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现,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联成周期表?谁抄谁?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现,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联成周期表?谁抄谁?

2020-07-23 03:58阅读(75)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现,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联成周期表?谁抄谁?:大家还记得以前学习时学的元素周期表吧,现在为止,你还能记得几个?随着化学的日益发展,人类

1

大家还记得以前学习时学的元素周期表吧,现在为止,你还能记得几个?

随着化学的日益发展,人类所发现的元素时越来越多。为了方便使用,俄国的科学家门捷罗夫,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递增排列发明了元素周期表。当时的时间是1869年,那时的中国是在清朝同治时期。

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明朝的那些皇子皇孙们,名字里大部分都含有周期表里的元素。像什么朱公锡,朱慎镭,朱均铁还有朱勤烷,朱悦烯这一类,全写完能写满满一大张。难不成门捷列夫发明周期表时还专门跑到中国研究老朱家的家谱吗。

朱元璋本人,元即是第一的意思,又暗指被他推翻的元朝,璋是美玉的意思,难道就没有传国玉玺的涵义?朱元璋,不就是接过了元朝的玉玺,开创了大明吗?那他的元不也暗含着他就是开创大明的第一人吗?与元始天尊之元不是同一个意思吗?元始天尊叫玉清,璋也是美玉。这里面巧合的事情还真多!

当时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也是希望皇位在自己的子孙里一直传下去,他就是从太朴分五行找到灵感,自己的元璋也暗含混沌的意思,元者一也,璋者土也甚至暗含天地之鸿蒙。这里就不多解释了!于是他规定他的子孙起名字要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做偏旁,寓意是五行相生,源源不绝。你可以看明朝的所有皇帝,除了朱元璋,其他所有人的名字都是以五行为偏旁的。

五行相生,太朴散后,木德继承,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所以朱元璋的儿子辈都是木字旁的字,木字旁的本身就很多,这个时候基本还不存在造字的必要。比如,朱标,朱杞,朱棣,朱杞等。

到了朱元璋孙子辈,木生火,火字旁,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朱高炽、朱允炆、朱尚炳等,也连带者造出了一些字。

火生土,这就到了朱元璋的重孙辈,朱文圭、朱瞻基等等。

由于古人起名字是十分有学问的,不能随便起。抛开姓不说,第二个字一般都是按照辈分排的,固定死的。轮到每个人的名字就只有一个字来做区别。但是又必须得用五行做部首,用字就十分受限了。为了不重名,只能找一些稀奇古怪的字来用,有的甚至自己瞎编个字出来。到了土生金时,这个问题凸显了出来,不得不造出一些字来命名。

到了清朝末期,随着中国向西方学习,周期表也传到了中国。当时的科学家徐寿就想把周期表翻译出来。这时怎么能让它有中国特色,就让徐寿十分的头疼。这时候他灵光一现,想到了朱元璋的子孙,直接借用过来,或者借用他们的五行相生理论,才创造了我们现在所看的中国特色元素周期表。

2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朱元璋是根本不可能抄袭元素周期表的,因为他没有穿越时空的能力。

朱元璋子孙后代们的名字之所以和元素周期表有那么多重合,很大程度上跟朱元璋子孙后代们取名方式的包罗万象有关。

朱元璋孙子们的五行取名方式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的名字非常简单,叫做朱重八,跟他父亲、爷爷的名字一样,都是非常简单的姓氏加数字,普通、简单到了极致。

或许是孩童时期名字的简单刺激到了他,所以在他功成名就、登顶皇位之后,他对自己后代名字的取名方式就变得执着了起来。

当时,他直接给他的儿子们作出了规定,让他们在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取名字的时候,必须得遵循他给出的20字口诀来取,用这个口诀中的字来做名字中的第2个字以及辈份。

比如他给朱棣皇帝的口诀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翎常由……

那么按照他的规定,朱棣皇帝儿子辈名字中的第二个字就必须是高,比如朱高炽、朱高燧;孙子辈名字中的第二个字就必须是膽,比如朱瞻基、朱瞻垠,如此类推。

除了辈份的规定之外,朱元璋在自己后代取名字方面,也做出了其他的规定,规定后代们名字的第三个字必须按照五行轮转的方式来取。

每一辈人,都有着相关的五行属性。

比如朱元璋孙子辈的五行顺序正好是火,因此朱元璋孙子辈所有人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都必须带上了火偏旁,朱高燧、朱高煦等人正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他曾孙子辈的五行顺序正好是土,因此他曾孙子辈所有人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就得带上了土偏旁,比如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垠……

