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如何评价雍正皇帝一生的功与过?

如何评价雍正皇帝一生的功与过?

2020-07-22 06:57阅读(241)

如何评价雍正皇帝一生的功与过?:雍正是历朝皇帝中的网红,也是一块金字招牌。这块金字招牌可不是蹭他爹或者他儿子的热度,完全是凭自己的真本事打造的。雍正皇

1

雍正是历朝皇帝中的网红,也是一块金字招牌。这块金字招牌可不是蹭他爹或者他儿子的热度,完全是凭自己的真本事打造的。



雍正皇帝一生的功劳太多了,多得我一下笔就收不住;至于说到过失,很多都是谣言和半吊子的史学家强加在他身上的,下面我会一一予以驳斥。

先谈谈他所谓的过失。

第一,篡改遗诏、弑父气母、成立“粘罕处”,组建“血滴子”

这些全都是地摊读物上的内容。人家搞点地摊货也不容易,在夜市上摆着卖,城管都睁只眼闭只眼,咱就不再断人家的财路。上点干货吧!



上图,是康熙的传位遗诏,摘录如下“……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第二,执行海禁、重农轻商

海禁这事,追根子要追到明朝的洪武皇帝。有明一代,解除海禁只有隆庆朝的“隆庆开关”。说是开关,也就月港一个小口子,仿佛小指头捅开窗户纸的一个小孔。

其实,不论是执行海禁还是重农轻商,都是封建皇帝的通病。这就好比咱明明是个纯农民,非得要求咱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外国人对话,还说不这样做就是不和国际接轨。这种评价谈不上客观,甚至有故意找茬的嫌疑。

第三,凌逼弟辈

雍正的那些兄弟:老大、老二、老八、老九、老十四,为了争个皇位,把康熙都气病了。康熙一灰心,连药都不愿意服用。后来,雍正和允祉一起劝康熙服药治病,并且雍正还亲自尝汤药、亲自喂康熙的汤药。

兄弟争皇位这事,就像农家孩子争糖果,你掐我一把、我揪你一爪,都避免不了。总的来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定性为凌逼弟辈,就上纲上线了。再说,像老八这样的寄生虫王爷,靠民脂民膏供养着,不干实事还扯雍正新政的后腿,并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

第四,兴文字狱

雍正兴文字狱有两个目的:

一类是政治斗争的需要。例如:钱名世、汪景祺案,那是借文字狱收拾年羹尧的余党。特别是汪景祺,那拍起马屁来是相当的溜,现摘录一段他的大作。

“历代名将郭子仪、裴度等人,较之阁下威名,不啻荧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冥。盖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大将军哉!”

雍正看到这些肉麻的言词后,反应是非常震惊!

另一类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例如:吕留良、徐骏案。吕留良的反清思想严重,和雍正的立场是对立的,其言行自然不被容忍。徐骏没人品,连自己的老师都毒死了,不是什么好东西。

兴文字狱这事,其实哪个封建朝代都有那么一点。雍正因为满人执政,所以面对的非议很多,他对文字狱保持了相当的克制,只有乾隆朝的十分之一。客观地讲,为了政权的执行力,哪个皇帝又能容忍反政府的言论呢?

第五,密折制度

密折制度开始于顺治朝,到了雍正朝,雍正将其完善并推广。密折制度让官员们很讨厌,称之为“告密制度”。

雍正尸骨未寒,谢济世就跳出来反对,还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叫《论开言路疏》。摘录几句:

“欲收开言路之利,且先除开言路之弊。”
“告密之例,小人多以此残害君子,首先不知主名,被告者无由申诉,上下相忌,君臣相疑。”

谢某所说的很偏激,有种做贼心虚的心理。

当时,通讯不发达,又没有3.15曝光和市长热线等渠道,雍正为了掌握真实的民生和官声,只能搞一对一的密奏。

密折内容不仅是告密,还包括当地的气象、谷物丰歉、君臣间的私下交流等。“治大国如烹小鲜”,雍正在制订政策或任用关键职位时,在考虑不成熟的情况下,往往同其他重臣在密折中讨论。

