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丞相李斯为何帮赵高谋害自己的女婿扶苏?

丞相李斯为何帮赵高谋害自己的女婿扶苏?

2020-07-22 12:02阅读(73)

丞相李斯为何帮赵高谋害自己的女婿扶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然偌大帝国却不及二世。后世归咎原因,毫无争议地认为赵高、李斯二人篡改遗诏,逼死贤明扶苏

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然偌大帝国却不及二世。后世归咎原因,毫无争议地认为赵高、李斯二人篡改遗诏,逼死贤明扶苏,改立无能胡亥。

但问题来了,李斯为什么要与赵高合谋呢?

按理,李斯是秦朝丞相,权力仅次于皇帝,已是登峰造极再冒大险帮赵高又有什么好处呢?

胡亥明显与赵高交好,深知仓鼠厕鼠区别的李斯难道丝毫不在意赵高与胡亥的私交吗?

李斯与扶苏联姻,他是扶苏的岳父,他又为什么背弃女婿背弃政治联姻?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那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沙丘政变\"。

关于\"沙丘政变\"这一历史事件,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始皇帝开始了自己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东巡。这次出巡,他带上了左丞相李斯,而留下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国都,处理繁杂的政务。临行前,他最小的儿子胡亥也请求一同前往,始皇帝欣然同意。

浩浩荡荡的出巡队伍先是来到水域辽阔的云梦泽,一行人先是在这里祭拜了舜帝,又前往浙江祭拜了治水的大禹。

随后,始皇帝前往东海之滨的琅琊郡。相传这里是他多次派出方士,前往海外仙岛求取长生不老药的地方。来到位于今山东平原县一带的渡口平原津时,秦始皇突发疾病,且病得十分厉害。

也许是冥冥中,始皇帝预感到了自己的大限将至。他开始厌恶\"死\"这个字,于是大臣们都小心谨慎,不敢提到死。

不过,即使如此,这于秦始皇的病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随着病情的一天天恶化,这位千古一帝终于认了命,开始为他的身后事做准备。

此时,皇陵已经基本完工,皇陵旁的陪葬兵俑也已经排列整齐,剩下的问题就是接班人了。

在秦始皇的设想中,他是\"始\"皇帝,而他的继承人则是二世、三世。他自己也曾解释道:\"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于是,始皇帝便给自己心仪的继承人扶苏写信嘱托道:\"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也就是说,让他把兵权交给蒙恬,自己则回咸阳主持葬礼。

信写好后,秦始皇将它交给了宠信的宦官赵高。毕竟自己万一最后没死,岂不是白叫扶苏回来了。七月,秦始皇在沙丘病逝,此时,\"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也就是说,始皇帝生前没有定好真正的接班人,如果直接将书信给扶苏,或许会引起皇子们对权力的斗争,导致混乱。

这一局面下,李斯、赵高等人将始皇帝的死讯隐藏不发,对外则营造一切如常的假象。

随后,赵高暗中对胡亥说道:\"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这席话刺激了虽然被哥哥扶苏各方面压制但还是想要登上帝位的胡亥,于是二人开始密谋篡改始皇遗诏。

赵高胡亥想要改旨意,李斯这一关是首先要过的。

首先李斯权力太大,他作为秦建立大一统后政治制度的策划执行者,很\"称职\"地将他担任的丞相定位在仅次于秦始皇的地位,为人又有才能。他帮助秦始皇制定吞并六国的计划,完成乱世到大一统的过度,是大秦功臣加权臣。这不是当时的赵高能比的,如果李斯不帮忙,赵高和胡亥成功概率很低。其次,秦始皇的真实旨意,赵高骗不了李斯。始皇帝的遗书虽然保存在赵高那里,但其中的内容,丞相李斯是知道的。所以,策反李斯是赵高,胡亥当务之急。

李斯也是经历大场面的人,他对秦始皇忠心不是可以轻易说动的。实际上,在得知赵高与胡亥之谋后,李斯大为惊诧,指责赵高如此为\"亡国之言\",并认为此\"非人臣所当议\"。但最后赵高还是劝服李斯参与政变。据《史记·李斯列传》,其实这之间存在长时间的交锋。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

