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清军兵临南京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为什么说“

清军兵临南京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为什么说“

2020-07-21 18:57阅读(91)

清军兵临南京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为什么说“水太冷,不能下”?:都说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忠臣是什么呢?是无条件忠君。无论君王是对是

1

都说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忠臣是什么呢?是无条件忠君。无论君王是对是错,是仁君、是暴君、还是失德之君,必须要以忠相待。

一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做好了则千古流芳,做不好就遗臭万年。钱谦益这个人怎么样,历史早有定论,\"二臣\"、\"卖国贼\"。

不了解钱谦益这个人是做不出全面评判的。钱谦益为什么坏的这么有名,他到底做了什么坏事呢?

降清剃发

1645年,满清军队兵临城下,钱谦益应该投河殉国的,但他的女人柳如是拉她下水时,贪生怕死的钱谦益却以一句\"水太凉\"搪塞过去。

在大清要求百姓剃头的时候,钱谦益却说头皮痒痒,自己先溜出去剃发了,没有人怀疑此事的真实性,因为钱谦益确实率领明朝官员向清军将领多铎投降了,确实剃发了。钱谦益不该这样贪生怕死。他应该率领大家和清军在南京城决一死战,让清军再来一次扬州和嘉定那样的屠城来成全几十万百姓不成功便成仁的美名,给多铎一次血染剑锋的机会。

只要你拿过一天朱家朝廷俸禄,你就是大明的人,你的命就是朱家的,就该为国尽忠,不为朱家殉葬就是叛徒,就该遗臭万年。至于会不会是有人嫉恨你,用柳如是一个女人还能坚决为大明殉情来反衬你不丈夫,不如女人,统统都不重要了。

钱谦益还做了一件叫人诟病的事,那就是不按照祖训立福王朱由菘当皇帝,非要立潞王朱常膟为接班人,理由是福王荒淫、无能。说人家写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还大选美女,还说人家春节的时候贴了这样一副对联: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

要知道谁来接班本来是人家朱家自己的家事,虽然史可法也说了福王朱由菘有七大理由不能当接班,可史可法毕竟跟清军血战到底,以身殉国,还让清军犯下了扬州十日屠城的暴行。扬州陷落之前,史可法和朝廷联系不上,南明总兵劝告史可法投降不成,自己率部投降。南明各镇兵马均对史可法见死不救,不听调遣,史可法明知道抵抗万分之一希望也没有,

但为了报答皇恩浩荡,拼死抵抗,清军入城后疯狂报复,对清兵下令十日不封刀,扬州全城百姓屠戮殆尽,数十万人死于清军屠刀之下。

多铎在扬州犯下暴行,震惊天下,接下来进攻南京的时候,多铎换了一副嘴脸,广告南京百姓说,清军入城后\"不杀人、不剃发、照常乐业\",南京不少官民都写标语\"大清国皇帝万岁万岁\"和\"顺民\"等字样出城投降。

苏州所属各县也纷纷归顺,没有表现出一点对大明的留恋。而把南京投降的功劳归功钱谦益一人有点抬举这小子了。

南京百官和百姓为什么对自己的汉人政权如此绝情,对异族政权出城相迎,除了对扬州十日屠城的恐惧,还有对明朝皇帝的误解。江南地区赋税很重,可是国难当头大家应该理解,南明皇帝对百姓加重赋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再说,皇上选妃子筹办大婚也需要花钱呢。办得排场一点会让满清嗤笑。皇上在南京没有中意的女人,肯定要去江浙一带选美,老百姓找对象还要挑拣一下,何况是皇上的终身大事呢?可这些大明子民在皇上选美的时候不是踊跃献出自家的女儿,而是\"因奉旨选婚,越中嫁娶如狂,昼夜不绝\"。南明的文学家张岱污蔑朱由崧说:\"自古亡国之君,无过吾弘光者,汉献之孱弱、刘禅之痴呆、杨广之荒淫,合并而成一人。\"钱谦益没有为这样英明的皇帝效忠,反而以城中百姓安危为名当变色龙,实在是让人不齿。

出尔反尔

钱谦益卖身求荣获得了一官半职,在大清政府担任礼部侍郎。但没有干多久就辞官回乡,开始了诋毁满清,支持明朝的活动,还跟郑成功他们联系,自助反清势力。这让清朝皇帝很是不爽。指责他说,既然你投降了大清,为什么又叛变?这就像一个女人跟老公感情不好离婚了,又嫁人了,应该和新嫁的老公过一辈子,哪怕他有抽烟喝酒、赌博和家暴,你也不能再回头,是不是?