明折听起来正大光明,但容易讲官话套话,一旦所陈述是实质性的问题,矛盾就公开化了,甚至震动朝堂。这不利于将矛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解决。

密折制度后来被乾隆沿用,可见其有存在的必要。

说完雍正帝的过,再谈谈他的功绩。

第一,工作态度积极

雍正把皇帝当成工作来干,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没有之一。

雍正在位13年,在日理万机之余,亲手写的朱谕、朱批总字数达220余万,日均约5000字。

第二,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是把人头税平摊到土地税中,受损的是地主,受益的是少田、无田的平民。因这项政策,促进了后来的人口“爆炸式”增长,可见民生受益匪浅。

第三,耗羡归公

耗羡归公把无序的地方税规范成国家正税,增加了国家税收,打击了贪官。对于清官,还可以享受养廉银的补贴。

第四,官绅一体纳粮

这个政策取消了官绅的特权,充盈了国库,让官绅们恨得牙痒痒。

第五,除贱为良

除贱为良是废除乐户的贱籍,让他们成为正常的民户。三代以后,他们的后代也可以通过科举做官。这一措施有利于社会平等和公正。

第六,改土归流

废除土司的特权,朝廷设置流官。它的意义有两点:其一是加强国家的行政权利;其二是把受土司盘剥的土著人员解放出来。

第七,密储制度

雍正是清朝第一个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的皇帝,后来这一制度被沿用。密储制度可以避免王室成员对皇位的争夺,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第八,从葬制度

从葬制度是雍正开启的。第一个从葬的皇妃是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她从葬于康熙的景陵。

从葬制度很人性化,真正实现了皇帝和后妃们“生同寝、死同穴”的愿望。同时,也可以减去许多修建妃园寝的费用。

第九,追比亏空

康熙晚年倦政,留下巨大的钱粮亏空。雍正要求各级官员限期完结亏空,否则就会受到革职抄家的处罚。追比亏空很成功,既震慑了官场,又充实了国库。

第十,满汉一体

雍正说:“旗、民均属一体,地方官审理事务,只当论理之曲直,分别赏罚,不岁分别旗、民。”
雍正还说:“朕即位以来,视满汉臣工均为一体,从无一毫偏向,惟视其人如何耳”。

在实际行动中,他打击不法旗人、重用部分汉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旗、汉矛盾。

结语:雍正不仅是满人的皇帝,还是中国的皇帝,他更是一个好皇帝。

2


雍正王朝的“摊丁入亩”,免除了天下百姓的“人头税”,从经济上舒缓了民众的负担。以政冶角度来说,免除的,可是2千多年以来,中国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此举,仅在“万历中兴”时,张居正搞了一次,就这一次,既成就了张首揆,也让张权相死后,遭受了,被士绅阶级反扑后的掘尸夺谥之痛。

士绅阶级为何这么厉害?中国的封建社会,看着是皇帝当权,实则皇帝不过是士绅阶级的代言人,士绅是出则士,入则绅的群体简称。出士则攫取天下最好的资源,来培养其下一代承继他们的衣钵,继续居于社会生物链上游。即便老了归养桑梓,他们还是当地的名流绅士。

可见雍正爷革弊鼎新的决心。与该法同期铺开的,还有“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用以免除士绅的天赋神权,即令官士则免赋不役,绅士则免差不纳的制度作废;还有改养廉银之“火耗归公”;更有平等民权的“废除贱籍”,让受迫害而堕贱之人,重回正常民户。

