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从事制造业人工智能自动化的,从我所能接触的行业和技术看,应该不会超过十年,当前制造业中,会有百分之五十的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人工智能发展很快,即将到达一个节点,配合上机器人,将会大量取代简单重复劳动。
举两个例子,第一,焊接领域,全世界生产的钢铁总量,其中百分之四十,要通过焊接,制造成产品,而机器人取代焊工进行焊接,在过去,最大的难点,就是机器人只能被动的编程,按照编程的唯一轨迹,进行焊接,如果每一个工件的焊缝轨迹,都完全一致,那么,这种机器人焊接是没问题的,但多数需要焊接的产品,很难或根本没法保证每个工件上所有焊缝,都完全一致,这就制约了焊接机器人的普及。但人工智能的成熟,可以通过很多手段,像焊工的双眼那样,自动识别焊缝位置,引导机器人寻迹焊缝,现在,这种自动跟踪焊缝的自动焊设备,越来越多了,最近几年,图像处理技术发展极快,用数字摄像头,模拟人眼,拍摄工件,计算机通过某种算法,自动识别焊缝位置形状,并引导机器人寻迹,基本接近于大量普及的阶段了。
第二,在很多包装,搬运,检测领域,这种人工智能视觉检测方法,也逐渐大量取代了人工。七八月份,天津电视台就播放了一个节目,河北工业大学与天津英利太阳能电池板合作,开发了一种机器视觉检测太阳能电池板缺陷的自动化机器,用摄像头拍摄每一张电池板,然后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不但能发现表面缺陷和破损,还能识别电池板不同色差等级,进行自动按级别分拣存放,这个技术在一个生产车间应用之后,就取代了五十多名检验工人。
从目前咱们国家看,新兴的外卖和快递业务,创造了很多新的就业岗位,将来肯定也会在其他领域产生一些新的工作岗位,但就如我前面讲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可能下一步,外卖也主要以智能机器取代。人类的主要工作,将逐步向设计开发,自动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文学艺术,一些需要情感交流的服务行业集中,但这些岗位显然无法满族大量人口的工作岗位需求。不是说不能创造更多千奇百怪的工作岗位,而是直接能够为人类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只有工业和农业,这两个行业,直接决定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也永远无法离开这两个行业,哪怕未来大米不是地里种出来的,而是工厂机器合成的。
当工业农业大量工作岗位逐步被机器取代后,工农业创造的人类社会基础价值或说财富,按照今天的市场经济规则,就会集中在极少数资本家或资本集团手里,这极少数人,掌握了巨量财富,但一个人再奢侈,他的消费能力总是有限的,这种市场经济模式,就会一边是,极少数人掌握大量财富,生产出大量商品,而另一边,是数十亿的人需要工农业产品生存,却因为没有参与到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得不到需要的钱,去购买生存的商品。靠为这极少数掌握工农业生产的人提供服务或文学艺术等服务,换取金钱的数量将会极小,远远无法满族绝大多数人的生存需求,这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说,在我们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力发展产业升级换代的同时,必须让社会的生产与分配规则,也同步适应这种产业科技升级进步的改变,不能单方面发展,这是一个社会管理的严肃问题,政治和经济,是不能分开单独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