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十二十页,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自卑是一种情感,人人都有,只是有些人自知,有些人不自知。对于自卑的原因,有很多个因素,但归根结底是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个人因素,第二是环境因素。如果想解决自卑,首先要先认识自卑,找到根本原因,最后通过相对应的方法解决自卑。

自卑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首先,需要清楚一点,如果不解决自卑,将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可以通过俞敏洪老师的一个例子来看。

2017年5月,俞敏洪在《我是演说家》里的一次演讲分享中谈到两件他后悔没能在北大读书时做的事情:第一,没有参加任何学生活动,也没有竞选学生会干部;第二,没有交女朋友。

由于来自农村,俞敏洪自诉自己一无是处,除了在北大读书之外,无论是没有参加任何学生活动,还是没有竞选学生会干部,或是没有谈过恋爱,都不是他不想谈,而是他当时有一种自卑心理,为了避免失败,他选择什么都不干。

由于自卑,他的学生时代基本上是“一个人过”,除了舍友,几乎没有别的朋友。俞敏洪自嘲道:“我整整用了十年时间克服了自卑,直到他有能力把徐小平和王强拉回美国共同创业,直到他内心开始认同自己。”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卑感?

在1980年,俞敏洪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可以想象一下,挑着扁担、穿着布衣,拿着棉被进入到大城市,来到群英荟萃的北京大学。

正是因为自己出生的环境,导致了自卑感的产生,感觉自己比别人“低一等”害怕争不过别人,害怕失败,导致什么都不敢坐,怕做不好。

这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自己自卑,但是如果是正确的态度对待环境,就不会产生自卑感,所以自卑的根本原因,既有环境因素,又有个人因素,二者相加,最终导致了自卑感的产生。

在演讲中,俞敏洪老师用一句话说清了自卑的根本原因:“你用一个本来不应该贬低自己的元素贬低自己,使你失去了勇气,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门,都被关上了。”

环境因素无法改变,出生在谁家、出生在什么环境无法改变,但是,如果自己的心态改变了,就不会产生自卑感了。

有些时候,有些人自己产生了自卑感,自己可能不知道

俞敏洪老师自己有自卑感,自己清楚,并积极的去想办法去解决,但有的伙伴有自卑的表现,但是自己还不知道根本原因是自卑。

自卑的表现:

  • 他人的一言一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你都可以考虑很久,是否还有其他意思;

  • 别人一看自己,就自卑的想要逃避低着头,总是只在乎到别人,却忘了自己;

  • 人家要你帮她一个忙,你肯定会帮的,即使结果是自己难堪;

  • 工作和生活上遇上好机会,却又犹豫不决,最后不了了之;

  • 讲话不怎么敢直视别人眼睛;

  • 极少有目标,极少有抱负,怕最后做不到会被人嘲笑;

  • 非常不习惯在人多的地方说话,声音总是很小;

自卑,就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差,觉得别人能做的事自己做不到,缺乏自信,对于即将到来的大事总是逃避,从不积极解决,给自己找无数借口!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只要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就能实现自我价值。

改变自卑的方法

想要摆脱自卑,首先是要有自信,个人的自信可以从多个方面来。

第一个方式:看书

  • 通过精神力量走出自卑,推荐《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这是一本由奥地利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的奠基人写的关于如何克服自卑的巨作!已帮助许多人摆脱自卑,并建立起自己的事业!