包含所有金元素字体

由于朱元璋子孙后代们的数量在后来发展得过于庞大,所以汉字中有关于五行元素的字就渐渐不够他们使用起来,在一些字不够用情况下,他们就自己创造出了一部分带有五行偏旁的字。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不会奇怪元素周期表中的大部分元素为什么和朱元璋子孙后代们名字中的一些字那么巧合地相似了。

毕竟汉字中有金字旁的字就那么一些,而元素周期表中的大多数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在翻译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想找到不和朱元璋后代们名字重合的金属元素字体都难。

元素周期表并非参照明朝族谱

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翻译,现在一直有着一个传闻,说是清朝时期的徐寿在翻译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拿明朝皇族的族谱做过参考。

这种说法虽然满足了不少人的猎奇心理,但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件事情是真的。

首先,徐寿本人并没有向其他人透露过这种说法,当时的人们也没有说过类似的言论。

这种言论,是到了现代才出现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能证明这个说法的不切实际,那就是徐寿翻译元素周期表所用的所有金属元素字体,早在明朝之前就都已经出现了。

徐寿如果想要寻找金属元素的字体,只要翻阅一下相关的字典就能轻松找出一大堆,何必辛辛苦苦从朱元璋族谱中辛苦翻阅、查找自己心仪的字呢?

这样显然不合理,因此我们可以推出这个说法是假的。

3

朱元璋确实可以申请专利了,元素周期表中的名称确实是抄袭了他的创举,里面很多元素名称确实是朱家子孙所起的名字。

朱元璋虽然出身低,但是他能自学成才,不仅字写很得好,而且文采也是很不错,并且对历史的认知也很高,基本上呢算得上是一个天才。

(朱元璋剧照)

要说到朱元璋将后辈子孙的名字加上“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这件事情,其实他是为了要完美地解决历朝历代“避讳”的这个大坑。

讲到避讳就讲唐朝吧!李虎,为了避讳“虎”字,“虎符”改称为“鱼符”;老虎也改叫大虫了 ;李渊,为了避讳“渊”字,“龙渊剑”也改称为“龙泉剑”;李世民当了皇帝,天下又开始避讳“世民”这两个字,改称“世人”。

这种避讳,看着简单,其实相当复杂。有人说,那不用就不用呗,那古代人民不讲那些避讳的字眼不就行了吗?

其实不然,举个例子,如果现在还是帝王时期,那我们就要避讳“东”、“平”、“民”等等字眼。

那“往东走”、“打平手”、“人民”这些该怎么说呢? 所以说,所谓的“避讳”其实给人们的交流、奏章的传递造成更多的困难,给国家的运营也增加了很大的成本。

对于朱元璋这种人来说,这是忍无可忍的事情,因为他很勤政,他最讲究的是效率问题。

(要的是效率)

所以呢,朱元璋首先将他的23个儿子先定了木字旁,如太子朱标、燕王朱棣等。

一个儿子作为一个支系,每一支系都给他们定了“字辈”, 然后,后代子孙的名字最后一个字必须有五行偏旁,即金、木、水、火、土等,在右边另添一字,组成之字即为名。

如燕王朱棣的后辈子孙的“字辈”定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岷王朱秉的定为“徽音膺彦誉。。。宽镕喜贲从。”

取五行为偏旁,是朱元璋对后世子孙五行相生、循环不息的期望。当然,哪一个父母都会这样想,这里不必做过多解读。


(字辈一览表)

但是,将“朱元璋”解读为“诛元璋” 是不是有点过度解读了呢?

这个说法最早的出处见于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里:朱重八把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

所谓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元璋。

个人觉得,前人未能成语,后人岂能无故加之? 明朝宗室其实非常庞大,所以他们所创造的字也非常多,生出一个孩,就造一个字,但是这个太祖规定的,他们也没有办法。

见于〈明史卷100表1诸王世表1〉:东宫、亲王世袭,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子孙初生,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取五行偏旁者,以金、木、水、火、土为序。

明朝皇位运转十二代之后,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如果要说到为何明朝宗室的名字为何上到元素周期表,那就必须要说到“徐寿”这个人了。

(明朝宗室名字表)

徐寿是清朝的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所生活的年代是清朝“洋务运动”时期。

清朝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引进了西方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

而徐寿刚好知识涉及面很广,所以他积极地对关于“矿物”、“化学”类的书籍进行翻译,共有6部63卷,有〈化学鉴原〉〈续篇〉以及〈补篇〉、〈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等。