够了,雍正皇帝仅以敢向强大的既得利益阶级全面开战的勇气,就足以令他名垂青史,留芳百世。可偏偏青史不青,皆由强者书墨洒素,士绅阶层是把持着社会上大部分资源的强者。所以,四爷除十三爷就没什么盟友;所以,雍正帝一出场就是悲剧性人物。注定了他的史评是被妖魔化的贬书。注定了会以“夺谪”来证伪他继位的合法性,注定了会以“凶残寡恩”来证伪他人格的健全,注定了会以“血滴子”来证实雍正朝的黑暗恐怖。

经过雷霆般改良制度、反腐饬吏、追缴亏空、整顿财政、改土归流,这位四十五岁方登御大宝,因而大器晚成的皇帝,卯足了劲。与士绅阶级对擂、与诸兄弟近战、与权臣年羹尧、隆科多绞杀、与准噶尔游牧帝国耗争;也创设了令官员胆寒的“密折制度”,也划定俄国与大清的疆界,也曾用“文字狱”来弹压言路,也曾置立“军机处”转传皇命诏旨;但终究,是为了证实“为政务实、施政严猛”方针的价值几何?于是,外表波澜不兴、其貌不扬的雍正王朝,却静静地支撑起了乾隆一朝表面的衣冠楚楚和雍容华贵好多年!



作为汉人,无疑会对异族用剃发易服、圈地逃人、投充禁关、屠城之弊政,强令汉人臣服,并向汉人输送落后的价值观,而深感厌恶。也会对乾隆年间,经层层粉饰后的风韵犹存底下的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表示不屑。但对这个恭俭勤勉、朝乾夕惕的满清君王的革故鼎新的胆气及后世史评的载沉载浮,却表示同情和点赞。

因为

“摊丁入亩”——得罪了所有的地主

“改土归流”——得罪所有的西南地方权贵势力

“火耗归公”——得罪了所有的官员

“官坤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得罪了所有的权贵士绅阶级

没有那一个朝代的皇帝会那么愚直,那么有胆有略,那么不在乎青史之评、悠悠众口,那么以勤先天下,你还不是最后的崇祯皇帝,何苦对着煤山发狠!还是用你的墨宝作个慨然天地的结语吧,“褒贬自有春秋,俯仰不愧天地”。做为十七至十八世纪的满族皇帝,不,中国皇帝,雍正还是担得起“中国”二个字的。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的头条号,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经济、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期待关注,谢绝盗载。

3

雍正皇帝乃大清帝国入关第三位掌门人,此人以工于心计,善于谋划,手段极其残忍著称。他的上位是经过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得到的。你死我活的九子夺嫡宣告了雍正皇帝的胜出。

上位后的雍正皇帝积极处理父亲留下的各种朝政弊端,大胆改革,勤勉工作,是一位合格的国家领袖。

我们从全方位剖析一下这位大清帝国的最高统帅。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位雍正皇帝的政治手段的残酷性。

雍正皇帝一路披荆斩棘上位最高权利的行使者,自然会有众多强有力的政治对手。成功的雍正事怎样对待他的这些政治对手呢?

雍正皇帝上位期间,最痛恨,也是最具竞争的就属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集团。于是在自己政权基本稳定之后,马上对二人给出了最严厉的惩处。不但革去二人的黄带(皇室成员身份),而且把他们两个从玉牒(皇室家谱)中除名。并给出他们多重罪状,投入监狱,双双折磨致死。两位皇子最终成为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其他对他不利的成员,不是削职,就是软禁处理。当然,他的这些残酷政治手段,主要还是为了维护雍正皇帝的政治统治。

雍正上位的时候,当时的国家并非国富民安,一副繁荣昌盛的景象。老爸晚年留下的许多朝政弊端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出现的诸多问题都需要及时的得到解决。

雍正上位期间,大胆改革,全力整顿朝政弊端,以铁的手腕大力处置官员贪腐问题。重要问题亲力亲为。在雍正时期,数以万计奏折上的数千万字的批语就能看出雍正皇帝对待国家大事是多么的勤勉。他留给子孙后代的是丰富的物质基础,以及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

雍正皇帝是一位合格的国家管理者。

4

前言: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皇四子,初封和硕贝勒,而后册封和硕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按照康熙皇帝传位遗诏,将大清皇位传给胤禛,是为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有功,这是公认;那么,雍正皇帝有过吗?我认为没有!

