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诸葛亮去世时,刘禅为何连杀了3位重臣?

诸葛亮去世时,刘禅为何连杀了3位重臣?

2020-07-22 10:33阅读(101)

诸葛亮去世时,刘禅为何连杀了3位重臣?:刘禅在丞相诸葛亮去世前后,连杀了蜀汉三位重臣,难道刘禅犯浑了?(刘禅)非也,这三个人虽然都是有功之臣,然而所犯之

1

刘禅在丞相诸葛亮去世前后,连杀了蜀汉三位重臣,难道刘禅犯浑了?

(刘禅)

非也,这三个人虽然都是有功之臣,然而所犯之错罪不容赦,刘禅杀这三人没毛病。

蜀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正月,蜀后主刘禅杀了车骑将军刘琰

刘琰曾是先主刘备的股肱之臣,说起来和刘备同宗同族同姓,按照辈分来说,刘禅应该叫刘琰一声叔叔。

刘琰是一个外表儒雅的将军,刘备对他很器重,在攻取益州后,任其为固陵郡太守。

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一如既往待刘叔叔不薄,先后委任其为中军师、后将军,最后升为车骑将军,职位仅次于李严,军中排名前三。

(刘琰)

让人意外的是,如此一位重臣最后为什么被刘禅杀了?

原来刘琰怀疑自己漂亮的老婆和刘禅有染,猜疑老婆给自己戴了绿帽子。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当时蜀国有项规定,即在正月期间,大臣的老婆必须进宫向皇太后(刘禅的母亲)问安。

也就是过年期间女人们走动一下,带点礼物,向老太后问一句“过年好”的意思。

别的大臣老婆当天问安就回去了,而刘琰的老婆胡氏却在宫中待了一个月。

这时候刘琰心里犯嘀咕了,“我老婆很漂亮,留在宫中一个月没回家,保不齐和皇上(刘禅)勾搭上了”。

等老婆回家后,刘琰就开始审问,老婆当然不承认,刘琰就动用私刑,用鞋底打老婆的脸,还用钳子拧大腿……

(胡氏)

胡氏被打不服气就向官府告状,这事让丞相诸葛亮知道了,诸葛亮为了防止“桃色新闻”向外扩散,于是对刘禅说“男女之事好说不好听,为了陛下的脸面,还是尽快杀了刘琰吧!”

刘禅一想“相父说得很对,我是没吃肉倒惹得一身骚”,他老婆漂亮,待在我老娘宫里,难道我要把人赶回家?”于是刘禅一怒之下杀了刘琰,其罪名是刘琰“家暴”。

也就是说刘禅以维护妇女合法权利为名杀了刘琰。

10个月后,也就是当年(公元234年)十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刘禅杀的第2个重臣就是安汉将军李邈。

李邈也是刘备生前提拔重用的人才,刘备入蜀后,李邈被任命为益州从事,后来又被任命为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

李邈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曾跟在丞相身边做参军。

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时候,他曾经劝诸葛亮赦免了马谡,但亮为了严肃军纪,还是杀了马谡。于是引起了李邈的不满,经常口出怨言,说丞相看不起他,听不进劝告,时间一长,消极怠工,因此被诸葛亮遣回了成都,李邈因此心中记恨诸葛亮。

当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后,远在成都的刘禅痛哭流涕,穿着孝衣要为诸葛亮举行悼念仪式。

这时李邈揣摩圣意,觉得机会来了,开始中伤丞相。他上了一道折子,诋毁诸葛亮是弄国的权臣,是汉朝吕雉的侄子吕禄、吕产或者霍光一类的权臣,这几个人都是把皇上玩弄于鼓掌之上的权臣。最后劝刘禅不要为诸葛亮举行悼念活动。

(刘禅和李邈)

显然李邈在挑拨丞相和刘禅间的君臣关系。

讲真李邈看错人了,也打错了算盘,刘禅虽然不聪明,但绝不是糊涂人。他知道相父不是那样的人,后主刘禅一怒之下将李邈诛杀。

刘禅杀的第3个重臣就是尚书令杨议,准确来说是杨议自杀身亡。

杨仪曾是诸葛亮的参军,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将兵权暂时交给了杨仪,让他负责断后撤退,杨仪遵照诸葛亮的计谋,命马岱斩杀了反将魏延。

回到成都后,杨议自认为功高盖世,认为刘禅会任命他接替诸葛亮的职务,结果只是任命他为中军师,这是一个没有一兵一卒的空职。

曾经不如他的蒋婉接替了诸葛亮的职位,其实这是诸葛亮生前的安排,他知道杨仪心胸狭窄,不堪丞相之大任。蒋琬才是诸葛亮心中的接班人。

杨仪对此很不满意,经常口出怨言,在群臣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朝廷也曾对他提出了批评,但是杨仪我行我素,在工作上不配合蒋琬不算,还经常诽谤抹黑蒋琬,因此多次受到朝廷的谈话。但杨仪始终不能接受。

