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细思极恐的细节,日本人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谣言,说的是大庆油田被发现后,我国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并连续多次报道,吸引了日本人的注意。

1966年7月的一期《中国画报》出现了这样一张照片: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手握钻机刹把,眺望远方,在他背景远处错落地矗立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

然后聪明的日本人根据王进喜的衣着、油罐运输车上的落尘等信息确定大庆油田在东北北部。而后日本根据《人民中国》杂志第76页刊登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确定大庆油田在马家窑的准确位置和具体范围,并且日本根据王进喜与井架距离,确定了油井的直径,推算出了大庆油田的储量和日开采量。由此日本三菱集团开始针对大庆油田着手研发新设备,并在我国随后的采购招标中一举中标。

呜呼,日本人果然是聪明绝顶,这真是细思极恐啊。

可惜,这个故事和德国修筑的青岛下水道一样,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假故事。不过日本数千年来,为了侵略我国做的工作却是异常详实的,用细思极恐来形容毫不过分。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击败沙俄,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一员。而后日本占领朝鲜,在东亚大陆找到了第一个稳固跳板。

日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彻底侵略和殖民我国,而日本侵略我国的谋划,早在甲午战争前就开始了。

1923年,日本遭遇关东大地震,日本国内侵略我国的呼声再度高涨。1927年7月25日 ,真假难辨且争议极大的《田中奏折》,也称《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呈奏裕仁天皇,奏折中的文字令人惊骇: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在征服世界之前,我国是日本的第一个目标。而从田中奏折的“规划”来看,日本初期对我国的侵略战略表现为“蚕食”。

民国著名军事家蒋百里先生说过:“中国与日本,不惧鲸吞,乃怕蚕食。”如果日本大举进攻我国,因为两国在体量上的巨大差距,日本必然会被战争拖垮最终战败。相反,如果日本步步蚕食,将侵华战略几步走,那么我国被日本最终蚕食的命运将不可避免。

万幸的是,日本军队坑爹的“下克上”传统,最终将这一彻底灭亡我国的战略化为泡影。

作为“下克上”起家的石原莞尔,以关东军作战参谋,参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极大振奋了日本国内士气。

但是,这个被誉为日本最有战略思想的唯一的战略家,却在日本上下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公开大骂东条英机,指出“大日本皇军与中国开战,必败无疑。”

作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通”,石原莞尔对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极为了解,因此在制定侵略计划时也更有针对性。

石原莞尔认为,日本应该在占据东北后休养生息,巩固战果而不是迅速扩大,待东北巩固后再步步为营地扩大战果,一步步蚕食中国。

而蚕食的步骤,石原莞尔认为应该按照古代中原王朝统一中原的方式,分以下几步:

  • 第一步:仿效清朝崛起。占据东北地区,巩固朝鲜统治,而后侵占热河、察哈尔等内蒙古区域,形成清朝前期征服漠南蒙古的态势;

  • 第二步:仿效清朝入关。挥师南下,向华北渗透,推行华北“五省自治”,仿效清朝入关定鼎北京,占据黄河以北地区;

  • 第三步:仿效蒙古统一北方。占据陕甘等西北地区,对秦岭淮河以南形成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此举是仿效蒙古消灭西夏和金朝后,彻底压制南宋。日本于1941年5月发动的中条山之战,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表现,可惜此时的日本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 第四步:仿效隋朝统一南陈。占领四川盆地及云贵北部地区,夺取长江上游,为全面占领长江流域和两广地区做准备。隋朝正是占据了四川盆地这一天府之国,才顺江东下消灭南陈。日本在二战时期猛烈轰炸重庆,实质上就是为占领四川盆地做准备,可惜也错过了最佳时机;

  • 第五步:仿效元朝消灭南宋。当完成战略包抄后,我国仅剩的长江中下游及两广地区将彻底失去战略纵深。日本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届时我国将全面被日本占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综合石原莞尔的战略,除了没有考虑到苏联和美国在外部的干涉因素,在我国战场的谋篇布局堪称毒辣。如若成功实施,即便中国不亡,受到的伤害也绝对比抗日战争要大得多。

万幸的是,石原莞尔虽然智力超群,但情商低下。虽然九一八事变后石原莞尔的官阶越来越高,但却与同僚的关系越来越差。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石原莞尔坚持不扩大方针,与摩拳擦掌的少壮派彻底决裂,这也标志着石原莞尔的政治生涯开始走向终结。

这对于我国而言,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即便石原莞尔离开日本参谋本部,宏大的蚕食中国计划搁浅,但日本帝国主义仍然是按照自北向南的方式扩大侵略。而即便放弃了步步为营的蚕食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优势下,积贫积弱的我国同样难以抵挡。