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

面对李斯的斥责,赵高并不气馁,他搬出了与公子扶苏一同戍守边疆的大将蒙恬,指出李斯各方面都比不上蒙恬。所以扶苏继位后必然会重用蒙恬,甚至以他为相,这样一来,李斯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此外,赵高还用自己掌管文书的经历暗示李斯。历朝历代新皇帝登基后,原来的丞相往往没有好下场。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秦孝公重用商鞅,他死后商鞅便被车裂、庄襄王重用吕不韦,嬴政继位后便赐其自尽。

如今,李斯在始皇帝时受到重用,但到了新皇帝扶苏的统治下,或许便不会再官运亨通。在赵高的一番鼓动下,李斯终于动摇,于是赵高志得意满的向胡亥回禀道:\"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随后,赵高、李斯篡改诏书,赐蒙恬、扶苏二人死,帮助胡亥当了皇帝。

整个过程,赵高步步紧逼,李斯节节败退。李斯在政变的位置相对被动,他并不想,他是被赵高拉着。

赵高的理论很简单,你不如蒙恬,且在高位者,被赶下权力制高点后绝无善终可能性。

李斯为人处世理论也简单,在他知道厕鼠和仓鼠的区别他就会抓住任何一个机会。

最终,李斯妥协与赵高合作。他不仅是放不掉权力,更是在赵高的紧逼之下,最后软弱怯懦了。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斯低估了赵高。李斯是一个以一人扭转全局的人,他绝对没想到,胡亥登基后,他会败在赵高的手里。他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但政治家到底斗不过阴谋家。

2

李斯虽有才华,但是跟“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商君相比,李斯少了忠心谋国的大节,与权力公用的公心。李斯所谋者,只是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至于秦国将来,他所谋者少!

公子扶苏的妻子是王翦的女儿王暇,并不是李斯的女儿,秦始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秦国的军旅家族与未来的秦国储君命运与共。李斯的儿子娶了秦始皇的女儿,李斯的女儿嫁了秦始皇的其他儿子,嬴政与李斯的君臣同盟是坚固的,是有儿女亲家关系的!

李斯是法家学者,而扶苏是儒家太子,儒法不同道。秦国可以用法家治国统一天下,但是秦朝不得不偏向儒家休养生息!政见的不同,是李斯不支持扶苏的内因。嬴政北上九原传位扶苏,托国蒙恬,就是打算让蒙恬辅助扶苏修正秦法,稳定秦国的统治。李斯是坚定的法家人物,执政多年,要改弦更张就只有不用李斯。因此赵高能说服李斯修改嬴政遗志,扶立幼儿胡亥为二世皇帝!

3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是有明确史书记载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写到: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馀子莫从。

题目中说道:扶苏是李斯的女婿,历史并没有记载,甚至扶苏的妻子是谁历史也没有记载。秦始皇家族的女人历史记载甚少,秦始皇有没有皇后、皇后是谁一直是历史谜题,后来的胡亥有没有立皇后、皇后是谁历史也没有记载,具体原因有待考证。

李斯儿女众多,也确实与皇室联姻,

《史记.李斯列传》明确记载: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但李斯的女儿嫁给哪几位公子《史记》并没有详细说明,所以无从推断是否嫁给扶苏。

李斯为什么协助胡亥赵高篡位谋害扶苏,这点《史记》说的很清楚,李斯担心扶苏即位以后自己失势。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

而蒙恬是扶苏的铁杆盟友,扶苏即位,意味着蒙恬很有可能取代李斯的左丞相地位,这是奋斗一生的李斯不愿意看到的。

李斯本是河南上蔡的小吏,早年因为两只老鼠的刺激外出求学,学成后投奔秦国,得到幼年秦始皇的赏识,最终位极人臣,能力毋庸置疑。

但屌丝出身的李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贪权。早年为了争宠,连师兄韩非都不放过,对权力的执着可见一斑。

