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古代人是不是吃饱饭就知足了,没有现代人烦恼多,压力大呢?

古代人是不是吃饱饭就知足了,没有现代人烦恼多,压力大呢?

2020-07-22 20:01阅读(131)

古代人是不是吃饱饭就知足了,没有现代人烦恼多,压力大呢?:这个问题共同点都属于生活压力,古人想的是生存,也就是怎么活下去,而现代人的压力就比较复杂,主

1

这个问题共同点都属于生活压力,古人想的是生存,也就是怎么活下去,而现代人的压力就比较复杂,主要是精神上的,因为在当前吃饱饭已经不是问题,压力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压力来源于方方面面,而古人的压力就比较单一,但这也指的是中下层阶级,上层的统治阶级同样压力山大。

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今时今日以各种科技手段的辅助下,已经实现了粮食的多元化高产。但在古代,粮食想要丰收就要看老天的脸色了。

从史料记载来看,我国从战国时期的亩产230余斤直至清末才达到亩产400余斤,这还是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以及各种作物综合在一起的产量。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使得全社会的粮食人均占有量极为低下。

这还只是个平均数,实际上大多数人口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自耕农还好一点,因为有自己的土地,除了上交了“皇粮”就没有别的支出了,可这毕竟属于少数群体。在古代,拥有土地就是财富的象征,因此就形成了土地兼并,继而造成大批无地贫民,这些人不得不去租地去种,也就是所谓的佃农。

佃农种地得到的产出不但要交“皇粮”,还要向地主缴纳地租,这样下来到自己手里的粮食就所剩无几了,在丰年,精打细算还可以挨到来年,遇到灾年,不饿死就烧高香了。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古人能吃饱就是最知足,也是最幸福的事。而我们现代人吃饱饭已经不是问题,比古人已经幸运很多,对于其他的压力,基本上都是精神上的,坦然面对就是 。只要自己不消沉,不消极,努力的做好每一件事,微笑着去迎接明天的太阳?,你的压力感也会降低。

实际上压力感主要来自于自身,不要因为某件事没做好就沮丧,那样的话,压力感会更大,坦然一些,微笑着对天空说,明天继续!

2

我们没有能力穿越到古代,对于古人是怎样的生存方式也只停留在史料当中,片言只语也难窥其全身。就这个问题而言只能靠我们的想象去推测,从古至今有一条铁律是不会因朝代的更迭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这就是饮食。“民以食为天,”只有吃饱喝足了才有精神去做事情,只有保证了不愁吃喝才有闲心想别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了那句话叫“饱暖思淫欲。”做为古人也和我们现在人一样,也有种种的欲望和野心这一点也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做为皇帝想的是开疆拓土称霸一方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强盛,在生活方面肯定是锦衣玉食、美女如云。做为他手下的大小官员想的也肯定是如何攀爬高位主政一方,贪婪者更是想法设法鱼肉百姓。读书人想的是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商贾们想的是买卖经营财源滚滚,手工业者想的是如何完善自己的技艺推陈出新,农人想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靠水生活的乞盼风平浪静不出意外。这些都是古人们在那个时代生存的必须也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一轴《清明上河图》写实般记录了北宋时期百姓生活的市井百态,展现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有多强盛。“名与利”自古就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由此生起的贪心也是深如巨海。所求不得、黄粱一梦怎么会没有烦恼呢?只不过起因不同罢了。古人也同样要面对竞争、生活、感情、战争、疾病方面的种种压力,这和现代人是一样的。贫苦百姓无论古今所面临的都是来自于生存的压力,为了一箪一食苦苦挣扎。那个时候没有银行贷款也肯定没有人愿意像现代人这样靠借贷买房买车把自己压的透不过气,没有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的诱惑和网络信息对精神上的奴役古人比我们活的轻松活的纯真,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丰富中国人的生活,所以我们活的比古人虚伪也比古人更累。






3

这种观点应该是对的,古时的物质生活非常匮乏,当然,没有更多丰富为基础,精神生活同样少的很。我们现在无论吃的穿的都是世界大同化,高速商业和运输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南方的东西北方同样轻易吃得到,你记得这样一首诗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古代要想在北方吃到南方东西何曾容易,非皇族不可。但也有局限性。

