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王莽建立新朝后,当了15年的皇帝,这15年里,他都在干什么?

王莽建立新朝后,当了15年的皇帝,这15年里,他都在干什么?

2020-07-21 11:00阅读(97)

王莽建立新朝后,当了15年的皇帝,这15年里,他都在干什么?:你的问题,我来答。说实话,王莽在15年皇帝生涯里,还是干了不少事的。他的很多举措,被我们现代人

1

你的问题,我来答。

说实话,王莽在15年皇帝生涯里,还是干了不少事的。他的很多举措,被我们现代人认为非常具有前瞻性,但却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以至于有人认为,他是穿越过去的。很有意思的一个历史人物。

他的主要事迹,基本都在班固的《汉书》里。班固作为正统的历史学家,还是把他当作汉臣的。后世的正统历史学界,也是不把王莽的新朝当作一个正式的朝代。既是因为王莽是篡汉自立,也是由于时间太短。

下面我就班固的记载,做一个罗列。




王莽崛起

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王家是当时的望族,姑姑王政君是皇后,叔侄5人做过汉的大司马;9人前后封侯; 更多的家族成员被封为将军,列侯。

以下引自《汉书》: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语在《元后传》。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

这样的家族,在朝中是可以呼风唤雨的存在。王家的这些兄弟叔侄,位高权重,声色犬马,过着奢靡的生活。而只有王莽,对自己,生活力行简朴,行为恭顺,勤学修身。对家人,奉母至孝,友爱兄弟叔侄,。对外人,则结交贤良,远离小人。



这样的王莽,在声势喧天的王家,就是一个异类。一时间,王莽声名远播。

汉成帝阳朔3年,(前22年),王莽终于被拱进王室中枢,走上了辉煌的历史舞台。

公元前8年,王莽终于登上大司马的宝座,开始正式执掌权柄。2年后,汉哀帝登基,因与新皇帝的皇后与祖母有嫌隙,王莽卸任,退回封地。前后6年时间,蛰伏在家。

以上就是王莽的崛起前后的过程。

之后,汉哀帝一过世,汉平帝登基,王莽又重新回到朝中,继续做大司马。这一段时间,王莽的名声,在朝中,在民间,是姜子牙一般的存在。



2.王莽称帝

在第二次回到朝中之后,王莽开始在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支持下,总览朝政。慢慢的,他开始排除异己,打击政敌,显示出权臣的特征。汉平帝5年而死;这个时候的王莽已经权势熏天。为了继续把持朝政,他选了两岁的刘婴做新皇帝,自己成为摄政,称‘假皇帝”。

这个时候,王莽称帝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各地都在纷纷起义,动乱,反对王莽专权。 王莽全力镇压。

这个时候的王莽,已经骑虎难下,称帝已成必然。公元9年,王莽对姑姑王政君说,交出玉玺吧,汉家气数已尽。王政君起初不肯,王莽一再逼迫,王政君气急,一把把玉玺甩下朝堂,掉了一角。这块玉玺,可不简单,传说是和氏璧改的,先有秦始皇传下,直到汉家一直在用,是皇权的象征。王莽把摔掉一角的玉玺,用黄金补上,继续用。“接受”了尚未小皇帝刘婴的禅让。

新莽王朝正式诞生。



3.王莽新政

a. 改官名,汉朝的各类官职,尽皆改名。汉朝的诸侯王们,以及周边属国,匈奴等,尽皆称公,不得称王;宫中的各宫室,尽皆改名。同时大封群臣。

这些东西,无关紧要。后世也不得其荫泽。

b. 改革田亩,王田代替私田,恢复古代的井田制,遏制西汉末年的土地兼并,于民休息。效果不错,一时间,国泰民安。

c.禁止奴婢的买卖。这一点,现代人很是惊讶。王莽确实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君主。

d. 改革盐,铁,酒的买卖,由国家控制。

e. 遵从孔子,恢复“周礼”,建设王道乐土。

f. 改革钱币,把大钱的刀钱币改为小钱。

g. 组织编撰重要的典籍。


细节内容,限于篇幅,请参考史书记载。

以上这些,作为一个54岁才登基的老人,尤其在古代,这个年纪已经埋土半截了。王莽在如此大的年纪,还能如此的翻腾,把这西汉末年的历史改写。实在是非常的了不起。

这不是昏君和只知享受的君主,能够做到的;更不是一个暴君,能够做到的。只有迫切想有所作为的君主,才会不顾年纪,不顾后世的批评,和当时人鄙视,全力以赴的做下去。从内心深处,他从年轻时候的克己奉公,到后来的篡位,都是遵从内心,希望有所作为,为民奉献。