历史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他与扶苏的关系如何,但“焚书坑儒”中两者观点完全对立,仁义的扶苏对李斯的印象不会太好,加之李斯担心蒙恬取代他,倒向胡亥也就不奇怪了。

赵高非常了解李斯,他抓住李斯的弱点拼命拉拢他,混了一辈子的李斯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最终选择妥协,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4

李斯的一生是一个屌丝逆袭的典型,原本在楚国默默无闻的他,带着满肚子的墨水来到秦国当了个“咸漂”,希望能够在蒸蒸日上的秦国干出一番事业。一开始他投靠了当时的丞相吕不韦做了门客,有一段时间秦国下达了驱逐国外门客的“逐客令”,为此李斯写了份《谏逐客书》给了秦始皇,秦始皇看了后非常欣赏他的文采,便开始任用起了李斯。

▲李斯实际上是历代中做的最好的丞相

之后李斯凭着自己的才干矜矜业业,帮助秦始皇统一了六国,自己也做到了帝国的丞相,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

而李斯谋害扶苏的事情,是来自于《史记》中记载的沙丘之变,之所有有人认为扶苏是李斯的女婿是源自《史记●李斯列传》中的一段描述: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庭车骑以千数。

意思就是说李斯的长子李由为三川郡守,他的儿子都娶了秦国的公主为妻,他的女儿都嫁给了秦国的公子为妻,也就是说他和秦国的皇室是绝对的姻亲,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扶苏就是李斯的女婿,如果是李斯的女婿,李斯绝不会谋害扶苏。为何这样说呢?且听我分析。

扶苏是不是李斯的女婿?

如果扶苏是李斯的女婿,那么李斯辅佐扶苏上位至少他的家族可以延续繁荣,他之所以扶助胡亥上位,也是为了他家族的繁荣,在同样能够延续繁荣的前提下,他没必要去冒险。

▲从谋害扶苏到谋害李斯,最后谋害胡亥,赵高掌握了秦朝大权,其实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野心家

现在有观点认为秦始皇其实是打算传位给胡亥而不是扶苏,在我看来《史记》记录的事情已经非常久远,很多事情也不可考,但是即便秦始皇不会传位给扶苏,但也绝对不会传位给胡亥。因为秦始皇是位非常聪明明白的皇帝,不是个糊涂皇帝,当年看了李斯的文章就知道李斯有才能。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对于重要大臣的任命他什么时候出过错?所以一个人有多少才干有多少斤两秦始皇是一清二楚的,更何况是帝国继承人这样最为重要的位置?胡亥有多少能力,他也清楚,只是因为喜欢这个小儿子所以才带上他一起巡游了,没有别的原因。

▲秦始皇或许没想到,秦朝会二世而亡吧

话说回来,当时赵高劝说李斯更改诏书,难道就没有风险么?他们首先要对付的就是蒙恬和蒙毅兄弟,尤其是蒙毅,深得秦始皇信任,是为秦始皇的心腹。他们篡改诏书,首先就要过蒙毅这关。其次,就算他们能够成功扶助胡亥上位,蒙恬在外面还带着30万大军,以及继位呼声最高的扶苏,如果扶苏不从和蒙恬一起谋反,那么他们怎么去对付这30万大军?当时秦国两大主力,一支在长城边的蒙恬手上,一支去了南方,真打起来南方的那支主力部队一时还无法回来,他们拿什么去抵挡这30万大军!可以说风险极大!