01 其功: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为大清王朝的发展和巩固,殚精竭虑、死而后已,乃系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对其他的功绩,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追缴国库欠款。

康熙皇帝晚年倦于朝政、放纵臣属,以至于官风不正、贪腐成风,就连国库的存银也被挪借一空。雍正皇帝继位后,首先成立专门的衙门,委派得力干将皇十三子胤祥专门追缴国库欠款。雍正皇帝追缴国库欠款的行动,为雍正朝初期平定罗卜藏丹津等边疆平乱提供了财力支撑,为清朝的延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推行财政制度改革。

在追缴国库欠款的同时,雍正皇帝对当前财政制度大行改革,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当差”、“火耗归公”等具体有利于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缩短贫富差距的积极政策。一系列的财政改革使得康熙朝晚期出于停滞状态的发展现状得到改善,推动“康熙盛世”继续发展,并为清朝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绝对基础。

3、改土归流制度的推行

雍正朝为了加强少数民族的管理,推行了“改土归流”制度,即废黜土司制度,改由流官制度管理少数民族事务。该制度有利于摒除土司制度管理的落后,使得清王朝增强和稳固了对边陲少数民族的管理。直到现在,雍正皇帝推行的改土归流制度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02 其过:

个人认为,雍正皇帝在执政期间为了加强皇权统治而残害皇室兄弟;为了追求长命百岁而迷恋丹药等行为并不能算是雍正皇帝的过错。

首先,雍正皇帝在“九王夺嫡”期间一直韬光养晦、隐藏自己夺嫡之心,以争得康熙皇帝圣宠为工作重点,所以雍正皇帝被康熙皇帝选为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好多人尤其是康熙帝的皇子们并不相信,都认为雍正皇帝系篡位所得。所以,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初,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皇室成员千方百计的阻碍雍正皇帝的施政方针,到处宣扬雍正皇帝继位的不合法性,使得原本刚刚继位根基不稳的雍正皇帝举步维艰。为了维护政局稳定和皇权统治,雍正皇帝动手清理政敌的做法并不能算其过错,这位稳定朝局、促进清朝稳步发展打好了政治基础。

雍正皇帝迷恋丹药只是个人行为,虽然他也曾将丹药赠送给田文镜等臣子,但其毕竟没有将丹药等物提升到国家层面甚至政治层面,说到底,这只是他的个人行为,对国家和政局并未造成伤害。

5

大清朝最勤劳的皇帝

6

雍正是个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亲自主导并实施“变法新政”的皇帝,同时,他还是中国历代皇帝当中最为勤勉的皇帝。

他是一个把皇帝当职业干的皇帝。

比较可惜的是,他在位的时间过短仅仅有十三年,显然 十三年的时间不足以让雍正实现其新政全面和有效的实施,尽管如此,他还是把一个“吏治腐败”,“国库空虚”,“朝政废弛”的“后康熙时代”扭转为吏治相对清廉,国库充盈,朝政明朗的盛世轨道。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雍乾盛世”持续一百三十多年,占整个清朝统治时期的一半时间,与雍正的关键努力密不可分,雍正功不可没。

推行新政,是雍正最大的功绩。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改革变法”,其主张都是出自士大夫,包括著名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的改革” ,无一不是大臣们提出变法的主张,规划变法的纲领,实施变法的举措。而皇帝最重要的是态度上的支持和信任,很少有皇帝亲自参与实施。

