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传刘伯温是天神下凡,玉皇大帝派他来到人间寻找真命天子,并且找到之后辅佐他,重塑乾坤,再续天下。所以,刘伯温自带天神光环,具有识别世间万物、料事如神的本领。

刘伯温遇上朱元璋

刘伯温(1311年—1375年)浙江青田人,祖籍陕西保安,从小天资聪慧,而且勤奋好学,爱好天文,地理和兵法。他12岁时考中秀才,23岁时考取了进士,但是当时的他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只是当了一个县丞(县助理)。但是因为他性格耿直,得罪了许多豪绅,所以不久就被免职了。

再说,朱元璋原来叫朱重八,只是当兵后改名朱元璋,名字含有诛灭元朝的意思。他的祖辈三代都是农民,连朱元璋这一代,小时候也是给地主种地、放牛,每天能够吃饱饭就是最大的愿望了,怎么也没想到会当上皇帝。

然而,似乎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小时候的朱元璋跟同伙们常常玩游戏,把自己当成皇帝,高高的坐在石头上,让小伙伴们跪在地上高呼他为“万岁”,游戏玩得像模像样,而且伙伴们都心甘情愿把朱重八当老大。

一天,朱重八玩累了之后,在一块草地上躺下,双手向两边伸开,两脚也扒开,仰天而睡,感觉好舒服,但是觉得没有枕头,于是拿了根扁担垫在头下,不一会就睡着了。

而罢官之后的刘伯温回到乡下,拜过铁冠道人为师,后来就一边奉玉帝旨意寻找真命天子,一边游山玩水。这天也是来到安徽凤阳地区,忽见一小男孩躺在草地上,那姿势正如一个“天”字。正在惊喜之时,只见有一只苍蝇正在那男孩的鼻子上爬来爬去。

这小男孩正是朱重八,他用手揉了揉鼻子,并且侧身换了个睡姿,刚好双脚往后一勾。刘伯温一看,又是一惊:这姿势不正是一个“子”么!与前面那个“天”字合起来正好是“天子”。刘伯温随即掐指一算,这男孩日后会成为九五至尊,正是自己要找的人。但是这小孩现在尚小,这事不能急。于是刘伯温也不打扰,走进细看,记住小孩的特殊面貌,就走了。

朱元璋参加起义后,大量招聘人才。而刘伯温也经朋友介绍来到朱元璋帐下,见到眼前的人,正是当年看到的那个放牛娃,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他的队伍,一心一意的辅佐朱元璋。在刘伯温的辅助下,朱元璋顺风顺水,直到打败陈友亮,张士诚等,最终成为了皇帝。

但是,历史归历史,传说归传说,有时候传说跟历史上真实的史事有些出入。

喜欢作者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最佳贡献者
2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元朝末年刘伯温考取到了功名却不满元庭而选择四处游历,在游历到朱元璋家乡的时候,看到这个地方大有一飞冲天之势,必有人中龙凤的存在,于是乎刘伯温格外关注这个地方。

一日,刘伯温偶然的机会遇到了还是放牛娃的朱重八,此时的朱重八毕竟是一个少年,虽然有心为了生计给地主放牛,可少年偷懒的本性并没有消失,朱重八把牛拴在一旁,自己躺在草地之上进入了梦乡。

开始刘伯温并没有太在意,当刘伯温走到朱重八身边之时大为震惊,原来朱重八睡觉的姿势是仰面朝天,在观朱重八的面相,刘伯温预测朱重八定是人中龙凤,睡姿成大字形也就预示着朱重八是那种光明磊落的大丈夫。朱重八突然无意识的将手臂枕在身下,刘伯温此时看到了一个天字,让刘伯温更加震惊,没多久朱元璋又做了一个动作让刘伯温认定朱重八将来能成为一代帝王。

原来朱重八把手臂枕在身下没多久,其在睡梦之中脚部发痒,于是朱重八就用手去挠脚底板,这样势必是弓着身子进行,此时朱重八的身体现在依然成为了一个子字。刘伯温在短时间看到朱重八从大字变成天字,又出现子字,刘伯温断定朱重八将来能成为一代帝王。

