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史上把赵匡胤黄袍加身,写成是士兵逼迫的,甚至是极不情愿的。真相是这样吗?黄袍加身的史实是:赵普和赵匡胤的精心策划,蛊惑士兵完成的一次不流血的政变。这个过程具体是由赵普总导演,赵匡胤主演,士兵群演完成的。

一、赵普导演的剧情

一是编造了契丹入侵的理由。正史上是怎样描述陈桥兵变的呢?

及世宗晏驾,北边奏契丹入寇,太祖以兵出拒之,行至陈桥,军变。《龙川别志》

说公元960年,契丹入侵,赵匡胤率领大军北上抗敌,当部队来到陈桥驿的时候,赵匡胤晚上喝了酒就呼呼大睡去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根本不知道,陈桥兵变根本与他无关。事实上,契丹入侵是一个完美的欺骗理由,真相是:960年大年初一,周世宗柴荣死了,国丧。突然镇州(今河北正定)长官飞马来报,北汉契丹联军入侵了,军情十万火急。符太后和宰相范质商议,派谁出征,没有一个武将主动请战,兵力最强的赵匡胤也不表态,范质没有办法,只能请求大将赵匡胤率兵出征,赵匡胤显得很勉强,但是表示愿意以国事为重,统帅三军将士北上抗敌,就这样赵匡胤率军北上出征。

让史学家困惑的是,为什么赵匡胤一到了陈桥,契丹的大军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为什么查遍相对完整的契丹国史,根本没有记载这次南征呢?原来,这是赵普精心策划的一个骗局,编造了契丹的入侵理由,并且要赵匡胤驻在镇州的心腹大将,赶在正月初一到京来送信。

二是选在了大年初一的时节。大年初一,朝廷不办公,没有时间,没有足够多的人员坐下来慢慢讨论,因为一讨论、一推敲、一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破绽。

三是骗到了调兵虎符。周世宗是个雄才大略的人物,他在生前设计好了对付叛国者的关键就是:军队调动权和军队日常管理权分开,赵匡胤当时虽然是京城禁卫军的首领,可调兵的虎符却在大将韩通手里。赵匡胤要想把军队调动出去,必须拿到调兵的虎符。想啥来啥,在大年初一的早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商议后,要求韩通把调兵的虎符拱手送给赵匡胤。

四是诱导了士兵纳投名状。赵普让楚昭辅扮做假道士,在士兵中忽悠天无二主,通过制造舆论,鼓动士兵造反。赵普采取“三逊三辞”的办法,让士兵说出了造反的话和造反行为,将士兵推向火坑,让士兵们纳下了投名状,形成了士兵激愤造反的态势。

五是提前制作了加身的黄袍。如果不预有准备提前制作好黄袍,当赵普和士兵们将赵匡胤抬到交椅上的时候,哪能及时拿来黄袍?这些环节都被赵普设计得天衣无缝。

二、赵匡胤主演的剧情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这出戏的主角。在赵普的导演下,赵匡胤将表演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赵匡胤率军抵达陈桥后,都干了什么呢?就是六个字:喝酒、睡觉、假哭。

首先说说喝酒。大年初三,赵匡胤率领数万大军出了汴梁的爱景门,兵权在握,志得意满,不紧不慢地来到了30里外的陈桥驿,立刻下马休息,将马拴在了今天还能看见的一棵槐树上。带兵打仗时从不喝酒的赵匡胤,立刻叫来一壶老酒,竟然一饮而尽,之后便呼呼大睡。

其次说说睡觉。赵匡胤从大年初三白天到晚上就是睡觉,这期间没人惊动他,他也没起来上厕所。估计他做的美梦肯定是大年初四早上,黄袍加身。在大年初三的晚上,被赵普忽悠起来准备造反的士兵,带着刀枪群情激愤地来到了赵匡胤的帐外,要求赵匡胤带着他们抓紧造反起事。可这时赵普对士兵们说:“我去叫醒太尉”。可面对一个装睡的人,怎么能叫醒呢!

