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

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

2020-07-21 09:59阅读(80)

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清帝退位、满清灭亡跟溥仪没有半毛钱关系,那时他还是个在怀里吃奶的小娃娃,跟摄政王也不相干了,因为听了袁世凯的话,

1

清帝退位、满清灭亡跟溥仪没有半毛钱关系,那时他还是个在怀里吃奶的小娃娃,跟摄政王也不相干了,因为听了袁世凯的话,载沣已经被隆裕太后赶走了,所以主导着满清谢幕的人物就是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像。

隆裕太后是个悲剧的人物,她是慈禧侄女,由慈禧作主嫁给了小3岁的光绪,长得不好看,人又老实,绰号“大木头”,光绪不理她,施用冷暴力,到光绪死,共守了20年的活寡。得不到光绪宠信,慈禧很恼火,对隆裕严厉有加,平时得不到任何赏赐,没人都不搭理她,隆裕在宫里很困窘,每逢有应酬只能叫人拿着首饰去典当,1891年光绪生父醇亲王死时,隆裕去奔丧,连犒赏门丁仆媪的钱都拿不出。

晚年隆裕太后像。

大部分时间的隆裕都是郁郁寡欢的,特别是国内革命党人形成大势后,隆裕彻底心灰意冷,预感到大清气数将近,每次目睹宫殿的荒凉,十分伤心,慢慢的积成了肝郁,经常呕吐,加上长期忧郁,终于致积郁成疾。

隆裕太后葬礼,清王室最后一场国葬。

退位诏书其实是袁世凯一手炮制的,隆裕太后只是案板鱼肉,退位前袁世凯还想方设法圈了最后一笔钱,那时袁一直称军饷不足,隆裕把宫里最后8万两黄金拿出来,过几天又没钱,再由隆裕逼着王公大臣们拿自己钱买了短期国债,再几天还是没钱,隆裕搜了宫里所有的首饰让太监送给袁世凯,让隆裕绝望透顶。

隆裕与光绪合葬崇陵,1938年被土匪盗掘,图为崇陵地宫隆裕棺椁。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泪流满面读了退位诏书,读完就昏死过去了,此后的1年里隆裕深居内宫,不与外人接触。1913年正月10号是隆裕45岁生日,袁世凯故意刁难隆裕,派梁士诒用外国使臣礼仪进宫觐贺,让隆裕悲从中来,当天就病倒了,太医诊治后是胸腹隆然高起,日渐肿胀,拖到正月16奄奄一息,抱来溥仪看了最后一眼,交待载沣管理皇事后就一命呜呼了,她死后袁世凯要为她厚葬,孙中山称她是女中尧舜,更有人说给隆裕太后颁个诺贝尔和平奖,悲哉!

2

1913年2月22日,清朝末代太后隆裕在长春宫去世,享年45岁。

隆裕的离世,让全国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率先臂戴黑纱,为隆裕举行了国葬。同时他还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天,所有官员穿孝二十七日,以表达对隆裕逝世的哀思。

(隆裕剧照)

要知道,此时距离隆裕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才仅仅过去了一年的时间。正当盛年的隆裕,为什么会去世呢?是不是像民间猜测的那样,有什么阴谋?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点,那就是隆裕的去世,并不是人为造成的。尽管有很多人依然对清廷心存幻想,但在当时国内“共和”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隆裕的死活,根本就影响不了局势的发展。如果袁世凯真要彻底扼杀清廷死灰复燃的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退位的小皇帝溥仪解决,而并不是隆裕。

隆裕的离世,实际上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心中多年郁结。

隆裕是镶黄旗叶赫那拉氏,本名叫做静芬。作为慈禧的亲侄女,隆裕与光绪的婚姻是被慈禧太后钦点的。自1889年成为皇后之后,隆裕便住进了东六宫之中的钟粹宫。

慈禧之所以选择隆裕,完全是出于目的性的考虑。对于慈禧来说,皇后无非就是一个监视光绪的工具。这个工具一不能太机灵,二不能和皇帝太亲近,否则很可能会出乱子。因此,老实巴交、性格怯懦的隆裕,便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皇后。

光绪帝对隆裕一直是颇为反感的。除了隆裕相貌普通,平日里像一块木头疙瘩之外。隆裕作为慈禧“特派使者”,是最让光绪忌惮的一点。光绪最钟爱的,是善解人意、温柔善良的珍妃。但哪怕后来在庚子事变中,珍妃被慈禧抛下,不幸遇难了,隆裕也没有能得到光绪的一丝关心。

隆裕成为皇后以后,并没有为慈禧带去什么有用的信息。相反,她那木讷怯懦的样子,还让慈禧不怎么喜欢。

明明贵为皇后,但隆裕在后宫之中根本没有威望可言。光绪不喜欢她、慈禧不喜欢她,甚至连一些妃子都能向她蹬鼻子上脸。隆裕心中郁结,但却没有任何办法,这也为她后来的死,埋下了伏笔。