你钱谦益后来为了抗清家徒四壁,那都是你自找的。这就像你在一家店铺买了一双鞋,穿上了才知道不好看,做工也不好。所以就把鞋退了。又去另外一家买了一双,可是这家的鞋子不仅不好看,穿上走路还卡脚,但既然你买了,就得认命,既然退过一次货,就不能再去原来那一家买了。钱谦益变节投降大清,又背叛大清反清复明,这就好比你在淘宝A店买了一件商品退了货,这家被退货的老板心里不爽,就要打电话骚扰买家一样,然后在买家差评之前先给买家一个差评。乾隆皇帝给钱谦益的差评就是贰臣中的贰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钱谦益作为朝廷命官,还曾经是礼部尚书,平日里教育大家爱国,而你自己在国难当头却不能以身殉职,共赴国难,反而变节投敌、卖身求荣;你的民族气节哪里去了?所以钱谦益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注定被世人所唾弃。

2

钱谦益作为明朝末年的文人士大夫,应该说是整个明朝中后期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在明朝灭亡时的所作所为,既有其个性因素,也有知识分子的共性因素,以此作为基准来看待钱谦益没有为明朝殉国,应该算是比较靠谱了。

钱谦益应该算是科举取士中的佼佼者,在万历三十八年的科举中,考中一甲三名,也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探花,是正儿八经根正苗红的主。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中期时已经相当完备,不是科举出身的人压根不可能位列中枢,只有是进士的情况下,后续才能身居高位,在殿试结束后,大多数进士都要外放到地方,从知县一类的官员做起,而一甲三名这样的成绩可以直接入翰林,也就是京官,此后前途无量。

作为一名成功的科举人,钱谦益应该是秉承儒家那种家国天下的情怀的,能够有一番作为是钱谦益的人生准则,但是在天启元年钱谦益第一次出任浙江乡试主考官的时候,就发生了科场舞弊案,应该说是在那样一个腐朽的政权里想要做事不是那么容易的,钱谦益因病告假。

一直到天启四年,钱谦益再度复出,并且担任了《神宗实录》的编纂工作,这属于官方修史的人物,能干这事的都是能人,钱谦益当时在文坛相当有影响力,还是“东林党”的魁首,本事也大得很。

东林党当时提出“廉政奉公,振兴吏治,放开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口号,得到了一大批文人士大夫的支持,但是毕竟是从学术团体转变为政治团体,在朝堂上的抱团取暖其实就是结党营私,当时东林党的影响力很大,明神宗时期敢于跟万历争国本,明末宫廷四大奇案也有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因为如此,天启皇帝在位的时候积极扶持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打击东林党,钱谦益作为当时的“东林魁首”自然也受到排挤,在阉党的打击下,钱谦益被革职回乡,整个天启朝再也没有被起复。

一直到崇祯即位后,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段铲除阉党后,曾经被打得支离破碎的东林党以不同形式回归,但是党争一起,就是没完没了,阉党被废以后,文人士大夫以籍贯又划分齐党、浙党、楚党等阵营。

互相之间党争不断,钱谦益也是成天跟人骂架,一直到崇祯十年,崇祯想要钱谦益进入内阁,却遭遇政敌温体仁的实名举报,将其当年在浙江科举舞弊案的案底掏出来,崇祯刚即位,一看这钱谦益也不是什么好人,就把钱谦益又给撵家去了。

可以说,在党争这一块,钱谦益的水平根本不行,跟阉党拼的时候拼不过,跟杂牌党拼的时候还是拼不过,就因为一次舞弊,相隔多年两次丢官,可见钱谦益的仕途并不顺畅。

当时的钱谦益倒也想得开了,干脆放飞自我算了,有一点我特别佩服钱谦益,那就是在59岁的时候迎娶当时只有23岁的秦淮名妓柳如是,在当时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要知道钱谦益虽然仕途不顺,那也是差点进入内阁的辅臣,尤其是在文坛上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说是德高望重,泰山北斗都不为过,这样一个学术大咖,在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候迎娶妻子,肯定是要被人说闲话的,而且娶的还不是正经人家的女儿,却是名动江南、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一时间抨击之声四起,钱谦益都不在乎。

