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假如没有慈禧太后,清朝是否会灭亡?

假如没有慈禧太后,清朝是否会灭亡?

2020-07-22 16:04阅读(86)

假如没有慈禧太后,清朝是否会灭亡?:假如没有慈禧太后,我认为清朝会更快的灭亡。慈禧太后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不能够作到积极顺应历史潮流,进行锐意

1

假如没有慈禧太后,我认为清朝会更快的灭亡。

慈禧太后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不能够作到积极顺应历史潮流,进行锐意改革,坚决抵御外寇,割地丧权辱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这一点不能否认。但作为清朝这架已运转了二百年的腐朽机器,无疑是最好的撑舵者。清朝灭亡是必然的,这一点不容辨驳,只是有慈禧太后在灭亡的慢些,没有慈禧太后在灭亡的快点。

我们看看假如没有慈禧太后,换成其鬼子六奕訢、光绪帝掌权会怎么样。

如果恭亲王奕訢当皇帝

现在大家都认为道光皇帝选择皇四子奕詝作皇帝是个严重错误,咸丰皇帝昏庸无能,贪杯好色,导致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认为若是选择皇六子奕訢当皇帝会好一点,好的原因是奕訢英明叡智、果干坚毅,和积推行洋务运动。

奕訢当皇帝固然比奕詝好,但咸丰帝也不是什么都未干,他也做过勤于政事、任贤除邪、整顿纲纪、改革弊病的事,只不过效果不明显吧了。到咸丰时期清朝已经建立二百年,经过康乾盛世之后各种毛病已经出来,国力急速衰退,土地集中、人多地少的矛盾都开始集中显现,已经出现灭亡的兆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只不过是意外打了棍,因此无论谁当皇帝都改变不了这个趋势。

大家认为鬼子六奕訢当皇帝会进行锐意改革,错,奕訢即使当皇帝也只会进行有限的洋务运动,釆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会釆取象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资产阶级变革。中国是个大国,二千年的封建体制惯性很大,守旧势力很顽固,一般的改革变法多是以失败告终,这也是中国为什么频繁发生改朝换代的重要原因。

在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前,奕訢若要想实施大规模洋务运动,必然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奕訢根本难以施展抱负,也只能是修修补补。因此太平天国起义照样会发生,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也照样会发生,只不过应付的手段可能会好一点,但结果不会改变多少。

实质上,在同治年间和光绪前十年,恭亲王奕訢是清朝各项政策的实际制定者和执行者。那时候慈安太后还活着,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对他非常支持。他虽没有皇帝之名但有皇帝之实,他的一切政治理想都已基本实现,没实现的就是未能做到乾纲独断。

奕訢只是清朝封建统治的守护者,他不会实施激烈的资本主义变改,洋务运动也是在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人实力派的支持下才顺利实施的,朝中的守旧派反对势力依很大,若不然他也不会被清流讥讽为“鬼子六”。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变很更加固守旧,而且男人会比女人更固执,所以即使奕訢当皇帝,也改变清朝灭亡的命运。

如果光绪帝执政

光绪帝是个悲情皇帝,一辈子当傀儡十分让人同情。因此很多人就会认为光绪帝要是执政就会好过慈禧太后,其实这一种错误观念,光绪帝执政只会加速清朝的灭亡。

大王朝一般有两个时期最危险,一个是前期,一个是后期。前期为开国皇帝死亡后出现交接动荡,第二任皇帝若年轻无知必会翻船。后期为皇帝频繁更换,而且都是年轻皇帝一上任极力想改变现状,最后弄的一发不可收拾,最典型的就是明未的崇桢帝,还有慈禧太后死后的摄政王载沣。

光绪帝并不是没有机会,亲政后慈禧太后给他放了权,虽然留有尾巴,但朝廷日常的事还是由他作主。在他亲政期间干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对日本的甲午战争,一个就是“戊戌变法”,两件事都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两件事都有很大的外在原因,但他作为皇帝是最决策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对日作战时重用翁同和盲目开战,战争中不能协调全国力量集中对日,失败后又意志不坚决屈辱求和。在戊戌变法中仅仅依靠康有为等无实权的新派人物,而且政令无常。在对待慈禧太后等守旧派上,没有十足的把握便想发动政变,手中无兵又无掌握兵权的亲信大臣,仅凭一道密旨就想使袁世凯倒戈,这简直有点妄想。这两件大事虽然是慈禧太后在背后阻挠,但也说明光绪在政治不成熟,不是合格的政治家。