(杨仪)

建兴十三年(235年)鉴于杨仪屡教不改,随后被朝廷废为平民流放到外地。

到了外地以后,杨仪仍然不服气,继续污蔑诽谤蒋琬和朝廷,刘禅一怒之下将他捉拿下狱,杨仪自觉无脸见人,最后在狱中自杀身亡。

文/秉烛读春秋

2

这三个人都是找死。刘琰给阿斗扣黑锅,杨仪辱骂朝廷,李邈诽谤恩人,阿斗虽然扶不起,但是非观还是有的。

刘琰给皇帝抹黑

刘琰生性浮浪风流,喜欢豪华的车马、华丽的服装、美味的食物、漂亮的女人,在家没事,就教婢女唱唱艳曲,背背诗赋,还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小话。跟随诸葛亮打仗时,他和很魏延不和,就在背后诽谤魏将军,被诸葛亮知道了,严厉的批评了他,让他回成都当官。

回蜀都后,有一年过年时,大臣的老婆都到宫中朝贺,刘琰的漂亮老婆胡氏也去了。其他人朝贺完都回家了,太后很喜欢胡氏,就把她留下在宫中玩了一个月。刘琰心里不自在了,为啥别人的老婆都回家了,唯独自己的仙女似的老婆留在宫中,难道是刘禅……越想越不对劲,越起越觉得胡氏变化大,越想越觉得眼前发绿……常言说家丑不可外扬,刘琰却气蒙了头,让手下的士卒打这个臭不要脸的,用鞋底子抽胡氏的脸,打完后还把胡氏赶出家门休了。胡氏不干了,哪有平白无故的又打又骂,还休回家,于是告到官府。这事闹得整个京城沸沸扬扬,刘禅面子挂不住了,哪有这样的,留你老婆在宫中是给你面子,你这么折腾是故意给我扣黑锅啊。于是以“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罪名,砍了刘琰的头扔到街上喂狗。罪名很搞笑,但刘琰必须死,要不阿斗无法甩黑锅洗白白。


杨仪心胸狭窄

杨仪早年投靠关羽,诸葛亮还是很给关羽面子,让他掌管丞相府,也就是把他当成自己人。杨仪得到丞相器重后就有些膨胀,先是和刘巴不和,后来又和魏延干架,特别是在诸葛亮死后,他干脆扣了个谋反罪名杀了魏延,自以为多年在外征战功劳显赫,又各老一辈关系不一般,丞相的位置非他莫属。但他不知道,诸葛亮活着时,就看穿他气量太小,不适合料理国政,生前已经安顿了他的职位。

回蜀后杨仪只封了个中军师,没有实权,杨仪感觉凉凉了,心理变得扭曲,整天发牢骚,而且自恃是老臣,不分场合,话也没有分寸,说什么“诸葛亮去世时,如果我和魏延联手,不至于到这种地步。”这种造反的言论他也敢胡咧咧,吓得其他大臣没有人敢和他来往。刘禅听说后,将杨仪废为庶民,他还不知悔改,写信骂朝廷。虽然他资格老,但也不能骑在皇帝头上拉屎拉尿吧,刘禅诛杀了他。但念他北伐时有功劳,把他妻子儿女安顿到京城。杨仪的作为充分证明诸葛亮的判断是正确的,扬仪就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容不下事,也容不下人,死是自找的。


李邈投机不成丢了命

李邈是牛鞞县的县官,他也很牛逼,刘备夺得益州后,提拔他为益州从事,但他不领情,在庆功宴会指责刘备:“以前刘璋把你当成兄弟,请你平定益州内外的混乱局面。可你倒好,反手把刘璋给灭了。”大庭广众之下一点也没给刘备留面子,刘备铁青着脸问李邈:“那你怎么不敢去帮助刘璋呢?”李邈回答:“不是不敢,而是实力不足,帮不上!”宴会结束后,刘备就准备杀了李邈,诸葛亮出面求情才免于一死。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很痛心,穿上白色丧服,全国为诸葛亮举行三天的哀悼。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收到了李邈的奏折:“诸葛亮幸亏死的早,如果晚死几年,他独揽军政要务,随时有可能篡位,蜀汉就不是陛下的了。”还声称诸葛亮一死,天下太平,蜀汉人民应该庆祝才对。诸葛亮忠心耿耿,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邈忘恩负义,指责诸葛亮图谋不轨,这明显是剑走偏锋,想趁诸葛亮去世,搅混蜀国的政坛格局,搞政治投机,践踏一下不会开口的死人,拔高一下自己,乘机捞取政治资本。刘禅软弱,但不是傻皇帝司马衷,是非曲直还是拎得清,立马下令斩了妖言惑众的李邈。

