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皇后是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任皇后,她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并在英宗赵曙病重时垂帘听政。由于仁宗赵祯并无子嗣,英宗赵曙只是其养子。那么在仁宗赵祯驾崩后,英宗与神宗父子是如何对待曹太后及仁宗赵祯的女儿们的呢?

宋仁宗赵祯在其父真宗赵恒驾崩后,于1022年即位,时年仅13岁,朝政由太后刘娥主持。

在刘太后的作主下,15岁的仁宗赵祯迎娶了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氏为后。

而赵祯钟情的却是天姿国色的张氏和王氏。刘太后却偏偏将赵祯相中的王氏指婚给了刘从德。刘从德就是刘太后的前夫银匠刘美(龚美)之子。

皇后郭氏性情高傲善妒,赵祯对她根本不来电,只是因为刘太后在世,赵祯对其非常隐忍。待到1033年刘太后去世后,郭皇后失去了靠山,赵祯终于老虎发威了。

有一次,郭皇后与赵祯宠爱的两个美人发生冲突,盛怒之下的郭皇后本想一记耳光煽向杨美人,却不偏不倚地抡在了赵祯的脸上。

赵祯借题发挥,废郭后为净妃,将其打发到长乐宫修道。之后,郭皇后因身染风寒病亡。

赵祯于1034年又立曹氏为后。赵祯原想立貌美的陈氏为后,但由于陈氏父亲出身于奴仆,身份过于卑贱,所以赵祯这才勉强立出身名门望族的曹氏为后。

曹氏的祖父为北宋的开国功臣枢密使曹彬,父亲曹玘也曾官至尚书虞部员外郎。曹氏知书达礼,性情温雅,但却长相平平,所以仁宗赵祯虽立其为后,却也不怎么喜欢她。

赵祯喜欢的颇有风姿的张贵妃,张贵妃恃宠而骄,甚至越礼以皇后的仪仗出游,但曹后深明大义,从不与其争宠。

赵祯曾几度欲立张妃为后,但曹后品行端庄、国仪天下,赵祯废曹后找不到任何理由。

张妃虽然生前没有做成皇后,不过她在1054年死后,却被赵祯追封为温成皇后,并以皇后的规格为张妃举行丧礼。而这时的曹后还在人世,这种生死两皇后的现象在历史也是鲜见。这也说明,曹皇后在仁宗赵祯这里是失宠的。

由于赵祯的几个皇子早早夭折,在1035年,仁宗赵祯决定将自己的侄子、濮王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交由曹皇后抚养。

但赵祯一直没有立赵宗实为皇嗣,因为赵祯一直没有死心,还指望自己说不定哪天能生下儿子。

在1039年,仁宗赵祯还真生下豫王赵昕,这时赵宗实又回到生父濮王府中。

但赵祯的这个儿子又在3岁时夭折。直到1062年,赵祯也没有再生出儿子,而这时的赵祯也已年过50。在大臣包拯、欧阳修等人的劝谏下,赵祯这才立赵宗实为皇子,并为赵宗实赐名赵曙。

在赵曙被立为皇子的次年,仁宗赵祯突然病亡。

曹皇后为防皇权的交接节外生枝,她处变不惊,冷静果断地封锁了赵祯驾崩的消息,并催促赵曙尽快登基。

赵曙即位后,是为宋英宗。英宗赵曙在四岁时便由曹皇后亲手抚育,曹皇后还将自己的外甥高滔滔嫁给了赵曙。在仁宗赵祯病亡之际,曹皇后一手将赵曙推了皇位。可以说,赵曙能位尊九五,曹皇后功不可没。

但是,赵曙即位后,与身为太后的曹氏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他对赵祯的女儿们也不怎么厚道。为了让自己女儿享受公主的待遇,他就把赵祯三个未出嫁的女儿赶出公主的居处,把自己的女儿安置其中。

赵曙在即位的第四天,突然疾病,不能上朝。在宰相韩琦的提议下,曹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在曹太后理政期间,英宗赵曙与其渐生矛盾。赵曙由最初的冷淡曹太后,最后甚至都懒得给曹太后请安了。

曹太后心寒地向大臣们哭诉,宰相韩琦、欧阳修只得以赵曙患病、太后大度等劝慰曹太后。

1064年5月,赵曙病愈后,曹太后便将朝政大权归还赵曙,两人之间的关系得以缓和。

但在1066年,赵曙给亲生父母上尊号的问题上,又与曹太后产生矛盾。

赵曙在当上皇帝后,一直考虑给亲生父母一个名份。当时朝臣分成两派,一派认为赵曙作为仁宗赵祯的嗣子,其父母只能是赵祯和曹后。赵曙的生父濮王赵允让只能称为皇伯。

而包括赵曙、韩琦、欧阳修在内的另一派则认为濮王赵允让应被尊为皇考。曹太后作为赵曙的母后,自然是“皇伯”派的支持者。

但在韩琦、欧阳修等人的操作下,最后曹太后被迫妥协,下懿旨尊濮王为皇、濮王妃为后。曹太后与赵曙的关系越发冷淡。

英宗赵曙在1067年驾崩,年仅35岁,在位仅仅四年。

赵曙死后,他的长子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使曹太后深感欣慰的是,这位孙儿对曹太后孝顺倍至,曹太后对赵顼也牵肠挂肚,祖慈孙孝,关系非常和谐。