自古以来,除了朱元璋和委员长,我国的统一全部是自北向南的方式,而日本帝国主义毫无疑问深谙此道。

在日本侵华的过程中,即便日本占据台岛,也没有浮海西渡占领福建,由此可见日本的“良苦用心”,看起来我国似乎难以避免被彻底亡国的结局。

好在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早已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看透了日本侵华的步骤和套路。因此在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主动在上海地区开辟淞沪战场,吸引日本溯江而上发动攻击。

淞沪会战不仅极大的增加了日军侵华的难度,还彻底打乱了日本自北向南彻底吞并我国的战略部署,为我国的空间换时间战略创造了条件,我国在战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后多年,尽管日本多次轰炸重庆和延安,发动中条山之战,甚至在1944年行将就木时,仍然发动了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会战。但整体规划被打乱的日本,即便在局部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也无法挽救最终的败局。

更重要的是,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加入二战,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克星,消灭了太平战场上几乎所有的日本主力,迫使日本不得不从我国战场抽调兵员补充,日本最终在1945年8月挨了两颗原子弹之后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天佑中华,很多时候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1948年,毛主席来到阜平县指挥解放战争。

这一年的5月18日清晨,毛主席还在休息,忽然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就带着几个战士闯进了毛主席的住处,天上也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原来敌机过来轰炸了。

毛主席当时还躺在床上休息,头天晚上主席睡得很晚。此刻的他还穿着那件旧蓝白条的睡衣。聂荣臻来不及解释,让战士们背起毛主席就往外跑去。毛主席的屋子后面有一个防空洞,聂帅就是想第一时间把主席转移到安全的洞中。



刚跑到洞口。一枚炸弹就在主席的住处爆炸了。幸亏主席转移及时,毫发无伤。但是他住的那间房子,被敌机的炸弹炸毁了。

据后来聂帅回忆,如果再晚转移一分钟,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敌机炸得这么准?这明显是冲着主席来的。唯一的解释就是有内奸!

在聂帅的指挥下,整个军区开始了大排查。刚好咱们的保密部门截获了敌人的一封电报,里面的内容是:“组员刘从文自参加工作以来,以工作尚称努力,每次情报颇有价值,职挺对其按中尉待遇,正式任用。”



我方立即对电报中提到的“刘从文”进行了排查,查到了一个叫刘从文的司务长头上。

经过缜密的侦察,认定这个司务长就是敌人的特务,保卫部门将其逮捕。

据刘从文交待,他是被军区卷烟厂厂长孟建德拉下水的,正是他向敌人提供了主席在阜平的情报。



保卫部门根据这条重要的情况,破获了敌人一个隐藏在指挥系统中枢的情报网,抓获了刘从文、孟建德和敌保密局保定站长刘从志等七名特务,铲除了革命队伍中的毒瘤。

这次轰炸是毛主席一生经历的最危险的一刻,如果不是我军防空部门及时提供了敌机飞往阜平的情报,如果聂帅判断稍有偏差或者赶到的时间再晚上一两分钟,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毛主席出了任何意外,中国革命的历史有可能改写。

面对这样一件很有可能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细节,难道不是细思极恐吗?

3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大庆油田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而为大庆油田提供设备的厂商便是日本的三菱重工。

在当时,可以说三菱重工早在大庆油田公布之后,就开始从多方面寻找突破口,不过因为我国对大庆油田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日本人根本没有机会收集到大量和大庆油田相关的情报。但是,最终三菱重工还是从和大庆油田的交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当时在我国发现大庆油田之后,我国仅对外宣称发现了一个大油田,并没有把油田的具体位置透露出去。

那个年代,可以说日本对我国的关注一直都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重要资源上的发现上,所以油田消息发出之后,日本立刻组织了专家组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

不过,出于我国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完美,日本的情报机构一无所获,甚至一度怀疑我国的这个消息是不是真实的。

直到后来我国一篇名为《大庆精神大庆人》的文章发表,这才让日本人的疑问解开了,我国真的在石油资源方面获得了重大发现。

不过,确认归确认,一开始为日本人所知的不过就是“大庆油田”这个名字罢了,就连位置在哪里日本人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关于油田储量的信息了。

时间又过去了两年,大庆油田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王进喜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中,我国的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王进喜的优秀事迹,也正是从媒体对王进喜的报道中,日本人找到了突破口。

从报纸上的王进喜照片中,日本人大致确定了王进喜的工作地点在北纬46—48度之间,在我国的版图中,最符合这个条件的就是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在初步确定了大庆油田的具体位置之后,日本人如获至宝。

