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事儿必须得有写《陋室铭》的刘禹锡一席之地,这位仁兄把祸从口出这个成语演成一出连续剧,在历史上也算旷古烁今的。

刘禹锡出生在唐代,出生地是中山,故此这哥们和三国时期那个大耳朵共同声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出身这玩意大抵他怎么说别人就怎么信,可恨的是现代一些吃饱撑坏的考据党,他们论证出“刘郎”可能有匈奴血统,这就比较卡脸了。

至于吐槽机叫他“刘郎”的原因,这就得从第一个故事说起了。


First Blood

刘禹锡这哥们当然很有才华,不然写不出那些千古名篇,更气人的是他刚出道时候官运就非常好。一路从太子校书直升监察御史,在大靠山支持下开始搞改革。封建时代的改革大家都知道的,无论成败,主持的人基本没啥好下场。

很快刘禹锡就被人秋后算账,赶出了京城,好在他还算人缘不错,没过10年就又被召了回去,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继续官运亨通。然而这位仁兄玩儿了一手神操作,丫跑去玄都观写了一首千古名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啥意思呢?基本上就是群嘲这10年来的后进新贵们。爷走了10年,你们嘚瑟坏了吧?如今爷又回来了,可以继续看那群孙子作妖啦。嗯,基本上没人觉得舒服,宰相武元衡是个干脆人,一脚又把新晋“刘郎”给踢了出去。


Double Kill

说来也巧,这次刘郎被踢出去的时间还是十年,老皇帝也驾崩了,新皇帝唐文宗觉得老刘应该还可以再榨取一些剩余价值,就又把他召回京师,给了个主客郎当。这是个礼部官职,说来也不算大。

你们猜得没错,回到长安的刘禹锡没能控制来自心灵深处的召唤,他又一次跑去玄都观,理所当然的又写了一首千古名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你们这帮孙子走马灯一样的换,最后也没个毛用,偏偏大爷我今天又回来啦!够嘚瑟了吧?这还没算完,关键刘郎先生还给诗写了个序言。序言的最后一句是“以俟后游”,大概意思就是爷先把诗写好,等以后被贬直接就能拿出来用。

那么结局已经很明显了,朝里那帮官员这辈子都没听过这种要求,齐心合力的把刘禹锡再次踢出京师,到苏州当刺史去了。



没有Triple Kill了,刘郎再没回过长安,当他变成刘老汉的时候去了洛阳,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狂躁的一生。吐槽机觉得虽然刘郎这半辈子被人安排的明明白白,但他依然是条汉子,扯淡完毕。

最佳贡献者
2

历史上祸从口出的事件很多,因此而丧命的也不在少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汉末年,曹操所杀的文人中,很多都是非常有才华之人,就因为这些文人恃才傲物、言辞犀利、讽刺挖苦,久而久之终于祸从口出。

孔融大家都非常熟悉吧,4岁让梨给世人留下了自幼品性善良、尊敬兄长的好形象。长大后孔融才华横溢,深得曹操佩服。但他不是一个好政治家,仗着犀利牙利笔,目空一切。一而再,再而三地和曹操作对,最终被曹操搜集孔融的狂妄之言等罪名杀了。

祢衡之死也是因为嘴刁,先得罪了曹操,在朝堂上当众批评了曹操的不是,事后曹操用“借刀杀人”法,让祢衡死在了黄祖刀下。

许攸、杨修这些文人都是太有“才”了,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3

张宗昌就是典型的祸从口出,乱说话给自己招来了杀机。

张宗昌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名人,他出身草莽,热衷权力,参加过辛亥革命,投靠过冯国璋,后来在张作霖手下飞黄腾达,出任了山东军务督办,成为割据一方的一个军阀。在山东任上张宗昌勾结日本人,大肆搜刮地皮,扩充部队,以不知道兵多少,不知道钱多少,不知道老婆有多少的“三不知”出名。

然而张宗昌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在北伐战争中被北伐军击败,率兵一路败逃到了山海关。张学良担心他的部队大多是土匪出身,军纪不好,拒绝让他出关。最后在山海关下张宗昌的部队被北伐军全歼,他仅以身免,逃到了日本,后来寓居北平。

