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核所辞职人员去哪里了?

核所辞职人员去哪里了?

2020-07-22 16:31阅读(315)

核所辞职人员去哪里了?:7月16日,澎湃新闻披露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事件,迅速引发了网络关注。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成:-去哪里,辞

1

7月16日,澎湃新闻披露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事件,迅速引发了网络关注。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成立了调研小组,将对该事件进行深入了解。

需要提醒的是,这90余人全部来自于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90余人集体辞职,这在任何一个单位都是极不正常的现象。核所工作人员告诉去采访的记者:他们都是自愿离职的,离职手续在6月时都已经办完,并且他们是被挖走的,但离职属于正常人员流动从核所工作人员的话不难听出,90余名科研人员的离职是因为被挖走,显然他们应该有去向才对。

  • 网传离职人员集体递交辞职信现场

但事实是这样吗?

在报道出来之后,疑似离职人员在某乎上反驳了核所工作人员的说法。其中一个匿名账号发文表示:院方没有任何提前沟通直接拆除门禁,保安巡逻,研究所的前后门锁住,有的女同事都被吓哭了,对科研人员没有一点尊重。于是,离职原因被聚焦于更换保安公司以及门禁系统上。不过,这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从这件事反映出离职人员和核所之间存在着更深层次的矛盾。

离职的这90余名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1岁,绝大多数都是中科大毕业的硕士和博士。他们考虑问题不会肤浅到因为更换保安和门禁系统就提出辞职,毕竟核所有编制,并且工资收入并不低。另一名匿名账号表示:核所近几年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所里成绩没有,牛却越吹越大。工作是溜须拍马,杂务缠身,还要陪吴老板打排球,一线科研人员没有机会施展才华,不迎合领导还要受到排挤。

此言论将矛头指向了核所所长吴宜灿,也间接否定了之前传言吴宜灿在外成立公司,鼓动科研人员离职加入自己公司的传言。按照中国经营报的报道显示,核所最高峰时有500人,这几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开始只有200人了,加上这次辞职的90余人,目前核所仅剩下100人左右。所以,匿名账号提到的“近几年来离职率居高不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至于这90余名科研人员的去年,有一匿名账号的话也许可以解释清楚,他称自己在一家科研公司找到了工作,目前还行!

所以,这起集体离职事件确实值得深度调研,如果确实是集体去了某家公司,问题的根本就在于离职人员。但是,如果他们在某乎上的反驳言论都是事实,那么,核所的领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

如题

最近,中科院下属合肥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90多个员工集体离职的事件,都惊动中央了!此次事件中集体离职的都是一些博士以上事业编制。

这是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啊,请善待他们!

不管他们去哪里,出国还是回家,那都是他们的自由,我们无权干涉。

因为我们也不知道此次事件具体的起因,所以也不好妄加评论。

但希望能够详查此次事件。

最近网上流传说,是因为不合理的改革以待遇方面的问题使得他们集体离职。不管何种原因,反正都是导致科研人员大批离职的原因。

让我们一起等待调查结果的公布吧。

通过这次事件,我也顺便说说人才为什么流失吧。

人才流失不光是我国,也是很多国家最头疼的事,每年都有好多这样的高科技人才流出国门,为他国效力。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最后给别人做了嫁衣,真的无法让人接受。

有报道显示,在美国的6名最顶尖芯片专家竟然有5名毕业于中科大。

当前,华为被美国围追堵截,芯片方面真的是卡住了华为的脖子,真的是危在旦夕。最本质的问题就在芯片技术不过关,芯片技术受制于人。

美国芯片技术全球领先,而掌握这个先进技术的顶尖人才竟然基本都是中科大的。

这是为什么呢?

人才流失他国的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呢?

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我们去反思,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最后竟然为它国做了嫁衣。

个人觉得就拿美国来说,除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科研环境,更好的薪资待遇外,还有更好的管理模式。

反观我们的待遇,人家的的待遇确实好,这也就造成了很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只要稍不满意,就往国外走。

而我们的好多问题就出在搞区别对待与科研人员的待遇上!就比如在学校里,给那些留学生住豪华宿舍,待遇比我们的学生好太多了,造成了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种环境下也会导致人才流失,人才都是很高傲的,有些会受不了区别对待,然后就另谋出路。

结语

只能说,这次集体辞职的科研人员不管去了哪里,那都是他们的自由,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路,哪怕他们真的出国了,我们也不能怨他们,因为他们是被逼无奈的。

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必然的现象。

写作不易,还望大家多多支持,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跟建议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探讨,我会一一回复大家的。

文/安生与猫

3

居然惊动了国务院办公厅,专门成立了调查小组去调研,记住,是调研,不是调查,这种新现象,肯定引起相关部门关注了,是好事是坏事,肯定要搞清楚,我认为是好事,科研机构就应该市场化,90个人一块出走,应该不是管理出问题,因为不可能那么巧90个人一块负气走,大概率是被相关联的公司挖走了,而且肯定是大公司,一次挖走90人

4

【瘾历史观点】估计先跳到国内相关研究单位,有成果后,就被美国人过来收割了。因为更换保安,90人集体离职太不可思议了,没有预谋才怪。


为什么离职,为什么能离职?