如果扶苏是李斯的女婿,那么李斯只要照着诏书去办事就行了,没有任何风险。扶苏上位后,顶多只是他不当丞相了,退休回家,但是扶苏的人品李斯还是清楚的,宅心仁厚,至少他的家族可以在扶苏的朝中混的不错,家族也可以继续兴旺。

李斯之所以愿意冒很大的风险扶助胡亥,只能说明扶苏不是他的女婿。

所以,扶苏绝对不会是李斯的女婿。

李斯为什么要篡改诏书

李斯要篡改诏书的原因就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别无其他。

李斯是个非常自私的人,当年他的师兄韩非子来到秦国,为秦始皇所看重,他生怕韩非子会抢了他的地位,设计害死了韩非子。多年在秦始皇身边服侍秦始皇的赵高是个人精,那些大臣、近侍、王公贵族是什么样的人他心里都很清楚,李斯的自私他也看到了,于是才会找李斯商量篡改诏书。如果李斯不是个自私的人,赵高也不会这样做。

李斯也知道在秦始皇身边做事有多累,他也知道服侍一个明君会有多操心,或许是他也想扶持一个不管事的君王,自己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的事情,也没那么累,没那么烦,可以保住自己丞相的地位,让自己的家族更加地繁荣。总之就是出于私心了,他终于篡改了诏书,所谓的一步错,则步步错,恶之花必然结出恶之果。

▲胡亥最终也为赵高谋害

一错再错

帮助胡亥上位后,李斯就只能接着做错事了,他和胡亥、赵高一起谋害了扶苏。这个时候他不想这样做也没办法了,毕竟篡改了诏书让胡亥上了位,既然上了位就要坐稳这个皇位,对胡亥皇位威胁最大的是谁呢?就是扶苏了,毕竟是继位呼声最高的,在民间声望最高的公子,和蒙恬还掌控着30万大军。

所以李斯便伪造了秦始皇命令扶苏和蒙恬自裁的诏书,谋害了扶苏和蒙恬。

帮助胡亥坐稳了皇位之后呢?他以为万事大吉了,从此他可以好好地当他的丞相,胡亥和赵高玩自己的,互不相干。但实际上呢?赵高权力欲极强,他通过控制胡亥来控制朝政,那么赵高要控制朝政最大的敌人是谁呢?就是李斯了。

所以赵高经常在胡亥面前说李斯的坏话,李斯这个时候也是一根筋地不断向胡亥上奏各种政务,尤其是在胡亥玩的高兴的时候过来“扫兴”,逐渐地胡亥就讨厌李斯,由于赵高总是能对胡亥投其所好,赵高便成为了胡亥最信任的人。

最后,赵高谋害了李斯,把他关进了大牢,用酷刑逼着他承认自己谋反,李斯连着自己的全家三族全部被斩,只有大儿子李由因为领兵在外逃过了一劫。

▲李家只有李由活了下来,可惜后来他在战争中阵亡

李斯最后走到这一步,完全是因为第一步,也就是篡改诏书开始就走错了。篡改了诏书就意味着要帮助胡亥坐稳皇位,要坐稳胡亥的皇位就要谋害扶苏,谋害了扶苏他就成了赵高最大的政敌,就会被赵高谋害,从篡改诏书开始到最后被杀,都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只有不篡改诏书他才能活下来。

▲临终前的李斯,一定非常向往自由吧

李斯傻么?其实他很聪明,为什么会犯傻呢?利令智昏,为什么利令智昏呢?因为太自私。所谓一念之差,万劫不复,李斯就是这样的典型,因为自己的过于自私,导致了最终的悲剧,导致他谋害了扶苏,也最终谋害了自己。

5

在中国历史上,李斯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为何李斯要帮赵高谋害自己的女婿呢?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原因非要让李斯除了扶苏不可?

对于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他们都需要忠臣,同时也需要明主。如果没有明主,只有忠诚,江山还是江山,只有明主而无忠臣,那么这位民族也是寸步难行。

这或许是李斯这个人只忠于秦始皇,而非总于自己的女婿扶苏吧!李斯他曾经建议秦始皇实行 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其政治主张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奠定了我国2000多年的政治基本格局。

那么李斯为什么会帮着赵高?去陷害扶苏呢?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到赵高这个人,这个人确实非常的厉害。他通过调查李斯的个人资料,最后找到了李斯的软肋。于是就拿着要陷害李斯家族的问题去威胁李斯,这使得李斯不得不屈服。

赵高向李斯展开了心理上的进攻,分析了当时支持扶苏的一些重要人物。扶苏和蒙恬兄弟的关系不错,但是李斯和蒙恬的弟弟有矛盾。如果公子扶苏真的称了帝。那你是您的丞相位置还能不能做?如果是公子胡亥当皇帝,他可以保证李斯能够继续做这个丞相。

就这样李斯被赵高说服了。对于赵高陷害公子扶苏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看法? 请积极发表您的观点哟!

