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白和杜甫还是不能脱离“饮食”二字,像普通人一样仍是个凡人吧~

李白爱喝酒,走到哪儿都要找好酒来喝,还非常贪杯。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苏轼妥妥是一个吃货了。

他被贬穷苦的黄州,却写了《初到黄州》一诗,描写当地的美食: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山环水绕的荒城被写成鱼美笋香的佳地,也只有吃货能做到了。

被贬岭南时他也没忘了吃: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爱喝酒,爱美食,跟普通人一样。

一番戏谈,权作一笑~欢迎关注爱分享文学趣事的@小侠记

最佳贡献者
2

从他们的作品看,他们是名符其实的。确实是才华超群,写的东西就在那摆着,人人都能看到,怎么能说是被神化了呢?写诗作赋的文人,不是政治家,你就是想神化,拿不出盖世作品,你怎么能神化得了?怎么能让人心服口服呢?文人们本来就好挑毛找刺咬文嚼字,你的作品若经不住推敲,怎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呢?我认为李白苏轼,是当之无愧的诗神文豪。

3

每个人都是凡人,所谓的仙佛根本不存在。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圣人,同样也会对人承认错误。

李白虽然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是依然希望能有所作为,施展才华,不顾夫人劝阻,入永王幕府,几乎惹来杀身之祸。

苏轼年轻时同样眼高于顶,上司陈希亮老先生折了他的面子,他在陈老先生建凌虚台后写铭记,直接乘此机会浇了他一头冷水,如“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但这些都不足以动摇他们的伟大,李白让人看到在权贵势利之外,还有一种自由的精神存在,足以令人名扬千古;而苏轼也是在历经挫折之后,才真正认识到人生需要这样的长者进行规劝,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也正是如此,李白最终留下了投江捞月的传说后逝去,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人间仙人;苏轼即使一生坎坷,但依然留下了“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豁达诗篇。

每个人都是凡人,但是一个凡人如果有了不同于他人的追求,并且能够以实际的行动履行自己的追求,那么无论其追求的目标达到与否,他就已经不同于普通人。生命真正的价值是在行动上,行动就代表了生命没有虚度,是否达到目标或许并不重要。

4

李白吐过糟,东坡拉过风。

千古明月在,照见仙凡空。

5

说苏轼李白被神化有点夸张过度,准确地说,他们是被理想化了。后人心目中,李白苏轼仿佛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实际上,从一些例子可以看出,他们仍是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子。

李白狂放不羁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柔软的怜子之心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的这些诗句,处处透露出他的狂放不俗,仿佛天地间没有什么能羁绊住他。


但事实并非如此。李白在游历金陵期间,突然想起了齐鲁老家的一双小儿女,难忍思念之情,写了一首诗《寄东鲁二稚子》,“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他的浪子外表之下,却有着和凡夫俗子一样深厚的怜子之情。


苏轼面对死亡,也和普通人一样畏惧

苏轼为人行事以洒脱不羁闻名于世,是个胸怀磊落,光风霁月的真君子。他的很多诗词中,都透露出他对生死的达观态度。不过,在真正面临生死之际时,他仍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恐惧。


“乌台诗案”中,苏东坡被撤职查办,关入大牢。风声最紧的时候,一度传言苏东坡因“大不敬”之罪,很可能被处死。苏东坡得知后,惊慌失措,悲从中来,写了一首绝命诗诗:“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锒铛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那种惴惴不安中夹杂着恐惧忧伤的复杂感情,扑面而来,让人们知道原来这位“坡仙”也和普通人一样畏惧死亡。

6

谢邀![祈祷][祈祷]

我觉得从苏轼李白的作品来说确实出神入化,流传广泛,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每年中秋,以及平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经典的保留节目,历久弥新,差不多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十年生死两茫茫”、“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花褪残红青杏少”,“天涯处无芳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才必有用”,“古来圣贤皆寂寞”;“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长干行》……

太多影响深远,大家印象深刻的诗词,什么时候读都不会觉得过时,其意境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从生活上,苏轼李白都是有血有肉的凡人。李白不仅爱游名山,还爱喝酒“唯有饮者留其名”。苏东坡投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时时不忘、不辜负美食,还发明东坡肉,和弟弟子由的感情非常深厚 。