虽然这个故事在诉说着朱元璋是天命所归的天子,可是正史中刘伯温早年根本没有遇到过朱元璋,另外在正史中,朱元璋曾经请刘伯温辅佐自己成就霸业,被刘伯温直接拒绝,后来朱元璋以威胁的方式才让刘伯温得以辅佐自己。刘伯温在早年的理想抱负其实就是报效元庭,只是刘伯温在入朝为官之后看到了元庭的腐烂,随即才辞官归隐。其次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刘伯温的态度我们可见一斑,如果刘伯温在朱元璋早年就能预测其能成为天子,想必朱元璋也不会那样对待刘伯温吧。综合种种,刘伯温预测朱元璋将来成为皇帝的说法只是一个民间故事,更深层次的来说个人认为这个故事杜撰者就是朱元璋自己。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小明王韩林儿才是天下义军的共主,虽然这个韩林儿没有实权,可义军基本上名义上受韩林儿管辖。但后来小明王韩林儿意外身亡,形成了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三方争霸,最后胜出者乃是朱元璋。

虽然朱元璋胜出并建立大明王朝,可是历代王朝皇帝要么是皇室血脉,要么是天命所归,朱元璋本身就不是皇室血脉,只能以天命所归来彰显自己皇位的正统。刘伯温本身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威望,又是天下才子的榜样,杜撰出这样一个故事就能显现出朱元璋成为皇帝是天命所归。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明白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其实这么做也是为了让天下安定,如果杜撰一个故事可以让天下安定的话,杜撰故事也是可以的不是吗?

3

当然来元章有过人之像,这都是下面作家在神话刘伯温有超人奇才,刘伯温一见到朱元章就能断出他有帝王之像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总之就是作家扩张刘温的才略和智慧,也表明朱元章气貌不凡。

4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刘伯温早年游学,碰到朱元璋躺在地上,为什么就能预测他成为皇帝?”

说实话,这只是个民间故事,想听故事的小伙伴就随我一起回到朱元璋的少年时代。此时的朱元璋还是个懵懂少年,每天想着如何填饱肚子的放牛娃,而且还是为地主放牛。此时的朱元璋每天除了放牛就是睡觉,根本就没什么理想,有理想也是怎么吃饱饭,根本就想不到自己将来还能够当上皇帝。

而这时的刘伯温虽然考取了功名,但他为人清廉,生性高傲,所以仕途一直不顺,便辞别官场四处游历。这一年夏天,刘伯温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因为正是响午,身上已是汗流浃背,便想找棵大树乘凉。当他走到一颗大树底下时,发现树下有位衣衫褴褛的少年嘴叼着一颗稻草,正四仰八叉的躺在树下睡觉呢!

虽然从穿着上一看就知是穷人家的孩子,但从面相上来看却有富贵相。而刘伯温见其睡的如此沉,便有了逗一逗他的兴趣,便顺手摘下路边的狗尾草,挠起这为少年的脚心。没想到这少年并没醒,而是侧着身子继续睡。但刘伯温一看这睡姿,一下子就愣住了:期初四仰八叉呈“大”字躺着,现在是双手放胸前,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伸到身后,成“子”字!

重要的是少年躺着睡觉的时候,刚好将放牛的鞭子横放在头顶上,“大”字岂不就变成了“天”字了吗!如此一结合岂不就是“天子”的意思!刘伯温心中惊叹道:他可能就是未来的天子。但他知道一切必须顺从天意,如今时机未到,只好悄悄的走开了。这个少年就是朱元璋。毕竟人称刘伯温能够“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所以这个民间故事也就流传下来了!

5

历史,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领域,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记载,也都伴随着各种传奇的故事,特别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身上,总是有各种各样传说来证明他们是上天之子,也就是所谓的天子,其实这些都是糊弄老百姓的把戏,君权神授一直以来都是封建皇权重要的一部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刘伯温就有很多故事,有传说在朱元璋放牛时期,刘伯温就碰见过他,并通过面相判定朱元璋将来会成为皇帝,这个传说到底存在多少真实性呢?