徐寿在翻译元素名称的过程中,就沿用了朱元璋的造字方法,又根据外语的第一个读音创造出了钠、钙、镍、锰、锌、钴、镁、中文译名,沿用至今,又有养气(后改为氧)、淡(氮)气、绿(氯)气等等。

这样一来,明朝宗室已经创造过的字,徐寿就直接拿过来用了,这才造成了明朝宗室名字成了如今的元素名称。

当然,元素也就那么百来个,明朝宗室的所创造出来的字肯定也不会完全用得上。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4

“氢锂钠钾铷铯钫,铍镁钙锶钡镭”凡是理科生对于这几句话都不会太过陌生,甚至是倒背如流,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推动了化学史的发展与进步。

元素周期表传入中国,自然每个元素就要有中国的名字。如果你也喜欢历史或者说了解明史,你就会发现,这些元素的名字与明朝皇室子弟的名字相似!难道元素周期表早在明朝就被我国发明了?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命名特征

我们知道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几类,金属元素,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像铁、银、铜等都属于金属,有金属元素自然就有非金属元素,像排名第一的氢,还有芯片中会用到的硅都属于非金属元素,那么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汉字通常都有这样一个规律,即使你不知道这个汉字什么意思,但是你也可以通过字面大致推断。

氢、氧、氮等元素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氢气、氧气、氮气,都是气体,所以部首偏旁都是气字头;而金银铜铁等金属都是金字旁;像碳硅硫等非金属几乎都是石字旁的。不得不说中国文字文化博大精深啊!

在元素周期表中,绝不是只有我之前所说的这几种常见元素,有些汉字可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见不到的,像铷、铯、钫、锶、钡、镭等字,这些字可以说只有接触化学才能看到,那么这些字是怎么来的呢?还得从一位开国皇帝的取名之道说起。

朱元璋的取名之道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不叫朱元璋,而是朱重八。因为在元朝,身份地位低微的汉人是不允许拥有自己的名的,只能以在家的排行或者生日当天的年岁为名,也就是说当时的汉人名就是一串数字,像朱元璋父亲朱五四大哥朱重四,常遇春父亲常重五。朱元璋这名字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寓意诛元璋,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

通常人总是会将自己从前得不到的东西,想方设法的补偿给孩子,朱元璋也不例外。朱元璋可以说是历代开国皇帝身份地位最低微的一个,从小受尽磨难,连正经的名字都不能拥有,作为一位父亲,他自然不希望儿孙们受这种苦,哪怕他们已经是皇室子弟。朱元璋为子孙们的名字可谓是操碎了心。

他规定,凡是朱家后人,名字必须是三个字,第二个字是辈分,一看第二个字就能知道他是属于哪一位王爷的第几代子孙,为此他专门为每一个儿子写了家谱,像太子家为: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说完第二个字,再看名字中最后一个字。

朱元璋要求最后一个字必须按照五行来取,也就是从父辈到子辈依次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循环正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朱元璋的原意是相当好的,但是他没想过,光是他自己一共二十六个儿子,除去夭折或各种原因死亡的几个儿子那也有23个,每一个儿子再生十多个儿子,那第三代就是两百多个,而中国汉字含有金木水火土就那么多,用过了就要避讳,这样一来取名字就成一个难事。

那怎么办呢?古有仓颉造字,今有朱氏子弟合成字。于是明朝皇族子弟的名字就越取越偏,什么钯、钴、铬、铌就出现了。

徐寿翻译元素周期表

当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传入中国时,清朝的化学家徐寿对元素周期表的神奇之处十分佩服,就想着将他翻译为中文,方便在中国流传。

但是给元素命名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不像我们以前给孩子取名字,随便叫个什么张三李四就完成了,而是要根据每个元素的特点来命名。徐寿在翻阅资料时,意外翻到了明朝朱元璋的家谱,里面的字生僻字居多,还大多数与金属矿物相关,这正好符合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特点,于是朱元璋子孙们的名字就这样被编进了元素周期表。

朱元璋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绞尽脑汁为子孙们想的名字就这样在百年之后进入了元素周期表,并且广为流传,朱家就这样占领了元素周期表的半壁江山直到现在。所以说不是元素周期表早在明朝就发明了,而是其中的汉字在明朝被创造了。

【END】

5

不要迷信外国人,请问先有物还是先造字?造字总得有根据吧?古人造这些字是干什么用的?既然先有物,后造了字,说明古人已经发现了,用过了这些元素。要想知到某原素发现的年代,查出造字的出处就明白了。后人只是编辑而已。都是抄古人的。

