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锦衣卫我们知道最多的可能是在影视剧中他们盛气凌人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形象。因为没有专门记载锦衣卫历史的古籍,王世贞写过锦衣志,里面有演绎的成分,张廷玉写的明史锦衣卫也参考了王世贞的文章。《明会典》里有相关的内容,《宛署杂记》,《弇山堂别集》,《诏狱惨言》,《玉光剑气集》,《酌中志》,《明实录》,《国朝献徵录》,《万历野获编》皆有相关记载。

锦衣卫指挥使司,简称锦衣卫,是明朝所设的专司皇帝卫戌,国家典礼仪仗,政府廉政以及情治的机构,直接向皇帝负责。其出门办事的校尉被雅称为“缇骑”。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原亲军都尉府及所属的仪鸾司的基础上改制而成。下辖经历司,南北镇抚司及亲军所,驯象所十四所。永乐后,分为锦衣卫与南京锦衣卫。锦衣卫最早起源是金朝的拱卫直使司(原名龙翔军,神卫军),元至元三年(1266年)始置拱卫司,属礼部。九年升“拱卫直都指挥使司”。有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等官。1361年朱元璋任是吴国公时代,改枢密院为都督府锦衣卫前身的“拱卫司”(并无“御用”二字),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再改为都尉司,终改为“仪鸾司”(《大明会典》曰锦衣卫本仪鸾司),洪武二年设置亲军都尉府,仪鸾司改隶亲军都尉府,十五年,罢府及司,置锦衣卫为十二亲军卫之一(天子六军)。最早只有1500名大汉将军,为大内宫廷卫士。朱元璋在建国后,因循历代稗政设锦衣卫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其下有专司侦察的官校。锦衣卫于是开始兼掌缉捕,刑狱之事。朱元璋猜忌多疑,怕大臣不忠,因此充满戒心,要求大臣对他绝对服从,忠心不二,出朝之后也要对他恭敬,便排密探四处巡视。这就是锦衣卫以及明朝特务机构的雏形。后来朱元璋以亲信密探曰“检校”,负责侦察在京中官吏的大小之事。洪武十三年,发生胡惟庸案,朱元璋对臣下更加不信任,至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式建立锦衣卫组织,首任指挥使是杨宪(检校),后续是毛骧,蒋瓛,纪纲,夏煜。

