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什么书籍上把隋炀帝杨广塑造成杀父篡位荒淫奢靡,历史真是这样

为什么书籍上把隋炀帝杨广塑造成杀父篡位荒淫奢靡,历史真是这样

2020-07-22 00:58阅读(80)

为什么书籍上把隋炀帝杨广塑造成杀父篡位荒淫奢靡,历史真是这样吗?有何依据?:史书永远都是由胜利者书写,因此杨广之所以被历史抹杀的这么惨,和李渊、李世民

1

史书永远都是由胜利者书写,因此杨广之所以被历史抹杀的这么惨,和李渊、李世民父子密不可分,一是李唐王朝的故意抹黑,二是杨广的所作所为触犯了所有阶层的利益,所以在李唐肆意抹黑杨广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会站出来为杨广发声。

李渊是杨广的表弟,他趁隋末乱世之际攻占了长安,篡夺了隋朝政权,所以为了标榜唐朝得国之正,必须要大肆抹杀杨广,甚至把杨广抹黑成得国不正,弑父篡位的昏君和暴君。

杨广没有理由弑父

杨广虽然不是好皇帝,但是他也绝对没有像后世所宣传的弑父淫母,因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太子杨勇已经被废了很多年,杨广的政治地位非常稳固,当时隋文帝杨坚病危,杨广的表演基本就该谢幕了,只要熬到他爹杨坚去世就可以,但是这时候出现杨广调戏母妃,这是绝对低估了作为政治人物杨广的耐性,只要他老爹杨坚一蹬腿,杨广想干啥谁还能拦得住,为什么非要在这时候进行调戏?

而且杨广根本没有必要在杨坚病危的时候进行弑父篡位之事,因为杨坚如果病死,杨广是合理合法的继承人,没有谁能拦住杨广继位,所以历史上在杨广弑父淫母这件事上很明显就是抹黑,真可以说是墙倒众人推,因为杨广的暴政,所以最后都在落井下石,编排污蔑杨广的人品。

因为急功近利,所以导致所有阶级都反对杨广

杨广主要是由于急功近利才导致隋朝灭亡,总的来说杨广肯定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也绝对不是一个像历史上说的那样荒淫无道的昏君,杨广算是帝王之中比较有雄心壮志的皇帝,但是就是他的性格太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然后不停的滥用民力,最终造成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朝灭亡。

杨广在位时大力推行他父亲杨坚开创的科举制,他大力推行科举制,从在为官不再看豪门士族子弟的声望,让寒门子弟有机会可以做官,这样一来就触犯到了豪门士族的利益,所以在隋末时期不止农民起义,连豪门贵族也不再支持杨广,所以在李唐王朝尽力抹黑杨广这件事上,豪门士族也是不遗余力的帮着抹黑杨广。

杨广好大喜功,征讨四方,杨广本身也是颇具军事才略,所以他十分喜好武功,杨广继位之后,隋朝四处征战,征吐谷浑、征契丹、征琉球、征高丽,四处征调壮丁打仗,外加杨广还喜好四处巡游,炫耀自己的功绩,巡游的同时还要四处修建行宫,又要征调大批民夫,所以征壮丁和征民夫彻底损伤了民力,属于劳民伤财的典型。

最后杨广为了想效仿秦始皇和大禹等帝王,他开始急于疏通以及开凿大运河,而这一下开凿大运河又是大批量的征调民夫和财力,于是大运河成了压垮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杨广的急功近利带来的结果就是隋末时期农民起义军蜂拥四起以及各地心怀不轨的豪门贵族和军阀割据,天下也就四分五裂。

写在最后

整体而言,杨广的所作所为,即触犯到了豪门贵族利益,又不珍惜民力,深深伤害到了底层的劳苦大众,所以墙倒众人推,在李唐王朝肆意抹黑杨广的时候不会有任何一个阶层的人站出来为他发声。

杨广就是太急于求成,征讨四方,推行完善新的制度,开凿大运河等等,这些事情都不是他这一代人能完成的,是需要数代人努力去完成的事情,他妄图在他有生之年全部完成,想把功绩全部集于自己一身,那国家如何能不被压垮。

从我们后世角度来看杨广的很多为政举措对我们后世都是影响甚深,甚至千秋万代受益。杨广大力推行的科举制度到我们现代形成了公正公开的考试制度,而大运河更让我们至今受益。