一次,赵顼无意讲起喜欢珠子鞍辔。曹太后马上命人制作了一副送给心爱的孙子。为了回报慈爱的祖母,赵顼打造了一乘珠宝黄金装饰的小轿,载着祖母游玩,令曹太后深感欣慰。

1079年,63岁的曹太后病逝,英宗赵顼为此辍朝七日。在为祖母殡殓时,赵顼看到祖母生前用过的物品,睹物思人,悲痛不止。

曹太后一生举止谨慎,品行端庄,却并没有得丈夫仁宗赵祯的宠爱。抚养英宗赵曙,助其登上皇位,又因临朝理政,赵曙与其反目成仇。所幸赵曙的儿子赵顼与祖母曹太后其乐融融,这也是这位历经坎坷的老人晚年唯一的欣慰。

最佳贡献者
2

由于曹皇后生前不得仁宗赵祯圣宠,且无子女。所以按照常理曹皇后在赵祯赵官家身后,必然下场凄然。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曹皇后经历三朝,做到了太皇太后,一直活到了元丰2年(1079年)病逝,年64岁,谥号“慈圣光献皇后”。


曹皇后的结局和刘娥一样,成为了宋朝第2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但途径完全不一样。刘娥最初得益于曾经受过赵恒的圣宠,而曹丹姝靠的是“忍”。

赵官家不待见她,在她活着的时候,封宠妃张贵妃为温成皇后,她忍;赵官家临终说胡话,说“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吓得张茂则要上吊自杀(所以《清平乐》里面,张茂则和曹丹姝的关系不是空穴来风),曹皇后仍然忍了。不但忍,还把宰相文彦博拉出来做危机公关。

嘉祐8年(1063年),赵官家赵祯驾崩,曹皇后很干脆,把宫里的钥匙全收到,把仁宗养子赵曙叫进宫,等到天亮,又把韩琦、欧阳修等人叫进宫,要他们支持赵曙即位,否则谁都别出去。

赵曙毕竟不是仁宗以及曹皇后的亲生儿子,因此上一代发生的事情,在这一代也注定会以不同的形式发生。

赵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曹皇后在处理这方面的水平要比刘娥更高明。曹皇后直接放权给赵曙亲自理政,自己表示不干涉。

赵曙捡了大漏了,本以为自己可能是一个傀儡,没想到一下子自己就得了实权。所以折腾了一个月,把自己折腾病了。

既然赵曙生病了,那么政务实际又交还到了曹太后手里。这下子赵曙就不太高兴了,就各种找事闹不和谐,和曹太后各种过不去。人家本来已经把大权交给你了,是你自己不争气,生病了不能理政,你能怪谁?

于是赵曙可能也知道自己命不久长,所以只争朝夕。不但继续耽于享乐,而且开始为家人考虑,赵曙把仁宗留下的4个幼女(主题中提到的公主们)全部迁出原来的宫殿,让自己的女儿迁进去,这些公主的命运也真是够惨的。

这个举动,实在是不应该,坐实了自己“忘恩负义”。这个事情让司马光大为光火,直接就上书要“开战”,还是韩琪这个老油条比较会和稀泥 ,“这是因为皇上身体不好,所以就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等身体好了以后,就不可能再发生这种事情了。”

但是赵曙并不知道自己此举,让曹太后垂帘听政,更加名正言顺了。


后来赵曙的病时病时好,病一好,就鼓捣着众臣跟曹皇太后提议交权,曹皇后也很大方,你要我交我立马交,而且话非常漂亮,我也没打算垂帘听政,是皇帝身体不好,你们要我垂帘听政的。刚交出去不久,赵曙又病了,大臣们又来劝曹皇太后,还得麻烦您继续垂帘听政。

结果赵曙在4年后驾崩了,不过30来岁,可惜了。不过好歹立了长子赵顼(也就是后来的宋神宗)为太子,也算是有国本了。


曹太皇太后跟赵顼隔代亲,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平时上朝结束,赵顼跑到屏风后面等曹丹姝一起去吃饭,吃饭的时候,曹丹姝还亲自喂赵顼。这就是传说中的上慈下孝,其乐融融。

再后面的事情这篇就不讲了,总之朝皇后靠着隐忍,靠着背后的那帮勋旧,一直稳坐钓鱼台。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3

曹氏虽然是宋仁宗皇后,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算好,两人也没有孩子。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既然感情基础不牢固,为什么宋仁宗还要封曹氏为皇后呢?实际上曹氏早年奉诏入宫,是因为宋仁宗的养母看上了她,并不是仁宗自己的选择。不过历史上对于曹皇后的评价很高,有很多事迹都能证明她是一位贤后。这次就来简单介绍下宋仁宗和曹皇后之间的故事。