不但要娶,还要以嫡亲之礼于光天化日之下迎娶了柳如是,这在当时的学术圈和娱乐圈都算炸了锅了,可以说,像钱谦益这样的大儒,能够以身作则冲破礼教的束缚,还是值得钦佩的。

虽然是老夫少妻,注定是悲剧,但是两人过得也还算可以,钱谦益混迹官场多年,钱肯定是有的,出手更是豪横,直接给柳如是盖了豪华别墅,两个人每天读书论诗,相对甚欢,柳如是还给钱谦益生了一个女儿。

但是好景不长,在两人婚后第三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身亡,清军入关。

就是在这样的关头,南明政权内还发生激烈争斗,钱谦益等东林党人想要立潞王朱常淓为帝,而马士英与史可法等实权派却拥立福王朱由菘为帝,是为弘光帝,最后结果自然是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

马士英担任弘光政权的首辅后,大权独揽,将当初拥立潞王朱常淓的东林党人被尽数诛灭,唯有钱谦益曾上书给马士英歌功颂德才免于一死。

弘光政权在这样内斗中自然无法坚持清军的进攻,顺治二年,清军开到南京,柳如是希望与钱谦益一块做梁红玉与韩世忠,即使不能上阵杀敌,也不能投降清军,因此与钱谦益商议一块投河自尽,以身殉国,但是等到钱谦益最后走到水池的时候,说了一句“水太冷,不能下”而戏谑的收场。

等到清军开入南京后,颁布剃发令,要求所有人都要把头发剔成满洲人的式样,这不同于我们看到电视剧中只剃一半头发的样子,而是基本全剃,跟秃子差不多,只在后脑勺留一个老鼠尾巴那么长的辫子,这叫金钱鼠尾,只有把辫子能够穿入古代铜钱的方孔中才算合格,那叫一个难看,跟野蛮人一样。

当时有地区因为不同意剃发令跟清军殊死抵抗,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作为儒学在明末代表的钱谦益,却神不知鬼不觉得去把头发剃了,当时有人写诗讽刺钱谦益说:“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如今很多人都骂钱谦益不知羞耻,其实也是着实冤枉了钱谦益,钱谦益只能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个代表。

古代的知识分子是接受“天命”理念的,皇帝是天然拥有权力的人,因此他们拥护皇帝,对于想要篡位的乱臣贼子,都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平时以“忠君”来标榜自己,但是当王朝被推翻后,马上却以“识天命”为理由拥戴新主。

换句话说,对于知识分子来说,铁打的士大夫流水的皇帝,不管谁来做皇帝都一样,这种思想是相当矛盾的,反正人家听“天命”的。

比如另一位明末奇葩魏德藻比钱谦益还夸张,魏德藻是崇祯朝的状元出身,仅仅4年就被崇祯提拔为内阁首辅,本以为会有所作为,结果在李自成的军队开入京城后,直接投降李自成,李自成得知崇祯已死后对魏德藻等人说,你们为什么不去殉死,魏德藻却答复说:“方求效用,那敢死?”

这种“识天命”的本领也不是盖的,如果每一个接受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都秉承“忠君”的理念,那么汉朝灭亡的时候,就不应该再存在了啊!

不得不说,儒家学说能够从汉朝一直到清朝都被当权者当作指导思想,没有点哲学辩证法的内涵肯定是不行!

所以说,钱谦益并不是真的嫌弃水凉,而是真的怕死,当然,作为一代大儒,他当然早就参悟透了儒学的真谛,所以,灵机一动,想出了这样一个理由:水这么凉,你让我怎么跳?

3

一提到这个名字,我就恨得牙痒痒的,我就想冲上去撕他。

钱谦益——中华5000年最恶名昭著的墙头草。虽一生都在“礼部”任职,却毫无气质可言。你以为他“忠君”?你以为他会为国殉身?小女子当年就是蒙蔽了双眼,跟错了人!

