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氏孤儿的故事,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最著名的历史故事之一。在春秋晋国,内部各大家族的倾轧是相当厉害的,曾经在晋国政坛呼风唤雨的先氏、狐氏、卻氏、栾氏、中行氏、范氏以及知氏,都先后陨落,退出历史舞台。赵氏是惟一一个在经历残酷打击后,仍然顽强存活下来的大家族。那么,赵氏是如何翻盘的呢?

第一,赵氏的翻盘,得益于韩氏的鼎力支持

赵氏家族曾经如日中天,在赵盾执政时代,这位被称为“夏日之日”的晋国元帅的执政风格是烈日灼人,因此也得罪了其他大家族。赵盾死后,与赵氏矛盾很深的栾氏、郤氏家族反攻倒算,导致赵氏遭遇灭顶之灾。据《史记》载,由于公孙杵臼与程婴的拼死保卫,才保住赵氏的血脉:赵盾的孙子赵武。

程婴秘密收养赵氏孤儿,赵武虽侥幸活了下来,但是赵氏家族的财产与地位丧失殆尽。晋景公将赵氏的土地田产赐给大臣祁奚,如果不能帮助赵武恢复地位与权益,赵氏仍然不可能复兴。当年赵盾得罪那么多人,在晋国高层中,谁能帮助赵氏呢?

只有一个人能帮助赵氏,此人便是当时晋国下军司令韩厥。

为什么是韩厥呢?他与赵氏有什么关系呢?

说到这位韩厥,是晋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也是后世韩国的先祖。韩厥是由赵家抚养长大的,在韩厥的升迁过程中,得到赵盾的器重与提拔,他在生活上与事业上,都与赵家有着特殊的一层关系。不仅如此,韩厥为人正直,不做落井下石之事,当屠岸贾要对赵家痛下杀手时,,韩厥曾出面劝阻,并给赵家通风报信。

于是程婴上门拜访韩厥,把保存赵氏遗孤的经过告诉他。在得知赵氏孤儿还活着时,韩厥又惊又喜,他答应程婴,一定会鼎力帮助赵武恢复名族身份和家产的。

但是,要为赵氏平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赵氏遭灭顶之灾,背后是栾氏、郤氏等大家族,甚至包括晋景公,对赵氏集团的排挤、倾轧、报复、打击。既要恢复赵武身份,又不得罪君主与重臣,这绝非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智勇双全的韩厥找到了一个机会。

第二,韩厥忽悠晋景公,赵氏孤儿得以重见天日

晋景公生病了。

当时的人都比较迷信,晋景公召来了卜筮来进行占卜。韩厥抓住这个机会,跟卜筮串通好,合演一出双簧戏。卜筮装神弄鬼一番,对晋景公说:“主公的病根,是因为大业的后人阴魂不散在作怪。”晋景公不解其意,于是召集群臣,来解答这个疑问。

韩厥密禀晋景公:“大业的后裔,在秦是嬴氏,在晋是赵氏。赵氏在晋国,从文公始,代代都对国家有巨大的功劳。但是赵氏却惨遭灭族,而且没有证据表明赵氏企图谋反,国人都对赵氏的遭遇深感哀怜,神灵就通过占卜的龟策表达了这种哀怜之心。”

看来是因为屠戮赵氏一家,遭到神灵的谴责,晋景公心中十分害怕,便急着问韩厥:“那赵氏现在可还有留下子孙?”

韩厥见时机成熟,便告诉晋景公:“赵朔的遗孤赵武尚流落于民间。”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下。晋景公在乎的是自己的病,便让韩厥把赵武找来,恢复其爵位与家产。韩厥认为:赵氏全族遭诛,必须要先平反,才可以恢复其后人的爵位和财产。当时屠岸贾没有主上的命令,擅自滥杀无辜,现在必须要先杀了他,才可以让国内的百姓心服。

其实赵氏遭屠,真正的责任人是栾氏和郤氏,包括晋景公在内,屠岸贾不过是个执行人罢了。韩厥十分聪明,晋景公、栾氏、郤氏都得罪不起,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过错全推给屠岸贾。这么做,既可以不得罪国君与重臣,又可以恢复赵氏家族的地位,这是最佳选择。

第二天,晋景公召见群臣。

韩厥带着赵氏孤儿进入王宫,晋景公当众宣布赵武仍然活着,要恢复赵家的爵位与旧有的田地。为了预防栾氏和郤氏的反对,韩厥把军队布置在宫殿周围,以武力进行威胁。诸大臣没有办法,都把罪状推到屠岸贾身上。这样,晋景公当场宣布恢复赵家的地位,并且派程婴带兵前往击杀屠岸贾,屠岸贾被灭族。

在程婴的保护、韩厥的努力下,赵氏孤儿赵武终于得以保全了性命,并使赵家的族脉得到继续发展与光大,否则就不会出现以后战国七雄中的赵国了。

第三,从赵氏孤儿到晋国元帅

赵武得以继承赵氏的家业,这是赵氏得以复兴的第一步。不过,要回到赵氏鼎盛时代,赵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幸好,政治形势的发展,对赵氏十分有利。

晋国是一个二元政治国家,除了国君之外,卿家的势力极大。因此,在晋国历史上,国君与卿家之前斗智斗勇。晋景公意外掉入茅坑淹死,这也是古代君王最奇葩的死法,其子晋厉公上位。晋厉公是个比较强势的君主,他想改变晋国卿家势力太强的局面,把权力握在自己手中。当时晋国最强大的两个家族,一个是郤氏,一个是栾氏,这两大家族,也是迫害赵氏的急先锋。

晋厉公首先把打击目标对准郤氏。当时郤氏最为强大,在晋国八卿中独占三席。晋厉公突然发动政变,把郤氏三卿全部杀死。紧接着,晋厉公逮捕八卿中的另两人:栾书与荀偃,打算将他们处死。然而,一天杀掉晋国八卿中的五卿,这个做法无疑将引起晋国政坛的大地震。在最后一刻,晋厉公一念之仁,放过了栾书与荀偃。

然而,晋厉公低估了卿家的势力。轮到栾书与荀偃发动政变,干掉了晋厉公,拥立年仅十四岁的晋悼公。

年轻的晋悼公并没有多少实际权力,但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大玩政治平衡术。也正是因为这种政治平衡,让赵氏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首先,栾书去世后,晋悼公以韩厥为晋国元帅。我前面说过,韩厥与赵氏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韩厥为元帅,赵武自然有了出头之日。很快,赵武被任命为卿,出任新军副司令,尽管在八卿中排名最末,但已是进入权力的中枢。

此后,赵武的政治地位逐步上升。为了压制诸卿势力,晋悼公把八卿压缩为六卿,由于赵氏在经历沉重打击后,家族势力比较弱小,故而晋悼公有意提拔他,以防止荀氏、士氏、栾氏等家族过于强大。在晋悼公的提拔下,赵武的排名跃进到第三,仅次于荀偃与士匄。