随后,日本人又在对王进喜的报道中找到了两句话,一句是“用肩膀将几百吨采油设备扛到了工地”,从这句话中,日本人嗅到了既然可以用人工搬运的方式运输设备,那这个油田肯定和交通枢纽离得很近,根据当时我国的情况,这里肯定离着火车站非常近。

另一句是“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这句话是王进喜在马家窑说的,基本上日本人确定了大庆油田的具体位置: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市与齐齐哈尔市铁路的安达附近,同时这也告诉了日本人整个大庆油田的范围。

这一篇报道和一战照片,就完全把大庆油田的位置暴露给了日本人。 但最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并非上面说到的这两件东西,而是日本人在得知了位置之后,对王进喜的照片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和井架的距离,居然进一步确认油井的直径,从而推算出了大庆油田的石油储量。

要知道当年我国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仅凭不起眼的一篇报道和王进喜的照片,居然完全“出卖”了大庆油田,进而让三菱重工在大庆油田的投标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不得不说令人细思极恐。

4

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年确实是数千年来中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最大的危机。

早年有一部韩国电影《2009迷失的记忆》,电影中描述鬼子穿越回去改变历史,我仔细想想,细思极恐,一身冷汗。

1940年到1941年,鬼子占了大半个中国,骄横的不以蒋介石为谈判目标,同时考虑南下还是北上,要是鬼子天皇真的有战略头脑呢?当时老蒋要的也就是停战,美国提出的要求是什么?退回1937年之前状态,实际上,只要日本不攻击珍珠港,美国依然深陷孤立主义,不会有大的动作,而日本这个时候要是跟英美结盟,利用日本的工业能力帮助英国打欧战,同时将日本的海军力量投入大西洋之战,那么,日本不但不会被禁运,还会得到大量帮助,美国不好自己直接做的事情,日本可以做,那么中国必然是被牺牲的一方,我国当时形势是怎么样的?阎锡山管山西,八路管陕西一部分,华北还有伪政府,南京有个伪政府,东北是伪满洲国,而且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新疆西藏内蒙古都会有问题,老蒋的重庆政府管西南,日本人可以专心经营朝鲜台湾东北跟本土,同时扶持华北南京伪政府跟重庆对抗,后面还可以直接进攻八路,要是日本人在我们内部统一以前研制出了原子弹,那么我们还能不能赶走他们?中华民族不但会被肢解,甚至可能无休止的战乱,开始新一轮的百年沉沦,也不再有今日之中华。

5

日本“昭和第一惨案”,背后就有一些不能忽略的细节。

昭和第一惨案,即“津山事件”,包括犯人在内,共造成了31人死亡。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犯人年仅21岁,还有别的细节需要思考。

(都井睦雄)

1917年3月5日,都井睦雄出生了。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境一般。在都井睦雄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肺结核去世了,半年之后母亲也死于肺结核。

家里只剩下57岁的奶奶,带着年幼的都井睦雄以及他5岁的姐姐。为了更好的生活下去,奶奶带着姐弟俩回到了老家,冈山县苫田郡西加茂村——也就是现在的津山市加茂町行重地区。

在这里,奶奶买下了一套便宜的房子,一边务农一边照顾姐弟俩。上小学之后,都井睦雄的成绩很好,但是身体比较弱,经常生病。

当然,都井睦雄的最大问题还是来自奶奶。因为这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了,所以奶奶对都井睦雄出奇的溺爱,甚至为了让他在家玩耍,故意向学校请病假。到了准备上高中的年龄,奶奶竟然不舍得孙子离开自己,反对都井睦雄上高中。

于是,中学毕业之后的都井睦雄,只能待在家里,和姐姐朝夕相处。因为他身体不好,所以也没办法下地干活。

17岁那一年,姐姐出嫁了。此时的都井睦雄,变得非常孤独。他把自己锁在家里,每天就是看书睡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1935年,都井睦雄来到大阪进入补习学校读书,见识到了城市的灯红酒绿,更体会了暗娼街里的肉欲刺激。从大阪回到乡村之后,年轻的都井睦雄开始了“猎艳之旅”。

他不断尝试接触村里的女性,和她们发生关系。而这段时间,都井睦雄也发现,自己的结核病似乎也越来越严重了。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才彻底改变了都井睦雄。

(二战日本征兵体检)

1937年,为了扩大侵华战争,日本开始进行大规模征兵。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去参加了体检,都希望参军打仗。结果,军医检查后判定,都井睦雄有肺结核,只能判定为丙种——其实就是不合格。

虽然不用上战场打仗了,但是都井睦雄并不开心。以当时日本的军国主义氛围,连征兵体检都无法通过的男人,等同于“废物”。不仅他自己非常难过,连那些一直和自己比较暧昧的女性,也都看不起他,开始拒绝和他来往。