摄政王载沣执政

慈禧太后死后三岁的溥仪当上皇帝,其父载沣被封摄政王,执政开始便清除旧党人物,将袁世凯打发回老家。重新重用满清贵族,组建皇族内阁,使掌握地方实权的汉族官员开始离心离德,满清开始风雨飘摇。

武昌起义其实是个很小的起义,与太平天国起义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以清朝当时的军力镇压起来并不困难,但却成了压跨清王朝的稻草。究其原因就在于摄政王载沣成立皇族内阁后不再任汉族官员,而恰恰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大部是汉族官员担任,新政使这些官员对清廷丧失信心,于是武昌起义一动,南方各省便宣布独立。

袁世凯逼清廷退位只是因利导势,实际上他已经看到革命无法阻止了,而且清廷已经让他心寒了,于是借助北洋新军逼清退位。若是袁世凯不这么作,那么武昌起义会被扑灭,但全国各地的革命形势他未必能控制住。同时由于镇压起义有功,必然会功高镇主,更加遭到清廷的忌禅。

而慈禧太后要是活着必然不会抛弃汉族官员,成立什么皇族内阁,在没有把握控制北洋新军的情况下赶走袁世凯。而袁世凯也不赶在慈禧太后手下造次,各省总督巡抚也不会那么快宣布独立。

所以说慈禧太后是晚清政府的压舱石,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是起到阻碍作用,但对清朝延续生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从清朝灭亡后北洋政府时期的乱局就可以看出,中国这艘大船想迅速由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可能。

2

我来捋一下清朝是被谁灭亡的。清朝的灭亡,源自于统治阶级更替------汉族地主阶级的崛起,和满清皇权衰落。

清朝灭亡的直接事件是辛亥革命。但是,革命党势力不足以完成推翻朝廷的任务。袁世凯的北洋六镇一来,湖北的革命势头马上被控制住了。黄兴作为孙中山身边的“武将”,名头很响,之前发动了不少革命暴动。但是,战场上一出手,就知道黄兴没有那个能力。要不是黎元洪,革命党可能已经被荫昌灭了,都不用袁世凯出山。(袁世凯旧部不听荫昌指挥,这才让革命党在湖北势力扩大。起义在全国蔓延开来。)


而且,革命党里面混杂了很多旧官僚旧势力。例如:江苏巡抚程德全,“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甚至,连当时的革命党“推举”出来的湖北都督黎元洪,其实也是被人拿枪逼着上台的。


幸好,袁世凯跟清政府早就不合。这次袁世凯趁着辛亥革命重新掌权,必然不会全心全意为清廷卖力,他要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于是,袁世凯跟革命党一商量,他自己想当总统。于是,袁世凯先逼着清廷退位,再逼着革命党下台。新的民国政府,直接迁到了北京。


所以,清廷灭亡的直接掘墓人是袁世凯。而袁世凯是李鸿章提拔上来的,他是汉族地主的代表。李鸿章当年跟着曾国藩发家的时候,还是太平天国起义之际。而那时候,慈禧还没有掌权。慈禧除掉8位顾命大臣是在1861年,当年12月才开始垂帘听政。而太平天国始于1851年,终于1864年。1861年的时候,曾国藩率领的汉族地主武装已经很强大了,太平军已经走下坡了。


所以,没有慈禧,汉族地主阶级还是会随着太平天国运动崛起。清朝的军权,还是会被汉族地主阶级分走。所以,清廷被汉族地主阶级消灭,是早晚的事。

当然,很多革命党其实也是地主阶层出来的。因为,当时也只有地主阶级(官僚也是地主阶级代表)才有钱读书,学习新思想。地主阶级后来又衍生出民族资产阶级。

总之,说到底,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还是汉族地主阶级崛起。

(文|勇战王聊历史)

3

清朝无论有没有慈禧太后,都要亡了。

应该说,不管有没有慈禧,清朝晚期的走向变化应该都不大。



为什么这么说?请听我说。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算是被打开了大门。这时离清朝灭亡还有70年。70年!!!

我们看一下隔壁的日本,1853年,日本被美国用大炮轰开了大门,这就是“黑船事件”,1867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仅仅过了20多年的发展,到了19世纪90年代就已经成为了世界性强国。

为什么要提日本,因为“黑船事件”之前的日本和当时的中国很相似,同样闭关锁国,同样的落后于世界。撇除体量上的差距,当时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上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

区别在于,日本是积极向外探索,积极学习新技术,积极进行探索改变。

而在当时的清朝从统治者到贵族阶层都是盲目自大,对世界局势完全没有认识,一心一意想保住的只是自己的地位和富贵。他们想的是反正天朝地大物博,以周围的蛮荒之地结与国之欢心很划算。所以一在割让领土,一再出卖主权。无视国内已经积累起的巨大社会矛盾,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视民众为牲畜。