接下来,就是排资论辈了。荀偃去世后,士匄接任元帅,赵武便成了第二把手。公元前548年,士匄年迈退休,赵武接任元帅兼执政。至此,赵氏又回到巅峰时刻,一直到三家分晋,赵氏始终是晋国政坛上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最佳贡献者
2

赵国先祖赵衰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回国后,赵衰又执掌国政,辅佐晋文公称霸诸侯。赵衰死后,他的儿子赵盾继续执掌晋国国政。赵盾执掌国政的时候,晋灵公日益骄横。赵盾多次劝谏,灵公非但不听,反而要杀死赵盾。赵盾被迫无奈只得逃亡,在逃到晋国边境时候。堂弟驸马赵穿杀死了晋灵公,又重新迎立赵盾回国执掌国政,当时因为赵盾还未逃出国界,太史记载“赵盾弑其君”,把这笔帐算在了赵盾头上。后来,晋国经历了成公,到了晋景公时期,这时赵盾已经去世。但是赵家根深叶大,赵穿、赵括、赵旃等人都作了晋国的卿,再加上之前赵家有过弑君的行为。晋景公深为所忌。于是,就利用晋灵公宠臣屠岸贾与赵家的矛盾,全部诛灭赵家。史书上记载,屠岸贾不请君命擅自行动。但是作为一个已经过气的宠臣,如果没有现任国君的授意,又怎么能带领晋国诸将攻灭势力庞大的赵家。



这一时期,赵家已经衰败到了极点。幸亏赵家两个忠心的家臣程婴和公孙杵臼,一个牺牲了姓名,一个牺牲了自己的孩子,为赵家保存了仅有的一点骨血。这就是有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十五年后,晋景公生病,同情赵家的韩厥借占卜之机乘机向景公进言,赵氏无罪被诛,国人都哀怜他们,希望晋景公任用赵家的后代。于是,晋景公依靠韩厥的兵力胁迫晋国众将答应拥立赵家后人赵武。这一次,晋景公又成功通过恢复赵家名位消灭了屠岸贾。消灭屠岸贾后,晋景公把赵家原来的封地又都换给了赵武。本来赵武一个十几岁的孩童,孤家寡人一个,又能成什么气候。但是,赵武成年后得到晋悼公的赏识,先是佐新军,辅彘恭子,顺利踏入八卿之列,后来又成为晋国六军中的上军将。到了晋平公时期,赵武顺利成为晋国的正卿,重新执掌晋国朝政。这时赵家又回复了往日的地位。赵武成为赵家崛起的一个关键人物。



而奠定赵家成为战国七雄基础的则是赵简子、赵襄子父子时期。在赵简子时期,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占领了邯郸、柏人,而邯郸成为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这时的赵简子专擅晋国政权,他的封邑已经可以和诸侯国相比了。到了赵襄子时期,晋国国君已经完全沦为晋国公卿的傀儡。而这时晋国的六卿也只剩下赵、韩、魏、智四家。其中,又以智家势力最大。四家公卿联合把范氏、中行氏两家封地全部瓜分,晋国国君只得向齐国借兵,却最终被四卿赶出晋国。这时,晋国国政被智瑶把持,他向韩、魏索要土地,韩、魏两家都给了他土地。他向赵襄子索要土地,却被断然拒绝。于是,智瑶联合韩魏两家联合讨伐赵襄子。赵襄子只得退守晋阳,在围困一年多的时间里,赵襄子成功瓦解了智、韩、魏三家联盟,联合韩、魏反攻智瑶,并消灭了智氏。这样,晋国就只剩下赵、韩、魏三家,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这时,赵家的势力要强于韩、魏。这时,晋国君臣位置完全翻了过来,国君反倒要朝拜赵、韩、魏三家大夫。就这样主弱臣强过了几十年的时间,在三家成为诸侯后又过了二十多年,最终撕破最后的脸面,瓜分了晋国最后的剩余土地,把最后一任晋君静公降为了平民,此时,是赵敬候时期,赵国正式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在进入战国时期后,赵国一直不温不火,算是一个中等偏下的国家,与同为三晋的魏国简直天壤之别。面对齐、秦、魏等国,损兵折将,甚至林胡、楼烦也乘此机会,连年向赵发动军事掠夺,赵国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这样的情况要到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时期。赵武灵王为了抵御北方胡人入侵,开疆拓土、争霸中原,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得赵国一跃成为仅此秦国的军事强国。赵武灵王时期,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开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只是可惜赵武灵王壮年退位,最终惹得沙丘之变,赵武灵王饿死沙丘行宫,止住了赵国上升势头。但在战国后期,赵国仍然成为山东六国抗击秦国主力,涌现了廉颇、赵奢、李牧等名将。

3

赵氏孤儿的故事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忠孝节义的故事了。

晋景公的时候,奸臣屠岸贾陷害赵盾,罗织罪名,必欲除之而后快。朝臣害怕屠岸贾的威势,没有人敢给赵盾说一句公道话,眼看着赵氏满门即将被屠戮,韩厥偷偷的来到赵家,见到赵盾的儿子赵朔,让他快逃。

赵朔不忍心抛下父亲独自逃命,此时,他的妻子庄姬已经怀孕庄姬是晋国的公主,为了能给赵氏留下一条根,赵朔只能狠狠心将妻子送回宫中,也就是岳母成夫人身边,临别时约定:如果生女孩就叫文,生男孩就叫武,文人没有用,武人也许可以报仇。命自己的门客程婴护送公主进入宫中了。

第二天早上,屠岸贾果然领着军兵杀进赵家,将赵家上上下下全部杀死,清点尸体的时候独独没有找到赵朔的夫人公主庄姬,这是候有人报告,说公主进宫去了。屠岸贾知道公主已经怀孕,心想万一生下的是男孩将来一定会找自己报仇,不如斩草除根,于是和晋景公商议,如果是男孩,就抢下来杀掉。

不久,庄姬公主生产,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赵武,成夫人为保住外孙,对外就说生了个女孩,屠岸贾不信,派人前去查看,公主没办法,只好谎称女儿已经夭折扔掉了,把儿子藏在裤子里,躲过一劫。

屠岸贾还是不能相信赵朔的骨肉已经死了,怀疑婴儿已经被送到宫外,就发出悬赏令,捉拿赵氏孤儿。

危急时刻,赵盾的心腹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想了一个办法,程婴献出自己刚刚出生的婴孩给公孙忤臼藏起来,就说是赵氏遗孤,然后程婴来见屠岸贾,告发公孙忤臼,屠岸贾一听说找到赵氏孤儿,连忙带领士兵赶到公孙忤臼的家里,逼他交出婴儿。