最后说说假哭。公元964年,大年初四的早上,天还没亮。军营已经炸了锅,一帮将校和赵普一起涌入了赵匡胤的元帅大营,把帐篷里还没有睡醒的赵匡胤抬到交椅上,然后赵普像变魔术似的拿出一件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赵匡胤这时候还假装睡意朦胧,看到黄袍披在身上后,他立刻哭了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普等害我不忠呀”!

三、士兵群演的剧情

受假道士蒙蔽起事。赵匡胤率领大军大年初三晚上驻在陈桥驿时,军营中忽然出现一个道士,口中念念有词,经常念叨两句话:“天无二日”和“点检做天子”。这让军营立刻骚动起来,一些将校纷纷摩拳擦掌,认为皇帝年幼,点检做天子,天意不可违。一个道士怎么敢冒杀头的危险,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呢?背后定有人指使。原来,这个人就是赵匡胤的手下门吏楚昭辅,这要是没有赵匡胤和赵普的授意和安排,楚昭辅就是有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赵普就用楚昭辅这个假道士,制造天命所归的舆论,激起无知士兵的情绪,为兵变营造舆论氛围和环境。

受赵普蛊惑起义。楚昭辅出场之后,赵普立刻来到他的心腹军营说:“哎呀,不得了了,天上出了两个太阳,象征国有二君。点检做天子,说的不就是太尉吗”?当士兵被赵普忽悠的群情激愤,说出造反的话来后,赵普又说:“谋反者可是灭九族的呀,大尉如果不从,我们只能一不做二不休了”。当大年初三的晚上装睡的赵匡胤怎么也叫不醒时,赵普已经对红了眼睛,没有退路的士兵们说:“顺应天命是好事情,大家不要把事情搞砸了,我想大尉应该也不会反对,只要大家回到京城别杀人放火,大家都是开国功臣”。赵普的意思很明白,大家别乱来,大尉肯定同意,起事肯定成功。

“硬逼”皇袍加身。在大年初四的早上,已经像打了鸡血似的士兵们,在赵普的带领下,一拥而上将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最终完成了陈桥兵变。

本文不是演义,更不是戏说,除了大、小标题是笔者提炼之外,其余内容皆有章可查。出于正史和尊者讳的原因,一千多年来,给大家的印象是,赵匡胤似乎很无辜,被士兵们拿着刀架在脖子上完成的陈桥兵变,如果赵匡胤不答应,可能被士兵们砍头了。看完此文,应对陈桥兵变内情了解一斑。

最佳贡献者
2

放心,赵匡胤不但不会被杀,反而这些大将会极力配合赵匡胤演完这场被逼当皇帝的大戏为什么呢?那就是因为这场戏是赵匡胤自编自导的,他是总导演。

在古代,权臣逼宫,另立新王朝一般都会被后世斥骂的,而赵匡胤深知这个理,为了避免后世的非议,他必须要演一场逼不得已上位的大戏,他的皇位才能被天下百姓接受。


赵匡胤起家是在后周时期,那时由于赵匡胤头脑灵活,作战勇敢,打仗能独当一面,被后周世宗柴荣屡次提拔,最后任殿前都点检,成为柴荣最亲近的将领之一。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驾崩,不满七岁的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而赵匡胤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小皇帝,并加封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位极人臣,并逐渐掌握了后周的军政大权

但赵匡胤不满足于俯首称臣,他有鸿鹄之志,目标直指九五之尊,但后周对赵匡胤礼遇不薄,如果强行篡位登帝,那将被后世千古唾骂,这是赵匡胤不愿意看到的。


又想当皇帝,又不想被后世非议,他只能演一场苦情大戏,来证明他不想当皇帝,而是被逼当皇帝的。

公元960年春节期间,国内沉浸在过节的欢乐气氛中,突然边疆士兵急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消息传到朝廷,符太后和一众大臣慌作一团,最后由范质、王溥作主,派遣赵匡胤出兵抗敌,赵匡胤领命后,带着一帮兄弟离开京城,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

这时大戏开始,一些将领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纷纷说道,当今圣上太小,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帝,再出兵不迟,第二天一早,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让一将士将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赵匡胤大惊,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说道,你们这是在害我,可是将士们纷纷跪地不起,并山呼万岁,赵匡胤再三请辞,可是将士心意已决,最后,赵匡胤被迫接受当皇帝。