终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的时候,慈禧还没有掌权。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等洋务派汉族晚清名臣羽翼渐丰。当慈禧第一次垂帘听政的时候,太平天国已经接近尾声,三年以后,当太平天国被完全镇压以后,清廷对洋务派大臣已经失去了掌控,慈禧实际上已经对洋务派失去了绝对的控制,慈禧需要对依赖洋务派对她的支持,又担心洋务派实力过大,所以一直在这个之间找平衡。



而晚清的近代化也是由这些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洋务派推动实施的。

洋务派取得地方军政大权的过程中慈禧没有掌权,等慈禧掌权以后洋务派已经成了气候。

而太平天国又不得不用曾国藩等人镇压。

所以,晚清不管有没有慈禧,其命运走向基本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了。

4

题主的问题是:假如没有慈禧,清朝是否会灭亡?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没有慈禧,清朝可能灭亡的更快。我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第一,自从公元1644年满清入关至1840年鸦片战争,清朝历经康乾盛世的繁荣而举世闻名,使得统治阶级夜郎自大骄傲的采取了闭关锁国的错误政策,致使中外交流断绝,使得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发生了逆转。

第二,清庭内部贪污腐败,卖官鬻爵,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引发的社会矛盾深深改变着国家的命运和走向。一边是“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边是广大民众所面临的饿殍遍地、背井离乡、民不聊生的惨状。

第三,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朝作为独立国家的地位,加之西方列强随后几次三番发动的入侵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国家灭亡的速度。

第四,于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痛苦挣扎的现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阶层已经无力承受晚清为了割地赔款对他们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第五,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以中国败北求和而告终,使得国民的士气受到严重的打击,对清庭克扣海军军费2亿两白银兴建颐和园为慈禧祝寿而愤慨,使广大国民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对清庭治理国家的信心逐渐丧失。

第六,康有为和梁启超于1895年所发动的戊戌变法,改变了国人坐井观天了解国际的先河,开拓了有志之士的国际化视野,激发了国人变法图强的决心,促进了几千来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的彻底破产。

尽管我们所面临的内忧外患迫在眉睫,但是清庭仍然毫无作为,只是一味地讨好洋人,甚至帮着西方列强剿灭以“扶清灭洋”为己任的义和团,这场于公元1900年由山东朱红灯领导的义和团运动被屠杀了,国民对清庭的信心完全丧失。当义和团运动覆灭之后,1905八国联军趁势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和火烧圆明园,烧毁了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座集中外建筑风格于一体,珍藏自夏商周以来历朝历代的文物和奇珍异宝于一园,凝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于一身的圆明园,惨遭浩劫并被付之一炬,他们犯下罪恶滔天的罪行,罄竹难书。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揭开了用暴力革命推翻满清腐败无能政府的开端。

综上所述,假如没有慈禧,大清亡国可能更快,尽管她的执政表现很糟糕,但是并不昏聩无能,牵涉时局的重大问题和稳定国内政局方面有一定的权谋,怎奈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更何况她垂帘听政独断专行,对时代发展的态势缺乏清醒的认识,以至于的所支持的洋务运动无疾而终,从而加深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使中国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亲自敲响了清朝灭亡的丧钟。

后人笔者有诗云:垂帘听政是非多,鸩子屠才意如何?坐井观天观天下,血溅汗青难开脱。

5

王朝兴衰更替是历史大势,清朝到慈禧掌权的时候已经经历了200多年了,算是不错了,灭亡是迟早的事,相反,正是由于慈禧在,清朝延缓了灭亡时间。

慈禧正式掌权的1861年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最盛的时候,此外,还有捻军等各种起义武装。这时候,清朝想要苟延残喘,获得胜利,必须要一个强硬、能用人的领导人。纵观当时朝局,能压得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只有慈禧一人。换做其他人,曾李等人估计理都不会理,这样的后果就是在多方势力角逐下,大清快速走向灭亡,就像隋朝一样。

接下来就是洋务运动,这个持续了30年的运动,着实为大清续了命,当然,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崛起,清朝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逐步沦为列强傀儡,灭亡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有人会说,如果慈禧在戊戌变法前死了,那大清就还有希望翻身。这显然是自欺欺人的说法,即便慈禧不在了,当朝廷里的顽固派还在,另外地上的封疆大吏还在,而年轻光绪皇帝显然压不住这些老油条。盲目变法的后果很有可能是大清陷入内战,各国督抚都有帝国主义做靠山,就像民国混战时期。