为了把戏演得真实一些,公孙忤臼被百般折磨也不肯说出婴儿的下落,被屠岸贾杀死,假的赵氏孤儿也被找到,就在程婴的面前被屠岸贾摔成肉泥。

这边传说找到赵氏遗孤,那边对宫廷的盘查也怠慢下来,韩厥趁此机会把赵武偷出来,送给程婴抚养,赵氏一门上百口的血债就靠赵武来讨要了。

等到晋悼公即位,他是一个特别聪颖的人,他诛除奸佞,提拔忠良,韩厥利用这个机会倾诉赵氏之冤,并且诉说了赵氏孤儿还活着,于是国君召见赵武,将他藏在宫中。

第二天上朝,晋悼公隆重地把赵武介绍给群臣,屠岸贾此时被吓得痴傻一般,趴在地上动弹不得,屠岸贾被斩首,一家大小尽被灭族,晋悼公拜赵武为司寇,赵氏一族又兴旺起来。

这一年距离赵朔被灭族只有十五年。

而保住赵氏血脉最大的功臣程婴终于看到赵氏昭雪的一天了,但是亲生儿子和至交老友惨死在他面前的场景却给他锥心之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公孙忤臼的墓前自刎身亡。




4

事实上,赵氏在晋国的地位,最早就是排名第一的卿大夫。

赵国的祖先与秦国的祖先共祖,都是来自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之后,都是嬴姓赵氏。



周朝建立后,赵氏先祖追随周成王之弟唐叔虞一起被封到晋国,晋献公时期,赵氏祖上赵衰跟随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四处逃亡,重耳回到晋国即位为晋文公后,赵衰得到重耳的重用,被封为上卿。

赵衰是晋国五贤之一,不仅跟随晋文公逃亡19年,还辅佐晋文公成功称霸,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时期实行三军六卿制,赵衰担任上军主帅,并在晋文公晚年成为晋国最高执政大夫,这也为赵氏事业打下了基础。



赵衰去世后,他的儿子赵盾继承了爵位,成为赵氏的族长,赵盾继承的赵衰的职位,以三十岁的年龄直接成晋国最高执政大夫,晋文公去世后,晋襄公即位,赵盾在晋襄公的老师阳处父的推荐下,成为晋国的权臣,不仅是执政大夫,又在军队中掌管中军,成为晋国朝堂上仅次于国君的二号权臣。

由于赵盾在晋国的地位较高,因此赵氏一族成为晋国炙手可热的第一大家族,在晋襄公因为生病而去世后,赵盾与晋文公的表弟,狐氏家族的贾季产生矛盾,赵盾主张立在秦国为人质的公子雍为晋国国君,而贾季主张立公子乐。



接着两人矛盾激化,先是赵盾派人诛杀了贾季私自迎立回国的公子乐一行,然后贾季又派人刺杀了晋襄公的老师阳处父,最终此事以贾季的被逼离开晋国为结束,从此狐氏家族在晋国政权消失。

结果原来齐襄公的夫人穆嬴带着太子夷皋天天找赵盾闹,说赵盾不应该迎立公子雍,赵盾烦不过,就改立了太子夷皋为晋国国君,结果因为此事与秦国闹翻了。



夷皋就是晋灵公,由于夷皋年幼,由赵盾掌权,自此赵盾成为晋国最大的权臣,执掌晋国朝政达20年之久,这人一掌权就会春风得意,一得意就会忘形,尽管赵盾为人为官还算规矩,但是当权臣久了,难免与国君会有冲突。

偏偏这个晋灵公又不是什么好人,由于晋灵公多次作恶被赵盾劝谏,因此对赵盾心生不满,时间一长,年轻的晋灵公就想杀了赵盾,于是晋灵公派出杀手去杀赵盾,结果杀手看到赵盾非常勤勉,刺客感动得自杀了。



晋灵公又施一计,在宴会期间安排刀斧手杀赵盾,结果也被同情赵盾的人解救了,弄了这么几次,赵盾也开始心生不满了,不久,晋灵公就被赵盾的弟弟赵穿所杀,之后拥立公子黑臀为晋成公,仍由赵盾掌握国政。

赵盾去世后,他的儿子赵朔继承了爵位,同时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赵庄姬做了夫人,这之后,史书上对于赵家的记载就出现了两个版本,分别是《左传》和《史记》两个版本。



一、左传版本

赵朔去世后,他的妻子赵庄姬与赵盾的异母兄弟赵婴齐出现私情,这事在春秋战国非常多,赵家的宗族长赵括和赵同就看不下去,出来阻止。

结果赵庄姬气急败坏,联合栾氏、郤氏一起对付赵氏,并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括和赵同谋反,于是晋景公杀了赵括和赵同,准备将赵家的土地分给祁奚家族,这个时候,晋国的大夫韩厥出来阻止,说是赵家是晋国的大功臣,不能将他的土地分给别人,于是晋景公就仍然留给了赵家。



而赵朔和赵庄姬的儿子赵武,就继承了这些土地和爵位,成为赵家的宗主,而这个赵武也就是历史上的赵氏孤儿,由于赵家男丁多在赵恬与赵同被杀事件中同诛,因此赵家只有赵武这一个男丁存在,因此叫他赵氏孤儿。

之后,赵家在赵武的领导下,一步一步又走向兴旺,而三家分晋中的赵家大夫赵襄子就是赵武的重孙,仅仅用了四代人,赵家就与其它二家瓜分了晋国。



二、史记版本

史记版本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载较为曲折离奇,赵盾去世后,晋国大夫屠岸贾准备刺杀赵朔及赵家,屠岸贾是一个善于迎合的小人,曾经与晋灵公一起准备谋害赵盾,结果不成功,在赵穿杀了晋灵公后,准备杀屠岸贾时,赵盾阻止了,结果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为屠岸贾善于迎合,因此受到晋景公的重用,这个晋景公也是一个昏庸之人。



大夫韩厥知道屠岸贾的计划后告诉了赵朔,让他逃走,但赵朔不走,最终屠岸贾带着军队族灭赵家,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赵氏家族中人,唯独赵朔的夫人带着儿子在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好友程婴的保护下,躲藏了起来。

赵朔的夫人躲藏在晋国的王宫中,被屠岸贾找到,但并没有发现婴儿,便向城外找去,之后公孙杵臼与程婴找了一个婴儿,两人演了一出双簧戏,程婴拿那个假的婴儿代替赵家的婴儿向屠岸贾告密,而公孙杵臼带着假的婴儿一起被屠岸贾杀掉,之后程婴偷偷把真的赵家婴儿藏起来了,一直抚养长大。



直到晋景公去世后,大夫韩厥才将此事真相公之于众,同时赵武联合韩厥率军攻打屠岸贾,族灭了屠岸贾全族,赵家终于复仇,恢复原来的领地和爵位,直到四代以后,赵襄子与韩、魏一起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5