曹皇后最后是病逝的,终年六十四岁,比宋仁宗活的时间要长一些,她的宽容大度是出了名的。

曹皇后出身于名门,祖父曹彬是开国功臣,她本人也是宋仁宗的贤内助,熟读经史,性情慈爱,节俭,处事谨慎又不失敢做敢为,是历史上出了名的仁慈皇后。

曹皇后的样貌不算是最出众的,而宋仁宗比较看重美貌,所以后宫也是坐拥三千佳丽,宋仁宗非常宠爱张贵妃,张贵妃仗着自己有几分姿色,加上皇帝对她的宠爱,多次叫嚣曹皇后。

但曹皇后并不与其计较,靠着这种极力的谨慎和宽容,曹皇后的皇后之位始终没有人能够撼动,即使是张贵妃也不能动摇皇后的地位。

只可惜宋仁宗对曹皇后的态度很淡然,曹皇后母族势力还很庞大,宋仁宗对其充满了不信任,害怕曹皇后借助母族的力量撼动他的皇位。

其实宋仁宗从头到尾都误会了曹皇后,从嫁给赵祯的那刻起,曹皇后就将整颗心都给予了他,只可惜因为宋仁宗自尊心作祟,导致两人的感情很是疏远,二人之间总是有一层隔阂,始终无法与赵祯完全交付彼此,成为最大的遗憾。

曹皇后和宋仁宗有孩子吗?

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曹皇后身为一朝皇后恪尽职守,留下不少美名。经历了三朝的曹皇后虽然得到了后人的赞誉,但是宋仁宗并不喜欢她,两人也未有一个孩子。

宋仁宗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百姓生活明显比之前好了很多。他善于接纳意见,甚至会听从大臣的意见疏远几位爱妃,这在历史上是比较难得的。

宋仁宗一生有三个儿子和十几个女儿,但是在这十几个孩子中只有四个女儿长大成人,这些后代中并没有一个是曹皇后所出。宋仁宗的后代数量并不少不过是存活率太低,甚至有人怀疑是宋仁宗身体原因。

曹皇后为皇后是杨太后指定,这并不是宋仁宗的意思,他宠爱张贵妃,但在国家政治面前皇后选贤,曹皇后成为最佳人选。从一开始曹皇后身居高位,但并未得到过宋仁宗的宠爱,这也是她一生无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初为皇后的曹皇后没有得到宋仁宗的宠爱,就这样宋仁宗对曹皇后不冷不热了几年后,张氏入宫成为宋仁宗的新宠。张氏花容玉貌,楚楚动人,加上能歌善舞,很快获得宋仁宗的专宠,这下更加冷落了曹皇后。

曹皇后宽松大度,勤俭持家,从不干预朝政,但是她和宋仁宗早就貌合神离,作为皇后她严于律己,处事严谨。即便是宋仁宗不喜欢曹皇后,但也没有办法废除了她,直到宋仁宗去世。

宋仁宗无子,后抱养了养子赵曙,后立为太子,106年宋仁宗病逝之后太子登基。宋仁宗病逝的突然没有来得及留下诏书,大臣们对太子意见不一,为了确保皇位顺利过渡是曹皇后出面主持大局。

赵曙知道消息时精神不大正常,皇后一边命人给太子穿上皇袍,一边起草遗诏,赵曙才能顺利的登基,朝中才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故。

历史上宋仁宗和曹皇后关系揭秘

宋仁宗有两个皇后,其中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但是,这两个人都是太后做主让宋仁宗立的,立曹氏为后也并非是宋仁宗的本意。那宋仁宗爱曹皇后吗?在《孤城闭》中,宋仁宗对曹皇后是有感情的,只不过他的爱比较隐晦,但实际上,宋仁宗和曹皇后之间的感情,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美好。

在电视剧《孤城闭》中,宋仁宗跟曹皇后的婚姻,虽然也是太后做主,毕竟曹皇后出身名门,宋仁宗娶她,有助于帮助自己巩固皇位。但是,宋仁宗到底是一国之君,他不喜欢像提线木偶一样,被人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他不喜欢被人控制,所以前期他对曹皇后的态度,是一直很冷淡的。

但实际上,宋仁宗并不是不喜欢曹皇后,他只是不喜欢被他人左右跟控制。曹皇后温婉大度,贤良淑德,她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宋仁宗的心中。当然,这些都是《孤城闭》的演绎。在真实历史上,宋仁宗跟曹皇后之间,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

宋仁宗立过两个皇后,第一个皇后是刘太后刘娥让他立的。但是郭皇后性格骄横,目中无人,最终宋仁宗不能忍受她的所作所为,而直接废掉了她的后位。

郭皇后被废后,宋仁宗是打算立自己的宠妃张氏为皇后的,但是,这个时候,另一个曾对宋仁宗有过养育之恩的杨太后又站出来了。杨太后为宋仁宗精挑细选,为他从将门之中选出了曹氏,让宋仁宗立曹氏为皇后。

宋仁宗跟曹皇后本就没有感情基础,更何况这宗婚事还是由太后做主促成的,所以宋仁宗对曹皇后一直提不起好感。要不是曹皇后为人善良规矩,没做过什么让宋仁宗不快的事情,恐怕宋仁宗早就把她废掉了。



4

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她出身很好,是枢密使周武恵王曹彬的孙女,明道二年(1033)十二月,郭皇后被废,曹氏诏聘入宫,这就能看出来她和仁宗的婚姻其实含有政治联姻的味道。景祐元年(1034)九月,被册立为后。嘉祐八年(1063)三月 三十日仁宗去世,四月英宗即位, 曹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在大宋,当了皇太后就厉害了,还记得仁宗的养母太后刘娥吗?很厉害吧!英宗即位的时候32岁,即位时间补长,就生病了,而且病的挺重,无法处理朝政。所以韩琦等宰执商议请太后垂帘听政,权同处分军国大事。


曹皇后于是成了宋朝第二个垂帘听政的太后,权力也是很大的。不过因为有之前刘娥的例子,大臣很怕曹太后也一样的贪恋权力,这一垂帘就不撤了。司马光第一个上书,告诫曹太后要“近贤臣,远小人”,其实我看就是让曹太后近他司马光。然后还说什“若赵氏安, 则百姓皆安,况于曹氏,必世世长享富贵明矣”,然后又说你如果光想着你们曹家,不想着赵家,那会导致天下不安,你们曹家能安定的了吗?


