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大家可能听过不少了,比如骑牛拿绿卡的老子、出差不忘小姨子的民营企业家黄鹤、街骂武则天的骆宾王、拿了风投不分红的徐福,传说中的呼兰刀客、走向太阳的徐彪,我去找水的彭加木,出门右转的储安平等等……
后面,司马迁入朝为官,因为替李陵说了两句公道话,就此下狱,最后交了钱,死刑变成腐刑。
从这时起,司马迁就下定决心专心写史。
而他留在人间的最后记录是他宫刑的五年后,当时他的朋友任安牵扯进太子逆谋,被判处死刑。任安写信给司马迁,让司马迁跟汉武帝求个情。
司马迁回了一封信,里面讲了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也就是我老司马也不过如此,这世间不公平的事太多了,你的事估计也是救不过来了。
这个信没交到任安手里,任安就被处死了,而司马迁就此消失在历史当中,史书没有记载任何有关他结局的事。
而我们也没有意识到司马迁其实是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历史中,他给无数人写了结局,但他的结局却无人书写。
后面,班固虽然在汉书中有司马迁传,但也没有交待司马迁的结局,做为一个著名人物,实在是一个反常的事情。
这是为什么呢?司马迁到底去了哪?
有的人认为,司马迁是老死,或者病死,只是因为汉书通例,王侯以下,非诛死者不著卒年。
但也有学者认为,司马迁对自己受腐刑很有怨言,那个给任安的信,里面就是充满了埋怨,所以被汉武帝关到狱中害死了。
这也是有一些证据的,比如司马迁在受宫刑之后,官其实是越做越大的,最后做到了中书令,所以任安才会写信向他求救。但是,那时候的汉武帝已经接近疯狂状态,是一位疯王,连自己的皇后太子都敢杀,所以伴君如伴虎。而司马迁偏偏是一个著史者,他也没有本朝人不写本朝史的史家潜规则,写了很多汉朝的事情,在这其中,也不太避讳,不好的事情也敢写。
这样一来,难免会得罪老刘家。
他的《史记》写出后,马上就成为了禁书,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看到,而其中的一部分更是犯了大忌,比如《史记》中的《孝武本纪》就是写汉武帝的,原本叫《今上本纪》,汉武帝看了之后,大怒而削之,删减了大部分的内容,今天我们看到的有关汉武帝的记录,有不少都是后人增补或者修改的,那自然不如司马迁写的更真实。
因为写了很多皇家的秘闻,司马迁想独善其身也就不容易了,这也是任安向他求救,他却大倒苦水,说起自己的悲惨经历的原因,因为他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
而他写的这封信如果被汉武帝看到,自然是一个实证,对皇帝有怨言,跟任安有关联。再加司马迁所写的内容,又碰上了老年汉武帝,司马迁的结局可想而知了。
所以,司马迁被下狱赐死,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且导火索就是《报任安书》,而司马迁之死的原因,大概是被汉武帝给隐瞒了起来,无人敢说罢了。
可叹,司马迁这位写尽他人的史学大师,自己的历史却无人给出完整的答案。
另外,现在流行的《史记》是被删减过的,而真正的史记,司马迁自己说,他做了很多备份,藏于名山,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现。亲们要是发现了,记得上交国家。
其实除了人,还有很多神秘失踪的民族。
曾经统治地球,现在却消失的四大民族
在地球的历史上,有很多曾经盛极一时的民族却消失了。
1.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的居民,他们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其文明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他们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也会使用青铜,发明了灌溉技术,会观察星星。在两河流域,他们一共兴建了十三座城市。每一个城市都自己的神,有自己的神庙。
而在公元两千年后,苏美尔人受到了外来的挑战。因为苏美尔是一个城邦国,各城邦之间相互独立,面对外敌,并没有形成合力,反而内斗不断,最终,阿摩利人汉穆拉比大帝建立了巴比伦王国,随即攻陷了苏美人的都城拉尔萨城。苏美尔人就此消失在历史当中。
2.赫梯人
赫梯人是生活在土耳其北部的一个民族,是第一代战斗民族,骁勇善战。善于制作青器武器跟铁质武器,还会驾驭战车。在公元前十四世纪,赫梯人就已经掌握了铁器技术。中国人掌握铁器的时代大概是春秋时期,晚了八百年。
除了铁器先进,他们竟然还掌握了细菌战,懂得将染病的绵羊驱入敌方的城池。是地球上第一个发动细菌战的民族。
而他们的管理机制很像后面实许了法家的秦国。所有的成年男子都要服兵役,其土地通过参加的战争而获得。可以说,赫梯是地球上第一个军事化的国家。
在这样的全民皆兵举措下,赫梯帝国无往不利,在前1595年时,他们夺下了巴比伦城,并将之毁灭。最终,赫梯帝国成为近东地区的第一大国。
在公元前1274年,赫悌帝国还击败了远征的埃及军队,逼迫埃及签定和约,此时的赫梯帝国达到了鼎点。但随即开始走向下滑。
没有外患的赫梯帝国陷入了内乱,而跟埃及的多年交战也透支了国力跟民力。最终,海上民族:弗里吉亚人、腓尼基人开始围攻赫梯帝国,赫梯大败,最后只能退到叙利亚地区,残掉的赫梯帝国又活了四百年,最终被亚述帝国消失。
地球第一个战斗民族就此消失。
3.埃兰人
埃兰人是伊朗高原的土著,埃兰文明也是伊朗高原的第一个文明,早在苏美尔时代就有记载,当时的苏美尔人进攻埃兰,将埃兰的武器当成战利品运走。此后,埃兰一直臣服于两河流域的霸主,直到公元前23世纪才开始独立,并且能够反击两河流域。
伊朗高原跟两河流域算是第一个死掐的CP,两者之间相互掠夺,胜者为王,败者为奴。在公元前12世纪,埃兰人取得了重大胜利,他们攻破了巴比伦人,把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抢回了国。
但最终,埃兰人被赫梯帝国的徒弟亚述帝国攻灭,从而从历史上除名。
4.玛雅人
玛雅人属印第安人,是美洲唯一有文字记录的民族,也是世界上唯一产生于热带而非大河的古代文明 。他们在美洲大陆留下了巨大的石头建筑以及金字塔,他们掌握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而跟上面的文明是被外来者攻灭的不同,玛雅人的消失是一个历史之谜,在公元九世纪时,玛雅人突然放弃了他们辛苦建造的城市,消失于无形之中,遗留下的城市也被密林所隐藏,直到近代才被人发现。
玛雅人去了哪?为什么舍弃自己的城邦不要?
