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问题苍茫大地来回答,我先带朋友们回顾一下玄武门之变的经过。

李渊建唐初年的悲剧原因就在于最大功臣是自己的儿子,难以处置,所谓虎毒不食子,朱元璋再像屠夫,终其一朝,只见他杀功臣,没见他杀儿子。



客观地说李唐开国,最大的功臣是建成和世民。建成因是太子、他承担着留守大本营的重任,无法在战场上去纵横驰聘,所以平定天下的功劳大都由文武全才的世民立了,世民横扫天下,手下聚集了一大群的文臣武将,如秦琼、尉迟恭、长孙无忌、侯君集、段志玄、房玄龄、杜如晦…世民已封秦王、尚书令、天策上将,秦王府就是小朝廷。



李渊遇到这种大功臣儿子,脑袋有巴斗大,战时要用他,平时又惧他。作为无奈的父亲他见建成、世民兄弟势同水火,准备派世民到陕东道行台任上,驻洛阳,陕州以东归世民统辖,让他用天子旌旗,仿汉梁孝王故事。他原以为世民会心满意足赴任,谁知李世民赖在京城死活不肯走。

建成、老四齐王元吉商量,如世民赴洛阳,形同分裂国家,放虎归山,不如困世民于长安,于是说动李渊收回陈旨。李大、李二各怀鬼胎。



建成、元吉采用先砍枝干、再刨根的文的策略收拾李世民。正好突厥郁射设率几万骑兵入侵,建成荐元吉挂帅,李渊令元吉率李艺、张瑾等救乌城,元吉趁机让唐王手下猛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等随行,同时挑选秦王府精锐战士充实部队。

李世民的情报战、策反战搞得风生水起,太子宫率更丞王晊找秦王告密,长孙无忌、尉迟恭劝秦王下手,秦王早有此意。

于是施连环计,六月初三,金星又在白天出现在上空,上下午都见到,大臣傅奕说世民当有天下,李渊将奏章交给世民,世民密告建成、元吉在后宫同张婕妤、尹德妃乱伦,并且说老大、老四要杀他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李渊中计,答应第二天审问他们,嘱世民早朝参见。

初四日,世民在玄武门守将常何的配合下,带长孙无忌等入宫,兵伏玄武门,张婕妤密告建成,元吉多了份警觉,说应部署东宫和齐王府的军队,推病不朝,静观其变。建成以为长安是自己的老巢,连玄武门的守将常何都是自己心腹,无后顾之忧,应去朝见。于是老大、老四直奔玄武门。

当他们来到临湖殿,情知有变,调转马头准备逃回去,世民叫住他们,元吉拉弓射世民,竟拉两三次拉不开弓,世民心狠手辣,一箭射死老大,尉迟恭率七十名骑兵赶到,亲随射元吉于马下,世民的马跑到树林下,被树枝绊住爬不起来,元吉夺弓想扼死世民,尉迟飞马赶到,大声叱责,元吉曾被尉迟三次空手夺槊,元吉恐尉迟后遗症发作,想逃进武德殿。尉迟边追边射杀死了他。世民犯罪集团原以为大功告成,谁知东宫车骑将军冯立和薛万彻、谢叔方率东宫、齐王府精兵二千人奔赴玄武门死战。张公瑾力大独自关门抵御他们,敬君弘率皇宫卫队迎战,敬君弘战死。薛万彻扬言要攻秦王府,秦王府将士恐惧。危急时刻,尉迟恭拎着建成、元吉人头给东宫、齐王府兵士看,东宫、齐王府士兵溃散,冯立、薛万彻逃到深山荒野。

尉迟恭又顶盔贯甲去逼宫,尉迟对坐着船在海池里的李渊直言:太子、齐王已被杀,臣来护驾。皇帝近臣裴寂、萧瑀、陈叔达吓得尿了裤子,李渊见势不妙,封世民为太子,李世民上演了跪吮父老的呕心戏,正式掌权。世民执政,杀死建成、元吉的所有儿子。

砍下建成、元吉头的妙用:

一、秦王玄武门之变,偷袭得手,但建成、元吉手下实力远胜秦王玄武门叛乱实力。寡不敌众之时,世民、尉迟恭正好借建成、元吉的头动摇他们的军心。

如冯立、薛万彻玩命一搏,很有可能秦王等人随建成、元吉兄弟三人一起归天。

二、世民让尉迟恭入宫,借大哥、四弟的人头,正好杀鸡儆猴,唬住老爹李渊,逼宫交权。

三尉迟恭和建成、元吉有不共戴天之仇,正好砍头泄愤。

当年,建成见尉迟骠悍,化重金收买不成,派杀手刺杀又不成,在李渊驾前诬告尉迟谋反。尉迟在狱中受尽酷刑,世民力保,才被放了出来。他们仇深似海,尉迟恭砍下他们脑袋示众,正好发泄一下仇恨。

最佳贡献者
2

一箭射死李建成,砍掉李建成的头颅,这都不叫事,李世民还斩草除根,灭了自己的十个亲侄子,逼迫老爹李渊退位,并把弟媳妇杨氏纳入宫中,成为自己的宠妃!

但这一切,都事出有因,不可以简单的善恶好坏论断,皇位争夺就是如此血腥。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

李渊太原起兵后,借助天下大乱的形势很快发展壮大,他手下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因此成为隋末群雄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完全可以统一天下,开创盛世。

在大唐崛起的过程中,除了李渊的个人能力外,李渊的三个儿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元吉,每个人都强悍,但论起综合实力还是李世民更胜一筹,尤其是军事能力明显高人一等,可以说在大唐壮大立下首功。

按照传统惯例,皇帝李渊把嫡长子李建成立为皇太子,但李世民的野心、实力、声望完全不在李建成之下,甚至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使得两人产生了深刻矛盾。

李建成担心李世民对自己的太子之位造成威胁,而事实上李世民已经造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对李世民处处提防,甚至欲除之而后快;李世民则相反,他担心李建成会对自己羡慕嫉妒恨,找机会把自己干掉,而他对皇位也十分心动。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因为这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围绕皇位这一根本利益的争夺,是真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生死之争,就看谁更心狠手辣。

玄武门之变的突然发生

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党,与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党,明争暗斗,人尽皆知,李渊也心知肚明,但他一方面认为有自己这个老子在,能压住场面,另一方面也想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巩固自己的皇帝之位,算盘打得很精明,不愧老奸巨猾。

但李渊想不到,形势急转直下,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带着一帮心腹埋伏在玄武门,李建成和李元吉却毫无防备,连个手下都没带,等他们发现事情不对,准备逃跑时,已经来不及了。

根据史书记载,李世民率人在后面追赶李建成、李元吉哥俩,李元吉先是马上回头,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慌害怕,连射三箭都偏了。

这就不怪李世民了,人家接下来的举动就是正当防卫。李世民心理素质和射术好得多,他拉弓射箭,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

可李元吉还没死,李世民也很倒霉,他的马心理素质很差,受到惊吓,带着李世民跑进了附近一处树林,一尥蹶子,把李世民扔到地上,爬不起来了。

李元吉趁机追赶过来,抢过李世民的弓,准备把李世民勒死。

李世民不愧命硬,危急时刻,尉迟恭拍马赶到,一箭射死了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的后续

干掉李建成、李元吉只是玄武门之变完成了一半,而李建成的太子党此时已经得到消息,名将薛万彻等人立刻集合精锐人马两千多人,猛烈攻打玄武门。

此时,李世民的人手不足,全靠张公谨等人奋战,才能顶堪堪住进攻,但眼看就要撑不住,而且薛万彻还擂鼓呐喊,宣称进攻守备空虚的秦王府,直捣李世民的老巢。

关键时刻,尉迟恭又出现了。

这一回,尉迟恭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脑袋,站在城头把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展示给薛万彻等人,太子党的人马一看主子全挂了,自己再拼命也没用,于是顿失战心,各自溃散。
接下来的故事就简单了,李世民做了三件事:

1,斩草除根,杀掉李建成、李元吉的十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十个亲侄子,并把他们全部从皇族宗室中除籍。

2,把李建成、李元吉的大小老婆们等女眷,全部充入后宫,其中齐王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因为国色天香,得到李世民格外宠爱,甚至为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

3,逼迫老爹李渊立自己为皇太子,自己“甘心情愿”退居二线,不久后又正式把皇位“甘心情愿”禅让给李世民。

综上所述,李世民干掉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俩并割下他们的头颅,一方面是直接干掉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则是杀鸡儆猴,确保了皇位顺利到手。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3

自古无情帝王家,封建王朝的兄弟之情绝大部分时候不过是笑话!