6

公子扶苏到底是不是李斯的女婿,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存在争议的,缺乏足够的、直接的证据支持。简单说就是,一方无法用“铁证”彻底否定另一方,另一方也无法用“铁证”说服对方……但是,这并不重要!

翁婿关系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圈子里从来都不是什么牢靠的关系,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不还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嘛,可结果又如何呢?石敬瑭直接篡了后唐政权的江山!即便公子扶苏真的是李斯的女婿,这桩婚姻也无非一桩“政治买卖”而已……秦始皇聘了李斯的女儿做儿媳、李斯死心塌地为秦始皇卖命,公子扶苏很可能只是被动接受,他与岳父李斯之间又能有多少情分可言?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皇位连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都能杀,更何况是岳父?自古帝王、高级政客的政治需要与私人感情从来都是割裂的。

很多人或许要说了,李斯已经在朝为相、位极人臣了,他又为何要跟赵高一起趟这趟浑水呢?他还能得到什么呢?李斯之所以趟这一趟浑水,并不是为了能得到什么,而是为了保住已经到手的东西!能够“保住”其实就是一种“得到”,历朝历代因为皇位更迭而落得个夷灭三族、满门抄斩下场的权臣还少吗?西汉的霍子孟在世时何等风光,可他前脚刚死,霍氏家族后脚就让汉宣帝刘询给夷灭了三族!这还算好的,毕竟霍子孟本人还是穿着金缕玉衣、躺在了黄肠题凑之中,可并不是谁都有霍子孟那样的“好命”……

公子扶苏救不了李斯

李斯虽然深得秦始皇信任、权倾天下,但秦始皇的警卫部队却不是他能够控制的。赵高既然敢拉李斯下水,起码彼时他可以保证给秦始皇护驾的警卫部队不会与他为敌。否则,恐怕赵高还不敢来这么一手!至少赵高可以确信,这些警卫部队的统帅不会倒向李斯。秦始皇死了,传国玉玺、虎符都握在赵高手中。要知道,彼时可不是在咸阳,唯一可以近距离调动的军队只有给秦始皇护驾的警卫部队。一旦李斯不肯“附逆”,赵高瞬间便可以以秦始皇的名义要了李斯的性命!甚至都不需要这些名义,只安排几名死士就可以做到。远在长城边上的公子扶苏、远在咸阳的“李斯一党”鞭长莫及,根本救不了李斯。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谁敢保证赵高约见李斯时,幕后就肯定没有埋伏“刀斧手”呢?李斯如果不同意,很可能就会命丧当场!换了是您,您该何去何从?

政治需要

赵高约见李斯密谋拥立秦二世胡亥时并没有封官许愿、也没有讲什么大道理,更不需要去讲什么大道理。讲大道理没人讲的过李斯,他那篇《谏逐客书》讲的全是“大道理”!据一些史料记载,赵高只给李斯提了两个人——蒙恬、商鞅。

蒙恬出身世家,手握重兵、又长期追随公子扶苏镇守长城沿线,一旦公子扶苏成为皇帝,蒙恬受到重用几乎是必然的。到时候,李斯该如何自处?即便不被清洗,起码权力也会被大大削弱!这还不包括蒙恬为了权力主动出击,如果真那样,公子扶苏会倒向谁,不言而喻……

商鞅众所周知,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推行“商鞅变法”,让秦国一举成为了七国之中的强者,为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提供了最大的先决条件!可商鞅的结局又如何呢?秦孝公一死,即位的秦惠文王便为了安抚公子虔和旧世族、要拿下商鞅。最后商鞅被迫武力反抗,落得个兵败身亡,死了还被秦惠文王给车裂了!