但是雍正朝推行的诸多新政大多是雍正的主张甚至亲力亲为组织实施。这是雍正与历代帝王的本质不同。也是雍正的第一大功绩。

雍正第二大功绩,也是雍正受到诟病和攻击最多的功绩,就是试图打破“士绅特权”,倡导平等。

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政策,除了改变了国家的税收政策,更重要的是削弱了自古以来士绅文人的“天然特权”,特别是有“功名”的文人的关乎利益更关乎脸面的“不当差不纳粮”的“根本权力”。

尽管雍正的这条新政遭到了几乎是“天下文人”的反对,但是这条新政的进步意义却非常巨大的,甚至是一条本质上改变封建社会的制度基础的政策。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和“特权”一直是这个社会的“认知码”。也是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中国的封建社会得以稳定两千多年,与皇权和士大夫们不遗余力的维护这个“等级”和“特权”的基石密不可分。

雍正的“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如果可以推广和制度化。那么首先打破的必将是“等级制度”。

所以 这条新政尽管是做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雍正,也无法真正的有效推广,因为雍正无意间触碰的是那个社会的基石。

雍正的这条新政尽管未能得到真正的推行实施,但是却具有本质上的进步意义。

总的来讲,雍正推行的所有新政,对于国家和普通百姓又是有益的

——摊丁入亩实实在在的减轻了无地农民的负担,也使得国家的税收制度更加合理。

——火耗归公,基本上断绝了官员灰色收入的源头,国家的税收成本大幅度降低。

——强制旗人从事农耕生产,自食其力。可以大幅度减轻国家的负担,也有利于让旗人融入中原的文化。

——改土归流。稳定了少数民族和边疆偏远地区的局面,减少了国土安全的风险。

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有益的改革举措,如果得以顺利实施,中国的发展走向或许会有另外一条轨迹。

雍正的理想是丰满的——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但是大清的现实更加骨感——既利益者的奶酪确实啃不动。

雍正得罪了几乎可能得罪的集团,除了国家和黎民百姓。在后来流传的诸多的雍正的“罪状”当中,唯独没有“横征暴敛”这个罪名。

归纳起来讲,雍正得罪了三大集团:士大夫集团或者说官员集团,士绅文人集团或者说地主老财集团,另外就是所有的“旗人——满人的主子们”。

火耗归公断了大多数地方官员的财路,使得“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变得困难重重,而各部官员的道德“孝敬”也就大打折扣。官员们能不恨?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让有功名的读书人没了特权,也没了脸面,士绅文人们能不恨?

强制农耕 自食其力,让旗人主子极其子孙后代丢了“铁杆庄稼”,旗人主子极其子孙后代能不恨?

这样一来,雍正赖以依靠的政治集团他几乎得罪光了,他只好成为“孤家寡人”,领着为数不多的新政坚定支持者拼尽全力推行新政。

新政的推行尽管时间不长,满打满算不过十三年,但是取得的效果却是非常可观,雍正第一次做到了“不与民争利”而实现“国库充盈”。他是“打土豪充国库”。

短短十三年,雍正不但填补上了康熙朝亏空还使得国库空前充裕,充裕到他儿子乾隆肆意挥霍了近六十年,直到国库再次空虚。

雍正真是个好皇帝,对乾隆,雍正也是个好父亲。

可惜的是乾隆继位之后就打着“恢复祖制”的旗号,把雍正的新政一条一条的给废了。

于是,吏治再次腐败,国家再次积弱,乾隆自己痛快了一辈子,给他的儿子留下的却是一个“内患迭起”,“吏治腐败”,“贪腐惊人”,“国库空虚”的天下。

由于历史的局限和传统的局限,雍正在位十三年间在开放问题上一直是保守和谨慎的态度,同时在国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错过了改变中国经济结构的大好时机。

这不能算雍正的过,只能说雍正的眼光和见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不够长远和开阔。

能把皇帝干成这样,就值得点赞!