从赵氏孤儿到战国七雄,经历了四代人,中间发生了太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我简单描述一下,不当之处欢迎指正、补充。

我先简明的把赵氏人物关系列一下

赵衰,当年和重耳在外一起流浪十九年,重耳即位为晋文公后,晋国称霸诸侯,赵氏也开始获得封地,其宗族势力在晋国开始崛起。

赵衰与重耳在翟国流浪的时候,娶了一对姐妹花,两人成了连襟关系,重耳得国后,又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赵衰,这样又成了翁婿,挺乱的;后来,晋成公的姐姐又嫁给了赵朔,亦是显贵无比,权倾朝野。

1、赵氏灭族

可是,赵朔英年早逝,之后他夫人赵庄姬私通赵婴齐,被他的两个兄弟赵括和赵同发现,就将赵婴齐赶到齐国去了。

赵庄姬老羞成怒,就跑到弟弟晋景公那里告状去了,声称赵括、赵同谋反,于是将赵氏灭族。

其实,在被灭族后的当年,也就是公元前583年,晋景公就将赵氏原来的封地重新封给了赵庄姬之子赵武。

2、艰难开拓

当年赵盾的部下韩厥,为报答赵家养育之恩、知遇之恩,将赵武视若己出,各方面都对其严格要求。

晋厉公彼时也想朝中有一条鲶鱼,搅动一下难以制衡的六卿,朝中旧臣对赵武的表现也是翘首以待,在这样复杂的场局面下,赵武登场了。以新军佐为起点,历任上军将、中军佐、中军将,最终成为执掌晋国的实权人物。

3、三家分晋

赵武也是在壮年的时候就去世了,其子赵景子、孙赵简子相继为晋国六卿,赵氏一族开枝散叶,到了赵襄子时,晋国被韩、赵、魏、智四大家族把持,其中以智伯瑶势力最为强大。

此时吴越争霸,昔日的霸主晋国则靠边站了。

智伯瑶就把韩、赵、魏的当家人物找过来开会,他说,你们看,现在像吴越这等小国都骑到我们头上来了,我建议每人拿出一样多的土地、人口献给晋平公,重新夺回霸权。

智伯瑶真是聪明,因为他的人口、封地最多,大家都拿出一样多,岂不是相当于削弱了韩、赵、魏三家?

韩、魏无奈,势力小,就从了。

但是赵襄子不从。自己的封地是祖辈真刀真枪杀出来的,凭什么再拿回去?

就这样,公元前455年,智伯瑶领着魏桓子、韩康子去打赵襄子,眼看着就要成功了,不料,赵襄子暗合魏桓子、韩康子,来了个里应外合,将智伯瑶一举歼灭,之后三家分晋。

公元前349年,晋静公被杀,这标志着晋国彻底灭亡。战国七雄正式诞生。

6

赵之先与秦之先共祖这些大家熟知的不再赘述,真正的兴起,始于赵衰,就是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辅佐重耳成为春秋霸主的五贤士之一,五贤士是: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

《史记 赵世家》载:赵衰从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国。重耳为晋文公,赵衰为原大夫,居原,任国政。文公所以反国及霸,多赵衰计策。

晋文公卒,子襄公立。赵衰卒谥为成季,子赵盾代成季任国政二年,晋襄公卒。襄公太子夷皋年少,赵盾因为国家多难,为国考虑想立襄公弟弟雍。雍当时在秦,准备派使者迎回。太子少皋的母亲日夜啼哭,顿首泣谓赵盾:“先君何罪,释其适子而更求君?”赵盾也害怕她的宗族与大夫们袭击自己,还是立太子少皋,是为晋灵公。赵盾专国政。


灵公立十四年,愈发骄奢,赵盾骤谏,灵公不听。灵公有一次吃熊掌,熊掌不熟就杀了烹饪的厨子,尸体抬出去时刚好被赵衰看见,灵公怕赵衰说,就派人杀赵盾。赵盾素有仁爱之心曾救桑下饿人。这个人知道此事告诉赵盾赶紧逃,还没走出晋国,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弟黑臀(晋文公少子),是为晋成公。

赵盾又返回来继续任国政,君子讥讽赵盾“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史官直接记“赵盾弑君”!(赵氏孤儿大幕由此拉开)

晋成公卒,子景公立。景公时赵盾卒,子赵朔嗣,赵朔夫人是晋成公的姐姐。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屠岸贾是晋灵公时的宠臣,至晋景公时,屠岸贾已做到司寇。他现在就要以“赵盾弑君”的名义诛伐他,赵盾已死,诛杀他的子孙。

韩厥说:“灵公遇贼之时,赵盾逃亡在外。何况先君都说他无罪不追究,现在你们却要诛杀他的后人,岂非违逆先君之意,现在无故开杀戒,取乱之道,你身为人臣有事不报告君主,是为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让赵朔逃走,赵朔不走,对韩厥说:“你一定不会让赵氏断了香火,赵朔虽死不恨。”韩厥答应了他,这时赵朔夫人怀有身孕。

屠岸贾不奏君,擅自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这三个人乃是赵朔伯父乃赵衰先妻所生,与赵盾同父异母兄弟)。皆灭其族。

赵朔夫人成公姊,景公姑母,这时带着身孕藏匿宫中。赵朔门客公孙忤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没死。程婴答:“赵朔夫人有遗腹子,假如生下来是男孩,我要护佑他成人,如果是女孩,我再死不迟。”

赵朔夫人至期生男,屠岸贾搜宫。夫人把婴儿藏于裤中,暗暗祷告:天若亡赵,婴儿就哭,若不亡赵,就不要出声。等到搜来时,果然没啼哭,躲过搜索。程婴对公孙忤臼说:明天还会再来搜索。

公孙忤臼与程婴说:抚养遗孤容易还是死容易?程婴说:死容易,立孤难。公孙忤臼说:那么让我做容易的事,困难的事交给你吧!

两人商议,另外找了个婴儿包着锦被,让公孙忤臼背着藏进深山,让程婴去出首。程婴就去对诸将说:程婴无能,不能立赵孤,谁给我千金,我带你们去找赵孤。诸将答应程婴,程婴于是带着诸将攻打公孙忤臼,忤臼故意大骂程婴背叛朋友,与我一起藏匿赵孤,现在又把我卖了,并大呼:赵氏孤儿何罪?独杀公孙忤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公孙忤臼与婴儿,诸将都以为赵氏孤儿已死,程婴与赵孤遂隐匿山中。

十五年后,晋景公病,卜卦:大业之后不遂者作祟大业乃秦赵之祖先女脩之子),韩厥知赵孤在,就对景公说:大业之后在晋绝祀的不就是赵氏一族吗?中衍之后皆嬴姓,中衍鸟身人言,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都是有德之人,周幽王、厉王无道之时,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未尝绝祀,现在君主却灭赵后人,国人都感到悲哀,所以卦辞显示,请君上想想办法吧!

