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带女儿打疫苗,发现防疫站改革了,人是前所未有的多,简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
转了一圈没找到座位,我和女儿就来回的溜达。也是赶巧了,正好有位妈妈抱着孩子起身去排队窗口,我们便上前坐了下来。
距离我最近的是位老太太,老太太右侧是一位年轻的爸爸带着两岁左右的儿子。父子俩一人手里一部手机,父亲刷抖音,儿子看小猪佩奇,各得其乐,非常和谐。
没两分钟,一位年轻的女士,应该是小男孩的妈妈,过来夺走小男孩的手机,小男孩哭闹起来。女人对老太太说“你抱他晃晃啊”,然后拿着手机走了。老太太抱着小男孩晃起来,小男孩的父亲继续刷手机。
无独有偶,从接种室出来,走廊上又一位父亲举着手机给两岁左右的女儿看。
再环顾四周,带娃低头刷手机的还真不少。
我一下子想到大约去年这个时候,有一次带女儿在东园吃饭,隔壁桌三位妈妈带着三个小女孩吃饭,每个小孩面前一部手机,小孩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妈妈们一边聊天一边往孩子嘴里送东西吃。小女孩们的年龄相仿,大约两三岁的样子。
两三岁给孩子看手机,是不是早了点?对孩子的眼睛好吗?
毋庸置疑,早,而且对眼睛不好。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应该尽量少接触或不接触手机类的电子产品。大人盯屏幕时间久了还会眼睛酸涩脖子酸疼呢,更别提还在发育中的孩子了。
虽然无法直接认定手机是孩子视力的直接杀手,但是我们成人深有体会的是手机的确能够带来视觉听觉享受以及有意思的资讯,甚至根本不用动脑筋思考就能获得,这个影响就不只是视力了,专注力以及主观能动性恐怕也要大打折扣。
孩子非要看,不给看就哭闹,怎么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熊孩子的背后多数都站着一个熊家长。要想孩子不玩或少玩手机,父母要以身作则。
一位妈妈问我女儿看不看手机,看,但是不多。
比如,女儿一岁时,过年点红包,她来;平时拍她的视频,回放时她会喊“叫我看看”;偶尔朋友发视频,听见声音也要求看看;热衷给我换手机壳,一遍又一遍安装;拿我手机装模作样打电话“喂,喂,是××吗?”。
但是,女儿想听故事时,若我手里拿着手机,她会直接夺过去扔一边,嘴里喊着“不要手机”,让我陪她。
导致的结果是,我的手机被换了三次屏幕。使用过那么多部手机都没换过屏,这部手机实在是辛苦了。
手机作为一个与他人与社会保持沟通、产生链接的通讯工具,不可能因为怕孩子玩而弃之不用。工具的使用者是人,人合理控制,合理使用才是王道。
这么说,也不是说我控制的有多么好。我只是从个人实际出发,分享一些经验,给自己也给他人一些经验和启发。
我是在女儿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发现她对我手机亮起来有反应的,那时候我和先生两地分居,经常视频或发信息。女儿听见我对着手机说话就不好好吃奶,还总是扭头找亮光。
给女儿拍照,也总是盯着手机看。我心想是不是我们大人拿着手机对着她拍拍拍她很无奈却又不会表达呢?我当时就萌生买一个不用手持又能拍照的相机,还特意上网查了查,忘了什么原因没买。
此后似乎没发现什么异常,全家统一意见——不当着孩子面看电视,不给孩子玩手机,新家装修后甚至没买电视。
我也放弃生娃之前每天使用电脑的习惯,成月不打开电脑一次,偶尔用iPad也是背着孩子,倒是手机实在无法做到不开不看。上网购物、养娃攻略、读书、外界联系都由手机来完成,也通常是半夜三更蒙着被子在被窝里完成。
先生使用电子产品也通常是在孩子看不到的时候,比如在家不得不用电脑,也通常是在孩子睡着后在其它房间使用。
在使用手机方面,我会告诉女儿,妈妈现在要打个电话,妈妈现在要看一下有没有快递(不管有没有都要如实告诉她,如果有带她一起去取,取到后告诉她是因为妈妈看了手机知道快递到了我们才来取这样一个因果关系),我们要不要用手机和×××视频等。
总体来说,告诉孩子手机是一个可以干什么的工具,而不是玩具。坦白讲,我对手机游戏和电脑游戏都不感兴趣,甚至持反对态度,所以手机上也没有相关软件,她知道的软件就是微信和拍照。
我和先生的视力都一般,他近视我散光,对女儿视力的保护方面比较在乎。忘了在哪看到的文章,说是晚上孩子入睡后尽量不开灯,不得不开时开小灯,孩子近视的几率会大大降低。不管真假,本身睡眠质量就不好的我,在卧室用灯以及遮光方面很在意。
此外,孩子的饮食也要注意,比如蓝莓、绿叶蔬菜等,对视力比较好,适当多摄取一点。还有,户外活动时间要足够,除非极恶劣的天气,尽量保持每天一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尽量避开阳光强烈的时候外出,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做到了这些,我依然无法确定女儿再大一点会不会跟我抢手机以及视力会怎样发展。我能做的是尽量高质量的陪伴,引导她多读书,多去自然界长见识。
至于众多过来父母担心的问题——孩子沉迷手机和电脑游戏,我乐观地认为: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就算女儿到了能够自行下载软件的年龄,视力也发育的差不多了,理解能力和自控力也比现在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