其实司马光就是对曹太后警告加威胁。其实曹太后对权力没有那么迷恋,而且对自己家人也没想多照顾,总的说来,她没什么权力欲,所以她对涉及到太监内臣和他们曹家的事并没有一丝偏袒。而且这个时候相宰大臣的势力很大,英宗也已经32岁,形势和当初仁宗以幼小即位根本就是俩回事。曹太后垂帘的时候,从来不说自己的意见,遇到犹豫不决的事情,都是和大臣吗说:再议,公辈更议之。总之让大臣们把事在朝堂之上聊透,然后做出决定。


之后英宗的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调制,好了,韩琦又给曹太后施压,让她还政给英宗,曹皇后就同意了。

有意思的是,曹皇后和英宗之间有些矛盾,曹皇后不是英宗的亲妈。所以英宗就认为太后对我无恩,而曹太后觉得英宗不好,不恭敬,没感情。俩个人也没啥之间的冲突,都是找大臣聊。


曹太后找韩琦,说英宗对我不恭,搞的我都觉得没地方呆了,韩相公你得给我做主啊,韩琦就和她说你不要这样啊,你也知道英宗太不是有病吗?病人做出来的事你和他计较什么呢,他不是真的对你不恭。你是他妈,还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吗?---“此病故耳, 病已,必不然。子病,母可不容之乎? ”


欧阳修也劝曹太后,说您看仁宗在的时候,谁不知道您德性好啊,张贵妃那样的,你都能容,现在换成您儿子了,怎么反到容不了了呢。---- 昔温成之宠,太后处之裕然,何所不容。今母子之间而反不能忍耶? ”


英宗也找韩琦,有时候也找欧阳修。说太后对我无恩。韩琦就说什么是孝顺?就是父母不慈爱但是孩子还一样孝顺,这才叫孝顺,您看舜就是真正的大孝子。再说了,天下那里有父母真的不慈爱的呢?--- 政恐陛下事太后未至,父母岂有不慈爱者?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北宋的大臣也真是够操心的。


曹太后有智慧,但是她也比较不幸,作为一个女人,自己的丈夫不疼爱自己,自己又没有生养。英宗呢,不是自己的亲儿子,和自己又不亲。但是英宗也不敢真对曹太后怎么样,毕竟北宋的大臣和谏臣也是一股势力,虽然韩琦,欧阳修站在英宗立场,但是还有枢密使富弼向着曹太后呢。


一牵扯皇家,就是这么错综复杂。

5

嘉祐八年三月初旬,受了一辈子窝囊气的宋仁宗在福宁殿去世,享年54岁。皇子赵曙按照遗诏即位,就是宋英宗。

仁宗皇帝驾崩的时间是午夜时分,曹丹姝为防止发生宫变,立即将宫门所有钥匙全部收在身边,等到黎明之际召集皇子赵曙、韩琦、欧阳修等人入宫商议皇帝的归属问题。

宋史记载:帝夜暴疾崩,后悉敛诸门钥置于前,召皇子入。及明,宰臣韩琦等至,奉英宗即位,尊后为皇太后。

宋英宗即位后曹皇后就放权给他,让他自行处理国事。不成想,英宗乐极生悲不到一个月忽然得了暴疾,无法处理国家大事,只能按照刘太后的法子,请曹太后垂帘听政。曹太后通晓古今史书,处理起朝廷政务十分得体,遇事援引处断,颇为适宜。

宋史记载:中外章奏日数十,一一能纪纲要。检柅曹氏及左右臣仆,毫分不以假借,宫省肃然。

这就说明曹太后对朝廷大事处理得非常合适,但是宫廷内部气氛非常紧张。主要是因为宦官任都知在里面起了很坏的作用。

内都知任守忠,本就是奸佞小人,先前仁宗皇帝没有子嗣,他原想立个昏弱的人做了皇帝, 就可以于中揽权。后来仁宗立了赵曙,任都知愿望落空已是满肚皮的气愤无可发泄。他就联络宫中一些心怀怨恨的太监宫女,在两宫之前说些闲话,肆行离间。

在太后跟前,他们就说皇帝怎样不孝,到底不是亲生之子,总没有真心对待太后的;在英宗面前,只说太后怎样不慈, 陛下这样病着,她连正眼也不瞧一瞧,仍是寻欢作乐,好在不是她亲生养育的,陛 下倘有不测,她又可以再承继一个了。诸如此类的言语朝夕进谗,两宫之间如何能 和睦呢?初时还不过各存意见,后来竟成了仇隙。

赵曙又把仁宗留下的四个幼女全部迁出原来的宫殿,让自己的女儿迁进去。此举令司马光痛心疾首,上书指责赵曙的忘恩负义。外面得了这个风声,人心忧惧,中外不和。 由此可见,皇帝与太后之间的嫌隙已深,很难挽回得来。但是,大臣们却极力挽回彼此失和的局面。

