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由心生说的不是人的相貌美丑,而是指一个人的气质神情。


赵丽蓉

赵丽蓉年轻的时候并不算好看,就是个普通人,老了之后,不仅长得顺眼了,也亲切好看了,因为她是个与人为善的老太太,自然而然在脸上现出她的性情人格。


非常喜欢这个好看的老太太:


特朗普变丑的脸

特朗普年轻时其实长相还不错,他是从什么时候变成这副样子呢?恐怕不全是年龄问题,长期飞扬跋扈的表情扭曲了他的长相。




罗中立的油画人物

相貌看起来丑的人却可能很顺眼,看看罗中立画的巨幅油画《父亲》,你很难说这个老人好看,但是油然而生的是一种亲切感,你会觉得他朴实善良慈祥亲切。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关于“相由心生”这个词的意思,它指的是:一个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对事物的理解、观感,由他的内心决定。

所以,这个词并不是提问者说到的这种意思哦!也没有什么阴险之人就是丑,光明之人就是美一说,另外,如果谈到科学依据,夫妻相倒是曾经有过相应的研究。(来源于网络)

说之前有一个研究基因的专家对夫妻相做出了解释,根据他所讲:

因为夫妻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每一次接吻只需十秒,就能导致8000万的细菌从彼此身体中交换,相处的时间久后,接吻的次数多了之后,菌群开始趋于一致。

另外,再加上两个人生活状态的相似(夫妻一起生活),吃的食物一样,自然而然,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才有了所谓的夫妻相一说。

当然,这个结论我只是从网络上看到的,但是,自古以来关于夫妻相一说其实不在少数,并且,也真的有很多人结婚之后,相貌会逐渐地开始趋于一致,变得非常的相似。比如说:邓超夫妇、黄渤夫妇等。

另外,则是关于我个人的理解,结婚之后两个人之所以会逐渐的相似,我认为应该是结婚之初,在选择伴侣上,很多人其实都会更倾向于选择和自己相似的(这也就是之后逐渐变得更加相似的基础)。

然后,在夫妻共同生活状态下,逐渐会培养出相同或者相似的喜好、心态等,渐渐的,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两个人基本上难过的时候一起难过,开心的时候一起笑,难免肌肉方面会逐渐趋于一致。

另外,则来谈谈提问者所说到的“阴险之人就是丑,光明之人就是美”一说。

对于这,其实我是不太认同的,对于《地下交通站》这部抗日片的贾队长,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他原名颜冠英

虽然,在影视作品中他给予我们呈现的是坏人形象,并且令人都印象深刻,如果单单从颜值去看,比起现在那些小鲜肉可谓是差远了,但是,人家在做公益方面却丝毫也不差,所以,我认为心美是不一定会反馈到相貌上的,正如同曾经的一句网络词“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3

????相由心生,大多数相对来说是对的,绝对来说不是,科学依据也没有绝对。中国古代有四大丑女。还有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她们的品德就不容置疑。

传说诸葛亮的妻子长得很丑,黄头发,黑皮肤,但她是一位好妻子,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她和诸葛亮的美丽传说。而四大丑女,嫫母,钟无艳,孟光,阮氏,她们都德行兼备。

嫫母的丈夫就是黄帝,嫫母虽丑,但却帮黄帝把后宫打理的有条有理,为他出谋划策,助他统一中华。

钟无艳,战国时代有名的丑女,戏曲和影视剧演绎最多的丑女,据说她40岁都嫁不出去,但她的忠言无数,就连齐国的国君也被她感化,最后她也如愿地嫁给了齐国的国君。

东汉的孟光长得又黑又胖,家人为她忧愁,长辈为她操心,她却无动于衷,一心只想嫁给著名才子梁鸿,她的善良勤俭持家,最终她也如愿嫁给了梁鸿。

阮氏,虽貌不美,却以德居首位,丈夫对她相敬如宾。

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相由心生,虽有科学依据,但却不绝对,若以貌取之,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不认为阴险之人就是丑,光明之人就是美,要知道说你坏话的人不一定就是坏人,而说你好话的人也不见得就是好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4

首先这里所说的“相”,不是一个人长的美丑,而是指一个人的表情,眼神等特征,是由一个人心里活动影响到面部表情和行为举止。

一种说法是“相”指的是物相,“相由心生”即指一个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对事物的理解、解释、观感,由他的内心决定。

另一种说法是“相”指的是面相,也概指整个相貌,即人的相貌、外表,例如《青箱杂记》中引谚语“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种说法又有两种解释:

1、人的相貌会随心地的好坏而变化,有善心而没有福相,福相就会紧随善心生发;有福相而没有善心,福相就会因为没有善心而消失,即所谓“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2、在《四库全书》中将“心”视作“心境”,相由心生即是说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

这里的“相”不是指一时相貌的改变,而必须从长期的角度来理解,这种解释有一定的科学证据,人的情绪能影响神经递质、进而改变人的面容。

3、相貌不扬的人,会因卓越的德才而赢得人的好感,这就是“相逐心生”。

说一千道一万,“相由心生”并不是因为一个人生来美丑,就说明这个人内心的好坏,这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理念。