从刘禅杀这三个大臣看,刘禅虽然治国能力差些,但不是传说中的“扶不起的阿斗”,而是诸葛亮死后,再没找到扶佐他的能人,就这样也磕磕绊绊坐了41年江山。

3

诸葛亮在蜀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诸葛亮在撑着蜀国的大半边天。

《三国志》载: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诸葛先生一死,蜀国几乎要塌了,此时的刘阿斗正需用人之际。那么他为什么要一连杀了3位重臣呢?难道他真的是愚昧之人吗?还是这三位重臣真的该死?我是小姐姐讲史,这个问题我来为您解答。

刘阿斗杀的这三位重臣分别是安汉将军李邈、车骑将军刘琰、中军师杨仪。

李邈死于狂傲和劣质的人品

李邈其实没有李朝、李邵和他早亡的弟弟有声望有才气,当时人称他们三兄弟为“李氏三龙”,但其中并没有李邈,因为他太狂了。

东汉末年,李邈是振威将军刘璋的部属,在牛鞞县当个县长。刘备攻下益州后,任命李邈为益州从事。

后来在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刘备和下属官员举杯庆贺,李邈也在宴会厅,这是他第一次和刘备见面。李邈在此大刷了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他出语雷人,竟然谴责刘皇叔说:

“振威将军以为将军是宗室肺腑,委任将军前来讨伐敌人,大功没能实现,振威将军却先于敌人灭亡;我认以将军夺取鄙州,是很不合适的。”

刘备问:“如果你知道我这样做是不合适的,那么为什么不去帮助刘璋呢?”

李邈回答说:

“不是不敢帮助,而是实力不足。”

此时此刻,宴会场一片寂静,李邈面临掉脑袋的危险。这时诸葛亮挺身而出为李邈求情,他这才保住一条小命,同时也欠了羽毛扇先生一个人情。可李邈非但不报恩,反而倒打一耙,污蔑先人。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痛哭流涕,非常悲伤,他披麻戴孝,令全国为诸葛亮举行三天的哀悼。

李邈就在此时此刻黑了诸葛亮一把:

丞相亮卒上疏:“ ……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严可均《全三国文》(《蜀志·杨戏传》注引《华阳国志》)

意思是:诸葛亮兵强马壮,虎视眈眈,‘五种权力大的人物不应该守边疆’。我常常担忧国家的安危。如今,诸葛亮死了,刘家江山保住了,西部边疆的战争也可停了,全国老少应该庆贺啊!

刘阿斗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聪明着呢,他一听这话,顿时怒气满腔,怒目圆睁:“来人,立刻将李邈这个小人关进大牢,即刻问斩!”


有句话说的好:“要想叫他亡,必先叫他狂”。李邈狂的无知,不识时局,狼子野心,想贬低诸葛亮抬高自己,企图登上诸葛亮之位。自己的恩人死了,尸骨未寒,他不但没有丝毫悲伤,而且还想着法去污蔑,利用。这种有悖人伦道德的人,刘禅怎会留他?

刘琰因多疑,口不择言犯上而死

刘琰,兴于嘴死于嘴。

刚开始他跟着刘备混世,因同为刘姓人,他攀亲攀故,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取得固陵郡太守之位,主要职责就是高级聊客,公关之类。刘禅继位后,这家伙平步青云一路凯歌,先是受封都乡侯,接着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再升任车骑将军,位高权重。主要负责皇宫的安保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陪聊,陪诸葛亮聊天。他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让人羡慕让人恨。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一天到晚不干政事,吃穿用度都是最上等的,光刘府上下的丫鬟就有几十个,日日歌舞升平,刘琰还亲自辅导她们诵读东汉词赋家王延寿的名作《鲁灵光殿赋》。除此之外他还经常跟在诸葛亮屁股后面,领着千把个小兵,对下面的大臣挑毛拣刺,天性好斗,狂妄至极。

刘琰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弹劾托孤大臣李严失职罪,李严最终获罪被废为平民抑郁而死。更不要说朝中其他官员了,大家敢怒不敢言。


可是一物降一物,蜀汉前军师魏延可不吃他这一套,两人经常斗嘴置气,魏延虽然斗不过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的刘琰。但他不服输直接找诸葛丞相评理,诸葛亮几句责备制服刘琰,那家伙写了一封长长的忏悔信,认罪态度诚恳,这才保住官职,被遣回成都。刘琰哪受过这窝囊气,他在吵架斗嘴上从未输过,这次他在斗嘴上赢了魏延,但却是失败者的结果。从不服输的他大受刺激,变得有些神经质了。

