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们现在看三国时代的历史,一般都会把蜀汉视为正统,这其实很大程度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在这种乱世也很难说谁一定是正统。但是魏国一直占据中原地区,同时魏国也是从汉献帝手里接过来的,走了正式的禅让程序,所以魏国就理所当然认为继承了东汉的正统地位,后面的晋朝因为是继承了魏国,同时统一了三国,所以依然被认为是正统,三国志也是以魏国为正统进行编撰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北宋。

但是在蜀国看来,他们才是正统,刘备自称汉室宗亲,被汉献帝认为皇叔。刘备始终以奉诏讨逆,复兴汉室为己任。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刘备认为这是篡逆行为,刘备随即称帝建立蜀汉,延续汉朝正朔的意图很明显。

到了南宋,因为北方已被金国占领,金国对外也是以正统自居,金国的这个正统最早就是来源于曹魏。而南宋也认为自己是正统,是真正代表了华夏文明的政权,所以此时南宋就把延续汉朝称谓的蜀汉奉为正统,表明蜀汉才是真正的继承了汉朝,以此表明南宋才能代表中国,这样才能区别于金国。

后来的明朝延续了南宋的正统论,三国演义的出现彻底奠定了蜀汉的正统地位,加上三国演义在民间流传甚广,明、清、民国一直到现代,大家都深受三国文化的影响,被刘关张桃园结义,恢复汉室的理想所感动,为诸葛亮北伐壮志未酬而心伤,导致大家都认同蜀汉才是正统的观点。

三国时期曹魏因为是从汉朝继承而来,后来的大一统王朝西晋继承于魏国,所以从西晋到北宋都以魏国为正统。到了南宋,因为北方被金国占据,为了和金国争夺正统地位,南宋开始以蜀汉为正统,加上明朝出现的三国演义的影响,蜀汉为正统的观点影响至今,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欢迎给我点赞,评论,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蜀汉正统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

一、西晋至北宋:曹魏正统论主导时代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争夺正统,相持不下。

直至西晋统一天下,正统之争才有了结论。蜀汉旧臣陈寿撰《三国志》,为曹魏皇帝作“纪”,蜀、吴皇帝则称“传”,政治地位高下立判,很明显是出于政治现实的考量而奉曹魏为正统。自此,以曹魏为正统,从西晋开始成为主流。

隋唐重建大一统王朝后,杨坚、李渊均明确继承北朝法统,唐太宗还作《祭魏太祖文》,展现了曹魏正统地位稳如泰山。

到了北宋,宋太祖将自己的南征北讨比附魏武帝,而“十国”又与蜀汉同为割据政权,北宋统治阶层大多数自然还是持曹魏正统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盖棺定论,明确将《魏纪》接续于《汉纪》之后,并提出功业是评判正统的不二标准。苏轼就指出“夫魏虽不能一天下,而天下亦无有如魏之强者”,曹魏实力最强,在道德上与蜀汉不相上下,自然应以强者为尊。

二、蜀汉正统论的源流

在曹魏正统论占主流的岁月里,蜀汉正统论声音从未被湮没。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撰《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否定了曹魏正统论,之所以如此,与当时东晋偏安江南的历史背景有关。此时中原已沦为胡地,若坚持以北方的曹魏为正统,无疑使东晋朝廷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而东晋士人“北伐中原”的情怀很容易联想到蜀汉的立场。

这种论调虽未得到东晋官方直接认可,在士族、民间却引起了极大反响,成为尊刘贬曹的舆论基础。此后的南朝士人为与北方胡族尊曹论调相抗衡,大行尊刘抑曹之风。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就有贬损曹操父子的故事。

隋唐时期,民间对诸葛亮的褒扬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歌颂诸葛亮的诗文很广,以杜诗最为代表,这也顺带着提升了其他蜀汉君臣的地位。北宋时期,士大夫继承了对诸葛亮的尊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虽尊曹,却但也对诸葛亮的评语极尽赞美。

北宋理学兴起,也推崇诸葛亮忠君辅主的贤相形象,将其作为儒家的道德楷模。

以上的一切,都助推了蜀汉正统论在民间的成长。

三、南宋至清:蜀汉正统论成为主流

尊刘的民间风气,为蜀汉正统论形成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南宋与东晋很相似,都是偏安政权,与以北伐中原为国策的蜀汉同病相怜。南宋尊蜀汉没有东晋受禅于魏的顾虑,使得尊刘的思想盛行。

一些大儒如张栻、陈亮、萧常纷纷著书立说,宣扬尊刘贬曹思想,为蜀汉正名。还有一大批主战派,也持蜀汉正统,陆游就在《得建业倅郑觉民书》中,以宋室自比蜀汉,北伐中原:“邦命中兴汉,天心大讨曹。”

深刻的民族危机之下,南宋士大夫广泛呼吁名分正统,普遍以蜀汉自喻,希望朝廷不忘北伐。

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下,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发展了道统论与天理论,系统地革新了儒家思想体系,从道德情感上更倾向于蜀汉。为遵循春秋大义,朱熹对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尊魏思想大加挞伐,模仿《春秋》《左传》笔法,修订《资质通鉴纲目》,将三国史事改据蜀汉纪年。至此,蜀汉正统观在南宋正式成为主流。

元明清三代,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思想,蜀汉正统观更是影响深远(包括《三国志平话》《三国志通俗演义》),传承至当代。