(载沣剧照)

二、为政遭遇多方掣肘。

1908年,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宣统帝登上皇位,隆裕也晋升成为了皇太后。根据慈禧的遗诏,朝政大事将会由隆裕和摄政王载沣共同负责。

按说,此时的隆裕也算是熬出头了,最起码她也能以太后的身份处理政务了。但没有想到的是,慈禧在临终时却留下一道“女人不得弄权”的遗诏。表面上是让她和载沣共同执政,实际上却是担心载沣一家独大,仅仅让隆裕作为牵制而已。

在载沣让袁世凯回家养病之后,几乎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载沣的手中。而隆裕作为太后,也仅仅只能上朝垂帘听政,实际上手中却没有权力。

隆裕明白,要想让孤儿寡母在朝堂中能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培养自己的力量。但偏偏隆裕又不会巴结别人,她好不容易拉拢了庆亲王奕劻,开始向载沣施压时,却被载沣警告说,只有朝廷重大事件,太后才能出面商议。

这让隆裕颇为无奈,但却又无能为力。

后来载沣“重申预备立宪”失败,清廷内部开始分化。载沣失望至极,选择向隆裕请辞。此时的隆裕虽然成为了名义上的最高负责人,但却依然要遭到袁世凯等军阀掣肘。

隆裕开始渐渐认命,她任凭朝中权臣叱咤风云,自己则默默地帮助小皇帝成长,安心扮演着母亲的角色。

(袁世凯剧照)

三、清王朝葬在她手中。

载沣隐退后,国内要求清帝逊位的声音越来越大。隆裕召集袁世凯、奕劻等人,流着泪对他们说:“这件事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袁世凯等人听罢,也假装跟着哭得一塌糊涂。但不久之后,他们便将《清帝逊位诏书》拟了出来,请隆裕太后颁布。

1913年2月,隆裕45岁生日这天,她在御殿接受了袁世凯专使梁士诒的朝贺。但前满清宗室和王公大臣,却纷纷回避,不派任何人来贺寿。一天下来,金殿之上只有寥寥几人,这让隆裕悲伤不已。

在她看来,大清江山埋葬在自己手中,连宗室皇亲都不愿见自己,将来她又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啊?

此事之后,隆裕便一病不起。仅仅二十天之后,心力交瘁的隆裕便离开了人世。

参考资料:《清史稿》

3

退位诏书下达后,隆裕太后不大适应,突然问起了奏事处,奏章怎么不见呈上来?然后忽的缓过神来,大清已经亡了。

外地还有零星几个“殉国”的,宗室觉罗、朝堂大员们都在收拾心情整装待发,有的藏在北京城旮旯,有的直接跑到了天津租界区。

隆裕:“一般亲贵,无一事不卖,无一缺(职位)不卖,卖来卖去,终至卖却祖宗江山······亲贵至今日,不出一谋,事后却说现成话,甚至纷纷躲避,只知性命财产,置我孤儿寡母不顾。”而退位不到三天,载洵和内务府世续就抱怨世事艰难,生计一途捉襟见肘,仅仅三天呐。

当时的首领太监都看不惯这态势,悻悻说道,为朝廷捐躯的只有神武门的两条狗,平时娇生惯养失去了生存能力,早没太监喂它们了,也不知道自己跑出去觅食。等大家过段时间缓过神来,哥俩殓尸论片儿了,至于这两片狗怎么处理的咱就不晓得了。

事实上当时宫内真的很乱,现在的北京市档案馆就藏有当时北京市警察局侦缉队的报告,隆裕刚刚去世,宫内立刻发生了骚乱,太监宫女们大肆盗窃,侦缉队实施了现场压制。

病亡还是暴毙

至于隆裕太后的过世,不能算暴亡,她的死亡过程少说也有两个月。有早年间的医案为证,隆裕太后是集后宫常见病之大成者,身体素质早成渣了,肝气郁结也不是区区一两年的事,光绪娶她不久她就有这病,一直调理不过来,严重的时候呕吐不断。

“勉拟”代表了当时太医的救治态度,喝不喝药都一样,人救不回来了。这还说明一点:隆裕太后绝非暴毙,而是有充足的救治时间,方子也不知道想了多少个了,但是苦于没有奏效的救治方法而已,所以才有了“勉拟”二字。

这件事涉及一个敏感问题,就是当时距离隆裕太后下诏退位刚刚一年而已,而且她的脾性比较懦弱也不敢和什么人发生什么争执,最终这个锅推到了袁世凯身上,说是他的使者行外宾礼,隆裕太后难受了,然后一下就不行了,拜托,这都承受不了那退位前隆裕太后就挂了,根据当时太医的记录,隆裕太后这病,早就有,只不过没有那么重,在症状突发性方面有点类似于慈安太后,慢性病,一直有,但是突然一天就病情加重,然后人就没救回来。

不过隆裕太后受的苦远比慈安太后更甚,倒不如慈安一昏迷就走了,当时的时评也是把枪口一致对准袁世凯,当时的京津两地疯传,隆裕太后是被逼死的,有的说是吞金,有的则说是服毒,那年月自由职业者比现在多,围观群众众多,当时的报刊也跟进谣言重点报道,隆裕下诏退位才一年零十天,袁世凯下手太急了吧!