6

假如没有慈禧,清朝还会不会灭亡?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自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国就已经初步的落后于世界的潮流。欧洲开始新航路,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而旧时的中国却依旧闭关锁国,自诩天朝上国,而且当时的封建君主专制上升到了最高峰。想必即使没有慈禧清朝,依旧还是会灭亡,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其原因。

封建制度落后,官员腐朽

在明清之际,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统治更加稳固,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例如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军机处等,这一系列的做法都象征了封建制度,以逐渐脱离实际,封建制度的衰败已经无可挽回。

而作为统治阶级的封建官吏们,也早已变得腐朽不堪,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不断搜刮民脂民膏,不断压榨民众,这也就使得统治阶级逐渐失去了社会群众,这样的民心群体,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闭关锁国,重农抑商

自明朝中后期开始,便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到了清朝时期,便上升到了高峰,全国上下只留下广州一处通商口岸。统治者自诩天朝上国,将世界的潮流拒至于门外,比如当时的乾隆皇帝就将西方最新的科技成果嗤之以鼻,说其是奇技淫巧,不堪大用,仍旧认为自己是最发达的国家。知道1840年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碎了那样一个天朝上国的黄粱美梦。

由于中国古代的经济形势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本身就具有脆弱性,所以每遇灾荒人祸必濒临破产。而统治者又为了保证其封建统治的稳定,长期以来实行的面是重农抑商的政策,这样的政策保证了充足的劳动力生根于小农经济的体系中,保证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然而,长期的重农抑商也使得中国的商品经济始终难以发展壮大,就算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还是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八股取士,愚民政策

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存在了1300多年的选拔制度,一直以来都充当了选拔人才的重要作用,然而自明清开始,统治者便将科举制度进行改造,这也就是所谓的八股取士。八股取士禁锢住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能力,使天下仕子醉心于考取功名,思维僵化,思想麻木,固步自封。这样的方式背离了选取人才的初心,阻碍了社会进步。

为了从思想上阉割国人的血性,满清大肆销毁古籍,打压进步思想,使的原本可以和百家争鸣相比的“晚明思潮”,终结在满清的手里!知识分子只能研习不问世事的小说!

为了从精神上奴役国人,满清实行“文字狱”,文字狱本是无中生有,是满清对士大夫进行打压,残害的一种手段,文字狱导致成千上万的人受到迫害!柳诒征称:“前代文人受祸之烈,殆未有若清代者。故雍乾以来,志节之士,荡然无存。……稍一不慎,祸且不测。”文字狱愈演愈烈,到乾隆时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有名的有康熙时期的南山案、雍正时期的查嗣庭试题案和吕留良案等,通过文字狱,满清残害了原本有志节的名士,精神上严重摧残了国人!

其实慈禧的存在,只是那个落后腐朽的清朝最后一击,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此腐朽不堪,视民众如草芥,奴仆的王朝试问,这样的朝代焉能不灭亡?

7

假如没有慈禧太后,清朝还是会灭亡。


虽然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思想以及制度的落后。但是外部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

有道是“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时世界的潮流是什么呢?18世纪60年代西方开启了工业革命,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外扩张,这是资本主义的属性,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手段之一。


基于这个手段,西方世界必定会加快对世界的掠夺与殖民。


1792年,英国任命马戈尔尼为大使,率领一支700人的船队,在乾隆83岁寿辰之际来华。本来这是清朝了解外部世界的绝佳时机,也是对外展示的一次机会,但是清朝的狂妄自大,错失了这次机会。

马戈尔尼访华失败。回到英国之后,他认为清朝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实则外强中干,就像是昏昏欲睡的狮子,不堪一击。也就在这次外交失败后,西方人眼里的大清王朝早就不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帝国了。


\"要把西方十界的物件,各国互相交易,大家都得便宜\"。(《英王致乾隆的\"表文\"》)


大英帝国的访华使团,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同大清国做生意。但是被清政府拒绝了,理由是我天朝地大物博,不需要洋人的货物。这种自大为中英后面的贸易以及战争埋下了祸根。


虽然官方层面上不允许同洋人做生意,但是民间的商人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发财的机会。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广州沿海地区就形成了颇有规模的民间贸易团体,他们从事着对外贸易,从中牟利。

虽然当时有严格的海禁政策,但后来有了官方的参与,成立了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十三行”,这就是著名的广州十三行


有了广州十三行,清政府的对外贸易就像是开了挂,贸易额逐年的上升。清政府的茶叶、瓷器、古玩字画不停的向洋人输出,换回来的白花花的白银,这对于清政府来说也是一种“福利”。这种贸易中,尤其是和英国,他们的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对于英国人来说,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到了19世杰中后期,英国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利用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倾销鸦片。有了鸦片贸易,英国人很快扭转了贸易局面。清政府的白银,很快就到了英国人手里。


