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记载的昆仑山是不是现在的埃及?”
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
本人赞成不是。
一,认为昆仑山在埃及或者附近的证据并不充分。
上个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有国外学者认为,昆仑山神话来自于西域。
华裔学者中,持此类观点且影响最大的,大概是冯友兰先生的表妹苏雪林女士。
不过,她并非认为《山海经》里的昆仑在埃及,而是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她说,“昆仑”是巴比伦远古传说中的神山“Khursag Kurkura”的音译,原文的含义是“大地唯一之山”。
其实,诸神乐园的神话,不仅埃及有、古巴比伦有,希腊、北欧、印度,还有其他地区也有。
奥地利人类学家施密特经过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古代很多地区,存在一种“萨瞒信仰”。“萨瞒”的语源是通古斯语,相当于中国古语中的“巫”或“觋(xi)”。“萨瞒”“巫师”,上古时期被认为是能够与天神交流之人,甲骨卜辞中记载的“阿衡”“伊尹”“巫成”,都属于这一类人。这些人主持当时的祭天大典,往往要选择可以通天的大山或者神山。这是世界各地许多地方都有“诸神之山”或“通天之山”传说的根源。
埃及有这样的山,这就是埃及东北西奈半岛的西奈山,这里的宗教活动可以追溯到很早,但此山并不很高,海拔约2200公尺。附近的凯瑟琳山是埃及的最高峰。大约2600公尺左右。
苏雪林女士所说的阿拉伯半岛的“诸神之山”,是半岛西部希贾兹山脉,海拔约2500公尺。最高峰是哈杜尔舒爱卜山,约3700公尺。
仅就“通天之山”的高度来说,中国上古先民,舍去自己西部的崇山峻岭,而去崇拜差了十之六七的埃及阿拉伯半岛的“低矮”之山,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
二,昆仑山是诸神之山,诸神之王是黄帝。
《山海经》里,昆仑山是一个庞大的分区的“集群”。
具体来说——
昆仑东区——有夸父逐日的崇吾之山;长沙之山;共工所触不周之山,由此引发振滔洪水,随后有禹杀相柳及布土治水;峚山,黄帝于此食玉投玉,稷与叔均作耕放事,魃除蚩尤;钟山,鼓等杀葆江,烛龙烛九阴,流沙外等国;泰器之山;槐江之山,建木若木,恒山与有穷鬼,瑶水等。
昆仑本区——西山的一系列山系;华山;昆仑之丘和四水;《海内西经》的昆仑之虚,羿杀凿齿,六水与东渊,巫彭等;《大荒西经》的昆仑之丘,弱水之渊,炎火之山。
昆仑西区——乐游之山;流沙及蠃母之山;玉山,西王母与三青鸟,姮娥窃药;轩辕之丘,黄帝娶螺祖,轩辕国;积石之山,禹积石,夸父弃杖为邓林;长留之山;章莪之山;阴山;符惕之山;三危之山,窜三苗于三危;騩山,老童,祝融,重黎;天山,汤谷帝江,帝鸿与浑沌;泑山;翼望之山。
如此眼花缭乱,如此磅礴逶迤!昆仑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山脉,是每座山都有矿藏林木或者故事。
这不是海外的任何小山可以比拟的。只有中华西部的莽莽高原和连亘险峰才配得上“昆仑”二字。
“昆仑”二字,既是圆,又是天,是一擎天圆柱。
中国上古时期的先民,认为天空的中央是“北辰”,亦称“北极”,地上与之对应的、最接近的,就是昆仑。
昆仑是诸神之山,而诸神中的帝王就是黄帝。
黄帝即轩辕氏。学者称,“轩辕”与“昆仑”音同,轩辕之丘也就是昆仑之丘,轩辕是人名,也是丘名、国名。这符合图腾变化律的发展。
《山海经》的昆仑,是天帝在下界的帝都,也是黄帝祭天的圣山。
《山经》说,昆仑之丘由天神陆吾管理。此神,人脸虎身有九尾,还管着天上的九大部州。离昆仑丘不远的槐江之山,是天帝在下方的花园,称为悬圃,由人脸马身虎纹还长翅膀的招英看管。
《山海经》里,还讲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天帝——帝俊。帝喾、帝舜其实都是从此分化而来。他原本是东夷族的祖先神。
以黄帝为祖先神的西部族群,和以帝俊为祖先神的东部族群,在《山海经》中,开始同样作为神祗形成融合。
“昆仑之丘”,是以黄帝为祖先神的西部族群的“萨瞒信仰”;“蓬莱仙境”,则是以帝俊为祖先神的东部族群的“萨瞒信仰”。这两个族群的信仰,在《山海经》中发生了融合。
这样的神话故事,闪现着中华民族发展和融合形成的影子,不必和埃及或者巴比伦有更多关系。
现在西藏新疆之间的一大片层峦叠嶂的莽莽山脉,以致向东延续到华山一带,就应该是中国上古先民所说的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