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阵法究竟存不存在,三国的八阵图真的可以困住军队吗?

阵法究竟存不存在,三国的八阵图真的可以困住军队吗?

2020-07-21 18:59阅读(82)

阵法究竟存不存在,三国的八阵图真的可以困住军队吗?:答:这里是覃仕勇说史,为您讲述最真实的历史。首先,阵法究竟存不存在呢?天门阵是《北宋杨家将演义》的

1




答:这里是覃仕勇说史,为您讲述最真实的历史。

首先,阵法究竟存不存在呢?

天门阵是《北宋杨家将演义》的虚构,写得神神道道,说什么阵中有阵,大阵套小阵,子阵套母阵,阵连阵,阵接阵,阵挨阵,阵靠阵,纵横交错,有天罡,有天才,有天宝,有天德,有天翻,有天魁,有天绝,有天斗,摆全了得有一百单八阵,辽兵只摆了七十二阵,却也是阵中阴风凄凄,杀气冲天,魔见哭、鬼见愁了。

太乙混天象阵是《水浒传》中的编排,描绘得更加玄幻,分青龙、白虎、朱雀,按东南西北,分斗、牛、女、虚、危、室、壁、亢、氐、房、心、尾、箕、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等方位摆列,阵内有风雷电雨,常常是风雷火起,空中霹雳交加,杀气满天,走石飞沙,端的是天兵惊心,神将胆落。

……

实际上,《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的八卦阵也非常神妙。

且说刘备不听赵云、诸葛亮等人的苦劝,坚持兴兵为关羽报仇,在夷陵与东吴大都督陆逊对峙。陆逊按兵不动,刘备难忍天气炎热,屯兵于树木之间。马良将刘备布营图本带往成都呈给诸葛亮。诸葛观图大惊,料刘备必然溃败,一面火速调军准备救应,一面告诉马良自己已经在鱼腹浦布兵10万,可保刘备逃往白帝城。果然,陆逊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刘备仓皇逃命,在赵云的死护下狼狈撤往白帝城。陆逊乘胜追袭,到鱼腹浦,忽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股煞气,冲天而起。陆逊疑惧,深怕中伏,先退兵十余里,再派人探访,得知前处只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一人一骑。陆逊大异,亲自入石堆观看。哪料进得阵来,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举目怪石差峨,槎桠似箭;横沙泥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陆逊惧意横生,却又无可奈何,眼看小命休矣,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出了石阵。

小说介绍,这是诸葛亮按照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布置下的八阵图,用石头摆成,吸收了八卦排列,兼容天文地理,威力巨大,“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三国演义》这段描写,后来被武侠大师金庸多次化用,搬入了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之中,黄药师、黄蓉父女用桃树、用海滩礁石布八卦阵,弄得众江湖豪客团团转。

但是,这种情节一看也是假的。

尽管《水经注?江水》、《太史升庵全集》以及《奉节县志》等书都言之凿凿地说现在位于奉节县城东一公里的水八阵图,就是诸葛亮当年所为。

但是,从时间上分析,当年诸葛亮领张飞、赵云逆长江而上救助刘备时,军情紧急,根本来不及在此摆设阵图。另外,依靠固定的石块来困死敌军的事只能发生在神话传说里,现实根本办不到。再者,陆逊也根本没有到过这里。

所以,《荆州图副》、《寰宇记》、《荆州记》等史料都认为诸葛亮在鱼腹浦设八阵图事属于“妄传”。

诸葛亮在鱼腹浦设八阵图事虽属“妄传”,但诸葛亮根据周文王《后天八卦》、孙武《八阵之法》、孙膑《八阵篇》等古代阵法,结合蜀魏战争的实际需要,推演和创造出自己的八阵图却是不争事实。

《三国志》、《水经注》、《华阳国志》、《汉中府志》、《沔县新志》、《忠武侯祠墓志》等众多史料均有记载:诸葛亮曾在定军山上“筑督军坛,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

收录在《诸葛亮文集》中也有《八阵图法》,诸葛亮在文中自豪地说:“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复败矣。”