赵高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李斯,秦君从来都容不下“前朝”的权臣、功臣,商鞅仅仅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穰侯魏冉、武安君白起、文信侯吕不韦……我想,彼时的李斯脑子里想到的肯定都是他们。吕不韦和李斯可是有交集的,李斯对他的结局就更加是再熟悉不过了。如果您是李斯,您又该何去何从?

综上所述,李斯之所以选择支持赵高,并是他变了、由“忠臣”变成了“奸臣”,而是时势让他不得不趟这一趟浑水。支持公子扶苏,他的结局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支持秦二世胡亥,至少彼时他还没有性命之忧,虽然他后来还是让赵高联合秦二世给杀了。但对于彼时的李斯而言,支持秦二世和赵高是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他如果不支持,很可能在沙丘就没命了……

更何况,秦始皇虽然一统天下了,但战国的遗风还在,臣下对君主无所谓忠心不忠心,尤其是像李斯这样客卿出身的大臣。当初李斯到秦国并不是冲着秦王的人格魅力,他效忠秦始皇也未见得就是出于对秦始皇的忠心。说白了,无非相互利用、各取所需罢了,李斯只有效忠秦始皇才能得到他需要的东西!可现在秦始皇死了,李斯还需要继续效忠一副发臭的皮囊吗?所以,李斯作出这样的选择一点儿都不让人意外。“尊孔”、提倡无条件忠君,那是汉王朝的事情了……

7

古人说儿女情长则英雄气短,这句话说政治也同样适用。如果考虑太多亲情则难成大事,所谓的政客,他们看中的是自己的权势、利益以及未来的家族地位,为此,他们就连自身的婚姻都可以用来作为筹码,更何况儿女的幸福。历史上先联姻又相互讨伐的例子还少吗?康熙的女儿嫁葛尔丹,转头来康熙还不是灭了准噶尔;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上官小妹,其祖父与外祖父霍光一家不也政见不合,最终祖父一家被灭门。说白了,婚姻、感情在他们眼中不过都是可以利用的。

说回李斯,他从小吏做起,无任何背景,在摸爬滚打中起来的他深刻明白“人之贤明与不肖,如同鼠在仓中与厕中,取决于不同的地位而已。”为了出人头地,他拜了荀子为师,学的是经世致用的帝王之术,他的目标很明确,封侯拜相,摆脱卑贱的地位、贫穷的境地。庄襄王三年,早已看出秦国有吞并天下之势的李斯来到了吕不韦身边参与《吕氏春秋》的编纂,后得吕不韦赏识推荐到秦王身边,一步步成为左丞相。

但从布衣成长为帝国的权势人物的李斯深刻明白物盛而极的道理,始皇帝驾崩时,他清楚知道自己的命运会随着新君的地位而有重大变化。所以当赵高来劝说,他虽表面波澜不兴,但内心已动摇了。赵高并不是电视剧里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宦官,事实上他颇有才华,还是胡亥的老师。赵高来劝说李斯时,早已审时度势,将三人共局的得失算的滴水不漏,他以扶苏和蒙恬以及李斯的亲疏关系入手,逐步说服李斯,扶苏当初被秦始皇派到蒙恬军中历练,二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蒙恬可谓是扶苏的军事指导老师。此时李斯很明白,若扶苏继位,则蒙恬必会超过自己,并且李斯与蒙恬在政治上也有对立,李斯反对进攻匈奴,认为耗费大而收获小,而蒙恬作为大将,是进攻匈奴的主帅,北进政策的推进者,扶苏上位,蒙恬成为第一心腹,则自己的处境堪忧。因此,赵高只要稍微撩拨一下,李斯便立刻下了决心,他太害怕失去权势、地位了。

以权势、富贵为首要追求的人,最在乎的是失去这些,李斯作为政客,最害怕的是他朝荣光不复,并且他后半生深刻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时刻胆战心惊,此时有一个机会可以让他位极人臣,他又如何能拒绝呢,至于子女婚姻又算得了什么,历朝历代高门士族这些事情还少了吗?