袁世凯也急了,隆裕这锅太大,欺负孤儿寡母名声也太难听,这锅可不能随便乱背。

隆裕太后的病情究竟怎样

根据文献资料的描述,隆裕的病情初时并不严重,并且有逐步减轻的迹象,但突然病情急转直下,很快就撒手人寰。

可这是真相么?绝不是,內宫隐瞒颇多。

上文说过,后宫的“佳丽”们几乎都有常见病,她们的病症大多源于缺乏运动和劳作,又不能出宫,天天吃着最没有营养的天价菜,所以大多都是心情抑郁引发的肝郁、脾胃不和,比如珍妃,看着挺富态挺健康是吧,她也一身毛病,而隆裕太后在其中堪称为最,身体极其虚弱,一旦发病过程极长。

脾胃继续湿热;

外感风凉;

头晕身痛手麻;

腹部坠痛;

腹泻;

腰疼;

气虚;

咳嗽不止;

心悸;

头疼;

脾胃胀痛,等等等等,无论太医开什么药,因为体质孱弱的原因都无法根治。

隆裕太后临过世的时候,太医们开的什么方子呢?

西洋参、麦冬、五味子、橘红、竹沥等,放到了隆裕太后平时本就在喝的保健茶饮里,这种行为表示,太医已经放弃了,因为凑出来的药效只是强心、清心、化痰。(当时隆裕的痰重,有段时间已经窒息无法言语。)

最致命的原因有可能是什么?也被隐瞒了么?

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众多口径不一的说辞集结在一起,我们可以发现有一点是公认的,即:

先期病情并不很重,对隆裕太后来说,这种状态不算稀奇,而且随着药物调理,病情趋于稳定,但是:

“加之“万寿节”内,天气晴暖,殿中所用素炭热气过高,感受炭气,致使病情加剧。”

加上万寿节期间,天气转暖的原因,通风不好或者风向变换造成空气倒灌,炭气过重,也就是一氧化碳中毒,所以没救过来。

这属于平时伺候的人属于调整室内的温度和通风?太监宫女不敢领罪。

真相如何查明,这时候我们再把袁世凯急眼后的情况抻回来讲讲,民国政府司法部派出两名裁判员,对隆裕太后的三名(应该是七位,以张仲元为首)太医的药方进行了查验,为了打消公众的疑心更是公诸于众,没想要却掀起了更大的波澜。

《盛京时报》

闻隆裕太后所患病症不甚严重,经御医张仲元等医治以为鼓疾(现在的肝腹水),不许太后饮水。据伦贝子云,太后自患病以来,不饮水者(直接进水)凡二月,每日口渴异常,太监不以水进,某日清晨太后无可如何,竟将漱口之冷水吞入,其思水之情状可想而知也。

又御医张仲元等既不许太后饮水,更不许太后见风,其寝室内有煤炉,有电炉,窗际皆用棉廉堵住,不许丝毫见风,太后寝时用棉被三床,盍伏热异常,种种荒谬者皆御医张仲元为之,庸医杀人真可痛恨。

隆裕太后的身后事

隆裕太后病逝,也算在庸医手下得到了解脱,沉冤得雪的袁世凯为隆裕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全国下半旗三日并为皇太后默哀,参议院休会,在太和门广场为隆裕太后举行了国民哀悼会,参与者众,她被赞颂为“共和之美,德至功高,女中尧舜”,恐怕隆裕太后也想不到委曲求全一生的自己,死后能有那么大阵仗,那么隆重,那么受推崇、尊敬的一场葬礼仪式吧。

不管她迫于压力还是心甘情愿,(应该兼而有之,很矛盾的心情,情愿是针对她不情愿充当挡箭牌替死鬼而言)她都是走向共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的朋友说了,他不同意,那就也象对付良弼一样,几颗炸弹就解决了,一样走向共和,还真不是那么回事,隆裕避免了国家分裂行为,极大的避免了南北对峙的“敌对”程度,只有这种方法才能在稳定政局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的完成政权更迭,避免了生灵涂炭,避免令国外分裂势力的狼子野心得逞,以最正规合法的方式完成了法统的传递,“五族共和”顺利延续。