6

有人说朱元璋发明了元素周期表,他们一家为化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的一位化学科学家在1869年发明的,这比朱元璋的时期要晚了 将近500年,那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子嗣众多,他给每一个儿子取名字 都严格按照辈分来,而且每一个儿子的子孙后代也全是按照 是先取好的辈分来取名字的,朱元璋出身不高 一介不衣,而且也识字不多,但是他给孩子们取名却有一套严格的规范,都是按照金木水火土来代代相传的,他希望朱明王朝千秋万代,虽然识字不多,但是聪明绝顶,朱家子孙由于生育能力都超强,所以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到了明朝末年 朱家子孙已经突破300万人之多,他们为了能整齐划一的取名字 ,所以绞尽了脑汁,当然这其中他们也制造了一些生僻字,带有元素周期表的名字有:朱公锡 朱慎镭 朱同铬 朱同铌 朱安汞 朱在钠 朱均铁 朱成钴 朱成钯 朱恩钠 朱恩铜 朱恩铈 朱恩钾 朱帅钾 朱帅锌 朱寘镧 朱徵钋 朱效钛 朱效锂 朱诠铍 朱效钯 朱弥镉 朱諟钒 朱翊铕 朱翊铬,朱家子孙的名字和元素周期表相吻合, 这只能说是一种巧合,朱元璋也可以说是元素周期的先驱也不为过。

明太祖朱元璋识字不多 ,但是他为了给孩子取名字,不被人所重复,所以创造了一些生僻字,后来他所创造的生僻字被录用到康熙大词典里,近代科学家傅兰雅和徐寿,翻译那些元素周期表,巧合的选择了朱元璋制造,的那些生僻字,作为翻译,因此太祖朱皇帝 ,不经意的一个取名 ,却为现代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不得不说 还确实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7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初中学化学时,你会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里面有很多金属元素和朱元璋子孙的名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到底是谁抄袭的谁呢?

明朝皇子部分名字: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在钠、朱成钴、朱帅钾、朱帅锌、朱至镧、朱效钛、朱效锂。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朱元璋抄袭的元素周期表。因为人家朱元璋是公元十四世纪的人,而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创造的,所以朱元璋肯定不会抄袭好几百年之后的外国人。

那么是门捷列夫抄袭的朱元璋吗?肯定也不是因为元素周期表是用字母书写的,外国人也不会用汉字啊!所以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朱元璋给后代起名字说起。

朱元璋的子孙的起名制度

朱元璋,大明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么多的皇帝中,楚风最佩服的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贫寒,少年时没少挨饿受冻,后来参加起义军,崭露头角,成为义军的头领。再后来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天下,也是九死一生,险些丧命。所以登上皇位的朱元璋深深觉得成功来之不易,当然要好好守护自己的江山,并且为了子孙后代们能够高枕无忧,创立了很多完善的制度,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出来了很多奇葩的皇帝,依然能够存在近三百年的原因。

朱元璋创造了完善的制度,但是他还觉得不够。由于自己少年时家里没有地位和文化,朱元璋的名字叫朱重八,很难听。所以朱元璋为了子孙后代着想,创造出来了一套完善的子孙起名制度。

我们都知道中国以前流行用字辈取名的方式,这是我国传统的一种礼制。朱元璋也深知字辈的重要意义,他一生有26个儿子,除去早年夭折的儿子,朱元璋为他长大成人的儿子们每人都取了20个字的字辈顺序,让他的子孙后代们要严格遵照自己家族的字辈来取名。二十几个儿子每人要起20个字的字辈顺序,这对文化水平不高的朱元璋来说可不容易。他就这样东拼西凑了二十几首五言诗。

朱元璋在定完了子孙名字的第二个字后,就连第三个字的一半也不放过,要求从朱元璋儿子起,名字的第三个字要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顺序来取。就比如朱棣的后代,我们比较熟悉,朱棣是木字旁,所以朱棣的儿子就叫朱高炽,朱高炽的儿子就叫朱瞻基,接下来就是“祁”和“金”字旁,所以朱瞻基的儿子就叫朱祁镇,以此类推,朱祁镇后来又给儿子起名朱见深······