让都井睦雄崩溃的是,村里人都开始“歧视”他,那些曾经暧昧的女性都纷纷表示,自己并不喜欢都井睦雄,一直拒绝这个年轻人的过分要求——都井睦雄成了大家的笑料。

1937年10月份,都井睦雄考取了猎枪执照,开始整天背着枪在村子里闲逛。这样的做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村里人不再大肆议论他,但是也尽量远离他了。

看似扳回一局的都井睦雄,其实也把自己逼到了绝路。1938年2月,都井睦雄卖掉了自己的旧枪,购买了一把新的5连发勃朗宁猎枪,并且不知从什么途径,收藏了3把9连发猎枪、日本刀、匕首,以及各类弹药。

之后,他弄来了不知什么药物,逼着奶奶吃下去。奶奶非常害怕,觉得孙子要毒死自己,于是赶紧去报了警。警察来了之后,搜出了都井睦雄准备的武器弹药——不过都井睦雄没有任何反抗,警方也就只是收缴了武器而已。


而此时的都井睦雄,实际上已经动了杀心。

(案发山村)

在这之后,他又偷偷购买了两把勃朗宁猎枪,并自己改装成了9连发。另外,他还购买了一把日本刀和一把匕首,至少200发子弹。

1938年5月20日下午,已经准备好的都井睦雄,先是切断了村子的电线,导致了全村的大停电——因为当时停电并不是稀罕事,所以村里人没有第一时间上报。

回到家之后,都井睦雄换上了黑色的学生装,把两个手电筒用胶带绑在头部的两侧,又把自行车车灯取下来,挂在胸前,用来照明。

他把武士刀和匕首插在腰间,背包里放了100发子弹,口袋里也塞满了100发子弹,拿起自己的9连发勃朗宁猎枪,开始了恐怖的杀戮。

5月21日凌晨,停电之后的山村,人们都早早的睡下了。1点40分左右,他拎起一把斧子,先是砍死了正在熟睡的奶奶,然后走出家门,开始一家一家的杀戮。

根据之后幸存者和警方通过现场的推断,大致还原了都井睦雄的行凶过程。

他先是来到和自己有暧昧关系的邻居家,用武士刀杀死了女主人和两个孩子。然后,他来到了曾经当众羞辱过自己的女人家里,用猎枪杀死了这一家四口人。

就这样,都井睦雄一家接着一家,用猎枪发泄着自己心中的仇恨……一直到凌晨2点40分,杀戮持续了一个小时之后,才有人来到了临乡的派出所报案,值班民警立刻打电话向津山市警察局求助。

大约3点10分的时候,都井睦雄结束了杀戮,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要了纸和笔之后,消失在了黑暗当中。

第二天上午,在案发地不远的山上,警方找到了都井睦雄的尸体和遗书,他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在遗书中,都井睦雄表示自己得了绝症,被村里人歧视,被女人们背叛,他决定要复仇。之所以挑选这一天,是因为出嫁的女人们都回家省亲……

包括都井睦雄在内,一共死了30人,这起案件瞬间轰动了日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关于这次事件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不断出现。


讲这个故事,要专门挑出一些细节来说。

(当时的相关报道)

第一个问题就是,都井睦雄的家族,难道和肺结核有缘?

首先,因为当时肺结核几乎等于无药可治,得了就只能等死。有数据表明,1899年日本的结核病死亡率约为10万人154.2,随着明治维新的不断推动,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也非常快。到了1915年,日本结核病的死亡率已经达到了10万人253.2。

随着战争的爆发,日本的大量矿山开采,工厂生产,都极大的增加了肺结核病人。到了战争后期,不想打仗的士兵甚至假装有肺结核,让自己不能通过体检。

肺结核在日本的嚣张,一直持续到二战以后才收敛。原因不仅是医疗的进步,还有就是战争中死亡的人数太多,传染源也相应的减少了……

第二个细节就是,征兵体检不合格,真的会遭到歧视吗?

战争初期,在军国主义思想的狂热氛围下,日本平民确实认为他们在打一场“圣战”,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要让东亚拥有永久的和平。

这些洗脑的宣传,从孩子到家庭主妇,一个都不落下。能去打仗是最光荣的事情,战死沙场的都成了全民族的英雄。

在战争初期,兵源还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日本严格执行按照身体条件划分的甲乙丙丁等级,等级越高身体素质越好。虽然也有不少人不愿意上战场,但是在那种狂热的氛围下,被征兵体检刷下来的人,一定会遭到歧视的。

第三个细节,那时候日本的一个小山村都通电了?