权力对于一个人的诱惑是难以估量的,尤其是在古时候,皇子们为了争夺那“唯我独尊”的皇位常常大打出手,甚至于自相残杀!纵观历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将所有的兄弟姐妹全部残忍杀害,南汉中宗刘晟为了巩固地位同样将屠刀伸向了十五个兄弟,这兄弟之情对他们而言是那么的卑微可笑。

而唐太宗李世民同样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为了争夺皇位他毅然决然地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将自己的亲兄弟两人残忍杀害,而后更是砍下李建成的头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玄武门事变背景

众所周知李世民在军事方面拥有杰出的才能,李渊从太原起兵反抗隋朝以后,基本上每一场战役都是李世民挂帅出征。而李世民也没有让他失望,在李世民的领导之下,李唐军队如同开挂般迅速崛起,成为天底下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最后更是打败了王世充、窦建德,成功一统江山。

毫无疑问,李世民对于唐朝的建立功不可没,所以李渊在论功行赏之际因为其功劳过大还将他封为“天策上将”,地位仅次于皇帝和太子。李世民也因为自恃功高开设了文学馆,吸引了大批天下人才前来投奔,再加上他在战争中收服的那些谋士、名将,此刻李世民势力之大已经威胁到了太子李建成。

太子李建成对于这个弟弟所带来的威胁自然会有所察觉,三弟李元吉还曾向他建议除掉李世民,只不过李建成感念兄弟之情一直没有动手,可这优柔寡断的姿态给了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的机会。

玄武门事变经过

公元626年7月2日,一切准备就绪的李世民假传圣旨宣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商议大事。对于自己父亲的召见他们两人自然不会想太多,所以连私人护卫都没有带上就领命前往了。

等到他们路过玄武门之时,发现周围的一切安静得有些诡异,心有怀疑之下他们便生出了退意,只可惜李世民埋伏已久,他当即策马而出并搭弓射箭偷袭了李建成,凭借着自己高超的箭术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

眼见情况不对,李元吉转头就想跑路,李世民害怕事情暴露便立刻追了上去,可惊慌失措之下他被树枝绊倒从马上跌落,李元吉看到机会来了准备夺过李世民的弓箭将其勒死,最后尉迟恭及时赶到才将李元吉杀死。

残忍割下李建成头颅的原因

当李建成、李元吉全都被诛杀以后,李世民更是命人将李建成的头颅割下来,他这么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尽早结束战斗。在李世民和两兄弟内斗之时,李建成的部下冯立、薛万彻等人已经有所察觉,情急之下他们率领两千精锐部队赶赴玄武门,等到他们突破重重包围进入玄武门之时发现自己主子的头颅都被割了下来,顿时失去了反抗的动力,因此才会迅速溃败逃走,如果李世民当时不那么做很可能还会让他们拼死一搏,最后使得战损进一步扩大。
  2. 杀鸡儆猴。李世民割下李建成的头颅不仅仅是为了震慑他们残余的部下,更重要的警告他的父亲李渊这就是反抗他的下场。因为当时李世民实力之强大已经彻底威胁到李渊的皇位,既然连亲兄弟都杀死了,也不差逼父退位这一环节,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李渊选择了妥协。
  3. 推卸责任。这玄武门事变本来就是李世民一手搞出来的,但是为了在后世留下一个好名声他决定将一切责任都推卸给李建成他们。杀害太子本身就是要诛灭九族的大罪,而李世民则是一不做二不休连自己的老子都赶下台。登上皇位以后他自然成为了说一不二的独裁者,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他开创了干预史官记事的先河,将李建成和李元吉贬低得一无是处,同时还把玄武门事变的锅甩到他们身上,让自己砍下亲哥哥头颅的行为变成一件“无可奈何”之事。

封建帝制下注定难有家庭的真情

李建成和李元吉到底有多大能耐从各大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来,李建成在李渊他们打天下的时候坐镇后方处理政事,没有任何正统史料说他出现过什么大的纰漏;李元吉更是为李世民开拓疆土提供了许多帮助,但这两位却被描述成“残暴的无能之辈”,到底谁的肚量狭小我们内心自然有数。

不过更应该受到谴责是这万恶的封建帝制,因为它不知道有多少的皇家子弟自相残杀,这使得每一张皇椅上都铺满了鲜血,以真情换取权力,这是人性狭隘面的体现,在笔者看来同样尤为可笑!