一日,韩琦、欧阳修奏事帘前,太后呜咽流涕,具言英宗改变常度。韩琦道:“这是圣躬不豫,故失 常态;病愈以后,必不至此。”

欧阳修接着说道:“太后事先帝数十年,贤德之名, 四海共闻,温成得宠之时,太后尚能容忍。如今母子相关,难道反不能容忍么?” 太后听了,气方略平。

过了些日子,英宗渐渐康复,韩琦进宫独见。英宗过了几句朝廷大事,话锋一转说道:“太后待朕,未免寡恩。”韩琦奏对道:“古来圣帝明王,也属不少。因何独称舜为大孝,难道此外 的都是不孝么?不过亲慈子孝,乃是常道,未足称扬。若父母不慈,子仍尽孝,乃 可名传千古。臣恐陛下事亲尚有未至,天下岂有不是的父母么?”英宗听了这话,这才对太后改变了态度。

到了第二年,英宗身体完全康复,韩琦就想请太后还政于皇帝。一天趁着入朝奏事的时候,韩琦说,皇上载决政事, 悉合机宜。曹太后一一复查,确是是办得很漂亮。韩琦故意说,我老了,想退休了。不知道太后意下如何?

曹太后闻弦歌而知雅意说:“朝廷大事,全仗相公,如何可去。我当退居深宫,不再与闻政事了。”韩琦不失时机地问:“但不知于何日撤帘?”曹太后说:“我并不要干预政权,说撤就撤,何用定日。”说完起身就走,毫不眷恋。从此后,英宗亲政,每日御前后殿,亲理政事。

经过这件事,两宫不合的谣言不攻自破,两宫关系也缓和许多。英宗也按照刘太后生前,给予曹太后相同的待遇。被迁出宫的公主们也进行了加封和弥补。司马光敏锐地察觉到两宫不合是有人在中间挑拨,便上疏将任守忠离间两宫致酿大祸, 要求将任守忠斩首市曹,以申国法。英宗到奏疏,明白了除恶务尽的道理,于是欣然批准。

宋史记载:知谏院司马光论守忠离间之罪,为国之大贼,民之巨蠹,乞斩于都市。

治平三年十一月,英宗病又复发,立颍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宋神宗。宋神宗对升级为太皇太后的曹丹姝更加尊敬,曲意承欢始终无间。后来王安石变法激起朝野震动。 太皇太后流涕道:“安石必乱天下,奈何?”神宗方道:“且俟择人代相,把 他外调便了”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就此告吹。

太皇太后待神宗极为慈爱,如果退朝稍微一点,她就亲自去皇帝的屏风后面去等他一起吃饭,有时候还亲自喂他,上慈下孝含饴弄孙令朝野上下莫不感佩。

元丰二年,太皇太后忽然得了水疾,神宗连忙召医诊治,亲自入侍,衣不解带的伺候了很长时间。曹丹姝不久就薨逝了。享年六十四岁。

我是白羽居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吐槽

6

宋仁宗原名叫赵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个孩子,他的母亲是李宸妃,后来被立为太子后被赐名为赵祯。公元1022年,即乾兴元年,赵祯继承皇位,成为宋朝的第四位皇帝。

赵祯是宋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12岁登基称帝,在位时间长达42年。至和三年正月,在上朝时接受过文武大臣们朝拜后,赵祯突然间变的手舞足蹈,语无伦次,并且嘴歪眼斜,嘴角流口水。在上早朝的时候,赵祯就突然发病了。并且此后的几天里,赵祯的身体状况是越来越不好。大臣们一看,这那还得了,皇上病了但是朝政不能荒废。于是商量了一下,就让当时的两个宰相文彦博、富弼来全权代理皇帝来处理朝中的事物。奇怪的是没过多长时间,同年二月,赵祯有慢慢的康复了起来,又能开始处理朝中内外政务了。但好景不长,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赵祯就又因病驾崩了,享年54岁,赵祯谥号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

宋仁宗去世后,后辈人是怎样对待曹皇后和公主的?

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是郭皇后,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但对于宋仁宗来说,他一生最钟爱的,双方之间感情最深长的却是张贵妃。

在《清平乐》中,饰演曹皇后江疏影的颜值也算是爆表了。其实实际历史中,曹皇后相貌平平并不出众,并且她这个皇后也并非宋仁宗自愿册封的,她之所以能被册封为皇后,这一切都得益于曹皇后的家世,其祖父为北宋名将曹彬,曹彬为北宋王朝的开国元勋。因此曹家也是北宋时期顶级的世家大族之一,这样的家世怕是皇帝也要礼让三分。曹皇后和宋仁宗的结合,说白了就是一段政治联姻。曹皇后一生都不得宋仁宗所爱,毫无幸福二字可言。

曹皇后性格极好、修养极高,性格温文尔雅、不卑不亢、言行举止透着大家风范、颇有国母之风。即便是这种淡泊名利、不争不抢的性格也没能留住宋仁宗的心,终其一生都没得到过一次赵祯的宠爱,也没有自己的子女。