明治维新对日本的改变,确实是翻天覆地的。举个例子,明治36年的时候,日本的整体识字率接近95%,而在30年前,这个数字只有不到30%。

明治维新之后的工业化建设飞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了较大的投入,所以一个山村通电,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情。

可以说,明治政府的努力,让日本人积累了足够的优势,有了发动战争的资本。

仔细想想这些细节,为了侵略,日本人做了多少准备啊。

6

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尤其那句随口脱出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是震古烁今,豪不要脸。这个桥段大家耳熟能详,但其中的一些细节,细细品味起来,却让人头皮发麻、心惊肉跳。



且说,曹操行刺董卓失败后,急急如漏网之鱼,丧家之犬,出了董府之后,都来不及向下属告别,一骑绝尘,往老家谯郡亡命逃窜。

董卓大怒,心想自己对曹操不薄,这家伙居然谋害自己,于是向天下发出A级通缉令,凡逮住曹操的,一律赏千金,封万户侯。



这些封赏是什么概念呢?千金按照现在的行情,大概价值1.5亿元人民币,万户侯相当于享有一万户的赋税,这是汉朝最高封赏了。

这曹操,就是一张行走的亿万彩票啊!谁能逮住他,谁就能从平头百姓一跃变成马云。所以,天下百姓无不欣喜若狂,巴望着中大奖!



曹操逃跑途中,不小心被中牟县令陈宫逮住了,曹操表现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彻底感化了陈宫,他当即决定和曹操一起潜逃,一起去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

曹操和陈宫继续潜逃,没日没夜跑了三天三夜,已经离谯郡不远了,哥俩人困马乏,饥肠辘辘,这时候曹操看到一处农舍,这是父亲好朋友吕伯奢的家,小时候经常和父亲来此做客,所以记忆深刻。

于是曹操和陈宫就这样扣响了吕伯奢的家门,对于吕伯奢来说,这两个人就是黑白无常啊,但此时的他丝毫不曾察觉临近的凶险。



细思恐极的事情马上就要发生了。

吕伯奢见到曹操后,第一句话就十分奇怪,“你怎么跑到这来了,这边官府正要捉你,你父亲都跑到陈留去了。”官府通缉令可真够快的,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话,纯靠马匹,曹操快马加鞭,居然还是跑到了传令官后面。

接着,吕伯奢寒暄几句后,“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这件事情十分异常,如果是安排饭菜,大可当着二人的面,不需要回避。那吕伯奢到底和家人在内屋商量什么事呢?而且还商量这么长时间?



读者读到此处都难免生疑,何况亡命天涯的曹操呢?

接着,吕伯奢出来了,看都没看曹操一眼,只和陈宫说了句,“家中无好酒,我去买酒了!”还没等陈宫回句客套话,他就匆匆骑驴跑了。

这就更奇怪了!吕伯奢从内屋出来之后,把曹操晾在一边,甚至都不敢目光接触,难道心中有鬼吗?而且大半夜的,早已宵禁了,根本没有地方可以买酒啊!



再说,曹操可是在逃命,现在需要的是好酒吗?肯定不是,而是一顿饱饭!而且买酒这事仆人去办就好,需要吕伯奢老胳膊老腿的亲自去吗?

怕不是去买酒,而是去做更为机密的事情!

这时候,后面传来了霍霍磨刀声,曹操和陈宫心中起疑,于是悄悄走到后院,发现有人说道,“先绑上然后再杀吧。”

曹操与陈宫先下手为强,冲了进去,一刀一个,杀了八口人。事后,发现后厨绑着一头猪。



这也太奇怪了,绑了一只猪,难道猪连哼都没哼一声吗?怎么曹操只听到磨刀声,没听到猪叫声呢?而且曹操杀人之后,发现这头猪分明已经绑着了,那家人那句“缚而杀之”如何解释呢?

尚且,董卓通缉令说的很清楚,包庇窝藏曹操者,同罪。家里来了通缉犯,不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吗?杀猪宰羊的,像过年一样,难道不怕别人发现举报吗?

所以,家人要绑的根本不是猪,而是人,不是旁人,是曹操和陈宫。这下,事情就很清楚了!



吕伯奢说是买酒,其实是让邻居给官府通风报信,但官府很远,一来一往需要两个时辰,所以吕伯奢先借来酒食,先稳住曹操二人,最好将他二人灌醉,然后等待官府兵至。

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吕伯奢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7

2200多年前的两名秦国士兵在前线打仗,因买不起衣服、吃不起饭,写信向亲大哥要钱,却未得到回应,这却是为何?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发现了大量竹简、木牍,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两名秦国士兵写给家人的书信。

这两封家书,又叫睡虎地木牍家书。


睡虎地木牍家书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家书实物,也是先秦时期少有的底层百姓写给家人的书信。写家书的是一对亲兄弟,一个叫黑夫,一个叫惊,这两封家书的收件人都是他们的大哥衷。

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黑夫所写家书,惊所写家书,两封家书一前一后,间隔很近。

两封普通士兵的家书,又能看出什么历史细节?