景公又问:赵还有后世子孙吗?韩厥如实相告,景公召见赵孤藏匿宫中,诸将入宫问疾,景公以韩厥之众胁诸将见赵孤,赵孤名赵武。诸将不得已,只有说是屠岸贾作乱,现在愿意听君命。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诸将与赵武、程婴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赵武死后谥为赵文子,又经过赵简子、赵襄子,赵氏一族在晋益盛,最终与韩、魏一起三家分晋,跻身战国七雄!

7

赵氏孤儿,脍炙人口的故事,鲜明体现了忠、信、仁、义,流传2000多年经久不衰,2013年热播的电视剧,又给了我们新一轮的视觉体验,晋国贵胄赵氏一族被灭,仅存一名尚在襁褓的男婴,隐姓埋名,长大后报仇、拿回封地、恢复赵氏,最后三家分晋,建立赵国,终成战国七雄。

赵氏本是晋国大族,辅佐几代晋王,到赵盾摄国政时,权势达到顶峰,直接威胁到晋王的统治,引起各方势力的觊觎,到了赵朔当家时,在晋景公的授意下,以屠岸贾为首的大臣们对赵氏举起了屠刀。

封地爵位被剥夺,赵氏几乎被灭族,仅有赵朔的老婆庄姬是晋成公的女儿,她在晋宫里才躲过一劫,且已怀有身孕,后来生下男婴,取名赵武。

当时屠岸贾要斩草除根,到处搜寻赵氏遗孤赵武,赵朔有个知己朋友叫程婴,他主动保护下了赵武,为了消除疑惑,程婴拿出自己孩子当成赵氏遗孤杀掉,然后程婴带着孩子在盂山隐居,将其抚养长大。

15年后,晋景公病了,找人来算卦,说国君的病是因为大业之后惨遭杀害的人在作怪,大将韩厥说,在晋国被满门抄斩的,只有赵氏了,这时的晋景公为了病好,也想到了赵氏一门的功业,有恢复赵氏想法。

这时,大将韩厥乘机将赵氏孤儿的事情讲出来,赵武也成年了,于是立赵武为赵氏继承人,把封地、绝望还给赵武,不久联络旧部铲除屠岸贾,赵氏由赵武传下来。

到了赵简子时期,赵氏又恢复往日荣光,与智、韩、魏,成为晋国权势最大的四卿,当时的四卿的地盘快赶上晋出公的地盘了,还在不断的兼并,于是晋出公要分化四卿,派智家讨伐三家。

智家立刻响应,智家早想一家独大,掌握晋国大权,并有代晋的念头,此事要想成功,要先削弱赵、韩、魏三家才行。

智家也不傻,以一敌三肯定死,于是先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家,一个个灭掉,但韩、魏与赵家暗中联合,一起灭掉智家。

赵、韩、魏愉快的分了智家的地盘,又要求周天子册封自己为诸侯,当时的周室权力已非常弱,周威烈王迫于压力,正式册封为诸侯,这就是三家分晋。

8

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赵氏的由来慢慢的看。

赵氏是如何成为晋国的执政家族

赵氏最初侍奉西周王朝的臣子,也可以说是西周当时的一个封臣因为西周包括春秋时代的中国是像西欧一样,把多数的土地都给分成一片片给下属臣子的,这就是裂土封疆。但是周幽王的时候,赵氏的先祖叫做叔带,当时的西周王朝被犬戎覆灭,周幽王本人也不是圣明的天子,于是叔带他就跑去了晋国去和当时的晋国国君混。在晋国赵氏一族混的不错,很快就有了政治势力,这个时候叔带的后人赵衰就登场啦。

但是赵衰在世的时候,晋国的国君是晋献公,晋献公晚年的时候宠信当时的骊姬,后来骊姬生了儿子,她想让自己的儿子的登基成为晋国的国君,于是开始打击晋献公的先前的儿子们,逼得太子申生自杀,导致晋国的局势大乱,晋献公的儿子开始逃往国外避难。

这个时候,赵衰在家里为自己的前途开始算了一卦。虽然当时看起来骊姬的势力很大,但是她毕竟只是依靠晋献公的宠爱才得到的地位,根基根本不稳。当时的大臣们开始纷纷站队,他们开始支持晋献公的其他儿子比如晋国公子重耳,晋国公子夷吾等人。赵衰也想辅佐一位晋国公子以求将来获得利益,但是一直不好选择,于是他就开始了占卜,他先是占卜其他的晋国公子,结果没有一个卦象吉利。最后他开始选择重耳占了一挂,结果是大吉大利。虽然是卦象,但是赵衰选择了跟随公子重耳逃往外国。这一去就是十九年,流亡的日子总是不好过,但是赵衰却勤勤恳恳在重耳身边为他出谋划策,以求得重耳将来有一日可以回到晋国成为晋国国君。

值得一提的是,重耳和赵衰之间居然成为大小姨夫的关系,他们在翟国共同娶了一对姐妹为妻,这就是赵氏和晋国公室亲属关系的来源。而且在翟国赵衰还有了自己的孩子,重耳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最终得以回国成为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大名顶顶的晋文公。赵衰因为追随晋文公有功,被封为原大夫,并且担任晋国的国政,赵氏一门由此兴盛。

赵衰后来接回了自己在翟国的妻子,而赵衰在翟国的孩子叫做赵盾,被赵衰立为嫡长子,他继承了赵衰的领地和晋国的地位,并且也担任了国政,这一下子晋国的权势迅速被赵氏掌握了。

下宫之难,赵氏灭门

赵盾担任国政的时候,君主是晋襄公,但是在赵盾担任国政的第二年晋襄公,当时的晋襄公的太子还很小,赵盾想要襄公的弟弟当时在秦国的公子雍,但是被大臣们和晋襄公夫人所反对,迫于压力,他只好让让步,选择晋襄公的太子继位,这就是晋灵公。

《史记》记载说晋灵公很残暴,但是更多是当时的赵盾的权力太大了,引起了晋灵公的恐惧,史书有一句话十分的传神

灵公既立,赵盾益专国政

最终两人的矛盾爆发,晋灵公想要杀死赵盾,赵盾被人所救准备逃往国外,但是在他逃亡晋国边境的时候,他的弟弟弑杀了晋灵公,于是赵盾就又回来担任晋国的国政。当然赵氏对于晋国的国君的弑杀,使得后来的君主对于赵氏满怀恐惧,最终得以爆发。

晋灵公去世以后,赵盾拥戴晋成公继位,晋成公继位后,对于当时的赵氏做出了让步,他让赵盾掌管旄车之族,让赵括统率他的旧族,担任公族大夫。到了晋景公的时代,赵盾去世了,当时的是赵朔接替了赵盾的位置,他还娶了晋景公的姐姐做夫人。但是晋国公室和大臣们已经对于赵氏不可容忍。于是乎一场暴乱发生。