所以说,诸葛亮的八阵图虽然没有《三国演义》里写得那么神奇,但从诸葛亮“庶不复败矣”一语,可知其威力非同寻常。

八阵图具体如何布阵呢?诸葛亮只在《兵要》第九篇中泛泛说了一下:“以朱雀旗竖午地,白虎旗竖酉地,玄武旗竖子地,青龙旗竖卯地,招摇旗竖中央。”后人难得要领。

清嘉庆年间的武侯墓祠主持道人李复心专门到定军山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在《忠武侯祠墓志?沔阳八阵图考》称:诸葛亮当年“在沔阳之高坪(即定军山下武侯坪)积石为垒”,并且,这些石垒“于今俨然”。根据这些石垒,李复心认为其阵法有“当头阵法”、“方阵法”、“下营法”,等等,以八阵图来练兵,使军队“行则为阵,止则为营”而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战争之主动权。

但李复心本人在军事上终归是个门外汉,虽知“伍者五行生成之数也,阵者八卦之象也,游兵者二十四气之数也”,始终没法窥探出其中的精奇玄妙;而这些“八阵图”石垒残迹又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分田到户时被彻底毁去,现在的诸葛亮八阵图已经成为了中国古代军事科技史上一道难以破解的课题。

可惜可惜。

最后,总结一下:阵法是真正存在的,诸葛亮的八阵图的确威力巨大,但像小说写的,用几十堆石头就能困锁十万大军,显然是虚构的。

2

阵,当然存在,不懂瞎扯两句,古代有,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人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行六合等等吧,不一一细说。另外首先要选择地形,根据地势,全方位布控,包括诱敌深入,分割,包围,聚歼,等等吧,来达到尽可能全歼敌人,怎么会沒有阵呢,任何时候都用得上。不懂瞎扯。勿喷。

3

其实古代的阵法我们不能妄自评说 仅我而言还是有存在的必然性 但是不会像影视剧那样夸张 摆弄一些石头或者士兵来回变换队形 就可以把一只大军迷惑 历来兵家策略是 “兵不厌诈 ”所谓的阵法也可能是为了迷惑敌军 也可能是缓兵之计 为了拖住敌军 从而达到合围进而消灭的目的 也是对自己实力的一种展示 以求震慑对方《新三国》里 曹操不就是先摆阵法 施展个人魅力 用此计拖住了袁绍的大军 从而攻破袁军的侧防线和后防线 瓦解敌军意志 以少胜多 最后袁军大败 以我个人而言 历来的阵法主要的作用是震慑 威慑与心理战术 胜败与否不只是人数武器和后勤保障的优势 人的意志力也很关键 一旦意志瓦解 其结果可想而知 就像我们历年的国庆阅兵一样 不单只是仪式和活动 更深层的原因还是震慑作用 展示我国国力和军力的强大 军人军事素质及先进武器装备的威慑力 这也是意义上的排兵布阵 也是阵法 以上仅我个人之言 感谢邀请

4

军队作战排兵布阵,那是肯定的,不然那么多人搅在一起岂不乱成一锅粥,尤其步兵,如果被骑兵一冲击,就会完全溃散。甭说冲锋陷阵,保不齐互相踩踏,就死得差不多了。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根据记载有十大阵法: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

古时作战,都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也是这个意思。主将需要知道根据各兵种的作战特点,进行排兵布阵,平时演练;战时根据战场形势及时调整战略安排。

因此对主帅的个人素质要求极高,冷兵器时代,战场厮杀是非常残酷的,主帅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自己不自乱阵脚,三军更不能乱阵脚。这个“阵”就是“军阵”。不然必定溃不成军。

当年漠北之战,本来主攻是霍去病,他率领的部队以骑兵为主,用来对抗匈奴骑兵。谁曾想卫青迎头赶上了单于的部队,卫青率领的部队主要以步兵为主,他利用武罡车布阵,用弓弩挡住骑兵冲击。赢得战争的胜利。