尔后洪武二十年,太祖以治锦衣卫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诏内外狱咸归三法司(蓝玉案由三法司审理)。在洪武二十六年,因朱元璋认为此一酷政不可以长期存在,再加上锦衣卫的权力(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所以胡惟庸案与蓝玉案(由皇太孙朱允炆及吏部尚书詹徽审理)皆与锦衣卫无多大关系。到了朱棣篡位成功后,为了压制臣民对他的不满,于是恢复了锦衣卫的权力而且有所加强。如永乐十三年《永乐大典》总裁官解缙被纪纲置于雪地冻死即为一例。袁彬官至特授勋上柱国,左军都督,升授光禄大夫,是最显赫的指挥使。宪宗成化年间,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刑事可以不照会本官厅而直接处理,且即使本司所下达的命令也是由北镇抚司所草稿完后提呈上去等候批准的。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在锦衣卫组织当中,皇帝为直接的管理者。锦衣卫掌卫事:仅设一人,多以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佥事(从二品)等一二品勋臣充任。指挥使:正三品,名义上的锦衣卫长官,明代许多勋臣后代被授予该官职,实际上是不管事的虚衔,并且可以同时有多人领有该衔。指挥同知:从三品,设置二人,辅佐指挥使。指挥佥事:正四品。南,北镇抚司镇抚使:正五品,各设置一人。千户:正五品,设置十四人。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力士与校尉:普通军士。其中北镇抚司任务是“专理诏狱”,之后于明宪宗成化元年增铸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专呈皇帝,无需通过指挥使转达,而锦衣卫官员中不掌诏狱者不得干预其事。著名代表诏狱案件为明初大将军蓝玉谋反案及明末首辅周延儒案,均为锦衣卫侦办立功。“三法司”(即刑部,都察院与大理寺)无权干涉锦衣卫所处理的案件。通常锦衣卫在逮捕嫌犯之前,需由刑科给事中签批“驾帖”才可行事,作用相当于现代的逮捕令。早期加入锦衣卫都会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考核,要求良民,无犯罪纪录,后经过训练与挑选最终决定。后期若有锦衣卫逝世,他的亲属,如亲儿或是亲兄弟,可成为其替补,无儿或兄弟则会于市上远择合适的人作为代替,故锦衣卫中不会出现职位有空缺的情况。《万历野获编》卷21《驾贴之伪》:祖制:锦衣卫拿人,有驾帖发下,须从刑科批定,方敢行事,若科中遏止,即主上亦无如之何。如正统王振,成化汪直,二竖用事,时缇骑遍天下,然不敢违此制也。锦衣卫驾帖拿人必须经过刑科给事中“佥签”。《明世宗实录》嘉靖元年十二月辛丑:旧例,厂卫赍驾帖提人,必由刑科佥批。也就是厂卫拿人必须由言官给事中行封驳,万历朝,因神宗“怠政”,天下官员有缺不补,以致驾帖发出,因刑科无官没法“佥签”。而刑科无人“佥签”,锦衣卫亦不敢率尔抓人,锦衣卫官校持签印完整的驾帖,至刑科“佥签”时还必须持有奏章的原件以备勘合,驾帖拿人,初期仅仅限于京城左近,弘治,正德年间,缇骑开始至外地拿人,但需要各衙门会签以防假冒。《殊域周咨录》卷9《云南百夷附》:臣闻驾帖下各衙门则用司礼监印信,该科挂号皇城各门俱打照出关防,皆所以禁诈伪也。驾帖拿人,定制拿一人奉一帖,不允许一帖多拿人,根据明制,奉驾帖拿人是锦衣卫的正差,本与内侍无关,而天启朝有宦官提驾帖直接拿人,遭遇反抗的事。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也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日军情报。

锦衣卫的业务职掌为“掌直驾侍卫,巡查”。锦衣卫的身份证明是牙牌。《明太祖实录》载:洪武十一年,始制牙牌给文武朝臣。其制以象牙为之,刻官称于上,凡朝参佩以出入。而锦衣卫的牙牌为锦衣卫系在腰间证明身份的牌子。或用锦囊包裹,悬在左腰。牙牌大抵有两种,一种是锦衣卫领导级官员的“朝参牙牌”为长方形,上方弧形刻有如意云纹。正面刻有锦衣卫三个字,接着竖刻官衔不刻名字,左侧面刻有此牌的字号,背面不刻朝代年月日,只刻四行竖写使用须知。另外一种是基层人员出入宫廷使用的锦衣卫缉事旗卫牙牌,上端有云纹及花卉,横刻有“东司房”三个字,中间竖写“关防”篆字,左方为竖刻“锦字ooo号”,背面为两行竖写使用需知。

锦衣卫的堂上官如正二品都指挥使或都督佥事兼锦衣卫指挥使(同样是正二品),才能穿大红蟒衣飞鱼服佩绣春刀,若三品指挥使仅能穿蟒衣,而千户百户只能穿青绿锦绣服。并不是每位锦衣卫都能穿飞鱼服,而飞鱼服也非锦衣卫专属服饰,而属于二品官的赐服。而各王亲公侯官员龙褂礼服也非天天可以穿戴,有严格规定。

最佳贡献者
2

不请自来,历史系学生,但是对明朝不怎么有兴趣,也不怎么熟悉锦衣卫,所以问了度娘,也查询了一些资料,所以才来作答。



楼主问的是多厉害,所以打算从其职能和等级方面来解释。


等级

按照我国古代(其实现在也一样)的一贯看法,谁官大,谁厉害。下面是百度上找到的锦衣卫的官品: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

最小的小旗也有从七品

锦衣卫服饰实图


职能

简单地说,锦衣卫的职能主要有巡查、缉捕、廷杖三类

巡查

锦衣卫可以是无孔不入。拿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故事,某大臣在家作个诗,第二天皇上就知道了,几乎就是1984的翻版了。