234年(建兴十二年),刘琰的老婆胡氏进宫向太后祝贺新春,因其漂亮嘴巴甜,太后喜欢就把她留在宫中陪聊,一聊竟是一月有余。时间一长刘琰在家开始胡思乱想起来,竟坚决认为老婆与后主刘禅有关系。

等妻子回来后他不依不饶,逼妻承认和刘禅的关系,还动私刑。他叫下人用 鞋底狠抽胡氏的脸,过后一封休书把胡氏赶出刘府,胡氏不甘屈辱状告刘琰。消息传得天下皆知,官府当然知道刘琰污蔑朝廷是大罪,为了保阿斗颜面最终定为:下人不是责打女主的人,脸也不是鞋子该打的地方!

就这样刘琰被拖到闹市剁了脑袋。敢给皇帝扣这种帽子,他若不死,是想让皇帝向天下万民默认自己是个淫人妻子的淫棍吗?

刘琰死后第二年,中军师杨仪自杀。

杨仪虽然很有才干最终死于自己的性格——小肚鸡肠,自私狭隘

《三国志》记载:“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杨仪投奔关羽后被任命为功曹,关羽介绍他见刘备,经过面试交谈刘备很喜欢他,征召他为左将军兵曹掾,后升为尚书,他这样的性格不好与人相处,曾与博学多才简朴清高的的刘巴不和。被调为弘农太守(今天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跟着诸葛亮征战沙场。在那里又和魏延不和,二人动不动就想拼刀子。

杨仪不受重用,心中气愤不平,还到处叨叨。

杨仪跟随诸葛亮北伐,操心各种要事,出谋划策,精心部署,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杨仪率领部队退回,他遵守诸葛亮的遗命杀掉魏延后,并没有得到理想中的官职——接替诸葛亮执掌朝政。

他万万没想到诸葛亮生前留有密函给刘禅,早安排好了他的职位。密函中说,杨仪心胸狭窄,性子急躁又嫉贤妒能,万不可重任,让刘禅拜蒋琬为丞相。

当杨仪到京城后,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到现在竟得了个中军师的官职,没啥权利,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他整日满腹牢骚,像个怨妇,害得朝廷官员都躲着他走。

有一天,他是在憋不住了就跑到费祎家里,释放负能量。他对费祎说:

“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今人追悔莫及”。

言语中已经明说要投奔曹操。




费祎一听立刻给刘禅打了小报告,刘禅怒发冲冠,要剁了杨仪的脑袋。在费祎的求情下,刘禅饶他一命将他贬为庶民,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杨仪妒忌嫉恨朝中一些人,就上书给刘禅控告。

“上书诽谤,辞指激切”。

刘禅看后,忍无可忍,直接派人捉拿杨仪,杨仪自知回天无力,抹脖子自杀了。

“杨仪以当官显,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杨仪因心胸狭窄,导致在官场混不下去,身陷绝境仍放不下功名利禄,如果杨仪能淡泊功名,审时度势怎会有这样的惨局?

 总结:刘禅杀这三个大臣,可谓杀的不冤,也从中见证刘阿斗并不傻,对君子小人,是非曲直还是有分辨能力的,可惜他不懂治国之道,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把国家玩的风雨飘摇,蜀国在极度衰弱之时被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进攻,刘阿斗只好流着悔恨的泪水投降了老邓,成了悲催的末代皇帝。

4

刘禅在历史上的形象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无论是诸葛亮掌权时期,还是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掌权期间,刘禅给人的感觉就是甩手掌柜,不管具体的事项,如果说刘禅在世时,还杀了三位重臣,估计很多人都不会相信。

诸葛亮掌权时期,政事无大小,都由诸葛亮决断,刘禅只负责祭祀祖先这样的事,一般来说,刘禅不会插手政事,这是刘禅与诸葛亮之间不成文的规定,诸葛亮虽然一手遮天,但实际上是非常尊重皇帝刘禅, 刘禅虽然不管事,但刘禅决定的事,诸葛亮也改变不了,比如杀刘琰这事。

事实上,刘琰被杀的时候,诸葛亮正率军进行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刘琰是蜀汉的没有实权的车骑将军,要知道车骑将军的前任是张飞,后任是吴懿,刘琰是刘备在豫州期间就结识的人,一直跟随刘备到益州,刘琰虽没有实际才能,但善于清谈,同时也是汉室宗亲,刘备也需要刘琰这样的花瓶来充门面,所以刘琰尽管在蜀汉身居高职,但实际上名声很低,也没有实际权力。