4

话说当年李世民为秦王之时,野心极大,不愿只做个王爷,而是一步登上天子位,成为大唐帝王。李世民麾下一众大员也拥护秦王发动政变,除掉太子李建成,于是乎,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发生了。

其实在此之前,李渊已经觉察有些异样,有人奏报皇上,秦地分野之上有“太白”出现,太白即金星,有史记载“太白见秦分”,太白星的出现让李渊十分不安,于是命人唤来李世民,给他一番暗示,并有剥夺李世民一切权利的打算。

李世民急中生智,在父皇面前说出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与父皇妃子苟合之事。李渊听罢,龙颜大怒,准备第二天让太子等人与李世民当堂对质。

这一来,便给了李世民机会,李世民回去之后,意识到再不起兵,自己的封地丢了是小,而性命丢了是大。于是决定豪赌一把,连夜率领少数亲信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进入玄武门之后,与李建成等人争斗一处,太子府的人陆续赶到,竞相往里冲。张公瑾拼死关上城门,暂时阻挡住太子府的人马。

就在太子府人马开始攻打城门之时,李世民砍下已被射杀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提头站在城楼之上,高喝:“太子被诛,齐王以死,尔等还要造次吗?”

城下众人一看,方知太子以死,皇帝家中的事自己再掺和容易反累其身,于是停止攻打,愿意追随秦王陛下。

当夜,李渊被软禁,最终郁郁而终,李世民顺利登基大宝,开创贞观之治,让大唐进入繁荣鼎盛之气象。

当然,这件事情并非正史记载,而出自于后世作品之中,孰真孰假,也只有当时参与过玄武门之变的人才清楚。

5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这次事件让本不是太子的李世民最终成为了大唐第二位皇帝,而太子李建成却死在了玄武门。



大家对李世民的印象大都是礼贤下士、与人和善,要不然他身边也不会聚集那么多的人才。但这次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射杀了李建成还要砍下他的头颅呢?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世民能力出众,惹太子忌惮

李渊自太原起兵,基本上是李世民领兵征战,而李世民极善笼络人心,多次礼贤下士,他的身边越来越多人才为他效命,可以说李唐的大部分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拥立的隋恭帝的禅让(被逼无奈),继而称帝,建立唐朝。李渊继位之后,册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尽管如此,李建成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他知道自己只要一天没有真正当上皇帝,就有可能会被李世民抢走这个太子之位。

李渊称帝初期并没有完全平定各方势力,仍有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李渊便派李世民前去平定,而李建成身为太子则留守长安帮助李渊处理一些国事,但李建成却意识到如果李世民平定了天下,那他的声望一定会压过自己的,于是趁李世民打仗的时候多次向李渊说李世民的坏话。

待到李世民终于打败窦建德、王世充等势力,彻底平定天下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世民的功绩竟然让李渊封无可封,于是诞生了“天策上将”,位列诸王之上(仅在皇帝和太子之下)。

李建成更加心慌了,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随即联合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而李渊优柔寡断,不直接解决两个儿子之间的争斗,也加速李建成和李世民最终兄弟相残。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

李建成眼见李世民势力渐渐坐大,很是担心自己的地位,李元吉献策说不如将李世民直接秘密处死,李建成虽然恨李世民,但心地还没那么坏,赶紧制止了李元吉,让李元吉想其他的办法。

当李世民知道李建成准备搞自己之后,立刻采取了行动,先是向李渊揭发李建成和李元吉跟后宫嫔妃淫乱,暗中策反了皇宫守卫。

于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尉迟恭、高士廉等人在玄武门附近埋下伏兵,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入朝。李建成不知情况,到了玄武门附近察觉不对,果然看见李世民在等他,李元吉想要射杀李世民,但没有射中,反而让李世民射杀了李建成,后李元吉也被尉迟恭射杀。