虽才高八斗,但德行极不匹配。虽一直任职于“礼部”,却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

若单论才华,钱谦益(1582.10.22~1664.06.17)还算是诗书满腹。他22岁考取“探花”(一甲三名进士)在诗坛小有成就,被誉为“清初诗坛盟主”。一直任职于礼部,还曾主要承担《神宗实录》编纂工作。

但徳行龌龊,曾数次被任用,又数次遭贬。

1621年,浙江“乡试”发生“科场舞弊案”。作为“主考官”的他遭“罚俸”处分

由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与“东林党”之争,作为“东林魁首”,钱谦益受到排挤。又因为受到“崔景秀”等人的弹劾,于1624年被革职回乡。

1628年,朝廷推举“阁臣”。他派门人“瞿式耜”进言主推者抛弃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侍郎“周延儒”。遂与温、周结怨。

因浙江考场舞弊案,温、周趁机追奏钱谦益受贿。钱引咎撤职,受“杖刑”。

1637年,温体仁指使“张汉儒”诬告钱谦益贪肆不法。虽有司礼太监求情,仍被“削籍归乡”。

钱谦益就是这样一个利用主考官之便贪污受贿,败坏科场制度,而又打击陷害,混迹于官场的小人。

如果仅仅是这些,我都懒得说他了。特别让人愤慨的是钱谦益的“节义”,简直是千夫所指!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议立新君。钱谦益暗中推举“潞王”朱常淓。但军权在手的“马士英”的一方势强,所推举的“福王”朱由崧成功即位。

马士英尽诛“东林党”诸人。但由于钱谦益见风使舵,上书给马士英歌功颂徳,马士英唯独放过了他。

这里要引入一个“插曲”。

柳如是(1618~1644)——

幼年不幸,身世不清。后被辗转变卖,被江南名妓“徐佛”收养,但她并不沉醉其中。琴棋歌赋俱精,是“秦淮八艳”之一。

柳如是虽是青楼艳妓,却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常与人纵谈时势。

20岁时与钱谦益相遇,因仰慕其才华。钱谦益又在虞山为她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她被感动了,23岁时嫁给了59岁的钱谦益。婚后育有一女。

钱谦益苟且偷生

1644年,清兵进逼南京。柳如是劝其与自己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走下水池。试了试水,说:

水太冷,不能下

柳如是鄙夷地着他:若跳崖,陂太陡;若自尽,脖难受。分明就是苟且偷生呗!于是独自奋身欲跃入水池中,被钱谦益生生拉住。

这回算是看清了他的真实嘴脸。从此二人生隙。但经不住甜言蜜语,慢慢地柳如是又原谅了他。

看到大明大势已去,钱谦益立马改旗易帜,于滂沱大雨中率诸大臣大开城门跪迎清军进城。而当时与其交好的“越其杰”和“袁枢”均誓不仕清,相继绝食而死。

1648年,因受“黄毓祺”案牵连,锒铛入狱。柳如是上书陈情,誓愿代死或从死。清廷感动,释放了他。但对他随时监视,行动上失去了自由。

开门降清并没有给他带来荣华富贵,挨来的是行动上要随时上报。于是他再度转变阵营。

1649年,他从苏州返回常熟。表面上息影居家,却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甚至不顾年迈体弱,多次亲赴“金华”策反总兵“马进宝”反清。并“尽囊以资之”。

但起事遭遇失败。他仍不死心,先后参与郑成功北伐的秘密策划。但郑的北伐再度失败,他这才死了心

1664年6月,钱谦益去世。1776牟,乾隆亲诏将钱谦益列入《贰臣传》乙编(注:《贰臣传》分两部分。“甲编”是记载那些因“未遇其主”,但降清后,对清朝“赤胆忠心”的明朝降臣。“乙编”是记录那些对明、清两朝都不忠心的降臣)。

这就是钱谦益,一个有才无德之人

这就是钱谦益,年轻时是浪子;中年时是热中的政客;晚年时是奸贼;居乡时是土豪劣伸;在朝时是贪官污吏。

这就是钱谦益,一生反反复复,没有立场,没有民族气节。除了想做官以外,从来没有想到别的。

这就是钱谦益,委曲求全,可不计一时之毁誉!

这就是钱谦益,始而叛明,再而反清。本意是在索取仕途,却以“忠明”的借口掩饰,此乃欲盖弥彰!