大夫屠岸贾联合诸多反对赵氏的大臣,将领擅自发动攻击,直逼赵氏于下宫,赵氏一族全部被杀掉,只有赵朔的夫人因为是晋景公的姐姐逃到了宫中。但是实际上这场政治斗争是晋景公默许的行为,赵氏弑杀晋灵公,而且还能担任晋国的国政,使得晋国的国君实在是不能够忍受。赵氏一族至此基本上全部覆灭。但是还是有一线生机,那就是赵朔的夫人怀有了身孕生下了一个男孩子,这个孩子叫做赵武。这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

但是屠岸贾听闻消息,前往宫中找寻赵氏的遗孤,赵朔夫人把婴儿放进裙子里,士兵来搜索的时候,婴儿在裙子里没有声响,这场搜索于是摆脱了,当时赵氏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设下计策以救下赵氏孤儿,公孙杵臼带着一个婴儿前往深山躲藏,然后程婴前去告密,他对当时屠灭赵氏的大臣们说:如果谁能够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你们赵氏孤儿的下落,当时的大臣们十分欢喜,于是答应了程婴,最后程婴带着大臣们来到公孙杵臼所在的深山,公孙杵臼看见大臣前来,于是装出十分害怕的样子,最后大骂程婴,公孙杵臼还演戏请求大臣只要杀他一个人就行,不要伤害无辜的孩子,但是大臣们还是把他和婴儿全部杀死。至此程婴和公孙杵臼计策成功,最后程婴带着赵氏孤儿隐匿的生活。

晋景公的怪病,赵氏复苏。

十五年后,晋景公突然得了一场怪病。晋景公梦见一个大鬼,披散的长发拖到地上,拍打着胸膛跳起来对景公说:“你杀了我的子孙后代,这是不义!我已经请求上帝得到它的允许,可以 报仇了!”大鬼直接打破大门走了进来,景公感到害怕,躲进内室。大鬼又毁坏内室的门,躲进内室。大鬼又毁坏内室的门。晋景公最后梦醒了,他突然就得了病,这次的事件给了晋景公极大的心里震撼。他让人占卜,得出结论是大业之后在作祟。最后晋景公询问韩厥,韩厥说大业之后就是赵氏,晋景公知道了,他询问赵氏还有后人吗?韩厥一听知道机会来了,于是将赵氏孤儿赵武的事情传达给了晋景公,晋景公于是秘密接回了赵武,藏在宫中,趁着病重,把大臣们叫到了宫中,并把赵武带到了大家的面前,大臣十分害怕只好说当年的下宫之难都是屠岸贾带头的,于是大臣们只好杀死屠岸贾,最终同意赵氏孤儿赵武接替赵氏以前在晋国的领地,赵氏于是复苏。

赵氏复兴之后,赵武成人接受冠礼之后,程婴自杀。但是赵氏成功成为了晋国的六卿之一,此后赵氏开始和其他的晋国卿大夫一起挖晋国的墙角,赵武的孙子赵简子在位的时候,与其他三卿一起驱赶走了范氏、中行氏。赵襄子时代,赵氏和魏氏,韩氏一起大败知氏,瓜分了晋国,至此赵氏开始战国之路

做一个重点说明:上帝在殷商甲骨文卜辞和周朝金文中又称“帝”、“上帝”、“天”。在甲骨文中,「天」与「上」或「大」字通借。孔子曰:“周因于殷礼”。而儒家则继承了商周的礼制,祭祀的最高神,就是上帝(即昊天上帝,华夏至高神)。上帝居所在紫微宫。商朝的信仰一直传承到了周朝,所以春秋时代这种信仰一直存在。

9

战国七雄之中赵国的创业之路可谓惊心动魄:赵国和秦国其实源自于同一个祖先。要说清这个问题我想先和大家聊聊华夏姓氏文化。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姓“字是女字旁,可咱们中国人不是随父姓吗?其实在上古时代中国人的姓氏并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姓是姓,氏是氏,就像咱们中国古人的名字其实也分成两部分——名是名,字是字——比如关羽字云长、曹操字孟德、诸葛亮字孔明......姓氏最初起源于母系氏族时期——那时的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那时的人是随母姓的,随父的那个是氏。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我们今天所谓的姓氏其实恰恰是当年的氏而不是姓。嬴姓家族的祖先是辅佐大禹治水的伯益,伯益曾辅佐舜帝驯服众多鸟兽,舜帝赐其为嬴姓。后来伯益后裔造父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周穆王将赵城赐封给造父,造父的族人以此为氏,称赵氏,即为嬴姓、赵氏。从此造父的后人就繁衍成为嬴姓赵氏家族。嬴姓赵氏家族的族长之位传到大骆这辈时娶了申侯的女儿,生有儿子成,是大骆的宗脉;同时大骆还有一个庶出的儿子非子。非子擅长养马,源源不断为周王室供应着对付西戎部族的战马,于是周孝王把秦地赐给非子,让他再延续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与此同时也没废黜申侯女儿的儿子成做大骆的宗脉。非子的后人形成了后来的秦国,那么成的后人呢?成的后人世代作为晋国卿士一直延续着赵氏的宗脉,直到这个家族诞生了一个名叫赵衰的人物为这个家族奠定了日后崛起的根基。当时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外,赵衰一直追随在重耳身边并和重耳同时娶了翟国君主的两个女儿,成为了连襟。后来公子重耳回到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念及赵衰多年的辅佐之功和连襟情谊——在当时晋国的军政改革中晋文公将晋国原来的三军扩编为五军,赵衰被晋文公任命为上军主帅,但赵衰从大局出发让先且居做了上军主帅,自己只担任上军副帅。此后赵衰一心辅佐晋文公称霸图强。

赵衰死后赵氏家族由其嫡长子赵盾执掌。赵盾长期把控晋国的文武大权,可这也引起了晋国君主和晋国其他世家大族的羡慕嫉妒恨。晋成公的姐姐赵庄姬是赵家赵朔的妻子,公元前587年身为侄媳妇的赵庄姬和赵朔的叔叔赵婴私通,之后赵婴被赵同、赵括兄弟驱除到齐国。前583年赵庄姬告发赵同、赵括要叛乱,早就对赵家心怀不满的晋国君主可算找到打击报复的理由了,在他的号召下同样对赵家不满的世家贵族揭竿而起,向赵氏杀去。赵同、赵括猝不及防,惨遭杀害。杀红了眼的贵族们打算斩草除根,一时间嬴姓赵氏家族惨遭灭门。不过赵家说是被灭门,到底还是有一个独苗逃出生天。谁呢?正是赵庄姬和赵朔所生的赵武——赵武幸运在他的母亲赵庄姬是晋国君主的姐姐,出生在晋国宫廷的他正好躲过了那场灭顶之灾。按说侥幸保全性命的赵武作为晋国君主的外甥可能会一直平平淡淡度过余生,虽然也算是贵族阶层,但应该不会恢复祖先封地,更不要说青史留名。问题是他不仅本人青史留名了,他的后代更是开创了战国时代的七雄之一赵国。