后车骑将军冯立、副护军薛万彻和左车骑谢叔方得知李建成被困玄武门,立刻率领精兵两千人赶到玄武门,李世民抵挡不住,最终尉迟恭砍下李建成头颅,提给冯立看,冯立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

李世民担心李渊为此事处罚自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率领尉迟恭等人前去逼宫。李渊看见李世民,就明白了大势已去,再加上尉迟恭等人气势汹汹,李渊只好封李世民为太子,之后李渊禅位给李世民,正式掌权,李世民即位之后,下令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儿子。



至此小编认为李世民砍下李建成的头颅的原因如下:

一、李世民本就野心勃勃是个狠人,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底,既然射杀了李建成,干脆砍下头颅树立威信,也做给李渊看(我连自己的兄弟都下得去手,你不要逼我)。

二、当时冯立的人马众多,所谓擒贼先擒王,直接砍下李建成的头颅,让冯立等人明白大势已去,自然溃散。

三、尉迟恭与李建成曾有私怨,正好趁这个机会报仇,一雪前耻。

四、李世民不确定李建成是否真的死了(万一没断气可能会被治好),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砍下头颅,神仙也救不了。

通过玄武门之变,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李世民其实是一个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角色。为了帝位不择手段,不惜兄弟相残。

果然最是无情帝王家!

6

射死李建成的是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头的是尉迟敬德

李世民射李建成一箭封喉,随后对李元吉连发三箭,结果全部射空。随后李元吉拨马便逃,李世民穷追不舍,结果李世民被树枝挂落马下,李元吉见状急忙下马抢夺李世民的弓箭,想用弓弦将李世民勒死。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尉迟敬德及时赶到,并大喝一声,李元吉起身上马打算逃跑,尉迟敬德飞马上前,结过了李元吉的性命。

此时,东宫猛将薛万彻率领二千多长林军杀到玄武门,李世民的八百死士抵挡不住,开始节节败退。眼看形势即将逆转,尉迟敬德手起刀落将李建成人头砍下,并飞跑上城楼高声断喝:“太子人头在此,凡是反抗者格杀勿论!”于是太子党的长林军一哄而散。

那么为什么,尉迟敬德要将李建成的人头砍下呢?道理很简单,有两个原因:

  1. 擒贼先擒王,如果杀了李建成,东宫势力就等于群龙无首,因此东宫的人也就认清形势,不再做无谓的牺牲,因为李建成一死,对于他们来说反抗已经没有了意义。而当时双方正处于混战之中,李建成是死是活,无人知晓,所以尉迟敬德此举是扭转乾坤的点睛之笔,也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果然,当众人看到李建成的人头时,都成了泄了气的皮球。
  2.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实力并不占优,而他的取胜靠的是出奇不意,攻其不备。而且李建成事先早有防备,当东宫人马倾巢而出的时候,李世的那点实力就显得相形见绌了。而东宫薛万彻一路上杀红了眼,马上就要率兵攻入秦王府。情急之下尉迟敬德砍下李建成的人头吓退东宫,然后在李世民的授意下挟持李渊,讨要兵权,控制局势。

从李世民三箭未中李元吉和事后在李渊面前失控的情绪以看出,当时的李世民已经慌了神,精神高度紧张,并处于崩溃边缘。所以他不可能亲手将大哥的人头砍下来,然后再从容淡定的跑上城楼喊话,而这么血腥暴力的事情只有大老黑尉迟敬德才能完成。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7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仅杀了李建成,夺走了他的皇位,还让人砍下了他的头颅,手段不可谓不果决,也不可谓不狠。

可是,既然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死了,也不会对他造成威胁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再怎么说也是他的亲哥哥亲弟弟,他为什么还要让人砍下他们的头颅呢?

李世民一手打下了大半个李唐江山,功劳之大可想而知,威望之高更是可想而知,尤其是在军中,李建成更是远远不及李世民。

所以,李世民对于李建成而言始终是一个威胁,即便将来李建成当了皇帝,没有了李渊在上面压着,谁能保证李世民不会谋反?这也是李建成决心要铲除李世民的原因所在,防患于未然,防李世民于未反之时。

李建成让李世民来陪自己喝酒,结果在酒中下了毒,喝得李世民吐了好几升血,好在被抢救了过来。

李渊一看,这兄弟俩怕是要闹翻了,他也知道李建成一直视李世民为威胁,但他支持的是李建成,所以只好去和李世民说:“老二呀,我那时候说让你当皇嗣你自己不愿意,现在你哥当皇嗣这么久了,又和你合不来,我看你还是去洛阳吧!”

