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游记本身其实就是阴谋论,你看原著怎么能反驳?

如果对西游记没有理解的话,那西游记里边很多的篇幅就可以不要了,还有西游记里的很多情节会矛盾!

如果说是有什么阴谋你不赞同的话可以提出来,用原著反驳也要提出来,不然无从说起!

如今西游记有很多解释,比方说阴谋说,炼丹说!

有很多的解释确实牵强,有的解释也说的过去!

阴谋说很多也说的过去,既然是神话故事,那么探讨一下也并无大碍!

有些不理解的地方确实就得思考一下!

总而言之,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既然是名著,书里自然有他的玄妙之处!

如果觉得别人解释的不对,完全可以拿出自己的解释对比一下。

西游记真正看懂也是很难,里边的很多的话都是哲理!

很多的人情世故,贪心,人心人性,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虽是神话故事,里边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也很多!

仔细看,西游记是一本恐怖小说!

最佳贡献者
2

“西游记阴谋论”是近几年随着网络文学的兴盛而产生的一种亚文化。“西游阴谋论”为什么这么流行,其原因有许多,主要原因大抵如六小龄童老师所说:名著没有受到敬畏,没有得到保护!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就深受读者喜爱,明清以来,其续书有许多,其它文学作品中关于孙的描写也有不少,但都没有如今这样的“阴谋论”。

如今的“西游阴谋论”其中心思想便是:佛道相争,孙实力很差,太上老君(或玉帝)才是最厉害的角色,孙大闹天宫是天庭在放水……

那么我们看看与《西游记》作者年代相近的人续写的有关“西游”文学中是否如此?

在《后西游记》中孙的后人孙履真再次大闹天宫,众神无可奈何,太上老君提议请来成佛的孙,他才被治服。

在《东游记》中孙帮助八仙,一棒子打死十万天兵天将。

在《南游记》中华光祖师大闹天宫,但遇到孙却远远不及,最后用了法宝才取胜。

在《锋剑春秋》中白猿打着孙的旗号直接吓跑天兵,救出孙膑!

……

也就是说在《西游记》问世以后古人眼中孙是非常强大的,是真正的救世英雄,天庭神将包括太上老君等人都是主角们日常成长、刷经验的目标,天庭被闹是常有的事情。

然而近几年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各种“解读”《西游记》的“名家”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西游阴谋论”更是几乎成了主流,试问一句,难道与吴承恩年代更接近的名家对《西游记》的认知还不如他们吗?

“西游阴谋论”大概是从以《佛本是道》为首的洪荒文学的兴起及吴闲云之流“解读西游记”的风行开始的,其能巅倒是非迷惑众人原因有这些。

1.《西游记》太过出名,影视作品太多,也因此其实许多人都不曾读过完整的原著,认为原著所说的就是影视作品所讲的,没必要再多此一举地阅读原著。

2.洪荒文及“西游解秘”网文的流行,作者势必要颠覆人们以往的认知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正所谓人吃猪不奇怪,但猪吃人就奇怪了;他们抓住了读者们的猎奇心理就能获得更多的流量。

3.网络跟风的盛行,自吴闲云的“解秘西游”言论引起关注,越来越多的所谓名家要拾人牙慧,模仿前人的成功,而影视制作人为了赚钱更是要将这些“标新立异”的观点作为主题。

4.虚荣心作祟,解秘西游者要证明自己高人一等,就要说出惊人言论,未读过原著的人们要证明自己看过原著,就要拿出这些惊人言论来武装自己,再来一句“你看的是电视剧吧,原著怎样怎样”就真的以为自己是原著党了。

5.畸形的价值观,认为凡是名著就是批判小说,却不知古典名著非批判性质的比批判性质的多得多。

6.对道家的同情,道教非是本土宗教,但在古代大有被佛教逆袭之势,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同情道教,排斥佛教这个舶来品,便有意将道教在文学作品地位中拔高。

实际上如果你认真阅读《西游记》原著就会发现网上的“阴谋论”根本站不住脚,《西游记》并非讲述的阴谋,而是讲的“修心”,鲁迅、胡适等文学大家对它评价最好:

鲁迅一一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原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胡适一一《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

清学者张书绅一一《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甚至连毛主席评价《西游记》也是通过里面讲述的故事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认为孙大闹天宫是反抗恶势力,认为唐僧是修正主义的伯恩斯坦,猪八戒是自由主义者等等,但从没认为这部小说中佛道两家在下大棋、天庭在放水!

试问一句,这样的文学名家,世界伟人还不如网上那“阴谋论”提出者?