根据历史记载,刘伯温1311年出生,朱元璋是1328年出生,从年龄上来讲,刘伯温比朱元璋年长17岁,而朱元璋给地主放牛时候,肯定是年纪太小,因为干不了农活才去放牛,但凡可以下地干活,肯定不可能去放牛,这就可以说明朱元璋放牛时期大概6-9岁,古时候超过十岁就基本是大小伙子了,虽然顶不上一个成年人,但下地干些小活是没有问题,不至于去给地主放牛。从理论上来讲,9岁的朱元璋遇到26岁的刘伯温,且不说26岁的刘伯温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去判断一个人的前程,咱先从距离和生活轨迹上看看他们俩是否有机会见面?

刘伯温,1311年出生,天资聪明,自幼好学。元统元年,也就是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伯温赴京赶考,当时的京都,就是现在的北京,一举考中了进士,但由于元朝末年,到处开始农民起义,兵荒马乱,战火连连,即使中举了,也只能闲赋在家里,一待就是三年,直到至元二年,也就是1336年,二十六岁时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属于现在的南昌)当了一位县丞,这是什么官职?类似于现在的副县长级别,主要是协助县令处理政务。作为副职,从古自今就没有轻快的,都是副职努力,正职领功。这个时候朱元璋就在安徽凤阳县给地主老财刘德放牛,这两人分别在两个省份各自干着自己的活。用现代高德地图预测了一下,要是驾车行驶的话,从南昌到凤阳县大概是1000公里,现在的基本全国都是高速公路,即使没有高速公路,那省道、快速路,村村通,那个路况不比元末战乱时期强上十倍、一百倍的?1000公里路程,开车需要大概18-20小时。按照历史记载他们两人的活动轨迹,试问我们需要用什么理由来说明,刘伯温在自己任职期间,到处战乱的时期,独自一人那么闲,可以逛到凤阳县,又那么凑巧碰到了放牛娃朱元璋?

传说始终是一个传说,在历史真实记载面前,再神奇的传说也是站不住脚的,通过历史记载的时间对比,可以得知当朱元璋放牛时期,刘伯温自己也不好过,副职人员不但工作繁忙,而且当时到处不太平,处理的事情肯定也特别多,哪里还有闲心去到处游历,更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帮别人算命,自己的命都没有算好,因为自身刚正不阿,常常被人陷害,要不是因为遇到了好上司,自己都有可能死在任上。

历史记载,朱元璋成为农名起义军主帅时,深深认识到需要儒学之士来辅助自己,指导整个起义军的发展和指明方向,在这个时候,同为凤阳县老乡朱升就给朱元璋推荐了“金华四杰”即刘伯温、宋濂、章溢和叶琛,如此才派专人去请这四位大儒士来共谋大事,而第一次见面,刘伯温就献了著名的“时务十八策”给朱元璋,深得朱元璋信服和信任,这“时务十八策”放三国时期的话,类似郭嘉在曹操官渡之战前献的“十胜十败”,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比较牛的一类策略,为其后期的发展制定了路线。

这些历史记载的时间和事件,都足以说明这仅仅只是一个传说,是为了神话朱元璋的一个故事,为了皇帝的统治加以牢固基础,增强君主的神秘色彩,同时,也间接可以给君主德行和权力稍作限制,让其不能做过于荒唐的事情。这些传说都是君权神授思想的产物,没有任何的真实记载可以提供来证明这些传说的真实性。当然,各类君王传说却可以给我们这些普通人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给予普通老百姓更多娱乐的话题。




6

导语:

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平定天下的功臣之一,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也。”(汉初三杰,刘邦的谋士张良)

刘伯温在民间的人气很高,民间也一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和“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来形容刘伯温的智慧。而刘伯温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开创明朝的过程中是有大功劳的。

不过关于刘伯温早年遇到放牛的朱元璋,并预测他将来能成为皇帝的这一故事只是民间故事,或者说民间神化刘伯温的一个故事。

先说说刘伯温的早年经历

刘伯温自幼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之能,被称为奇才。十七岁时外出求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刘伯温不光在儒家经史上有所成就,在天文地理、阴阳术数上均十分精通。