李世民当然想去洛阳了,去了洛阳谁还管得了他?可是不能表现得太明显了,所以说:“老爹呀,我不想离开你呀,我还想孝顺你呢!”

李渊劝道:“去吧,去吧,洛阳这么近,我想你了就去看你。”

李世民听到这也就不说什么了,去!

可是,当李世民准备去洛阳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却突然想到,李世民在洛阳要人有人,刀枪不缺,他去了洛阳谁还治得了他?让他留在洛阳,凭他府上那几百个兵,他也只是一介匹夫,想怎么治他不行?所以,一定不能让他去!

所以,经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破坏,李世民去洛阳的计划破灭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仅阻挠李世民去洛阳,还试图收买李世民的部将,然后对他下手,李世民打了这么多年仗,岂会束手待擒?

李世民当然不会束手待擒。

所以,他在一众谋士和部将商量之后,决定抢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出手之前对他们动手,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李世民带着人埋伏在玄武门,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傻不愣登地走到了临湖殿,这时候他们才察觉有点不对劲儿,所以急忙调头走人,谁知道还没走几步,李世民跑了出来,边跑还边喊,哥哥弟弟,你们别走!

李元吉反应快,直接搭弓射向了李世民,可是准头太差,射了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又不是死人,哪能乖乖让李元吉射?

所以,李世民也拿起了弓,搭上一支箭,李元吉以为老二要射自己,急忙一躲,谁知道老二却射向了还没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的李建成。

只听“砰”地一生,李建成当场中箭倒地身亡。

这时候尉迟敬德带着人冲了过来,射中了李元吉的马,李世民的马受到惊吓跑进了小树林,然后摔下马来。李元吉追过来一看,嘿嘿,老二起不来了,正想搭弓射死李世民,没想到尉迟敬德又来了,李元吉只好跑路。

可是,李元吉还没跑几步,被尉迟敬德给一箭射死了。李元吉也太傻了,李世民这么好的人质他都不抓,活该被射死。

李建成、李元吉先后被杀,李世民为何还要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因为此时看似大局已定,实则远没有结束。

李建成的部将冯立听说李建成被杀了,嚷嚷着要报仇,所以和薛万彻纠集了两千人马杀向玄武门,李世民的部将张公谨远远地看见他们,急忙一人用尽吃奶的力气关上了城门。冯立虽然一时打不进玄武门之内,但是形势对李世民很不利。

这时候,原本没决定帮谁的、掌管玄武门宿卫军的敬君弘站了出来,用实际行动选择了站李世民这一边,他带着中郎将出去打冯立和薛万彻,结果双双战死。

冯立和薛万彻眼见打不下玄武门,转头一想,嚷嚷着要去打秦王府,吓得李世民一个哆嗦,他的亲眷可都在秦王府呢!

李世民皱紧了眉头,怎样才能化解这个危局呢?

经过一番思量,李世民还真想到了一个办法——冯立和薛万彻给李建成和李元吉报仇,应该是瞒着士兵们李建成、李元吉已死的消息,所以才没有恐慌,如果此时让他们知道李建成、李元吉已死的话,军心定然大乱,如此危局可解!

可是,他总不能站在城头上喊李建成、李元吉已死吧?即便没有被射死的危险,也难让人相信呀!

所以,李世民让尉迟敬德砍下了哥哥弟弟的头颅,让外面的两千人马看,看,太子和齐王已死,赶紧投降,不然将来诛你们九族!

这一吓,冯立和薛万彻这边果然军心大乱,恐慌之下被李世民打败了,冯、薛二人纷纷跑路。

此外,李世民之所以让尉迟敬德砍下李建成、李元吉的头,实际上还有一个用意。

玄武门之变后,他让尉迟敬德披甲执矛地闯到李渊所在的海驰,吓得当时在泛舟钓鱼的李渊失了方寸。

李渊知道,李世民终于谋反了。

后来,李渊再一听说李世民砍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更是吓得不敢说话了,李世民已经杀红了眼,此时可不能违背他的意思,他说什么是什么吧。

可见,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还意在震慑李渊,让李渊乖乖禅位!