回到京城后,众大臣见木已成舟,符太后和小皇帝柴宗训孤儿寡母,一时也没了主意,最后由赵匡胤出面答应善待他们母子,符太后哭哭啼啼拿出了传位玉玺,并昭告天下,柴宗训禅位。赵匡胤开始正式称帝,是为宋太祖,改封柴宗训为郑王, 符太后与柴宗训一同被赵匡胤迁到房州,得以平安生活。

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还比较仁义,没有大肆杀戮开国功臣,而是以柔克刚,杯酒释兵权,轻松解除高级大将的兵权,留下了千古美谈,而他上演的被逼当皇帝,成功骗过了后世学者,没有被后世唾骂。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关注“一切都付笑谈中

3

策划好的东西,不是只有现代人聪明,古人玩起阴谋诡计也很厉害。

4

赵匡胤黄袍加身,不是被手下逼的,而是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而已,所以不存在从不从的问题。到底怎么回事呢?



一、出身军人家庭的赵匡胤。

赵匡胤字元朗,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由于出身军人家庭,带给赵匡胤的除了一身武艺,严格的自律外,就是高度的紧张了,完全没有一般家庭的温暖。这让年少的赵匡胤越来越不喜欢这个家,最终离家出走,自己外出闯荡。

二、跟随郭威,学到了一生受益的本领。

赵匡胤离家出走后,在社会上流浪了一段时间,后来遇到郭威招兵买马,就报名参加。郭威看在与赵匡胤父亲有交情,就让赵匡胤做了自己亲兵。虽然亲兵地位低,可却可以跟在领导身边,可以学习领导是怎么当领导的。赵匡胤认真的学,郭威也毫无保留地教,很快带兵打仗,政务处理等事务赵匡胤都驾轻就熟了。



这时,郭威传授了赵匡胤关键的一招,郭威黄袍加身当皇帝了。没错,第一个黄袍加身的不是赵匡胤,而是郭威。郭威当了皇帝后,赵匡胤也被任命为副指挥使。

三、与柴荣一起打天下,在军中树立了自己威望。

郭威去世后,柴荣当上了皇帝。赵匡胤和柴荣是一对出生入死的好朋友,自己当了皇帝,自然不能让兄弟吃亏,就让赵匡胤做了禁军教头。从此,兄弟两人开启了驰骋天下的黄金岁月。

1、北汉(后汉残余势力)和契丹合伙攻打后周,柴荣御驾亲征。双方摆好架势后,冲锋号一响,后周的几位节度使却直接逃跑了。 后周将士当场就乱套了,谁也不知道该往哪边跑。紧急关头,赵匡胤带着两千精兵,像开了挂一样冲向敌军,这才稳住局势。 柴荣缓过神后,二人合兵大败北汉军。



2、957年,南唐攻打扬州,后周守将韩令坤请求弃城逃命。赵匡胤骂道:“谁敢溜出扬州城,我就剁了他的脚”!然后,亲自带着二千人马去救援,直接干死一万多南唐军,立马解了扬州之围。

3、柴荣攻打寿春时,正在开会商议全军过河的方案,赵匡胤已经带着部下游过去了。会议还没结束,赵匡胤就开着南唐的战船回来载客了。柴荣和赵匡胤配合的极为默契,很快就平定了淮南地区。

除了这三次,柴荣和赵匡胤还有好多征战故事不再一一列举。总之,经过与柴荣南征北战,赵匡胤在军中树立起了自己威望,得到众多将士拥护。

四、黄袍加身的赵匡胤。

柴荣也算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可惜只活了38岁就死了。死之前,把赵匡胤封为了殿前都点检。这是个什么官呢?就是说可以控制军权的一个重要官职。