二十三岁时,刘伯温参加科举,考中进士,后入元廷为官,但刘伯温为官期间刚正不阿,大力打压辖内豪绅恶吏,因此遭到报复,后来辞官回乡。

再说说刘伯温碰到朱元璋的这个民间故事

话说刘伯温在早年的时候四处游学,(第二种说法是辞官期间四处游玩)有一次,他在一片草地上碰到了朱元璋,而当时,朱元璋正躺在草地上。

刘伯温看到他后,却立马大惊失色起来,认为朱元璋必定是这个国家未来的皇帝。为何?因为小朱元璋伸开四肢平躺在地上,就像一个大字,而他的扁担放在头顶,正好像一个天字。

在古代,皇帝也叫天子,所以刘伯温断定朱元璋会成为皇帝。

当然,这很明显只是一个故事。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

按明史记载,朱元璋生于公元1328年,1344年才入皇觉寺为僧;

刘伯温生于公元1311年,十七岁(1328年)外出游学,二十三岁考中进士。1343年辞官,1346年才过起半隐居教学的生活。

而1344年时,朱元璋已入皇觉寺为僧,所以这个故事不成立。而刘伯温十七岁外出游学时拜入当时的名士郑复初处学习程朱理学,而这段时间的刘伯温身外“处州”,而朱元璋在濠州,两人自然不大可能有相见的机会。那朱元璋与刘伯温具体是何时相见呢?

朱元璋崭露头角,四处拜访名士以求大业。

至正十六年(1358年),朱元璋趁张士诚进攻江南元军的机会,趁机攻下集庆,并改集庆为应天府。(今南京)

此时朱元璋的势力左右,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浙东有方国珍,北边有刘福通韩林儿部。

而朱元璋这支红巾军正是属于小明王韩林儿部的,在北方有小明王牵扯元军,武昌的陈友谅正忙着夺徐寿辉的权,而下游的张士诚只图安逸享乐,浙东的方国珍更是不值一提。四方势力都无暇顾及朱元璋,这对朱元璋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

朱元璋夺下应天后,按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并在应天建下礼贤馆,四处网罗人才。刘伯温就是在这个时候去到被朱元璋请去作为幕僚的。

刘伯温成为朱元璋的谋士后,为朱元璋平定天下的计划提出了“采取逐个击破,避免两线作战的方法。”并将主要敌对目标放在了陈友谅的身上。

指出欲统天下,必先平定江南,而平定江南则必先败陈友谅。

朱元璋正是按照这个方法,先败陈友谅、后败张士诚,然后才平定的江南,最后命徐达北伐,才统一的天下。

总而言之,刘伯温早年遇到放牛的朱元璋这个故事只是民间故事,更多是有神话刘伯温的体现。不过刘伯温在朱元璋建立大业的过程中确实是有立下汗马功劳的。

参考资料:《明史》

7

这是个民间故事,可能是后人神化刘伯温所作,又或者是朱元璋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弄出的“君权神授,奉天承运”之说。

话说,刘伯温在外出游学之时,路过一片草地,看到朱元璋正躺在草地,刘伯温大吃一惊,说“此子以后必定为天子”,认为朱元璋是这个国家的未来,至于为什么这样说?

当时,朱元璋躺在草地上,是那种“大字睡”的姿势,一个“大”字加上头顶戴个了草帽,加了一横,就成了个“天”字。在帝制时代,君王是天子,“天”字只能是君王所用,所以刘伯温就认为朱元璋是未来的君王。

这自然是个故事,朱元璋公元1328年出身在濠州钟离之乡,公元1344年进入皇觉寺当了个小和尚,后又外出云游化缘三年,向南到了合肥一带,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向北进入了汝州陈州等地,后回到皇觉寺。

外出化缘这段时间,是朱元璋最有可能遇到刘伯温的时间点,但刘伯温公元1311年出生,17岁外出游学,也就是1327年;还有因为仕途不顺,公元1346年,刘伯温辞官外出游玩,在“丹徙”一带。

从此来看,刘伯温和朱元璋有可能遇见的时间点是1346和1347年,但两人所处的地域又不同,遇见的可能性极低。所以这应该只是个民间故事,后人所神化罢了。而且,假如刘伯温早知道朱元璋是天子,当朱元璋“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之时,为何又拒绝了几次呢?