俗话说,大人物创造历史,小人物组成历史。

黑夫和惊在秦国吞并天下的过程中,虽然微不足道,可是他们的家书,却见证了秦国吞并六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战——灭楚之战。毫无疑问,黑夫和惊都是灭楚战争中的组成部分。

公元前223年2月,即秦始皇帝二十四年,秦始皇第二次伐楚,并在这一年俘虏了楚王、灭掉楚国。

黑夫和惊,便是这次伐楚的秦国士兵。

书信的发出地在淮阳(据考证,淮阳是楚都郢被攻克之后,楚国的临时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周口,收件地址则是湖北安陆。安陆与淮阳之间山重水复,相距数百公里,对于古人而言,真真算得上天各一方了。


尤其,黑夫和惊皆参与了此次军事行动。

这两封堪称中国最古老的家书,里头都写了啥呢?

尽管写家书的人都是士兵,还是亲兄弟,然而家书中,对战争的描述一笔带过,仅用了一句“黑夫等直佐淮阳”,意思是,黑夫和其他秦国士兵即将攻打淮阳,世事难料,希望家里人不要挂念。

对自己参与的战争漠不关心,这或许就是底层官兵吧——

毕竟,他们连自己的命运都决定不了,关心战争又有何用?倒不如关心关心远方的亲人,让他们少受战争之苦。而事实上,黑夫和惊也的确这么做了。

两封家书主要的内容,除了一些家长里短,主要就是伸手向家里要钱。

黑夫的家书中,这样说道:

“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愿母遗黑夫用勿少。”

译文:黑夫给家里写信的目的,是希望母亲能给黑夫寄些钱来,还有就是,母亲赶紧给我做几件夏天穿的衣服,速度要快!另外就是,钱多寄些。

黑夫的家书发出去不久,因迟迟等不来钱,焦急的惊又发出第二封家书,请看家书原文节选:

“愿母遣钱五六百,?(fǔ)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 ,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

译文:妈,再不给我俩打钱,我们就真的要死了!我们要的不多,只要五六百块就够。

俗话说,话越短,事越重,黑夫和惊俨然到了山穷水尽之际了。


惊提出的“钱五六百”是个怎样的概念呢?

根据秦《金布律》记载:一件冬天穿的衣服,值钱一百一十;一件夏天穿的衣服,值钱五十五。至于为何都是十一的倍数,因为,秦朝的钱币乃是够十一,便是一布(货币单位)。

换言之,惊所要求的钱,仅够两人置办十件夏天的衣服。

这笔钱多吗?不多,搁现在也就几千块钱。如今的大部分家庭,眼瞅着儿子受难,都不难凑出几千块钱给俩儿子救急吧?

当然了,黑夫和惊两人并非仅仅是为了夏天的衣服,这些钱,他们还要拿来吃喝度用,还要还账——如果再拖下去,债主就要下狠手了。

也就是说,兄弟俩在未知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只有二三百钱可供支配。这段时间可能是一个月,可能是半年,也可能更久。

总之,俩兄弟真真是“一毛不拔”啊!

第一封家书由黑夫发出去,强调了兄弟二人非常缺钱,希望母亲能够给寄一些钱。

不知是家里人故意拖着不给,还是其他原因,兄弟俩并没有收到钱,也没有收到家里寄来的衣服。

家人没有收到这封家书吗?


收到了,第一封发出去的家书,就静静地躺在大哥衷的墓里(云梦睡虎地4号墓),不知何故,家人并没有把黑夫和惊的“求助”当一回事儿。

惊的第二封家书发出去的时候,已经攻下了“淮阳”——即秦国灭掉了楚国。

此时,淮阳城里盗贼横行,楚国的残余势力顽强抵抗,秦军士卒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不仅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时刻面临敌人的偷袭;而此时,他们借钱的人也到了油尽灯枯的境地,逼着他们还债。

因此,惊在第二封家书里,用了三个字:急!急!急!