960年正月初一,朝廷收到路边社传回的消息:契丹和北汉要一块来后周过大年,宰相范质吓得饺子都不吃了,连忙跑进宫报告太后。

正月初二,赵匡胤带着后周大军就出征北汉。部队走到离开封二十公里的陈桥驿时,赵匡义和赵普就授意手下就拿出黄袍盖在假装睡觉的老哥身上。



赵匡胤睡醒后,看到身上的黄袍,作出很难为情的样子:“唉,你们贪恋富贵,却逼我做天子。要我当皇帝也可以,回京后要严格遵守三大纪律,服从者赏,违令者斩!”手下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

回到开封后,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禅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仍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史称“宋朝”“北宋”。

总结

从赵匡胤的成长史和陈桥兵变来看,黄袍加身只不过是早已经预谋好的一场戏而已,是赵匡胤对郭威的一次模仿。当时的赵匡胤在军中不仅资格老,威信也高,带队时间长,以前有柴荣压着,将士们不敢有二心,可当柴荣死了,赵匡胤就一支独大,再也没人可以压制他,最终夺取了皇位。也真是这个原因,从古至今才上演了一幕幕“狡兔死,走狗烹”的一幕幕历史悲剧。其实,这也是帝王们的无奈之举,因为你不干掉老将,总有一天,这些老将会干掉你。所以,当了皇帝的赵匡胤极力打压军人,重文轻武。目的就是杜绝再上演一戏“黄袍加身”的大戏。

5

你还真信赵匡胤是被逼黄袍加身啊,这只是一场秀,一场由赵匡胤指使赵光义,赵普等人做的一场秀,所以你的假设自然不成立了。因为赵匡胤不会拒绝的,如果真的拒绝,将士也不会杀掉他,他反而会杀掉那几个带头的以证清白。

他们的第一步是这样做,先由赵匡胤的亲信在军中散步一些谣言,“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这些言论当然是偷偷的,他们一边散播这种言论,当然一边要看将士的反应,同时也可以找出忠于周朝之人以方便清楚。

他们测完之后,结果很满意,没有不忠之人,这个时候时机就成熟了。

因为这件事情是篡位,这是要被写入史书挨骂的,怎么才能做到不挨骂,那就是“众望所归”。

此时赵光义和赵普出面了,让手下将黄袍披在喝醉的宋太祖身上,当然这醉自然是假的。然后高呼万岁。接着赵匡胤装出一逼很无奈的样子,接受皇帝位。

这种秀在历史上经常出现。

比如刘备称皇帝,也是下属建议,刘备就是不答应,而且是死活不答应。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大家派诸葛亮去说服。

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

这段话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当皇帝对你,对我,对大家都有好处,所以你就当吧。然后刘备就当了皇帝。

真的不想当皇帝会是怎么样的反应呢?


如果真的不想当皇帝,别人是没有办法的,比如东汉的刘虞,袁绍本来想立他为皇帝,因为董卓立了汉献帝,所以袁绍也想立一个皇帝,这样可以比拼,结果刘虞不答应。

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固拒之。

这段话表达的就是一个意思,那就是我不当。后来韩馥希望他领尚书事,结果他斩了韩馥的使者,这样大家都明白刘虞这是真的不想当。

所以想当和不想当你只要一比较就比较出来了。

为了不让别人骂,他们就会采用有德者居之,禅让,黄袍加身等形式,让大家觉得不是我想当,而是大家想让我当,所以我只好免为其难,勉强当当了。这样记载到史书中也好看一些。

所下人为什么都愿意,一是没得选,不支持那自然会被清除,二是好处大大的,诸葛亮劝刘备当皇帝,上面引用的一句话中最后一句很关键。: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

成功之后,大家都是蜀汉的开国功臣,功名和赏赐自然多多的,这是一场大家在一起的豪赌。

6

想多了!先不说赵匡胤,就是这一次事件的主要策划上,我们就说一下,就算赵匡胤不是这次事件的策划者,那那几个策划的人也不敢把赵匡赢给杀了!

原因很简单,杀了赵匡胤,问题一堆不说,而且还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人曾经提过设想,说这主持的人,一个个能力都这么强!赵匡颖如果不同意,直接把他给杀了,然后自己当皇帝不就好了吗?