在说食物多样化,象西红柿和地瓜明代才传入中国。古时吃的菜都是炖的,哪有今天煎炒烹炸,各种菜系。能吃饱肚皮就很好了,每个朝代农民起义,大多因为吃不饱。有一首诗“四海无闲田,农夫皆饿死”,可想吃饱饭的重要,还有一句俗话,温饱思淫欲。都是以吃为头等大事。

总之,在古代没有什么比吃饭再重要的了,其它心理压力,精神负担,人际关系不会有现代社会复杂和沉重。

4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古代能否吃饱饭,绝对是普通老百姓面临最大的困难。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但真正彻底解决吃饱饭问题,也不过50年!

得益于70年代工业化的出现,化肥,农药等等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粮食产量突飞猛进才真正解决了吃饱饭问题。



联合国公布的饥饿线是250KG,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年至少要进食500斤粮食才能不挨饿。而中国历朝历代超过这个标准的都称的上盛世了。


历代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汉代:705。

盛唐:1256。

北宋:1333。

晚明:2002。

满清前期:1085。

晚清:700。

以历代人均粮食占有量不难看出,自宋开始随着双季稻的种植,和种植技术的提高,粮食人均占有量从宋代来时候一路狂飙,到明末达到巅峰,水稻亩产可达300市斤。这也是传统农业的一个天花板。

粮食产量的提升也让中国历史上迎来了人口大爆发。在宋代人口首次突破一亿,到晚清时更是达到4亿。人口不断的增长而粮食亩产量不长。自然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少了。在加上帝国后期的土地兼并和腐败,一遇到自然灾害,粮食骤减,食不果腹的灾民随处可见。



正如红楼梦里所说“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因此古代人能吃饱饭已经是很幸福很知足的了!

5

文明的传承,时至今日,有点浑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6

从古至今世间人几人敢说知足?人心不足蛇吞象,饱暖思淫欲,吃不饱的想吃饱,饱了思娇妻美眷,等有了吧,又思财富权势,等你都有了,又思长生不老,难得有知足的。大多说自己知足的我呵呵一下,那所谓的知足只不过现实所迫罢了,知足是一天不知足也是过,只能勉强自己知足而已。

7

错?,古代人的压力比现代人的压力大多了,古代没有现代高科技产品,就靠双手双脚,为了让将来的后代生活方便,古代人压力山大的想突破这瓶颈。

8

显然不是。

您以为文人骚客那些诗是怎么来的?

咱们先以杜甫为例,这不是普通人了吧,看看他:

杜甫说,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这可不是教科书上说的什么心怀天下穷苦书生,这TM是在哀叹自己穷啊!茅屋都被风掀了,被窝冷的暖不热,孩子一蹬烂更心疼,夜夜失眠,你说他烦恼多不,有压力没?

杜甫说,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为啥急着回家,因为家中产业都在战乱中的老家洛阳,自己一家子在四川客居穷困潦倒,活不下去了啊!致富无门变现无力,你说他烦恼多不,有压力没?

再看看普通人的生活:

梅尧臣的诗: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一掷千金浑是胆,家徒四壁不知寒。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这日子过的,家徒四壁,月月开销全靠举债,你说他烦恼多不,压力大不?

柳宗元的文章,说捕蛇者的: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这可不是野钓也不是户外,这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抓有剧毒的蛇来谋生。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你说他烦恼多不,有压力没?

咱就不说史书上说的饿殍满地、赤地千里了。

9

古代人确实很单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要打理好自己的田地,混口饭吃就可以了,除非遇到天灾人祸,否则还是可以生活下去的。现代人就不可以了。买房买车,大笔的彩礼,高医疗费,高教育费,装装都能把人压垮。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苟延残喘。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精神上压力,都比古代人大多了哦,仔细想想看为什么现代社会男人秃头的这么多。

10

其实抛去时间概念,人在任何时间面对的压力都是一样的!

人都面对生存,精神,虚荣,金钱欲望等等各种压力!

你希望得到,就要努力争取,就会有压力!

古代人的生活其实和现在一样丰富多彩,只是面对精彩的方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