连写三个"急"字,足以看出惊和黑夫日子过得那是相当的不如意。可叹的是,这封家书寄出去,很有可能还是石沉大海,黑夫和惊的命运,也在这一刻被定格——向家人讨要物资和钱。

黑夫和惊作为军人,在秦国,他们并没有工资。

秦国只给他们提供粮草和兵器,至于平时所穿的衣物,全都需要自备。由于秦国攻下淮阳之后,又被楚国残余势力反扑,黑夫和惊被困在城内,断绝了物资生死未卜,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讲,就是:

“为惊视祀,若大发毁,以惊居反城中故。”

译文:没事儿的时候,多给我们哥俩烧烧香,如果抽中了下下签,那是因为我们现在被围困的缘故,到那时就当我们不在了吧。

如果说第一封家书是为了买衣服,那么,第二封家书,完全就是为了买命。

黑夫和惊之所以理直气壮地向家人要钱要物,这些东西也都是他们用命换来的。根据秦朝的律法,平头百姓想要获得地位,只有一条路可走:获得军功。这军功,自然也就是打仗而来。


获得军功的人,家人可以享受更多优厚的待遇。

从睡虎地4号墓、即黑夫和惊的大哥衷的墓的发掘情况来看,墓中除了大量的竹简和木牍,还有各类青铜器、陶器等物品,这些东西,在物资匮乏的古代,可以看作是一种阶级的象征。

可见,黑夫和惊为他们的家人,立了不少军功。

这一点,在黑夫给家人的第一封家书里也有展示:

“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

译文:如果我的书信你们收到了,一定要给我回信,而且一定要告诉我,秦王授予咱们家的爵位的文书到了没?不管到没到,都一定告诉我。

可以说,正是黑夫和惊在前线的拼命,才为家人带来活下去的资本。

为家人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却只要了五六百钱,这种正当而合理的要求,不知为何,家人并没有满足。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黑夫和惊的命运,也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无从知晓。

不过,根据推测,黑夫和惊在之后的统一战争中,恐怕凶多吉少。

黑夫和惊寄给大哥衷的这两封家书,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家书。如果黑夫和惊平安归来,衷断然不会将这两封家书带进自己的墓里。衷一直保存这两封家书的原因只有一个:他的两个兄弟出意外了,而这两封家书是他们留在人间最后的遗物。

至于家人为何不给他们寄钱,甚至不给他们回信,二人的家书里同样涉及一个人物——新妇,也就是惊的新媳妇。

惊临出征前,将新妇拜托给了大哥照顾。

如果这就是衷不给两个弟弟送钱的理由,那么,人心也太险恶了。当然了,这只是一种猜测,真心希望黑夫一家平安终老。

8

大家都知道汉刘向作《列女传》,开历朝正史载女性事迹的滥觞。这本是好事,但如果把历朝历代的《列女传》放在一起,进行纵向的比较,就会发现一桩诡异的事实,那就是对女性贞操节烈的要求逐渐发展到完全不近人情的地步。

《后汉书·列女传》中共收入22人,分贤明、忠勇、仁义、孝道、才慧、贞节、节烈等七项内容。其中贞节一栏只有两人,节烈一项也不过五人。

《晋书·列女传》两项相加,十五人;《魏书·列女传》两项相加,七人;《南史·列女传》涉及人数本来就少,只分三类,其中贞节收入三人;《隋书·列女传》的这两项共收入七人。新旧《唐书》的《列女传》加在一起,贞节有七人,节烈有十三人。

从《后汉书》到《新唐书》,因贞节和节烈而被收入正史的女性,其占总体的比例并不算高,而人数也相对较少。但情况从宋朝开始发生了剧烈变化。

《宋史·列女传》收入贞节三人,节烈三十三人。《元史·列女传》收入贞节三十四人,节烈一百四十余人。《明史·列女传》收入贞节四十八人,节烈三百余人。《清史稿》创下记录,贞节有一百多人,节烈有四百多人。

不仅越是切近,《列女传》中贞节和节烈的人数就越多,而且其占总体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好像对女性其他美德都不再作什么要求,只要守贞即可,为了守贞作极其惨烈的斗争,则是最好。作为比较,《清史稿》中“贤明”一类只列入十二人,“才慧”才二十三人,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女子无才便是德”。

而越是晚近,匪夷所思的记录就越多。比如《元史·列女传》中有的女子被列入其中,是因为“代夫烹为军粮”,这短短六个字是如此触目惊心。再比如《清史稿》中有的女子是因为水灾,不慎看见了四散奔逃的男子的身体,就投水自尽了。

《明史·列女传》是历朝正史中节烈、贞洁的女性占所列全体比例最高的,所载四百来位女性中,有三百五十多位是因为这两项入选的,诡异的记录就尤其之多。有人染病二十多年,坚决拒绝男性医师的医治,病死了;有人守寡独居小楼,死时拒绝男性上楼来抬,家人不听,结果诈尸的;还有家中进了匪盗,抓她时自己把胳膊上的肉咬下来的。

这些故事太玄幻,太离奇,太血腥也太残忍了。这其中的价值观变化和那种把血腥、离奇之事视若理所应当,当作奇观来津津乐道的思维倾向,都不得不让人齿冷。历朝的《列女传》单看或许还不觉得什么,放在一起来看,只觉得鬼气森森,这背后不知道有多少女性的屈辱和血泪。

具体情况,可以参看《中国妇女史读本》一书中高世瑜教授的论文——《〈列女传〉的演变》。

9

大家好,弹指千年为您解答!