那我请问你为什么赵匡胤能够谋反成功?很简单,周世宗柴荣在托孤的时候可没有那几位主持的人的份!你把赵匡赢给杀了,先不说军队的士兵会不会服气,而且很多都是赵匡胤的,就不你如果把赵匡胤给杀了,甭管你是不是赵匡胤的亲弟弟,你就算是周世宗柴荣过来了,你也得质问一下到底为什么杀人?一听说你想让他当皇帝,结果他不同意,然后被杀,这种情况之下,按照古人的思维,你就是谋反。而且还杀了我的主帅,这种人你不杀他天劈一道,雷都会把他给劈死!

再者,就算你杀了赵匡颖,(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并且能够镇压的住手底下大大小小的声音,此时你想当皇帝,你总得去解决周世宗柴荣的那个儿子吧!好,你带领你的军队跑到都城那边说我要进城,谁让你进?

你是个什么东西,你敢杀了大将赵匡胤,你敢杀了你的亲哥哥,此时你还想进城,把整个大门守住,我等着其他的将军把你这个人给宰了……

所以说,你这里面的人哪一个敢动赵匡胤,那他就别想活了!你就等着一辈子被人追杀吧,你就等着当你动刀的那一刻,做好逃难的准备!

而且我说过了,黄袍加身这件事情,原本就是赵匡胤自己干的事!就是他自己策划的东西,他为什么要去反对呢?

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赵匡颖黄袍加身这事儿!他的策划者是谁?他的亲弟弟!仔细想想,你一个将军澳纵容你手底下的将领,天天在你的营帐里面说立你做皇帝,你是何居心?军队里面一共就那么几个高级将领,一天到晚讨论这件事情,你自己不知道啊!

且你最后还拿出来一件黄袍,要知道你学习的那个人郭威,人家黄袍加身的时候,只批了一个黄色的旗子!为啥军队里面怎么可能会有黄色的袍子呢,那岂不是穿着这么拉风的东西出去以后天天嘲着别人揍你吗?

也正是因为军队的朴素性以及黄色这个颜色本身。也不是一个好的颜色!你军队里面出现一件黄袍,你觉得可能吗?还这么好巧不巧的被他们给翻出来,然后由那些想要理你做皇帝的人,然后再给你穿!

这是什么?这是偶然吗?这件事情你不知道吗?肯定知道!所以这事儿从头到尾就是赵匡胤一个人自己策划的,包括这将领之间私下交流,包括最后如何出现一件黄色的袍子,包括最后这个袍子,穿身上的时候到底合不合身!说回来,这个黄色的袍子这么合身,也想不起来这狍子一开始到底是替谁做的!

7

所谓的黄袍加身,赵匡胤半推半就的做了皇帝,只不过是史家的溢美之词罢了。我们无法想象,在封建社会,君权神授的世界里,一群小兵会自发的黄袍加身在自己将军的身上。不必说皇帝饶不了他们,就算是披上黄袍的将军也会对其严惩不贷。

如果这件事纯属偶然,那么结果无疑是两个,要么赵匡胤被杀掉,要么整个军队都会面临灭顶之灾。

只不过,这件事情的发生,是个阴谋。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小皇帝接受百官的朝贺。只是,不巧的是在百官朝贺之后,后周收到了一个比较吓人的消息,即契丹率大军南侵。慌乱的小皇帝与年轻的太后随即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北上迎敌。一场兵变即将诞生。

出征之前,东京城内谣言满天飞“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出兵那天,就拥立赵匡胤当皇帝)。五代十国,那个动乱的年代,百姓是习惯了天子换姓的事,可奇怪的是,宫里却一点也不知道。

赵匡胤出兵之后,就发生了陈桥兵变之事。这事史书记载,之所以会拥立赵匡胤为皇帝,是因为他深得禁军军心,其二是禁军立功心切。

然而这两个理由看似成立,但是却又都不合逻辑。古往今来,深得军心的将军太多了,也没有一个披上件黄袍就做了皇帝了。第二个,立功心切,你不应该去杀契丹人么?拥立皇帝算是什么立功。

