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孔子一早从礼乐方面预言了战国时代的发生,是怎么回事?

孔子一早从礼乐方面预言了战国时代的发生,是怎么回事?

2020-07-22 00:58阅读(63)

孔子一早从礼乐方面预言了战国时代的发生,是怎么回事?:以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论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礼、乐方面的言论。孔子通过观察当时社会中人对

1

以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论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礼、乐方面的言论。孔子通过观察当时社会中人对礼、乐的态度,预言了战国局面的发生。

何谓“礼乐”及其社会作用:

礼乐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制作的一整套管理国家的制度。这位周公是孔子最为尊崇的古圣之一,孔子老年时曾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可以说孔子的精神偶像就是周公,以至念兹在兹,年轻时常常梦到周公。他还时常会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周公推行的礼乐制度又是孔子最为欣赏、最为推崇的典章制度。《八佾》篇里记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说:周朝借鉴了夏商两代的礼乐文明,创制了最完备的礼乐制度,他表明要服从、遵循周朝的礼乐制度。)

何为礼乐制度?实际上,礼就是行为规范及其仪式,乐就是配合典礼仪式所具备的与之相应的舞乐。周礼就是指西周初期,在周公主持下所制定的用以严格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的一整套社会制度,其内容极其广泛。礼体现在经济上,主要是“井田制”,也就是土地国有制,天下土地属周天子所有,其他人只有使用和继承权,没有买卖和处分权。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礼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分封制”与“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基础。礼体现在社会生活上,主要包括:吉、凶、军、殡、嘉五礼,分别是指有关祭祀、丧葬、军旅、朝觐盟会和婚冠喜庆等方面的各种规范及其典礼仪式。

周礼广泛应用于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既能使人恪守符合等级观念的各种规章典范,又能体现当时的社会文明,因而倍受周公等人重视,周公在制作礼乐方面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孔子便对周礼的社会效应极其赞赏。

孔子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评判

孔子所处的年代是春秋乱世,曾经的“郁郁乎文哉”的礼乐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表现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妇不妇,皆失其道。“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已是司空见惯,甚至在卿大夫内部也出现了“陪臣执国命”、“家臣专政”的现象,如鲁国三桓,晋国三家,田氏代姜等。违礼僭越成了普遍现象,如被孔子怒斥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成公二年,新筑人仲叔于溪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这些僭越之至的行为倘若放在西周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但此时诸侯大夫们不仅我行我素,而且对僭越礼乐心向往之。为此,孔子感慨“惜也,不如多予邑,唯器与名,不可假人,君之所司也。”

孔子谓“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乃为王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自卿大夫出,则礼乐崩也,王道坏矣。

世风日下,孔子在礼乐制度的崩坏中预言了战国局面的必然形成。

2

孔子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生人,为什么孔子一早就能从礼乐方面预测到战国时期的状况?那是因为通过细节反应出来。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周天子的统治已经开始发生动摇,随着井田制的瓦解,整个社会上的礼乐制度开始分崩离析。

而一个社会在意识形态上一旦失去了道德所依托的礼,那么这个社会必将发生大动乱,与其说这是孔子所预言的结果,倒不是说是孔子所察觉到的细微变化。

孔子他虽然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但他也并非神人,更不懂得如何去把握天道的运行规律,但他能从一个社会发展的现状去推测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这就是孔子非同常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