4

隆裕并非暴亡,毕竟“暴亡”二字背后总会给人以一种阴谋论的感觉,但是隆裕并非死于阴谋。

不过,隆裕死亡的时间确实有点耐人寻味,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她则在1913年2月22日病逝。

当时距离溥仪退位和清朝灭亡,仅仅过了一年零10天。

当时距离隆裕的生日,仅仅过去了19天。

这几个凑巧又耐人寻味的时间点凑到一起之后,便引发了阴谋论,但只要稍微想一想便能够知道隆裕之死的背后,并没有阴谋。

当时的隆裕一无政治智慧和政治手段,二无政治权力,除了对宫中那几个太妃或许是个威胁和绊脚石之外,几乎对谁都没有威胁。

她活着,对北洋政府、革命党没有一点威胁。

她死了,对北洋政府、革命党也没有一点好处。

所以,不论是北洋政府也好,或是革命党也罢,没有谁会为了一个无权无势的隆裕兴师动众地弄一出所谓的阴谋。

隆裕之所以会死在1913年,应该说是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双重打击之下的一个必然结果。

我们先从隆裕嫁给光绪,也就是她入宫的时候开始说起。

隆裕的身份并不简单,她出身于叶赫那拉氏,她的姑姑是慈禧太后,这也是她能够成为光绪的皇后的原因。

倘若没有这个出身,也没有这层身份的话,以隆裕的容貌应该说几乎没有成为光绪的皇后的可能性。

慈禧之所以让她嫁给光绪,也是为了在光绪身边安插一个耳目,这一点注定她不可能会得到光绪的宠爱。

隆裕入宫的前一个月,紫禁城太和殿太和门突然失火被烧毁了,这是她作为皇后嫁入皇宫所必须经过的一扇门。

什么时候烧起来不行,偏偏要在她嫁入皇宫的当口烧起来,这岂不是在说她是一个不祥的女人?

至少放在那个时代,人们绝对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很不祥,这是光绪不会对她有好感的又一个原因。

隆裕既然得不到光绪的宠爱,那么能否得到姑姑慈禧的关系呢?实际上,慈禧也没多少功夫关心她。

慈禧让她入宫是打着让她给自己充当监视光绪一举一动的耳目的主意,可是隆裕却没有起到这个作用。

因为隆裕太过软弱,又生性孤僻,想让她监视光绪的一举一动?这太难了。

慈禧是个功利主义者,既然隆裕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她也就懒得再去亲近和关心隆裕了。

不论怎么说,隆裕也是个皇后,至少她在皇宫里的生活肯定能够锦衣玉食,所以慈禧并不用过多担心。

更何况等将来慈禧一死,隆裕当了太后,身份会变得更加尊贵,到了那时候能不能爱怎样就怎样,那只能看隆裕自己的能力了。

所以说,隆裕自从入宫之后一直过得很不开心,然后又感到寂寞孤独了,那怎么办呢?除了继续有事没事嗑瓜子之外,那就抽抽鸦片烟好了。

鸦片烟抽多了会怎样?她会变得更难看,然后就会越感到孤独,再然后就越依赖鸦片烟,最终身体就会一步步垮掉。

1908年11月14日,隆裕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致命的打击——她的丈夫,光绪皇帝在这一天死去了。

光绪帝一死,虽说慈禧将溥仪过继给了光绪,但是在只有慈禧、没有光绪的情况下,那隆裕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甚至于是多余的人。

当时隆裕在心理和精神上所遭到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好在这个打击还没有过去,她的姑姑慈禧也在光绪死后的第二天死了。

她是该笑,还是该哭?

隆裕应该是哭笑不得,哪里笑得出来呀,光绪和慈禧先后死去,她立马成了皇太后,溥仪才3岁,她该拿清朝怎么办?

她不知道,那就让摄政王载沣看着办好了,所以她还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除了身份尊贵之外,貌似确实没什么存在的必要。

这得多悲哀呀!

1911年底,隆裕迎来了她人生中第二次致命的打击——辛亥革命爆发了。

当时载沣引咎辞职,隆裕原本认为袁世凯可信,所以也小有野心地出来主持局面,谁知道却被耍得团团转。

袁世凯告诉她清朝没救了,要玩完了,赶紧早做打算,是要优待条件,还是什么也不要,给清朝陪葬?

隆裕一听,又急又怕,哭得泪水哗啦啦地流。

清朝要没了,她该何去何从?

她当时才43岁,小皇帝也才6岁不到,真的要给清朝陪葬?算了,孩子是无辜的,要个优待条件罢!

于是,隆裕作主以溥仪的名义给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儿呀,这天下咱不坐了,哀家实在守不住呀!