但是从后世角度也能看出来他想做的这些是需要数代人努力才能完成的,杨广大力推行的科举制度,到了武则天时代才逐渐完善,至唐玄宗才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而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历经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三代帝王不停征讨,才彻底征服了高丽;至于大运河则历经了唐朝历代皇帝坚持去开凿疏通才初步见到成效。

其实李世民很像杨广,他和杨广都喜好武功,都是以次子身份借军功获取权力,都是靠铲除太子而登上帝位,只是两者在具体事物之中所使用手段不一样而已,但是两人的雄心壮志和际遇却是大同小异。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给后世留下了那句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正是吸取了杨广的教训和不足,处处以杨广为镜,才成就了千古一帝的基业。

杨广如果能像李世民那么善于自我反省及时的自我修正,那么以他的所作所为,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代雄主。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杨广的大运河至今都让我们中国人受益,杨广的所作所为,与李世民所差者,就是杨广是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2

历史是人写的,是人写的就必定会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而在历史上,每一任开国皇帝都会将前朝皇帝抹黑以证明自己得到帝位的合法性算是一个惯例做法。

就目前的史料来说,你想找杨广的黑料,那是非常容易的,因为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充斥着杨广的黑料,可谓俯拾皆是。

那么,杨广真的有史书中形容的那么坏吗,就我个人愚见,我觉得杨广应该是有诸多荒唐行为的,但史书所记载的关于其的黑料也未必全部是真。

弑父淫母奸妹

在影视剧中有一个场景,杨坚病重,杨广前来问安,看见了父亲年轻貌美的妻子便心痒痒,问完安后,在纱帐后便大胆调戏自己的母妃,还逼迫母妃不允许将这件事情告诉杨坚。

今天我们来看这个事真的可行吗,杨广当时是太子,想要什么样的美貌妇人没有,他会单单看上自己的母妃吗,换句话说,就算是看上了自己的母妃,连换个地点的时间都顾不上在父王病榻前就要霸王硬上弓吗,我觉得杨广再不堪也不至于荒唐到这个地步吧,他又不是弱智。再加上他想当皇帝还得杨坚和重臣们说了算,就算杨广觉得杨坚病了不济事了,他也得顾及重臣们对自己的看法吧,重臣们眼睛可是雪亮的。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虽然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也不是能够随心所欲做任何事情的,因此我个人觉得杨广淫母奸妹应该都是后人对其的抹黑行为,至于有没有弑父这个就不好说了。

生活骄奢、好大喜功

至于说杨广生活骄奢好大喜功,这个我觉得应该是真的,只不过是没有史书上记载的那么过分而已。

大家想想,隋朝在经过隋文帝杨坚数十年的治理后,国家实力大大增强,作为继任君王,杨广有两件事肯定是要做的。

一是享受,对吧,作为人间最有权势的人,杨广的生活自然是骄奢淫逸的,这一点历代君王皆是如此,更何况隋文帝给杨广留下了极厚的本钱,他不好好享受我觉得才是怪事,此事本也无可厚非。

二是希望能够开境拓边,成为千古一帝。于是,杨广多次对外发动战争,他确实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想法是好的,但却忘记了民力并非是无穷无尽的。于是,用尽了民力,才有了那么多的百姓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要造反。

当然,我个人认为杨广虽然并非一个好皇帝但也应该没有史书记载的那么不堪,不信请看看杨广挖的运河,几千年了,仍在为人民造福。

3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二世而亡的罪魁祸首,是后人所公认的暴君。在史书上虽无明确其弑父的过程,但是却或多或少地暗示了杨广是杀了隋文帝杨坚的真凶。

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杨广隐忍多年,终于取太子杨勇而代之

说起隋文帝杨坚,那也是古今少有。他和自己的妻子独孤伽罗曾经发誓,今生无异生之子,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他确实也做到了。因此,无论是杨坚也好,还是独孤伽罗也好,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忠贞不渝。

只是很可惜,杨勇是个直肠子,没有那么多心眼,所以他也就按着自己的性子来了。当时,杨勇的正妻是元妃,独孤皇后对他特别喜爱。与此同时,杨勇还有一个爱妾为云氏。杨勇独宠云氏,冷落元妃,使得元妃最后郁郁而终。

这件事情被独孤皇后知晓以后,十分恼怒。她一直觉得是杨勇害死了元妃,因此对他一直十分不满。

与之相对的,则是杨广的隐忍。他十分知晓杨坚和独孤伽罗的性子。所以他日常的所作所为都是根据杨坚和独孤伽罗的要求来的。

独孤伽罗喜欢自己的儿子对妻子忠贞不二,杨广就在表面上独宠萧妃。杨坚喜欢节俭,杨广就吃穿都非常朴素。

渐渐的,杨坚是越看杨广越顺眼,越看杨勇越不顺眼,最后在独孤伽罗的建议下,杨坚终于废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杨广已经是太子,为何还要弑父?