而且,契丹灭后唐的事可发生了不久,契丹人的恐怖还历历在目。军人不去想保家卫国的事,反而想着拥立皇帝,这绝对不是正常的反应。

赵匡胤的反应是什么呢?梦中惊起,黄袍加身,推辞不成,做了皇帝。

立即返京,约法三章,不杀旧朝皇帝大臣,和平进城,随即登上皇位。

赵匡胤是历史上第一个被皇帝的呀。

不过,此事有疑点。先说谣言,谣言不是无根之水,而且说得那么准确,那一定就是有人捏造的。

再者,行军打仗,黄袍是从哪里来的?带着黄袍去做什么。

再其次,政变发生之后,赵匡胤在汴梁的家人么安然无恙这就很是奇怪了。

最后,更重要的一点,赵匡胤是出去抵抗契丹去了。那契丹军队在哪了?史书的记载就很敷衍了,等赵匡胤登基改元之后,“契丹与北汉兵皆遁去。”

这就更不符合逻辑了,一般王朝内乱,外敌都是要趁你病要你命的,怎么一听赵匡胤做皇帝了,就都跑了?赵匡胤难道有主角光环不成?

还真是,因为陈桥兵变是赵匡胤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契丹人自然也是编导加的戏啦。

回到问题本身,赵匡胤是不会被杀掉滴,反而谁拦着赵匡胤登基了,谁就会被士兵们杀掉。

8

你见过自导自演还这么客气的吗?

从根本上来说,想要做到顺天,承命。就是要有人拥戴你,要得到底下人的民心。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早就已经在后周朝廷,军队里树立了足够的威信。拉拢那帮兄弟的时候肯定说一些豪言壮语,允诺高官厚禄。

即使不是明着说明,底下那些兄弟也早就知道这个赵匡胤很可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就像投资押宝一样,赵匡胤一步一步的拉拢那些投资商,就是为了最后自己这一步登天做准备的。

又碰巧天赐良机,军队哗变,直接就上演了那个在他们脑子里演练不知多少遍的陈桥兵变

此时赵匡胤看似虽然是处于进退两难之地步,但是心里其实早就乐开了花,顺水推舟的直接夺权篡逆了!

所谓的天命也只是一个幌子罢了,那曹丕面对汉献帝的禅让还有所谓的:三辞呢!

9

肯定会被杀啊!在当时的环境下,柴氏已是大势已去。赵普幕后坐阵,赵光义亲自布局,才有了这么好的局面!

打江山当大哥危险系数极大

楚霸王项羽,南征北战,历经磨难,终于打入咸阳,杀二世,烧阿房,分封诸王。

本以为天下大定,稳坐王位。未曾想没有多久,被刘邦赶出咸阳,自刎乌江!

李建成,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哥,当太子十几年,也是东档西杀,数次监国。

数年征战后,大唐立国。本以为能顺利上位,不曾想玄武门被杀!

摘挑子更能江山一统

燕王朱棣,眼瞅皇位多年,韬光养晦,熬死了兄长后,建文帝在皇位上屁股还没热,他已从北京出兵南下。

势如破竹,摧城抜寨,直捣南京。大明密桃顺利摘到手中!

刀光斧影赵光义上位

赵匡胤被逼黄袍加身后,只好继续征战,建立赵氏大宋。

两年后,桃子成熟,赵普密告赵光义,可以出手了。于是,帷幕后映出了斧影,赵匡胤西去,赵光义上位!

大哥很难,做大哥很危险,所以,人们都不做大哥好多年了!!??????