曹皇后当后期间,宋仁宗一直都是对张贵妃独宠有加,即使张贵妃恃宠而骄、经常以下犯上、不知体统、挑衅曹太后,宋仁宗都一一包容了她。后来张贵妃病逝身亡,宋仁宗为表爱意,还追封的张贵妃成为了温成皇后。曹皇后已经贵为皇后,宋仁宗竟然还要在追封张贵妃为后,就这事儿放在寻常女子身上,恐怕非得闹腾个半死不可。这毕竟是对在世皇后最大的侮辱,若没有一定度量那能轻易的容忍下来呢!曹皇后对此事却是不以为意,不管是宋仁宗冷落她也好还是张贵妃在世是经常的挑衅她也罢,她似乎早已看淡了宫中的尔虞我诈、功名利禄,所以才能在无欲无求的境界中独善其身。

虽然宋仁宗在世时,曹皇后一生都没有得到过他的宠爱,但她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深宫怨妇。并且宋仁宗去世后,一个看似凄惨的女子却用从容大方、顾全大局的态度在三代皇帝中安然于世。并且她竭尽全力辅助新上任的皇帝,不急不躁、谆谆教导,即使朝廷有乱也临危不惧、随机应变,曹皇后的人品人尽皆知,深得臣民爱戴。

在宋仁宗去世后,曹皇后又被封为皇太后、后来又成为太皇太后,这样的殊荣完胜其他两位皇后。有人说:只有专心搞事业的女子方能笑到最后,那些一心爱慕虚荣、争来争去的女子最后都无一善终;曹皇后虽然没有过多的谋求算计,但曹皇后吉人天相、福运连连,或许这就是上天给予她的公平待遇吧,给予她后半生这样的待遇来弥补她一生中在婚姻上的不公。你觉得曹皇后笑到最后还另有他因吗?

7

曹皇后一生的幸与不幸,在她当上皇后的那一刻似乎就已经注定。无论是“丑女不至惑君”还是皇后母仪天下需要端庄沉稳,她与仁宗皇帝一生相敬如宾,也仅仅是相敬如宾而已。

儿子早夭,侄子为储

宋仁宗一生有三个儿子,不幸早夭。或许仁宗是想活跃一下后宫的气氛,在景佑二年,幼年的赵曙被仁宗接入皇宫,赐名为赵宗实,交给曹皇后抚养,曹皇后抚养期间,赵宗实表现颇佳。在仁宗的儿子赵昕出生后,赵宗实出宫回家。

庆历三年,赵昕早夭。此后朝臣多次向仁宗提出立皇太子的事宜,都被抱着一丝丝希望的仁宗否决。仁宗在苦等无望的结果下,立赵宗实为皇太子,改名赵曙。

继子登基,母子失和

嘉祐八年,仁宗逝世,赵曙登基,是为宋英宗。登基后尊曹皇后为皇太后。赵曙登基后体弱多病,韩琦提议太后垂帘听政。宋英宗得知后,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影响,讥讽曹太后垂帘听政是“孀妇做主”。全然不顾曹太后得养育之恩,拥戴之功。

曹太后针对宋英宗对自己的蔑视,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向韩琦诉苦,韩琦因对宋英宗有拥立之功,深得器重。向英宗晓以利弊,英宗接受了韩琦的建议。此后母子二人虽然相安无事,但是心中已生间隙,曹太后偶尔想起,必会隐隐作痛。

曹太后垂帘听政之时,韩琦等人担心曹太后有僭越之举,多次为英宗考虑,劝太后还政于英宗。曹太后发出了:“叫做也是相公,不叫做也是相公。”的感慨,最终在英宗病愈后,曹太后撤帘还政。也许曹太后只是想在英宗生病期间,维持朝政平稳,并无僭越之心。怎奈他人有非分之想,导致曹太后内外受气,郁郁不乐。

孙子继位,安享天伦

治平四年正月,宋英宗驾崩,太子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宋神宗没事的时候就陪太皇太后游玩,早晚对太皇太后问安,极尽孝顺之事。

曹皇后一生经历了两次变法,庆历新政时,看到了变法带来的人心动荡,朝堂争斗激烈,仁宗为平衡朝局所付出的艰辛。以至于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时,她极力反对,多次规劝,但是神宗没有采纳。后为受“乌台诗案”受影响的苏轼向神宗谏言,保全了苏轼。可见太皇太后对宋神宗的影响。

公元1079年冬,曹太后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和仁宗合葬永昭陵。神宗,英宗执政时善待仁宗留下的女儿,加之曹皇后对他们的庇护,必是生活无忧。曹皇后在仁宗,英宗时期小心翼翼,如屡薄冰,端庄贤惠。在神宗继位后,安享天伦之乐,她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8

在《清平乐》里面宋仁宗一开始是不喜欢这个皇后的,直到婚后慢慢相处才酝酿出了爱情的火花,但是曹皇后心已经凉了。有很多网友在观看《清平乐》时都说“宋仁宗太渣”了,那么多情的人,却从来不和曹皇后圆房。甚至宋仁宗还放了曹皇后的鸽子,在结婚当晚竟然留着曹皇后独守空房,简直渣到不可描述了。


那么历史上,宋仁宗和曹皇后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宋仁宗赵祯的皇后。其祖父"宋武惠王曹彬"。仁宗第一位皇后郭氏,公元1033年,刘太后死后,仁宗以郭氏无子为借口,废郭后为尼,幽居长宁宫。十八岁的曹氏奉诏入宫,第二年九月,册为皇后。