苏轼和李白的作品确实是造化神功,生活中和平常人没什么不同,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所以他们的作品会被大家所喜爱。苏轼、李白他们在政治上都受到排挤 ,苏轼的词达观而率真深情,每到一处,都和当地民间很融洽。李白的诗浪漫而朴素,关心同情过去女性的命运,李白不是我以前印象当中,放浪形骸,相忘于江湖,谁也不惦记的形象。最近在读李白的诗歌,发现李白是位感情细腻,很有同情心“醒时同交欢,酒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浪漫诗人,贴近自然和生活。

一个词坛上豪放派,一个是浪漫诗人,诗词中字里行间都是很重感情的凡人。



7

世上哪有仙。皆是凡人编,

8

谢谢邀请!苏轼李白都是文学塔尖上的人物,这个毋庸置疑不用赘说。李白的诗写得出神入化,无迹可求。苏学士的诗文词赋样样精通,既有大江东去,又有雪泥鸿爪。在两位大神的作品中,好象是悟透了人生,其实不然。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当宁王李璘要造反的时候邀请他下山,他爽快地答应了: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由比可见李白是毫无政治眼光,最后落得一个充军发配的下场。苏学士认为自己看破红尘悟道了,于是就写了一首开悟偈语: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便派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看,哪知佛印看完偈子直接批道:放屁。气得苏东坡立刻驾船渡江,去找佛印和尚理论。当苏东坡过了江,看到佛印正要说话,只听佛印诵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气得苏东坡说:和尚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我看施主像一尊佛。施主看咱家像什么?苏东坡恨恨地说:我看你像一坨屎!苏轼撒完气就回来了,便得意把骂佛印的话告诉了苏小妹,小妹说:佛印心中有佛,看你就像佛。你心中有屎,看别人就像屎。生在这滚滚红尘中,又有几人能悟呢?

9

我喜欢学习和回答问题。针对笔友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各种资料,并与同学和朋友进行了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苏轼和李白到底是怎样的两个人。

苏轼为人:写诗含泪,放浪形骸。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这是中国第一首悼亡词。世事沧桑,宦海难测。这首诗字字诛心,泪干肠断。对亡妻王弗的思念之情,无数人为之动容。在王弗去世后,苏轼在她的墓志铭里送了她两个字“敏而静”意为敏锐又娴静,这是很高的评价。

然而事实却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般凄美: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不是鳏居,而是娶了小姨子纳了小红颜,夜来梦回想起前妻也能这么深情,到底是想人了,还是想仕途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在很多人心里认为,苏轼乃是真正的君子,而王安石才是真正的小人。只因一时心直口快而被奸臣迫害了而已。

然而历史向来无绝对。

王安石看不起苏家三父子,但是根本就没在乎过苏轼,苏轼除了诗词外其他的还入不了王大相公的眼。章惇和苏轼可是好朋友,苏轼遇难的时候,尽管政见不同,章惇还是三番五次的替苏轼求情,而章惇遇难的时候,苏轼可没有替章惇求情,但是章惇也没计较,只不过苏轼之后在蔡确的事情上落井下石,搞的蔡确最后病死岭南,章惇才跟苏轼恩断义绝。苏轼也是凡人,他也并不完美。

“心如宝月映琉璃”-王安石

李白: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

白居易为写《长恨歌》花了整整三年,却依然要活在李白的阴影之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当时的唐朝面临着安禄山造反所带来的危机,唐玄宗为了稳定众人的信念,大摆极乐之宴。在宴会上李白赋诗《清平调》来夸赞杨贵妃的美貌。

然而玄宗在看过李白写给杨玉环的那首《清平调》后,对高力士说让李白明天离开长安,原因只有一个,李白的那首《清平调》写出了玄宗没有写出的贵妃的美。玄宗也是一个很有才气的皇帝,曾亲自为杨贵妃谱写霓裳羽衣曲,编排霓裳羽衣舞。极乐之宴上,他同样为贵妃写了诗,但是当他看到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之后,他觉得败了,只有李白的这首《清平调》才配得上贵妃的美。但是,作为帝王,是没有人能超过他的,特别是杨贵妃那句: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严重伤害了玄宗的自尊。

可以说李白的骄傲自满,目空一切才是导致他最后落魄的根本原因。

10

神仙是什么?就是凡人所达不到的境界!他们当然也是凡人,那为啥李白和苏轼会被神话?

因为现在的人根本达不到他们的那个境界,即使颠沛流离,依然活的潇洒!从不抱怨,从不觉得自己出身不好!不然怎么会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感叹?

尤其是他们的才华,现在的人根本就只有望洋兴叹的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