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古代名人游南阳,都用大量诗篇赞美诸葛亮躬耕南阳,怎么会有争议

古代名人游南阳,都用大量诗篇赞美诸葛亮躬耕南阳,怎么会有争议

2020-07-23 01:01阅读(93)

古代名人游南阳,都用大量诗篇赞美诸葛亮躬耕南阳,怎么会有争议?:谢邀。古代名人游南阳,的确用大量诗篇赞美诸葛亮的忠君,爱民思想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

1

谢邀。古代名人游南阳,的确用大量诗篇赞美诸葛亮的忠君,爱民思想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从魏晋建祠以来,无数的达官贵人,骚人墨客在此泼墨挥毫,立碑记事,祠内现存碑刻共四百多块,毫无疑问,武侯祠是南阳极具文化内涵的人文胜迹。然而,很多人有疑问。武侯祠是不是诸葛亮的躬耕地,是不是刘备的三顾之处呢?

首先,诸葛亮自称躬耕于南阳。襄阳隆中属于邓州或南阳郡之说,源于习凿齿,但并不靠谱,刘表曾以襄阳为荆州治所,襄阳应该属于南郡。

其次,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之说,看来,武侯祠在唐代就有诸葛庐了,这与诸葛亮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相一致。

另外,正如题主所云,历代名人游历南阳,都会留下关于诸葛亮的诗作。

李白在盛赞南阳的《南都行》中写道: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长吟酬鬓斑。李白到了南阳,立马想到,诸葛亮在南阳躬耕,被三顾出山,而我却无人理会,不禁按剑长啸,愁绪满怀。

祠堂内的碑文中有明人萧鸣凤题写的一首诗:气聚崇岗紫翠深,百年怀抱此登临。山连嵩岳来天地,名与人龙并古今。祠堂山门前,高大的坊额上,雕刻的“千古人龙”四字,就来源于此。

至于说为何有争议?主要因为我们传统的非此即彼的狭隘的思维方式所致。很多事情,是可以亦此亦彼的。两地不必互相否定,其实是完全可以并存的。诸葛亮小时候跟随叔叔诸葛玄生活在隆中,成年以后,到南阳游学,躬耕卧龙冈,以等待时机,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在另一篇文章里有详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结束语:最后引用清朝时,曾任南阳知府的湖北人顾嘉衡的一副对联做结尾: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原胡耀邦总书记参观此联后,一时兴起,遂口占一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古往今来,襄阳,南阳,都为历史文化名城,两地唇齿相依,为什么不能携起手来,共同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发展呢?

2

在许多古人看来,诸葛亮躬耕南阳是聪明之举,他出山辅佐刘备是违背了他自己的初心

3

唐朝以前说的南阳是南阳郡,而不是现在的南阳市,隨朝前南阳市叫宛县,提宛县或宛城是现在的南阳市。

汉朝没有南阳县,只有南阳郡,南阳郡是下辖37县的一个地区,宛县南阳郡的郡治所在地。

文学作品一般是不能做为历史资料,文学作品有作者创作的内容,或主观认识,与历史往往不符,所以最好先查历史,再论证问题。






4

襄阳人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南阳是指南阳郡是正确的,因为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宛城卧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