这就是钱谦益,做了婊子,还想立贞节牌坊。

4

这“水太冷,不能下”似乎并无准确的出处,倒类似于坊间传闻,是真是假,尚不可知。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钱谦益是一个思想和性格都十分复杂的人。他的身份,不乏带有明末文人的那股放荡之气,但却又不时表露出维护传统道德的严肃面目。他作为东林党的领袖,无时无刻都是以“清流”自居,可是在现实中,他却是热衷于功名利禄,留下了谄媚阉党,降清叛明等这等恶名。



钱谦益曾口口声声的说明朝对他是“恩深似海”,他一定会“臣节如山”,可是事实上在清军攻克南京时,他确是第一个向清朝投降的,也是第一个剃发降清的明廷重臣。要知道,曾经与他为好友的明廷河南巡抚越其杰、河南参政兵道袁枢都是拒不降清绝食而死的,这等对比,似乎钱谦益真得已是脸面无存。



“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从钱谦益毫无抵抗就降清,似乎可以看出他并非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可是就是这样轻而易举就降清的钱谦益,在降清后,却又是协助反清势力攻打清朝,如他在降清后,曾不顾年迈体弱,多次远赴金华去劝说总兵马进宝反清。亦如,李定国克服桂林时,已是迟暮之年的他便“日夜结党,运筹部勒”暗中联络东南的反清势力。



晚年的钱谦益似乎再也没有了曾经的汉奸做派,他似乎想明白了什么,他开始为复兴明朝而努力着。当郑成功、张煌言北伐连克数镇时,他开心的写下众多赞扬北伐军的诗句,并直斥清军是“沟填羯肉那堪脔”。当郑成功北伐失败时,他就心灰意冷的说出“忍看末运三辰足,苦恨孤臣一死迟”。



从种种迹象似乎很难判断钱谦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说他是“卖国贼”,他也的确是,清军进犯南京时,是他带着文武百官开城投降,也是他第一个剃发降清的;你说他是“忠臣”,他也的确是,晚年的他数次不顾老迈的身躯,去各地联络反清势力,意图光复大明。

“谦益清流领袖,首先迎附,皆为国罪人,乃失身于前,归正于后”,这似乎是给予钱谦益最公平的评价吧。无论钱谦益在晚年是因为何种目的去“反清复明”,是“自知大节已亏,欲借此以湔释耻辱”,还是“历久不渝,委曲求全,固不计一时之毁誉也”。钱谦益晚年为复兴大明事业四处奔走确是确凿无疑的,所以“失身于前,归正于后”确是不失公允的。



当然也正是如此,所以钱谦益在清朝的评价是很差的。就如纪晓岚这等本是汉人的官员对其也是大骂不已,怒骂其是“首鼠两端,居心反复”之人。

而清朝的皇帝更是十分憎厌,乾隆皇帝不但全面否定他的人品,称其是“犹假语言文字以自图掩饰其偷生,是必当明斥其进退无据之非,以隐殛其冥漠不灵之魄”,且还全面否定他的文学成就,称其“文章那有光”,更甚者还将其《贰臣传》中。乾隆这等做法可以说已经是将钱谦益打入了最低谷中。



只能说钱谦益的一生就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他就是一个矛盾体,让人无法猜透的存在,亦正亦邪,谁也说不清楚。

5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官迷钱谦益?“水太凉,不能下”也只是滑稽的不愿殉国的借口,换一个上吊自缢的死法,估计钱谦益也会说一句“死相太难看”而拒绝。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大文学家,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作为文章大家,钱谦益名扬四海,,号称“当代文章伯”,在明清之际的文坛上,人们仰之若泰山北斗,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也说他“主文章坛贴五十年”,称他为王世贞后文坛最负盛名的人,顾炎武也推其为一代“宗主”。

“学而优则仕”一贯被封建文人奉为金科玉律,书读得好不搞政治,岂不是白读书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文坛巨擘”般的人物,他半生仕途坎坷,老钱在崇祯时最有希望的一次入阁登顶成就政治理想,是哪一年的“枚卜大典”。钱谦益被东林党积极入推选举,而温体仁和周妍如则被拒入选名单之列,转而把矛头转向成命召回的钱谦益,以天启元年的“浙闱关节”一案攻击钱谦益操纵推举,钱谦益入阁心切,与温等人争辩,群臣纷纷为止辩护,但这恰恰犯了当朝统治者结党营私的大忌,钱谦益的政治希望在龙颜大怒中化为泡影。

老钱一步之遥与阁老擦肩而过,可想而知他心底里的怨念有多么大。为此老钱还赋诗一首,悲愤感伤:

事到抽身悔已迟,每于败局算残棋。都门有客送临贺, 延辨何人是魏其? 杨柳曲中游子老,车轮枕畔逐臣知。寒灯冷炕凄凉夜, 不醉何因醉酒悲?