关于杨广弑父的记载,《资治通鉴》上是这么说的:当时杨坚病危,杨广为了以防万一,便向宫中的杨素询问情况,谁曾想这份询问的书信被错误地送到了杨坚的手上。杨坚看了以后就大怒。这还不止,在这之后,杨坚发现自己的宠妃陈夫人脸色不对劲,就询问其缘故,一问之下才知道是刚刚杨广对他无礼。一怒之下的杨坚当即有了废太子的念头,于是逼不得已的杨广选择了篡位。而杨坚也在这个过程中死去。

虽说在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隋文帝是如何死的,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史书上是暗示了杨广弑父的。

然而,这一记载本身就没有什么可信度。杨广取代杨勇的过程,并非是杨广比杨勇优秀,而是因为杨广善于隐忍,善于伪装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为何会在最后关头选择暴露自己呢?

再者,杨广调戏陈夫人的举动也很奇怪。杨广因为知道杨坚和独孤伽罗喜欢自己的儿子忠贞不渝,所以他能够数十年如一日的独宠萧妃,只为了赢得父母的欢心。这足以说明在美色和权力面前,杨广选择的是权力。

因此,这些史书上的记载很可能是唐人编造的。而之所以后人会对杨广弑父的情节如此信以为真,大概是因为杨广即位后的模样和这样的桥段十分匹配吧。

结束语

杨广本来就是太子,为什么要在杨坚快死的时候弑父夺位?杨广确实算不上是一个好皇帝,但是要说他在隐忍了那么久以后,突然要弑父夺位,这个真实性还是有待考究的。

4

唐魏徵《隋书》评价杨广早年矫情以得帝位,杨广上任时握有隋朝一代霸绩,但性格上骄矜自负、傲慢暴戾,行为上荒淫无度、大杀忠臣,赏罚无度。之后穷兵黩武,三战高丽,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一时国家大乱,血流成河,人民挨饿到要吃儿女的惨况。但杨广终究无法悔悟,最终死于匹夫之手。杨广造成的国家惨况、生灵涂炭,是从未有之惨剧.

主要还是那两个问题

毒杀父亲

据《资治通鉴》载,在仁寿四年(604年)7月,文帝卧病在床,杨广于是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文帝手上。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


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意图非礼她,使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文帝女婿)、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知后将柳述、元岩抓入狱,并让右庶子张衡入文帝寝殿侍疾并将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走。据传文帝就是他亲手所杀。不久文帝便驾崩。


杨广弑父在《隋书列传第十三》杨素传、《隋书列传第十》杨勇传、《隋书列传第二十一》张衡传、《隋书·后妃列传》等《隋书》章节中也有多处记载。

其实很简单的事情,但是隋文帝病入膏肓了,杀不杀的没意义了。送错信件的事情使得隋文帝气氛再加上杨广派遣兵马封锁寝殿,隋文帝受到惊吓,加速死亡,只能说间接杀害。

非礼庶母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病重,宣华夫人与容华夫人都侍立在侧。隋文帝命两人更衣小憩。宣华夫人更衣时,遇上太子杨广,杨广见父皇病重,便色性大发,上前非礼庶母。宣华夫人挣脱了杨广的纠缠。她衣履不整地赶回仁寿宫,向隋文帝哭诉杨广的无礼。隋文帝大怒,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便命内侍急召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商讨废太子杨广,扶杨勇为太子,但杨广命张衡入宫,不久隋文帝即崩。

不过初唐赵毅笔记《大业略记》记载容华夫人蔡氏为仁寿宫变女主角。隋炀帝杨广“因色弑父”这种说法也被诸多近代史学家质疑,仁寿宫变也成为疑案。隋文帝驾崩,杨广送去同心结,宣华夫人害怕,但在宫人催促下,勉强收下同心结。


