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吃一碗冰淇淋,确实能让人心旷神怡。那在没有冰箱的古代,古人在夏天有没有冰淇淋吃呢?他们用的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案是肯定的。早在春秋时代,诸侯百家就有了在宴席上引用冰镇米酒的习惯。《楚辞·招魂》有“挫横冻饮,酹清凉些”的记述,说冰镇过的糯米酒,喝起来醇香又清凉。可见,那时候的古人,已经在冷饮制作上有了建树,夏天也能吃到冰饮。
不过,当时的冰多是天然冰,需要在冬日凿冰储存。据现存的资料显示,在周朝时期,官府已经设立了专门负责取冰的官员——凌人。他们每到冬日,就去规定的河道凿冰、藏冰,来年春日,再开冰、取冰。
冰被取出来后,会被送去专门的储藏室。古书中记载的冰库叫法颇多,有凌室、冰室、冰窨、冰窖、冰井等等。冰库一般都修在地底下,中间垫上稻糠之类的东西,来隔绝外界气温。
但饶是如此,冰块仍有损伤。随着人们对冰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越往后世,冰库的规模越大。到了清朝,光正阳门外的一座冰窖,就可以藏约3600立方米的冰块,相当于现在一幢五层四单元的住宅楼。
因为古人觉得夏天用冰是逆天而行,所以在取冰、藏冰之时,都会行祭祀之礼。
唐朝以前,夏日用冰一般是王侯贵族才能享受到的优待,唐朝末期,人们发现硝石溶水可以结冰,街上开始逐渐出现贩卖自制冰块的商人。诸如冰淇淋一类的吃食,已经逐渐出现其雏形。
到了宋代,聪明的商人开始在冰饮里加入水果或者果汁,称之为“冰酪”。南宋诗人杨万里就有诗云,“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
对冰酪可谓赞赏有加。忽必烈统一中原后,蒙古人喜爱奶食,他们把牛奶加入了冰饮中,其形状、口味,已经颇似现在的冰淇淋。
可在当时,这种冷饮只在皇室内生产,普通民众是绝没有机会品尝一二的。到了明朝,工部开始颁发“冰票”,普通民众凭票领冰,夏日饮冰逐渐成为广罗众人都可以享受到的事情。
至清代,逢冰窖开放,人们只需要数文钱,就可以买到一大块的冰,街上也开始有了售卖冰镇食品的小贩。
除了藏冰的冰库,古代还出现过类似冰箱和空调的东西。冰箱是在容器中做一个内胆,内胆被冰包围,胆内的食物就可以长久保鲜而不至发霉。乾隆皇帝曾作过一首诗,“广厦无烦署,精盘贮碎冰”,说的就是这种“冰箱”的保鲜的方法。
所以,古人在夏天不只可以吃到冰淇淋,还能享受到冰箱和空调的便利,与我们现在也相差无几。只是,那时候阶级分化严重,这些大多是上层人士专有的权利,普通民众都享受不到罢了。
不过,古时气候温和,臭氧层没有被破坏,也没有温室效应,夏天不似现在这样焦热。植被茂盛,房屋宽敞,民众没有冰淇淋和冰箱,也没有我们这般难熬。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