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是:陆晓东对馨儿妈说:“其实,该准备的应该是你自己。”
“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培养孩子独立,放手让孩子走。” ——《纽约时报》畅销作家 普利策奖得主安娜.昆德兰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唯独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特别的,真的是痛并快乐着。
1. 用爱和耐心帮助孩子适应,不要用眼泪和自己的不放心阻止孩子成长。
父女母子一场,就是帮助孩子适应社会,独立生活。
孩子6岁以前属于“无意识”吸收状态,是用照相机原理来学习的。人们的行为就像一个个的镜头定格在孩子的脑海里,不管好与不好都是全盘接纳,从而模仿学习。
家长放心送孩子去幼儿园,孩子就能快速适应。如果家长害怕、担心,就会给孩子传递一种爸爸妈妈把自己送入不安全的地方的感觉,进而对幼儿园产生抵触。
曾见过一个这样的例子: 三岁的豆豆上幼儿园四天了,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哭的时间逐渐所缩短,也能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了。第五天妈妈提出休学的要求,因为孩子每天入学哭闹,妈妈一个人在家是各种担心和害怕,最终决定休学一学期,随后在上学。
三岁的孩子正是上学的时间,也是各种习惯、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 如果我们用眼泪“不忍心”送孩子上学,那就是帮助孩子晚一步独立,慢一步适应集体生活。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靠山,遇到问题帮助孩子一起解决,孩子就会更加有信心大步前行。
2.向外探索,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标志。
孩子的适应能力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差。 一岁半以内的孩子非常的依赖家人,他的吃喝拉撒全部由家人照顾,在情感上和身体上,他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当他用嘴巴吃手、咬东西时,他就逐渐认识了自己的口、手,就开始用口用手来活动,等他的身体能随心活动的时候,他就开始了对外的探索。
差不多一岁半左右,是孩子正式向外探索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带着外出时,孩子喜欢和同龄的小朋友打招呼,想和人家一起玩;看到他喜欢的东西,他会指挥着你,走过去要玩;看到好吃的,会主动伸手要。
孩子逐步在向外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两岁半左右的孩子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跟着老师在做活动,就主动的坐下来,和小朋友一起玩。
这是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标志。
3. 为孩子选择一所适合的幼儿园。
教育是一种稳赚不赔的投资。孩子上学是大事,特别是上幼儿园,能进入一所理念好的学校,遇到一位好的老师是非常不容易的,都需要家长的智慧选择。
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选择:
a. 看幼儿园的理念。理念决定教育的方向,能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b. 看硬件设施。场地宽敞、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可以给以孩子充分玩乐的空间。
c. 看教师队伍。幼儿教育重视面对面教育,老师素质、爱心、耐心决定孩子以后将接受怎样的教育。
d. 伙食如何。将孩子送入幼儿园,不管知识学多少,吃是关键,拥有一个身体才最重要。伙食高低,也可以看出园长的管理思路。
e. 看距离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一般来讲,选幼儿园都是就近原则。孩子都比较小,一年四季除了放假,天天都要送,有时候遇到刮风和雨雪天气,或者接送孩子由老人帮忙,考虑到出行安全,这个距离是否合适。
二、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准备。
人们常说“娇儿泪多”,这句话在幼儿园体现最明显,没有简单的自我服务能力的孩子流的泪是最多的。
家长担心孩子小,照顾不了自己,一手包办,孩子在家只用“等着喂”“等着喝茶”。入园后,“等着喂”的孩子只能看着别的孩子吃饭,自己坐在椅子上,等着老师过来喂。 别的孩子都躺下睡觉了,他还在等着老师脱裤子,眼巴巴的等待,只能用哭来呼喊老师快点来帮忙了。
1. 孩子身体的适应。
- 爸妈在家要教会孩子自己吃饭,不管吃的好不好,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等老师说吃饭时,一定要用勺或是手将饭送进自己的嘴巴里,保证吃饱肚子,不吃凉饭。
- 知道大便、小便,并能用语言或手势给成人提醒,帮助进行。很多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就是不会穿脱裤子,或是大小便拉在裤子上,怕羞又不敢说。
- 在家引导孩子和固定照顾人(妈妈)保持安全距离,帮助孩子在看不见妈妈的情况下,能和小朋友玩在一起。孩子经常和妈妈在一起,非常的依恋,妈妈可以带着孩子出去玩或是找人代照顾,让孩子能和其他人一起玩,这样会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也让孩子入园后能快速和老师和孩子玩在一起。
- 引导孩子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要喝水,肚子疼等。
2. 孩子心理的适应。
- 家长可以在孩子入园前,带着孩子多去幼儿园玩,让孩子熟悉即将生活的环境。 ·用绘本《我爱上幼儿园》《我会洗手》《我的好朋友》等,引导孩子喜欢幼儿园。
- 提前和孩子进行感情沟通:爸爸妈妈去上班,孩子去上幼儿园。爸爸妈妈的任务是去单位上班,宝宝的任务是上幼儿园工作。晚上回到家里,可以交流一下,工作中都遇到什么好玩的事情。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就要去上学,是很正常也很自然的事情。
三、家长要正确认识幼儿园的作用。
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孩子在家庭中,家长承担的是养育的职责,照顾、陪伴孩子成长。学校承担教育的职责,老师只能陪伴孩子一程,但是家长却是孩子永不退休的教师。
家长千万不能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老师的事,不在参与孩子教育了。再优秀的学校也取代不了父母和家庭的作用。 幼儿园有什么用呢?
(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孩子入学后,就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同龄的孩子一起学习自己吃饭、游戏、待人接物等,帮助孩子从体育锻炼、生活互动、自我服务、与人交往中,养成各种行为习惯。
(2)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需要什么就得自己努力争取。 在学校,要想获得老师的表扬,就得自己表现突出,让老师发现自己; 要想让小朋友和自己玩,喜欢自己,就得学着分享,学着帮助别人; 要想不被人欺负,就得在俩人冲突时,在成人引导下,学着解决。
(3)接受老师不可能“像妈妈”一样照顾咱家孩子的现实。
幼儿园一个班人数众多,孩子不可能像在家一样,几个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很有可能是一个老师照顾十来个孩子。 当爸妈遇到什么问题时,一定要多和老师沟通,请老师帮助解决。
建议:
a.孩子入学是第一次到大环境接受集体教育,还要接受大环境的“考验”:身体适应关。
一般第一学期抵抗力差的宝宝入学容易生病,建议爸妈平常带着孩子多锻炼身体,每周营养搭配均衡,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假如遇到感冒、发烧,也不要过于担心,这个考验只要经过,孩子成长就更进一步,也代表孩子已完全适应集体,可以参与其他的户外体验了。
b.送孩子入学建议春季:
春暖花开,天气越来越暖和,衣服越穿越薄,孩子学着吃饭穿衣都比较容易,有利于自我服务的培养。 秋季上学,天气越来越冷,衣服越穿越厚,孩子抵抗力也越来越差,会出现到冬季,年龄小的宝宝生病或是集体休学的情况。
孩子上学是所有爸妈关注的事情。只要我们安排恰当,准备到位,对孩子来讲,什么时候入园只是换个环境成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