8

首先我认为李斯、赵高、胡亥很有可能并没有篡改遗诏。



原因如下:

  • 《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既然群臣都不知道这件事,那么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呢?就算是有几个小太监知道,可他们会说出去吗?保不齐还回宫就被灭口。这很有可能就是六国旧贵族以及后来的统治者制造的谣言。
  •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死的很匆忙,死在巡游的路上。不排除在临死之前,传位给在自己身边的公子胡亥。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皇帝在路上突然死去。当时各地的六国势力虎视眈眈,很容易爆发战乱。
  • 扶苏和秦始皇政见不合,这也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不然不会让扶苏到外地军营。秦国尚来推崇法家思想,而扶苏则倾向于儒家思想。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很容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
  • 没有满朝大臣的同意,胡亥是不会轻而易举地登上皇位的。
  • 扶苏如果当上皇帝,势必将秦始皇的老班底更改,这就不只是李斯、赵高了,而是整个的大臣群体。



以上是我对篡改遗诏这件事的看法,然后我再来谈谈扶苏之死。

扶苏之死:

  • 秦始皇最终决定把皇位传给胡亥,可担心扶苏、蒙恬拥兵自重,杀到咸阳,危及到秦朝的统治。发生战乱。
  • 扶苏公子推崇儒学,必然与李斯乃至于整个秦朝的法家思想发生冲突,为了法家思想不被动摇,就逼他自尽。
  • 扶苏为了保卫秦朝统治,不希望蒙恬为了自己而谋反,因此以死来打消蒙恬的念头。



以上就是我的浅见。码字不易,点个赞评论再走!!!不喜勿喷!!!!

9

秦始皇坑儒是李斯的谏议,扶苏是皆力反对的。扶苏上位肯定会推翻李斯的政见,李斯丞相之位不保,李斯心里非常清楚。还有李斯对赵高的权谋预估不足。认为一个宦官地位不高,很难对朝堂构成巨大影响力,自己才是始皇重臣,开国元勋,众臣之首,地位难于被赵高轻易撼动。 立胡亥继位,继续维护自己的权势做了一番轻重比较,所以才与赵高合谋,在始皇突亡,秘不发丧,剪除扶苏,拥立胡亥。自己也从未想到赵高后来胆敢控制胡亥,把持后宫,把自己也五马八尸。所有这些都是李斯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最主要是李斯轻视了宦官的权力,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李斯的女儿嫁给扶苏至今没有有力史料,众多分析只为猜测,不足为证。本人以为,秦始皇和李斯结亲有可能,但扶苏应该不是。

10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想表达的是,对于扶苏的妻子是谁历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两种推测版本,1:一种说是王翦的后代,2:是李斯的女儿。

但问题既然这么问了,我们就先设定扶苏就是李斯的女婿。

李斯,是秦始皇时期的宰相,作为帮助秦始皇赢得大一统天下的人,李斯的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李斯帮助秦始皇制定和实施了很多提升秦国国立的措施,如收缴秦国民间兵器,提出皇帝这一延用千年的称号,制定秦律,为统一言论,焚书坑儒等。可以说,其未秦一统天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能够被秦始皇所重用,足以说明其能力。但在秦始皇驾崩之后,为什么他不选择扶苏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李斯十分重视自己权势,宰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对于他来说诱惑太大。如果扶苏即为,以扶苏和蒙家的关系,势必会在宰相的人选上,做出调整。而赵高则对李斯做出了承诺。这对李斯来说,诱惑很大。

2、扶苏当时远在边关, 而胡亥就在身边。以当时交通不便来说,在皇帝驾崩时,在身边的胡亥就已经赢得了优势。而这份优势,不是李斯能改变的。

3、赵高对李斯进行了威胁,威胁其整个家族的安全,这份风险是当时李斯不敢冒险的,支持远在边疆的扶苏,会使得长安的李氏家族面临很大的风险。

但事实却狠狠的给了李斯一个耳光,其支持的胡亥和赵高,却在几年之后,腰斩了李斯,灭了其三族。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的神奇。

不知道您的观点是怎样,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