说到细思极恐,让笔者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创作于北宋年间的风俗画,画中详尽记载了当时北宋都成的景象。而它隐藏了多个细思极恐的小细节,是作者故意为之?还是今人的恶意解读呢?笔者罗列了几个小细节,大家一起分享:



细节一、重文轻武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尤其是宋徽宗,他最擅长的便是写的一手好字,俗称“瘦金体”。其实,“重文轻武”是北宋的国策,统治者为避免重蹈唐朝因军阀割据而灭亡的覆辙。北宋讲究文人坐轿,武人骑马,甚至武人见到文人要恭敬避让。



而在画作中,拱桥上骑马的遇上坐轿的非但没有避让,甚至有准备挽起柚子,大干一场的架势,似乎暗示着文人时代的终结,武人时代的来临。南宋时期,抗金名将辈出,而在北宋时期,抗辽名将唯独杨门一家而已。

细节二、士兵羸弱不堪

…虽然北宋“重文轻武”,但拥有强大的政府雇佣军体系,禁军数量庞大,比如《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据记载,北宋拥有禁军数量百万。而且,北宋的武人工资很高,也就是“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禄而薄其礼。”另外,根据宋朝的兵制,禁军中最精锐的“殿前军”驻守在京城。



但在画中,衙门口的士兵或坐或躺,各个懒洋洋,毫无任何王牌军的形象,这样的战斗力由此可见一般。当时北宋士兵的战斗力远弱于金朝、辽国与西夏。“靖康之变”时,汴梁城仅被围数月,便被金军攻破。

细节三、城门不设防,奸细自由出入

据记载,在整个帝制时代,北宋的自由化程度算是最高的,它打破了户籍限制,允许国民自由迁移。虽然平等、宽松、自由,但从画中我们可以发现,城门大开甚至没有一兵一卒把守,严格盘查进出行人。



城楼上的唯一值班守卫望着城下,看不出丝毫的用心。进入城门的驼队,可以看出他们是胡人,也许身份是商人。但不设防的城门在北宋末年,为金朝奸细窥探汴梁的城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靖康之变”时,金军不费摧毁之力便攻破了汴梁的外城。

细节四、消防极差,形同虚设

汴梁的建筑基本为砖木结构,消防是重中之重。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望火楼就是发现火情的机构,同时配有五百余消防官兵,称为“潜火兵”。



但在画中,望火楼不仅空无一人,而且望火楼下,既无救火的“潜火兵”,官兵的营房也改为了小商小贩营业的店铺。“靖康之变”时,金军没有采取火攻汴梁,估计是舍不得它的繁华非凡吧。

细节五、党争严重,奸臣当道

北宋宋神宗时期,因“王安石变法新政”引发残酷的新旧党争事件,虽然变法失败,但依旧对北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宋徽宗上台后,试图缓解党争关系,却无法化解。宋徽宗只好启用蔡京,蔡京上台后,与宦官童贯等勾结,将司马光(旧党)等人定为奸党。



在画中,车夫将被废黜的旧党书写的大字屏风当作苫布,包裹着和旧党有关的书籍装上车,拉到郊外销毁。由此可见,蔡京等人利用“新旧党争”,排除异己,打压忠臣。

细节六、税收沉重,官逼民反

北宋宋徽宗时期,方腊、宋江起义不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苛税猛于虎。宋徽宗末年,田税不仅变重,甚至民间好田被官员诬告为荒田,土地兼并严重。渔民被按船只强行收取赋税,逃税者按盗匪处罪。暴税下,百姓怨声载道。

在画中,税务所的税务官因报价太高,引起车夫们的强烈不满,一车夫拿出货单与税务官申辩,另一车夫大声争执,声音之大甚至勾起了城楼上值班守卫的好奇心,探头俯视。



其实,在《清明上河图》中,除了关于北宋灭亡的伏笔外,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小细节。像青楼女子当街揽客,据《汴梁残梦》记载,汴梁大约有7%的市民从事性服务业。



结束语:《清明上河图》其实暗示着北宋王朝的行将就木,后来的“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在现在看来,简直是一语谶成。

10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儒陈伯达在被关押前大叫:我曾救过他的命"。后来优待,出狱还著文章。

这一叫,真的是历史最危险的片断。新中国建立前几月,在中央所在地发生空袭,毛主席神态自若,在挥笔疾书。大儒闯进来恳求主席撤离。

就在毛主席跨出来一步,身后房屋全倒塌了。

想想中国革命,万一敌机阴谋得成,中国历史、中国命运会怎样,细思极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