总结,可以说,王莽被后人怀疑时穿越过去,非常有合理性。当然,这都是表达对王莽新政的惊讶之情,这些新政太前卫,根本不是那个时代的人能想到的。这样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2

王莽因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篡位之人,由于带了一个不好的头,所以历史学家都不承认他所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王莽就改元初始,不久自封为天子,改国号为“新”。建国元年(公元9年)正月初一,从鸡叫的时候开始新的一年。那么,他做了皇帝以后,做了哪些事情呢?其实,就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封王拜将

公元9年,正月初一,王莽率领公侯卿士捧着皇太后玺绶,废掉了汉朝的名号。废掉汉朝以后,他就开始娶宜春侯王氏的女儿,立她为皇后,然后册封太子。

王莽本来有四个儿子,嫡长子王宇与次子王获在王莽称帝前,被他处死了,王莽立第三子王临为皇太子,王安为新嘉辟,将王宇的六个儿子全部封爵,然后大赦全国。为了安定君臣之心,王莽封孺子刘婴为定安公,以万户居民为食邑,以祭祀汉代宗庙。这个举动在当时,让很多大臣感动,可见王莽一直在收买人心。

此外,王莽又册封了:四辅,王舜(安新公)为太师;平晏(就新公)为太傅;刘歆(嘉新公)为国师;哀章(美新公)为国将。三公,甄邯为大司马(承新公);王寻(章新公)为大司徒;王邑(隆新公)为大司空。四将,甄丰(广新公)为更始将军;王兴(奉新公)为卫将军;孙建(成新公)为立国将军;王盛(崇新公)为前将军。总共封了十一个公爵。

第二:改制

王莽对官职进行了修改,并设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地位都是孤卿。将大司农改名为羲和(后改为纳言),大理改为作士,太常改为秩宗,大鸿胪改为典乐,少府改为共工,水衡都尉改为予虞,与三公司卿一起为九卿,分别隶属三公。

此外,他还对郡县做了修改,改称郡太守为大尹,都尉为太尉,县令、长为宰,将长安为“常安”。诸侯王的名号都称公,四夷冒用尊贵名号而称王的,都改为侯。比如匈奴王降为侯,因为改印玺,匈奴后来造反。三皇五帝,的后代都被他找到,然后封为公侯。包括改单名,也是从王莽开始的。

在经济上,他对钱币进行了改革,取消刀币,改制小钱,直径六分,重一铢,铭文为“小钱直一”,与“大钱五十”同时通行。为防止民间私自铸钱,他下禁令不许百姓私藏铜和木炭。此外,全国田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

由于王莽新币大小两种并行,难以辨认,又多次改动而缺乏信用,都私下用五铢钱交易。他又下令凡私藏五铢钱、声称大钱将取消的人,按照诽谤井田制的罪名,放逐到四方边陲去。很多农民和商人失业,天地荒芜,民众甚至在集市和街头痛哭。所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直到新朝出现旱灾和蝗灾,老百姓没有吃的,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

3

王莽当了15年的皇帝,这15年他都在专心的做一件事:改革,各种各样的改革。

王莽本想有生之年,直接改变社会制度以及阶层,却不曾想步子迈的太大——扯着了蛋。

到最后自己还被把脑袋砍了下来,做成了酒壶,成为了胜利者收藏的一件玩具。

王莽的改革,如果详说的话是一篇太大的文章,大官人今天只说几条重要的,看看他是准备如何改变社会制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1.土改。

任何新生封建王朝都要进行土地改革,目的是实现土地的重新分配。但是前提是承认土地私有。

王莽的土改跨过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直接迈入了社会主义。

他的土改是:土地收回国有!注意是国有,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是一切土地都是国家的,由国家统一分配。

这是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典型特征。你看,王莽直接进去了社会主义。

2.按劳分配。

强迫劳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凡是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一匹。