  • 还有一本书同样值得看《直面内心的恐惧》,书的作者是来自德国的弗里兹·李曼,这本书是半个世纪来最畅销的心理学经典,曾是德国风靡一时的心理健康读物,它主要告诉读者如何消除恐惧,如何恢复内心的平静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个方式:增强自信心

  • 别轻易否定自己,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无论遇到何人何事都要坚信自己是一如既往的优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别轻易否定自己,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每天把自己当天的成功经历写下来,例如我在目标时间内,提前写完了文章等等类似的事件,日积月累,自信就会有了。

  • 设立短期目标,并且严于律己,没有目标就像是在大海里航行的船,而目标就像是灯塔,促使自己加速向前。这个目标可以跟任何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结合,例如和看书结合,目标2个月内看完2本书,也可以和健身结合,3个月内体脂下降2个点等等。并且,在坚持目标的过程中,保持自律的好习惯,例如早睡早起,把房间打扫得整洁舒适,定期更换床上用品,把小物件放在指定的地方,用完后再回到原位,不随便摆放。

最后,无论是自卑还是不自卑,都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工作,和昨天的自己做对比,专注于自己想要的,突破自己,摆脱恐惧,走出自卑,向美好的明天出发,加油!

最佳贡献者
2

自卑的原因很多,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出身卑微,家境贫穷。

这方面我自己有亲身感受。我出生在贫穷的乡村,自小就经历了缺吃少穿的艰辛。见到有钱人家衣冠整齐的孩子连话都不敢说,感觉有天壤之别。在我的记忆中,我家常年欠债,债主去我家讨债时,我父亲居然被逼得跟人家吵起来了。当时仅有七八岁的我竟然被那场景吓哭了。

2. 缺乏知识,缺乏自信。

凡是自卑的人,没有知识、没有能耐、没有自信是其主要原因。记得我在读小学三年级时,哥哥已经读中学了。那时候,在我的头脑里,中学是神圣的不可高攀的。不料在一个星期天,哥哥带好几个同学来我家玩。他们在一起谈诗词歌赋,谈物理化学,全是我听不懂的东西。我躲在內房好长时间不敢出来,感觉自己过于渺小了。

3. 性格懦弱,缺乏勇气。

因客观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的低下,也许还有遗传的因素,使一个人的孩童时代就形成了懦弱的性格,缺乏敢闯敢干的勇气,严重影响了一个人的进步。我到青年时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经验,但性情懦弱的阴影仍然笼罩着我。二十二岁担任生产队长时,公社召开万人大会,党委书记点名要我上主席台作表态发言语,谈如何尽快改变生产队的贫困面貌,即兴发言在小范围不成问题,但在万人大会上没干过。但书记点名不得不去,我硬着头皮去了,发言还算可以,但回到台下,我的内衣全汗湿了。

综上所述,自卑是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要克服自卑心理必须做到:(1)虚心学习,增强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提高个人素质和底气。(2)在实践中磨练,在风口浪尖上摔打,考验自己的意志和勇气。

我坚信,按照我的想法去做,肯定就不会自卑了。

【原创首发 盗版必究】

3

自卑主要是个人原因,外因也有,但不是根本原因,

自卑就是个人贪心太重造成的,越是自卑的人,个人的心里贪欲越重,这是专家经过实践证明的科学结论,

怎么改变?自然是减少内心的贪欲,贪心是人之常情,正常情况下的欲望贪心无可非议,过分的,过多的欲望,尤其是不满足不知足不认头的欲望就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形成自卑心理了!

改变它不那么容易,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的事情,习惯的改变也不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需要下决心,并坚持下去,

人生就是要豁达,要松驰,不要过于紧张,过于担忧,相信只要努力就好,相信天道酬勤,相信人间真情,相信生活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这样自信心不断的增强了,自卑感自然会消失了!人生不过如此,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就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没什么可担心的,更没必要自卑!先回答这些吧!谢谢!

4

自卑往往跟自信会对应被提起。从心理学理论认为,自卑跟早年的养育是十分有关系的。早年的时候,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对孩子做的事情,大多数时候是批评指责的方式去教育的。这就会让孩子内化一个信念,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做什么事情都无法让妈妈满意。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就容易自卑。对自己能不能完成这件事情会自我怀疑!慢慢地形成自卑的性格!经常在批评环境长大的孩子,不仅容易自卑,而且很可能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

怎么让自己变得自信呢?首先,需要看到自己这种容易批评自己,害怕失败的思维模式。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想着事情会失败或者事情会如何糟糕。而是先开始尝试去做,不管结果如何,都要肯定自己的努力。