如今“西游阴谋论”流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名著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

3

其实所谓的西游阴谋论,也只是一些朋友自己对《西游记》这本书的理解,发散思维,而且阴谋论本身一定是基于《西游记》原著的,所以有些人的对于西游记的人生观价值观崩塌了,每个人都《西游记》都会有不同的认知,所以用很怕别人跟我们不一样,摧毁了自己内心一直坚持的东西,很多人认为西游记就是美好的,就是师徒四人一路披荆斩棘,成功取经的励志故事,孙威风凛凛,美猴王,猪八戒憨态可掬,沙悟净忠厚老实!这些是原著中写的吗?真不是,这是83年电视版西游记想让我们知道的!

好多抵制阴谋论的读者,自己真正读过西游记原著吗?可能读也是一目十行,原著中怎么描写“美猴王”的?“毛脸雷公嘴,身高不足四尺。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象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这绝对是猴子中的极品,但是和人的审美有关系吗?电视剧为了迎合大多数观众,极力的美化了孙,我们想想哪个孙最像?没错,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同样是被抨击最厉害的,“这不是我们心中的孙大圣”“你这是摸黑经典”……你看看,最像的反而挨骂最多,因为好多观众只愿意相信他们自己认为的,我们能接受美化版的孙,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从另一方解读的西游记呢?

那西游记有没有阴谋论呢?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不支持阴谋论,但是也不妨碍有人从另外的角度解读!我们来想想,吴承恩老先生写西游记是写给小孩子看的吗?再想想我们心中的西游记启蒙是原著还是电视剧?答案一目了然,西游记最开始一定是写给成年人看的,而且是有知识的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谁会让自家的孩子捧着这种杂书看?没有一定的知识也看不懂,而我们绝大多数在看原著之前已经被83年电视版西游记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所以用潜意识的不能接受身材不够高大,长的不够讨喜的原著版孙,更不能接受一路斩妖除魔,西行取经是有阴谋在里面!宁愿坚信自己从儿时建立的西游价值观,师徒四人就是为了取经普渡众生,一路上就是有那么多妖怪,就是有那么多神仙大能管不住自家坐骑童子啥的,让他们下界为祸!

不是阴谋论原著中可以反驳,而是我们认知里的西游记,原著里颠覆性的描述,我们不愿意去相信,不愿意去接受,不接受孙的长相和猴子没啥区别,不接受沙悟净在流沙河吃过很多渡河人,因为这和我们心中的西游记不一样!其实这也是西游记长久不衰的原因,因为有争议,就是有兴趣去找出反驳点,因为不相信原著党的引用,就自己从原著中找答案,就这样一个信与不信的博弈,经典就诞生了!

我们要容许争议的存在,也许西游记有阴谋,但是我更愿意相信美好,不冲突!

4

因为人是一种“半明半暗”的动物。

人们对事物的一切解释,都是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打掩护。

当财富两极分化,人们认为努力无意义时,就会举世陷入阴谋论。当财富差异不大,人们认为努力有意义时,就会产生百家争鸣的局面。

换而言之,人性的“无知”这一面,决定了“阴谋论”始终不可能消弭,因为“无知”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一面,人们不可阻挡地就会对现实进行“幻想”,只为了填补这种空虚。

人类对未知的“解释”,本来就是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完成大规模合作的根本因素,因为他们都相信同一套虚构的规则。

换而言之,如果从“阴阳”的角度来讲,阴谋就代表了“思维标签”,阳谋就代表了“事实本身”,那么任何能被人思议和复盘的“故事”,都是阴谋。

成功学是阴谋,心灵鸡汤是阴谋,任何论点都是阴谋,因为任何成功的人,非常明白一切成功靠的是“福至心灵”,而不是某种固定套路。

事情再来一遍,没有人可以再次复制相同的成功,因为第一次,他用了心,而不是“计谋”。

《西游记》作为小说这种文体,本身就是为了避免“作者的意见参与”而诞生的,但是正是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事实,小说由于其“不直接表述思想的特点”,就成为了无知之人得以发表自己“高论”的平台。

小说这种文体为什么受到大众喜爱?

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写出议论文时,因为把一些高屋建瓴的思想直接表述出来,堵死了“悠悠之口”,所以人们对此进行“阴谋论”的代价也大大提升。

而当我们写一篇小说时,这就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因为作者自己不解释,读者就有了充足的“阴谋论”的空间。

此时,各路牛鬼蛇神层出不穷,都是为了自己的目的“博人眼球”,我们大可不必理会。

鲁迅说:“你们说的,我没这样想过。”

鲁迅还说:“以上这句话,我也没说过。”

但是鲁迅说过:“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当然,以上是我原创,是我的路。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