说起来赵氏家族得以翻身应该感谢后来和赵家一起参与三家分晋的韩氏家族的祖先韩厥。韩厥早年是赵家的养子,深受赵家养育提拔之恩,如今赵家落难的他眼看其他世家贵族争相对赵家落井下石,但韩家一直拒绝发兵攻打赵家。韩厥不仅拒绝出兵,更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进宫面君并大胆直言:“赵氏,先贤伯益之后。自中衍以下,嬴姓显贵。赵衰佐文公、赵盾佐襄公,皆社稷之臣,有大功于晋。奈何一朝获罪,而绝其嗣?今有功于国者,恐无后于晋!望君侯三思……”韩厥的话一定程度点醒了杀红了眼的晋君,他沉默半晌,自知有些过分:赵衰、赵盾功勋卓著,今以私心灭赵宗,难堵悠悠之口。沉思后的晋君命外甥赵武续嬴姓之嗣并将封地还予赵氏。事实上晋君之所以把赵家封地还给赵武除了韩厥的进谏之外,还有一层深意:晋国世家贵族的势力盘根错节,即使君主也难以完全将其打压下去,如今利用其他世家贵族的势力打压了实力最强的赵家,但难保不会有新的强势世家崛起,留下赵家势力作为平衡晋国各大世家贵族势力的一大砝码还是有必要的。况且赵武虽是赵氏后裔,但毕竟是自家外甥,用起来也相对放心。

这时的赵武十岁左右——一个未成年的娃娃如何能够把持刚遭大难的家庭?赵武年幼,不能持家,内外倚靠赵旃打理。赵旃是赵家另一个经历劫难而大难不死的幸存者,据说年轻时的赵旃嚣张跋扈狂放不羁,然而在经历家族变故后变得日益成熟,不再像年轻时张狂跋扈,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失去了跋扈的资本。赵旃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硬是在赵家经历几乎灭族的灾难后重新做到了新军将的位置上。即使如此他依然恪尽职守地辅佐作为赵家嫡长一脉的赵武。赵武渐渐长大成人,晋国的君主也换成了晋悼公。晋悼公任命赵武为新军佐,重新成为晋国八卿之一。此后赵武在晋齐鞍之战中立下军功,被任命为晋国执政,恢复了其祖父赵盾时代赵家的权势。赵盾主政后为晋国做了三件大事:(1)陪同晋平公,与齐景公、宋平公、鲁襄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犁比公、邾悼公、滕成公、杞文公、小邾穆公在重丘结盟,从而巩固了晋国的霸主地位;(2)促成秦晋盟好——赵氏家族本就出自嬴姓,和秦国君主算是远房本家,虽然血缘早已疏远,赵武还是接着这个由头向秦国抛出橄榄枝,秦景公心有灵犀,认同赵武的倡导。前547年开春秦景公委派胞弟公子针访问晋国,递交国书。赵武对秦后子的造访很是看重,命叔向与公子针洽谈。此次议和获得了实效,自此秦、晋之间的斗争基本结束,两国的下一轮厮杀则要等到一百年后由魏文子斯领导的三晋伐秦战争;(3)促成晋楚米饼和约。在赵武主政的八年间晋国巩固了霸主地位,又以和平方针维持着中原各国之间的和平,为中原各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和平环境。

赵衰、赵盾、赵武三代人为赵氏家族的崛起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他们都还没把赵氏封地打造成为一个半独立的国中之国,真正为战国时代的赵国奠定基业的是赵武之子赵鞅。赵鞅身处的年代晋国君主的权力大幅缩水,晋国六大世卿家族都将自家封地打造成为半独立的国中之国。公元前525年晋昭公在位,赵鞅被任命为下军佐,是晋国六卿之末;公元前509年正卿魏舒猝死,赵鞅升任上军将,为六卿第三位,接替魏舒担任正卿的是中军将士鞅,他拉拢晋国六卿家族中的范氏、中行氏和智氏压制赵、韩、魏三家。鉴于士鞅势大,赵鞅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身为晋国六卿之一的赵鞅基本对晋国朝政不加干预,转而加大了对赵氏封地的内政改革:经济上减轻赵氏封地的税赋;政治上推行郡县制、礼贤下士、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军事上奖励军功,以功释奴。

公元前501年正卿士鞅去世,智氏家族的荀跞以中军将为正卿,赵鞅以中军佐为次卿。赵鞅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终于成为晋国六卿中的第二号人物,可这时赵氏家族内部潜藏的隐患却爆发了:当年赵鞅之父赵武继承赵氏爵位封地时因为年幼,依靠本家赵旃辅佐,为此赵武投桃报李将赵家封地内的邯郸城作为赵旃的封地(为了和赵氏本宗区别,下文称邯郸城的赵氏家族为邯郸氏)——邯郸氏的赵午联合范氏、中行氏向赵氏本宗发起进攻。赵鞅逃到晋阳和荀跞以及韩、魏两家组成联盟。至公元前497年7月中行氏、范氏、邯郸氏三家围攻赵氏,赵鞅仓皇逃往晋阳避祸,三家紧追不舍,兵围晋阳城。这时赵鞅迫切需要得到智、韩、魏三家的支援,尤其是据有正卿之职的智氏家族的态度更为关键,然而智氏家族却给赵鞅开出了一个难以接受的条件:若要智氏发兵援助赵家必须先杀死赵氏家臣董安于——这倒好,敌军还没退,就要赵鞅先杀自家家臣,要是开了这个先例岂不令所有家臣寒心?到时赵鞅又如何号召自家家臣为保卫赵氏家族而战呢?就在赵鞅一筹莫展之时董安于主动找到赵鞅说:”“如果我死,晋国便会安宁,赵氏得到安宁,那我哪里还用得着继续活下去呢?人生谁无死,我董安于之死已经来的很晚了!”转身便上吊自尽。董安于成也赵鞅;败也赵鞅。因为赵鞅能够知其才、用其才、尽其才,他早已将自己的生命交予赵氏,诠释着“士为知己者死”!