网上报道很多了,离职无非就几个原因:

1、导火索就是换了新一批保安,保安故意刁难研究员,甚至锁在室内不让出。

2、换了新领导,安插自己人,部分人被排挤。

3、此前研究院有新项目时,扩充团队,最近两年研究院没有新项目,科研资金缩减,人员也得裁判。


4、研究院中的团队某头头此前离职后,在外面开起公司,现在趁机想挖走自己信任的科研人员,跳槽到自己公司。

5、据报这些科研人员多数是中科大毕业的研究生或者博士,读了20多年的书,月薪万元左右,只比合肥当地标准稍为高小小。虽然有编制,有福利房之类津贴,但是工资相对于普通小网红收入都不如,有意跳槽都不难想像,难就难在于,福利分的房子的,不好带走。


而有些研究员在保安闹事当天就离职成功了,关乎福利房的事,同时要是没有找到下家工作机会的事,就业圈子那么窄的情况下,当天就能激情离职?很多都是已经过30岁拖家带口的科研人员了。

为什么能离职?


即使有众多离职理由,但是这个不是普通的单位,而是中科院合肥研究所下的核研究院,普通科研人员都很少离职,更何况是核相关的。

一个科研项目得靠众人数年投入才能打造成成熟的团队,换工作后新的项目和加入新的团队,意味着要再花费一段时间才能磨合好。

而90人的离职,相当于半个核研究所都被掏空了,更别说手头的项目可能随时中断,短时间内招揽新成员也不是件易事。

90人一下子离职,要么说明这些科研人员不重要,要么这科研项目不重要。随时能中断。

核所辞职人员去向?


1、国内相关同等研究单位

不过问题这事闹大后,同类的科研单位也怕这些员工是刺头的可能,再者原本编制不好招收非应届。


2、前团队头头的私人公司

一下子90人离职,肯定此前已经打好招呼的,只是利用机会造成影响,以便离职,一下子能吃进90人,最大可能就是前团队头头开的私人公司。


3、国内相关核电公司

到2019年年底,我国核电站机组才47台,以后每年新增6到7台机组,而且核电站机组越多,核燃料和核废料处理都要配置相关科研人员,这个需求也不少。

这些核研究员都是中科大之类高校毕业的硕博生,他们本来主要因为想扎根科研领域, 从事非本专业,机会不大。要以跑外卖更不可能。

最终去向

90人离职中,大多数是30岁左右,而且多数是国内高校毕业,没有留学背景,在美国法国英国等核大国看来,这履历可能还不太感觉兴趣,但是等到中国花上大资金用核研究项目培养起来的,出成果后,再来收割其中部分拔尖的领军级科研人员。我们的人才被收割后,最后损失的还是我们。


关注我@瘾历史,分享更多有趣的评论。谢谢大家关注

5

据说大部分被原所长院士的公司挖走了

6

去美国了。

7

追究这些辞职人员,

给他们加以莫须有的罪名,

是不公平的。

我们应该以这件事情为契机,

好好查一下官僚腐败,

好好检讨一下是谁在管这些人。

8

一处神秘之地…

9

中科院合肥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90多名职工离职事件引发热议,并引来上层的关注与重视,最新的消息是:

目前由各个部门成立的专项工作组,抵达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展调查工作。

也期待调查结果早日公布。

我们回到本问题之中,我们知道这90多名离职的科研人员,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历,而且有事业编制和福利分房。他们放弃编制放弃福利分房,那么他们的下家是哪里,就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

据研究所方面回应,这些科研人员是自愿离职是正常离职,是被挖走的,而下家均为相关的技术成果投资公司。

国家科研机构中的科研人员离职,他们流向或者说他们的下家一般有下面三个:

  1. 同类科研机构科研所或合作的大学院校
  2. 国内相关技术成果公司,相关合作公司
  3. 国外

关于第一个流向:

根据合肥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的网站信息显示,该所与60余家同行院所及高校有合作关系,其中不乏有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这样的国内知名科研机构,也有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

如果这9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后流向了这些同类科研机构或大学中,这其实也是好事,同行竞争人尽其能,而且这严格意义不算是人才流失,因为对于高端科研人员而言,我们希望他们为我们国家服务,他们在这些同类科研机构和大学中工作奉献,只是在国内换了个平台,但依然是为国家服务。

关于第二个流向:

同样根据合肥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的网站信息显示,该核能研究所与三大核电集团以及100余家核电设备制造厂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比如宝钢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都是鼎鼎有名的企业。

如果这9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后流向了国内的这些相关企业,由于这些企业与核能研究所有技术上的合作,他们去了也算是比较对口的,只是不知道有些企业是否能提供各种高端苛刻的研究平台。这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人才的流失,因为很多的企业主要还是为企业本身服务的。

关于第三个流向:

高科技科研人员,高端科研人员,在全世界来说都是稀缺人才,都是稀缺资源,而且该核能研究所也有不少的国际间合作,该所也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国外的一些科研机构或相关企业觊觎我们的科研人员,这是很正常的。

如果这9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后流向国外这些科研机构或企业,这对于我们国家而言肯定属于人才流失,这种情况尽量要避免。

按照研究所的回应,这些科研人员应该是流向了相关的企业,应该是第二种流向。

前段时间不是有热议说一些大学的留学生尤其是留学的博士,都不愿意回国,大家都说这是在为他国培养人才。想想也是,一个博士从小学读书开始,到博士毕业,需要经历20多年,国家培养一个人才的确不容易。因此国家必须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明确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避免人才流向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