当然即便有阵法,也不可能像电视剧演绎的那样神乎其神。

八卦阵能不能困住敌军,得看敌我双方的兵力情况。如果敌军几倍于我方实力,什么阵,都挡不住,更别说“围住”“困住”。

《孙子兵法》说,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而且古代双方主帅斗法,看谁“布阵”厉害,一般也是在兵力旗鼓相当的情况下,斗智斗勇。

5

中国最早研究阵法的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

他在《孙膑兵法》中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将阵法分成十种阵型:方阵、圆阵、疏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和火阵,后世根据他的这十种基本阵型又发展出了梅花阵、鸳鸯阵、八阵图等阵型,还有什么一字长蛇阵、六丁六甲阵、十面埋伏阵都是来源与《孙膑兵法》。

孙膑生活的年代,战车是战场的主要作战工具。

当时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大小就是以战车的多少来衡量的。

战车威力巨大,但制作的成本昂贵,目标太大,也需要步兵掩护,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步车阵可以说是最早的部队阵型。

(车阵)

为什么古代打仗需要列阵呢?因为古代通讯不发达,要想将将领的作战意图传达到每一个士兵手里,是一伯很困难的事。

而训练有素的机械化阵型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每名士兵只要记住自己在阵型中的位置和任务,听从自己的小队长指挥就可以了。

只要阵型不乱,各司其职,敌人就是数量比已方多,可不容易攻破阵型。

而且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根据将领的旗语改变阵型,或出击,或防守,每个人的作用都可以实现最大化。

阵列中的士兵都是受到严格训练的,要求闻鼓则进,闻金则退。

阵列以每行或者每列为一个作战单元,长兵器、短兵器和弓箭相互配合,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士兵,甚至可以对付比已方多出十倍的乌合之众。

(鸳鸯阵)

阵有大小之分,大的可以是十几万人结成的大阵,小的十来个人也能排列。

比如戚继光对付倭寇的“鸳鸯阵”, 以11人为一队,队长在前,左右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挡住敌方的箭矢、长枪,掩护后队前进。

后面二人执狼筅,刺杀敌人,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长枪手的攻击。

接着是四名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盾牌手和狼筅手。

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提供支援。在这个小小的阵中,每个人都分工明确,只要做好自己的任务,便能有效杀敌。

马其顿方阵也许是最著名的阵型了。这个阵型主要由手持超过18英尺的长枪手组成,并有骑兵和轻步兵掩护配合,是一个各兵种有机结合成的混成部队。

作战时斩杀敌军就象割草机割草一样利索。亚力山大能打败数量上占优的敌人,马其顿方阵功不可没。

(马其顿方阵)

八阵图是诸葛亮在前人基础上创制的一门阵法,是从上古后天洛书中得来的灵感,全阵设置了“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千变万化,可挡十万精兵。

《三国志》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八阵图的精粹在于它的千变万化。八阵图名曰八阵,其实可以变成六十四个小阵,有正有奇,有主有次,有进攻阵型,也有防御阵型,还有机动阵型。

(八阵图)

八阵图的精髓在于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阵型。它大阵包小阵,按文王八卦方位排列,变化循环无穷,能做到“敌冲其中、两头皆救”,互相呼应。

根据《八阵图碑记》记载:“诸葛武侯之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宫,一在新都弥牟镇。”

目前我还没有机会去目睹八阵图遗址的风采,但愿有一天能圆了这个心愿。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6

阵法当然是存在,不然怎么说排兵布阵呢?那么,阵法到底有没有用,八阵图又是怎么回事,真的那么神奇吗?