缉捕

锦衣卫在建立之初是为了查案子,这些人有皇帝的允许,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拿一个例子来说吧,“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为太子朱标继承大统而铺路,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来自百度百科锦衣卫)

因为可以自行断案,这些锦衣卫就可以无所不为,连朱元璋都看不下去,下令废除了锦衣卫。结果没想到不争气的儿子朱棣把这个锦衣卫又恢复了。

廷杖

锦衣卫可以把触怒皇帝的大臣推出午门杖打。这个是最可怕的,锦衣卫也因此有了更多的传说。



大家欢迎讨论哦

3

说锦衣卫像电影一样功夫高强,会飞檐走壁,还有很多特制装备,那是不了解真实历史,实际上明朝锦衣卫培养的主要并不是大内武功高手,而是一流的谍战高手,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善、也是最残酷的间谍组织,然而奇怪的是,这些做间谍的并不是地痞流氓,而是身家清白的“好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从锦衣卫的性质说起。

锦衣卫是专门保护皇帝安全的,相当于皇帝的“私家军队”,但这支军队从事的却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锦衣卫的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

因为是朱元璋一手建立的,其实最后成了大明朝的“祸根”,也是老朱没想到的。

不过当时朱元璋刚即位,迫切需要铲除异己加强他手中的权力,于是把很多权力下放给锦衣卫。

锦衣卫随便逮捕什么人都可以不走司法程序,可以私自审讯,可掌管刑狱。所有我们可以看出,它其实就是一个搜集情报+屈打成招的酷刑机构。

皇帝之所以选择酷政,是因为需要酷政,皇帝之所以大造冤狱,是因为他需要冤狱。

皇帝要铲除异己,需要一个理由,而锦衣卫就是给他找到理由的。明朝的锦衣卫与汉武帝时期的诏狱不同,汉朝是军事化国家,一切都是备战状态,所以汉武帝主张严刑酷法,崇尚法家那一套,在刑法上就十分严苛。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特殊时期的律法也跟和平时期不同,有的将领都有很高的刑法权力,加上汉武帝信奉法家,多用法家酷吏,所以那些高官也战战兢兢,生怕不小心下了诏狱。

但锦衣卫跟汉朝的诏狱又有所不同,首先,锦衣卫有自己的军队、监狱,直属皇帝专设监察;其次,锦衣卫针对的对象是开国元勋等地位高的人。

明太祖生怕自己死了以后,怕自己的孙子搞不定这些开国功臣,所以他连着兴了几次大狱,将辅佐他打下江山的元老灭干净了。

不过这类案子无凭无据,如果交给司法程序去办,很可能定不了案,而交给锦衣卫则不同,锦衣卫可以自己“断狱”,加之“密缉”,这就是锦衣卫特务机构的性质。

《明史·刑法志》说:“胡惟庸、蓝玉两(大臣)案,株连且四万(人)。”足见其酷烈程度。

锦衣卫是皇帝心术不正的产物,当然皇帝也知道不能长期这样下去,大搞冤狱迟早要亡国,所以蓝玉案之后他就下诏“咸经法司”,把锦衣卫的衣服都烧了,但为时已晚,子孙已经把他那一套学去了。

因为朱元璋的酷烈导致朱棣顺利夺取政权,因为建文帝身边的能臣都被杀光了,建文帝也没得力的人可用,于是被朱棣篡夺了帝位。

而朱棣即位后又要铲除异己,所以锦衣卫在朱棣手里又重新灿烂辉煌。

锦衣卫设立后经常四处打听民情,哪怕对皇帝有一点不利的言论,都有可能被特务们抓去受刑,一旦被抓去那可是九死一生,所以当时没人敢议论朱棣。

锦衣卫常用的刑具有十八套,夹棍、脑箍、拦马棍、钉指,十分酷烈,锦衣卫的十八种酷刑就不用一一描述了。

锦衣卫是如何选拔的呢?是怎么个严格法呢?