虽然朱元璋可以说很好的进到作为父亲的职责,为子孙后代想好了一切,可是朱元璋却不懂数学,他不知道上百年后,子孙数量已经成千上万。所以以“木火土金水”的汉字数量有限,这样后来的很多子孙取名字就成了难题。但是开国皇帝定的规矩,哪能随便破呢?没办法,只好多翻古代书籍自己来找字、造字了,就这样明朝的皇子们的名字越来越生僻,也创造出来很多“金”字旁的文字。

徐寿借鉴了朱元璋的子孙起名制度,翻译了“元素周期表”

而过了很多年后,清朝后期有一个叫徐寿的人,他是我国近代化学家的启蒙者。徐寿从小就对八股文没有兴趣,比较喜欢西方科学,他也觉得西方科学比八股文有用多了,所以此后,他开始涉猎天文、历法、算学等书籍,准备学习点科学技术为国为民效劳。

徐寿知道俄国化学家发明了元素周期表后,就开始着手翻译工作,可是他发现很多化学元素很难用汉字代替,真是愁的徐寿头大。但当他翻到朱元璋的家谱时就马上豁然开朗,这不就是现成的字典吗!就这样朱元璋的子孙们就成了“化学元素”啦!而朱元璋也被人们调侃为“化学元素周期表之父”。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综上所述,朱元璋当初创造子孙的名字时,根本没在意这些,他只是想更大程度的为子孙铺好路,就连名字都不放过。只是没想后来子孙的名字还能为“中国的元素周期表”做出贡献。所以即不是朱元璋抄袭的门捷列夫,也不是门捷列夫抄袭的朱元璋,而是无独有偶“元素周期表”的翻译者徐寿借鉴了朱元璋的家谱而已。

8

上过学的亲们对《化学元素周期表》很熟悉吧?它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明的。对应咱们国家的朝代就是清朝同治八年,即慈禧垂帘听政期间。(如图)



然而早在500年前左右,明太祖朱元璋就发明了这些“元素”,并把这些“元素”命名为子孙后代的名字,(问题来了)难道俄国化学家抄袭了明太祖的研究成果了?

事情是这样的: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暴虐残忍,但骨子里却尊重传统文化,他尤其推崇古人的“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即“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之说。



△朱元璋

朱元璋留下遗嘱,子孙后代起名字要遵循五行相生这一规律,名字中要有“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我为亲们解释一下:

五行相生:大家知道钻木取火吧?所以古人认为木生火。

火能焚烧一切木料,木头成灰化为土,故火生土。

大家知道沙里淘金吧?古人从沙里淘金,从地下开采金子,故土生金。

古人发现金属表面往往有水滴,融化的金子则成了水,故认为金生水。

水可以滋润树木,使之郁郁葱葱繁华正茂。故水生木。



朱元璋嘱咐儿孙们要按照这样的规律为后代起名字。比如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和朱棣这一代是木字偏旁。根据五行相生:木生火,朱标的儿子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都是火字偏旁。

如此一代代循环下去。从朱棣开始算起,朱棣(木)→朱高炽(火)→朱瞻基(土)→朱祁镇、朱祁钰(金)→朱见深(水)→朱祐樘(木)→朱厚照、朱厚熜(火)→朱载垕(土)→朱翊钧(金)→朱常洛(水)→朱由校、朱由检(木)。

这只是皇帝的名字,老朱家的后代非常多,而带有五行偏旁的字又相对较少,因此好的偏旁字要优先给有机会当皇帝的子孙使用。而那些众多旁支的子孙而言,既无字可用,又不能违背朱元璋的祖训,只能使用极冷门的生僻字,或者自己造字使用。 (如图)




看到上面这些老朱子孙们的名字,有没有一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感觉。




△徐寿

到了清末,西风渐进,我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周期表也传到了中国。当时化学启蒙科学家徐寿(1818~1884)就想把周期表翻译出来,毕竟俄文大家看不懂,怎样才能好记又具有中国特色呢?他灵机一动,想起了朱元璋子孙名字都有“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于是就借用了过来,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元素周期表。

我认为老朱儿子名字中的“元素”只能是和《元素周期表》一种巧合而已。你觉得呢?欢迎留言评论。

文/秉烛读春秋

9

朱元璋当年可不会想到,自己为子孙后代定下的关于起名的祖训会与日后的元素周期表碰撞出如此绝妙的火花。

朱元璋一共生有23个儿子,当年他为每一个儿子都凑了一首五言诗,每一个儿子所拥有的五言诗都不一样,而这一首首五言诗就是他们后世子孙名字里的第一个字,比如燕王朱棣,朱元璋为他后世子孙提的诗就是: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所以朱棣这一脉也就是大明王朝皇帝这一脉的子孙后代的名字其第一个字一定是按照这首五言诗来取的。