其次,要给自己安排一些努力一下就能够完成的任务。每完成一项任务就给自己买一个礼物或者买吃的,作为奖励。通过不断获得成功来提高自己的成就感,提升自信心。

5

一说到“自卑”,我们很多人都非常苦恼,因为我们通常认为“自卑”是一个贬义词,是一种不好的心理状态。自卑的人也常常采用各种方式来试图摆脱自卑。但是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则认为:自卑感人人都有,而且是人类文化进步的阶梯,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自卑不是个体行为,而是人人都有

自卑感人人都会有,对此你一定会感觉到困惑。因为信心不足,不敢上台演讲;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不敢询问高价格的商品;因为身体羸弱,不敢参加体育比赛;你说这些人自卑都很好理解,但是有些人明明就很强势,甚至自信到自负了呀,他们怎么会和自卑扯上关系呢?

为了解答这个疑惑,《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三个小孩跟着妈妈去动物园,当他们来到狮子展区时,第一个小孩的表现是哇哇大哭,吵着要回家。第二个孩子脸都吓白了,但是嘴上却说:“我一点都不害怕!”第三个孩子装着一副英雄的样子,问妈妈,“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三个孩子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实际上他们都很害怕。

自卑也是如此,有些人直接将自卑表现出来,而另外一些人则通过自负来掩饰他们的自卑。实际上他们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又不想别人看出他们的自卑,所以只好自欺欺人,让自己相信“自己很厉害”。

其实这样的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见,比如当你提了一点点反对意见就跟你翻脸的人,甚至处处给你穿小鞋。还有那些每次都在极力证明自己多么优秀的人都属于这类用自负来掩饰自卑的人,他们甚至比普通的自卑者更加自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卑推动我们变得优秀

自卑一直给我们带来的都是不好的体验,那为什么阿德勒说“自卑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呢?”因为他说的自卑是一种人们对自己目前生活、工作不满的状态而我们无论取得了什么成就,处在什么环境,都会对自己的现状产生或多或少的不满,想要去追求更优越的状态。而我们追求的这种优越感往往是我能自卑的一物两面。

比如,你小时后有口吃的毛病,由此衍生而来的自卑感让你很难在公众场合讲话,为了弥补这种自卑感,你可能就会增强自己在公众场合讲话的训练,来实现自己的优越感。自卑感就像是火车的发动机,而优越感则像是车头,带着我们驶向更好的自己。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最求自我超越的时候,千万不能因为过于焦虑而跑错方向,这样就会让自卑感,演变为自卑情结。

什么是自卑情结呢?就是说当一个人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就将其搁置一边,反而从乱七八糟的事情中去寻找优越感。就像上文提到的,经不起一点反对声音的人,他们往往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但是他们可以采取方法来压制你提出的意见,只要你的意见没有顺利提出,就弥补了他们自卑感,实现了让你不能批评他的优越感。

自卑感能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驱动力,但是自卑情结却让我们用扭曲的方式去追求优越感,这样容易让我们误入歧途,所以大家需要正确的面对焦虑和自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历并不能决定人的行为

当谈到自卑时,我们很多人容易把现在的自卑感归咎于过往的经历导致的结果。比如,不敢参加比赛,是因为小时候在比赛中失利受到了同学的嘲笑;不敢穿裙子,是因为自己很胖,大家都说不好看;不敢跟心仪的人表白,是因为自己条件不好,觉得配不上对方。但是,阿德勒认为,过往的经历是会对人产生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的行为,因为人可以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创造解读。

《幸福的勇气》一书中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过去经历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取决于你赋予了这段经历什么样的意义。

一个在贫困家庭长大的孩子,就不能成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听过太多人讲述他们曾经贫寒的生活,同时他们更会讲述这段经历带来的意义:正式因为这样子的生活给了他们坚定的信念要改变,要走出大山,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要能吃苦,要战胜自己……后来他们成功了。