接下来就是鸦片战争、甲午海战、火烧圆明园等一系列的屈辱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的强大是资本在驱动,而资本是需要市场,当西方世界的国内市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时,他们就展现出资本的本质,通过剥削、压迫来获取原材料和市场。



这种剥削、压迫从西方世界嫁接到东方,来到了古老的中国。另外一点,资本主义的侵略离不开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让世界成为一体,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益就会有竞争,弱肉强食成为生存法则。而腐败落后的清政府自然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欺负的对象。不管清政府是不是慈禧当政,也就是说没有慈禧太后,清朝还是会灭亡。这不是清朝自己能选择的,这是历史的趋势,世界的潮流。

当然了,中西方列强的入侵带给了中华民族深重的灾难,让中华民族的近代,成为充满屈辱、充满血与泪的历史。

8

实际上吧,没有慈禧太后的清朝会更早亡国。慈禧太后其实不像我们印象中那么凶神恶煞。

没有慈禧,杨乃武和小白菜就没那么好下场了。可见慈禧其实也挺好心肠的。只是后来康有为他们要刺杀她老人家,后来她知道后,疯了。自己养的儿子居然联合外人来杀害自己,换谁都受不了。

之后慈禧的恶名就被康梁等传遍大江南北。不信你仔细想想她有什么事是很过分的吗?除了喋血六君子之外?

什么给自己过生日那都是有虚假成分的。清朝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没有打赢过。唯一一次平手还是慈禧她老人家手中打的。就是中法之间的那场战争。老将冯子材就是那场战争的人物,亲手把自己儿子砍了。

所以,没慈禧请绝对会早亡,但对中国、中国人民来说,清亡了也许比苟延馋喘要好一些,但那还是一句:行,百姓苦;亡,百姓苦。

9

您好,我是怪哉书虫,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其实很难假设历史的车轮痕迹,但是关于这个问题,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即使没有慈禧太后,清朝也会灭亡。

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已。

封建社会的必然结果

总结数千年的封建王朝,我们不难发现,王朝兴起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而王朝的灭亡,则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亡。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就像是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走向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如汉唐,如宋明,历史的书籍里记载了太多的圣明君主,但是这些君主不是长命不衰的,当权力一代代的更替,交到后辈子孙的手里,这一代一代的折损,像是老旧的机器,各个零件在无意识间已经开始损坏,终于会分崩离析。

从某些角度来讲,慈禧还有些无辜。

因为她接手的并不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帝国,而是一个开始迎接夕阳的大厦,这大厦不是她一介女子可以支撑的,同样在西方如火如荼的改革之后,落伍的腐朽王朝,必定会迎来自己的落幕。

甚至我无数次想,如果慈禧放权,任由戊戌变法开展,那么西方各国会不会给当时的清廷机会?

我甚至还在想,当初李鸿章谈判的条约,如果慈禧没有逼迫光绪签字,那么会不会引发另一场大战?

对于这些,我们作为后辈无从假设,也不能做任何的假设。

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新旧势力交替的时代,老牌的封建贵族会不会任由皇帝动自己盘子里的菜?

细数李朝历代的变法,成功者真心是少之又少。


而当时打红眼的各国侵略者,能不能眼看着嘴边的肉不去吃,而让着一块肉一点点的变成狮子?

答案我们心底大概都有了吧?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怪哉书虫,欢迎关注和留言哦。

10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慈禧太后,清朝最终也是灭亡。

首先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而言,清朝那种压制人性的变态制度已经使人的性格扭曲,不管是一人之下的宰相,还是威风八面的大将军,见到皇帝言必称奴才。这是封建帝制发展到顶峰的表现,盛极必衰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清朝必定灭亡。

没有慈禧太后,清朝最终也是灭亡

其次,封建帝制已经严重阻隔了经济的发展,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胎死怀中,中国的经济与西方距离不断拉大,而康雍乾盛世之后,经济急剧下滑,此消彼长之间,落后的清朝必定成为西方列强的羔羊。

没有慈禧太后,清朝最终也是灭亡

再次,腐朽的制度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掣肘和限制,尤其是军事的滞后,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长驱直入,清廷无还手之力。

最后,慈禧与军费修陵墓,慈禧的与全世界开战,慈禧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等,只不过是加速清朝灭亡的催化剂,只不过是在伤口上洒了一把盐,只不过是在火上浇了一点油。

故清朝的灭亡,有无慈禧都是注定!

没有慈禧太后,清朝最终也是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