8

大唐的半数江山可以说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渊当初也曾许下承诺,让李世民继太子之位,可真正等到李渊做皇帝后,他又反悔了,他认为应该由皇长子来做太子较为合适,李世民心里是一百个不高兴。


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他的声望远不及李世民高,这就导致了李建成不安心,李世民不甘心,使得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由于李世民常年在外带兵打仗,其手下聚集了许多的强兵猛将,谋士众多,这对李建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只有扳倒李世民,自己的太子位乃至今后的皇位才能稳固,要想扳倒李世民,就必须把李世民身边的人调走,当然了他自己是无权调动的,只能依靠父亲李渊来解决。


李渊对李世民也是有所忌惮的,时时也在提防着他,也不希望他威胁到太子李建成,对于李建成的请求他也是乐于助人,把李世民手下的许多大将都调走了,当把李世民的得力参谋房玄龄和杜如晦都调走之后,李世民就有点不乐意了,心想你下手也太狠了吧,这是要把我的翅膀全折断啊。
此时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告诫李世民要尽快动手,若是李世民再不动手,就有可能被李建成吃掉。

李世民也觉得有理,于是就指派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偷偷的把调到地方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找了回来,共同商议如何除掉李建成。

经过周密的研判,大家一致认为玄武门是除掉李建成的最佳地点。


这天,李世民向父亲李渊告发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与后宫的妃嫔有染,李渊心想给老子带绿帽子了,他是勃然大怒,下令让李建成、李元吉明天进宫与李世民对质。
李世民买通了玄武门的几个守将,然后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等九个对他最忠心的将领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只等李建成的到来。

李建成和李元吉得知父亲知道了他们勾引后妈的事,都恨死李世民了,都想早日除掉这个心头之患,于是他们骑着高头大马直奔皇宫而去。


去往皇宫必经玄武门,当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来到玄武门时,发现有点不对劲儿,城门特别安静,而去那些熟悉的守兵都不见了,都是新面孔。

李建成知道情况不对,调转马头就想转身离去。


李世民见李建成想溜,于是搭弓上箭,大喊一声“哪里去?”射向了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可是个神箭手,箭无虚发,一箭正中李建成的要害之处,八九不离十是死了。

李元吉一见这情势,猛抽马鞭,疾驰而去,李世民是连发三箭均为射中,就和尉迟敬德追赶过去。


李元吉在前面落荒而逃,李世民在后面紧追不舍,心里一直盘算着如何置他于死地,稍不留神就被茂密的树枝给伴了下来,李元吉见李世民掉下马来,心想看我不收拾你,他策马回来,跳下马,走向李世民,想一剑刺死李世民替大哥李建成报仇。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赶了过来,尉迟敬德那可是李元吉的克星,李元吉吓得想溜,被尉迟敬德一刀就把脑袋给砍了下来。


由于打斗动静较大,引来了其他的侍卫队伍,这其中也包括太子李建成的几百侍卫,他们一见自己的主子被杀,都发疯似的围着李世民他们,形势非常危急。

只是这紧要关头,尉迟敬德砍下了李建成的人头高高举起,他大声说“李建成已经死了,这是他们李家的事,与尔等无关”。


既然李建成已经死了,秦王李世民赢了,那他就是未来的皇帝了,不能为了一个死人去冒犯天威,那都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于是都缴枪投降,尉迟敬德的机智成功的化解了一场危机。
李世民射死了李建成,还砍下了他的脑袋,虽说下手够狠的,但这也是无奈之举,所谓擒贼先擒王,只要李建成死后,东宫必定群龙无首,这样就不能威胁到李世民了,当时正是混乱之时,李建成的卫队是远远大于只带了少数亲信的李世民,寡不敌众,后果不堪设想,尉迟敬德当机立断,当众砍掉李建成的头颅,其目的就是震慑敌人,当众人看到死掉的李建成,都放弃了厮杀。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其实并不占优势,而且李建成有所防备,李世民必须快速解决问题,如果拖长时间对他非常不利,尉迟敬德及时砍掉李建成的头颅,瓦解了太子党手下的抵抗意志,迅速控制了局面,才使得李世民转危为安。





