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时代和民国时期的能人,可能我们周边的人们能够一口气说出很多,甚至可以说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曹操、刘备和孙权如此,关张赵马黄等五虎上将如此,诸葛亮周瑜和司马懿等人也是如此,甚至就是廖化这类武将也是大名鼎鼎了;至于民国时期,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是涌现出了大量的能人,比如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甚至张作霖,都是民国时期不可多得的政治能人,孙中山、蒋介石、李宗仁、张学良等人也是如此,可以说这两个时代真的是能人辈出,甚至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三国和民国时期的能人最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呢?
简单的说,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而已,三国和民国时期能人是很多,但是其他时期的能人就真的少吗?比如说先秦时期有姜子牙、周公以及春秋五霸这样的政治人才,更是有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等战国四大名将,还有孙武和孙膑这类在军事著作和战绩上都很突出的军事能人,更不用说还有商鞅、吕不韦、张仪、苏秦以及李斯这类人才,至于“百家争鸣”涌现出的各类思想家,难道这些都不是能人吗?两汉时期优秀的政治家有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汉光武帝刘秀等等,顶级名将也有韩信、卫青、霍去病以及耿弇、冯异和吴汉为核心的“云台二十八将”,这些都不是能人吗?
隋唐时期的能人也是成批涌现,优秀的政治家有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更不用说一大批明相,比如房玄龄、杜如晦在古代宰相中都是名列前茅的,还要姚崇、张九龄等明相,名将质量更是古代历代之最,不但有李靖、李绩等这类历史顶级名将,还有侯君集、尉迟恭、秦琼、苏定方、郭子仪、李光弼甚至李晟等人,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难道说唐朝的能人就少了吗?这还没有说李白、杜甫这些唐朝诗人呢?至于宋朝虽然军事上比较弱,但是能人还真不少,如果大家观看过《清平乐》的话,这里面的能人就有那么多,难道就真的比其他历史时期少吗?明清时代的话,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那么为何会给大家一种只有三国和民国能人最多的错觉呢?在小编看来,主要因为一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文艺作品和社会舆论宣传的结果。
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如果缺少优秀文艺作品的宣传,即便是能人辈出,也很难被人们广泛接受,在这方面三国时期无疑是最幸运的,因为一部《三国演义》让三国时期的能人广泛被广发人们群众熟悉,当然这里面还包括一系列以三国为背景的其他艺术形式,比如说评书,在曾经一个历史时期,这类评说作品成为一代人内心深处的最深记忆,所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刘备、曹操等一些列文臣武将和君主都被大家牢牢记在了心中,此外其他历史时期也存在这类文学作品,比如《封神榜》和《隋唐英雄传》,甚至《杨家将》等等,这些历史时期的能人自然也会被人们铭记,只不过这些作品的影响力还是不如《三国演义》,自然也就造成了人们对于三国历史比较熟悉了,当然近代的京剧等剧种也有很多三国戏,更是留下了黑脸的曹操、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和黄脸的典韦等等都已经脸谱化了。
至于民国时期的话,主要是距离人们生活的时代比较近,身边如果有一些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本身就是出生于民国时期,自然对于那段历史有着比较清晰的印象,毕竟作为亲身经历者很多历史能人以及历史瞬间,甚至因为近代各种影像和记录片留存到现在,甚至很多能人的事情就在邻里之间的口口相传间被流传下来,更不用说近代各种舆论的宣传了,所以三国时代的能人就这样被我们所熟悉,自然也就给人们这样的错觉了。
第二,乱世出英雄。
自古都是历史大分裂时期,能够涌现出无数的能人异士,对比历史上分裂时期和大一统时期,明显能够看出大分类时期人才更优质更突出,先秦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军事能人,光是著名的军事著作就有孙武的《孙子兵法》、司马穰苴的《司马法》,孙膑的《孙膑兵法》和吴起的《吴起兵法》,这些兵法奠定了古代军事思想,成为指导中国古代两千多年作战的主要理论基础,也涌现出了各种思想家,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兵家、纵横家等“百家争鸣”的局面;三国时期也是乱世,无数武将和谋臣在乱世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更是给后世留下了大量效仿的人才,比如诸葛亮是忠臣的代表,关羽是“忠”的代名词,张飞代表了勇猛,就是曹操也留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操作,这些都是三国被人们认可的重要原因了;而民国时期,正处在中华民族历史最大变局的时候,自然涌现出了各种思想的交汇,无数人为了民族的前提多方奔走,比如孙中山先生一辈子为了中华民族在奋斗,更不用说还有学生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了,当然其他像段祺瑞、张作霖这些北洋军阀以及蒋介石等国民政府“新军阀”,也都是在各自寻找中华民族的出路,所以乱世能人拥有更多展现能力的机会,所以才会有“乱世出英雄”的说法。
当然,乱世确实出人才,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强汉盛唐局面的出现,没有能人能够开创出一代“盛世”局面,只不过身处治世,个人的能力也就不容易被后人传播出去,相反正是因为身处乱世,个人能力突出,反而更容易宣传出去,其实就是大一统的王朝,开国时期的能人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要远超其他时期,比如西汉建国时期的谋臣和名将,质量远比后面汉朝更加突出,无论是韩信还是萧何、张良等人,远不是其他时期能够比得过的;唐朝建国时期也是涌现出了大量人才,李靖和李绩是唐朝名将毫不动摇的前二人选,其他武将像尉迟恭和秦琼的勇猛,也是唐朝其他名将不具备的,至于文臣方面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凌烟阁功臣,他们的质量也要比其他时期更高;而明朝的话,开国武将徐达和常遇春绝对明朝武将前两位,就是后期涌现出了戚继光,也无法取代他们的地位,至于李文忠、蓝玉等人也是前十,甚至前五的名将了,所以说是乱世给了能人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给了他们更好展现自我的平台。
第三,古代史书造成的结果。
我们现在研究历史,主要依靠古人编撰的史书,最被人们认可的就是《史记》为首的“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不过这些史书都是古代文人编撰的史书,在古代的时候,文人都喜欢粉饰太平,尤其是出现治世和盛世的局面,更是如此,毕竟这样记载代表了历史对于它们的肯定,当然因为“盛世”,也容易让绝大部分人忽略了社会存在的问题;而乱世的话,因为需要“救世主”的出现,需要他们建立新的秩序,尤其是作为最后的胜利者,史书的作者自然要给予更多笔墨的记录,所以这些胜利者以及各自麾下的文臣武将们,也都记载非常详细,而且这些人的事迹也就被更多人熟悉起来,自然他们也就是那个时代的能人了,三国时代是这样,东汉末年多少群雄崛起,最后却只成全了三个胜利者而已,也就是刘备、曹操和孙权,连带着他们三人麾下的文臣武将们,也被历史铭记了,民国时期也是群雄逐鹿,这些被我们铭记的能人,无不在历史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比如段祺瑞和张作霖,甚至张学良也为民族大业做出了贡献,这些人能够称霸一方,不是是能人优又是什么呢?
综上所述,三国和民国时期的能人之所以被大家认为最多,其实仅仅是一种错觉,并不是说这两个时期的能人就一定要比其他时期多,只不过因为身处乱世,能够让这些能人拥有更好的平台展现自身的能力,再加上三国时期的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以及评书和话本等等,让三国时期的人物被广为流传,至于民国时期距今比较近,很多人都经历过那段历史,这些能人的事迹被大家熟悉,所以正是这样的情况,才给人们一种三国和民国能人最多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