这是典型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

3.计划经济与贷款制度

人民群众祭祀或丧葬没钱怎么办呢?向政府贷款,还不收利息。

如果为了经营农商而贷款,那就收纯利润的10%。请注意看一下是纯利润的10%。

4.征收了个人所得税。

一切工商业包括:医生,算卦,打鱼,捕猎,开旅馆的,妇女们家里养蚕织布的,都要交个人所得税。

国家用这些钱作为贷款或者平抑物价的资金。在古代,国家要是做这些与商业有关的事儿,马上就会有人说这叫与民争利,从实际出发,完善国家税收政策。

个税上交,始于王莽。

5货币制度改革。

王莽不但发明了铜币,还有布币,贝币,金币,银币。他并没有局限于货币的形式,而是看清了货币制度的根本上维持信用价值。

货币的形式是什么样子的并不重要。

但是这种观点在2000年前可并不被所有人接受,当然到了现在也不是能被所有人接受。

4

有时候,好演员是能否荣登帝位的先决条件。历史上,西汉末年人物王莽便是个好演员,其姑姑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太子刘骜(后来的汉成帝)的生母。当时,汉元帝并不喜欢这个皇后,而是喜欢傅昭仪和冯昭仪,子以母贵,故汉元帝想废黜太子刘骜。多亏皇后王政君胞兄王凤,从中斡旋,刘骜太子之位得以保全。

刘骜继位之后,王政君家族兄弟王凤等人册封为侯,但并不包括王莽的父亲王曼。一则相较于嫡出的王凤,王曼是庶出;其次是王曼早早过世。加之哥哥又早逝,王莽家中是度日艰难,但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一步一步登上权力之巅:

  • 先是借着跟随名儒陈参刻苦攻读《礼经》,还身体力行实践《礼经》上的思想,将寡嫂与侄子接到家中供养,史籍记载:折节为恭俭......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

  • 之后伯父王凤病重之时,有利害关系的宗室都盼其早日病忙,好取而代之。只有王莽主动搬到王凤家中,悉心照料,此举刚好给前去探望的皇后王政君碰见。有感于王莽的孝顺,皇后给了他黄门郎的小官,从此步入了官宦之路;

  • 虽然官阶很低,但在官场上,王莽博得了“克己奉公、诚挚待人”的清流之名。以致于他的叔叔成都侯王商上表,请求将自己的部分封地给予王莽;接替王凤出任大司马的另外一位叔叔王音,也向皇帝极力推荐王莽;

  • 公元前8年,王莽通过姑姑王政君了解内情,搜集证据,PK掉了淳于长,坐上了大司马的宝座。公元9年,王莽更是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导演了孺子婴的禅让后称帝。

在位的15年间,王莽新政主要是三方面:

1、货币改革:改革的内容是在流通的五铢钱外,增发大面值新币,包括两种复古的刀形币(错刀面值五千,契刀面值五百)和一种圆形币“大钱五十”,但很快废止;此后又统筹货币“宝货”,凡六名(金、银、龟、泉、布、贝)28品,造成了金融市场的混乱,货币贬值过快,前后经历了四次货币改革。这种频繁改易的流通币种让百姓民不聊生,国民财富被大量洗劫,普通家庭很快就会破产失业。

2、土地改革:法令规定,全国土地改称王田,用这种形式收归国有,禁止私人买卖。实则是直接打击的是大土主,改变“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的现状。实际却是以抑制豪强兼并的名义,为中央政府聚敛财富,普通老百姓并没有从改革中,得到真正的实惠。相反得罪了大量的王公贵族而遭到抵制,不得不在施行不到三年便废止;

3、税收改革:即“五均六筦”,初衷为了规范整顿百姓,抑制富家大族对平民田土资产的吞并。其中“五均”的设立是为了平定物价,防止商人囤积居奇进行敛财,维护市场稳定;“六筦”就是由国家全面垄断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和销售,等于是计划经济。垄断货币发行权,控制大城市的物价波动等工商业活动。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因王莽管理不力,用人不当,致使各级官吏的横征暴敛,富贾豪强的巧取豪夺。

史称“莽性躁扰,不能无为。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是说王莽新政改革有复古的理想主义倾向。在实践过程中又过于简单粗暴,以为只要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国家层面,然后就可以发布改革法令,便能实现新政,殊不知随意性太强,措施缺乏操作性,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5

公元8年12月,也就是孺子婴初始元年十二月,王莽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逼迫孺子婴禅让帝位,登上了皇帝宝座,并且改国号为“新”,王莽即新始祖,称“始建国元年” 。就这样,王莽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作皇帝的先河。

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大奸贼”。但近代帝制结束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就连胡适都认为他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也正是由于王莽的一系列超前新政,所以现在还有很多人说他是从现代穿越回古代的人。

王莽建立新朝后,当了15年的皇帝,而这15年里,他都在干什么呢?