这么一来,溥仪退位,清朝灭亡,隆裕成了清朝的罪人,虽然她死后有人将她称为“女中尧舜”。

这时候的隆裕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再加上一直以来的孤独和压抑,心理不出问题那才怪了!

极度抑郁的心理造成了她的心理疾病,长年吸食鸦片造成了她的身体疾病。

当心理疾病加重了身体疾病,再和身体疾病一同压到隆裕的身上的时候,隆裕的身体不出所料地被压垮了。

没了精气神,身体一垮,人也就去了。

5

隆裕是大清的末代太后,按照史料记载她的身体一直不错,但是在退位让国后的第二年就死去了,年不过46岁,所以对于隆裕太后之死,还是有一定争议的。

一、隆裕其人

隆裕是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绪的表姐。

隆裕的长相很不出众,甚至可以说是丑,但是她是慈禧的内侄女,慈禧也希望自家人去当皇后,在当时表姐和表弟结婚又是可以的,所以光绪十四年(1888年)隆裕被慈禧太后钦点与光绪帝成婚。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在这个钦天监选好的黄道吉日,隆裕正式嫁给了光绪,成了皇后。

但是光绪对这个包办婚姻很不满意,光绪帝只宠幸珍妃,和隆裕之间感情很不好。而慈禧太后之所以会挑选她为光绪帝之皇后,也是希望由自己的亲侄女来监视光绪帝的一举一动,因此光绪帝对她多有所防备。她姿色并不出众,且性格柔懦,身为皇后既不得宠,在宫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欢心,平日与诸命妇王妃见面时也不太有威信。

总的来说隆裕关键还是长相问题,要是个大美女,不信光绪不宠爱。

二、垂帘听政的隆裕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驾崩,依慈禧太后遗命由宣统帝即位。

宣统帝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溥仪,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宣统帝登位时年仅三岁,因此由太后抚养宣统帝。同时隆裕太后也实行垂帘听政,和摄政王载沣(宣统帝生父,光绪帝之胞弟) 共同主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

隆裕不善交际,能力也一般,虽然垂帘听政,但是权势明显不如当年的慈禧,朝政主要被摄政王载沣把持,两人也时有矛盾。不过隆裕性格懦弱,在和载沣的争斗中落于下风,所谓垂帘听政都是一句空话。

三、退位让国及死因之谜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2月6日,载沣奉隆裕太后懿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成为即将终结的大清王朝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和终极责任人。

此时大清覆亡已经不可挽回,12月28日,全国各地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越来越高,隆裕太后召集庆亲王奕劻、袁世凯等王公贵族和国务大臣共商国事。她最后表态说:“顷见庆王等,他们都说没有主意,要问你们,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说到这里她放声大哭,袁世凯等王公大臣也一同大哭。哭过之后,隆裕太后进一步表示:“我并不是说我家里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清帝逊位的大政方针,至此已经初步确定。

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

隆裕在下诏逊位后不过一年多就去世了,年龄也不大,所以一直有阴谋论,说隆裕是被毒死的,实际上隆裕应该是病死的,原因有三:

原因一:史载隆裕下诏逊位后,心中难以释怀,郁郁寡欢,终至染病。这个是很有道理的,毕竟是在隆裕手中颁布的下诏逊位书,这口气隆裕肯定是咽不下去的,古往今来气死的人也是不是的。

原因二:隆裕去世后,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随即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二十七日。参议院除下半旗外,于2月26日休会一天。2月28日为祭奠之期。不唯如此,袁世凯还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当时的军政要员纷纷致电名义尚存的清室,对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从当时政要们的表现看,对隆裕也很尊敬,毒死说很难成了。

原因三:北洋民国时代对前朝勋贵都没有搞过杀戮,即使是冯玉祥也只是将溥仪一干人驱赶也未加害,所以性格懦弱的老实人隆裕也不会有人会去加害的。

隆裕是病死的应该异议不大。

6

隆裕太后,1913年在长春宫去世,享年45岁。按道理来讲,隆裕正值中盛年,身为太后,生活条件优裕,又没有什么大病,怎么会突然暴亡呢,有这种想法的只能说明你没有深入了解隆裕太后的生前的事情。

所有事情的发生在一瞬间,但是造成结果的发生因素往往是不断累积的,到了某一天,只需要一个导火索,就会突然爆发。隆裕太后的死亡也是这种的。

首先我们来排除隆裕太后死于人为的因素。隆裕死于1913年,距离隆裕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才仅仅过去了一年的时间。是不是像民间传说的猜测,有什么阴谋呢?