第一,在三国之前,阵法的应用就很广泛了

在诸葛亮的“八阵图”之前,早就有阵法了。打仗要是没阵法,就谈不上军事艺术,只能说是群殴了。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战争频繁,军事艺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阵法的应用越来越精巧与广泛。

比如说,在著名的繻葛之战中,一代雄君、著名的军事家郑庄公,就是以“鱼丽阵”大破周王师。“鱼丽阵”就是战车部队与步兵之间的协同作战,具体的安排是战车在前,战车之后是步兵,步兵的位置是填充战车与战车之间的空隙。也有另一种说法是郑国的方阵以二十五辆战车为一排,在战车与战车之间有五名步兵,这种队阵的特点是步兵和战车之间可以互相支援,战车可以凭借其防御力和居高临下的优势,支援两边的步兵队伍,而步兵在战车旁可以防止战车被敌军分割包围,陷入孤军作战的危险。郑庄公一直致力于军事上的革新,其战术思想是居于领先水平的,这也是郑国能称霸一时的原因。

第二,在诸葛亮的八阵图之前,就有“八阵”的记录

“八阵”这个词,最早并不出自诸葛亮,在《孙膑兵法》中就有了:“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

东汉班固写的著名的“燕然山铭”中,又提到八阵。这是在窦宪北伐匈奴后,写的一篇功铭文,其中有一句是“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

班固所写的八阵是什么呢?根据记载,汉军的的阵法有八种:一曰方阵,二曰圆阵,三日牝阵,四曰牡阵,五曰冲阵,六曰轮阵,七曰浮沮阵,八曰雁行阵。所谓八阵,就是军队在作战过程中的八种阵型变化,虽然我们不清楚具体的变化,但从名字来看,可以猜到一些。方阵就是方块阵形,圆阵就是圆弧阵型;牝是雌性,牡是雄性,阵形就应该就是凹凸阵形了。窦宪破匈奴之战,去诸葛亮并不算很久远,因此,汉军八阵,对诸葛亮的八阵图应该是有启发的。

第三,诸葛亮的八阵图

《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我想这里所谓的八阵图,就是八种阵形变化的图解。

诸葛亮把八阵图用石头垒成一个模型,史料是这样写的:诸葛垒南有亮所造《八陈图》,自垒南去聚石八行,行闲相去二丈,因曰:‘八陈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八陈及垒,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

在《晋书》“桓温传”里,写说桓温曾见到这个八阵图的模型,他看了后,说“此常山蛇势也。”当时跟随他的一帮文武官员,没人看得懂。

这个八阵图一直到宋代还有,苏东坡见过,他这样写:“武侯造《八陈图》于鱼复平沙之上,吾尝过之,自山上俯视,百余丈,凡八行,为六十四蕝蕝正圆,不见凸凹处,又就视皆卵石,漫漫不可辨。”

八阵图很有名,但有什么实际作用吗?从史料来看,还是有的。

我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西晋的名将马隆,在讨伐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时,史书载:“隆依《八陈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奇谋闲发,出敌不意。

《北史》也有个记录:后魏时柔然犯塞,刁雍上表采诸葛八陈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是时所制陈法十余条,有飞龙、腾蛇、鱼丽之变。

八阵图其实没那么神秘,只是诸葛亮在前人阵法的基础上,做了点补充。后来却被吹成如何神奇,如何变化无穷,可挡十万雄兵等等,这些都是夸大其辞。要知道,连诸葛亮本人都是常败将军,五次北伐无一成功呢。

7

传说中石头摆下的“武侯八阵图”并没有“困人”这样的神奇功能,只是诸葛亮“演习布阵”留下的痕迹。

但阵法是我国古代真的存在的。

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家为了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发明出来的一种“作战队形”。

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家的智慧结晶,在我国古代不仅有步兵阵法、骑兵阵法,还有骑步混合阵法专门用来“协同作战”。

早在皇帝蚩尤大战时,阵法就已经走上了历史舞台;武王伐纣“封神大战”后,姜子牙就完成了兵法著作《太公兵法》;后世的各种兵法都有专门的篇章讲述“兵法战阵”。

“兵仙”韩信能够打败“力能扛鼎”的项羽,靠的就是“十面埋伏”大阵;冠军侯霍去病深入大漠“封狼居胥”,可不是运气好,靠的就是苦心钻研出来专门克制匈奴的“车悬之阵”;戚继光能够根除困扰明朝沿海几百年的倭寇,靠的就是尽心创造的鸳鸯阵。