王莽称帝后,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宣布: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史称“王莽改制”。

由于汉末以来,政治腐败,朝廷奢华无度,地方搜刮盘剥,再加上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政治危机愈演愈烈。王莽为了缓和当时已经激化的阶级矛盾,使封建关系得到调整,巩固新莽政权,企图通过改制来限制已相当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王莽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

1、实行\"王田\"\"私属\"制,将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一样,均不得买卖。

王莽认识到土地和奴婢问题是主要社会问题,于公元9年依据《周礼》记载的井田制度,实行\"王田\"\"私属\"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不得买卖;男丁8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制度授田(一夫一妇受田百亩)。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违令者治罪。这个措施跟新民主主义土地改革有点类似。

2、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规定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

所谓五均就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的物价,收取工商业税。五均官在每季度的中月,写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作“市平”。物价高于“市平”时,则把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物价低于“市平”时,则听任人们自由买卖。

这个五均官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统计、工商、税务部门。各郡县也设司市,职掌和五均官相同。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款。规定贫民遇有丧葬、祭祀等事,可向政府申请无息贷款,欲经营工商业面无资金的,也可以向政府贷款,年息什一。五均设贷,加上政府垄断经营的盐、铁、酒、铸钱和收山泽税,合称“六管”。这个政策跟我们现在的政策几乎一样,确实超前了将近两千年。

3、改革币制。

王莽执政期间,对货币进行了频繁改革。公元7年,下令铸大钱、契刀、错刀,与原来的五铢钱“四品并行”,公元8年废刀币和五铢钱,另铸小钱,与原来的大钱共同使用。9年,实行宝货制,所造货币有28种之多,由于货币种类太多,换算困难,流通不便,仅一年就被废除,只留小钱值一、大钱五十两种继续使用。公元14年,王莽又废大、小钱,另作货布、货泉,两种并行。但这两种货币的比值十分不合理。总之,王莽一再改变币制,使得大批农民破产,也造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这跟当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发行法币和关金券的行为很像,原来蒋总裁有王莽这个老师傅。

4、改易官名、地名。

为了与《周礼》官制相合,王莽在中央设四辅、三公、四将共十一公。三公下设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又置六监,也就是改革了中央机构,加强了相权、兵权;重新划分郡县,更改地名。

5、改革少数民族名称、首领称号

王莽改制并没有解决西汉末年以来的土地兼并以及流民问题。

由于改制触及了大地主、大贵族、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王莽又未能坚持到底,中途放弃改革。同时,由于王莽用人不当,贪官污吏利用改制“侵渔百姓”,以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再加上改制措施本身存在很多问题,造成了政治经济秩序的混乱,破坏了与周边各族的友好关系,加重了国内人民的负担,使本来已经存在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由于他兴师动众讨伐匈奴和周边少数民族,大兴土木,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甚至造成成千上万的百姓死于非命。人祸加上天灾,使土地荒芜,物价腾贵,米价由汉文帝时的每石数十钱涨至二千钱。到王莽末年,更达到了每斛价值黄金一斤。天灾人祸迫使百姓流落他乡,人相食的惨状史不绝书。面对这种现象,王莽无计可施,竟然异想天开,派人教流落关中的饥民“煮木为酪”。这种悲惨的生活,怎么能使百姓不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呢!

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时,一场酝酿已久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了。各地农民纷起,其中形成了赤眉军和绿林军两大军事势力。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在位15年的社会主义皇帝王莽连同他的新政就这样消逝在了茫茫历史长河中。

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

6

王莽干的事多了,而且每一件都惊天动地,流传千古,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他的行为太像一名穿越者的行为,后世的人,尤其是现代人,对他做的事,是越研究越惊讶,这大哥,太像个穿越者,很多思想和行为超越那个时代的人。

那这15年都干了什么了?

