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一个朋友,经营一个小企业,因产品积压造成资金紧张,他向亲戚借了四万块钱,没想到却失盗了。听到这件事情之后,我去看他,只见他谈笑自若,井井有条地安排厂里事务。我怀疑自己听到假消息了,就问:听说你的钱被人偷了?他说:是啊,也怪我粗心,把刚提来的现金忘在办公室里,夜里被人偷去了。我问:你报警了吗?他说:报了,希望很渺茫。我不解地问:好不容易筹点钱,又被人偷去了,厂里产品又积压,你怎么还能笑得出来呢?他说:我见到人就哭,这钱能找回来吗?我说:理是这个理,可是,当前困难怎么办?他说:本来就困难,需要我冷静下来想办法,如果我心急如焚,整天焦虑不安,不更坏事吗。

他接着给我讲了一件事,他说:我有个邻居,儿子倒车时,不小心撞死了一个小孩,他父母听到消息之后,骑着一辆三轮车去探望,由于心慌意乱,一头栽在路边沟里,摔成了重伤,万幸地是,被人发现早,送到医院之后,才保住了一条命。不但帮不上儿子的忙,反而造成了更大的麻烦。还有一个邻居,老两口在家,被人骗去几百块钱,老俩口疼的几天几夜吃不下去饭,睡不着觉,结果,大病一场,花了几千块钱。

说到这里,他说:俗话说,祸不单行,为什么呢?当一件坏事出现的时候,就会引起内心的焦虑和恐慌,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结果就会起到连锁反应,不但解决不了已经发生的事,反而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我说:这些道理我都懂,劝人也是这样劝的,可是事到临头,不由人就会焦虑,甚至夜里睡不着。

他说:晋朝有个名将叫羊祜,他曾说过一句话,叫“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不顺心的事这么多,所以人就会焦虑,焦虑的目的是想改变不顺,但其结果,不但改变不了,反而会更糟,这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我说:道理讲得通,可是怎样才能不焦虑呢?

他说:一个人从不知道焦虑是很难的,比如高考学生,在分数出来之前,是家长和孩子最焦虑的时刻,我问你,这种焦虑有用吗?

我说:谁都知道没有用,可是谁都会焦虑。

他说:我孩子高考之后也是这样,我说,你平时不是没有时间看小说,看电视剧吗?现在闲下来了,为什么不看看呢?他喜欢看名人传记,结果他被那本“拿破仑传”迷住了,连公布分数时间都忘了。查完分数以后,他对我说:爸,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有好多盲区,当你进入盲区之后,需要的不是焦虑,而是给自己找一个前进的方向。

有人说:焦虑,是心中无底的表现,烦躁,是头恼混乱的结果。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这位朋友说:心不随境转,便能转境!

当你焦虑的时候,不要急着去解决问题,也不要让消极的情绪控制你,转移一下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放松下来,或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佳贡献者
2

遇到事情,有的人焦虑不安,有的人却能应对自如。这不同的面对问题的方式,可以用“境由心生“这个词语来概括。

先来说说什么是“境由心生“。这是一个成语,表示心情好坏,影响人们看事物的美丑。它的出处是: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

推及到看待事物的这个层面上也是如此,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和感觉,是随着心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实当时的处境根本没有改变,只是个人的心情变化了,觉得处境也就随之不同了。



其实,一件事情严重与否,都是取决于自己心里怎么想。你认为严重就严重,认为平常就平常,心理暗示起了决定性作用。

我们把一件事情想得很复杂很严重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心里就会十分的焦虑不安,患得患失。相反,把一件事情看得很平常,觉得这是自己必须要经历,要面对的时候,往往就能从容面对,着眼于解决问题。

那些遇到再大的事情都能处之淡然,从容面对的人,其实他们并不是觉得事情影响不大,不重要,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调节自我的情绪,凡事想得很明白,所以看起来才会无忧无虑。