实际来说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由一个人所处生活环境、所受教育和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直接影响一个幼小心灵的内心世界。孟母择邻的典故就说明了这一点。

并不是一个人的长相影响心灵,而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影响一个人的观感。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心灵情志必然表现在一个人的仪表上。也就是一个人内外的精神世界,给人外在的直观感受。

例如一个内心不正的人,他的眼神就会飘忽不定,行动猥琐。而一个光明正大、善良纯真的人,就会给人一种醇厚、阳光、温暖的感受。

其实“相由心生”来源一个典故,据说唐朝裴度小的时候穷困潦倒。有一天,在路上碰到一行高人。高人看到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此就劝勉裴度努力修善。

裴度就按着高人的指点尽心行善,后来又遇到一行高人,高人见到裴度目光澄澈,面相完全改变,就告诉他以后贵不可言,能做宰相。

依大师高人之意,裴度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是因为其不断修善、断恶,耕耘心田,相随心转。

这则典故表面看来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实际上也有其科学道理在里面。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确实和面部表情息息相关。例如一个终日愁苦的人,面部肌肉就会僵硬、沉郁,天长日久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表情。

一个奸诈的人,眼神飘忽不定,脸色显出虚伪,长期下去也会形成自己的面部特征。一个内心凶狠的人,表现在脸上就会有一股戾气存在,长期下去就会形成横肉、暴戾之气。

相反,一个人内心澄净、与世无争,自然会有一股淡然、澄澈之气。一个人内心少有愤怒、恨怨,有的是宽容、善良,天长日久也会给人一种祥和、温暖的面部特征。

心宽、心善才有好人缘,路自然会广,贵人也会多,才会有前途。所以说这里并不是迷信,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内心世界,天长日久也会长到脸上。

5

不全是,我身边就有,长得好看,说话声音小,慢声慢语,说话还好听,还会说,可是,就是背会使坏的那种人,上哪看去?

6

相由心生。我今年五十一岁,1970年阴历三月十一出生,我感觉自己就是非常非常非常丑陋的老太婆!又老又穷还又有丑!多年以来,一个人过日子,可能是心态都变孤僻了吧!寂寞孤单,出来进去的都是一个人,看什么都不顺眼,也不开心,所以,一个苦瓜脸,整天没有一丁点儿笑容!所以,真的是很丑!

而我的父亲,1928年出生的,他九十三岁了,老人一辈子含辛茹苦,历尽了坎坷,一辈子不怕苦,不怕累的,拉扯了孩子们!赶大马车,走南闯马的!哪条道上缺土了,他都得垫上!赶大马车,生怕累着大骡马,即使在运输社,生产队,都是公家的车马,他也一样,宅心仁厚的狠!他就是心疼不会说话的牲口!父亲一辈子,都是心疼物,心疼牲口,心疼他人!是个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老人!

父亲到了现在,即使有一个香蕉,也割舍不得自己吃,也得给小曾孙女们吃了!东西不臭,是不会自己主动吃的!父亲乐意干农活,那真是摸爬滚打呀!走路都颤抖了,拐杖也脚疼,可是,放下拐杖,也得在小院子里拔草,浇水,眼睛都看不好,经常把苗当成草拔了,可是,他只要能动,就得劳动!

相由心生,我相信,劳动人民的美!

7

相学,乃古人之精髓,先祖之学术,经过几千年的考究与理论相结合,而编著的。

相学是每个人命里带来,天生注定的,命里注定终需有,不是他人莫强求。

古人日:三分汗水,七分收获,看你来的早不早,看你运气碰的巧不巧。

常言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买葱儿买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更何况大树下边,好乘凉。

阎王让你三更死,活不到五更过,命里带银六,七钱,生肯拐骗遭祸端。

东山不亮西山亮,人遭横祸天报应,人生良善积阴德,天增岁月人增寿。福德连绵旺子孙,后辈儿孙多兴隆。

说一千,道一万,我东扯葫芦西扯瓢,说了一大堆,归根揭底。毛主席他老人说: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对相学更不用说了……

8

我本来也相信的,但前两天我刷到了那个冰柜藏尸案的男主角的样子。居然长得像胡歌和冯德伦的混合。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9

每个人的生活习性不一样,但是,喜怒哀乐都会表现在人的脸上,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成天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这样的人,老人们就会说是“苦相”,可能这就是性由心生的说法吧!