第一, 鼓励科学发展

听说有人发明了飞行翼装,能飞行几百步之远,当时的人觉得这个人有毛病,但王莽却亲自接见了对方,他在考察完之后非常开心,鼓励对方继续发明创造,并封对方为技术官,亲自指导对方改装,除此以外,王莽在位期间想统一度量,便自己发明了游标卡尺,他发明的卡尺与现在用的卡尺非常相像,比西方早了近1700年。

第二,土地改革

西汉末年,地主土地兼并严重,于是王莽便将土地收归国有,将天下所有的土地称为王田,再用孟子的井田制把这些土地平均分配给人民。

第三,建国企

王莽将古代最为重要的盐、铁、酒收为国有专营,还将矿山全部收为国有,私人若想开采必须征得国家的同意。

第四,废除奴隶制

人人平等这个概念,在封建社会,是很难实现的,但是王莽做了,西汉是农奴制,而他废除了奴隶制,禁止了奴隶的买卖,这和土地改革的均田制,合起来,可以看做是平等社会的雏形。

第五,统一货币

再次废除民间货币,统一由国家铸造货币。

第六,重视生产力

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为了快速恢复国家的生产力,他制定法规,无业游民会受到惩罚,强制要求劳动。

第七,廉租房

王莽还突发奇想实行廉租房政策,他在长安城里投资建设了5个共200户的住宅专门用于出租给贫民,这个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八,调控物价

制定货价标准,不允许商家囤货炒价,打击哄抬物价行为。

第九,贷款制度

制定贷款制度,国家控制贷款,贷款只能找国家。

7

王莽篡汉后建立了新朝,这是一个在历史上存在感很弱的朝代。

很多人知道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把汉朝一分为二。评书故事里说了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把汉朝一分为二归纳为刘邦当初斩白蛇留下的因果,而王莽的莽字又与“蟒”同音,所以认为王莽就是那条白蛇转世。

故事与历史是不同的,王莽篡汉只是历史中的一个插曲,但他却留下了很多让人讨论的话题。

王莽建立新朝后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他把自己的朝代称为新朝,就是要突然一个“新”字。王莽的改革有土地改革、货币改革、奴婢改革等等,这些改革被现代人认为是王莽“穿越”的证据。

比如说土地改革,王莽推出了“土地公有制”,听上去与我们现在的制度很像,但其实他的改革只是在恢复周朝时期的“王田制”,全国土地归朝廷所有,百姓不得任意买卖。在王田制的基础上,再用“井田制”进行土地分配,这就是王莽的改革制度,但是他这一改革触动了那些地主的利益,也为新朝灭亡留下隐患。

再说奴婢改革,有人说这是王莽废除奴隶制的举动。这里我想说明一下,中国没有奴隶制!奴隶制只是马克思提出来的一种理论,奴隶制国家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靠奴隶来拉动国家经济,中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朝代。虽然中国古代也有家奴,但是他们不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来源!

王莽对奴婢制度进行改革,他并没有废除这个制度,只是规定奴婢不得私自买卖,说白了就是想从中抽税,因为王莽的新朝国库很空虚,他非常需要钱!

王莽为了增加国家税收,还进行了税收改革、货币改革,但是这些改革都以失败告终,让新朝的经济雪上加霜!

新朝内部忧患重重,外部也有巨大的压力。原来与汉朝休兵几十年的匈奴,因为王莽的处置不善而叛变,王莽只能派出几十万大军进行征讨,结果这一战就拖了很长时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结束语

王莽的改革制度很多还是不错的,但是他没有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且新政发布的过急,直接剥夺了地方豪强的利益,引起社会动荡。

历史上对于王莽的评论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有人认为他是改革的先驱者。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8

王莽,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因谦恭勤俭,礼贤下士,所以深得人心。后又跟汉平帝结亲,并借机逐渐掌握了朝廷大权。公元8年,王莽登基称帝,国号“新”,并推行改革,开始了著名的“王莽改制”。在改制过程中,甚至因为其部分政策和想法太过超前,还一度被如今的好事者猜测,王莽会不会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