刘禅

刘琰之死是因为一件莫须有的桃色事件,事件的起因是刘琰的老婆胡氏进宫给刘禅的母亲吴夫人祝贺新年,这是蜀汉的一项传统,大臣的妻子进宫给太后祝贺新年再普通不过,不过胡氏一是长得漂亮,二是在宫中住了一个月,这就引起了刘琰的怀疑,刘琰怀疑自己妻子与皇帝胡氏私通,并且公刑私用严刑拷打胡氏,还把胡氏给休了,胡氏就把这事上报给有关部门,最后皇帝刘禅就知道了这事,于是就下令把刘琰抓起来处死。

刘禅为什么要杀刘琰

就一个罪名:诽谤君主。封建社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刘琰怀疑自己的妻子与皇帝私通,无论这事是否真实,刘琰都得当这事没发生过,因为这事本身就是一个敏感事件,一旦公开,就涉及到皇帝的名声,刘禅虽然不聪明,但是也不糊涂,就是一个正常人,无论他有没有私通胡氏,他都不可能承认,不仅不能承认,而且还要以正名声杀了刘琰。

刘琰

刘禅不杀刘琰才叫奇怪,不杀刘琰不等于变相承认这事是真的了吗?刘禅能承认吗?虽然从刘禅后来的经历来看,小编认为刘禅没有做这事,但既然发生了,刘禅就得处理,并且这事完全刘禅个人自主处理,诸葛亮在前线征战,根本管不上这事,即使诸葛亮在朝中,也管不了,毕竟诸葛亮也不能和皇帝刘禅来争执。

这事刘琰怪不了别人,只能怪自己,在建议社会的秩序下,没有任何法律制度能制约皇帝的,即使皇帝犯了错,犯了法,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如果刘琰够聪明的话,就当这事没发生过,也许还能保住一命,但刘琰不够聪明,把妻子给休了,结果这事就抖了出来,最终要了他的命,刘琰还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最终死于自作聪明。

诸葛亮与刘禅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举国震惊,各地官员和百姓就想着到汉中为诸葛亮奔丧,但刘禅及时颁布了禁止,禁止所有人为诸葛亮奔丧,刘禅的本意并不是恨诸葛亮,或者对诸葛亮不满,而是如果蜀汉人人都去给诸葛亮奔丧,谁来办正事?谁来各司其职?蜀汉不是乱成一团了吗?

所以有人揣摩上意,以为刘禅恨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生前是权臣,权臣与皇帝历来就是有矛盾的,因为权力之争,所以安汉将军李邈给皇帝刘禅上了一疏,名字叫《丞相亮卒上疏》,内容大意就是说:

诸葛亮是吕?和霍禹(霍光之子,因谋反被汉宣帝所杀)这样的人,他们虽然未必怀反叛朝廷的心思,但由于皇帝与权臣之间相互猜忌,会引发对国家安危的担忧,现在诸葛亮已经死了,言外之意就是皇帝用不着再诛杀权臣了,只需要罢兵就能让国家得以保全。

李邈

李邈的上书有两层意思:

1、诋毁诸葛亮。

2、反对北伐。

诸葛亮是蜀汉巨大的精神支柱,在蜀汉有着崇高的威望,对刘禅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同时诸葛亮是刘备生前钦定的托孤重臣,这是刘备生前就已经确定的事,诋毁诸葛亮不就是诋毁刘备,李邈这事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再一个反对北伐,同样是政治错误,蜀汉的立国之本就是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你叫蜀汉不北伐,那还叫蜀汉吗?刘禅同样是北伐政策的坚定支持者,这受益于诸葛亮与刘备生前的教诲,北伐是既定国策,不是李邈可以反对的,所以李邈的上书犯了两个政治错误,所以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了,李邈被刘禅下令诛杀,这已经是诸葛亮去世之后的事了

另外,李邈是益州人,属于益州本土士族,天生就是反对蜀汉政权的,也是蜀汉政权在政治上打压的那一批人,诸多原因加在一起,李邈被杀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杨仪

第三个被杀的人是杨仪,杨仪是诸葛亮丞相府的首席长史,也就是首席秘书,才能突出,人品稍差。如果杨仪人品好的话,估计诸葛亮的第一顺位接班人就是杨仪了。诸葛亮去世后,军政大权是暂时交给杨仪的,注意是暂时,只是让杨仪率领大军回到成都,诸葛亮自己的接班人信息与后诸葛亮时代的人事安排,早就由诸葛亮与刘禅决定好了。