9

如果说李世民射死李建成,是为自己夺皇位开辟了道路,那么砍下太子头颅的举动,则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要知道,李世民在玄武门杀兄诛弟后,很快遭到了太子和齐王亲信的围攻,而斩下太子头颅,则是告知城外士兵,秦王已然大获全胜,是一种威慑。

李渊的几位嫡子,都是人中翘楚,为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追封三子李玄霸为卫怀王。不过,当时李世民的功劳最大,手下又云集了一班骁勇善战的将领,使得他不甘于眼见李建成继承皇位,而太子和齐王则联手打压李世民。如此一来,唐初的夺嫡之争便一触即发了。

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李世民入宫面见李渊,称太子和齐王要对自己不利。听闻此事后,李渊下旨让李建成和李元吉第二天入宫,打算亲自审问裁断。

结果,李世民买通玄武门守卫,带着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率兵埋伏于玄武门,等太子和齐王经过时,突然发难。此战中,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也被尉迟恭等人诛杀。消息传出后,太子亲信领兵直攻玄武门,要为太子报仇:

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咥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

当时,太子和齐王虽死,但他们的亲信还调集了两千精兵,前来攻打玄武门。由于玄武门易守难攻,这伙军队便打算转而攻打秦王府。结果,双方相持不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便准备去攻打秦王府,而这时,尉迟恭斩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

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

李世民一方眼见形势危急,一时间难以取胜,甚至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因而“大惧”。关键时刻,尉迟恭斩下了太子和齐王首级,以此来告诉这些士兵,他们的主子已经被杀。当这士兵们见大势已去,便就此溃散了。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不是尉迟恭急中生智,以太子与齐王的头颅喝退前来复仇的军士,或许后果难以想象。可以说,玄武门之变中最大的困难,不是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如何“善后”,避免引发报复。而李建成的头颅,便起到了关键作用。

10

《玄武门之变


老龙之前的文章粗略介绍国这次政变,唐高祖李渊背叛老表隋炀帝在太原起兵后,建立大唐王朝后,违背之前对老二李世民说封他为太子的承诺,转而封老大李建成为太子,让其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作为文官集团代表,封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掌握了很大的权力手底下养了一大帮武将,公元626年,大唐帝国刚刚成立八年,在大唐帝国都城长安一场政变正在悄悄酝酿,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帝位,在皇城宣武门大唐帝国的第二个皇子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取得了帝国实际上的最高权力。在政变过程中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更是砍下了他们的头颅,有人就要说亲兄弟没必要这么狠吧。老龙认为这是有必要也是无奈之举。

《砍头颅》

说到李世民在下手前本来一直犹豫不决,不过他在太子府的内应告诉他太子打算对秦王动手,加上长孙无忌等人也游说李世民要先下手为强,于是李世民对高祖说,太子于后妃有染(也有说法是李世民是说太子图谋不轨),于是高祖震怒让太子和齐王来见,李世民心腹尉迟恭派兵埋伏于玄武门内,等太子一到,立刻就是万箭齐发,太子李建成当场倍弓箭射死,李元吉看势不妙立刻就骑马而逃了,李世民和尉迟恭带人去追。李元吉身强力壮准备和李世民同归于尽。躲到草丛中等李世民靠近。就在李世民靠近时李元吉突然跑出来准备杀死李世民可是在他动手前就先被尉迟恭杀死,太子死后太子府残余势力继续和秦王府兵作战,于是李世民砍下太子头颅制止了战斗,我们来看李世民砍下亲兄弟头颅的意义,就知道为什么李世民要这么残忍了。

1:头部最为明显,可以辨认出是谁,而且砍头后人必死无疑,可以表明身份。

2:可以瓦解太子党手下的抵抗意志,秦王已经取得胜利,他需要及时善后,若不及时制止太子党的手下会越聚越多,局面失去控制,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告诉大家,你们的主子已经死了,而谁做皇帝是我李家人的事情,所以李世民砍下太子和齐王的头颅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必须要的行动。

我是老龙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