其实在王莽在位的15年里,一直致力于推行改革,直至他的政权被推翻。那么他具体做了什么事呢?又为什么会被推翻呢?我们下面慢慢来说一说。
首先在政治上的举措,就是改革官名。这个改掉的名称太多,而且枯燥复杂,我就简单举几个例子,大家看看就得了。例如大司农更名为羲和,后又改为纳言;大理更名为作士;大鸿胪改为典乐;太常为秩宗等等。这还是中央官职,地区的官职就更多了,就不一一举例了,另外他还按照周朝制度,封了各路诸侯近800人,附庸有超过1500人,可实际上很多人没有封地,俸禄也是很少的。这就是政治上,他王莽改制的一部分。由于册封的过于激进,导致贪污受贿,压榨百姓的事情层出不穷,而这,就是一个伏笔。
在经济上,他实行了王田制、私属制、五均、赊贷、六筦和币制改革。
王田制,就是将土地改称“王田”,将土地收归国有。如果一个家庭有八个男丁,那么就分田地“一井”,大概是九百亩的样子吧。如果男丁不足八个,拥有的土地却超过一井,那么需要将多余的地分给邻里。所有分配的土地,都予以立法进行保护。
私属制,就是奴婢不允许买卖。
这是解决西汉以来最突出的两个社会问题,王莽是想从根本上解决掉这个矛盾。但是这两个举措,触动了地主和贵族的根本利益,导致政策阳奉阴违,且反抗事件不断,而这,又是第二个伏笔。
五均、赊贷,这一个是收工商税的,并控制物价的,一个是做官方贷款的。
六筦,就是将酒、盐、铁由国家专卖,铸钱由国家经营,对养蚕、纺织等部分行业征收额外的税,再加上前面说的五均和赊贷,合称六筦。
这个六筦的目的,是用国家力量干预市场,加强对经济的掌控,这是有他的优势的。无奈实行这些措施的人都是富商和官员,他们互相勾结,反而使得市场更加混乱,给百姓带来更多的痛苦。这是第三个伏笔。
多次改革币制。这个也是比较复杂枯燥的背书,我就不细说过程了,反正期间一共改了四次,旨在削弱贵族的势力,减轻百姓的负担,可事实却是加倍的剥削了百姓的财富,加深了百姓的不满,从而产生了第四个伏笔。


综上所述,王莽在位的15年所进行的改制,从初衷来说,是为了在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和地主的势力,从而达到缓解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的阶级矛盾的目的。可是事实正好相反,上面所说的几个改制,不仅没有帮助王莽巩固政权,反而不断地埋下伏笔,加深矛盾。因此王莽在位15年,一直在推行改制,最终却还是以失败告终,王莽自己也死于非命。
顺带说一句,上面说的改制内容,大家看着是不是觉得很眼熟?是不是跟现代社会的很多制度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啊,难怪王莽会被人戏称为“穿越皇帝”,看到这些改制措施,换谁来看也会心里犯嘀咕呢。

9

王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社会学家”,从他建立的王朝名称便可看出,他要打造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他在做皇帝期间,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改革。

一、

西汉王朝第十四代皇帝刘箕子,九岁做了皇帝,十四岁时被他的岳父大人王莽毒害。第十五任皇帝只有两岁,到了五岁时,王莽发动宫廷政变,于是五岁的皇帝刘婴颁发诏书,将皇帝职位禅让给王莽。

王莽在没有发动大规模流血事件的前提下,建立了他的王朝,命名为“新王朝”。因为这样,王莽作为“篡权”者被唾骂了二千年。

王莽是儒家思想的忠实追随者,和其他夸夸其谈的儒士不同,王莽更是一个儒家学派切实的实践者。

有人说,在中国历史上,由正真的儒家学子建立王朝,仅只有王莽。

王莽还有更加不同于其他建立王朝的统治者的地方,那就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皇帝,都是因为自己的私欲,而王莽的的确确有着自己正真的社会抱负。

二、

王莽认为在古代社会中,人人平等,可到了后世,却互相争夺权力,产生了不平等的社会格局。贫富分化更是逐渐严重,富足的人坐拥一切,而贫苦的人努力挣扎也一无所有。

为了改变这种社会上的不公平,王莽在建立新王朝后,立即进行一连串的改革。

1,土地国有。王朝内的土地私人不准买卖,恢复古代的井田制度。八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过九百亩,超过了的土地,一律没收,或由地主直接分给他的邻居或下属。