这军阀混战时期兵败下野的军阀不在少数,大部分下野的军阀都在租界寓居,享受自己搜刮来的财富,颐养天年。这张宗昌却热衷权力,一直想着东山再起。所以在北平他不甘寂寞,长期和军政大员厮混,想找一个出山的机会。

就是在这时期,张宗昌认识了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渠。张宗昌江湖习气重,这交谈时就吹上了,说自己当年在山东多威风,手下兄弟众多,一旦回到山东振臂一呼,就可以召集起人马。

韩复渠听了心里就留下了一根刺,他本来就和盘踞胶东的刘珍年明争暗斗,再加一个张宗昌岂不是更麻烦。于是韩复渠以请张宗昌商议大事之名把他骗到济南,让在北伐战争时期被张宗昌所杀的郑金声之子郑继成出面,以为父报仇之名把张宗昌枪杀于济南车站。

张宗昌就这么因为话太多送了自己的小命。

4

俗话说菜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尤其是有权势的人,一旦说错话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不作死就不会死,所以一定要管住嘴,下面说两个没管住嘴而引发血案的案例。

1. 被踢死的大阿哥奕纬

清朝道光皇帝是一个很简朴的人,平时很勤政,对人也比较宽和。他对自己的大儿子奕纬寄予厚望,于是道光请了很多名师来授课,并交代老师们要严格管教大阿哥。但是这个大阿哥很顽劣,不听从老师的管教,以至于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很紧张。

有一次老是又苦口婆心的教导大阿哥说,“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做好皇帝啊!”早已经不耐烦的奕纬说道,“我做了皇帝,第一个杀了你”。老师被这句话吓得够呛,于是立马禀报道光,道光听完大怒,于是叫人传来大阿哥,还没等大阿哥辩解,道光上前一脚踢到了他的下体,就这么把奕纬给踢死了,本来是作为接班人培养的大阿哥,就因为一句话送了小命。

2. 被朱棣忽悠的朱高煦

朱棣在靖难造反时,他的二儿子朱高煦一直是手下得力的大将,跟随他东征西讨。有一次战役中,朱棣的军队大败,陷入了困境,正在危难时刻,朱棣拍着二儿子肩膀说,“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要好好干啊”,朱高煦听完拼死救出了朱棣。

后来朱棣当上了皇帝,但是因为大儿子朱高炽早已被朱元璋立为燕王世子,所以他还是将朱高炽册封为太子。这下子朱高煦不乐意了,一直找机会想要夺回属于自己的皇帝宝座,并且三番五次想要谋害他大哥朱高炽父子。最后在侄子朱瞻基即位后,这位皇叔甚至还造反,结果被抓住了,成了炭烤二叔,可以说朱棣的一句话造成了朱高煦的悲剧。

5

1938年初,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把部队安顿在鲁西南一带之后,奉命赶往开封参加由委员长主持的国防会议。

此时日军正在从南北两路向徐州为中心的鲁南、苏北一带进攻,南线日军攻占济南后向淮河一线前进,北路日军在攻占济南之后也在迅速南进,眼看着大战就要爆发了。作为山东的最高军政负责人,韩复榘刚率军在鲁北一线与日军进行过激烈战斗,虽然伤亡惨重,但韩复榘所部主力尚在,还有能力参加即将到来的徐州会战。

到了开封之后,韩复榘即赶往会场参加会议。按照原定计划,这次会议将决定接下来的徐州会战的部署,李宗仁、白崇禧等高级将领都要参加会议。1月11日会议晚上,韩复榘却被突然逮捕,后经军法审判,24日被处死,罪名是未经允许、擅自放弃济南重地,导致日军迅速南进,打乱了国军原定的在山东境内黄河沿线阻击北路日军的计划。

韩复榘被枪毙的消息第二天即在报纸上公布,全国舆论大哗。这是抗战爆发以来,国军以军法处置的第一位高级将领,自然容易引起许多人的议论,于是许多小道消息也就不胫而走。其中一个说法后来流传甚广,基本成为定谳,这就是韩复榘在会议上公然怒怼委员长,委员长责问他在济南为什么不战而逃,他反问委员长,是谁丢了南京?