之所以让杨仪率军回成都,原因有两个:一是蒋琬不在军中,在成都,蒋琬是诸葛亮第一顺位接班人,没在成都只能让其他人代理一下了。二是当时军中资历较高且合适的人选只有杨仪,费祎当时资历太浅,姜维是降将,魏延不老实,其他也没有人能承担这个重任,所以让杨仪率军回师。

因为杨仪的人品太差,喜欢斤斤计较,气量较小,当领导人要有容人之量,杨仪杀魏延这事就能看出诸葛亮没看错人,杨仪并不适合当领导,所以回到成都后,刘禅按诸葛亮的遗命没有给杨仪实际权力和较高官职,这让杨仪落差很大,本以为杀了魏延立功,又安全把大军带回成都也立功,再加上自己认为自己才能很高,所以杨仪本人的期望很高,以为自己是诸葛亮的接班人,结果不是,只给了一个虚职中军师。

后主刘禅

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所以杨仪很生气,到处发牢骚,对费祎说出了一些对蜀汉不满的话来,结果费祎转身就上报朝廷,刘禅听了就很生气,就把杨仪贬为庶民,并且流放到外地,好歹保了杨仪一条命,但杨仪可不这么认为,反而还向朝廷上书诽谤,所用的语气措辞激烈,刘禅就再次派人到流放地把杨仪抓过来,杨仪就自杀了,杨仪的自杀就是自找的,如果他能低调一些,也不会死了,刘禅起初还留了一命,但杨仪不珍惜还继续上书,能怪谁呢

5

刘禅算得上是诸葛亮身边的得力助手,诸葛亮去世了,刘禅也没有主政,这可以说刘禅也是挺好的了,他解决问题可以说明他的能力也还是挺不错的,那么为什么刘禅接二连三的杀了三个重臣呢?这其中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一个是蜀汉元老刘琰,他的老婆胡氏,在过年时入宫去给太后拜年,被太后留在身边数月后才回家。明明只是在宫中陪太后,可是因为一夜不回家,就被误会了。结果她刚到家刘琰就急眼了,因为这位胡氏是他新娶的,非常年轻漂亮。刘琰怀疑胡氏跟刘禅“有一腿”,让手下人用鞋底子抽胡氏脸,并一怒之下把胡氏给赶出家门了。胡氏气不过就跑去宫中告状,后来刘禅也是很气不过,随后刘禅下了圣旨,从此禁止大臣之妻女等再入宫来。

二是李邈,他本来是刘璋时期的官员,因嘲笑刘备差点被杀,是诸葛亮保住了他!但哪料诸葛亮前脚刚死,他立刻就上书刘禅《丞相亮卒上疏》,公开表示:诸葛亮死得太好了,应趁机清除诸葛亮的影响,各地还要庆祝!此时刘禅也忍不住了,于是也杀了他。

三是杨仪。杨仪的结局也还算是好的了,并没有那么糟糕,也不能说是刘禅没有人情味,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所以那三个人的死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能说是刘禅怎么怎么样,刘禅对待诸葛亮算是挺不错的了,只是说身在乱世,不得已而为之吧!刘禅在诸葛亮死后完成了诸葛亮的遗愿,为蒋琬上台铺平了道路,并使得蜀汉平稳从诸葛亮时期,过渡到“蒋琬主政”,可以说刘禅也算是可以的一个人了,所以,刘禅的真正问题是,他是属于“守成之主”,比较有人情味,却偏偏生在 “大争之世”,最需要雄主不择手段开拓和整合的时期,刘禅却根本不具备这种素质罢了。

所以说,刘禅这个人本身还是挺不错的,只是我觉得因为这么一点事就有点下狠手了,可是没有办法,谁让他生在这个乱世的年代呢?所以他之所以会因为一点事就这样做,这是能够理解的,为了完成诸葛亮的遗愿,刘禅也算是尽心尽力了,生在乱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了,在诸葛亮去世时,虽他一口气杀了三位重臣,可一年后却发觉很高明,因为一举换来了蜀汉的平稳过渡,把诸葛亮去世后的风险,完全消除掉了。这也算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了。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6

说到刘禅,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扶不上墙的阿斗,关于他的争议大多都集中在他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危机四伏,刘禅在这个时候的应变能力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才能。刘禅一次性杀了三位重臣,确实是让人匪夷所思。这其中有何缘由?