2,耕地重新分配。目前手中没有土地的农民,由国家分给土地。另外以一对夫妻一百亩耕地为原则,不满一百亩的,由国家补足。

3,停止奴隶交易。虽然没有立即终止奴隶制度,但国家禁止奴隶和婢女的买卖,用以限制奴隶的范围和数目不再扩大,终止自然消灭。

4,强制劳动。凡是国内的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国家强迫他劳役,但在劳役期间,由国家提供衣食。

5,实行特别商品专卖制度。酒类专卖、盐专卖、铁器专卖,禁止未经授权的私自制造货币,由国家统一发行货币。所有天然资源,全部归为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进行开采。

6,建立贷款制度。百姓因祭祀或者丧葬的需要,可以向国家申请贷款,不收利息。但为了商业经营而贷款,由国家收取纯利的十分之一作为本息。

7,实行计划经济。物价由国家指定,防止私人操控市场和物价,用来消除贫富不均。粮食、布帛以及必需的日用品,在供大于求时,由国家照成本收购。求大于供时,国家即行卖出,以阻止物价上涨。

8,征收所得税。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医生、旅馆,以及家庭三产,都由国家征收纯利润十分之一的所得税。国家用这项收入作为贷款或者平抑物价的资金。

以上这些内容就是王莽的改革措施,他做皇帝的大部分精力,也都用在实施这些改革的项目上。

三、

王莽在十五年的皇帝生涯中,花费了大部分精力进行社会改革。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改革内容和措施实在是翻天覆地。

但王莽最终却彻底失败,他所建立的短暂的新王朝也随同一起丧失。

王莽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有几个:

1,王莽是一个忠实的儒家学派,他的眼光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他认为只要恢复到古代的体制,就能够完美的解救当下的问题。

2,王莽改革的思想和措施,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跟上。比如贷款制度,本意很好,但需要专业的成本会计来核算纯利,以获取那十分之一的本息。各行各业的成本千差万别,王朝内没有任何人可以胜任这一项工作。于是负责的官员们横征暴敛,导致不断爆发反抗。

3,王莽控制不住原有利益集团的反击。土地国有使地主怨恨。禁止奴隶买卖让奴隶主和奴隶贩子怨恨。对无业游民的强制劳役,又让贵族阶层和一些地痞流氓怨恨。这些人一有机会就进行反击。

4,王莽太迷信于制度,他认为只要制度完善,天下自然太平。所以他大部份的精力放在完善制度上,他不厌其烦的改官名、改地名,只要不符合古代名称的,全都要改,导致连基层官员都无法记得。

更要命的是,王莽连给与匈奴人的金印内容都要改,他让人取回旧印,结果导致了匈奴人的不满并且和新王朝断绝关系。

5,王莽是一个儒家学派的学者,也算是半个经济思想家,但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莽不是一个政治家。王莽容纳不下别人给与他的建议,他认为自己的思想和措施完美无缺。他固执而强硬,面对匈奴的反抗和灾民的反抗,只懂得采取高压政策。

四、

王莽做皇帝的后期,主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镇压各地灾民的反抗。因为王莽不是一个政治家,所以他没有智慧治理这反抗。他只懂得依靠武力,认为只要靠武力就可以解决这一类问题。

结果是在王莽的高压之下,各地反抗更多更严重。公元23年,刘玄为首的力量攻破常安(长安),王莽被杀。

随着王莽被杀,仅仅维持了十五年的新王朝随之覆灭。原本是一场可以传颂千秋的社会改革,也随之草草收场。

10

西汉与东汉之间,之所以出现乱世,将汉朝硬生生分为两段,就是因为王莽。可以说,如果没有王莽,“种粮小能手”东汉光武帝刘秀,根本就没有机会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

王莽出身世家大族,其姑姑是汉元帝的孝元皇后王政君。可是,王莽的父亲早逝,这让年轻时的王莽,并没能沾到姑姑的光。当王莽的叔叔伯伯们纷纷封侯之时,王莽只能独守清净,过着简朴的生活,安心读书。

不过,这并没有让王莽愤世嫉俗,反而让王莽更加的沉稳冷静。他开始拜师学习《论语》,并且悉心服侍母亲、寡嫂,抚育兄长遗子。王莽绝对称得上是儒家典范,后来的宋代朱熹都应该是自叹不如。也正是因为儒家学说,影响到了王莽称帝15年间的作为。