公元前493年在得到智、韩、魏三家的援助后赵鞅正式起兵讨伐中行氏和范氏,在这场战争中赵鞅首创军功定爵制度——凡在战斗过程中立下军功者奴隶自动免除奴隶身份,平民则可依据军功大小晋升相应的爵位,不知道后来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度是否是受了赵鞅的启发。赵鞅在这场战争中身先士卒,率军大败中行氏、范氏和郑国的联军。战后不久正卿智文子荀跞去世,赵鞅以中军佐成为晋国正卿,成为继赵盾、赵武之后赵家第三位执政。赵鞅执政后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消灭作乱的中行氏和范氏两大家族:公元前490年两家盘踞的最后据点——柏人被攻占,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晋国六卿混战结束。第二件事是恢复因晋国内乱而受到损害的晋国霸权:公元前490年赵鞅率军讨伐卫国、攻打鲜虞,逼迫宋国重回晋国势力范围。第三件事是在公元前482年黄池盟会中逼迫吴王夫差同意晋国先歃血,使晋国在晋吴之争中占了上风。第四件事是在公元前478年率兵讨伐卫庄公并打败前来救援的齐军,遏制了齐国重新崛起对晋国霸权的威胁。

赵鞅晚年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出现了犹豫——本来按当时的惯例:嫡长子继承制是天经地义的,但赵鞅的小儿子赵无恤打小天资聪颖,深得赵鞅喜欢。然而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赵鞅和其他玩政治的人一样必须以政治利益为重、以赵氏家族的未来为重,个人的喜好恐怕难以令赵氏家臣心悦臣服。思前想后赵鞅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叫来嫡长子赵伯鲁和小儿子赵无恤说“要慎重地记住。”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哪里去了,已经丢失了;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哪里,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因此赵鞅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就是这位赵襄子成为了三家分晋后的赵国第一代国君。

赵氏家族虽然平息了家族内部的纷争并和魏、韩、智三家联合消灭了范氏与中行氏,晋国六卿至此变为四大家族夺权,但赵氏自身也在长期的内战中损耗了大量实力,实际上六卿混战的最大获益者不是赵氏,而是智氏。智氏家族的家主智伯(即智瑶)在朝担任执政。而此时越国已帅军北上,称霸中原,这对于传统霸主晋国而言,是一个莫大的耻辱。作为晋国的执政的智伯心里很清楚:晋国大权旁落,政出私门,若要恢复晋国霸业,必须进行削藩。为此智伯率先将智氏一个万户城邑先给晋公,韩康子、魏桓子也迫于智伯的威力,也先后向晋公献出一万户之邑。赵氏的宗主赵襄子拒绝献出城邑,智伯便联合韩、魏两军,组成三族联军攻赵。赵襄子居耿(今山西河津南),因城简陋不能御敌,令延陵生率车,骑部队先行,自率大军随后,到人心向赵的大城晋阳防守。晋阳城墙完整,府库器用充足,仓廪粮草实备;而且宫殿四周茂密环生可用来造箭杆的“ 荻蒿”、“楮楚”,高十余丈。赵襄子下令大造弓箭,积极备战。

智伯率联军到晋阳后即发动强攻。赵军依托城墙工事,坚守三月,联军始终未能攻克。智伯见强攻无效,便改用围困及水攻的战术,切断所有出入通道;决开汾水灌淹晋阳城。大水淹没城内“三版”(六尺),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城内生活非常困难,粮食即将断绝。人们悬釜(炊具)做饭,搭棚居住,士兵体力下降,群臣中投降、外逃的思想也与日俱增;晋阳形势极为严峻。也不知智伯是不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得意地说:“起初,我不知道水可以灭亡他人国土,现在我已知道了。”韩康子、魏桓子两人听闻此语非常恐慌,互使眼色作暗号,因为魏氏的安邑城,韩氏的平阳城都有可能是知襄子下一个水攻的对象。

危机之中的赵襄子决定采取分化瓦解联军,策反还击的对策;他派丞相张孟谈暗地去见韩康子、魏桓子,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他们与赵联合,共同对付智伯。智伯叔父智果遇张孟谈,发觉韩、魏两氏可能倒戈,马上报告智伯,建议速杀韩康子及魏桓子,或者以重贿收买二人身边谋臣。但智伯并不重视,未采纳智果的建议。赵襄子担心事情有变,连忙通知韩、魏当即行动。三月丙午日夜韩、魏军秘密出动,杀死守河堤的智吏,突然决堤放水反灌智军。智军因忙于救水而陷于混乱。韩、魏军急从两翼进攻。赵襄子则亲率精锐从正面出城反击,大败智军,擒获智伯。最恨智伯的赵襄子还将智伯的头颅雕刻上漆,当饮酒之首爵。为了免除后患,韩赵魏三家联手屠杀智伯家族两百余人,瓜分智氏封邑,天下震惊!

至此晋国只剩赵、魏、韩三家实力强大的卿大夫家族。公元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赵桓子一年后去世,赵氏之人杀了他的儿子,迎赵浣即位,是为赵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是赵烈侯。魏桓子之后由其孙魏斯继位,韩康子之后由其子武子继位,韩武子之后由其子韩虔继位。赵、魏、韩三家向周天子派出使节请求册封,早已无权无势的周天子只得默认三家分晋的现实,自此赵、魏、韩三家由卿大夫家族正式升级成为诸侯国,此即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公元前3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侯剩余的土地,晋国彻底灭亡。

10

赵氏一族在晋国根深叶茂,尽管赵盾一家被族灭,仅剩一个孤儿赵武,但是赵氏旁支并没有被全灭。至于封地没有了,只要国君再还给赵武不就有了吗?至于赵国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那是因为赵氏一族实力强大,人事奋争的结果。晋国六卿相互倾轧,赵氏一族成功活到了最后,且完成了三家分晋的壮举,故赵国成为七雄之一。

赵氏一族本起源于嬴族,其祖先造父有功于周穆王,故封造父于赵邑,造父一脉离开陇西,迁往赵邑居住。后来赵邑归了晋国,赵氏一族就为晋国效力,晋文公流浪天下时,身边的贤士就有赵氏一族的贤士赵衰。晋文公称霸天下后,赵衰备受备信任和重用,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六卿皆赵衰推荐之人。其后赵盾成为晋国的权臣,内管行政,外主兵争,成为晋国的第一权臣。

赵盾继其父,为嗣卿。运气实在太好,老一辈的元老死的差不多了,赵盾成为了朝中的一把手。可以钳制赵盾的晋襄公也薨了。晋灵公年幼不懂事,赵盾成为执政大臣,摄政晋国,完完全全集中军政大权于一身也就水到渠成了。后来晋灵公作恶,赵盾派人将灵公诛杀,立成公为君,成公重用赵盾,赵氏日强。

灵公的宠臣屠岸贾在晋景公时代联合其他家族,以为灵公报仇为旗号,诛杀了赵盾的儿子赵朔全家,仅剩孙子赵武成功逃脱。赵武长大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在赵氏族人的支持下反杀了屠岸贾,晋景公恢复了赵武的爵位跟封地,赵氏复强。之后晋国六卿相互倾轧,最终韩、赵、魏三家胜出,瓜分了晋国,且取得了周天子的承认,韩国、赵国、魏国合称三晋,均为七雄之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