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法制度之下,嫡的地位永远高于庶。这就是宗法制度的一个准则。按照这个宗法制度来说,嫡长子的庶子的地位,是低于嫡次子的嫡子的。反正只要是庶出,其地位就低于嫡嫡相传的那几个!
如果从继承家业来说,第一继承人是嫡长子。
如果嫡长子不在了,那么就会顺延到嫡长子的嫡长子,也就是嫡长孙。
如果嫡长孙也不在了,那么就是嫡长孙的同母弟弟中最大的那个,也就是嫡次孙。
如果嫡次孙也不在了,那就是剩下的嫡孙里面最大的那个。
如果嫡孙都不在了(这家人得多倒霉),那么就返回到上一级,由嫡长子的同母弟弟中最大的那个,也就是嫡次子来继承。
如果嫡次子也不在了,那么就轮到嫡次子的同母弟弟中最大的那个。
如果嫡子都不在了(这家人得造多大的孽),庶子也别高兴,那还得看嫡长子家里还有没有庶孙呢?
同样都是庶出,嫡长子家的庶出,就比庶子家的庶出多了一个嫡。人家是嫡庶,你这是庶庶,就是比你大。
除非嫡长子那里既没有嫡孙,也没有庶孙,说白了那就是绝后了。这会儿才能轮到庶子。
不过这在现实生活中会产生一个问题。嫡长子的庶子毕竟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啊。自己的嫡子死了,那份家业就要落到庶子叔叔手中,好象有点儿不大合乎常理。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也就因此而产生了分歧。《唐律疏议》为此就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法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律疏议》里面就做出了如下的规定:
依令:“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孙。曾、玄以下准此。”无后者,为户绝。
这个顺序就是:嫡长子、嫡孙、嫡长子同母弟、庶子、嫡孙同母弟、庶孙。
这就是以法律的形式把继承顺序给固定下来了。它采用的法理就是嫡长相传,以嫡嫡相传为本,如果嫡嫡出现断点,那么就回到长上面再往下传。
一般情况下,嫡长子除非没有庶子,否则不会轮到嫡次子。因为为了顾及大多数人的亲情,《唐律疏议》还做出了嫡母没有子嗣可以立庶子为嫡子的规定。
【疏】议曰:立嫡者,本拟承袭。嫡妻之长子为嫡子,不依此立,是名“违法”,合徒一年。 “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谓妇人年五十以上,不复乳育,故许立庶子为嫡。皆先立长,不立长者,亦徒一年,故云”亦如之”。
即使没有嫡子,那么也可以立庶子为嫡子。庶子合法地成为了嫡子,自然也就能够顺理成章地继承家业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