可惜的是,王莽只学到了儒学中沽名钓誉,粉饰太平的本事,却没能学到孔子的真正智慧,要实事求是,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王莽先是通过讨好时任大司马的伯父王凤,继而给姑姑王政君留下了好印象。之后,又通过告发自己的竞争对手淳于长,顺利当上了大司马。王莽为了沽名钓誉,甚至不惜大义灭亲逼死了自己的次子王获。为了清除汉平帝的卫氏外戚,又不惜杀死了长子王宇。

接着,王莽立自己的长女为汉平帝皇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平帝死后,王莽立了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帝,随后代汉称帝,改国号新。王莽成了新朝的开国皇帝,兼末世皇帝,共在位15年。

王莽自公元9年登基之后,开始实施改革,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的改革,盲目追求孔子所赞赏的周礼。所谓的周礼,除了礼仪之外,还包含周朝的国家制度,诸如居民组织,农田规划等等。

王莽宣布,将田地全部改为王田,代替私田,恢复井田制。

商鞅变法时,革除了井田制,就是因为井田制会制约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井田一分为九,八份是农户自耕,中间一份是王田,农户代耕。王田产粮归公,其余的归农户。农户会疏于王田的照管,对国家收入不利。

王莽这是昏头了呀。更何况,从秦到新,经历了两百余年,产生了很多大地主。全部将田地收归国有,除非王莽准备好了充足的军队。而那些自耕农,也不会支持王莽。只有失去土地的佃户,可能会支持王莽。但是,只要大地主不给,佃户也根本拿不到田地。

等于说,王莽的一个土地改革,即没能得到失地农民的有效支持,还把农业社会的中坚阶层全给得罪光了。王莽的死期不远了。

同时,王莽又改革币制,还把盐、铁、酒的贩卖,钱币铸造、五均赊贷(商业交易、物价、贷款等),还有山林川泽等等,全部收归国有。果然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呀。

有人说,这不是很先进么,王莽彻底实行公有制,多好。这只是看到了表面,王莽实行的是君主制,所谓的公有制,是所有的东西都归君主,并非全体百姓,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公有制完全两码事。

结果呢,这等于变相没收私人财产,甚至将很多人赖以谋生的活计都给改没了。王莽把地主、自耕农、商人,甚至一些小手工业者的利益,全都损害了。如果王莽没有强有力的军队作支持,王莽死定了。

王莽在禁止王田买卖的同时,还禁止奴婢买卖,相对而言,影响不大。但是,王莽在朝廷内部,不断的改变官制和官名,这不免又会损害到一些朝臣的利益。而汉朝的刘氏宗族,更是王莽的坚定反对者。

在王莽的英明领导之下,新朝内部很快就要变成一锅遍布老鼠屎的粥了。不过,王莽并没有打算就此收手。他一琢磨,不能只改革国内呀,藩属国也要改。

于是乎,他将原本已经臣服汉朝的匈奴、高句丽,以及西域、西南夷的统治者统统降级,以前王爵、公爵的变侯爵,侯爵的变伯爵,以此类推。王莽还收回了之前颁发的玺印,全部更名为章。

甚至,这些藩属国的名字也要改改,王莽将高句丽,改名为下句丽。匈奴呢,更惨,改为降奴,单于改为服于,于是乎,匈奴单于变成了降奴服于……这……不冒烟,才怪嘞,非打死王莽这个小崽子不行。

于是乎,边境战争不绝。国内呢,也是反对者无数,起义不断。

王莽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对内实行严刑峻法,镇压起义;对外不断讨伐。战争,是很消耗钱的,这又增加了新朝的财政支出。王莽只能增加百姓的赋税、徭役。

战争、苛政再加上天灾,王莽终于熬到了内外交困的地步。

于是乎,王莽的剩余时间,不是在准备平定起义,就是在平定起义中;不是在发动对外战争,就是在对外作战。

到了公元17年,新朝境内形成了两支最大的农民起义军,赤眉军和绿林军。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起义军所杀,尸体被数十人分裂。

王莽在做了15年新朝皇帝之后,惨死于长安宫城之内,结束了有理想,能折腾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