说起锦衣卫选拔很多人认为,选拔一些流浪地痞就可以了,能镇得住场子,其实错了,锦衣卫的选拔恰恰是要淘汰掉流氓地痞,他们选取的人可都要经过“政审”,要案底绝对清白,而且祖宗三代都必须是好人。

有人就问了,锦衣卫干得可不像好人干的事。那得看你怎么训练他们,其实一个人只要绝对忠诚,对皇帝而言就够了,剩下的你只需要对他说:“这是命令,你得服从”,他就是不想干也得干。

好人往往比坏人更好操控,因为好人更容易被各种规矩束缚,坏人更不受控。

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卫队和仪仗队,由将军、校尉和力士组成,校尉掌管卤簿、伞盖,力士举持金鼓、旗帜。

皇帝出行,这些在两旁随行的、举伞盖的就是皇帝的脸面,所以身材高大是必须的,相貌要英俊,走路要气宇轩昂,不能显得畏畏缩缩的。

当然锦衣卫保护皇帝,还需要有武功,但绝不是绝世武功,这部分人经过正常军事训练都会打仗,只需要从校尉、力士里面挑选得力的武功人才即可。

锦衣卫还有官阶的高低,根据官阶高低会管理一部分人,拥有不同的权力。

锦衣卫官员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四品,镇抚二人,五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五品,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有法庭和监狱。

当然锦衣卫最厉害的是搞间谍这一套,作为一个特务组织,间谍和情报一定要到位,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忠诚”的重要性了吧。

因为间谍工作需要绝对机密,所以锦衣卫的挑选才需要没有案底,才需要一批“好人”来为帝国的庞大工具服务。

4

明朝的锦衣卫确实很厉害,甚至可以说是可怕,明朝的人只要一听说这个名字就为之胆寒。

但锦衣卫可怕的地方不是他们本身的功夫和能力有多强,而是被赋予的权力实在太大。

锦衣卫是明朝特务政治下的一个机构,它本来只是明朝皇帝们的亲卫军之一,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锦衣卫是直接由皇帝指挥,原本只负责皇帝的安保和仪仗队工作,他们身穿整齐的飞鱼服,每人佩一把绣春刀,看起来确实威风凛凛。

由于锦衣卫经常在皇帝身边,所以也逐渐成为了皇帝最得力的帮手,他们慢慢干起了专门帮皇帝打探情报和惩处不法大臣的工作。

锦衣卫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它不受任何部门管制,他们只听命于皇帝。

锦衣卫这个机构虽然简单,但是也有清晰的管理结构。锦衣卫最高的统帅叫指挥使,这是正三品的官职。指挥使下面则有同知、佥事、镇抚和千户等头领。 

当锦衣卫可没那么容易,必须经过非常严格的审查和各种考核。首先要保证是没有犯罪纪录的良民,然后还要通过层层选拔和各种专业的训练,最后留下来的人才能当上锦衣卫。

后来锦衣卫的主要工作就变成了专门监视大臣们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就上报给皇帝。

大臣们之所以如此惧怕锦衣卫,就是因为锦衣卫除皇帝外不受任何机构管制,他们可以直接抓捕和审判犯人,而且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敢于反抗锦衣卫,都会被一律格杀。以至于连刑部和大理石的官员都不敢招惹锦衣卫。

锦衣卫还有一个“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们有自己专门的监狱,也叫“诏狱”,基本上进入诏狱的人都是有去无回。因为这里的刑罚实在太恐怖了,基本上没人能够招架得住。

无论你是大奸大恶的高官,还是忠善的能臣。因为锦衣卫的宗旨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

表面上看起来锦衣卫的办事效率确实很高,但是也因此产生了许多冤案和假案。


说到底,锦衣卫只是皇帝的一种统治工具,他们有至高无上的生杀大权,天底下没人不惧怕他们。可这个特务政治的机构也对明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因为锦衣卫的存在,也使得明朝的法律和权威性变得鸡肋了,所以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下令取消了锦衣卫,并当众焚烧了锦衣卫可怕的刑具。

但是这东西一旦开了先河,以后难免死灰复燃。朱元璋死后,明朝后面的帝王们依然喜欢用锦衣卫充当自己的耳目,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的朝廷上下都惧怕锦衣卫的原因。