韩复榘出身西北军,后来流传过许多关于他的笑话,大多数是嘲笑他粗鄙不文,不通文墨,却喜欢到处题词,还爱作打油诗。但这些笑话究竟有多少是真的,其实不好估计,至少他本人并不是一点文化都没有,否则他也不会把梁漱溟等人请到山东,搞乡村建设运动了。他在主政山东期间,也网罗了一些文化人,如果说他完全没有文化,其实不太可能。

在抗战爆发之初,日军很快突破平津一带,二十九军和华北一带的国军节节败退,冀南平原毫无地形可资利用,只能节节后退,进入山东境内。在日军刚进入山东的时候,韩复榘亲自在第一线指挥,进行了夜袭桑园车站、血战德州、坚守临邑、济阳遭遇战、徒骇河之战、济南战役、夜袭大汶口等战役,也算是打得有来有往,有声有色。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日军无论是在北线还是在南线,都是一路平推,国军大多数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能力反击。在这种情况下,老韩还能主动袭击日军两次,取得不错的战果,在抗战之初的国内各战区中,尤为难能可贵。比如夜袭桑园车站和也许大汶口两次都是主动袭击日军,给日军造成了比较大的杀伤,说明韩复榘并非完全不肯抗日。


真正让韩复榘对抗战开始动摇的原因其实在于,韩复榘开始抵抗日军的时候,中央曾经答应将中央军的一个重炮旅调拨给韩复榘指挥,但在韩复榘作战过程中,中央却突然食言,将这个炮兵旅调拨给了汤恩伯。因为当时韩复榘部和日军火力差距较大,这也导致韩复榘参战的三个师伤亡惨重,几乎失去战斗力,从而动摇了韩复榘的抗战决心。

按照当时划分的战区,韩复榘的第三集团军归李宗仁的第五战区指挥,韩复榘本人也兼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但在韩复榘部与日军浴血奋战之时,山东境内并无其他国军部队增援,这就让韩复榘有了保存实力的想法。因为韩复榘本人出身军阀,深知地盘和军队是自己的资本,如果太早把自己的本钱拼完,他也就没有用了。

在日军进攻泰安的时候,李宗仁严令韩复榘依托黄河,坚决抵抗,阻止日军前进,为其他部队的调动争取时间。但韩复榘认为这时候附近没有其他国军部队可以支援,他死战也是徒劳,于是给李宗仁回电,拒绝服从命令,其中有八个字,导致了他后来被审判:南京不守,何守泰安?李宗仁得到复电后大怒,将韩复榘的电报转呈中央,指责韩复榘不服从指挥。


除此之外,韩复榘还有一个举动让委员长下决心杀他,即他在此期间与四川的刘湘密谋,计划以抗日的名义,共同反蒋。虽然韩复榘历史上曾经多次在委员长与冯玉祥之间倒戈,但在抗战爆发之后,全国一致抗日之际,他和刘湘还有这样的小动作,确实不应该。尤其是在南京失守之后,委员长面临国内外舆论压力,对这种事更加神经敏感,于是下决心对韩复榘下杀手。

除了韩复榘祸从口出之外,委员长在抗战期间还以军法处置的名义杀过一些人,其中就包括粤军出身的第四军军长张德能、五十七师师长廖龄奇,其中廖龄奇还是黄埔嫡系,张德能被杀时为中将军衔,韩复榘则是整个抗战期间唯一一个被处死时挂二级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从客观上说,处死韩复榘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各级将领十分震撼,不再敢轻易违令擅自撤退。

韩复榘原有部队八到十万人,在他死后,仍然在曹福林、孙桐萱的率领下继续参加抗战,但失去了韩复榘的领导,他的部队也在抗战中逐步被消灭了。这也导致山东境内之后实际上没有比较有力的国军部队,为八路军在山东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机会。而西北军其他部队目睹这些,后来也出现了比较多的投敌的情况,其中就包括庞炳勋这样前期抗战有功的高级将领。

6

1936年,一直对蒋校长不以为然,心怀不满的广西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广东军阀“南天王”陈济棠,逼蒋校长“出兵抗日”。