现在的研究发明,干旱是原因之一,在一千多年前,玛雅人生活的地区突然出现了持续百年的干旱区,可想而知,为了解决干旱,玛雅人做出了很多尝试,包括修建蓄水池以及杀人祭祀等方法,但最终都没能等到雨的降临。
无奈之下,玛雅人只好放弃自己的家园,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而消失的,还有国家。
在过去的一百年,就有三个在历史上雄起过的帝国消失了。
奥匈帝国
西方八大列强之一。1900年,打进北京的列强中就有他们的身影。
当然,那个时候的奥匈帝国基本已经不成了,说是到北京打酱油也不为过。
但在历史上,这个帝国很强大,国土面积大,仅次于俄罗斯跟奥斯曼帝国,人口也多,工业也发达,尤其是军火业很发达。
那为什么这个帝国崩盘了呢?
其实这是欧洲的普遍性问题,一开始是法国崛起,拿破仑把他收拾了一下。到了后面,德意志帝国崛起,而且其铁血首相俾斯麦在建立德意志帝国时,有意识把原本的股东奥地利排除了。奥匈帝国失去了跟德意志帝国联合成一个大国的机会。
另外,意大利这个原本也属奥匈帝国管的地盘,也自己玩了。
到了后面,又开始闹革命潮,那奥匈帝国基本就快崩盘了。
为什么呢?
因为奥匈帝国本来就是一个大拼盘。国内有十二个民族,而且每个民族战斗力都很强。又没有绝对主体民族,德意志和匈牙利是最多的,但也只有三分之一。帝国军队的一个班里面,都可能有各种语言。
那一闹事,大家干脆就单过了。
到了1908年,奥匈帝国还吞并原本文化也不同的波黑,最终导致萨拉热窝事件从而引发一战。
一战后,奥匈帝国对地区的控制力瓦解。各地区按文化民族基本全部独立,分出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等等一大波的国家。奥匈帝国,这个欧洲列强就不复存在了。
这个国家对欧洲文化的影响原本很深,但从这个帝国分出来的,包括德国意大利,都不提它的历史,搞得它在欧洲史上的存在感很低。
奥斯曼帝国
这个帝国也相当强大,极盛的时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亚欧非结合部的地盘,基本就是这个帝国的。
在这个帝国里,也有相当多的民族,文化交融在一起。这种情况,那一定是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才能够融合到一起的。那奥斯曼帝国也是在一战被肢解的。
一战稍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力,当然,奥斯曼原本的统治力就极弱,很多地盘基本上是完全自治了。只是一战使这个局面变成了现实。
而奥斯曼帝国幸运的是,他们还有一个土耳其能够继承其主体。
一战结束后,签的巴黎和会中,有一部分称为色佛尔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大部分的地盘都要分出去。
土耳其的军人就开始不干了,他们搞了一个土耳其独立战争,反抗瓜分,最终是把侵入国内的法国、希腊等国的军队驱逐了出去。
奥匈没反抗,最后就没有了主体,土耳其打了一仗,奇迹般的赢了,就保有了主体。当然,还要是割地方的,最后签了一个《洛桑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土耳其放弃了一些领土,比如阿拉伯地区的领土。但保住了现在土耳其的领域。因为这个,土耳其的军人凯末尔成为土耳其国父。土耳其又有军人政治的特色,军事政变很常见。
而在《洛桑条约》里,我们还可以看,希腊跟土耳其在爱琴海上的划分很有意思,海全部是希腊的,土耳其基本上只有海滩了。
这个东西,是条约规定的,双方暗地都不太满意,希腊说,按色佛尔条约,陆上也是我的。而土耳其当然还想有点海岛可以玩一玩。
德意志帝国
这个帝国也是很强大的,由普鲁士王国统一德意志全境而来。当然,前面说了,没有带奥地利玩。
他的建国,就是通过击败法国,打赢普法战争而获得的,建国之后,长期的目标就是跟法国争夺霸权。 曾经是欧洲一哥,力压法国英国。
在一战后,他们输了,德意志帝国就崩盘了。
地方也缩了不少。
法国从德国拿走了不少地盘。比如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
因为太苛刻,所以很多人预言德国肯定还要闹事,二战果然闹事了。
美英联手,又把惹事的德国给打下去,二战结束,德国当然要付出代价。
现在德国只有35.65万平方公里,不如挪威、日本。相比一战前,只有一半。但德国依然是世界强国。比奥地利跟土耳其,那不是一个层次了。
可见,这个世界变得有多快。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号,一起打开脑洞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