而焦虑的情绪总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困扰,所以,这应该是我们要好好解决的问题。现在,我就从焦虑的层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希望你能走出不良情绪。



焦虑的本质

其实,焦虑是人类对于客观事物自行赋予的主观属性,简单的说,客观的事物本身并不存在焦虑的属性,周围的人看他也没感到焦虑,只是你自己无限制的把事件放大,所以才会产生焦虑。

我们在工作中被领导骂过,但是焦虑的人被领导批评过后往往会处于深深的自责和极度的不安之中,他们会由这件事浮想联翩,往多方面想开去。

他们会认为领导会因为这事对自己的印象不好,在以后的工作中,领导会不再信任自己,还会认为领导会扣发自己的年终奖,或是干脆认为领导要炒自己的鱿鱼。

就这样想着想着,自己的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就会无限制的放大,造成寝食难安,甚至崩溃失常。

总之,焦虑的本质是看待事物,总往最坏的地方想,从而导致自己惶恐不安。



焦虑的演变

像这种时常处在焦虑之中的人,如果不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他的焦虑就会越来越严重,焦虑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

以前可能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焦虑,后来可能就会发展到对生活的焦虑,对家庭的焦虑,对经济的焦虑,对子女的焦虑等,这样的话,就可能在心理上出现问题。

当焦虑的情绪变为了焦虑的心理,这样的话就会很麻烦了,严重时就会演变为焦虑症,或者是狂躁症,抑郁症等等,真正成为一种精神上的疾病。



科学调节焦虑的情绪

要调节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调解、自我控制。每当自己感觉要产生焦虑的心理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自己,事情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复杂和严重,一切都会解决的。如果再焦虑下去,对自己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害了自己。

还有,消极情绪是互相感染的,我们要想尽办法的离开这些感染源,融进到有活力、有朝气的人群中,让他们积极的心态感染我们。这样,我们就会顺理成章的感受到他们的乐观、豁达,那些消极情绪也会渐渐地消退于无形中。

要注意的是,如果因为长期焦虑,导致自己已经出现经常性的心悸、失眠、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就必须积极主动的去找医生进行调养。

在医治方案上建议进行中药治疗,中医会用益气活血、养心安神、通窍醒神、健脾保肝,活血化淤等方式来调养人体血气、五脏六腑等,还可以用中医针灸的方式调养脑神经和十二经络,让自己的身体在医生的调养中,在积极色心理暗示中,不断放松自我,逐渐远离焦虑虑。



所以只有自己从心理上根本的认识到焦虑的严重性,才可能改掉焦虑的性格和焦虑的毛病。不过也不必紧张,因为喜怒哀乐是人类最正常的情绪,适当的焦虑不仅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反而能够刺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加的尽善尽美。

但是凡事都讲究一个度,如果觉得事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就应该积极地与人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应该把它憋在心里,最终演变成一种病态。

3

为什么有的人心里有一件事就会焦虑不安,而有的人心里有多件事却能应对自如?

我们所有的人,都没生活在真空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自我评价低,觉得自己不行,没有安全感的人,遇到问题就会焦虑,在焦虑情绪推动下,进一步觉得自己不行,进一步放大困难程度,造成寝食难安,严重的可能形成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常见的事抑郁症。经历的事情多,自我评价客观,安全感好的人,在遇到问题之后,不容易焦虑,人在心情平静的时候,对自己的评价和困难的评价是客观的,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的事情越多,能力越得到提升,内心也不断强大,处理问题的能力越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越得心应手。

这主要取决于从小的成长环境,如果父母懂得怎么培养孩子,怎么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在平时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孩子参与日常事务,长大以后就比较自信,安全感比较好,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都会比较强。

4

有些行为并不如我们看到的那样,所以从心理学揭示焦虑

从行为方式主观的臆断心理模式,这实际上是不太客观的,心理学揭示的是心理规律,这种规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成立的不存在很大的差别,即便根据巴甫洛夫的神经学说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好一点,但并不是完全不受这种心理模式的影响。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对一件事情会感到焦虑,而有的人对很多事情他们应付自如反而不感到焦虑呢?这要从这种心理模式入手来解读。