实际上,两派军阀就是想迫使与他们矛盾重重的蒋校长下台。因为此时蒋校长正在全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剿灭红军才是他唯一的工作重点,谈“抗日”就是与他作对。

一拍即合的两广军阀开始大造声势,各自准备。当时抗日是民心所向,是正义之举,所以两广的部队也要把自己塑造成正义之师。

桂系主抓军队工作的“小诸葛”白崇禧头脑精明,足智多谋,他下令各部必须做好宣传工作,振奋军心,增强斗志。

桂军头号主力第七军,打仗勇冠三军,政治工作也是一马当先,不甘人后。时任军长廖磊得到白崇禧命令后,马上全力执行,他亲自前往各师组织动员工作,每到一处便主持宣誓大会。

第七军打出了“抗日反蒋到底”的口号,而且“歃血”为证,以表决心,“歃血”就是咬破手指吸点血——廖军长也许认为人太多,弄动物血太麻烦,用自己的血方便一些。

这一活动果然使第七军群情激奋,军心大盛。但“反蒋”也让桂军彻底与蒋校长撕破了脸皮。

第七军“歃血宣誓”的行动很快得到白崇禧的赞誉,并传令在全省推广。很快,不仅在部队,连机关、学校都兴起了声势浩大“歃血宣誓”活动。

但活动正在如火如荼之时,被老谋深算的李宗仁泼了冷水,他对白崇禧说:“不能太过火了,事情还没有结果,搞得太大了,没有退路”。

多谋善断的白崇禧经李宗仁一提醒,马上冷静了下来,立刻对“歃血宣誓”活动进行降温处理。

事情果然不出李宗仁所料,就在桂系全力备战之时,“南天王”陈济棠的内部出了问题。

蒋校长被红军弄得寝食难安,大伤脑筋,但对付地方军阀还是很有办法的,他一手大棒一手金钱,基本上出手必胜。陈济棠正在雄心勃勃地准备“反蒋”时,自己的空军却已经被重金收买,飞进了蒋校长的怀抱,他眼见部队已军心大乱,无法收拾,便远遁他乡,一走了之。

陈济棠一跑把桂军坑了,李宗仁、白崇禧独木难支,根本无法独自与蒋校长抗衡,就在李宗仁埋怨白崇禧搞什么“抗日反蒋”、“歃血宣誓”的嘴上功夫,导致现在无法收场时,蒋校长派人前来谈和。

蒋校长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和军阀们大动干戈,刀枪相见,收为己用才是上上策。李宗仁、白崇禧虽心有不甘,但慑于蒋强大的实力,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军队被改编的条件,无奈唯蒋校长马首是瞻,听从其驱驰。

偷鸡不成反蚀米,颇有戏剧色彩的“歃血宣誓”让桂系军阀得不偿失,“小诸葛”失算了,只不过这次不是在战场上,喊口号、咬手指,都是嘴惹的祸,祸从“口”出,白崇禧只能认栽了。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7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这句话是晋代思想家傅玄总结的,当真是至理名言呐。病从口入不去说了,这祸从口出,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就倒在这张嘴上

估计最有名的当属“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了

《清稗类钞》记载了这么一个事

说是当年某天雍正皇帝上班上累了,出了紫禁城散散心

这一路就散到了一条街上,看到某家书店生意兴隆,也就进去瞅瞅。皇帝微服散心,也到没啥,京城治安还是蛮好的,也没有什么不开眼的二愣子啥的惹是生非,让雍正来个扮猪吃虎替天行道开心一下

这一点呢,讲真,雍正比乾隆强多了,他儿子乾隆每一次私访,总会遇到一些事,最后亮明身份黄袍加身让惹他的二愣子大惊失色人道毁灭,完事了还收获美女一名充进内宫,生活美美的

只是,古人说天有不测风云,又有人说,阎王让你三更死,谁能活到五更天?