而朱家子孙名字里的第二个字,朱元璋也作了规定,要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这一规律来取,即第三个字一定是以五行为偏旁的字,五行相生,意味着朱家子孙世代繁荣,大明江山万古长青。

也许当初朱元璋为自己的这一发明创造而自鸣得意过,但他却想不到,自己的这些儿子都太能生了,子孙后代呈指数型增长,而由于他这一规定,导致了子孙们取名字越来越难,因为带五行偏旁的字是有限的,再加上皇家起名要有所避讳,尤其是不能与上一辈的名字有重复,所以随着朱家子孙越生越多,五行偏旁的字完全不够用了。

字不够用了怎么办?总不能不起名字吧?于是朱家子孙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绝妙的方法,那就是自己造字,将五行偏旁与任意汉字组合在一起,生成新的字,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于是大量带五行偏旁的生僻字出现在了朱家族谱上了。

本来这样取的名字并不会引来多少反响,毕竟生僻字只是用作名字,没有其他任何实际意义,但是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发明以及被引入我国,大家惊奇的发现,朱元璋后世子孙的名字与元素周期表里元素的名称太像了,有多像呢?下面简单列举几个,大家感受一下:

朱在钠,朱成钴,朱慎镭,朱帅锌,朱徵钋,朱同铌,朱效钛,朱弥镉,朱同铬……

以上这些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看过这些名字之后,想必不用我再多说什么了吧,凡事上过初中,学过化学,背过元素周期表的朋友一定对这些生僻字不陌生。

那么通过我前面所说的,这些名字里的生僻字都是因为朱元璋当年定下的规矩不得已而硬造出来的,在当时没有实际意义,而元素周期表则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并被之后多位化学家完善起来的,所以朱家子孙取名抄袭元素周期表这肯定不成立,那么是元素周期表抄袭了朱家族谱吗?

说实话,也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可以证明,当年将元素周期表翻译成中文的我国晚清化学家徐寿曾借鉴过朱家族谱。但如果说徐寿当年没有借鉴过,那没有多少人相信,毕竟这太巧合了,所以如果一定要说清是谁借鉴了谁这个问题,那答案一定是徐寿借鉴了朱家族谱。

10

像素记得有人说过:“元素周期表”的创始者应该是朱元璋。

其实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像素是惊呆的。但是如果我们细看明朝宗室成员的名字时,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朱慎 朱同 朱同 朱公 朱在 朱成 朱成 朱恩 朱恩 朱帅 朱寘 朱徵 朱效 朱效 朱诠 朱弥 朱諟 朱翊 朱勤 朱悦 ……

我们不难看出其与元素周期表的重合率有多高,明明元素周期表是清朝才有的东西,难道是朱元璋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还是发明元素周期表的人,抄袭了朱元璋的“成果”?为了元素周期表里面元素的命名特意研究了老朱家的家谱?

其实这一切只是一个巧合!

话说朱元璋登基后,为了让子孙有一个好名字,便定下了字辈。规定后世子孙要按字辈取名,这样子后世朱明宗室成员名字的前两个字就这样子被定下来了。

同时朱元璋希望大明的江山能希望在老朱家一直传承下去,于是他规定后世子孙名字的第三个字要根据“五行相生的原理来”。也就是以“木、火、土、金、水”为偏旁,寓意五行相生、源源不绝。

于是明朝宗室成员的名字便是这样的: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宗室成员的队伍逐渐壮大,至万历年间,宗室成员激增至8万余人,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皇子皇孙们,取名字成了一个麻烦事,因为五行为偏旁的字已经不够用了。不得已,那只能自己造字,于是便有了锌、钯、钾、铌、镉……

那么朱元璋子孙的名字又是怎么和元素周期表扯上关系的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徐寿,清末科学家、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


1868年,徐寿开始专门从事翻译西方化学类书籍,他想把元素周期表翻译成中文。于是他发明了音译的命名方法,来给其中的化学元素取中文名。

如,对固态金属元素的命名,用“金”字旁,再配合该元素第一音节发音近视的汉字组合,便有 “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

这与朱元璋子孙取名的方式颇为相似,加之元素周期表里,很大一部分为金属元素,以及在中华文化中,以金字为偏旁来构造与金属有关的汉字。于是,巧合便在这里产生了。

所以这仅仅只是一个巧合,并不存在谁抄谁一说。还有一点就是与其说是这一切是巧合,倒不如说是人类对万物认知上的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