这些都是古人发明出来的,最大程度发挥己方优势的“作战队形”,因为古代兵书大都秘而不宣,又被称为“阵法”。

孙子曾经说过“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

可见“八阵”早就为历代军事家所用,但是因为诸葛亮的传奇性而形成了所谓的“武侯八阵图”,在演义小说里大行其道,成为了一种神奇的阵法,披上了神奇的面纱。

杜甫也曾称赞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可见“八阵图”的威名。

只是如何凭借成都“八阵图遗址”揭开这层面纱,还需要后人的努力。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8

在古装剧和古代小说中,但凡涉及到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都会提及名目繁多的阵法,如一字长蛇阵、七星北斗阵、平戎万全镇、和本朝八阵等等,这些阵法有的是小说家虚构的,有的则是的确存在,并在中国军事历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诸葛亮的八阵图。

“八阵”之名最早出现在《孙膑兵法》中,此后该阵法一直延续到两汉三国时期。诸葛亮则对“八阵”进行了创新,极大地提高了蜀军地战斗力,有利地抵御了魏军的侵袭。

关于“八阵”,《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记载:“阵数有九,中心零者,大将握之,四面八向皆取准焉。阵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散而成八,复而为一。”由此可见八阵是由八个阵围绕一个指挥中枢组成的一个大方阵。而诸葛亮的八阵图为步兵、弩兵、车兵、骑兵合成编组的方阵,中心阵由16个小阵组成,八阵各由6个小阵组成。八阵在实战中的主要作用是防御敌军进攻。

9

阵法,三国演义中曾经描述过诸葛孔明的八阵图,而当时诸葛亮摆出八阵图的目的,正是为了困住东吴猛将,陆逊。

传说当时的陆逊,若不是事出意外,是要死在八阵图之中的,陆逊带领雄兵十万,直取西蜀,诸葛亮为了北伐的安稳,决定给东吴一个下马威。

陆逊率领的精兵强将,进入阵中以后,瞬间就失去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出去的路,还是后来,黄承彦为了蜀吴两国联合之事,才进入阵中将东吴诸位将领引导而出,而陆逊在这之后,后怕不已。

黄承彦肯定也是受到孔明指使才进去破阵的,当然了,这也都是罗贯中老前辈自己的一些妄想,一个阵法再厉害,难道还能困住精兵十万?

三国志中曾经记载过: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元戎),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

这说明诸葛亮是一个奇才,曾经造出来过很多新鲜东西,而如今的中国浙江,就有一个诸葛村,村子的街巷就是按照诸葛亮的八阵图所做,传说如果是外人进村,根本就进不去,八阵图的神秘可见一斑。

当然了,神秘归神秘,要说能困住陆逊的十万大军,信他才怪,十万大军单单是分散开来站在那里,那面积就已经十分广阔了,要说这个阵法起到了迷惑敌军的作用还是可能的,毕竟从那个村子看来,这个阵法的确有一些玄妙之处,能够误导方向,让人找不着北,但是困住十万大军,根本是不可能的。

阵法这种玄乎其玄的东西,其实也是存在的,不过大多都是一些战阵,古代打仗的时候,排兵布阵者都会将军士有意识的排布出一种特殊的形式,这样的形式自然无论是对攻伐,还是对防守,都起到了集中力量,分散伤害的作用。

白袍小将薛仁贵就摆出过龙门大阵,而古罗马也有骑兵楔形战阵,步兵方阵军团,这些对军队战斗力都是由不少的促进作用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有一些阵法自然也是不足为奇,而这些阵法虽然一般都有些用处,但是较之罗贯中的八卦阵,差的可不是一心半点,阵法的存在当然是真的,但绝对没有那么神。

其实要是放到现在,不管阵法有何作用都没用,阵法再玄妙,都抵挡不住飞机大炮,一力降十会就是这么个意思。

10

阵法存不存在呢?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诸葛亮的八卦阵能不能困住人?这也是没有什么怀疑的。题主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其实,应该是对于阵法的概念有些分辨不清。