就在雍正像个常人一样看书时,门口刮起了一阵风,这风吹进店里,把书页吹的哗哗作响。这书店某个看书的书生,估计是气数尽了,随口说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好嘛,当着大清皇帝的面,说清风不识字还乱翻书,你是嘲笑我大清是蛮夷么?店里微服的雍正爷当即命令隐随的护卫把这书生绑了,送去府衙

最终,这书生被砍了脑袋,还牵连了很多人

你说,这书生冤不冤?随口一句应景的话,竟然成了催命之符,害人害己。后来,据说,朝堂之上,都没大臣敢说话,想表达某事的时候,互相比划手指,生怕自己成为书生第二……

8

说到祸从口出的真实事例从古到今数不胜数,今天小编就几个典型的事例给大家说道说道。

一、晋孝武帝司马曜因酒后玩笑话被闷死

晋孝武帝司马曜 ,是东晋王朝的第九位皇帝, 他继位时才11岁,14岁时开始亲政 并由著名的谢安进行辅政。

司马曜天资聪慧,颇有才干,在位期间致力于东晋王朝的政治改革,打击士族门阀,使从东晋开国以来一直处于士族门阀的轮流支配之下的皇权得到恢复和巩固。在经济上改革落后的税收制度, 使国家经济大有改观。

史料记载:“至于(太元)末年,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军事上,在谢安的辅佐下,成功击败了前秦苻坚的军队,赢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东晋王朝的国力在司马曜时代得到了中兴。

公元396年9月9日,司马曜在宫内清暑殿与宠爱的张贵人一起饮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司马曜并没有尽兴。硬要张贵人再陪他对饮。张贵人不胜酒力,不想再喝,极力婉言谢绝。司马曜很是扫兴,就开玩笑地说:“你今天如敢违抗我的命令,不陪我喝,我可要定你的罪!”张贵人一时火起,起身顶撞说:“我偏偏不喝,看你能定我什么罪!”司马曜醉眼蒙胧,起身冷笑一声说:“你用不着嘴硬。你已年过三十岁,年老色衰。我有的是年轻貌美的佳人,难道少了你一人就不成?”说到这里,又大口呕吐,喷得张贵人满头满身都是。宫女慌忙将他扶入卧室,躺在床上,司马曜昏睡过去。张贵人自从得宠以来,恃宠生骄,从来没有受过如此训斥、羞辱,她又嫉妒成性,平日最担心司马曜再宠爱别人,废弃自己。这时,想到自己容貌将衰,司马曜已经厌弃,一时又气又恨,顿时起了杀心。她洗脸换衣后,召来心腹宫女,命令她谋害司马曜。宫女不敢答应,她厉声威吓说要处死宫女,宫女只好偷偷溜进卧室,见司马曜熟睡,就用被子蒙住他脸面,再搬来重物压在他身上。他挣扎一番,终于被活活闷死。

《晋书·卷九》载“时张贵人有宠,年几散失,帝戏之曰:‘汝以年当废矣。’贵人潜怒,向夕,帝醉,遂暴崩。”《晋书·卷十一》载“为张贵人所弑。”

一代帝王因为酒后一句玩笑话,葬送了自己的江山和性命。这真应了“红颜祸水”这句话了。

二、秦国名将白起一句牢骚话被奸臣害死

白起,秦国著名的军事家,号称战神。最著名的战役是长平之战,灭赵军40余万,自此,赵国由强转弱。 长平之战后,白起打算乘胜灭赵。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国丞相范睢,苏代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国攻下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国不如让韩、赵两国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立灭赵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国昭襄王应允。赵割六个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王陵攻赵。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一万六千秦军。白起病好后,秦王想让白起为将领攻打邯郸,白起对秦昭襄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非常危险。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秦昭襄改派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 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 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

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听命令,“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一代名将因一句话遭奸臣所害,被秦昭王赐死,这不得让人吸吮,这真是言多必失呀!教训呀!