但是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虽然有很多人对清廷仍心存幻想,但在国内“共和”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隆裕是死是活,已经根本不重要了,根本改变不了当时局势的发展。如果袁世凯真要彻底扼杀清廷死灰复燃的希望,应该做的是把退位的小皇帝溥仪解决,而并不是隆裕。

我们来看隆裕太后的一生主要三个阶段,就会明白隆裕太后突然死亡的根本因素:

一、初期多年心中郁结,不受光绪和慈禧待见

隆裕太后本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二十岁被慈禧太后选中,成为了大清帝国的皇后。她能够嫁给光绪皇帝,原本就是带有政治目的。慈禧太后的目的:把自己的亲侄女安插在皇帝身边,就可以牢牢地对皇帝进行监视。

光绪皇帝对带了政治目的这个皇后很反感,原因很简单:裕隆不是他的菜,他只喜欢珍妃。光绪皇帝对这位皇后冷漠无视,她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光绪。嫁给皇上二十余年,未曾留下一个子嗣,

如此一来,慈禧太后交给她的任务,也就无从完成;完不成任务,慈禧太后自然也不会待见她。作为了政治工具人的隆裕皇后。两边都不讨好,多年心中郁结从这里开始,一直都在皇上和太后的阴影压迫下渡过。

二、隆裕开始掌权,毫无主见,听任他人

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仅隔一天相继去世了,这对于隆裕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按慈禧的生前安排,醇亲王载沣3岁的儿子溥仪,被过继给无子的光绪,继承了帝位,隆裕则被尊为皇太后。由于溥仪年幼,慈禧规定载沣担任摄政大臣辅佐溥仪,在处理重要的事情需要参考隆裕的意见,其实是为了牵制载沣的权利。

但是隆裕,既没有政治亲信,又没有前朝的政治根基,面对载沣的专权,对隆裕只能一再退让,她只能一心一意的抚养溥仪,保住自己的皇太后之位。

武昌起义爆发。载沣眼见大势已去,怕背锅,辞去了监国摄政王的职位。这时军政大权重新回到了隆裕手中,她成为了大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

但是面对势如破竹的革命军,完全没有办法的隆裕。这时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在与革命军作战的过程中,几次报捷。认为袁世凯才是拯救清王朝的末世英雄,隆裕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

但她万万没想到,袁世凯是个私欲极强,毫无忠诚可言的投机分子。袁世凯背地里却为了捞到实惠和革命军多次谈判,最终以只要他能让清王朝退位下诏,便许他国民大总统职位的条件谈妥。

三、下诏逊位,大清亡于她之手,抑郁而终

想着隆裕和溥仪这对孤儿寡母,真不值得动用武力。连蒙带骗最后逼着隆裕宣告了《退位诏书》。1912年2月22日,隆裕虽宣读了《退位诏书》,但她并不以为亡了国。

宣读诏书的次日,她依旧穿戴周整,带着溥仪坐在养心殿上,等待众臣觐见。然而,却不见一个人来。她觉得这情形不对呀,于是问太监,怎么了?今天都不用上朝吗?太监说,袁大人说了,以后就不用上朝了。

隆裕突然意识到,边流边喃喃说道,大清国难道是亡于我之手? 反对退位的皇亲贵族,天天找说理,骂她昏庸和愚蠢。隆裕不堪其扰,只得闭门不见。但是自觉是清王朝的罪人,天天郁郁寡欢,渐渐积郁成疾。虽经太医诊疗,但时好时坏,不能根治。

次年正月初十,是隆裕45岁的生辰。唯有袁世凯派了个手下前来祝贺。结果那个手下不行跪拜之礼,只以外国使节的礼仪对她。此情此景,想起往常王公大臣早就挤挤一堂,让隆裕再次悲从心头起,不久便病倒了。无半分气力的隆裕太后,硬撑半月有余,最后撒手人寰。

总之,隆裕太后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根本原因在于心中多年郁结,从初期慈禧和光绪都不待见她,到后面为政遭遇多方掣肘,最后下诏逊位这导火索,让隆裕觉得大清亡于自己之手,加上45岁生辰情景,最后抑郁而死。

7

我是专注历史的莫地方,我来回答。

隆裕太后,慈禧的侄女,大清王朝的终结者,她在1912年2月12日,代替年幼的溥仪颁发了退位诏书,隆裕太后的这一次决定代表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结束,同时也代表大清王朝的灭亡。

原本身体不错的隆裕太后在清帝退位后第二年病逝在长春宫,享年46岁,原本身体不错的隆裕太后为什么会突然病逝,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隆裕太后的生前的故事。

隆裕太后作为慈禧太后的侄女,有幸成为了光绪皇帝皇后,光绪皇帝原本跟慈禧太后就有一定间隙,光绪认为隆裕是慈禧安排他身边的一个耳目,光绪虽然和隆裕有夫妻之实,无夫妻之名。

