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听广播,主持人温柔的说:“如果肤色粉红脸上的绒毛鲜嫩柔软,那么说明很健康。”听到这里,我照了照镜子,摸着自己的脸想看来我很健康。这时候主持人又说了:“好了这次我们的《养猪知识讲座》就到这里!”
后来魏豹的哥哥战死,魏豹向楚国借了两千兵将,连续攻下三十多座城池,为哥哥报仇。这么看来,魏豹武功谋略还是很不错的。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魏豹也是十八路诸侯王之一,被封为西魏王。
魏豹有个宠妾叫薄姬。一天丈母娘的丈母娘找了当时的相面大师许负为薄姬相面。
许负说:“此女将来贵不可言,生下的儿子一定是天子。”
这句话传到了魏豹耳朵里,魏豹心里乐开了花:我媳妇生的儿子是天子,那他爹我也一定是天子命。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在短暂的生命中我何必看别人争天下?谁夺天下我都是臣子,撸起袖子自己干吧。于是魏豹提着菜刀就加入了刘邦项羽的战团。
可是魏豹你也不想想,你媳妇生的孩子就是你的吗?你媳妇生孩子只能肯定母亲是亲的,爹就看天意了。
魏豹提着菜刀刚出家门口就被韩信一闷棍打晕了,成了刘邦的俘虏。刘邦怜惜魏豹的勇猛,让他和周苛镇守荥阳。荥阳大战之前,周苛认为魏豹这样的反复无常的人不能共苦,于是杀了。
刘邦听说了觉得可惜,这留下一大家子女人可如何是好,看在共同作战的份上,我替他照顾了吧。于是刘邦收了魏豹的女人,先来了一遍,包括薄姬。不过刘邦女人太多了,他也记不住谁是谁,只能记住那些技术好的,像薄姬这样内敛的,一次就被冷落了。
后来刘邦听见薄姬小姐妹嘲笑她,感觉很可怜,又来了一发。这次薄姬怀上了龙种,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这事如果让魏豹知道了,不知他做何感想?
魏豹被人笑话是在他死了之后,尴不尴尬也无所谓了,吃嘛嘛都不香了还谈什么脸面呢?下面这二位在死的那一刻心里想的肯定是:wc,我这是在干啥?圣人说不作死就不会死,真的没骗我。
玄武门守将敬君弘、吕世衡
玄武门之变,我们都很清楚,李世民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李渊禅位,最终夺得天下。
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但是你有没有疑问:当时把守玄武门的是李渊的禁军,李世民等人如何能将秦王府兵带进皇宫?其实早在玄武门之变前,李渊的禁军将领都已经投靠李世民了。
唐代守护皇宫的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兵又叫南牙兵,北衙兵又称为北门兵。唐高祖李渊时期,禁卫军最重要的三个将领是敬君弘、吕世衡和常何,他们三人掌握着整个皇宫的安全。
当时太子东宫和皇宫距离较近,三人表面上和太子李建成比较亲近,但已经被李世民秘密收买。
李世民尉迟敬德等人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禁卫军仍有一些人试图阻止李世民。
《新唐书·尉迟敬德传》记载:“南衙北门兵与府兵尚杂斗,敬德请帝手诏诸军听秦王节度,内外始定。”等尉迟敬德拿了李渊手谕和兵符之后,禁卫军才退去。
太子东宫和齐王府听到消息,冯立、薛万彻、谢叔方三人率兵来攻玄武门,解救李建成李元吉。
此时就比较搞笑了,本来李世民等人已经控制住了皇宫局势,只要将皇宫大门紧闭,冯立等人一时半会绝对攻不下玄武门。开始李世民也是这么打算的,秦王府将领张公谨臂力过人,独自关闭了玄武门。
驻扎玄武门的禁军云麾将军敬君弘不知道脑袋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和中郎将吕世衡带领为数不多的禁军挺身出战。
《新唐书》记载:“其所亲止之曰:'事未可知,当且观变,待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君弘不从,乃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并遇害。”
手下人劝敬君弘:“现在局势不明朗,咱们可静观其变,等待部队集结完毕,列好阵势再出战也不晚。”
这建议可以说十分中肯了,现在禁卫军内不能控皇宫之势,外不能敌勤王之兵,自己一边歇看着就行。哪怕你是向着李世民的,关上门等着李建成的军队攻也行,何必着急出门应战呢?
也许他俩是为了表功,也许是觉得李建成的军队不堪一击,敬君弘和吕世衡嗷嗷叫着就冲出去了。
二人出门一看立刻就傻了,来的可不是普通人。冯立、薛万彻、谢叔方三人都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武力值爆表。双方一交战,敬君弘、吕世衡卒。
反观禁卫军另一位将领常何就聪明的多了。自始至终,常何一直不出头,秦王府兵打仗不管,禁卫军打仗不管。
李世民登基后追赠敬君弘为左屯卫大将军,吕世衡为右骁卫将军,可惜已经享受不到人间荣华了。
不仅中国历史上尴尬事很多,国外也不乏此类事情,而且有人还是大科学家,被自己的学识啪啪打脸,比如十九世纪法国物理学家泊松。
泊松亮斑
对于光的特性,十九世纪前,光的微粒说(光是一种微粒物质,可以直进,可以反射)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包括牛顿,包括今天主人公泊松都持这种观点。但同时,也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光有波动性(以波的形式存在,有衍射和干涉效应,不受重力等外力影响),最具代表的就是惠更斯。
为了讨论这两种学说,1818年,法国科学院提出了征文竞赛题目:一是利用精确的实验确定光线的衍射效应;二是根据实验,用数学归纳法推求出光通过物体附近时的运动情况。
当时年仅三十岁的菲涅耳向科学院提交了应征论文。
他用半波带法定量地计算了圆孔、圆板等形状的障碍物产生的衍射花纹,但因为光的波长太小,衍射花纹并不明显。菲涅耳也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法验证这一理论,只是把自己的理论和对于实验的说明提交给评判委员会。
当时极力反对光的波动说的泊松正是这个委员会的评委。
要说大科学家还是大科学家,名不虚传。泊松看了征文,傲慢的对菲涅耳说:“按照你的理论,如果在光束的传播路径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圆板,由于光在圆板边缘的衍射,在离圆板一定距离的地方,圆板阴影的中央应当出现一个亮斑。这可能吗?”
这个现象以前确实没人观察到过,菲涅耳也没有想到泊松所说的试验方法。不过经过泊松这么一说,菲涅耳马上准备了这个实验,实验结果完全如泊松所说:圆板阴影中间出现了亮斑。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说是正确的。
这就是有名的光的衍射实验。不知道泊松看到这个实验结果是什么表情,后人为了调戏泊松,也将这个亮斑命名为“泊松亮斑”。
顺便说一下,光波具有二象性,既不是单纯微粒说,也不是单纯波动说,而是二者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