我是醉爱谈历史,分享有趣有料的原创历史知识和观点,欢迎点评和关注。

5

首先,洪武十五年,明太祖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其目的有三:一是守卫值宿,二是侦察与逮捕,三是典诏狱。

其次,因为锦衣卫是明朝皇帝的亲卫,并且掌握全国情报,其权力地位日益鼎盛!至明世宗嘉靖帝时,陆炳执掌锦衣卫,其权力达到空前顶峰,东厂也要屈居其下!掌握着全国生杀大权。

最后,说一下锦衣卫的官职等级。锦衣卫最高等级是指挥使,设一人,正三品,接下来分别是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二人,正四品)、镇抚使(二人,从四品)、千户(十四人,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下属有将军、校尉、力士等等。

纵观整个明朝来说,锦衣卫和东西两厂是相互制衡的,只是他们之间的博弈,在不同时期会有不用强弱势之分。



6

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锦衣卫直接听命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锦衣卫多选取体貌雄伟、有勇力者,没有前科的男子充任。

锦衣卫作为皇帝直属的军事间谍机构,主要负责的事情有暗中保护皇帝的安全,负责侦查、逮捕、审问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和策反敌将的工作(比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这锦衣卫究竟有多厉害呢?打个比方,皇帝想了解某一个官员某天的所作所为,他吃的什么饭菜,跟谁吃的,期间说了什么话,这都被锦衣卫的犬牙所记录,可以说纵观明朝两百多年,锦衣卫这个军事机构一直存在。锦衣卫在当时可以说为了帮助皇帝,什么事情都干,不管你什么官,只要不听,全部抓来审讯杀人,也可见明朝锦衣卫的可怕。

7

锦衣卫的前身是拱卫司,掌直驾侍卫,巡察,缉捕。分南北镇府司,北镇抚司专理诏狱。锦衣卫一般为武将,朱元璋喻之为豺狼。主要目的是为儿孙斩除荊棘,要保证死后安心。有目的大动杀手,犯法,没有犯法都杀,有理无理也杀。锦衣卫建立是为有计划载脏告密,有系统诬告攀连,更方便法外用刑,罪犯到了北镇抚司,诸般刑具,口供和罪状写好,不容申诉,唯有是受了苦刑签字画押。不管是谁进了这里是不会有活着出来奇迹。

8

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锦衣卫有自己的监狱,关着的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恶,进去的人九死一生,一但被锦衣卫盯上,只能束手就擒,一旦反抗,当场格杀,锦衣卫眼线遍布全国,连大臣晚上吃的什么菜皇帝都一清二楚,锦衣卫的诏狱有18套常用刑具,每一种都是能让人魂飞魄散的酷刑。


锦衣卫诞生与朱元璋时期,朱棣时期是锦衣卫最辉煌时期,朱棣后期由于锦衣卫权力太大,为了制约锦衣卫朱棣用一帮阉人建立了东厂,在这些阉人身残志坚的努力下,锦衣卫慢慢被压制下去,以至于到明朝中后期,锦衣卫见到东厂这些阉人还要下跪,锦衣卫一手遮天让所有人提起都胆战心惊,彻底成为了历史。

9

锦衣卫和东厂都是明朝的特务机构,见到飞鱼服唯一不需要忌惮的是皇帝,绣春刀可以杀除了皇帝以外的任何人,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监视国内百姓,官员,保护皇帝安全,刺探敌方情报。是类似于军统,保密局性质的工作,锦衣卫总管自然也就相当于戴老板一样开挂的人物了。锦衣卫的影响力从军统就可见一斑。

但任何事务都具有两面性,锦衣卫东厂听命于皇帝就是统治的利器。但如果锦衣卫总管怀有二心那是非常恐怖的。这就是明朝强于厂卫,败于厂卫的原因。

10

明朝锦衣卫权利还是很大的,锦衣卫还有断案和行刑的权利,不过明朝的臣权凌驾于君权上,只要文人一般不强烈要求与皇帝家的女性发生超友谊的感情话,锦衣卫一般不会问,另外例如弘治皇帝也打压过锦衣卫与东厂。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