3

汉帝写血诏,要清除曹操,被曹操发现,害了国舅董承的命。血诏上还有刘备的名字,这是其一。

刘备投曹操时,曾被引见汉帝,汉帝称其为叔,刘皇叔因而得名,刘备为汉正统,这是其二。

刘备伐曹起兵,打的旗号就是兴汉室,以维护汉朝为已任,这是其三。

这样,刘备的形象就是汉室的代表,正统的象征了。

4

刘备是大汉皇叔,属于皇亲国戚,自然是比孙,曹两家正统。

5

“蜀汉正统论” 符合人们一直以来的认识,但是却有些无法自圆其说 。成王败寇,恐怕历史本就没有什么正统吧?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帝王登基,都非常需要注重名节 若是名不正言不顺,反对者就可能会以拨乱反正的旗号向其皇位发起文化冲击。事实上,每逢天下大乱,总会不断出现一些所谓正统之争。所以,我国历史时期没有哪一政权为正统,

有趣的是,从魏晋到北宋长期以来,人们以魏为正统。 以至于致力于“维护汉朝” 的蜀汉政权,被后人忽略。原由很简单,曹魏本身是从汉帝刘协手中接过的政权,尽管“禅让”自身有强制性质, 但不可否认的是,汉献帝确实下发了诏书并盖了章,程序上是合法的。因此,曹魏政权到西晋王朝自然也是一口咬定曹魏为正统,这样才能顺理成章地推出一些自己发展也是一个正统的结论。从这个角度看,封建王朝要想谁是正统,主要是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在南宋在时代背景下,不难发现他们认可蜀汉为正统是无奈的。

南宋南迁以后,中原大地落入金人手中。 此外,南宋被迫向金人进贡。为了给南宋寻求法律依据的合法性,避免了金人夺走了正统。儒家朱熹介绍一个新概念,就是以家庭出身论正统。在这一逻辑下,蜀汉文化就是一个正统,曹魏就是逆贼,同可推出中国南宋王朝为北宋之后的正统。暂且撇开政治方面不谈,刘备正统政权是真的吗?

当我们可以仔细推敲之后,就是不难发现这种说法站不住脚。首先,刘备自称先祖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所以认定这个先祖,一是年月长远无法验证,其次刘胜的后代很多,所以冒称其后代也不容易被发现,假定刘备确实是刘胜后代,那也会因为年代久远,他与汉朝皇室血脉已经极度疏远。再者,中山靖王刘胜之子- 陆城亭侯刘贞被汉武帝削去爵位论为百姓。自然就失去了继承大统和继承王位的权利,这至少不符台礼法。

刘备尽管始终以汉室宗亲自居,然则汉献帝是禅让的方式将皇位传始曹丕,而刘备则是在蜀地宣称汉献帝遇害,从而自封为皇帝的。这纯粹是自己讲故事,完全站不住脚。假定刘备真不愿意接受曹魏的正统性,那政权仍在汉献帝-一脉,而后挑选亲近宗室继承皇位。从一层面来讲,曹魏集团的谋士刘晔都比刘备更有资历,他乃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论血统要比刘备和汉献帝的关系近得多。假如真要推荐汉室宗亲为天子的话,也应该推举刘晔而不是刘备。无法之下,刘备这才辟谣称汉献帝被曹丕所害,才自圆其说的登位称帝。

大家有什么不同观点欢迎留言评论!

6

第一汉末分三国,在当时看来还是汉朝的天下,而刘邦曾经提出过,非刘姓者不得称帝,如果出现天下共伐之,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刘备是属于汉朝的传承。

第二从旗帜来看,不管做什么,都要有一面在当时看来正确的旗帜,俗话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伐袁绍就是如此,官渡之战,曹操就是以天子名义,挟天子以令不臣,不管他是多么狡诈,但他有一面正义的旗帜,人民都支持他,而袁绍就不一样了,他称帝,属于谋逆,虽然实力很强但出师无名,最终落败。

曹操有了天子这只旗帜,那么刘备靠什么,只能是以匡扶汉室为大旗,由此展开自己的军事集团,不管遇到谁他首先第一句话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他的旗帜自然很明显,人们称为正统也是应该的,毕竟古代王朝都是家天下,汉朝本就是刘邦开辟,而刘备也是姓刘,自然归为正统。

7

书上说,刘备是刘邦后裔,匡扶汉室就是恢复刘家天下,蜀汉当属正统。

8

因为古人相信皇帝而为天子。视为天帝派来管理人间,视为正统,而彼时汉朝皇帝已经被取代,而刘备刚好姓刘,又不知道是中山靖王的众多子孙之一,所以被很多人传统的人,心有汉朝的人视为正统,当然以后的帝制朝代也把他视为正统,因为这也有利以他们宣传帝制管理,所以刘备一直以来被帝制朝代视为管理。

9

三国兆端是汉衰,刘备是汉室后裔,按照历史时间线索,刘备是唯一符合传承的代表人物。名正言顺吧!

10

刘备是为了匡扶汉室的,打出旗号后了人马。无论真假他终其一生都是以这个为最高人生目标。国号也是汉。

别的两个国早都不提湮灭了的汉,过时了。

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这个祖宗不只因为出土的陪葬品金缕玉衣闻名于世,他的生育能力也超强,有120多个儿子。估计自己都叫不全儿子们的名字。所以刘备话是不是准确完全无法考证。也没人有那兴趣。

其实真正的正统是魏。汉室最后一个皇帝就在他那里消失的,论地理位置方面也是非他莫属。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