光绪十分不喜欢隆裕这个还不算糟糕,更糟糕的是慈禧对隆裕不对拴住光绪十分不满,在加上她也不能管理好后宫,要慈禧对这个侄女十分不满意。

隆裕知道慈禧不喜欢她,他也很小心,就怕走错一步,引起满盘皆输的局面,他知道光绪肯定是不会帮助她的,能帮助她的只有自己,他必须小心谨慎,这样才可以保住自己的安全,她对慈禧谨慎小心,对光绪也不管不问,她只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隆裕一辈子都没有好好操持过什么事情,原本她以为自己就这样度过一生,慈禧和光绪的同时去世,慈禧太后去世前对清帝国的未来进行了安排,溥仪成为清帝国皇帝、隆裕太后垂帘听政,载沣成为摄政王,慈禧希望隆裕和载沣可以共同支撑起大清天下。

隆裕原本就是个比较悲剧的人物,她无论在后宫还是朝中都没有什么亲信,也没有任何根基,她只是有太后知名,真正有权利的只有载沣,隆裕为了自保只能对载沣进行退让,一方面是为了皇太后之位,还有就是他希望可以好好抚养溥仪。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并没有这样好,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统治全面瓦解,这个时候载沣知道已经不太可能扳回局面,他选择了辞去摄政王之位,保全名声,一切交给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没有慈禧的手段和强有力的靠山,她信任可以不断给她捷报袁世凯,她确想不到袁世凯所做一切就是在跟革命党和谈,他们谈好后,大清王朝只能认命,袁世凯为了安抚隆裕太后这对孤儿寡母,他连哄带骗要隆裕太后宣告了《退位诏书》。

隆裕太后虽然作为大清帝国最有权势的女人,可是谁都知道她只是个摆设,袁世凯就是利用了隆裕太后没任何权势在加上愚昧,最终骗取了《退位诏书》,隆裕太后知道自己是大清王朝的罪人,她退位后谁也不见,她知道自己对不起大清王朝,她是大清王朝的罪人,导致他郁郁寡欢,越来越痛苦,最终导致了身体越来越差,最终太医救治无效后病逝。

隆裕太后的一生是悲惨的,慈禧、光绪都不喜欢她,导致了她虽然贵为皇后,实际上更多的只是个摆设,也要她没有任何机会可以接触到外面,最终由她宣告了《退位诏书》,大清王朝的灭亡要她十分痛苦,这个不幸的女人也在不久后病逝。

8

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

尧王舜王是上古时期的两位圣人,在尧王统治时期他并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王,而舜王也学尧王任贤重能,最后把王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王,禹王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启,后来就出现了皇位继承制!直到清朝灭亡时,这种皇位继承制才宣告结束,而结束这一制度的人就是清朝的隆裕太后,因此她也被人称为“女中尧舜”!

晚清的隆裕太后是个悲剧式的人物,而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是因为她嫁给了悲剧式的皇帝光绪!

隆裕太后是晚清掌权人慈禧的亲侄女,也是光绪帝的表姐,在她20岁时被慈禧指婚嫁给了光绪,并成为了大清的皇后。在当时光绪一直不受慈禧待见,而隆裕又是慈禧的侄女,所以婚后光绪也不待见隆裕!到后来光绪有了珍妃更是不把隆裕当一回事,用“守活寡”来形容隆裕再合适不过了!

1908年对于晚清是灾难的一年,光绪,慈禧先后死去,3岁的溥仪继位成为了末代皇帝,隆裕成为了末代太后,由于溥仪年岁太小,隆裕太后成为了清朝实际掌权人,但此时的大清已经摇摇欲坠,再无回天之力,辛亥革命后隆裕太后签订了《退位诏书》,也就在这一刻起宣告了大清的灭亡,没有战火纷飞,没有生灵涂炭,完成了政权的的顺利交结!

自此以后隆裕每天郁郁寡欢,必竟大清是亡在她手里,她觉得对不起大清的列祖列宗,最终抑郁成疾于1913年2月22日,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

隆裕死后,大清的遗老遗少们,为她举行了晚清最后一场国葬,时任民国总统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为隆裕致哀三日,而当时的社会名流对隆裕作出了最高评价“女中尧舜”!

喜欢请关注点赞,共同探讨!