历史上的曹皇后是被皇太后看中的人,因为样貌不美,而宋仁宗是外貌协会并不宠爱这个皇后。而且这个曹皇后长得不美也罢了,偏偏性格也不讨喜,男人最不喜欢的两种性格,一个嚣张任性;二个过分的老实无趣。曹氏就是后面那种,她很节俭也不喜欢争宠,即使宋仁宗特别喜欢贵妃她也不吃醋,一个不争宠又不美的女人。哪个男人会喜欢呢?而且她还很会自得其乐,丈夫不宠我,我就找个爱好充实自己啊,这个爱好也是很奇葩,在宫廷里面种植瓜果蔬菜,不单单是自己,还带领众姐妹一起种。



作为丈夫的宋仁宗我想内心是十万只草泥马在崩腾,自己的发妻带领众妃子一起种地,是让大家看我笑话,说我北宋穷的要靠女人种菜为生么?在男人眼里,讨厌的女人做什么事情都是讨厌的。


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宋仁宗准备在闰正月十五晚过灯节,曹皇后劝止扫了兴越发的看他不顺眼。过了三天,几个卫士作乱,直趋仁宗皇帝的寝室。


曹皇后知道后关闭殿门,拦住皇帝,急忙呼唤都知王守忠,命令他带兵入宫平乱。乱兵在殿前杀伤宫中的嫔妃侍女,叫喊声响彻皇帝的住所。太监为了不让宋仁宗担心谎称是姑姑教训犯错的宫女,曹后立马指责都什么时候了还蒙蔽皇上。

她估计乱兵必定会放火,暗地派人带着水跟在他们后面,果然乱兵点火烧着帘幕,跟着的人随即用水将火泼灭。这一夜,凡是派出去的太监侍从,曹皇后都亲手剪掉他们的头发,对他们说:"明天论功行赏,就以头发为证。"因此,人们都争先出力灭火,乱兵很快被消灭了,火也熄灭了。


但宋仁宗却认为这场叛乱是曹皇后为了在自己面前显示能力、邀功而故意安排的,不仅不感激她,反而欲废掉她、改立宠妃张美人为皇后。


大臣们极力劝说、反对,仁宗自己也拿不出证据证明皇后有罪,这才作罢。曹皇后保住了凤冠,但始终没有得到皇帝的感激,宋仁宗将功劳全栽到宠妃张美人身上,借机在当年十月将其晋封为贵妃(死后追封为温成皇后)。

就这样曹皇后一生没得到丈夫宋仁宗的喜爱,心已死,也没有给他诞下一个子嗣。继位的宋英宗是过继给宋仁宗的儿子,交给曹皇后抚养,也弥补了曹皇后一生孤苦的遗憾。宋英宗非常孝顺温柔,对自己的养母曹皇后当然不差。


赵曙即位之初,由于生病便由曹太后来垂帘听政,一些宦官不断向曹太后说赵曙的坏话,致使两宫嫌隙萌生,关系颇为紧张。但是在文人欧阳修等人的劝导下,两人还是和好了,曹皇后也退出垂帘听政,宋英宗正式亲政。


不过啊这宋家人不知道是不是基因不好,宋英宗是个病秧子,治平三年(1066年)十一月初八,赵曙再次生病,同年十二月在宰相韩琦的建议下,立长子赵顼为太子。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1067年1月25日),赵曙因病驾崩于福宁殿,享年36岁。巧合的是他的长子宋英宗也没活过38岁。曹氏也就成了太皇太后。至于宋仁宗的女儿,13个女儿,活了5个,宋仁宗最喜欢长公主。

9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宋仁宗赵祯乃北宋的第四任皇帝,也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他一生娶有两位皇后,曹皇后便是第二位。

曹氏背景庞大,其祖父是开国功臣曹彬,受家庭影响,自幼就熟读兵书,喜欢舞刀弄枪,还经常女扮男装,完全一个假小子形象。在她嫁予宋仁宗为后前,曾有过一段婚约,只因男方痴迷仙道,不恋红尘,最终此婚姻就此作罢。后来又因郭皇后自食其果被废,朝中大臣为了社稷考虑,纷纷举荐曹氏为皇后,一场政治婚姻也就形成了。

然而宋仁宗对曹氏毫无感情可言,因为在他心中早有了红颜知己,但作为皇帝,也为了大局着想,曹氏确实是皇后的不二人选,他能做的便是冷落这位众望所归的皇后。因此曹皇后一生都未得到皇帝的恩宠,也未有子嗣。而宋仁宗与其他妃嫔共育有三子和十多位公主,最终存活的仅有四位公主。

还是曹皇后有先见之明,早就领养了一位宗室子侄育养宫中,因此在宋仁宗去世后,继子赵曙即宋英宗继承皇位,曹氏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太后。可宋英宗身体一直有恙,做了四年皇帝就病逝。紧接着由其长子宋神宗继任,这时的曹氏就成了太皇太后。

虽说曹氏一生无子嗣,可她历经三朝,真正做到了对国家忠心,对帝王用心,她倾尽毕生心血毫无顾忌的为北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最终于64岁病逝,算是寿终正寝了。

总结:

曹后一直是被公认的一代贤后,因此在宋仁宗驾崩后,后辈们对其也都非常敬重。尽管作为女人来说,从未得到丈夫的宠爱,算是可怜之人,不过却得到了万民的敬仰,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10

古代有个惯例,那就是后宫佳丽三千,但皇后往往是不漂亮的,所以皇帝不喜欢皇后,也是常有的事。宋仁宗的曹皇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当然不漂亮的女生能当皇后,总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往往就是,女生的家族是功臣世家,或者干脆就是外戚。即皇太后为了永固家族权力,往往会把自己的家族晚辈硬塞给皇帝当皇后。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很多,譬如吕雉,就曾把自己的外孙女塞给儿子刘盈当皇后,当时只有11岁。而功臣世家的女生做皇后就更多了,武则天就是功臣武士彟的女儿。

而在北宋这边,曹皇后便是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十八岁那年,宋仁宗废掉了郭皇后,第二任皇后谁来担当?便成了当时北宋后宫的第一话题。

这个时候,刘娥已死,但是宫里还有一位太后,那便是曾经哺育宋仁宗长大的杨太后。宋仁宗谁的话都可以不听,唯独不能不听这位养母的意见——而当时,杨太后便一眼相中了十八岁的曹姑娘,正是在杨太后的主张之下,曹姑娘便成了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

问题是,曹姑娘长得很一般,而宋仁宗此时已经二十出头,到了懂女人的年纪,他根本都看不中曹姑娘,据说当时他最喜欢的,是一个安徽茶叶商人的女儿,姓陈。若是照宋仁宗自己的意思,肯定是要册封这个美女陈当皇后,而不是丑女曹。

但是,很多时候皇帝也不能婚姻自主,首先是朝中大臣,都认为美女陈的门第太差——茶叶商人的女儿做皇后,确实有点让儒家知识分子们接受不了。其次是后宫内部,如负责给赵祯供药的太监阎士良颇得仁宗信任,也劝皇帝要听杨太后的意思,反正皇后立个丑的,你还有那么多嫔妃,怕什么?

于是宋仁宗改变主意,娶了丑女曹做皇后,而把宠爱全部付诸其他,譬如说张贵妃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张贵妃死后,宋仁宗甚至毫不顾忌曹皇后的感受,追册张贵妃也做了皇后——要知道正宫曹皇后在世,却另追册贵妃为后,这样荒唐的事,简直就是旷古少有,台谏连续上奏反对,但皇帝就是置之不理。

不过,应该说曹皇后处置得非常妥当,她知道自己长得很一般,男人总是爱漂亮的女生,所以宋仁宗不喜欢她,她也完全处之泰然。皇帝不来看她,她终身也没有小孩,于是便在宫苑内种植谷物,养蚕采桑以打发时间。

但是,1048年发生的一件事,还是差点让曹皇后失去名位。当时有卫兵作乱,趁夜色袭击皇帝的寝室,关键时刻,曹皇后显示出当家女主人的作风,第一拦住想出去看情况的皇帝,第二召唤援兵。当时有太监回报说外面的嘈杂声是奶妈打年纪小的宫女,曹皇后果断不予置信——实际上是乱兵在殿前杀伤宫中的嫔妃侍女,叫喊声响彻皇帝的住所。随后,她又将身边太监侍从的头发剪掉,说:“明天论功行赏,就以头发为证。”因此,人们都争先出力,乱兵很快被消灭。

按理说发生这样一件事,皇帝该感激皇后,可事实上完全不是。宋仁宗认为这是曹皇后在自己面前摆威风,故意安排了这一出,所以不但不感激,甚至要将她废掉——最终还是大臣的力阻,皇帝也没有可以信服的证据,这才没辙。

当时张贵妃还在,皇帝一味袒护她,最后甚至张贵妃跟曹皇后说,要打着皇后的仪仗出游,曹皇后居然没有一丝不悦,很高兴地答应此事——最终皇帝倒是觉得宠妃过分,让她放弃了此举。

谨慎宽让,这便是曹皇后能安稳后位28年的主要原因,却不能改变皇帝对她的态度。到1056年皇帝患病神志不清之际,甚至在榻上大喊:“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吓得张茂则(宫里的内侍)要上吊自杀,皇后却安坐不动,还是宰相文彦博出来相劝,说皇帝说的是胡话,如此才得以收场。

如此熬到1062年,仁宗皇帝驾崩,宋英宗继立,曹皇后升级成为曹太后,英宗生病之际,国家大事甚至都交给曹太后来处理,也毫无差池。随后英宗驾崩,神宗继立,当时苏东坡因为写诗犯法(即乌台诗案),打入大牢,几乎所有大臣都认为苏轼这下没救了。关键时刻还是曹太后的一句话起了作用,她说,我想起仁宗皇帝在殿试中取中苏轼兄弟时,高兴地说:”我为子孙们找到两位宰相。“现在听说苏轼因为作诗而被关进监狱,该不会是受了仇人的诬蔑吧?从诗句中搜寻过错,即使有错也是小错。我的病已经很重了,不能再因为冤枉好人、滥加罪名而伤害天地的中正和平之气。对苏轼一案,还要仔细审查才好——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席话,苏东坡得以脱身,保留性命。北宋亦得以维护下不杀大臣的传统。

所以,虽然曹皇后因为不漂亮,一辈子都没有得到皇帝丈夫的爱,但她显然为自己获得了最好的结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