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中国古代为什么要抑商,他们不知道把土地分给三分之一的人,其他

中国古代为什么要抑商,他们不知道把土地分给三分之一的人,其他

2020-07-21 22:57阅读(76)

中国古代为什么要抑商,他们不知道把土地分给三分之一的人,其他人从事工商业这样对国家好处更大吗?:1381年,英格兰发生了一次“神奇”的农民起义。(1381年英

1

1381年,英格兰发生了一次“神奇”的农民起义。

(1381年英格兰农民起义)

这一年的5月,埃塞克斯郡的农民们,抡起锄头和镰刀,和庄园主拼命了。其实在中世纪的欧洲,这种农民反抗贵族领主的事情,时有发生——但一般情况下闹不了多久,也不可能范围很大。

但是这一次,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当时英格兰40个郡,其中25个郡都联合起来,农民起义军在统一指挥下,浩浩荡荡的朝着伦敦进发了。

这事儿和“重农抑商”有什么关系呢?别急,马上就告诉你。

某种意义上,中世纪欧洲也没有鼓励商业发展,大部分的人都被固定在土地上,为贵族领主耕种。这种“地主与雇农”的关系延续了数百年时间,非常稳定。

国王和贵族们都没有想到:怎么可能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有这么多农民联合起来,浩浩荡荡的杀向了伦敦?

在当时,英格兰的农民都被束缚在土地上,很少与外界交流。而且因为英格兰的道路非常非常烂,就算有一群人专门传递消息,一个月也很难发动这么多农民——所以数百年来,欧洲的农民起义都是小规模的,不成气候。


所以,这背后一定有人细密的谋划了整个事件,并且提前进行组织,很可能提前半年一年就行动了。

(1381年英格兰农民起义)

到底是谁呢?当时英格兰的农民,就算有这样的斗争意识,也没有发动25个郡起义的财力和精力。

所以,这一切都是商人,也就是新兴资产阶级背后安排的。

他们利用商业贸易的便利性,深入到各个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把农民鼓动起来起义,向国王提出了“发展商业贸易”的要求,商人就从背后得利了。

最终的结果是,农民起义军杀到了伦敦,把国王包围了起来。之后双方谈判,第一阶段国王答应了一些条件,包括发展商业贸易——此后,大部分起义者回家了。

剩余的一部分,想要再争取更多权益,结果领袖被杀,国王开始镇压起义者……


1381年英国的这次农民起义,大家看到商人的力量了吧?

农业社会,大部分的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对于统治者来说,社会就会稳定。哪怕某个小地方有人造反,也可以迅速剿灭。

商人是流动的,而且他们积累了很多财富,是不稳定因素。所以在统治者并不愿意鼓励商业贸易,这在任何地区都是一样的。

2

首先粮食产量是个问题,当时的土地产量远远不足以让整个国家吃饱肚子,更不要说只分给三分之一的人。而商业作为一项本小利高的活动,不用付出很多的成本与辛劳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果一个人经商发家致富,那么可能很快就会有一个村子的人全部都外出经商,逐渐农业就荒废了。而如果农业没有人从事,那么国家的税收,民众的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问题。


国家所需要的不仅是经济和货币,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中国没有货币,可能还不会有大问题。比如中国中古时期就是以实物来进行交换。但是,如果没有粮食,那么立刻会有很多人揭竿而起,因为饥饿而出现的动乱不绝于史。所以,国家必须要重农抑商才能够保证稳定。


而且,中国幅员辽阔,交通便利,土地完整。所以,如果单纯从事商业,国家很快就会没有东西所交换。希腊雅典海岸线破碎,岛屿众多,耕地较少且不连贯。这样的土地上即使从事农业也不会有很好的粮食收入。所以,希腊的商人必须要和波斯等帝国交换粮食,才能够保证生存。这样的国家状态下,从事工商业才是比较适合的。而中国就不适宜了。

3

中国古代并不抑商。至少在唐代以前,都是鼓励民众对外经商的。当时由于开放政策,我国对外贸易十分的发达,中国的瓷器和茶叶等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远销欧亚各地。其它国家的特色商品也得以进入我国。广泛的商品贸易也带来了文化上的交流。唐朝的玄奘和尚西行取经就是其中文化交流的代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就是以玄奘为原形人物创作的神话小说。