9

隆裕,叶赫那拉·静芬,小名喜子。是悲剧式的人物。因为特殊的身份,慈禧是她的亲姑姑,据说从小慈禧就告诉她的弟弟桂祥喜子不要嫁给别人。后来在慈禧的一手安排下,隆裕和光绪成婚,而光绪也不是外人,是她另一个姑姑也就是慈禧妹妹的儿子,隆裕和光绪是亲表姐弟。



但是这门亲上加亲的婚姻并不幸福,隆裕的长相并不漂亮,皮肤不好,痘痕斑斑。光绪宠爱的是珍妃。后来珍妃被慈禧沉井。

光绪死后,慈禧安排的是溥仪接任皇位,隆裕垂帘听政。她显然没有她姑妈慈禧那等手腕和野心。辛亥革命爆发后,她很快就接受了清帝退位的条件,颁下《清帝退位诏书》,所以隆裕是清帝退位的最高决策者。



因为隆裕并没有进行顽固的抵抗,使得推翻清朝的代价没有那么惨烈,因此隆裕得到袁世凯和孙中山等人的高度评价,“德至功高,女中尧舜”。

隆裕在清帝退位第二年就去世了,其实也很正常。第一,她这一辈子都是郁郁寡欢,悲剧的人生,不可能长寿。第二,毕竟清朝是由她亲手终结的,自责,悲伤的等情绪难以避免,另外清朝的遗老遗少的辱骂责备她也得承受。

10

说暴亡的话,可能并不太准确,抑郁之死也许更为恰当吧。

隆裕太后的一生,其实几乎都是在郁郁寡欢,甚至是悲惨中度过的。她的本名叫做叶赫那拉·静芬。至于她为何会在年仅46岁就身亡呢?我们一起来走近她的一生了解一下吧。

年少成家,嫁给不爱他的光绪

在她二十一岁正是最美的阶段之时,想着将自己娘家地位抬得更高一些的慈禧太后,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自己名义上的儿子光绪。可能慈禧除了自己的小心思以外,也有着想让两个孩子都得到好的归宿,才造就了这段婚姻,但是没想到,最终却是害了隆裕太后。

嫁过去的隆裕太后并没有得到向往的生活,因为光绪并不喜欢这门亲事,从来也不跟静芬亲近,之后甚至因为光绪和慈禧闹矛盾而将气愤都发泄到了她的身上,因此自从嫁到皇宫之后,静芬就没有开心的笑过。整日的陪伴在慈禧身边,谨言慎行,一点多余的动作都没有,完全不是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少女应该享受的生活。

戊戌政变发生之后,光绪被软禁在中南海,作为妻子的静芬想的是,希望凭借自己的安慰能够让光绪开心一些,帮助他分担痛苦,于是就搬进了中南海和光绪作伴。令她没想到的是,好心搬进来得到的不是感谢和爱护,确实抑郁好久的光绪的拳脚相加,甚至还会抓着她的头往墙上撞,十分害怕的静芬只好搬到另一个院子住下。

光绪慈禧纷纷去世,却仍没有得到想要的

^上图为载沣

光绪死后,静芬也成为了太后,本来以为生命中的枷锁消失,自己可以恢复一些原本该由的生活和权力,但是没想到慈禧紧接着就封了摄政王载沣,把静芬当做空气一样,多年的隐忍和委屈在慈禧去世之后爆发了出来。

慈禧去世之后,隆裕的地位照理来说是最高的了,她还想着能够处理政务,满足自己原本就应该有的权力欲望,但是她这么多年都只是在光绪和慈禧的阴影中生活,并没有实际处理过任何问题,最多的只是会一哭二闹三上吊,时间久了,载沣也对她无感而忽略了。

^宣统退位诏书

宣统三年,起义爆发,在袁世凯的压力之下,载沣自愿退位,不在担当摄政王,隆裕太后静芬也非常高兴的答应他了,没想到还没等到自己放手去做一些事情,就又被迫签下《退位诏书》,签完之后,也表示着大清在她手中葬送了。

自此之后,整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民国成立之后,隆裕太后也带着年少的溥仪过上了关起大门不问时事的生活,尽管如此,在宫中的生活也不好过,因为她亲手签订了《退位诏书》,甚至连公宫中的太监宫女,都对他甩脸子。

新年、生日皆不得意,最终与世长辞

接下来的新年,自然过的清冷无比,原本应该满堂欢庆的宫殿也变得冷冷清清,转眼间到了1913年2月3号,这一天,是隆裕太后46岁生日,可是却连一句生日快乐的祝福都没有收到,这对本就抑郁的皇太后,更是雪上加霜,急火攻心,多年以来的郁结终于在此刻爆发,隆裕太后病倒了。

十八天后,躺在床上的隆裕太后,努力的睁开眼睛,对年纪尚在7岁,在一旁玩耍的溥仪说“孩子,你生在帝王之家,但是还没有懂事就已经亡国了,现在妈妈也要死了,你却也茫然不知何意,如今已经到了我离开你的时候了,今后的路只能靠你自己走了。

说完,隆裕太后垂下了无力的手掌,闭上了早已哭肿的双眼,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间。之后,溥仪尊隆裕太后的谥号“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

结语

隆裕太后,叶赫那拉·静芬的一生,真的是悲苦的一生,因此在1913年,郁郁寡欢,沉闷去世。可悲可叹。