7

在“九子夺嫡”的斗争中,雍正笑到了最后,成为清朝的第五位皇帝。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是康乾盛世的关键性人物。做过的有影响力的事情:

第一,巩固帝位,排除异己。上位之除,夺嫡的斗争仍未停止。采取多种政治措施,恩威并施,分化瓦解皇子集团。创立秘密立储制度,避免皇位继承而引起争端。打击年羹尧、隆科多。

第二,成立军机处。由皇帝在内阁中挑选大臣,跪受笔录,辅佐皇帝处理军政大事。军政处使皇帝可以乾纲独断,集天下权力于一身,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三,整顿吏治。康熙末年,吏治腐败,财政连年亏空。雍正克服各方阻力,大规模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火耗归公、养廉银制度。官绅一体当差,官僚集团也要纳税。雍正整顿吏治态度坚决,雷厉风行,使腐败问题得到好转,因动作过激,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冤案。

第四,摊丁入亩。一举取消人头税,按田亩纳税,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损害了富人的利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第五,改土归流。西南少数民族实行的本是土司制度,由少数民族首领治理,其职务可以世袭,仅仅名义上接受清朝册封。通过改土归流,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地方割据和特权,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土司反抗,雍正坚决武力平定,也引起一些民族矛盾。

在经济上,雍正重农轻商,实行铜禁,阻碍了商业的发展。在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设立驻藏大臣,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废除贱籍,解放贱民,为社会提供了劳动力。

在位十三年,勤政爱民,革除社会弊端,推动生产力发展,为乾隆的继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8

总体来说,雍正一生功大于过,雍正即位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清朝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富足,政治清明。雍正时期在整个清朝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康乾盛世实为康雍乾盛世。

9

就一个国家的掌舵人来说,雍正是成功的;就一个血肉之躯的普通人来说,雍正也是失败的。

康熙晚年,诸事宽纵,腐败滋生,九子夺嫡,朝政败坏,康熙逝世时国库存银仅存二百万两,幸运的是,康熙选择了雍正。雍正短短的十三年皇帝生涯,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大清从腐败的边缘转航,为乾隆盛世到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大大促进人口的增长;改土归流,使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牢牢的掌控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火耗归公,杜绝了官吏腐败的来源,吏治为之一清,缓和了阶级矛盾。设计军机处,绕过内阁,皇帝从此大权独揽,威胁皇权的因素从此不复存在。

在雍正十三年的时间里,这个皇帝可以说是这个国家忙碌的最多,休息的最少的人。为了国家,他倾注了很多的心血,但正如歌中所唱,“身后骂名滚滚来”,功在国家,然而他却成了千夫所指的人。是有原因的。

为了夺得最高权力,不惜残害手足,除了他的十三弟胤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都被他残害,杜绝了可能威胁他权力的一切因素。严酷的整顿吏治,使官吏们整日战战兢兢,贪污腐败动辄则被处以极刑,官僚集团感受到的是他的严苛,大兴文字狱,小小言语便可引来杀身之祸,让社会的思想文化沉默无声,文人和知识分子噤若寒蝉,社会感受到的是他的暴政和专制,专制集权的政府在他手里达到顶峰,秘密立储,军机处,密折制度,大清天下密不透风,没有什么可以不受皇帝权力的掌控,在历史看来,这是一种倒退,严格执行海禁政策一丝不苟,闭关锁国,限制中外交往,只为大清江山永固,却将中国在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年代拖慢了与世界携手前进的步伐,在中华民族的大格局来看,说他罪人也不为过。

既是致力于国家建设的领袖,也是饱受人们诟病的专制帝王。然而人无完人,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用今天的标准去苛责古人,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评判一个人,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从他所经历的环境,价值观来看,你会发现,人本身也是复杂多变的,善与恶可能同时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我们要看善与恶哪个是他的主流,所谓看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才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

10

雍正皇帝一生的功与过

写在前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历史人物有太多的传奇,历史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雍正皇帝一生的功与过”。

人物简历:

雍正,原名爱新觉罗?胤植,生于公元1678年12月13 日,卒于1735年9月28日。他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是清代的第三个皇帝,虽然只有13年的统治,但是他在清朝历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雍正之功:

一、摊丁入亩。“摊丁入亩”是清政府将历丁银(亦名徭里银。成丁所纳之银。清初,凡年十六以上、六十以下丁壮均纳之。)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是清王朝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这一改革使得大清帝国人口迅速增长,客观上放松了对底层农民人身的控制。这一改革有效的缓解了尖锐的阶级矛盾,稳定了清政府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这一改革使清王朝的社会生产力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二、改土归流。由于土司制度的实行,导致这个土司主官在自己的辖区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和权威,导致形成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中央往往遥不可及,难以遥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以进一步控制边界,防止边患强化对少数民族的统治,雍正正式提出“改土归流”。为了解决中央和“苗蛮”地区统治者财富再分配的矛盾,亦必须实行“改土归流”。这既是政治也是经济的原因,而且对国家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耗羡归公。在清初,火耗(地方各州县在收完赋税后,要把老百姓上交的碎银子熔炼后再铸成银锭,由于老百姓的的碎银子纯度质量不一,在熔炼铸锭的过程中一定出现损耗)比以往任何时候征收的都要高。由于火耗征收的不加限制,一方面使政府官员遭到腐蚀,另一方面,使人民的负担增加,国家税收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经济损失,国有经济的不稳定,对国家的整体经济造成危害。这时候的雍正果断决定:全国各省收征收的火耗全部归中央,另外发养廉银对诚实的官员进行财政补贴。这项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二是遏制地方官员非法添加火耗的歪风,澄清官员;三是降低当地人民的负担;四是中央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据统计,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国库的财政结余就由康熙末年(1722年)的800万两增加到雍正皇帝末年(1735年)的6,000多万两。

雍正之过:

一、文字狱。文字狱的产生,是雍正为了消除对自己上位过程中对他有非议之人的一种处理手段。用这种方式处理异己可以轻而易举得到目的。文字狱开始后,一些地方官员为了邀功用尽各种方式寻找禁忌文本,诬陷他人,导致耸人听闻的“逆案”频频发生。大兴文字狱是清朝统治不光彩的一部分。它从开始到结束,历时近百年,特别是雍正时期,许多人遭到迫害,受到凄惨的惩罚,这是前所未有的。文字狱的历史完全反映了清代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威权达到高潮的事实。也对19世纪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二、重农抑商。在中国历史上,统治者都信奉“无农不稳”的定律,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清朝也不例外。清代重要的经济政策就是对商业化农业发展的抑制和海外贸易的遏制。若在一顷以上,只许种棉一半,其余一半,改种稻田。”还禁止种植烟和茶,并加以重税,“烟田一亩,佃课十金”这些都是对商业农业发展有明确的制约作用的禁令。在海外贸易方面也是严格禁止的,并且多次打开然后又重新关闭。清廷一再发出禁海令,对外国采取“取非系贡献,概不准贸易”的态度。这些政令严重阻碍了工业和商业的正常发展,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三、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是清初限制和禁止外国运输贸易,拒绝与其他国家交流的政策。这项政策是封建政府实行防御性自卫政策。“闭关锁国”是民族狭隘主义的清朝统治者的表现。试图通过“闭关锁国”的方式来隔离汉族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防止外国人支持反清。虽然这种策略具有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入侵的功能,也对防范人民的反抗,巩固封建统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失去了外贸的主动性,导致外贸毫无优势,无法促进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无法看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不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这是中国从先进到落后一个历史转折点。

结束语:

关于雍正,世人评说的太多。有人赞扬、有人感叹、有人谩骂。不过这一切已经归为历史,对于我们后人而言,要从历史中汲取有利的元素,为我们所用。

功与过本就是对立的两个面,有时候,像武则天一样,留下一块无字碑,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