当时由于政策开放,我国对外贸易十分繁盛。民众富足,国家昌盛。可以说跟当时的开放政策不无关系。当时我国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都曾走在世界的前列,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明清后期,统治者们实行了一项非常保守的闭关锁国政策,这个政策受打击最大的当属对外通商贸易,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几乎完全断绝。在此打击下,中国的贸易规模不断的萎缩,终于又回归到了小农经济时代。也就是以自给自足的农耕主义经济。这样财富又归拢到了地主阶级手中,而商业贸易则不断式微。

近代以来,通商贸易不断的萎缩,这其中主要既有政策原因,又有利益原因,同时还有统治根基的原因,且听我慢慢道来。

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时期,当时政权都疲于应对倭寇,海盗和殖民侵略者的袭扰。于是干脆采取了一刀切的闭关锁国政策,企图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项政策也阻断了国与国之间的正常交流和贸易通商。处在孤岛上的中国不断与世界脱节,逐步掉队,最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中断了对外通商之后,国内的商业被极大的压缩。由于生产力低下,产品单一,流通渠道有限,进一步限制了商业的发展。社会回归小农经济时代,我国的商业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地主争夺利益

由于商业的发达,社会财富逐渐集中到了商人手里,许多的商人那是“富可敌国”。这让传统的地主阶级利益集团嗅到了危机。

回归小农经济之后,农民的劳动剩余价值又回到了地主阶级手中,地主阶级重新争夺到了支配权,这可以说是地主阶级针对商人阻击战中一记漂亮的反击,而让商人没有还击之力。

动摇统治根基

自古以来,国家的统治阶级的基础都来自于地主阶级。国家手中有权力,有军队来镇压农民的反抗;而地主阶级则利用手中的土地来强迫农民耕种,压榨他们的劳动价值。可以说政府同地主阶级默契配合,最终达到奴役人民,夺取劳动果实的目的。

商人的出现则是一个异数,他们既不代表政府,也不代表地主。拥有着富可敌国资财的商人向来为统治者的大忌,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是国家又离不开商业,因此限制商业规模,不让他们做大做强,达到能够威胁到国家政体的地步,才是当政者首要的考虑。

因此,在历史条件下,当政者首要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打压工商业者也就是应有之义,更别提主动发展工商业,助力工商业者做大做强了。

4

因为无奸不商,商人在士人的眼里就是一群唯利势图的小人。先秦时期整个社会风气还是崇尚自食其力,道德修养的。像商人那样投机倒把,显然不符合人们对道德修养的追求。既使商人拥有大量财富,在人们心中也敝视他们的。处在统治地位的士族阶层就更看不起商人啦!因为士族阶层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都要比商人高,而且士族阶层还都是处在统治地位的人,天生就自恃清高。其实现在也一样,对于没什么文化,还特有钱的人叫土豪。对这种人的心态就跟先秦人对商人的心态是一样的!那时人们的人生规划就是学习,当官。现在人们的人生规划就是学习,找好工作。对于商人职业还不是人生首选,可见现在虽然不歧视商人,但大多数人心里还是认为读书读得好才叫有出息,当科学家才叫对国家有贡献。而商人创造再多就业岗位,也感觉对国家没什么贡献!赚了钱不作慈善,为富不仁。这种道德绑架是不公平的,只要商人赚的钱合理合法,人家就应该有权任意处置财富。可见商人在人心里还是受歧视的。

5

古代之所以重农抑商是有很多因素存在的,重农抑商也是那个时代最合理的处置办法!

一,生产力因素

我国是农耕社会,我们的土地只适合耕种,而不适合放牧,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依靠土地养活自己!而每个人所能照顾的土地非常有限,不可能出现农产品过剩的现象,没有富余的东西,自然就缺少交换的条件,那么就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商业活动!

而游牧部落不一样,他们逐水草而居,流动性很大,每个人能照顾一大群牛羊,这就很容易出现产品过剩的现象,自己的产品多了,自然就想换取自己没有的东西,从而形成商业活动!

因此我们发现,最早的比较大的商业活动,往往出现在农牧交界的地方,这其实就是最初的生产活动条件所影响的!

古时候生产力落后,粮食产量低,虽然土地众多,粮食产量却不足以养活那么多的人!

这个时候,政府只能鼓励大家都去务农,这样才能勉强自给自足!

如果大家都去经商,那么必然有大量的土地荒芜,必然发生大面积饥荒,而经商只会把粮食转换给少数的贵族阶层,挨饿的依然是底层民众!