在《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体系里面提到焦虑症,它实际上是一种不安全的思维模式,是未来不安在当下的一个心理投射,它有内在的思维逻辑链条。这种思维逻辑链条是被生活当中的事件不断的触发,这就是一个人的限制性信念,比如从小被教导形成了自己的限制性信念:不能够欠外债!那么它在成长过程当中,如果说借了别人的钱。他内心就有一种抵触感,他就会感到不安,由于这种不安全感就会派生出焦虑,他就想第一时间把钱给还上。


如果没有这种限制信念的人就不会表现出那么焦虑,我的一个来访者,在过去一年时间向十几个平台都借了钱,但他丝毫不感到焦虑,以一己之力周旋在十几个平台之间,别人眼中他是大神级别的人物,他甚至洋洋自得。


焦虑未必是焦虑症,一旦形成焦虑症,可能连一件事也应付不过来

当一个人处在压力焦虑对未来不安的这种环境下,它就会形成不安全的思维模式,一般应急性焦虑症的话,当外界的压力消失以后,那人就不会再次感到焦虑,比如说明天有一场高考,那么很多人就会感到焦虑,等高考过后以后人又开始变得放松起来。但有的人没有处理好这件事情它就形成了不安全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开始泛化开来,他对什么都会感到不安全,那么这就是一种广泛性焦虑症,持续的时间会非常的长,同时引发出诸如惊恐症强迫症等一系列其它的神经症。有的甚至可能会伴随终生。


焦虑实际上是人类进化以来面对外界危险的一种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它会让人表现出非常的警惕,警觉跟紧张。有人会通过抽烟,通过喝酒来缓解这种紧张,所以看起来不那么焦虑。所以每个人体验到的焦虑都是不一样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你看到的不那么焦虑的人,实际上他可能在压抑自己的这种焦虑情绪。这可能出于他的自尊,出于他对外在形象的在乎。焦虑未必是焦虑症,一旦形成焦虑症,可能连一件事也应付不过来

焦虑症是一种不安全的思维模式会过度依赖头脑而钻牛角尖

此外所有神经症患者有个特点就是会过度相信头脑思维,所以就会给人一种钻牛角尖的印象。所以他会对某一个特定的事件会感到非常的焦虑,难以应付,招架不了。比如社交恐惧症患者,他只要遇到社交场合,公众场合,他就应付不来,就感到非常的焦虑。他越是在头脑层面想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发现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棘手,越来越焦虑。


然后他们会给自己贴上各种各样的负向标签,当你形成了这样的心理,总是把自己的缺点跟别人的长处相比较,就会越放大自己的缺点跟不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认为自己连最简单的事情都处理不过来。因为它的意思浪费在头脑里面了,他一直在头脑里面产生了内耗,浪费在一些无足轻重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没有办法将他的精力跟意识放在当下手上的每一件事情上,所以做什么都是三心二意。


如何让自己不那么焦虑, 并且能够同时应付很多事,就是觉知

那些同时可以处理很多件事的人,它是一种觉知的状态,在意识疗法里面所谓的觉知就是说能看清楚所有事情的本质,能够抽丝剥茧将情绪从事情当中剥离出来还原成事件。能够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跟冲突。

有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雨伞的,小儿子是卖草帽的,老太太每天都唉声叹气,感到无比的焦虑,邻居见了就问他为什么,她说一旦下雨的时候,就会担心小儿子家的生计,一旦出太阳的时候,她就担心大儿子家的收入,所以无比的焦虑,邻居见了笑哈哈的说:你为什么不在下雨的天想到你的大儿子,而在出太阳的天想到你的小儿子呢?所以老太太就变得高兴起来,实际上这个邻居就是觉知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能够同时处理很多事情。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自己尽早达成觉知,你就会明白有些事情实际上是庸人自扰,天下本无事。当你出离头脑活在当下,你就可以看破头脑的幻象,一下子抓住事情的轻重缓急, 而不将自己桎梏在头脑思维中坐困愁城。你就可以在很多事情当中游刃有余。