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能够深深感受到老钱同志对权力的追求的醉心程度,最终酿成了他之后悲剧。

当清军南下时,老钱写下诗句:

满朝肉食曳华裾,殉节区区二十馀。名谊居平多慷慨, 身价仓促自踌躇。 当年靖难难屠忠义,今日捐躯愧革除。方景铁黄生气在, 一回瞻拜一唏嘘。

他一边哭一边痛骂小人误国。在生死存亡关头,只有二十几个人殉节外,其余人都屈膝投降,甘心降敌。但这首诗犹言在耳,仅过去了一年,钱谦益便也“以降江南为己任”,节毁忠灭,献臣求官,将生命价值和信仰根基毁于一旦。

他以“为国为民”为遮羞布和自我安慰,试图在降清之后,挽回自己的声誉和占据道德制高点,但实际上,这只是他与提倡仁义礼智信的文人身份格格不入的伪善。钱谦益头昏脑涨地把身家性命通押在投降清朝上,为的是什么?

其实答案很简单,为了官,为了权。然而降清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偏差得十分之厉害,清朝仅授予他礼部原职,同样以异朝之心冷眼对待,政治上的冷局以及乌托邦美梦的再次幻灭,使得老钱心力交瘁,抱憾不已,于是在柳如是的劝说下,开始投身于资助或者间接参与抗清活动,但这其实只是在政治上走绝以后的一种策略而已,试图在抗清事业中寻找新的立足点。

综上,我们就能很清晰地看出,钱谦益的一生言行举止,其实都围绕着“权力”二字的。怕死是因为明廷这条路已经走不通,试图从满清这条路打开突破,然而满清的路子走不通,又转而试图从抗清路线找机会。过度的欲望,摧毁了这个本应该在文学上成就更高的文章大家,一生名节尽毁。

柳如是劝其殉国时,其实他言之“水太凉,不能下”其实也没什么,在国破家亡之际,道德绑架为国殉难本身其实就不太可取,真正让人不耻的是,这边痛骂别人屈膝投降没有殉节,而那边立即就投降清廷,谋求仕途。

老钱完全可以像黄宗羲,顾炎武一样,以明末遗失民的身份隐居山林,并不一定要死。所以他不想死,更多的不是怕死,而是怕没有官做。

6

说起明朝,赞者必言的就是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最有骨气的王朝”,但有个不争的事实,崇祯帝自殉之前,在大殿撞钟召集群臣,竟无一人前来,而其煤山自缢时,陪在身边的只有太监王承恩,当年南宋的陆秀夫宁死不降,背着皇帝投海,可笑的是,明朝最后一位内阁首辅魏德藻,直接投诚了李自成,好在李自成也没有容下他,魏德藻也没有善终。

明朝的士大夫地位并不低于宋朝,明朝的诸多士大夫面对皇帝的时候,大多也是言之凿凿骨头硬的很,可真的危机关头,却完全是另一副模样,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钱谦益,而他的妻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柳如是

虽然在文学上颇有成就,但钱谦益却因为“水太冷”还有“头皮痒”而沦为了后世所不屑的笑谈。

“水太冷不能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崇祯帝自缢煤山之后,明朝宣告灭亡,而当时的南方地区,还有残存的明朝宗室势力,建立了南明小朝廷,而钱谦益则成为南明弘光朝廷的礼部尚书。但没多久之后,也就是清顺治二年,摄政王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率领大军南下,围住了整个南京城。

眼看着无力回天,钱谦益的妻子柳如是劝其与自己投水殉国,相对于坚定不移的柳如是,钱谦益这个往日里满口忠义道德的“忠臣”却犹豫了,道“水太冷,不能下”,而当时,正是五月,江南之地早已入夏。