第一位被杀的是蜀汉元老刘琰

刘琰的新婚妻子胡氏在过年的时候进宫给太后拜年,结果被太后留在了宫中,刘琰认为这胡氏这几个月在宫中与刘禅有染,还将她赶了出去。结果胡氏跑去告御状,惊动了朝野。刘禅在处理这件事情上非常的果断,将刘琰斩首并下令禁止大臣之妻在入宫。


第二位被杀的是李邈

诸葛亮的去世可以说让蜀汉内部发生极大的动荡,尤其是益州本地势力的反弹。李邈,就是这里面的代表人物。李邈因为嘲笑刘备差点被刘璋所杀,是诸葛亮救下了他,但是没想到诸葛亮刚去,李邈就开始槁大动作,立马上书表示诸葛亮死的好,应该趁此机会消除诸葛亮的影响,还要大肆庆祝一番。

刘禅听后大怒,直接下令将李邈扔进大牢,不久就将其杀掉了。刘禅在这个决断上是非常英明的。如果当时没有杀李邈,肯定会后患无穷,甚至益州和荆州的势力都会水火不容。


第三位被杀的是杨仪

因为诸葛亮的去世,蜀汉瞬间失衡。如果要让蜀汉安稳度过这个时期,刘禅就必须将权力收回,然后重新分配。但是这种回收权利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大乱。他首先废除了丞相,这样诸葛亮的权利就全部转移到了自己手中,然后根据诸葛亮的遗嘱公开处置了杨仪,同时将蒋琬立为尚书令,这样诸葛亮遗留的权利就直接转移给了蒋琬,可以说刘禅按照诸葛亮遗言为蒋琬铺平了道路,让蜀汉平稳过渡到了蒋琬主政。


刘禅到底傻不傻?了解到这些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了,虽然在诸葛亮去世后,他一口气杀掉了三位重臣,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举动才让蜀汉平稳过渡到蒋琬主政。可以说他悄无声息的就将诸葛亮去世后的风险全部消除了。你还觉得刘禅傻吗?

7

“伏不起的阿斗”我相信人人都知道这个,虽然阿斗的治国能力不强,但还在有诸葛亮辅佐,不然整个蜀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了,诸葛亮可以说是蜀国的顶梁柱。234年诸葛亮去世,蜀国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军师,实在是让人悲痛,那时的蜀国正值用人之际,可谁能想到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还诛杀了三位重臣


蜀国元老刘琰是第一位被杀的,但是那时候的诸葛亮还没有去世,诸葛亮带军北伐,在五丈原和司马懿对峙,那时候的刘琰则是蜀国一个没有实权的车骑将军,刘琰跟刘备是在豫州相识的,因为都是汉室宗亲,所以他就一直追随刘备,虽然刘琰这个人能力不怎么样,但是口才却十分了得,但是因为都是汉室宗亲,所有当上了车骑将军,但是实际上是没有实权的,就是一个官位而已。但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会被刘禅杀掉呢?

主要还是因为刘琰新婚妻子胡氏进宫给吴夫人拜贺,而吴夫人看到胡氏就特别喜欢,还留她在宫里住了一个月,而胡氏的颜值也颇高,在当时妥妥的是美女一枚。所以刘琰就怀疑刘禅看上了胡氏,胡氏假借进宫看望吴夫人实际上是为了跟刘禅私会。后来的胡氏回到了刘琰那里,刘琰认为胡氏已经不清白了,所以把胡氏赶了出来,这时候的胡氏当然不愿意啊,她什么都没有做就被赶出来,于是他就跑到宫里去告状,这件事一下子就闹大了,满朝文武皆知刘琰说胡氏出轨刘禅,但事实上这只是刘琰的猜测而已,但是他这也算是惹祸上身,最后也是被刘禅下令斩首示众。所以说要怪就怪这个刘琰不够聪明,非要把事情闹大,最终葬送自己的生命。这件事过后,刘禅也是禁止了大臣的妻女进宫。

时值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这当时在蜀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因为当时的诸葛亮名声很响,人人都认识他,因此诸葛亮死后,人人都想来吊唁诸葛亮,但是刘禅认为不妥,如果每个人都吊唁诸葛亮,那么就没有人做事了。可偏偏李邈这个人非要去揣摩刘禅的用意,还上书诋毁诸葛亮。据《蜀志·杨戏传》的记载,李邈这个人写了《丞相亮卒上疏》上书给了刘禅,文中说到:

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意思是说,刘禅不应该过分哀悼诸葛亮之死,反而可以觉得诸葛亮死后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诸葛亮的父母不一定有造反的心思,而汉宣帝不愿意去杀害自己的臣子,只是因为大臣害怕受到君主的胁迫,而作为帝王又害怕他们手握重权,君主之间相互猜疑才引起祸端。而诸葛亮手握重兵,再加之诸葛亮属于那种尊贵身份的人,这种人往往容易造反,所以如今诸葛亮去世了,也不用害怕诸葛亮会谋反了,边境的战事也能消停了,这是应该值得祝贺的