陈了凡:心理咨询师,《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创始人,自我心理疗愈发起人,意识疗法跟森田疗法认知疗法CBT一样是心理疗愈的体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唯一不同的是意识疗法它是自我心理疗愈的体系,旨在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愈师,处在各种心境障碍下的人们,肉体的痛苦可以通过生理治疗,而心理上的痛苦是持久的深远的,当每个人长大时都会注意到一件事就是,受苦似乎是身而为人的一种常态。通过意识疗法的践行让更多处在痛苦煎熬中的人们,获得内在活出自我的力量,不困于情不惑于心的力量,不恋过往不畏将来的力量,出离头脑活在当下的力量,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愈师!

5

为什么有的人心里有一件事就会焦虑不安,而有的人心里有多件事却能应对自如?这是一个简单的医学常识,其实你也说出了答案——焦虑不安。

关于焦虑,我们了解多少?

焦虑可以是人的主观情绪,也可以是一种医学疾病。像题主上面说的一样,有的人心里装多少事情都不会焦虑,应对自如,这样的人往往是健康的正常人。而心里装一件事就焦虑不安的人,不一定是病人,但一定是性格上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人。

焦虑是一种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有时候也会表现为对于没有发生事情的一种预期焦虑,比方说月底要进行一场重要的考试,可能从本月1号就会出现坐立不安,紧张害怕的情绪,甚至一直持续到考试之前。

焦虑其实更是一种个人的性格基础,就像你说的,总是有一些人一遇到事就会紧张恐惧,过分担心,自卑、胡思乱想等等,而这样的情况甚至常常存在于一个人整整一生,很难改变,所以我们说这样的人是焦虑型人格。不能说是一种疾病,但是焦虑型人格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

关于焦虑的本质,我的一点看法

日常工作中不管哪一种精神障碍诊断的患者,都会存在一些焦虑情绪,也经常有患者问我“为什么我会感到焦虑?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你不会焦虑?是你的心理素质好吗?”。

很好的一个问题,直接指出了焦虑的本质——焦虑是人类对于客观事物自行赋予的主观属性,简单的说,客观事物本身不存在焦虑属性,周围人看它也没有感到焦虑,而患者主观的赋予了客观事物焦虑的属性,所以只有患者自己看事物能够感受到焦虑属性。

关于焦虑的心理治疗

焦虑的心理治疗主要依靠认知行为治疗。认知 - 行为疗法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使患者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不合理的认知和不正确的认知过程,认识到这是自身出现不良行为和情绪的根本所在,帮助患者找到这个关键点,从而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建立正确思维模式,建立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最终缓解焦虑情绪。

谢谢观看,手打不易,欢迎关注。

6

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好找。人认知事物时看到的不一样,有的人看到了很多,有的人看到的不多或没有感觉这是心焦的原因之一。还有能力问题,能力强的和弱的。再看看每个人的生存环境不一样,这些都是心焦的原因。怎么应对与个人素质有关。如,对问题怎么认识,有的看成动力,有的看成灾难,这里显然一个心焦。看看这是不是答案的呢???????

7

个人看法

??心里有事就焦虑不安的人,都是不会自我调整的人;有时太重感情且追求完美的人更易受诸事困扰;因为感情投入太多,才会因在意而焦虑不安!

??没有天生的强者,每个人都是在经历中慢慢学会坚强,在困难中渐渐应对自如!

??愿所有个性软弱的人,都能战胜自我;看淡成败与得失,做最好的自己!