当夜,杨广奸淫后母宣华夫人、容华夫人。萧皇后发现此事,在宣华夫人面前斥责杨广奸淫庶母的罪行,又威胁若不送走宣华夫人,便将此事公诸天下,最后杨广只好把宣华夫人送到仙都宫居住。但他对宣华夫人念念不忘,不久又把宣华夫人迎回宫中,但她回宫一年多便病逝,终年二十九岁。

5

谢谢邀请。

首先我认为隋炀帝可以认为是秦始皇的一个翻版。

首先,隋炀帝和秦始皇前期都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使当时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粮食充足,人民安居乐业。

其次,都做了很多危害当代,却功在千秋的事情,比如秦始皇的修建长城,隋炀帝的修建京杭大运河。

最后,秦始皇和隋炀帝最终都败在了二世而亡之上。毕竟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为了代表胜利者的利益,为了表明胜利者王朝的合法性,隋炀帝和秦始皇必须也只能是暴君。

不过秦始皇和隋炀帝也有不同,秦始皇一生并没有经历太多挫折,虽然越到晚年越崇信鬼神之说,妄图长生不老,但是晚年的秦始皇至少还算是一个不太合格的守成之君。

而隋炀帝多次讨伐高句丽失败后,想一个鸵鸟一样,把自己的头深深地扎在了土里,掩耳盗铃,蒙骗自己,无论农民起义闹得多凶,他都活在自己世界无法自拔。

这也造成了隋炀帝最终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公正的说隋炀帝前期开创了一个盛世,但是当心理脆弱的他遇到了失败,他变得贪图享乐最终成为亡国之君。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无禹论功不较多。

我是百科小历史,21世纪,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历史。

6

众多历史资料中,对于隋炀帝杨广都曾大加贬低,史料描写杨广得位不正,甚至称他还曾犯下违背人伦的“弑父辱母”之罪。事实真是如此吗?首先我们要知道,大隋朝始于杨广的父亲杨坚,杨坚是通过谋夺女婿的皇位,才建立了大隋朝,这是杨坚身上的污点。但我国首先推行科举取士制度的,便是杨坚和杨广父子。始自南北朝,多年国土纷乱的格局,也是被大隋所统一的。

其次杨广也是第一个将高句丽打服,并力主开凿当时世界上最早也是规模最大运河的君主。大运河属于内陆航道,它的开凿意味着大隋朝的南北运输将不再仅依赖于海运,而是可以利用内陆河来沟通南北贸易,繁荣大隋的经济。大运河对于后来的李唐王朝而言,就像是秦朝的郑国渠一般,促成了李唐王朝经济上的大繁荣。

李唐王朝覆灭大隋以后,四海臣服,最早向大唐称臣的番邦便是当时的契丹和奚族。契丹和奚族正是看到大唐征服了高句丽才做出了如此选择,而高句丽之所以选择臣服大唐,正是因为被杨广打怕了,打得人口凋零。所以说李唐王朝的盛世,是站在杨坚、杨广父子两代人经营的大隋肩膀上发展起来的。杨广有缺点吗?答案是有,杨广太过自负,太好大喜功。杨广打高句丽,开凿大运河的做法并没有错,但他有些操之过急。这是因为如此滥用民力,才让李唐王朝钻了空子。

要想知道杨广有没有弑父辱母,先要看当时的背景以及杨广的母亲宣华夫人。公元604年杨坚驾崩,杨广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大隋皇帝的宝座。然而杨坚的去世,却让杨广陷入了流言蜚语之中。隋朝史料记载: 从公元604年初春开始,杨坚便定居仁寿宫,随后杨坚便将朝中事务交给了太子杨广来打理。又过了两个月,杨坚却突然患病,等到了秋季,杨坚的病情突然加重,处于弥留之际的他紧急召见了心腹大臣,交代起身后事。从隋朝史料记载便可得知:杨坚应该是正常死亡,因为能召见大臣,嘱托身后事,正说明杨坚此时的头脑十分清醒。随之杨广弑父之也就说根本不存在。

而流言之中,杨广“辱母”的对象便是宣华夫人陈氏。陈氏原本是陈国皇帝的女儿,陈国覆灭以后,陈氏被纳入了杨坚的后宫。入宫后的陈氏十分受宠,独孤皇后去世以后,陈氏更是负责打理起六宫,其地位已经堪比皇后。杨坚身染重疾以后,便组织大臣们来处理朝政。杨广见父亲病重,就准备做些后手,以防隋朝在国丧期间发生大乱。所以当时的杨广就给杨素写了一封信,询问朝中百官的动向。谁曾想信却被杨坚得到,当时的陈氏便趁着杨坚猜忌杨广,声称杨广对自己有无礼之举。随之杨坚招长子杨勇入宫,准备更换太子。

