的把这些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做会做的一些青春期流水账的琐碎事,都当成了文化祭坛上的神祗。
王朔如此,姜文如此,冯小刚如此,甚至崔健也如此。
到底什么是北京,到底什么又是北京文化。其实王朔心里有答案,那就是老舍所代表的那个老北京。问题是,他身上的大院文化,又盖住了那个底色。他焦虑,他保守,他对文艺,对文学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野心,对世界对人类对宇宙对终极思考,他也根本没有丝毫好奇心。他整个人,都北京化了,市井到了骨子里,但是北京却已经不再是北京。于是,他也愤怒。
老舍和他所代表的东西,可以认为是北京文化的1.0版。老舍有文化吗,有。老舍是痞子吗,当然不是。王朔作为老舍之后的北京文化2.0版,为什么就把这套老舍传下来的衣钵,给痞子化了呢。他不是不想成为老舍的升级版,只是他做不到。
作为老舍的精神传人,王朔在新北京身上,已经找不到原汁原味的市井气韵。而痞子们,老炮们,顽主们,作为市井文化的残余,留给了王朔极大的文化象征意义。所以,他和他的追随者们,像个守陵人一样,守着这些文化残骸。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的祭奠,他们就是一群断过魂的文化守陵人。
一群文化人,在痞子流氓身上,找到了魂。他们站在文化和流氓交叉的十字路口上,一个古老北京和新北京交叉的十字路口上,以一颗失魂落魄的市井之心,来一遍遍的讲那些市井之事。老舍讲遛鸟,他们就讲痞子。
遛鸟的已经没了,痞子们也已经没了,他们还在继续的讲。看上去根本停不下来。讲到他们老的快要讲不动的时候,那就给它们立个丰碑吧。于是,《老炮儿》这个立碑之作,就出来了。
他们是痞子吗?根本不是。他们是文化人。那他们为什么要假装自己是痞子,用那么强烈的代入感,把痞子们干的混蛋事都当成自己的史诗来美化来抒情呢。因为他们软弱,在鸡蛋和石头两样里,时代是石头,他们是鸡蛋,是被碾碎成废墟的人,是断过两次魂的人。
假如有一天,北京文化2.0版的精神教父王朔故去的话,未来的北京文化3.0的圈子,肯定也会要给他立传立碑的。而且会往《教父》那个款型上拍。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生很多事,都是如此。而让一群文化人终生魂牵梦绕,满心向往之用以抒怀一生雄性壮丽诗篇的,不是什么伟岸的大英雄,却不过就是一群市井泼皮的老炮儿。可见,他们所代表的这种富有市井特征的文化是多么的贫弱。贫弱的就如一个娘炮。
男人,市井到了骨子里,都会变成娘炮这种尤物的,比许晴都美。尤其是文化人。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