说白了就是李邈担心诸葛亮会谋反,而直言上书刘禅,但是他忘了诸葛亮是蜀国的顶梁柱,他这样揣测诸葛亮的用意,也引发了刘禅的不满,所以李邈在这件事上就做错了,他不该揣测刘禅的意思上书直言劝谏诸葛亮。所以他是诸葛亮死后第二个被杀掉的重臣


第三个被刘禅杀掉的就是杨仪,此人品行不端,总是爱斤斤计较,但是他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不然诸葛亮也不可能会选他给自己当秘书。诸葛亮死后军政这方面的重担肯定是落到了杨仪的头上,后来他又接到命令叫他带军返回成都,当时因为蒋琬不在军中,所以只好指派杨仪带军返回了。

但是此人贪功,带兵返回后希望得到更大的奖赏和升官,只可惜刘禅并没有给他加官晋爵,这就让杨仪心存不满,他认为自己带军返回成都,又杀掉了魏延,自己的功绩很大,在加上自己是诸葛亮的秘书,实力也不低,为什么只给了一个小小的军师。所以杨仪越想越气,甚至还对费祎说蜀国的不好,还诋毁了当今的朝廷和刘禅。费祎看出了杨仪的异常于是便上报朝廷,刘禅终于忍不住下令将杨仪变为庶民,流放外地。可杨仪哪里知足,流放外地的时候还上书朝廷发泄不满,最终惹得刘禅生气,把他抓回来,结果杨仪在路上就自杀了。

说来说去,刘禅杀了这三个人都是自作孽不可活,但凡做人明事理机智一点,懂得君臣的处事之道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至少还能保留姓名,苟活于世,只可惜他们都不太聪明,最终遭受杀身之祸。

8

在历史上,刘禅的评价并不好,可以说完全是一个庸人,“扶不起的阿斗”,在国家灭亡之后还被封为安乐公,尽情的享受生活,出了个“乐不思蜀”的典故。

但真实历史上的刘禅却并没有那么废物。刘备死后,由于刘禅年幼并无治国经验,为了保证朝政稳定,身负托孤重任的诸葛亮事事都亲力亲为,蜀汉基本全靠诸葛亮在支撑,刘禅也是事事听他的。

不过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期间,刘禅展现了一把自己的手段。

第一个杀的是刘琰。公元234年正月,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宫向吴太后请安事,被太后留下聊天解闷,直到一个月后才回家,被刘琰怀疑和刘禅有私情,不但让士兵轮流抽她耳光,还用鞋子抽打,最后将她逐出家门。

胡氏不服气,告了御状,弄得此事满城皆知,很快刘琰被问斩,此事影响被降到最低,也保住了自己的颜面,从此刘禅也禁止大臣之妻入宫。

《三国志·蜀书·刘琐传》记载:“十二年正月,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经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玫疑其与后主有私,呼卒五百挝胡,至於以履搏面,而后弃遣。胡具以告言琐,琐坐下狱。有司议曰: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景气市。自是大臣妻母朝庆遂绝。”

第二个杀的则是李邈。李邈本就是口无遮拦之人,后来得罪了诸葛亮,自此失宠。诸葛亮死后举国哀悼,李邈却表示诸葛亮北伐劳民伤财,现在他死了,战事也停了,应该举国庆祝!

“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华阳国志》

要是李邈得逞,就等于全盘否定了诸葛亮北伐的功绩。这个不好的头一开,届时会有更多平日里对诸葛亮不满的大臣跳出来对诸葛亮进行口诛笔伐,进而全盘否定其功绩,必将在朝廷和民间酿成大乱。

因此刘禅必须将其处死,以稳定时局,并且达成杀鸡儆猴的效果,树立自己的威信。

第三个杀的是杨仪。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后,杨仪率领部队退回,从此得到了蜀国的军权,又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特大,理当接替诸葛亮执掌朝政。

但刘禅却担心杨仪尾大不掉,于是决心将权力收回,杨仪到京城后,被任命为一个挂名的虚职中军师,而蒋琬得到了重用,由此惹来了杨仪的不满。

杨仪自恃劳苦功高,为人性情又暴躁,于是声色之间经常流露出怨愤表情,动不动就发脾气,对来探望自己的费祎表示自己的怨恨忿怒,说了许多以前的事,还对费祎说要是当初没有杀魏延,搞不好自己现在就是皇帝了一类谋逆的话。

这回杨仪是彻底惹恼了刘禅。建兴十三年(235年),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上书诽谤出言不逊,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杨仪自杀,他的妻儿老小回到蜀地。

杀刘琰保名声,杀李邈保时局,杀杨仪保权力,刘禅成功完成了诸葛亮死后的权力过渡,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去世时,刘禅连杀了3位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