【小皮】

8

答题者:理科男读历史。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的名声可以说是和诸葛亮不相上下,因为刘伯温的辅佐,朱元璋才顺利的当上皇帝。

刘伯温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从小就聪明绝顶,12岁时考上秀才,14岁时能将春秋经倒背如流,17岁时就已经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26岁时,刘伯温当上了江西高安县丞,他在这里任官五年,做事无数,更受百姓爱戴。但正因如此,得罪了许多人,刘伯温无奈辞官。

辞官后的刘伯温利用空闲时间游览天下,偶然机会下,他遇到了年幼的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就给别人放牛。刘伯温遇到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正躺在草地上休息。

看到朱元璋的第一眼,刘伯温就认为此子不凡,而后更是大惊失色,因为刘伯温居然看出了朱元璋是未来的天子。

为何这样说呢?朱元璋躺在草地上的姿势恰巧是一个天子,而后因一只苍蝇变换了姿势,又恰巧是一个“子”字。

因此,刘伯温认定这个人就是天子命。

刘伯温没有直接去找朱元璋,而是记下了朱元璋的模样,就离开了。

朱元璋起义后,偶然机会下,结识了刘伯温,刘伯温回想起当年的偶遇,直接加入了朱元璋麾下,此后便一直辅佐朱元璋,最终朱元璋称帝。

这个故事呢只是民间故事,用来突出刘伯温料事如神的能力。

当然,刘伯温确实为朱元璋做了不少事,也确实有非常强的本领。

9

刘伯温早年遇到放牛的朱元璋,是如何预测他未来成为皇帝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真实的事件并不是这样子的,我的观点如下。

①刘伯温早年遇到放牛的朱元璋那么他一定可以知道长大后的朱元璋,或者说他在以后再次遇见朱元璋的时候,也可以预测他能成为皇帝。

可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刚开始的时候朱元璋要任用刘伯温,可是刘伯温却拒绝了,直到朱元璋威胁了他,他才成为朱元璋的臣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历史事件的一处漏洞。

②朱元璋和刘伯温并不是老乡,两人相遇的概率并不是很高。

而且朱元璋这个人有很深重的老乡情结,这一点可以体现在他在建国之后的官员任命上。他将一直做着后勤保障工作的李善长,封为韩国公。可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刘伯温却只被封为诚意伯。

③从这件事情流传上来看,这件事情记载的如此详细,那么朱元璋一定知道,如果朱元璋知道,如果我们早年就能识明君的话,就不会这样对他了。

④从刘伯温的形象上来看。刘伯温或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懂星相懂气候,但是他的形象的的确确是被神化了的。所以关于他的故事也有很多被神化了的传说,估计此文也是一个被神话的传说。

综上所述,我认为刘伯温不可能在早年的时候就遇到了放牛的朱元璋,并且认为他以后能做皇帝。




10

史书中即便是正史也不能脱离这个俗套,历代开国帝王降生的时候都有祥瑞诞生。或者红光映照或者上天感应,总之和凡人降生不同。这种在历代史书本纪当中都可以得到印证。而在传说或者演义中类似诸葛亮、姜子牙以及刘伯温等神人更是有无数与之相关的内容流传。题目就是的二合一了,那么我们来详解一下具体刘伯温是如何发现朱元璋的天子气的?

