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淑德,艳盖三国是对三国时期第一美女文昭甄皇后(传名甄宓)的评价。
相关甄宓的记录很多,有的是史料记述,有的则是出自《三国演义》,异闻传说更是不胜枚举,但有几点基本趋于一致,对甄宓的品德赞赏有加,对她的美貌倍加推崇,对她的遭遇和悲惨结局都抱以同情。
一般来说,历史上的大名人大美女配以算命先生的戏码不足为奇,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女帝武则天,袁天罡初见她时“没事走两步”的事迹广为流传;
再比如一句“公相贵不可言”后,郭山甫将后来成为郭宁妃的女儿强塞给了朱元璋,不要不行那种,并且附赠郭英、郭兴兄弟二人,兄弟俩最后都论功封侯;
又比如非职业选手道光重臣陶澍陶子霖,回家探亲偶遇老友之子胡林翼顿时“惊为伟器”,“我已得一快婿”仗着自己一窝的闺女数量众多,马上抻出来一个和胡林翼定了娃娃亲,别墅、家资、嫁妆、婚庆全包,招了个上门女婿,如果不是胡林翼死得早没赶上总攻天京,一等侯未必就是曾国藩的,曾国藩自己也承认胡林翼首功。
陶澍女儿一大堆,但儿子就独苗一支,看到尚未发迹,比穷困潦倒也好不了多少的左宗棠以后,立刻让儿子陶桄与左宗棠的长女左孝瑜定了亲。
甄宓小时候也遇到过算命先生-铁嘴相面博士刘良:“此女贵乃不可言。”如果刘良水平够高的话,其实应该再加一句:“此女惨亦不可名状。”
贤良淑德
官宦世家,家教极严,兄弟姐妹们不敢出门乱跑,只在阁楼上偷偷看着街头的马戏,当时年仅10岁的甄宓就对她们说:“此其女人之所观邪。”马戏当然谁都能看,甄宓的意思是作为女子不能这么没作派的偷偷看。由此看来,甄宓家中的在女德方面的教育非常到位。
虽然尊女德,但在知识汲取方面她却又不拘一格,偏爱舞文弄墨,这次轮到哥哥对他不以为然,大概是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些是你一个女子应该学的么?甄宓则说:“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戒,不知书何由见之?”自古以来贤淑女子没有一个不经学习就能知成败,懂自律的,不看书怎么知道这些道理呢?
天下大乱必定导致民不聊生,随着而来的就是饥荒和瘟疫,有如定数,很多百姓经济上拙荆见肘,连勉强糊口的粮食也快耗尽,纷纷出售自己家中的金银细软、陪嫁首饰等等,甄宓的母亲是来者不拒统统收购,盼着哪年太平了能卖个好价钱,反正钱在家放着也不能下崽。
甄宓规劝母亲不要趁火打劫,这种落井下石的行为太吸仇恨,饥民们真反了的话,咱家白地一瞬间,怀璧其罪,生逢乱世这些都是不祥之物。甄宓的母亲也害怕了,将自家粮食拿出来赈济乡里、饥民,一时间好评不断。
由古至今,顶级美女总是稀缺资源,随着甄宓贤良淑德的口碑深入人心,她的美貌也被广为流传,求亲者络绎不绝。
可惜如意郎君尚未到来,甄宓的美名却传到袁绍耳中,他立刻派人给儿子袁熙提亲,说是提亲,和明抢也差不太多,摇头点头都得走,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衣食无忧,但一入侯门深似海,虽然史料上来看袁熙还算专情,发妻吴氏早死,正妻只有甄宓一人,其实那个年代,侍妾一类的女子都没资格算名分的,属于高级使唤丫头,史家都懒得写,但袁熙的身边的女子,不会单只甄宓一人。
没有办法,浮萍般的命运只能逆来顺受随波逐流,如果甄宓不牺牲自己,那她家就要全部牺牲了,好在日子过得平平静静,也没爆出诸如家暴一类的丑闻。
据说,曹丕出生时天现伞盖般青色祥云,只比少了四种颜色而已,而他此次出征却真的遇上了命中的紫霞仙子,袁熙年富力强逃得飞快,老婆老妈都丢在家里不理,本来甄宓可以就近轻松逃回娘家,但是为了照顾婆婆刘氏最终决定留了下来。
公元204年,曹丕攻入邺城袁府,只见两个女人相拥而泣,一个梨花带雨,一个老泪纵横,更显甄宓天姿国色。
杀气腾腾的曹丕近前观看,惊为天人,手中的长剑落地竟也毫无觉察,还是点头摇头都要走的套路,曹丕把甄宓带回了家,请示领导兼父亲曹操后,18岁的曹丕迎娶了23岁的甄宓。
曹丕可说是文武全才,文采虽不如曹植,但8岁行文,熟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善骑射,好击剑,领兵打仗不在话下,至少初时来看,他与甄宓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
甄宓不是甄嬛,从不搞后宫争斗,对待婆婆卞夫人奉行孝道,对于曹丕的诸多老婆,一旦有人口角,她就充当调解角色,曾力劝曹丕充实“后宫”,“雨露均沾”,这样才能子嗣旺盛,对于失宠的女人,她总是百般安慰,并劝曹丕不要苛待她们。
甄宓为曹丕生下了曹睿,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一下子在家中的地位又拔高不少,并且深得曹操信任,每有建言,曹操总是认真倾听(能听就不错了),而此时的曹丕却渐渐改变,权力与野心占据了内心中的最重要位置。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位子,但却不满足只是做个魏王,最终在10月接受禅让,自立国号大魏,改元黄初,自称文帝,定都洛阳,在这件事上,曹丕没有听从甄宓的规劝,可见甄宓在他心中位置已有下降趋势。
当时的甄宓业已40岁,这在古代已经是人老珠黄的年纪,而曹丕35岁,正当壮年,虽然甄宓贤良淑德,但她对曹丕的诸多规劝也让曹丕不胜其烦。
山阳公献给曹丕两个美女,郭氏、李氏,她们经常在曹丕面前说甄宓的坏话,还诬陷说甄宓与曹植有苟且之事,其实是妒忌甄宓在后宫中的超然地位,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经过很多人不厌其烦地告状,曹丕竟然真信了,其实,曹丕虽然贪恋甄宓的美色,但是有一件事始终令他耿耿于怀,那就是甄宓曾经嫁给袁熙,他将这事当做甄宓的污点,又以甄宓有所怨言为名,赐死甄宓。
下葬时,将甄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极为凄惨。
以糠塞口。曹丕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让甄宓闭嘴,不要再口无遮拦,说些他不爱听的话,更不能忤逆自己的意思。(也有无处伸冤的意思)
被发覆面。让甄宓无脸见人。
当初在袁府明明是曹丕抢人,仿似失了魂一般,现在倒打一耙嫌弃甄宓曾经嫁给袁熙,等到甄宓陪伴他15年后,为他生下儿女后,为他孝敬公婆后,当她容颜衰减年界40后,曹丕毫不犹疑的将甄宓一脚踢开,忘记了曾经的痴立落剑,也忘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忘了曾经的浓情蜜意,这些都被曹丕置诸脑后。
不久后,害死甄宓的郭氏成为皇后,或许曹丕知道甄宓并未与曹植私通,这只是处理掉她的一个借口罢了,他一直耿耿于怀甄宓曾嫁袁熙,自己称帝后,他觉得甄宓不配做他的皇后,所以弃之如敝履,对曹丕来说,少了甄宓,宫中也并无不同,只是少了个碍眼又啰嗦的麻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