当然还有很多同样出身贫寒的人,他们为什么没有成功呢?虽然经历相同,他们整天的做法是不思进取,唉声叹气,抱怨老天的不公平,然后继续贫穷下去……

面对贫穷,赋予它意义的不同,导致了人们采取了不同的行动,最终的结果当然也是天壤之别。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能在学校的路上看到有人在激情四射的朗读,当时觉得他们特别的奇怪,神神叨叨的。后来当我得知他们采用这种方式是为了联系当众演讲的恐惧之后,我反而觉得他们是一群勇敢的人。看吧,无论是经历,还是现象,当我们赋予了它不同意义之后,我们的行为和想法就都会发生改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写在最后

自卑并不是一件让人丢脸的事,因为每一个人都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产生自卑感。下一次,当你感到自卑的时候,不要急着给他找原因,试着赋予它不同的意义吧,在自卑的基础上给自己找一个驱动力,从而超越自我,做更好的自己。

6

自卑就是对自己缺乏自信,对自己不满意。有时可能是自己的某个缺陷,或自己的性格原因。

正视自己,你要想人无完人,不管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但你一定要喜欢你自己。发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大胆地发挥出来。

认知行为治疗师的先驱斯宾诺莎说:“困扰人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

《沟通的艺术》作者认为首先要认识自我,回答“我是谁”,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沟通意识十分重要。

关注我@闲下来的清凉油

7

自卑很多人都有,只是有些不太在意,而有些人特别在意。当自己特别在意,而又无法摆脱时,就会伴随出现各种不良行为,比如孤僻、不合群、总是试图讨好别人。


很多人说,我们可以看书去解决自己的自卑,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是如果我们单纯地只是看一些书,而行动上没有走出去,想摆脱自卑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摆脱自卑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心理预期降下来,然后再提上去


自卑直白点就是对自己不满意嘛,或者说不自知,总是用他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士气。


我们为什么会对自己不满意?

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比自己更优秀,别人拥有的我们也想要,别人做到的我们也想做到。可一旦人的心理预期提高了,实力没有得到提升,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摆脱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自知

知道自己想干啥,能干啥。

然后进行任务的拆解,做个计划,否则的话,我们即便是读了基本关于摆脱自卑的书,也很难对自己有大的作用!


降低自己的预期不要动不动就找一些比自己牛的多得人做对标,那样很容易被打击。所以要自知。


降低预期之后不断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实践了,说到就能做到。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不断地给自己进行提升预期。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但接受不代表不去改变它,而是我们认清了自己之后再去行动。自卑的人一定要走出来,不要总是难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人,总是会觉得外面的人不理解自己,我跟别人不一样。


非把自己搞那么特殊何必呢?不都是一张嘴巴,两个耳朵吗?

8

Hi,我是Allen,一个至今无所事事的30+

讨厌社交、害怕人群、喜欢咖啡。

哦,对了,还喜欢创作。

至于,梦想……


你是否常常在想,什么才是最好的人生啊?

但又常常陷入这样一种状态:别人的人生才是最好的

没错,我们经常提到别人。别人的车、别人的房、别人的包包、别人的口红,别人的……

仿佛我们的视线所及,只有别人,而没有自己。




01 我们的视线太过狭窄

隔壁老王把帕萨特卖了,买了辆奔驰;大学同学二狗从事业编考上了公务员;弟妹二丫真幸运,老家的房子刚刚写了个大大的“拆”字。

这就是我们所羡慕的“别人”,他们生活在我们的四周、我们的过往,是我们漫长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过客,无论他们停留的时间长短与否,都足够影响到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判断和解读。