所谓的阵法,其实就是冷兵器时代,两军交战的时候,为了迎敌而摆出的行列形式。阵形的部署,一般是不愿意敌方一眼望穿的,它布置得都相对复杂。这样做的目的,既为迷惑对方,也为了保护自己。一个主帅,常常会根据敌情、地形和气候来排兵布阵,这就是所谓的阵法。而阵图就是为了方便操练而绘制的阵法图案,其中有人员配置、兵种安排、武器装备、变化规律和进攻防守的技巧。而诸葛亮的八阵图,其实就是八种不同的阵法综合而成的阵图。汉代大儒郑玄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孙武有八阵的设计,而所谓的八阵,即是方、圆、杜、牝、衡、罘置、轮、雁行。孙子还曾经说过“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在孙膑的兵法中也有八阵、十阵的说法。“知八阵之机,才是王者之将。”这就更是把阵法上升到了关乎天下存亡的高度。而历史上有关的阵法有很多,韩信的十面埋伏阵,霍去病的车悬之阵,刘裕的却月阵,李靖的六花阵,成吉思汗的鱼鳞阵,戚继光的鸳鸯阵……这些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己方的优势而创造的阵法。这些明确的记录都能够清楚地表明,阵法是自古就有的。

阵法既然是为了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那么自然就能困住对方。而《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使用八阵图的运用,让人叹为观止,连杜甫都赞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关羽被杀之后,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的规劝,一意孤行,大肆兴兵攻打东吴。在夷陵和东吴大都督陆逊对峙。陆逊按兵不动,静待时机,而蜀汉忍受不了酷热的天气煎熬,刘备就屯兵在树林之间。马良把刘备屯兵的阵形带到了成都,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看到阵形,大惊,料定刘备必败。他一方面火速调遣部队前往夷陵,接应刘备,一面在鱼腹浦布置了10万兵力,以保护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刘备在赵云的护卫下狼狈逃亡白帝城。陆逊乘胜追击,到达鱼腹浦。他看到鱼腹浦依江傍山,阴森可怖,煞气冲天。陆逊担心中了埋伏,退兵十余里,再派人前去打探。探子进了鱼腹浦,没有看到一个人,只有八九十堆石头。陆逊大为讶异,就亲自进入其中。可是,他一进阵,里面就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举目怪石差峨,槎桠似箭;横沙泥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陆逊想找一条路出阵,却怎么也找不到。他很是惊慌,惧意横生。眼看他小命将休之时,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的帮助,方得出阵。

几块石头就能困住几万人的大军,这明显是不现实的。先进的战法只有与先进的战阵相互配合,才能使军队发挥出最强悍的战斗力。而阵法始终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石头就是石头,它能有什么战斗力呢?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就是马奇诺防线,不也被德军绕开而成了一个笑柄吗?

当然,诸葛亮的八阵图是确实存在的。《三国志》、《华阳国志》、《汉中府志》、《沔县新志》、等史料都有记载:诸葛亮曾在定军山上“筑督军坛,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而诸葛亮自己写有《八阵图法》一文,并宣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复败矣。”八阵图或许没有《三国演义》中演绎得那么神奇,但是威力自也不容小觑,不然他以何得意呢?而据史料记载,司马昭灭蜀汉之后,曾经令陈勰“学武侯图阵、用兵倚伏之法”,并表示可用“武侯遗法教五营士”。北魏时习雍也曾经上书文帝;称“宜采诸葛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

尽管这些记载都有文字可循,但是传到后世却失传了。而后人想要参透八阵图却是始终不得要领。这是因为关于八阵图的列阵要领只剩下诸葛亮在《兵要》第九篇中的一句话:“以朱雀旗竖午地,白虎旗竖酉地,玄武旗竖子地,青龙旗竖卯地,招摇旗竖中央。”

综上所叙,阵法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和沿革。而诸葛亮打八阵图只是诸葛亮对前人的阵法吸收基础上的创新,是他智慧的结晶,在当时确实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只是遗憾,他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文字信息,以致我们不能一窥它的真容。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