@头条历史 @今日头条

我是@雨落一方 以不一样的角度解读历史,欢迎关注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

10

公元959年,一代雄主周世宗柴荣病逝,他年仅七岁的儿子即位,就是周恭帝,然而主少国疑,朝政不稳,公元960年大年初一,此时正当后周君臣在宫中同贺新春之际,忽然北方边境传来紧急的军事情报,情报说辽国大军正在南侵,准备进攻周朝边境,形势十分危急,如果不及时派兵增援,辽国大军势必会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周恭帝的母亲,当朝皇太后只好请担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之职的赵匡胤统领禁军抵抗南侵的辽国大军。正月初三大军驻扎在开封北面的一个驿站陈桥驿,当天夜里赵匡胤正醉卧在大帐中,帐外的士兵突然聚集起来喧闹着说:“皇帝年幼无知,如何能够治理朝政?”到了次日的黎明,闹事的将士们手执武器到了赵匡胤的大帐中声称:“众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众将士于是将只有皇帝才能穿戴的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军营中全体将士欢呼万岁,然后硬是拥他上马,返回了都城开封,于是赵匡胤兵不血刃地取代了恭帝,建立了大宋政权。这就是历史著名的黄袍加身的故事,赵匡胤糊里糊涂地在众将士的簇拥下回到东京登基称帝。

登基后的赵匡胤对柴荣的后人还是很仁慈的,给了他们特殊的待遇。在小说《水浒传》中描写的柴进柴大官人便是周世宗柴荣的后人,柴大官人可是腰缠万贯的土财主,又有丹书铁券护体,要不是结交梁山好汉,日子过得也会是富足安逸。而在关于杨家将的民间传说中更是有柴家的后人柴郡主与太祖皇帝的儿子八贤王结拜为兄妹的故事,而柴郡主的夫君就是大名鼎鼎的抗辽名将杨六郎。虽然只是小说的描写,但是可以说明后周朝皇室的后裔得到了善待。咱们在这里就不多表了。

虽然过去了一千多年,然而在小编看来黄袍加身的过程却是十分可疑的。赵匡胤真的就对这场毫无征兆的兵变一无所知吗?难道他真的是被手下将士胁迫,不得已才当上皇帝的吗?小编认为绝对不是这样,从这场闹剧中就能得到答案。虽然表面上赵匡胤黄袍加身,看似被逼无奈,实则是一场有预谋的军事政变。

第一,赵匡胤奉命领军出征是抵御辽国的进攻,然而到太祖皇帝赵匡胤登基称帝后为何就不用出征了呢?其次在《辽史》也没有查到在当年南侵的记录,这就可以说明辽国入侵本来就是谣言。而编织谣言正是赵匡胤领兵出征,发动兵变的借口。

第二,当赵匡胤率领大军行至陈桥驿之初,此时并没有出现兵变之说,然而在赵匡胤醉酒一夜后,便出现黄袍加身了,这黄袍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要知道黄袍在五代时期可不是寻常之物,这可是皇家私有的东西,不可能是军中士兵偶然得之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黄袍加身怎么可能不是早有预谋呢?

第三,所谓的“醉卧不醒”不过就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赵匡胤作为率军出征的主帅,刚刚上路怎么可能在军中如此过量饮酒呢?此时辽国大军压境,有强敌虎视眈眈,即使他再喜欢饮酒,也不可能对军国大事如此地掉以轻心吧。所以“醉卧不醒”更合理的解释是赵匡胤想给天下人以他对兵变一无所知的假象。他想告诉世人,在这场兵变中我可是被士兵胁迫才当皇帝的啊,黄袍是众将士强加到我身上的,我不能辜负将士对我的爱戴,只能勉强接受。在这场闹剧中赵匡胤的演技堪称一流。

第四在《宋史 杜太后传》中记载,杜太后得知儿子赵匡胤称帝后说:“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吾儿生平奇异,人皆言当极贵,又何忧也?”从读太后的口中分明可以看出赵匡胤早有称帝的野心,黄袍加身绝对不是喜从天降的好事,实则是一场有预谋的军事政变。

第五,赵匡胤登基后,立刻提拔了陈桥的守门官员,而在建隆二年也是是宋太祖赵匡胤登基的第二年,担任殿前都检点的慕容延钊就被罢官,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赵匡胤是多么的心虚,他所担心的正是“点检做天子”这样的好戏重演。

这次王朝的更替,没有喋血宫门,没有烽烟四起,没有尸横遍野,几乎兵不血刃地改朝换代,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新王朝的奇迹。这也充分体现的赵匡胤的政治手腕,但是手段在高明,总会留下破绽。赵匡胤黄袍加身,看似被逼无奈,实则就是是一场有预谋的军事政变。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