柳如是眼见丈夫如此,也顾不得了,直接要去投水,结果还是被钱谦益给拦住了。不久后,钱谦益率领着南京城中的明朝官吏,打开城门迎接清朝大军进城,弘光朝廷就此覆灭,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钱谦益,跟随清朝大军北上,并且顺利成为清朝之臣,成为礼部右侍郎,兼管秘书院,而他的妻子柳如是则留在了南京

钱谦益本就不是什么忠贞善类

万历年进士出身的钱谦益,原本是明朝的东林魁首,地位相当之高,然而,从小接受儒学教育的钱谦益,从来都不是个谦谦君子,甚至可以说是个伪君子。

崇祯元年举荐阁臣之时,由于害怕礼部尚书温体仁与礼部侍郎周延儒名位在自己之上,钱谦益暗下黑手故意阻挠,而也因为这件事,钱谦益与这两人结怨。而后浙江科考舞弊案发生,钱谦益因受好处参与其中而坐罪。

明朝灭亡后,钱谦益与一众东林之人曾暗中支持潞王朱常淓为新帝,与支持福王朱由崧的马士英等人意见不一致,而福王登基后,东林人众被马士英诛除殆尽,而怕死的钱谦益不断为马士英歌功颂德,最终保住性命,还捞了个礼部尚书的职位

前有水太冷,后有“头皮痒”

清军攻克南京之际,钱谦益不肯殉国,还主动打开城门迎接清军入城,而不久后,清军施行“剃发令”,江南之地的百姓反抗者数不胜数,也因此遭受了诸多屠戮,心中害怕的钱谦益想要剃发保命,却又碍着面子不好直说。

突然有一日,早晨起来的钱谦益莫名其妙摸着自己的头,说自己头皮痒,然后就出了门,家人以为他是去找篦子梳头,结果钱谦益回来后,已经剃掉了大多数的头发,留了跟鼠尾辫。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轻易损伤,古代汉人甚少剪头发,就更别说剃成清朝的那种样子,尤其是那些儒家士大夫,更不会接受。很明显,钱谦益的行为只不过还是怕死。

反复无常,晚年又想“复明”

投诚清军之后,钱谦益为了自己的新主子也的确是尽心尽力,不仅带头维护治安,还为清廷招降纳叛,于是也很快得到了赏识,再次扶摇直上,只不过,这样轻易背弃旧主之人,清朝自然也不会放心。顺治三年,钱谦益称病回到南京,清廷派人随时监视钱谦益的举动

此后,钱谦益又屡受株连,差点就死在了狱中,只是在柳如是的周旋之下保住了性命。

眼看着满清根本容不下自己的钱谦益,平日里又听着柳如是“忠臣不事二主”的言语,心里就又开始动起了小心思,钱谦益开始“反清复明”,与 当时东南沿海的郑成功等人,还有留守桂林的瞿式耜等联系,从事相关活动

而后,钱谦益亲自前往各地,进行反清复明活动的策划,并且资助李定国与郑成功等北伐活动,只是,当时的明朝大势已去,这些也只不过徒劳无功。

“水太冷不能下”成为了钱谦益人生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古代的诸多文人,只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然而城破之际,风尘出身的柳如是尚愿投水自殉,反倒是平日里满口忠贞的钱谦益,退缩了,而钱谦益,也只是个缩影。

7

钱谦益这个人,典型的德不配才,德不配位。

首先你必须得肯定,钱谦益这个人很有才,诗词文章,经史子集,皆有建树。作为一代大儒,其在明末清初的文化圈儿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当时的学界文坛,乃是宗主级的人物,被誉为王弇州后,天下文坛最负盛名之人。被奉为“四海宗盟”,领导文坛长达五十年之久。