三、汉景帝时栗姬一句话葬送儿子性命并改变了历史。

汉景帝时的栗姬。 汉景帝非常宠爱栗姬,栗姬也非常给力,汉景帝十四个儿子,栗姬生了三个,更碉堡的是汉景帝的长子刘荣也是她生的,后来刘荣也被封为太子。

汉景帝有次生病,病情很严重,于是对太子之母栗姬说:等我百年之后,你要善待我其余的老婆和儿子们。(等汉景帝死了,太子即位,栗姬就是皇太后,西汉以孝治天下,皇太后有很大的政治权威;换句话说,这就是汉景帝在交待后事,立下遗嘱) 太子之母栗姬听罢,不仅没有痛哭流涕表达对汉景帝的爱和不舍,更没有立即对汉景帝保证她会善待其余女人和儿子,而是出口不逊,史书没有记载栗姬说了什么,大抵应该是“别看现在她们跳的欢,等你死后,我再给她们拉清单”。 汉景帝绝望了。之前无论是自己的妹妹长公主和另一个宠爱的女人王娡(汉武帝的母亲)日复一日的对自己说栗姬的坏话,还是长公主说栗姬心怀怨恨用巫蛊诅咒自己,汉景帝对栗姬这个自己做太子时就宠爱的女人、给自己生下3个儿子的女人,从内心深处还是爱的,甚至因为自己爱这个女人,自以为这个女人也是爱他的。 在这一刻,所有的幻想都被打破了,原来自己深爱的女人,即使把她的儿子立为太子也无法让她满足,她不仅不爱我,甚至还深深的恨我,还要对我其余的女人和儿子们赶尽杀绝! 绝不能让吕后的事情再发生了。 垂死病中的汉景帝惊声坐起,汉景帝即将结束的生命在这一刻找到了活下去的动力,于是汉景帝奇迹般的恢复了健康。 随后,就是栗姬的失宠而死、太子刘荣的被废掉,为清除隐患,于是被废掉为临江王的刘荣又被征召至长安,狱中自杀。 然后,刘彻被立为太子,他就是著名的 汉武帝。

四.敢殴打皇帝的权臣,高澄因为一句话被厨子杀死

高澄被进封为齐王后,照例要入宫谢恩,而孝静帝虽然心中愤怒,但依然要为他举办宴会以示恩宠。

结果在席间,喝得醉醺醺的高澄竟然大失为臣之道,举起酒怀吆喝孝静帝喝酒,跟对待下属无异。孝静帝虽然是傀儡皇帝,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受此羞辱,心中难免羞愤,情绪一激动,便恨恨地对高澄讲:“自古以来没有不亡国的,齐王如此欺辱朕,朕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按照常人的理解,就算高澄再猖狂,但出于尊重天子颜面的考量,在自己已经失礼的情况下,自然应该赶紧认罪。然而高澄是个狂躁无礼之徒,平日里就没把皇帝放在眼里,如今又喝得酩酊大醉,情绪极度亢奋,便更是无法无天。所以等到孝静帝刚发泄完不满,高澄便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也好意思自称‘朕、朕’?不过是狗腿一般的朕吧!” 高澄骂完孝静帝后尤且不解恨,便命令亲信崔季舒狠狠地打了皇帝三拳,然后拂袖而出。

史料记载:“文襄尝侍饮,大举觞曰:“臣澄劝陛下酒。”帝不悦,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活!”文襄怒曰:“朕!朕!狗脚朕!”文襄使季舒殴帝三拳,奋衣而出。”见《魏书·卷十二》。

孝静帝受此大辱,虽然气炸了肺,但慑于高澄的淫威,却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次日高澄酒醒后,回忆起宴会上辱骂、殴打皇帝的往事,心中开始感到懊悔。为此,高澄便命令崔季舒入宫“谢罪”并赠送礼物以示安慰。此时孝静帝依然还很愤怒、羞耻,但眼见着高澄的使者到来,却又不能把情绪公然流露出来。因此,孝静帝非但没有追究高澄的罪行,反而还赏赐崔季舒100匹绢,以此来表示君臣无间、嫌疑已消。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的身份兼相国,封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作为人臣而言,其权位几乎已臻顶峰,高澄遂与亲信们开始密商正式夺取元氏政权。八月,从前线凯旋班师后的高澄正与亲信大臣们在北城内密谋禅代东魏之事,厨师兰京假装入内送饭,趁机察看情况。高澄认为他行动鬼祟,对他产生了怀疑,令他退下,并对在座的人说道:“我昨夜梦见这个奴才用刀砍我,看来我得处死他。”兰京在外面偷听到这句话,更下定了先下手为强的决心。于是藏刀于盘底,再次去送饭。高澄怒道:“我没有下令,你怎么又进来?”兰京大喝一声:“我来杀你!”随即朝床上扑来。高澄从床上跃下时崴伤了脚无法逃走,只得钻入大床底下躲避。兰京的六名同党随即赶来,将前来营救高澄的两名侍卫长砍得一死一伤。众人一齐掀开大床,将高澄杀死。兰京和同党虽然旋即被闻讯赶来的高洋斩杀,但高澄却早已身亡,年仅二十九岁。