如果一个人对任何事物都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待人待事就会非常热情,这个人的法令纹就会比较深,这是长期微笑的结果,给人的感觉也是比较欢乐的。

而一个人从小到大心地非常阴暗,整天哭丧着一张脸,长此以往,她的嘴角肯定会向下的多一点,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孤僻阴冷的一个人,即便是强颜欢笑也改变不了那种感觉。

所以相由心生,这是有一定根据的,并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如果说阴险之人就是丑,光明之人就是美,我觉得这句话不准确

从面目上说,在一些影视剧中,好人的角色都是面相看着比较和蔼可亲的人,而坏人大多都是一些面相比较凶恶的人来扮演,这其间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因为一见那些尖嘴猴腮、面目可憎的角色,人们就会说一看就不是好人。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说法可不是彻底准确的,有些坏人却长着一副非常美好的面相。



如上海杀妻藏尸案的凶手朱晓东。

2016年10月,结婚时间并不长的二人,因琐事发生争吵,朱晓东将妻子掐死,为了掩盖杀人事实,朱晓东把杨俪萍尸体藏在了冰柜里。

将妻子残忍杀害后,朱晓东若无其事地出门,还冒充妻子本人和妻子家里人微信联系,并取光了妻子存款,还利用妻子的身份在网上借钱,供他挥霍。

直到被害人杨俪萍父亲的60大寿,朱晓东觉得实在瞒不下去了,才决定投案自首。

回顾整个事件,朱晓东的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所以咱们不能单凭长相去肯定或者否定一个人,毕竟人不可貌相。



但是我相信心地善良的人,必然眼睛明亮,目光如秀,这样的人自然就美;心中丑恶之人,必然双眼暴赤,目如卧弓,他的样貌以及灵魂自然就是丑的。 所以“相由心生”阴险之人就是丑,光明之人就是美,说的是对的。

10

其实,看相算命,古今中外都是热门话题。现在我们讲的星座、手相、掌纹都没有跑出这个范围。

相由心生,老祖宗早就研究过

在中国古代,看相的学问也叫“形名之学”,在魏晋时就流行了,有一部书叫《人物志》,就是专门谈论“人”的科学,相当于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出哪些人是工作狂,哪些人是生活家,哪些人有学问,不一定有才能,哪些人有才能不一定有品德。不同的是,现在可能更多的看人的学历经历,而古时主要看“心”看“相”,所谓: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

这当然属于唯心主义哲学范畴,没法用科学公式或试验加以研究,但如果非要用现代的理论解释也没有问题。

比如,一个人思想转变了,形态就转变。譬如我们说一个人快发脾气了,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从他相上看出来了,他心里发脾气,神经就紧张,样子就变了。

有人说,印堂很窄的人度量一定小,印堂——两个眉尖中间的距离——很宽就是度量大,这是什么道理?有人天生的性格,稍遇不如意事,就皱眉头,慢慢地,印堂的肌肉就紧缩了,这是当然的道理。

还有人说露门牙的人往往短命,因为他露牙齿,睡觉的时候嘴巴闭不拢来,呼吸时脏的东西进到体内,当然健康要出问题。还有很多这一类的道理,都是这样的。

但是古人看相,很多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是书上说的。”实际上,这些东西是从经验中来的。

曾国藩也是看相的高手,他看相的本事就多是从经验中得来。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他的没有了。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它所包含看相的理论,不同其他的相书。

曾国藩就讲: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穷通看指甲,寿夭看脚踵,如要看条理,只在言语中。

怎么解释呢?“功名看器宇”,什么叫“器宇”?没有准确的定义,勉强可以等同于风度、气质,譬如大庭广众之中,而其中有一人,很吸引大家的注意,这个人并不一定长得漂亮,表面上也无特别之处,但他使人心里的感觉与其他人就不同,这就叫“风度”。而看这个人有没有功名,要看他的风度。

“事业看精神”,这个当然,一个人精神不好,做一点事就累了,还会有什么事业前途呢?

“穷通看指甲”,一个人有没有前途看指甲,指甲又与人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呢?绝对有关系。根据生理学,指甲是以钙质为主要成分,钙质不够,就是体力差,体力差就没有精神竞争。有些人指甲不像瓦型的而是扁扁的,就知道这种人体质非常弱,多病。

“寿夭看脚踵”,命长不长,看他走路时的脚踵。有的人走路时脚跟不点地,这种人第一是短命,第二是聪明浮躁,一般交待他的事,他做得很快,但不踏实。

“如要看条理,只在言语中”,一个人思想如何,就看他说话是否有条理,这种看法是很科学的。

孔子其实也看相

在《论语》为政篇中,有一段话: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视其所以”,就是看他的动机、目的。“观其所由”,看他的来源,整个行动的经过。“察其所安”,再看看他平常做人是安于什么,能不能安于现实。孔子以这三点观察人,所以他说“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个廋是有所逃避的意思。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三个要点来观察人,就没什么可逃避的了。

看任何一个人做人处世,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做法怎样?前者属思想方面,后面属行为方面。另外,再看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么?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这个话怎么说呢?安于平淡的人,今天发了财,他不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所以安心是最难。

孟子作为孔子的接班人,也喜欢看相,不过他没有挂牌,他是注意人家的眼神,光明正大的人眼神一定很端正;喜欢向上看的人一定很傲慢;喜欢下看的人会动心思;喜欢斜视的人,至少他的心理上有问题。这是看相当中的眼神,是孟子看相的一科,也可说是看相当中的“眼科”吧!


所以说,相由心生这件事,说是科学也是科学,说不是科学也不是科学。既然是“心生”,那就信则有、不信则无了,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的哲学智慧吧。


找寻历史故事,分析文化知识,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关注、转发“大厨的古今世界”,一起发现更有趣的历史文化。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