察觉到杨坚动向的杨素,赶紧派出兵卒驻守杨坚的寝宫仁寿宫。杨素下令,所有人都只能进,不能出。这就是说杨素已经变相将杨坚和一众大臣给软禁了起来,其中也包括杨勇。杨素此举最大的获利者便是杨广。后来深感得罪了杨广的陈氏,却收到了杨广所派使者,送来的一个锦盒。陈氏原本以为锦盒内装的是毒药,谁曾想却是一枚同心结。正是这些,才让民间开始出现,杨广弑父辱母的流言蜚语。

竟然杨坚已经病入膏芒,已经是太子的杨广只需要耐心等待几日便可,为何他偏偏要如此冒险呢?即使陈氏生得再貌美如花,杨广真的会为她,断送自己二十多年的努力?在《隋书后妃列传》中曾记载:昔年还是晋王的杨广,为了结交受宠的陈氏,送去了不少珠宝。因此便可以说,陈氏是杨广安排在杨坚身边的眼线,杨广和陈氏是夺嫡过程中的盟友。既然是盟友,那陈氏又如何会状告杨广呢?

即使杨广真的被陈氏所迷,陈氏又不傻,是选择即将去世的杨坚,还是选新皇杨广呢?久居深宫的陈氏,应该很聪明,很懂得审时度势。杨广以储君身份和陈氏结盟,只要陈氏不傻,杨广就是她未来富贵荣华的保障,这样的陈氏又如何会会状告杨广呢?所以杨广弑父辱母之说,根本就是李唐王朝修改的史料,对杨广进行的抹黑。

参考资料《隋书》

7

历史是个小姑娘,任人打扮尔也,李唐为了显示自己正统,故意的抺黑杨广,杨广好色无度,作为一个男人,几人不好色?皇帝几个不好色,个人私德爱好算得了什么大事,评论皇帝功过,是他治理下是否人民安居乐,业开疆拓土,好人不一定是好皇帝,许多伟大的帝王都不是好人。

8

隋炀帝文治武功都是一流,且本人也具有雄才大略,开凿大运河,实行科举,为后世留下不世之功。粮食储备水平一直到盛唐也没有被超越,缺点是操之过急,思想太过超前,劳役过重,侵害了部分士族势力的利益。史籍对隋炀帝的描述主要是由唐朝修史,李氏王朝做为外戚夺权,为使自己合法化,自然会极力污蔑前朝皇帝,而从道德伦理上打击对手,最容易凑效。

9

因为隋朝的历史,是唐朝写的。不这样写,怎么能显示我的正统。隋炀帝虽然有很多不足,但客观上是个牛人。只是想把几代人干的事,在一代人干完。然后他完了。

10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想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那便只能从他做了哪些事情来看了。

隋炀帝在位期间,一直想收复辽东地区,所以发动了三次对高句丽的战争,但是由于高句丽从隋朝灭陈时便开始进行战争准备,所以隋朝损失惨重,结局虽然是高句丽由于国力不及,求和称臣,但隋朝内部依然爆发冲突。

现在普遍认为,导致隋末起义最直接的因素,是科举制度。一个科举制度损坏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这个从隋末起义军其背后的支持者为士族便能看出,如山东士族、关陇贵族等。

推翻隋朝的李唐政权,在取得全国胜利后,并没有废除科举制度,而是一步步的将世家大族的权利弱化,武后称帝便说明世家大族已经没有了左右朝堂的实力。

李世民时期,唐朝同样出兵征讨高句丽,历时二十多年,才将辽东地区收复。

以上来看,隋朝和后来的唐朝做了同样的事情,却说隋炀帝乃暴君,唐太宗乃明主。

出兵反抗总要有个理由,师出有名,而古代的信息传递又没有现在发达,普通民众很容易便被蛊惑。编造关于隋炀帝的负面时期,就如同现在的花边新闻一遍,百姓口头相传,再加上各地起义不断。百姓想来“若是明君,怎么会有人敢起义呢?还不是暴君当权,人都活不起去了,才揭竿而起。”

胜利之后,更是要将反对者写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第一昏君,才能得民心啊!不然将来若是有人有样学样,岂不是天下天天都在大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