8

我认为主要因素还是个人性格,影响性格的往往是从小的生活环境。

内心脆弱的人,往往会遇到事情就焦虑不安,这个人的性格一般会是低沉,我喜欢用低沉来形容,因为低沉的人心里会有很多事情,他在乎身边乃至别人身边发生的每件事,往往会把这些事情情不自禁的往自己身上联想。其实低沉的人在小的时候就收到了父母的影响,不是说父母的低沉遗传给了孩子,是父母的为人处事给孩子带来了低沉的影响,一般这样的父母在外面会比较爱面子,无论什么事情都在想做到让自己脸上添彩,往往很多事情都会去参与,在外很积极,甚至是很热情,但是当回到自己孩子身边的时候,往往会让自己的孩子处处小心,处处做到博人眼球,处处做到很有教养。孩子受到的影响往往就是言听计从,低沉处事,在哪都做到唯唯诺诺。从而遇事都会想着自己做的是不是让别人满意。同时周围有不好的事情他都会在想这是不是关乎到自己。这样的性格在以后的生活中是比较难改变的,除非他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那些心里有多少事情都能应对自如的,估计从小父母就很少对他指手画脚,从小就培养了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这些人的父母估计生活中非常的随便,甚至生活中会非常喜欢打牌,打麻将之类的活动,从小就给孩子一个万事都是娱乐的心态。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在生活中遇到事情都不会是多大的事情,这些人往往也很少去在乎别人是不是给他冷眼,他们不是不要面子,他们是认为面子不是第一位的。内心强大了,遇到事情也就不会当成事情了。这样的人,成功的概率也比较高。

9

我发现我就是这样一个性格的人,只要心里有一件事情停留在心里,那么我就会心里不安。以至于我常常处理不好我和自己的关系还有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其实有时候这样的焦虑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而且在别人身上看来不是一件事而在我身上看来就是一件大事。比如,同一寝室的人有几个人在说话,可能她们不跟我说话,那我心里就会有一种不安的情绪,认为我和她们不是一起的,或者是她们忽略了我,而且像我这样的人,对很多事情和人都是感受在先的。我知道,常常这种坐立不安的感受让我很焦虑,也会让我心脏有种紧缩的感觉,而且也会时常怀疑自己不被他人所接受,从而想了很多不利于自己的想法。往往也很压抑,自卑和痛苦,唯有改变和自信才有可能将我解救出来。

对于这个,往往需要自己在发生这样的感想之后,要适时地引导自己。然后平常多读一些书籍,从而让自己在面临这样的心情和情绪的时候,不至于一直陷在死胡同里。

焦虑型人格只需要一点点小事情就可以引发人的内在情绪,往往心情也是随着外界影响而改变的。不仅在于自己也和自己有关的环境。

如果需要不再因此而这样的话,只能寻求改变。

10

这个问题确实如此,也很普遍,也就是说可以分为:焦虑不安和应对自如两大阵营了……;很显然,无论是哪一种,从现有的认识程度来看,据相关资料显示,可能以血型和遗传有关,但不管怎么说,以每个人当时所处的事态程度、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每个人各方面的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我有以下两点不成熟和简单的看法。

首先,心里有一件事就会焦虑不安的人,其内心世界表现为,心里有一股子热情和干劲,无论遇到什么事,和手头有什么活,总想着尽快完成……;而他们的优点在于,在遇到大事情时,或者说是,特别重大,且面临着生死考验时,能够一改往日常态,显得非常冷静,遇事不慌乱,不急躁,有一种大山压不倒的气慨,,处理问题也很独道和果敢……

其次,心里有多种事,却能应对自如的人,其内心世界表现为,心里有着一派沉着稳定,看上去很潇洒、超然的气质,有事不紧不慢,不急不躁……;但是,一旦碰到大事情,如上所说……;那么,他们的表现也一改常态,显得手足无措,开始狂躁起来,处置起来不加任何思考和拿出确实可行的方案和对策,见子打子……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不成熟和肤浅的认识,若有不当之处,望各位海涵,因为,我也是其中一份子呵……??????????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