二,思想觉悟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一致提倡自给自足!

比如儒家: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所谓恒产就是土地,百姓没有土地就会天下动乱!

法家商鞅:

使商无得粟,农无得籴!

禁止商人经营粮食买卖!

道家老子: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提倡百姓自给自足,这样就不会相互串门,聚众闹事,国家自然安定!

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有很明显的共同点,他们认为老百姓有自己的土地,自给自足,这样社会就自然安定和谐!如果商业活动频繁,自然就会有社会动乱的隐患!

古代社会信息流通不畅,交通闭塞,加上我国地大物博,很不好管理,如果人口大量流动,很难监管,动乱发生的概率自然就会增高!

因此,把农民大量的束缚在土地上,只要给他们温饱,这是避免社会动荡的最好办法!


三,社会普遍对商人的歧视

工商技艺之子,不得仕伍

自古以来商人都不受待见,他们唯利是图,不劳而获,社会阶层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可见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

商人子弟不能入仕途,不能考科举,甚至你即使再有钱,有些东西你也没有资格拥有,古代社会对商人的限制层出不穷!

因为商人的经商行为与圣人所提倡的行为相违背,所以不受待见!

圣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么辛勤种地给国家做贡献,要么读书考取功名,为百姓谋福利,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正道,其他都是不入流的!


重农抑商的影响

重农抑商在生产力低下的前期,还是有很强的积极作用的,他维护了社会的安定,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秩序,是封建社会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强有力保障!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大量剩余农产品的出现,商品交换的频繁出现,小农经济的繁荣发展,此时重农抑商的消极作用不断体现出来!

此时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这个需要突破的时候,保守的政策,限制了民众的思想,使得国人养成了保守的思想认知!


总结语: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自然能认识到发展商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看到了发展农业的作用更为积极有效,事实确实如此,在生产力低下的时候,没有过剩的产品,解决温饱尚且不足,此时重农是最佳选择!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大量过剩农产品出现的时候,统治者应该进行革新,而不是一味的抱残守缺,停滞不前!导致重农抑商弊端的出现,对我们产生了无法挽回的影响!

6

封建社会并不是抑制商人和商业行为,反而各地都很重视商业,因为商业的兴旺可以带来可观的税收,增加国库的收入,地方上商业兴旺也说明这一地方的主政官员有能力,老百姓生活安定,要说抑制商业行为,主要还是对商业投机行为的抑制,因为靠投机行为一夜暴富,会影响到社会公平,也容易引发官商勾结,进而影响到皇权的稳固,所以才有了投机倒把这个成语,例如皇帝对盐,铁,进行专卖,对铸币,瓷器的烧制,兵器的制造都有严格监管,严防投机倒把的行为,这也算是一种抑制吧

7

古代抑商是因为他们富了就要收购土地,而且出入排场大,让公卿不满!这二个理由好像是晃错还是贾谊说的,忘了!

古代很少有深加工,商人主要是卖原料,粮,茶,丝等,丝本身也有货币功能!

宋朝外贸内贸发达,养活不少非农人口,农业税只占三分之一,他是不抑商的朝代!

明末对葡萄牙年外贸额几百万白银,收税二万两,内贸税就万历收过一阵,樊树志的书上有记录,也不多,太监贪污的还多些,税少自然让国家没兴趣鼓励商业。

清朝末年外贸发达,数据。。。记不起,哈哈

8

把人束缚在土地上好统治。经商、出海的人多了,对皇权就不那么尊重了。古代的交通和环境,大商人都是持剑经商,丝绸之路护商骑兵数以万计。至于出海经商的,老子头顶船帆脚踏舢板,不知道什么叫皇天后土。

9

因为商人有钱后,可以不再在乎诸候手中的权为,可能他手中拥有的力量比小诸候都大得多。同时,商人有许多的选择权,当一个国家不行时,他们可以选择另外一个国家。到了大一统,商人有钱,可以挤掉贵族和仕人往上爬的位置。可以让社会导向发生改变,同时古代中国商人也有致命的弱点,为富不仁,同时又缺乏保护自己的方法与能耐。没有收买文人,替自已鼓吹,最主要是没有找到保护自已的方法,从而变成肥猪。

10

一是,工商要流动,流民最不好管理。

二是,商人做大了,就是小型的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