朱元璋幼年时期的悲惨生活

咱们先说朱元璋一家那真是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也是元朝末年老百姓的真实写照。时逢乱世,刀兵、瘟疫、苛捐杂税把一个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给压的喘不过气来。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一点不假。朱元璋从很小就懂事的帮着家里减轻压力,读书什么的就别想了做了一个放牛娃。

当然随着元朝的日益腐败,朱五四一家人的生活日益困顿。两个姐姐早早的出嫁后,日子依然没有改观。到至元正四年,一场瘟疫到来父母兄长都不幸去世。朱元璋连安葬的墓地都没有。好在同村的地主刘继祖借给他钱和墓地,这才让兄长双亲如土为安。当然这个刘继祖被追封为义惠侯,荫及子孙与国同休。

朱元璋又成了孤身一人了,为了谋生去过皇觉寺做小和尚;后来当和尚也吃不饱又去做乞丐乞讨。最后还是发小汤和联系他参加了起义军,这才有了后来的洪武万岁朱元璋。

刘伯温游学过程中遇到具有天子气的朱元璋

元末明初的刘伯温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阴阳定生死绝对是神人。所以总有人将其比之诸葛亮甚至还有过之。不是有句顺口溜吗?“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

刘伯温从小聪明好学习、聪慧过人。启蒙老师就是父亲,据说阅读速度极快、七行俱下(莫非是传说中的一目十行)。12岁考就考中元朝的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17岁刘伯温开始师从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

正是刘伯温对程朱理学的求知促使他去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也是在这次游学过程中刘伯温见到了题目中的主人公,还是小孩子的放牛娃朱元璋。朱元璋是个调皮的孩子,不会特别本分的放牛。一般都是等牛吃的差不多了就把牛一栓,找个凉快地方睡一觉。

朱元璋睡的正香的时候,刘伯温赶到了这里。天气太热,刘伯温也得找块阴凉的地方歇一歇,可巧到大树下看到了睡觉的朱元璋。刘伯温一看挺有意思,这孩子睡的四仰八叉的。

朱元璋四仰八叉的这个睡姿正好是个大字,我们很多人都这么睡过再平常不过了。但是朱元璋头顶枕着一根扁担,这就成了天子的天字。刘伯温感到很好笑,正要也闭目养神歇一会。此时可能睡梦中的朱元璋的腿被蚊子咬了一口十分刺痒,于是就用另一只脚去曾也不行就把脚收回来用手去抽腰里的放牛鞭。但是也许是睡的太沉,也许是蚊子飞走了朱元璋手从腰里拽出了一截放牛鞭就又睡了。这个字就是个子,联系到刚才的天刘伯温大惊,这就是天子二字啊。

刘伯温认真观察了朱元璋的面相感觉确有天子之气,于是赶忙离开了。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定鼎天下

刘伯温在元朝的官场混的并不如意,他的刚直和儒家子弟所具有的仁和元朝统治者格格不入。到最后因为招安方国珍与否,刘伯温不同意招安和上司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辞官隐居。

其实刘伯温在天下大乱后就一直想起当年那个具有天子气的孩子。直到有一天被朱升举荐到朱元璋那里才有机会见到第二面。朱升是朱元璋安徽同乡也是元朝归隐的官员,他向朱元璋推荐了“金华四杰”:刘伯温、宋濂、章溢和叶琛。

等刘伯温见到朱元璋似乎眼熟,仔细一想便和那个睡觉的孩子划上了等号。所以他非常高兴,竭尽全力开始替朱元璋谋划终于最后一统天下。

这则流传甚广的天子论断的最大可能的出处

这则传说似乎并不靠谱,因为按照记载刘伯温正是那次游学去徽州拜访成明理学故里的时候才接触到《六甲天书》和《奇门遁甲》等书籍开始学习。那么他见到朱元璋的时候应该就没有这个能力来推断儿时的朱元章的天子之气。

既然这样这个传说为何流传甚广呢?也许是在元末诸雄并起争夺天下,朱元璋当时还有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等等。那么谁是正统,为了争夺民心民意题目中的天子论断最大的可能是在此时流传开来的。为的就是证明朱元璋才是上天赋予的真正天子,其他反王都不是正统。

小结:

无论是否属于事实,刘伯温和朱元璋都是一代人杰。他们在元末的黑暗统治下兴义兵,推到大元建立大明王朝确实值得尊敬。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