现如今的我们,很少有人去操心巴菲特、比尔盖茨和马云股票套现后到底能得到几百亿,还是上千亿的美金,更不会去羡慕那么多钱该凿多少堵墙,买多少台格力的冰箱。

因为如今我们足够现实和理性,那些虚无缥缈的、踩在云端的“妄想”,早已不会成为我们夜以继日奋斗的目标和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隔壁的老王、同学二狗、弟妹二丫离我们的生活太近了。那是一种推开房门就能见到、微信聊天几乎置顶、逢年过节提着鸡蛋来你家窜门的人。他们的人生经历我们大都了如指掌、他们的肮脏与不堪我们甚至知道的比他们自己都要丰富多彩。

但就是这些人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的羡慕。因为我们的目光所及,只有我们周围那小小的圈子而已。




02 我们的生活 也就“碗”大的世界

前两天读了一本书《回答不了》,里面一个老头有这样一番思考:

有一次,一个朋友突然生了一场大病。

然后我去看望他

他开玩笑说:哎呀,我差一点就要阔别这个世界了。

我就想,他说阔别的世界,也就是一个200万常住人口的中国中部小城市。

世界?他谈不上。

你我皆凡人,哪来的资格谈世界?我们的轨迹不过是从家到单位的两点一线,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打字复印、阿谀奉承,我们的周末除了睡觉,还能干嘛?

面对蔓延全球的肺炎疫情,你也就说说;面对印度的挑衅,你也就说说;面对美国的无端指责,你仍旧,只是说说。

说完了你所谓关注和向往的世界之后呢?

话题的重点仍旧又回到了老王的奔驰和二狗怎么送的礼。

因为你知道,你对世界的力所能及,不过是“说说”;但老王的奔驰和二狗事业的晋升,确实是你力所能及的。




03 在“碗”大的世界里 关注自己 改变自己

人活着,千万别太累。

千万别觉得,把自己活在“碗”大的世界里会丧失上进心,阻碍自己的人生道路。

上进心这种东西,还是用在自己身上比较好。

为什么要同“别人”去对比?而不是和曾经的自己对比。

我想,只有真正摒弃了同外对比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专注于个人的成长。

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不累,并且快乐着。




好了,今天的“心灵鸡汤”到此结束了。

哦,对了,所有配图的“文案”都是我原创的,朋友圈缺素材的时候请自取。

我是Allen,感谢您的时间。



9

自卑或者也可以叫低自尊。所谓自尊简单说就是我们如何感觉自己!个人控制感低,觉得自己总是受到情景控制。感觉自己做不好事情,也就是悲观和信心不足。

原因

原因很复杂,可能来源于基因,也可能是后天教养,或者两者兼有。管教严格、批评过多、对孩子认可度较低的父母可能是造成孩子自卑的主要原因。

所以有育儿者声称:“多肯定孩子,造就高自尊是保护儿童的盔甲!”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自尊也可能是现实的一个反应。孩子过于高自尊把自嗨当自信,那更麻烦。

但是毫无疑问接受过多责难的低自尊孩子会造成自我形象消极认知。

如何提高自尊

自卑者觉得自己不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担心别人会负面评价!

根据一项心理学研究,从自我关注的观点看,我们总是会设想别人会注意和关注我们。这叫“激光灯效应”,自卑者就是受到这个效应的影响。

  • 但实验表明,很少有人会关注别人!不说负面评价了,连评价也没有!个人只关心自己的形象会被如何评价,没有精力去评价别人!

实验者要求一些学生穿上世界名牌的服装,几乎所有实验学生都认为自己走进教室会引来关注甚至是哗然。但真实结果是只有很少的人注意到他们的服装!

即使打扮怪异学生也只有少数人会关注和评价!

  • 放下只存在于你心中的聚光灯,就会走出自卑!

第三奇迹为您回答。

10

有的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而有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童年的不幸,造成性格的内向,从而自卑大致可分为三点:1、父母能力过强,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于是就会受到家长过多的指责,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逐渐地失去自信产生自卑;2、家庭不完整,生活在这种破裂家庭当中,也可能逐渐形成自卑。3、父母自身有这种自卑的情绪。孩子可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自卑相对的是自信,对生活充满阳光,慢慢的找回自信。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