除了文坛地位以外,钱谦益的政坛地位也很高,其乃是东林党领袖之一,曾官至礼部侍郎,在南明时期更是官至吏部尚书,为江南士子心中之领袖。

所以,钱谦益这个人,身上肩负着文坛领袖和国之重臣两个身份,地位非常高。在世人眼中,这样的人物,就该兼具文人之风骨、忠臣之气节,为天下士子做出表率。

但钱谦益他并没有做到,其在历史上所表现出来的德行,明显配不上他的才学和地位。

首先,钱谦益作为一代大儒,文坛领袖,德高望重。却在59岁的年纪,迎娶了23岁的名妓柳如是。这不仅仅是老牛吃嫩草,更是喜好风尘。

就明朝礼制而言,文人士大夫涉足风月、招妓纳妾,没多大问题,顶多算是一场风流韵事。但是钱谦益可不是简单的玩玩儿,他是要明媒正娶柳如是,这才当时的社会,乃是悖逆之举,伤风败俗。

由此可见,钱谦益这个人不是太正经。当然,你可以认为钱谦益是真的爱上了柳如是,并且忠于爱情,值得称赞。这种角度也没多大问题。

但是,后面发生的这件事儿,谁都没有理由来为其圆说。

前面提到过,钱谦益是明末重臣,忠君爱国应该是他必须要具备的品质。可现实是,当清军南征,兵临城下之时,这位国之重臣却选择了大开城门,剃发投降,由此做了清朝的二臣。

值得一提的是,在投降前夕,钱谦益和夫人柳如是曾相约投水殉国。可是正当到了要跳的时候,这钱谦益却说“水太冷,不能下”。这可把柳如是给气坏了,自顾就要投水自尽,最终被钱谦益生拉硬拽了回去。

这可太讽刺了,谁能想到,一代大儒,风骨却不及柳如是这样的风尘女子。

俗话说得好,一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尤其是在民族危亡,这种大是大非面前,钱谦益作为一代大儒,国之重臣,不仅不以身作则,带领军民抗击外敌,还主动献城投降,卖主求荣,这简直太过分了。作为对比,当时与钱谦益相交深厚的河南巡抚越其杰与河南参政兵巡道袁枢等人,却立誓不为清朝做事,并最终绝食而死。

人品德行,高下立判。

如果仅仅只是单纯的因为怕死而选择弃故国而去,归隐田园,其实没多少人会指责钱谦益,顶多说他是不忠而已。毕竟,当时的明朝大势已去,他钱谦益一介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放弃也说得过去。

但是,他却放不下功名利禄,甘愿继续为清朝效力,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称其为“奸”,也不为过。

这样的人,连他的主子都看不起他,比如乾隆皇帝,不仅将其列入《贰臣传》,还出言嘲讽,称其无耻。

“至钱谦益之自诩清流,腼颜降附;及金堡、屈大均等之幸生畏死,诡托缁流:均属丧心无耻!

纪晓岚也曾嘲讽其“首鼠两端,居心反复。”

很显然,钱谦益已经里外不是人了。

所以,其实卖主求荣的钱谦益过得并不好,老友们不待见他,主子们也鄙视他,最终只能是辞官回乡,灰溜溜的渡过晚年。

8

因为钱谦益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他也是明朝末期伪君子的代表,要说就是这群人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也没什么错的。

崇祯皇帝自从登基以来就一直位财政发愁,户部的国库不够用,他甚至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撘进了军费里,而当他号召群臣捐献时,大臣们比清军入城还要难受,一个个推三阻四,哭穷哭的比谁都真,最终也没有慕到几个钱。而李自成攻破北京,挨家扫荡,发现大臣们一个个富得流油,最穷的地方反而是崇祯的金库。

钱谦益生不能为明朝分忧,想让他殉国更是天方夜谭!他在政治中失败,被迫离开中央,回到地方还是一个土财主,贪污了多少可想而知。如此一个吃里扒外的贪官,无怪为后人唾骂。

9

钱谦益是大儒,按儒家标准,应该主辱臣死,为君主殉丧。至少也是威武不能屈吧。


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钱谦益也有不必死的理由——儒家的祖师爷孔子,本身就不主张为君主而死。孔子周游列国,谁给官做效忠谁,凭什么他的门徒就不能当墙头草。

再说了,孔家后人不也带头降清,在江南人民为反剃发易服而流血抗争时,孔家不早早就剃发易服了吗?

他们都可以降。凭什么他钱谦益就必须死?


最后,我想说,千古艰难唯一死,我们有资格指责钱谦益吗?

现在的汉人,哪个不是当年在清军入关时投降了的人的后代?


五十步笑百步,真的没必要。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全是谎言。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