历史这些名人都是在话不择言,祸从口出中断送了自已的性命,这正是言多必失的真实写照。

欢迎大家点赞留言关注,我是读史静思。

9

历史上真实的祸从口出的事件么,我来说个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段确童鞋怎样尬聊把自己聊死的事吧。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豪杰蜂起。有一位割据军阀朱粲(音can)兴起于江淮,湖北一带,自称“迦楼罗王”。


此人生性残暴,其部下也军纪极差,所过之处无不残灭。更灭绝人性的是,此人是一位杀人魔王,攻城掠地之外,凡其所过之处,除放纵部下奸淫掳掠之外,连活人都不放过,往往被制成肉干以充军粮。



当时战乱饥荒连年,江淮一带虽然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连年征战之下也是民穷财尽。朱粲的军队找不到给养,军中无粮,朱粲就下令让部下四处掠夺妇女婴孩为食,还称:“人肉就是最好的干粮和给养,到处都有,又易于制作携带,何必为粮食为愁!”。其暴虐凶残至此。



公元619年,李渊自太原起兵反隋后节节胜利,平陇西薛举薛仁杲,败宋金刚刘武周取北方并汾之地,军威大振,天下归心。当时朱粲虽有20万军队,但长期流动作战,没有根据地,再加上名声太差,难以立足江淮,只好派使者到太原向李唐请降。当时李唐在河南,河北等地仍有王世充,窦建德等大敌,北方未定,也需要在江淮一带扩展势力,牵制王世充,因此李渊接受朱粲投降,并封其为楚王,并派使者---时任散骑常侍的段确前往江淮劳军。



段确这个人呢,好酒而无量,好色而无胆,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自己作死了。

在朱粲迎接钦使的宴席上,段确喝多了几杯,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了,缠着朱粲问:“听说大王喜欢吃人肉,不知人肉是什么滋味?” 朱粲开始还不以为意,架不住段确反复纠缠,也有点上火,直接怼他:“醉鬼的肉嘛,味道就像酒糟猪肉一样,美味得很啊!”

不知死活的段确一听这话就上火了:“狂贼,你已经投降我大唐,往后不过是个奴仆头目而已,还能吃人肉吗?” 朱粲本就是桀骜不逊,穷凶极恶之辈,哪能受得了这口气,听了这话大怒,就在席间下令将段确及随从数十人全部拿下,当即将其做成了人肉羹,与部下分而食之。当然,投降的事情自然也就泡汤了。



只可怜段确童鞋,酒量一般就算了,情商还低,不会聊天吧还使劲尬聊,结果祸从口出,直接就杯具了,还连累了数十位随从。

不过朱粲降唐而又复叛,难以立足,只好去投奔占据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两年后,李世民攻克洛阳,生擒王世充和朱粲等人。



为平民愤,李世民下令将朱粲等人斩首,杀人魔君终于获得了其应有的下场。

行刑之日,围观百姓难掩对其的痛恨,争相用瓦石投击他的尸身,片刻之间瓦石堆积如山。

10

有些事必须揣着明白装糊涂。当一个人的聪明

用错了地方或者是不合时宜,那么就是愚蠢的表现甚至会招来灭顶之灾!"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曹操把当晚撤退的口令变更:"鸡肋"向军士传达,而善于揣摸主人心意的扬修竟然告诉众人,收拾东西丞相准备撤军了。最终曹操以他动摇军心之罪杀了他,当然了,我们有理由怪罪曹操心胸狭窄,但扬修的死是积累,并不是一件事情促成的。所以,作为下级下属人员尽管你可能很有才华与于才干,但千万不能逾越权力的界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